我是采矿工程硕士,想工作去"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科...

2009工程院新增院士[毕业院校]
已有 2775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中国工程院增选48位新院士
1位台湾科学家当选;同步增选产生6名新外籍院士
中国工程院12月2日下午在北京对外宣布,该院2009年院士增选工作已经结束,共产生48名新院士。通过这次增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已达756人。
这48名&新科&院士包括一位台湾科学家,他是来自云林科技大学的杨永斌教授,今年新当选成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至此,中国工程院已有台湾省籍院士3人,另两位分别是医学专家张心湜和陈肇隆教授,他们均为该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
中国工程院今年同步增选产生6名新外籍院士,其中美国籍5名,英国籍1名。此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总数达到36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其院士增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名额不超过60名。
中国工程院2009年当选院士名单
(按姓氏拼音排序,共 48 人)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4 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五研究所
中国科技大学-1966,水下装备,总工程师,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工学院)-1957本科,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导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内燃机,1978-,博士、博导、研究员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总工程师,研究员,飞行器设计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3 人)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1987-92,92-97,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学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1990年3月,吴曼青从国防科技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研究生毕业,相控阵雷达自适应波束形成,研究员,博导
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198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公派出国,92毕业于法国里摩日大学光纤微波通信研究所,博士学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博导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6 人)
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学习,先后获得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 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
1983年6月本科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198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中国金属学会
1963年清华大学金属材料专业本科毕业,1980年派往美国作为访问学者,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当研究生,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994年起任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第四军医大学手性技术研究中心
1964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同年9月在南京大学高校师资班进修至1968年3月,结业。1979至1982年在法国巴黎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4年再次赴法国与巴黎南大学Kagan教授合作研究不对称双羟化反应中的放大效应,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78年-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主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主专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198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主专业,获博士学位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工程物理系材料专业.教授级高工;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作为访问学者做研究工作,回国后从事材料表面学科研究工作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6 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1984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质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地质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1958年至1964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学习;1964年至1968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班学习,专业:原子核理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1965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研究员级高工,博导,总工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82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2003年获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领域硕士学位,教授级高工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1964-1970 清华大学
动力机械系 学士; 1979-1981 清华大学热力学传热学进修班;1987-1990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访问学者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1977年考入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和天然气工程专业(本科),博士学位。钻井工程专业58级校友罗平亚1995年当选首届中国工程院院士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6 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1982年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1987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及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历,获工学硕士学位,教授级高工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78.2-1981.12: 哈建大(现已并入哈工大)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大学本科;1982.2-1984.11: 哈建大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硕士研究;1989.9-1994.4: 哈建大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博士研究生;1994.12-1998.10: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云林科技大学(台湾)
康乃爾大學 博士
() 台灣大學 碩士 () 台灣大學 學士 ()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年月华东水利学院(1952,河海大学前身)陆地水文专业大学毕业。年月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年月获爱尔兰国立大学一等荣誉理学硕士学位。年月爱尔兰国立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1981年于江西省赣县中学考入江西工业大学土建系学习;1985年考入天津大学水资源与港湾工程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92年于天津大学获系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2000年和1998年于德国基尔大学作访问教授
;1995年于德国曼海姆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 人)
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所
195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1976年2月入伍(19岁,估计高中毕业),历任二炮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六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技术专家等职,硕士、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工学博士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1977年考入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海洋地质系学习,青岛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硕士,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科学博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982年1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7月和1992年4月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分别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9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出站,1996年在美国Auburn大学作访问学者。
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皮革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87年到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读书,成为中英联合培养的第一名皮革专业博士生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轻工业学院)工学学士、工学硕士,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香料专家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4),1981年于中国气象科学院获理学硕士,1987-1988年在美国迈阿密大学进修。
农业学部(7 人)
沈阳农业大学
1979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并留校工作。1980年考取本校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1987年获博士学位
吉林农业大学
农学博士,生于山东济南,曾于1992年07&2004年09 任吉林农业大学校长,为吉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农科院外籍院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
1979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1983年在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在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华南农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1979年8月至1982年6月在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农业机械化专业),1987年10月至1988年7月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和州立大学进修,1988年8月至1989年7月在美国肯塔基大学进修
中国海洋大学
1958年生,2.07,山东海洋学院,海水养殖,学士;5.07,山东海洋学院,海水养殖(营养与饲料),硕士;1990.10
─ 1991.08,爱尔兰国立大学,动物学(营养与饲料),访问学者;5.07,爱尔兰国立大学,动物学(营养与饲料),博士。教授,博导
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1951年生,74.11 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学生;81.10 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研究生;89.11
新西兰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和新西兰国家科工部 植病所 ( DSIR . Plant Disease Division) 博士研究生,1989
.11 获博士学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1982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0年12月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93年12月毕业于英国哈特大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获得博士学位;1994年10月在英国伦敦大学和帝国理工医学院圣玛丽医院完成了分子病毒学与免疫病理学、人类呼吸道合细胞病毒学与免疫病理机制等博士后研究工作
医药卫生学部(7 人)
清华大学医学院
1963年7月生,Postdoctoral, the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UK), the University of Aberdeen (UK) an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SA);Ph.D.
Forensic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斯爵斯克莱德大学, UK;B.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同济大学, CHINA,教授,博导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1953年生,1978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学专业;198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日本国立九州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1960年8月生,四川资阳人,1983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1961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
1949年生,1979年南京中医学院(1995,更名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李春岩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
1957年12月生,1976年,被推荐到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就读。1985年,获得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同济医科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2年,日本筑波Eisai研究所药理学博士后;1992年回国。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941年7月生于海口市,1965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毕业。1985年访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神经外科,&&任Fellow,并在Mayo&Clinic、Lahey&Clinic、UCLA任访问学者。
工程管理学部(3 人)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1940年11月生,196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1965年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研究生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1959年9月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工程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华预防医学会
1969年毕业于原兰州医学院(兰州大学医学院)医疗系;1978年就读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并获医学硕士学位。1980年作为交换学者,赴美国纽约市大学西奈山医学院进修两年。
中国工程院2009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
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UCSB)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1940年生,Ph.D., ;196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
美国工程院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USA
B.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in
1963, and M.S.E. and PhD degre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 1964 and 1967 respectively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BE degree from the Guindy Engineering College of the University of
Madras, India in 1958 and a MTech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in 1960. He received a Ph.D.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Stanford University in 1966
俄亥俄州立大学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1970年畢業。隨後即赴
美深造,在西維吉尼亞大學獲得化工碩士及博士學位,並在堪薩斯州立大學獲得統計碩士學位。
美国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USA
* B.E., B.V.M. College, Bombay
* M.S., Lehigh University
* Ph.D., Cornell University
英国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UK
studied Medical Sciences in Cambridge and completed a PhD in
Physiological Op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in 1968.
相关专题: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冯用军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我是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受地域所限,请问在昆明该选哪个工作单位比较好?_百度知道
我是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受地域所限,请问在昆明该选哪个工作单位比较好?
请懂行的帮指点一下,2.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我是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只能在昆明找工作,我该选哪个工作单位比较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1,受地域所限
提问者采纳
我觉得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比较好。我不清楚你那情况,最终还得自己把握哦如对口专业
提问者评价
谢谢,请问那里待遇怎么样啊?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地质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方院,项目多,属垄断单位,偏设计,业务面广,可以做地基处理、基坑工程、边坡等岩土工程设计。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中国地质大学大学专业硕士是不是两年制,环境工程,材料工程等,有没有奖学金。 2、我想混个文凭,当然_百度知道
1、中国地质大学大学专业硕士是不是两年制,环境工程,材料工程等,有没有奖学金。 2、我想混个文凭,当然
今年要调剂了悲剧啊,中国矿业大学专硕是不是奖学金,貌似合肥工大不怎样 那个专业都没有博士点,其他都有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江南大学一块我想问问学硕是不是公费。那个更有名啊
提问者采纳
是地质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的。另外:4:2,所以有没有要看你的排名,地质大学的材料是一级博士点。希望能帮到你,保研了,一二三等奖比例是4。专硕也有奖学金
那专硕几年啊 材料的
不好意思,一直没有看到你的追问。我们专业的专硕是2年,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去企业实习。不过实际上应该是实习半年,下半年找工作(或者直接签单位)回校做毕设。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1条回答
地大 专业型硕士都是两年吧 三年的叫学术型硕士 奖学金有 各个院比例不一样 比如地质类院系就是100%
而有的院奖学金一等二等 分别是40% 40% 即有20%没有奖学金
是根据成绩和其他加分项来看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打开微信扫一扫,关注圣才:
sc100xuexi
认证官方微博
认证官方微博
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考试大纲——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发布人:&&发布日期: 11:29&&共351人浏览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0814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点介绍
  1.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点情况及研究方向:
  我校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以安全技术及工程、采矿工程为起步,逐步发展到工业安全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地质灾害理论与方法研究、矿山灾害防治、地下工程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究,并已形成独特的理论,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科研、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各类试验设备齐全,2006年获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设&工业安全及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地质灾害理论与控制方法研究&、&岩土工程灾害控制方法研究&、&地基与基础工程防护工程方法研究&5个研究方向。
  2.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
  (1)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在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求实创新的精神,能运用所学知识在本专业领域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和独立担负专门业务或技术工作。
  (2)主要课程:
  地质灾害防治与设计、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高等基础工程学、环境工程地质学、高等土力学、弹塑性力学、防灾减灾工程学、防护工程学、防火工程学、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
  3.导师队伍情况及部分导师简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点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8人,其中教授4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一、二层次人选1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
  (1)唐敏康:男,汉族,1956 年12月生,浙江杭州市人。中共党员,博士。现任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议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安全生产协会副会长。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企业资助项目12项。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1等奖1次,2等奖1次;省教学教改成果1等奖1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1次。近5年在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
  (2)饶运章:男,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现任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专家,江西省工程爆破协会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江西省教育厅等纵向项目7项,主持完成横向项目16项,在核心期刊或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4.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
  近年来,在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研究领域内形成了明显的教学特色和科研优势,并正在向相近学科渗透和综合,具有很强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能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江西及周边省市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四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研究课题12项及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项目经费85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8篇,被SCI、EI、ISTP收录16篇,出版著作教材6部。
  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点培养条件:
  本学科点拥有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8人。根据不同的研究需要,可以在防震减灾研究中心、岩土工程实验室、爆破实验室、地质工程实验室、安全工程实验中心以及矿业工程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其中矿业工程实验室是江西省科学技术厅认定的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优秀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6.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试卷结构:
  填空题:约占20%     简答题:约占40%
  计算题:约占20%     综合分析题:约占20%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及方法
  考试内容: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际意义,它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工  程地质学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前沿。
  考试要求:
  1.理解工程地质学的内涵及任务;
  2.掌握工程地质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例如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等;
  3.掌握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针对各类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思路及基本方法;
  4.了解工程地质学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前沿。
  二、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活断层鉴别及研究方法、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考试要求:
  1.理解活断层的定义及其内涵;
  2.掌握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3.掌握活断层的鉴别方法;
  4.掌握活断层区建筑原则及防治对策;
  5.了解活断层工程地质评价理论及方法。
  三、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基本特征、地震效应、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地震小区划、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考试要求:
  1.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地震的相关概念;
  2.掌握地震地质基本特征;
  3.掌握地震效应类型及相关概念;
  4.掌握振动破坏效应的评价方法;
  5.掌握砂土振动液化的机理、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及防护措施;
  6.掌握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7.掌握地震小区划的原理及方法;
  8.掌握地震区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9.了解我国地震分布的规律;
  10.了解地震的成因理论与机制。
  四、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岩石风化基本概念、影响岩石风化因素、风化壳及分带标志和方法、岩石风化防护措施
  考试要求:
  1.掌握岩石风化的基本概念;
  2.掌握影响岩石风化因素;
  3.掌握风化壳垂直分带标志及方法;
  4.掌握岩石风化防护措施。
  五、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基本概念、斜坡应力分布特征、斜坡变形破坏形式及机理、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滑坡形态要素及分类、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斜坡变形破坏预测预报原理及防治措施
  考试要求:
  1.理解斜坡的重应力分布特征,掌握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
  2.理解斜坡的变形破坏的实质,掌握斜坡的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
  3.掌握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
  4.掌握崩塌变形破坏的评价方法;
  5.掌握滑坡的形态要素及识别滑坡的方法;
  6.掌握滑坡分类依据及常用分类方案;
  7.掌握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8.掌握斜坡稳定性评价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刚体极限平衡法评价的思路及原理;
  9.掌握滑坡防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重点掌握具体防治措施的特点及防治针对性;
  10.了解滑坡空间预测、时间预报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思路。
  六、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渗透变形概念及形式、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渗透变形预测、防治措施
  考试要求:
  1.理解渗透变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响渗透变形的基本形式;
  2.掌握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及其影响规律;
  3.掌握渗透变形预测思路及评价方法;
  4.掌握渗透变形的防治原则及防治措施。
  七、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溶蚀机理、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岩溶渗漏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岩溶塌陷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岩溶渗漏及塌陷处理措施
  考试要求:
  1.理解溶蚀机理,包括溶蚀过程、混合溶蚀效应、其它离子的作用等;
  2.掌握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
  3.掌握岩溶渗漏的类型、影响因素及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4.掌握岩溶区选择库坝位址的原则;
  5.掌握岩溶渗漏的防治措施;
  6.理解岩溶地基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
  7.掌握岩溶塌陷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潜蚀论、吸蚀论);
  8.掌握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覆盖型岩溶区、裸露型岩溶区);
  9.掌握岩溶地基的处理措施。
  八、泥石流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基本概念、形成条件、我国泥石流分布与活动特点、分类、基本特征、预测预报、防治措施
  考试要求:
  1.理解泥石流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泥石流分布与活动特点;
  2.掌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3.掌握泥石流的基本特征;
  4.掌握泥石流的常用分类依据及方案;
  5.了解泥石流空间预测、时间预报的研究内容及思路;
  6.掌握泥石流的防治原则及措施。
  九、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诱发地震的类型、水诱发机制、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
  考试要求:
  1.掌握诱发地震的类型(以诱发成因分类);
  2.掌握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
  3.掌握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
  4.掌握水库诱发地震的诱发机制(水岩作用、水诱发机制、不同构造背景条件下的诱发机制);
  5.了解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方法。
  十、地面沉降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基本概念、地面沉降机理、地面沉降的地质背景条件、沉降预测、防治及控制措施
  考试要求:
  1.掌握地面沉降的基本概念;
  2.了解我国地面沉降的基本特征;
  3.掌握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及地质环境;
  4.掌握地面沉降机理(主要是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5.了解地面沉降预测的内容、基本方法及预测成果;
  6.掌握地面沉降控制和治理的原则和措施。
  7.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点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初试、复试、加试参考书目
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1工业安全及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02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03地质灾害理论与控制方法研究
04岩土工程灾害控制方法研究
05地基与基础工程防护工程方法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44工程地质学
初试参考书:《工程地质学》,唐辉明,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7
复试参考书:《土力学》(第二版),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合编,2005
加试参考书:(1)《岩体力学》,刘佑荣、唐辉明,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李良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081902矿物加工工程硕士点介绍
  本学科硕士点情况及研究方向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是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江西省高水平学科、江西省&九五&、&十五&和&十一五&重点学科;1985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199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取得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2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8年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离子型稀土高效开发与应用&江西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形成稀土绿色提取技术与工艺、复杂多金属硫化矿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三个特色的学科方向。
  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掌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宽广基础理论和现代实验技术与研究方法,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本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熟悉学科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口语表达能力。
  开设课程主要课程有:高等有机化学、表面物理化学、矿物加工专论、浮选理论、浮选溶液化学、浮选药剂化学原理、选矿设备专论、磁选理论、矿物化学处理、两相流理论、生选矿技术、矿物化学处理、选矿测试技术等。
  导师队伍情况及部分导师简介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点师资队伍势力雄厚,现有教职员工2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历13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生导师12人;导师队伍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3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一、二层次人选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3人,江西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2人。
  邱廷省:男,1962年10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矿产综合利用杂志编委。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10余篇,指导和培养研究生40余人。
  黄万抚:男,1962年1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稀贵金属、钨及其伴生资源的清洁分离与提取理论与技术等领域研究,先后主持国际合作研究项目、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发表论文75篇,出版专著1部。指导和培养研究生20余人。
  罗仙平:男,1973年3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教学名师。现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首批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金属矿产固体废物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资源与环境领域项目专家组专家,兼任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选矿总工程师。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项,指导和培养研究生30余人。
  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近三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企业服务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达30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30篇,出版著作教材8部。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先后为江西铜业、紫金矿业、铜陵有色、江西钨业、白银有色等集团公司建立了技术战略联盟,并提供技术支撑,先后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10多亿元,得到各公司的认可和好评。
  培养条件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拥有江西省矿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离子型稀土高效开发与应用&江西省高水平实验室等教学和科研平台;
  实验室拥有红外光谱、电化学工作站、激光粒度分析仪、激光拉曼光谱仪、X荧光分析仪、XRD射线衍射仪、剥片机、超临界萃取等大型实验仪器。
  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粉体工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试内容涉及破碎、筛分和磨矿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破碎和筛分设备的工作原理;破碎筛分和磨矿流程等方面,主要包括破碎筛分和磨矿两大方面。要求考生对相关概念及定理有较深入的了解,熟练掌握各种破碎筛分和磨矿的基本原理、流程和应用,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一)筛分
  、筛分原理:筛分的定义及原理、筛分效率及影响因素、级别筛分效率与总筛分效率、
  2、物料的粒度组成及粒度分析:粒度组成及粒度分析方法、筛分分析、粒度特性及粒度特性方程式
  3、筛分过程:筛分动力学、筛分动力学运用
  4、筛分机械:筛分机械分类、固定筛、振动筛、筛子生产能力计算、使用与维护
  (二)碎矿的理论基础
  1、碎矿的理论及工艺:机械破碎法及破碎施力情况、岩矿的力学性质及对破碎的影响、破碎耗功学说与应用、破碎矿石的其它方法、破碎机械分类
  、碎矿机械: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的类型构造及工作原理、性能及用途、生产能力计算、使用与维护
  3、碎矿流程
  (三)磨矿
  1、磨矿的理论与工艺:磨矿作业评价的工艺指标、磨机内钢球的运动状态与磨矿作用、磨矿机的分类
  2、磨矿机:球磨机和棒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应用范围;自磨机和砾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应用范围
  3、磨矿介质的运动理论与磨矿作用:钢球的受力和运动状态、球磨机的临界转速、棒磨机中棒的运动与磨矿作用、钢球泻落式运动与磨矿作用、钢球作抛落式运动下的运动学、钢球抛落运动理论的运用
  4、磨矿机的功率:磨矿过程的力学实质、泻落式工作的磨机有用功率、抛落式工作状态下的有用功率
  5、磨矿分级循环:开路磨矿与闭路磨矿、闭路磨矿中常用的分级设备、磨矿动力学原理、磨矿动力学原理的应用
  6、影响磨矿过程的因素分析:入磨原料的影响、磨机结构及转速和装球率的影响、操作因素的影响、装补球方法的影响
  7、磨矿机生产率计算方法:单位容积生产率计算法、磨机生产率的功指数计算法
  8、磨矿流程:磨矿流程的选择及确定、一段磨矿流程、两段磨矿流程、自磨流程
  三、考试题型及比例
  选择题: 20%左右
  判断或填空题:20%左右
  问答题:20%左右
  综合题:40%左右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总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段希祥编.《碎矿与磨矿》.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083002环境工程
  本学科硕士点情况及研究方向
  江西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办于1998年,并于同年获得环境工程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取得工程领域硕士培养资格,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2006年江西省高等学校&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江西省高校&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2012年获批&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与江西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立&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同年,环境科学与工程成为江西理工大学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培植学科之一。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与其它强势学科,建成&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该中心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西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研究方向:
  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运用资源科学、环境工程学、分离科学等学科理论与技术手段,以生活污水处理净化与中水回用、矿冶废水处理净化循环利用及废水中有价元素回收、稀土提取过程中产生的氨氮废水处理与回用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发高效、经济的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新工艺、新技术及相关的材料与设备。
  工业烟气高效净化技术:主要以矿山、冶炼等厂矿企业生产场所的通风系统优化、生产废气净化等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工业通风系统优化与风流调控、工业烟气除尘、工业炉窑废气脱硫等理论与技术及装备的开发研究。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主要以有色金属矿山、冶炼等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研究对象,以固废减量化、资源化为基本原则,对有色工矿企业和稀土矿山产生的尾矿、冶炼废渣等固体废弃物所伴生的金属资源综合回收利用进行深入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工业生态与清洁生产: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为目标,深入研究相关区域、行业及企业工业生态经济发展机制与调控手段,构建符合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模式;针对有色、稀土、化工、建材等具体行业和生产企业的工艺技术,特别研究开发具有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特征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
  矿山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该方向以矿山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态环境生态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保障矿区生态环境安全与矿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运用环境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理论,开展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生态修复技术及理论研究。
  2.培养目标与核心课程
  培养目标:通过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训练和大量的科学研究实践锻炼,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通过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实验技术及手段、计算机技术等,具备独立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污染治理工艺技术和设备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的能力。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设计部门以及国家、地方政府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核心课程:《高等环境流体力学》、《现代仪器分析与测试》、《胶体与表面化学》、《环境工程技术进展》、《工业废水处理新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设备设计》、《膜分离技术》、《污染控制化学》、《高等环境微生物学》、《稀土分析化学》、《稀土产业规制与政策》、《水处理剂制备及应用》等。
  3.导师队伍
  江西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队伍实力雄厚,目前有专、兼职硕士生导师2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3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江西省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
  代表性导师简介
  ●邱廷省:男,1965年生,博士、教授。现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为复杂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矿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矿冶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离子型稀土矿就地磁场强化溶浸机制研究》,主持江西省主要学科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计划项目《稀土元素对高岭石结构转变和矿物聚合反应过程的影响机制》,以及江西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江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厅项目各2项,原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项目2项。主持横向科技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项7项,发表论文80余篇,Ei检索收录10余篇。
  ●罗仙平:男,197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硕士学位,2008年获博士学位,2012年博士后出站,先后多次赴美国、加拿大学习考察。2010-2013年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2014年1月起任工程研究院院长、稀土学院院长,兼任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7年入选江西省首批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2007年、2009年两次被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8年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010年列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同年还入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12年入选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先后获赣州市首届&青年科技奖&(2009)、&江西青年五四奖章&(2009)、第六届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9)、江西省政府津贴(2010)、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2011)、第七届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2012)、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013)。
  主要从事含铜多金属硫化矿资源的选矿与综合利用、离子型稀土矿的清洁提取、钨矿高效选矿与伴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等领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与面上基金各1项)2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以及省部级等其它项目100多项,做了大量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一些新技术陆续应用于工业生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省部级科技发明奖与科技进步奖11项。
  在含铜多金属硫化矿资源的选矿与综合利用领域,主要开发了&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电控优先浮选新工艺&(获2008年有色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与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含铜多金属硫化矿高效浮选新工艺&(获2013年江西省技术发明三等奖)、&复杂铅锌硫化矿高浓度分速浮选新技术&(正在申报今年省科技进步奖)。在矿山环境保护方面,开发的&从低品位含金硫化矿中综合回收硫金铁新技术&,延长铜陵金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05-2012年,合同金额45万)矿山服务年限20年,自2008年起每年为公司新增产值9000万元,新增利润3000万元,同时解决了140人的再就业难题,项目获教育部201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的&伴生硫铁矿资源整体清洁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在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得到工业应用,获江西省201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与2011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21篇,其中被SCI收录10篇,被EI检索收录20篇;出版《难选铅锌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机理与应用》(独著)。授权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另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已培养毕业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13名,其中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目前指导环境工程领域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3名。
  目前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六届学术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西省生态诊断修复与污染阻断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有色金属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金属矿山》专家委员会委员、《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与《黄金科学技术》编辑委员会委员。
  ●黄万抚:男,1962年生,博士、教授。现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全国优秀教师奖。主要从事矿物加工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研究,在难处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高浓度有机废水(废乳液)处理工艺、以及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稀土矿山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承担科研项目68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水治理专项等国家级项目5项。获科技成果奖21项,其中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公开发表论文83篇,其中7篇被SCI、Ei收录,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指导研究生40多名,其中博士生3名。
  王海宁:男,1965年生,工学博士,江西理工大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专业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首批入选&赣鄱英才555工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荣誉职工&,铜陵市人民政府&科技特派员&,《矿业研究与开发》理事会常务理事,《矿业快报》编辑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安全理论及技术、废水处理剂开发与应用、脱硫除尘理论技术及设备研究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已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5项(排名第一);中国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EI/ISTP检索论文14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指导硕士研究生30余人。
  ●董冰岩:男,1974年生,博士、教授。2005年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博士毕业,现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环境电工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静电除尘、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在环境保护中应用技术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基金项目、企业委托研发项目5项,在国际学术期刊、国际会议论文集和中文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9篇(第一作者11篇),已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7篇(第一作者收录4篇),其中:SCI收录2篇(第一作者收录1篇)、EI收录4篇(第一作者收录3篇)、ISTP收录1篇。
  ●赵永红:男,1977年4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矿山重金属污染控制与工业废水处理。累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矿山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迁移机理与数学模型研究),江西省科技厅对外科技合作计划项目1项(铜矿矿山废弃地土壤重构与植物修复的研究),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矿区影响范围内农田氮素分布与转化及生态机制研究),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项(电化学-生物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工艺研究、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生活污水的技术研究),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催化内电解-OCO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机理研究)。主编编著1部(有色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冶金工业出版社),参编教材1部(可持续发展概论,冶金工业出版社)。在《生态环境学报》、《安全与环境学报》、《金属矿山》、《中国矿业》、《工业安全与环保》、《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等刊物上发表检索和核心论文20余篇。
  4.科学研究
  江西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省科技厅、教育厅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同时,积极发挥学校与国内各大中型厂矿企业紧密联系的优势,积极开展各行业领域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依托江西赣南地区稀土产业蓬勃发展,在稀土高效清洁冶炼分离与提纯、稀土新型功能材料制备、稀土二次资源高效清洁回收利用及稀土生态环境影响治理等方向进行重点研究。近年来,完成各类项目百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达800万元以上,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发明专利17项,出版专著与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工具收录80余篇。众多科研成果在相关大中型工矿企业中得到应用推广。
  5.培养条件
  江西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不仅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与丰富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而且拥有系统、先进的仪器实验设备,为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充分的硬件保障。目前,江西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实验室专业实验室面积达2200平方米,拥有全自动生物反应器、凝胶成像系统、红外光谱仪、PCR仪、TOC、液相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超速冷冻离心机等各类万元以上仪器设备百余台(套),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仪器设备性能优良,可充分满足各研究方向研究生科学实验的需要。此外,自2012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成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撑学科(并于201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组建&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以来,学科在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与实验室条件建设的同时,还建立了近十处稳定的校外教学、研究基地,极大的丰富了培养模式,改善了研究生科研条件。
  6.招生目录
  学院名称: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院代码: 001
  联系电话:           联系人:田老师
学科专业代码、名称及
初试、复试、加试参考书目
083002环境工程(工学)
01 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02 工业烟气高效净化技术
03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04 工业生态与清洁生产
1、101政治
2、201英语或203日语
3、302数学二
4、809环境工程学
初试参考书:《环境工程学》,蒋展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复试参考书: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马广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②《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顾国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③《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赵由才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加试参考书:《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盛连喜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7.业务课(环境工程学)考试大纲
  (1)绪论
  掌握环境工程学的研究及工作的基本内容。
  (2)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掌握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及其相关的计算方法,水体自净作用与水环境容量及相关的计算方法,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工艺及方法。
  (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掌握颗粒污染物相关的基础知识,颗粒污染物控制的各种技术方法及相关的计算,气态污染物控制的各种技术方法及相关的计算,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中的相关计算方法。
  (4)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
  掌握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及相关概念,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基本原则、技术与方法。
  ◆业务课(环境工程学)考试题型
  环境工程的:题型与分值分布:名词解释(约20分)、简答题(约50分)、计算题(约60分)、论述题(约20分)。
  083001环境科学
  1.本学科硕士点情况及研究方向
  江西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办于1998年,并于同年获得环境工程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取得工程领域硕士培养资格,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2006年江西省高等学校&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江西省高校&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2012年获批&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与江西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立&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同年,环境科学与工程成为江西理工大学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培植学科之一。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与其它强势学科,建成&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该中心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西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研究方向
  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该研究方向以矿山、冶炼等行业所产生的废水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有色矿冶行业生产工艺及废水水质等特征,运用环境科学、污染控制化学、现代分离科学与技术等理论与技术手段,对废水污染治理、有价资源回收、水资源循环利用等的影响机理、工艺及环保设备等开展深入研究。
  工业烟气高效净化技术:该研究方向以矿山、冶炼等工矿企业生产场所的通风系统优化、生产工艺排放的废气净化等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工业通风系统优化与风流调控、工业烟气除尘、工业炉窑废气脱硫等理论与技术及装备开发研究。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本研究方向以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为研究对象,以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基本原则,对尾矿、冶炼废渣等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开展理论、技术及工艺设备研究。
  矿山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环境生态学、资源科学、恢复生态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以露天采场及矿山废弃物堆场的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尾矿库生态重建等为目标,特别针对赣南地区稀土矿区环境,研究环境效应物抗性植物的发掘、鉴定、筛选及在生态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并开展抗性植物对环境效应物富集、转化、分解、稳定的生理及分子机理研究,在分子水平探索抗性植物环境修复功能的定向遗传改良。
  环境规划与管理:该研究方向以促进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对象,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以及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研究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
  2.培养目标与核心课程
  培养目标:通过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训练和大量的科学研究实践锻炼,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通过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实验技术及手段、计算机技术等,具备独立从事一般环境科学基础研究的能力。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设计部门以及国家、地方政府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核心课程:《现代仪器分析与测试》、《环境学原理》、《恢复生态学》、《区域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生态毒理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信息系统》、《环境生物技术》、《污染控制技术与方法》、《高等环境微生物学》、《稀土矿山修复》、《稀土配位化学》、《稀土元素化学》等。
  3.导师队伍
  江西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队伍实力雄厚,目前有专职硕士生导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江西省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
  ☆代表性导师简介
  ●邱廷省:男,1965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理工大学副校长,现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矿冶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目前主持《离子型稀土矿就地磁场强化溶浸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江西省主要学科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计划项目《稀土元素对高岭石结构转变和矿物聚合反应过程的影响机制》,其它正在主持的江西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江西省科技厅、教育厅项目各2项,原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项目2项。主持横向科技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项7项,发表论文80余篇,Ei检索收录10余篇。
  ●罗仙平:男,197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多次赴美国、加拿大学习考察。2010-2013年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2014年1月起任工程研究院院长、稀土学院院长,兼任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六届学术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西省生态诊断修复与污染阻断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有色金属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金属矿山》专家委员会委员、《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与《黄金科学技术》编辑委员会委员。
  2007年入选江西省首批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2007年、2009年两次被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8年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010年列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同年还入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12年入选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先后获赣州市首届&青年科技奖&(2009)、&江西青年五四奖章&(2009)、第六届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9)、江西省政府津贴(2010)、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2011)、第七届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2012)、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013)。
  主要从事含铜多金属硫化矿资源的选矿与综合利用、离子型稀土矿的清洁提取、钨矿高效选矿与伴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等领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与面上基金各1项)2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以及省部级等其它项目100多项,做了大量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一些新技术陆续应用于工业生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省部级科技发明奖与科技进步奖11项。
  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主要开发了&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电控优先浮选新工艺&(获2008年有色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与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含铜多金属硫化矿高效浮选新工艺&(获2013年江西省技术发明三等奖)、&复杂铅锌硫化矿高浓度分速浮选新技术&(正在申报2014江西省科技进步奖)。在矿山环境保护方面,开发的&从低品位含金硫化矿中综合回收硫金铁新技术&,延长铜陵金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服务年限20年,该项目获教育部201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的&伴生硫铁矿资源整体清洁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在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得到工业应用,获江西省201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与2011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21篇,其中被SCI收录10篇,被EI检索收录20篇;出版《难选铅锌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机理与应用》(独著)。授权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另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已培养毕业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13名,其中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目前指导环境工程领域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3名。
  ●黄万抚:男,196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全国优秀教师奖。主要从事矿物加工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研究,在难处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高浓度有机废水(废乳液)处理工艺、以及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稀土矿山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承担科研项目68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水治理专项等国家级项目5项。获科技成果奖21项,其中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公开发表论文83篇,其中5篇被SCI、Ei收录,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指导研究生40多名,其中博士生3名。
  ●张大超:男,1975年生,博士、教授。现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环境与生物工程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通风与除尘、废水处理与资源化、矿区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先后主持《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环境稀土元素累积机理与特征》、《赣南稀土矿区环境累积效应及环境安全评价研究》、《黄磷电炉炉气干法除尘》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企业委托研发项目6项,在各类学术期刊、国际会议论文集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EI和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篇。
  ●陈云嫩:女,汉族,1970 年出生,博士、教授。现为江西理工大学青年科技标兵,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Desalin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2014年度荣获第三届&先导教育奖优秀教师奖&称号;指导完成的作品《高校固体废弃物调查及分析》在2012年&凯威开能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指导完成的作品《脐橙皮深度处理油墨废水的研究》在2011年荣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本科组三等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丁丽超荣获2012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她同时荣获2013届优秀毕业研究生;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刘春花荣获2013年度三好研究生标兵;2013年《污染生态学》获批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立项建设项目。
  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2项、以及多项企业横向项目。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Clean Technologi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1篇影响因子大于4,申请1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1),出版专著《废麦糟生物吸附剂深度净化水体中砷、镉的机理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1部
  4.科学研究&&&
  江西理工大学环境科学学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省科技厅、教育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等,同时,积极充分发挥学校与国内各大中型厂矿企业紧密联系的优势,积极开展矿冶领域的环境科学问题研究,立足江西赣南地区特色优势稀土产业,在稀土土壤环境元素积累机理与特征、稀土元素环境积累效应、稀土矿区生态环境影响等方向进行重点研究。近年来,完成各类项目21项,年均科研经费达150万元以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工具收录30余篇。众多科研成果在相关大中型矿山企业中得到应用。
  5.培养条件
  江西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不仅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与丰富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而且拥有系统、先进的仪器实验设备,为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充分的硬件保障。目前,江西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实验室专业实验室面积达2200平方米,拥有全自动生物反应器、凝胶成像系统、红外光谱仪、PCR仪、TOC、液相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超速冷冻离心机等各类万元以上仪器设备百余台(套),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仪器设备性能优良,可充分满足各研究方向研究生科学实验的需要。此外,自2012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成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撑学科(并于201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组建&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以来,学科在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与实验室条件建设的同时,还建立了近十处稳定的校外教学、研究基地,极大的丰富了培养模式,改善了研究生科研条件。
  6.招生目录
  学院名称: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院代码: 001
  联系电话: 0797-8312757          联系人:田老师 
学科专业代码、名称及
初试、复试、加试参考书目
083001环境科学
01 矿山生态环境污染机理与评价
02 矿山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
03 环境规划与管理
04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1、101政治
2、201英语或203日语
3、302数学二
4、809环境化学
初试参考书:《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复试参考书:《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盛连喜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加试参考书:《环境评价概论》,丁桑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081901采矿工程
  1、硕士学科点及研究方向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采矿工程硕士点于198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1986年取得&采矿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其所在一级学科矿业工程2004年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采矿工程学科是江西省&十五&和&十一五&示范硕士点。采矿工程学科所属的专业实验室是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和国家教育部&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工程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学研究平台。二十多年的学科专业建设,使该专业为全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先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大量贡献,成为政治家、企业老总或知名学者,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经过近二十多年的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实践,形成了以下主要以铜、钨和稀土为对象的研究方向:
  01岩石力学与工程
  02金属矿床开采技术
  03工程爆破技术与理论
  04数字矿山
  2、培养目标及开设主要课程
  培养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年轻一代;掌握采矿工程专业宽广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熟悉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口语表达能力。掌握现代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独立承担采矿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于采矿工程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采矿学、高等岩石力学、有限元与边界元基础、弹塑性力学、溶浸采矿、现代测试技术、环境岩土工程、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爆破振动学等。
  3、导师队伍及学科方向带头人简介
  学科目前在编教职工有23名,其中教授5人,占22%,副教授11人,占48%,讲师6人,占26%,其它4%;博士10人,占43.5%,硕士13人(含1名在读博士),占56.5%;平均年龄41岁;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江西省模范教师1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是一支各种层次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饶运章: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导。2004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专家,江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专家组专家,江西省工程爆破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矿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采矿工程、岩土工程、爆破工程、矿山环境工程、矿业技术经济、地质灾害防治等研究,主要进行金属矿与稀土矿高效安全开采、地压控制与灾害防治、滑坡防治与远程实时监测预警、水土重金属污染防治预警与生态恢复、稀土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等研究。
  主持完成或在研各类科研课题46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7项、企业委托34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5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主持省级精品和优质课程各1门,在核心期刊或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和参编教材2部。目前在研项目11项,科研经费557万元。
  赵奎: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主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基于小波分析的岩石声发射测量地应力机理与试验研究&( )、&分级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岩石蠕变损伤及破坏的声发射特性研究&( );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露天境界外驻留矿开采边坡岩体损伤与灾变智能控制技术研究&(2008BAB32B03);主持省教育厅&探地雷达探测矿山空区的识别机理研究&( GJJ09250)、&岩石声发射凯泽点识别新方法研究&( 2005-151)等4项;主持&银山九区铜金露采老窿调查及岩石力学研究&、&银山矿深部高应力下地压防治及开采方案研究&、&矿山井下围岩关键部位失稳声发射连续监测技术研究&、&宝山矿区地压监测及矿柱回采研究&、&银山矿地应力全场分布测量新技术研究及应用&、&中重稀土矿抑杂溶浸新工艺及提高回收率研究&等横向科题42多项;&金属矿山应力测量与声波探测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8,排名第1)、2009年获江西省&园丁奖&、 2009年赣州市首届青年科技奖;获专利2项&便携式岩体稳定性声发射连续监测仪&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5304.4,&便携式可拍照光弹仪&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8851.8。目前承担项目共1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1项。近三年拥有科研经费共696万元,年均232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16篇。
  4、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
  本学科与江西铜业股份集团公司、福建紫金集团、安徽铜陵有色集团公司、福建马坑股份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新疆有色集团公司、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矿业企业集团都签署战略伙伴协作关系,开展采矿工程等学科的项目研究。以赣州为中心的500km内赋存丰富的钨矿床、铜矿床和离子型稀土矿床,而我校作为该地区唯一的具有矿业类学科的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有色、钨、稀土行业培养了四万多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2000年以来,采矿工程专业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先后承担150多项纵横向科研任务,共完成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其中包括国家级7项,省部级2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为130余篇,四大检索论文25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9部,获科技奖18项,并为企业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培养条件
  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采矿工程实验中心为基础组建的矿业工程实验室是江西省科学技术厅认定的江西省重点实验室,2004年实验室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重点实验室;2008年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采矿工程实验中心下分为地质实验室、充填实验室、数值模拟实验室、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实验室、声波测试实验室、爆破实验室、放矿实验室、采矿模型实验室、光弹实验室、相似模拟实验室等不同的研究室,每个实验室都配有专业教师负责,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各个研究室配有相应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拥有一批如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全波形声发射仪、激光全息试验系统、爆破测振仪、声波测试仪、岩石自动切片机、探地雷达等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
  6.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专业科目二实行学校自主命题考试,该科目之一:矿床地下开采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矿床地下开采技术和方法。它的评价标准是使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矿床地下开采技术基础,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该专业上择优选拔。
  及参考书目
  1、考试的范围包括:矿床地下开采的基本概念,开拓方案的合理选择,采矿方法的基本概念及采矿工艺的时间顺序,学会计算和设计有关地下开采问题,掌握读图、绘图基本技能等。
  考查的知识范围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
  2、参考书目为:《金属矿床地下开采》解世俊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1986)
  矿床地下开采是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矿床地下开采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矿床开拓、采矿方法等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掌握金属矿床的工业特征、矿床回采单元的划分及其开采顺序、矿床开采步骤和三级储量、矿石损失和贫化计算、矿床开采强度、矿井生产能力及对矿床开采的要求。
  2、掌握矿床开拓的基本内容。
  3、掌握回采的主要过程。
  4、掌握各种采矿方法。
  1、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
  180分钟。
  3、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查范围和内容比例为:
  总论篇             30分
  矿床开拓篇           35分
  回采主要过程篇         30分
  采矿方法篇           55分
  4、题型比例: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问答、判断、计算、绘图等。
  名词解释(约20%)
  填空题(约10%)
  判断题(约10%)
  问答题(约20%)
  综合题(计算或绘图)(约40%)
  考查的知识范围
  第一篇金属矿床地下开采总论
  1、金属矿床的工业特征
  2、矿床回采单元的划分及其开采顺序
  3、矿床开采步骤和三级储量
  4、矿石损失和贫化
  5、矿床开采强度、矿井生产能力及对矿床开采的要求
  第二篇 矿床开拓
  1、矿床开拓方法
  2、主要开拓巷道类型和位置的选择
  3、井底车场及硐室
  4、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
  5、矿床开拓方法选择
  第三篇回采工作主要过程
  1、落矿
  2、矿石运搬
  3、采场地压管理
  笫四篇采矿方法
  1、采矿方法分类
  2、空场采矿法
  3、崩落采矿法。
  4、充填采矿法
  5、采矿方法选择
  083700安全科学与工程/085224安全工程
  本学科硕士点情况及研究方向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一级学科。我校该学科点早在1984年就开始挂靠采矿工程学科招收&矿山通风&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安全科学与工程获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以&安全工程&为名,获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安全科学与工程被评为江西省第二批示范性硕士点。2007年,我校获批建立&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8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点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硕士点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点是江西省 &十一五&重点学科。同时,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是江西省品牌专业和江西省特色专业,安全工程实验室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实践,学科点形成了如下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1)矿山环境灾害控制理论与技术
  (2)职业危害控制理论、静电理论及应用研究
  (3)工业灾害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理论研究
  (4)安全监测监控关键技术研究
  (5)安全系统工程
  (6)安全经济学
  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
  具有扎实的工科基础知识与安全科学技术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安全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和国际视野。掌握坚实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危险因素控制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安全工程的计算机模拟和物理模拟方法与技术以及安全生产过程控制优化设计方法,某一行业危险特征与工艺的关键安全技术及其应用条件,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安全心理学、安全教育学等与安全管理配套的理论知识,事故调查报告和应急预案的撰写,国家关于安全工程生产、设计、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严谨求实的作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基础理论课:数理方法、计算方法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可靠性理论、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工业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风险学、通风与防尘技术专论、安全行为科学、气溶胶力学、静电技术及应用、安全监测监控及管理工程、职业卫生和事故调查与分析等。
  导师队伍情况及部分导师简介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点师资队伍势力雄厚,学科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历9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生导师1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一、二层次人选1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2人。
  (1)王海宁:男,1965年12月出生,安徽怀宁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江西理工大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专业教授,现任江西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1987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2005年获中南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荣誉职工&,铜陵市人民政府&科技特派员&。王海宁教授主要在矿山安全理论及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已获得一批研究成果,并在多个大型地采矿山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大量的现场技术难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2等奖7次;近5年在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5项;发表专著3部。
  (2)唐敏康:男,汉族,1956 年12月生,浙江杭州市人。中共党员,博士。现任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议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安全生产协会副会长。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企业资助项目12项。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1等奖1次,2等奖1次;省教学教改成果1等奖1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1次。近5年在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
  (3)邬长福:男,汉族,1964 年12月生,江西贵溪市人。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协作博士生导师,江西省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赣州市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赣州市应急救援专家,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近年来主持及参加科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及横向项目计五十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4)董冰岩:男,1974年6月出生,教授,江西理工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处副处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及参加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十项,企业横向课题十几项。广东省科技特派员、第十一届挑战杯竞赛获&园丁奖&、青年科技标兵、江西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目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档次学术论文17篇,其中11篇已被SCI、EI或ISTP三大检索收录。
  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近年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五年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研究课题18项及横向科研项目60余项,科研项目经费1500多万元,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申请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90篇,被SCI、EI、ISTP收录35篇,出版著作、教材8部。
  学科点在完成本科、研究生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每年都为企业提供大量的人员培训、技术咨询、检验检测等社会服务。
  培养条件
  安全工程实验室早在1986年就被国家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先进实验室&,经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安全工程实验中心为基础组建的矿业工程实验室是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4年实验室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重点实验室。
  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工程流体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能熟练掌握理想流体力学和粘性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与方法。要求考生对相关概念及定理有较深入的了解,熟练掌握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第一部分 ] 绪论
  1.1 了解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理解流体的粘性;掌握容重,密度及其区别和联系;掌握牛顿内摩察定律。
  1.2 理解质量力和表面力,掌握其表示方法.理解连续介质,实际流体,理想流体,不可压宿流体,可压宿流体.知道流体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流体静力学
  2.1 理解和掌握静压强及其特性
  2.2 掌握流体静压强基本方程,掌握点压强的计算方法,掌握压强的计算基准和表示方法,掌握静压强分布图,了解压强的量测方法。
  2.3 掌握计算作用于平面上的液体总压力。
  [第三部分] 流体运动学
  3.1了解描述液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掌握迹线,流线的概念及方程,了解质点加速度表达式。
  3.2掌握描述流体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
  3.3.掌握流体运动的连续性微分方程,总流的连续性方程。
  [第四部分] 理想流体动力学
  4.1.掌握理想流体元流的伯努利方程的推导。
  4.2.掌握理想流体元流的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以及应用。
  [第五部分] 实际流体动力学基础
  5.1了解流体质点的应力状态。
  5.2 掌握实际流体元流伯努利方程的推导,掌握实际流体元流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
  5.3 掌握实际流体的动量方程的推导以及应用。
  [ 第六部分] 量纲分析和相似原理
  6.1 理解量纲和单位的概念,掌握瑞利法和&定理。
  6.2 了解流动相似的概念。
  [ 第七部分]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7.1 了解雷诺实验过程,了解层流与紊流流态的特点,掌握流态判别标准.
  7.2 理解流动阻力的两种形式,掌握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的计算方法.
  7.3 了解圆管中层流运动的流速分布,掌握层流沿程损失的计算公式。
  [第八部分] 孔口、管嘴、闸孔出流及堰流
  8.1 掌握恒定薄壁孔口出流流量的计算方法。
  8.2 了解圆柱形外管嘴出流流量的计算方法。
  三、考试题型及比例
  基本概念:30%左右
  计算题:120%左右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总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禹华谦编,《工程流体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相关推荐:
  e书题库免费下载HOT
  课程辅导HOT
最新上传考研真题与资料
硕士报考指南········硕士招生信息汇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