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轰响。(把物仿写 把自己当做吧人来写)

2012级高中语文晨读资料专辑二(修改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2级高中语文晨读资料专辑二(修改版)
21级​高​中​语​文​晨​读​资​料​专​辑​二​(​修​改​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击:专题07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准确使用修辞(解析版)
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击:专题07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准确使用修辞(解析版)/15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15 p.17 p.16 p.27 p.24 p.43 p.39 p.40 p.50 p.43 p.47 p.40 p.35 p.47 p.46 p.34 p.5 p.6 p.5 p.6 p.8 p.6 p.7 p.7 p.一、明确基本要求1.选用句式句式的选用是为了使表达更加规范、准确和生动,因此..一、明确基本要求1.选用句式句式的选用是为了使表达更加规范、准确和生动,因此,就必须结合具体的语意环境,并尽力使选用的句式与原句保持一致。从汉语的表达上来说,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内容,但不同的句式之间往往又会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如上下文的连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击:专题07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准确使用修辞(解析版)相关文档专题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pptpptpptpptpptpptpptppt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例: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1.王明越..
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例: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1.王明越跑越&&&&&&&&&&&&,离终点越来越&&&&&&&&&&&&&。2.雪越下越&&&&&&&&&&&&&,天气越来越____&&&&&&。3.我手中的线越来越&&&&&&&&&&&&& ,风筝越飞越&&&&&&&&&&&&&& 。4.动物表演越来越&&&&&&&& &&&&,观众越聚越____&&&&& 。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快 近2.大 冷3.长 高4.精彩 多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例: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1.王明越..”主要考查你对&&补充句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补充句子: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补充句子要遵循原则:1、话题要一致,上下文衔接得体; 2、结构、句式要一致; 3、注意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句子的基本成分句子的基本成分 就是构成句子所必须具备的词和词组。一个完整句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1)“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的句子。这种句子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后半部分说的是“做什么”或者“怎么样”,也就是他(它)干了什么或怎么样了。这两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句子,缺一不可。如:  同学们 学习 。 小鸟 唱歌 。  (谁) (做什么) (什么)(做什么)(2)“谁(什么)”+“是什么”的句子。这种句子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后半部分告诉别人前面所说的“他”或“什么”是什么。如:  李洋 是学生。这座楼房 是工人宿舍。  (谁)(是什么) (什么) (是什么)(3)“谁(什么)”+“做”+“谁(什么)”的句子。这种句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第二部分是“谁”或“什么”所发出的动作行为,第三部分是这个动作行为所涉及到的人或物。如:  小明 复习 功课。王强 帮助 同学。  (谁) (做) (什么)(谁) (做) (谁)补充句子技巧:我们说完整话,写完整句必须注意两点:(1)平时我们所用的句子一般都不会只由基本成分组成,句子成分多时容易造成遗漏,这时一定要先确定好句子的基本成分,然后再增添附加成分。这样就不会丢三落四了。如:天花板上挂着吊灯。先确定了基本成分,再增添附加成分:大厅的天花板上挂着五盏水晶玻璃大吊灯。(2)句子写完以后,要多读几遍,看看它属于哪种类型,基本成分是否齐全;这样就能保证我们所写的句子都是完整句。
发现相似题
与“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例: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1.王明越..”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42432246624096126033213218563比拟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比拟[bǐ nǐ]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能收到特有的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的感情。、小说、散文、寓言、等经常使用比拟的。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使用的地方小说、散文、寓言等
注音 bǐ nǐ
释义: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1.增添特有的情味。
2.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3.能启发想像,使文章更生动。
分类:比拟分为和两类。比拟可以分为、两类。
1.。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2.。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1]会思想,会劳动,会创造和富有感情的本质特点,人类对自己的这些本质特点最为熟悉,最为理解,最易接受,最易产生共鸣。为了表达的需要,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于其他事物,让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可以将事物描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感到亲切,容易受到感染。
(1)……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看不见的云雀在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安娜·卡列尼娜》)
【简析】处在失恋的苦闷中,可是,春风给他带来了安慰,希望和信心。上述文字具体地、有层次地描写了春天给动物带来的变化。作者将动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品格。蜜蜂在“探险”,云雀在“歌唱”,田凫在“哀鸣”,鹤和鸿雁发出“叫喊”,小羊在“母亲”身边跳跃。作者将这些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画面洋溢着春天到来的蓬勃生机。
(2)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的》)
【简析】 诗人满怀激情,以符合的方式描绘了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动人秋景:高粱在“悄悄”“观察”,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着,“年高”的垂柳“抚摸”着庄稼,芦苇“细心地护卫”着“偷偷开放的野花”。如此,使画面上的这些自然景物静谧美好,多情和谐,栩栩如生,使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满腔情怀形象化了。
把无生物:
(3)枪口对准星星,星星大吃一惊!看它呀,躲躲闪闪,看它呀,跳跳蹦蹦。星星,不要害怕,战士的眼睛最清!我们揍的是空中强盗,瞄你,只是练功。星星笑了,笑着跳上了准星。眼睛——星星,一条线,牵来了多少黎明! ——()
【简析】 星星,怎么会“大吃一惊”怎么能“躲躲闪闪”,“跳跳蹦蹦” 又怎么会“笑”怎么会“跳上准星” 因为战士在用枪口瞄准它,然后作者又解释这是练功。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展开想象之翼,根据星星的形象特征,让其人格化,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和情态。
(4)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反对党八股》)
【简析】“教条主义”是个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实行起来,害人不浅。许多反对教条主义的同志要它罢休,有的同志却偏要推之以出。作者将教条主义人格化,形象地说明:它躺着休息,便安然无事;若是活动起来,害人至深。各类事物无不具有自己的“个性”。如鸟会飞,虫会鸣,树会开花,水会奔流,太阳会发出光和热,真理会被传播……常常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把人当做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的某些特征。
人拟为动物:
(5)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而是认得上乘法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阿不都热西提《女拖拉机手》)
【简析】 翅膀是属于鸟类的。作者却赋予维吾尔族姑娘以翅膀,并热情地讴歌:维吾尔族女拖拉机手驾驶铁牛,在肥沃的田野上自由地飞驰。
人拟为植物:
(6)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了人,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荷花淀》)
【简析】 几个妇女去前方看望丈夫。在,看见荷叶下面的人“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人拟为荷,将隐蔽在荷叶下面的战士物化了,显得那么清新,美丽,可爱。
二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
拟无生物为动物:
(7)予观夫胜状,在洞庭一湖。,吞,,;夕阳,气象万千。此则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简析】“衔”与“吞”都是动词,可以表示人或动物的动作。根据文意,作者是将&洞庭一湖&拟为动物。巍巍群山,能“衔”住,滚滚,能吞吐,可见洞庭湖之阔大,气势之宏伟。
拟抽象事理为物:
(8)三百年,还像当年一样淙淙地流[1]着,上的阳光也像当年一样和煦.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火刑》)
【简析】“翱翔”是鸟特有的本领,“思想”不是鸟,是个抽象的概念,可以在人民中迅速传播。作者抓住这一点,运用比拟手法,赋予的思想以雄健的翅膀,把“思想”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力量。比拟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拟作乙物,具有思想的跳跃性,能使展开想象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正确地运用比拟,可以使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比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比拟是根据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
比拟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作者用自己自然流露的强烈感情去感染的一种。
比拟句:就是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
: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
包括在比拟之中。
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1]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比拟是以人的联想为基础,通过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不同属性转嫁的关系而构成的方式.构成比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感情性格的转嫁,把人的感情性格转用于物上。
(9)上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井冈翠竹》)
第二,动作,行为的转嫁。有两种情况:
A 由人到物的转嫁:
(10)“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敬爱的周总理永垂不朽》解说词)
(11)她在呢喃低语中朦胧睡去,窗口的两支红烛滴落着一滴一滴红色的泪。——(《两草一心》)
B 由物到人的转嫁:
(12)“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社会主义好》歌词)
第三,呼唤的转嫁,把适应于人的呼唤转用于物上。
(13)英雄的啊,你可曾看见,此刻,在,在全国,在全世界,为失去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在哭泣,在沉思,在焦灼不宁。——(《写在祖国的江河和土地上》)
第四,称谓的转嫁,把适用于人的称谓转用于物上。
(14)看,榕树老人捋着长髯,木瓜弟兄睁着大眼,候着出海的渔民哪,披风戴露满载鱼虾回家园。——(郭小川《厦门风姿》)
第五,人称的转嫁,用指代人的代词指物。
(15)是的,外面有和风,丽日,可小白杨,你是否知道什么叫严霜,冬雪,风雨霜雪中,你会结结实实地生长起来。——(《小白杨》)
第六,抽象转嫁于具体,使抽象事物具体化。
(16)他们……挥动竹枝扫把,在默默地扫着,默默地扫着.好像春天,夏天,,冬天,都是在他们的竹枝扫帚下,一个接一个地被扫走了,又被扫来了.(《》)
(17)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哥德巴赫猜想》)
构成比拟的手段绝不止以上几种,人们在运用中总是不断创新,使比拟方式不断发展变化。
(18)民政干部回到区政府,从头到脚都是笑眯眯的。——(《芙蓉镇》)
一般是使人之外的事物具有人的属性,可是上面的例子却反把拟人方式用在人身上,让人从头到脚都具有笑眯眯的人的情态,这就使拟人方式出新,别致,语言也显得格外生气勃勃了。
第一,比拟的主要效果是使表达形象生动。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客观事物经过人们合理的属性转移和合乎规律的创造性想象,而变得富有艺术魅力。
(19)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得鼓鼓圆。——《红旗歌谣》
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
第二,通过比拟,还可以表现人们的想象力,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并创造某种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20)失去了往日的欢笑,发出了撕胆的哭声。——(《按照人民的命令》)
用方法描写了人民失去总理的悲哀,连江河湖泊也发出了悲哀的哭声,表达出了人民对同志无比热爱的真挚感情。
(21)速胜论者则不知道战争是力量的竞赛,在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没有一定的变化以前,就要举行战略的决战,就想提前达到解放之路,也是没有根据的。其意见实行起来,一定不免于碰壁。或者只是,并不准备真正去做。最后则是事实先生跑将出来,给这些空谈家一瓢冷水,证明他们不过是一些贪便宜,想少费力多得收成的空谈主义者。——(《》)
用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一个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手段。运用比拟,应注意以下几点:比拟的特点是作者凭借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因为它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所以它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有助于或听众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得对事物的鲜明的印象。比拟的效果主要有三点:
1.运用比拟可以鲜明地表达爱憎之情。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使之栩栩如生,让人倍感亲切。运用比拟表现讨厌的事物,可以使之生动形象,增强的厌恶感。
2.运用比拟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这一种效果多见于的句子中。
3.运用比拟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1.比拟要与情境相协调。
比拟是通过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的一种,必然会融进表达者的真情实感。在运用中应注意情与景相协调,即情景交融。
2.比拟的拟体要符合的特点。
运用比拟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以,拟体要尽量符合的特点。否则就会。
3.比拟要避免褒贬不当。
比拟,不管是还是,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比拟时要注意感情色彩协调一致,避免褒贬不当。
4.比拟要注意语体。
运用比拟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并不是任何场合都可以使用这种。一般而言,文艺语体中使用比拟手法较多一些,科技语体、公文语体一般要慎用,否则会削弱公文的严肃性和科技文章的严谨性。
第一,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具有可拟性,符合事物的特点,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如歌声可以传向四面八方,这与鸟会飞的特点近似。因此可以说“歌声在飞翔”,倘若说“歌声在飞奔”就不恰当了。如“五洲向我们歌唱,四海向我们招手”,“五洲”和“歌唱”,“四海”和“招手”没有什么可以联系的地方,这样的比拟不符合事物的特点。
第二,要注意言语环境.比拟在文艺性作品中用得较多,如寓言、、民间故事中便较多地运用,其他文体中则少见;书面语中用得多,口语中则少见。
第三,要注意感情色彩.比拟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因此比拟的感情色彩必须鲜明。说“侵略者夹着尾巴逃跑了”,感情是基于对侵略者的憎恨;说“人民用乳汁哺育了我”,感情是基于对人民的敬爱。
比拟确实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用得不当,还不如不用。比如,我们在的《前途》一文中看到原句运用了格,当再版时,作者将拟人手法舍弃了:
原句:(22)嫁时的几件衣裳……略为体面一点,藏在一只不充实的箱子里头,逢到天气好太阳老的时候,便取出来晒着,算是旧日的情谊,等一会,重又请它们回入箱子里。——《叶圣陶集》
改句:(22′)嫁时的几件衣裳……略为体面一点,藏在一只不充实的箱子里头,逢到天气好太阳老的时候,便取出来晒着,算是旧日的情谊,等一会,重又塞进箱子里。——《叶圣陶文集》
改句去掉手法,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她”那种沉重的心情;用了拟人格反而使沉重的心情显得轻松和悠闲了。例如:“她似乎衣袋里全装着天真,一掏出来就可以用。”——(《火宅》)
“天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这个例中被比拟成一个有形的事物,十分形象。
2.在这里的人们中间,我最不愿与之离别的就是海涅,我恨不得把您也装进我的行李袋中去。”——(《给的信》 )
在这个例句中,马克思将海涅当做行李一样来处理,是的手法,显得十分风趣。比拟同比喻的区别
郑业健《修辞学》“盖必在观念上有联络处,想象上有变通处,始可以互相比拟。故比拟亦可谓为之一种。但比喻为就其相似处着笔,比拟乃就其可变处着笔。”
《学通论》“比拟,向来是一个独立的。但是,如果从本质上看,比拟其实就是,比喻中的一种。比拟分为拟人和两种:把人当作物,把物当作人。为什么要把,为什么可以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混淆起来,把甲当作乙呢?因为这两种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之处或者是客观存在的,或者是说写者主观心理上的一种情绪。”
两位专家都认为,从本质上讲,比拟确实可以看成是的一种。因此,比拟和比喻的界限有时确实不好划分。这是因为把甲事物拟作乙事物时,甲乙两物往往存在某种相似之处。如“青山起舞河欢笑”不能改为“青山欢笑河起舞”因为这里暗含着比喻。
但还是不同于比拟,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比拟是直接把拟体当成来写,本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拟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也就是说,可以把人当作物也可以把物当作人写,本体和拟体的关系是重合,相融关系,彼此是混同的。因此,当物被拟作人或此物被拟作彼物时,我们很难确切地说出“人”是什么样的人,“彼物”是什么样的东西。比如“青山起舞河欢笑”中的“山”“河”,我们只能笼统地说被拟作了人,至于是天真的小姑娘,还是活泼的小伙子,无法回答。“阳光洒在海面上”中的“阳光”,我们也只能笼统地说被拟作了可以洒的东西,至于是闪光的金子还是发亮的珍珠,也无法回答。比喻是体表现或说明本体,本体同喻体的关系是类似关系,彼此不能混同。不管是、暗喻,还是借喻、引喻,喻体都是比较确定的。
第二,两者的性质和表达效果不同。通过事物的相似点使和喻体联系起来,重在“喻”,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具体形象地感知事物。而比拟则是借助事物的不同特征,重在“拟”,用模拟的方法刻画人或事物的情状,使一个事物具有它本来不具有的另一种事物的特征。即拿甲物特征描写乙物,从而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第三,句法结构有明显的不同。无论哪一种,都可以成为“主-谓-宾”式,这种主宾都全的句子,主宾之间是靠“象、是”等词连接的。一般说来,不用表示动作形为的动词作谓语,而在比拟的句子中,一般都是“主-谓”式。这种,主语若是由表示动植物的名词充当,谓语则由表示人的行动,感情的动词充当;主语若是由表示人的名词充当,谓语则由表示动植物行为(情状)的动词(形容词)充当。
第四,的和喻体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省去本体,但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以拟体的某些特性赋予本体,拟体一般不出现,而本体必然出现。
第五,在中,和喻体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比拟所描摹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现象。[1]比如本文中的例(6)中所描写的人的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变成了荷花,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这样的现象的。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借物写人的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