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R和中科院分区查询都是啥东西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5年中科院JCR期刊分区说明-科技处.doc 1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2015年中科院JCR期刊分区说明-科技处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15年中科院JCR期刊分区说明
陈福佑 知社学术圈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SCI期刊很难进行比较和评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世界科学前沿分析中心(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针对SCI核心库加上扩展库期刊的影响力,以年度和学科为单位,对SCI期刊进行4个等级的划分。这一期刊分区采用什么方法?与影响因子有何关联? Top期刊如何遴选? 请看该课题组2015年最新说明。
中科院JCR期刊分区(又称分区表、分区数据)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世界科学前沿分析中心的科学研究成果。分区表设计的思路始于2000年之初,旨在纠正当时国内科研界对不同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数值差异的忽视。自2004年发布之后,分区表为我国科研、教育机构的管理人员、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份评价国际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参考数据,得到了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的广泛认可。在分区表的发布过程中,课题组通过与订购单位联系人来信、来电、来访等形式进行交流,在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前提下,彼此结下了深厚友谊。正是各订购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殷切厚望,多年来,在其他项目任务异常繁忙的情况下,课题组始终将期刊分区表制作工作视为已任,坚持以高度负责、认真的态度完成制作和发布。
为了帮助用户加深了解和认识中科院分区表,减少其使用过程遇到的疑惑,让其能在实际中以合理方式使用,课题组特制作说明文档。
中科院分区表对汤森路透每年度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中SCI期刊在学科内依据3年平均影响因子划分分区。它包括大类分区和小类分区:大类分区是将期刊按照自定义的13个学科所做的分区,大类分区包括Top期刊;而小类分区是将期刊按照JCR已有学科分类体系所做的分区。下文将详细说明中科院分区表的制作过程。
1分区指标说明
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IF)、最近两年的期刊被引频次(CI)从不同角度反映期刊的显示度。IF可以测度期刊在最近两年的篇均被引频次;CI可以测度最近两年期刊在学术界的显示水平。分区表在IF基础上使用3年平均IF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遴选Top期刊考虑了CI的影响。
IF是加菲尔德在1972年提出的一个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该指标是一个相对数量指标,主要用以调整和修正期刊总被引频次过大。普赖斯曾提出,科学论文一般在其发表后一二年后,被人们接受,并达到被引用的峰值阶段。加菲尔德正式按照这个思想,定义了IF的计算公式,
如2014年Nature的IF为41.456,等于Nature在2012年和2013年发表的论文在2014年获得被引频次总和()除以2012年和2013年发表的论文总数(869+860)。
(2)3年平均IF
为了使历年的期刊分区相对稳定,减少影响因子上下波动带来的影响,中科院分区表采用3年平均IF作为划分分区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只有1年有IF的期刊,只取1年IF作它的3年平均IF;只有2年有IF的期刊,只取2年平均IF作为它的3年平均IF。如Nature2012年的IF为38.597,2013年IF为42.351,2014年IF为41.456,那么2014年Nature的3年IF=(38.597+42.351+41.456)/3=40.801。从2014年开始Acta Numerica有IF=7.364,因此它的3年平均IF为7.364。ACS Synthetic Biology从2013年开始有IF,2013年的IF为3.951,2014年的IF为4.978,则它的3年平均IF为(3.951+4.978)/2=4.465。
被引频次是反映学术影响力总量的指标,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作为IF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补充。1区期刊通常被视为各学科的优秀期刊,但1区期刊遴选标准较高,入选的期刊数量有限。为了尽量囊括更大范围的优秀期刊,我们在期刊分区结果的基础上,利用被引频次指标对期刊影响力进行再次甄别,定义出TOP期刊集合。
2更名期刊处理
计算期刊分区之前,还需要重新计算更名期刊的影响因子。因为JCR的更名期刊会存在两个影响因子,即更名前的期刊名的影响因子和更名后刊名的影响因子,所以需要将两条记录合并,然后重新计算影响因子。计算方式如下:根据JCR提供两个刊名的论文数和被引频次,将其合并后按照影响因子的计算方式重新计算影响因子。
例1:前一年刊名变更的情况
2013年,ARTIFICIAL CELLS BLOOD SUBSTITUTES AND BIOTECHNOLOGY ()更名为Artificial Cells Nan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 (),前者(图2-1)统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拒绝访问 | www.ggdoc.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ggdoc.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1afe5cd7bb7439a-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苹果/安卓/wp
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
积分 54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3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变色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苦逼签到天数: 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偶尔看看I
2015年SCI期刊中科院最新JCR分区及其影响因子
10:26:20 上传
顶一下,感谢分享!
不错,实用
小黄鸭 发表于
谢谢分享不客气
非常感谢分享!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2015年中科院JCR期刊分区说明
我的图书馆
2015年中科院JCR期刊分区说明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分享信息,整合资源交流学术,偶尔风月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SCI期刊很难进行比较和评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世界科学前沿分析中心(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针对SCI核心库加上扩展库期刊的影响力,以年度和学科为单位,对SCI期刊进行4个等级的划分。这一期刊分区采用什么方法?与影响因子有何关联? Top期刊如何遴选? 请看该课题组2015年最新说明。背景中科院JCR期刊分区(又称分区表、分区数据)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世界科学前沿分析中心的科学研究成果。分区表设计的思路始于2000年之初,旨在纠正当时国内科研界对不同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数值差异的忽视。自2004年发布之后,分区表为我国科研、教育机构的管理人员、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份评价国际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参考数据,得到了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的广泛认可。在分区表的发布过程中,课题组通过与订购单位联系人来信、来电、来访等形式进行交流,在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前提下,彼此结下了深厚友谊。正是各订购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殷切厚望,多年来,在其他项目任务异常繁忙的情况下,课题组始终将期刊分区表制作工作视为已任,坚持以高度负责、认真的态度完成制作和发布。为了帮助用户加深了解和认识中科院分区表,减少其使用过程遇到的疑惑,让其能在实际中以合理方式使用,课题组特制作说明文档。分区方法中科院分区表对汤森路透每年度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中SCI期刊在学科内依据3年平均影响因子划分分区。它包括大类分区和小类分区:大类分区是将期刊按照自定义的13个学科所做的分区,大类分区包括Top期刊;而小类分区是将期刊按照JCR已有学科分类体系所做的分区。下文将详细说明中科院分区表的制作过程。1分区指标说明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IF)、最近两年的期刊被引频次(CI)从不同角度反映期刊的显示度。IF可以测度期刊在最近两年的篇均被引频次;CI可以测度最近两年期刊在学术界的显示水平。分区表在IF基础上使用3年平均IF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遴选Top期刊考虑了CI的影响。(1)IFIF是加菲尔德在1972年提出的一个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该指标是一个相对数量指标,主要用以调整和修正期刊总被引频次过大。普赖斯曾提出,科学论文一般在其发表后一二年后,被人们接受,并达到被引用的峰值阶段。加菲尔德正式按照这个思想,定义了IF的计算公式,如2014年Nature的IF为41.456,等于Nature在2012年和2013年发表的论文在2014年获得被引频次总和()除以2012年和2013年发表的论文总数(869+860)。(2)3年平均IF为了使历年的期刊分区相对稳定,减少影响因子上下波动带来的影响,中科院分区表采用3年平均IF作为划分分区依据。计算公式如下:对于只有1年有IF的期刊,只取1年IF作它的3年平均IF;只有2年有IF的期刊,只取2年平均IF作为它的3年平均IF。如Nature2012年的IF为38.597,2013年IF为42.351,2014年IF为41.456,那么2014年Nature的3年IF=(38.597+42.351+41.456)/3=40.801。从2014年开始Acta Numerica有IF=7.364,因此它的3年平均IF为7.364。ACS Synthetic Biology从2013年开始有IF,2013年的IF为3.951,2014年的IF为4.978,则它的3年平均IF为(3.951+4.978)/2=4.465。(3)CI被引频次是反映学术影响力总量的指标,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作为IF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补充。1区期刊通常被视为各学科的优秀期刊,但1区期刊遴选标准较高,入选的期刊数量有限。为了尽量囊括更大范围的优秀期刊,我们在期刊分区结果的基础上,利用被引频次指标对期刊影响力进行再次甄别,定义出TOP期刊集合。2更名期刊处理计算期刊分区之前,还需要重新计算更名期刊的影响因子。因为JCR的更名期刊会存在两个影响因子,即更名前的期刊名的影响因子和更名后刊名的影响因子,所以需要将两条记录合并,然后重新计算影响因子。计算方式如下:根据JCR提供两个刊名的论文数和被引频次,将其合并后按照影响因子的计算方式重新计算影响因子。例1:前一年刊名变更的情况2013年,ARTIFICIAL CELLS BLOOD SUBSTITUTES AND BIOTECHNOLOGY()更名为Artificial Cells Nan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前者(图2-1)统计数据为2012年发表的51篇论文在2014年获得65次引用,2013年0篇在2014年获得2次引用[2],IF是(65+2)/(0+51)=1.314;后者(图2-2)的统计数据为2012年发表0篇论文在2014年获得3次引用,2013年发表66篇论文在2014年获得64次引用,IF是(64+3)/(66+0)=1.015。将期刊的两条数据合并为1条,两本期刊在2012年与2013年发表的总论文为51+66=117篇,两本期刊2012年与2013年发表论文的总引文为67+67=134次,因此合并后的IF值为=(67+67)/(51+66)=117/134=1.145。即2012年发表论文51篇(51+0),2013年发表论文66篇(66+0),在2014年获得被引频次分别为68(65+3),66(64+2)。因此2014年Artificial Cells Nan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这本期刊的IF为(68+66)/(51+66)=1.145。图<span style="font-size:12font-family:Verdana,sans-color:#-1 ARTIFICIAL CELLS BLOOD SUBSTITUTES AND BIOTECHNOLOGY计算IF的基础数据图<span style="font-size:12font-family:Verdana,sans-color:#-2 Artificial Cells Nan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计算IF的基础数据例2:当年刊名变更的情况2014年,the Mount Sinai Journal of Medicine()更名为Annals of Global Health(),前者IF为(112+0)/(0+69)=1.623(图2-3),后者前两年无数据,因此无IF(图2-4)。重新计算后Annals of Global Health的IF为1.623。图<span style="font-size:12font-family:Verdana,sans-color:#-3 the Mount Sinai Journal of Medicine计算IF的基础数据图<span style="font-size:12font-family:Verdana,sans-color:#-4 Annals of Global Health计算IF的基础数据3学科划分由于汤森路透的JCR仅提供学科级别的知识分类体系,这种分类体系的划分数据粒度较细(2014年为176个学科),有时不能完全满足科研人员对期刊影响力数据了解的需求。因此,分区表工作除对JCR提供的学科分类体系的分区(即小类分区),同时提供13个大类学科的期刊分区结果。13个大类学科分别是数学、物理、化学、地学、地学天文、生物学、农林科学、医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大类学科的设置、期刊与学科的对应关系均充分考虑到中国国内科研、教育体系的特点,结合科学家对学科体系的认知情况,经过广泛的调研并不断根据用户反馈加以完善而形成。期刊与13个大类学科是一一对应、不重复划分(除11本晶体学期刊外)的关系,即除11本晶体学复分期刊外,一本期刊只属于一个大类。期刊与13个大类学科的对应关系主要依据以下原则:1、考虑期刊在JCR中隶属的学科划分 (即期刊的小类归属),根据各期刊在JCR学科(小类学科)的归属,将其分入相应的大类学科。多数期刊都能按照小类学科归入相应大类学科。2、学科专家推荐和建议。两种情况下较难根据期刊所属的小类学科,来确定期刊的大类学科:①期刊所在的小类学科(JCR学科)是交叉性学科,是由两个或者多个大类学科交叉形成的;②期刊属于多个小类学科(JCR学科划分为一对多关系,即一本期刊可同时属于1-6个JCR学科)。对于上述情况,我们邀请具有专业背景的科研人员确定期刊的大类归属。3、用户反馈与调整。随着期刊自身研究内容的变化,其大类学科归属可能会发生变化,根据用户的建议,结合科研人员的评价,给出大类学科分类。大类分区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收到用户对期刊分类的反馈意见。根据用户的反馈,我们对全部期刊分类进行了检查,对于一些类别进行如下规定:(1)心理学期刊和体育类期刊:与医学有关的心理学期刊和体育类期刊划入医学;非医学类心理学期刊划入管理科学;非医学类体育期刊划入社会科学。(2)晶体学期刊:11种晶体学期刊在物理学和化学两个类中重复计算, 此11种期刊是大类学科划分中被复分的11本期刊。(3)古生物学期刊划入地学。(4)食品科技期刊划入工程技术。(5)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和遗传工程期刊划入工程技术。(6)水科学技术期刊划入环境科学。4期刊分区方法 中科院分区表选择学术影响力作为划分方式,把每个学科的所有期刊按照学术影响力(3年平均IF)由高到底降序排列,依次划分为4个区,使得每个分区期刊影响力总和相同。由于学科内期刊的3年IF的偏态分布,这使得1区期刊数量极少。为了保证期刊1区期刊数量,1区期刊取整个学科数量总数的5%,即3年平均IF最高的5%的期刊为1区期刊。2—4区期刊使用3年平均IF总和相同的方式划分。具体方法如下:1、把每一个学科的期刊集合(数量为n本)按照3年平均IF降序排列,以下各步计算,均基于此顺序。2、前5%期刊(该学科期刊总数量的5%,即5%*n)为1区期刊。3、剩下的95%期刊中,计算它们的3年平均IF的总和(S),然后求总和的1/3(S/3),剩下3个区的每区的期刊影响力累积和各为S/3。4、上一步的期刊集合(也即除1区期刊外的期刊集合)中,从第1本期刊往后计数,如果它们的3年平均IF的总和(S2)等于上个步骤计算出的总和S/3,那么这些期刊就是2区期刊;相同的方式可以划分出3区期刊,剩下所有期刊为4区期刊(S2=S3=S4=S/3)。5、最终划分出来的1、2、3、4个区期刊数量分布如图3-1。图<span style="font-size:12font-family:Verdana,sans-color:#-1 某学科期刊分区数量分布示意图5Top期刊遴选为了在分区方法的基础上遴选出更多优秀的期刊,我们在大类分区中设置Top期刊。Top期刊遴选方法如下:将1区期刊划入Top范围内;2区中2年总被引频次指标位于前10%的期刊也归入Top期刊集合。2015年,Top期刊的界定原则有所变化,在上述定量测度规则的基础上新增同行评议的考量因素。对于少数期刊,尽管不在上述定量方法划分出来的Top期刊的范围中,但经过科学共同体评议,被认为是高学术影响力期刊,直接被采纳加入Top期刊。期刊范围说明中科院期刊分区表的期刊范围总体遵从于JCR的SCI期刊范围。有些被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不在中科院期刊分区表中,是因为这些期刊达不到JCR的收录要求,或者是被JCR特殊处理,或者是被分区表合并处理。详细来说,大致归纳5种原因。(1)新刊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需要时间窗积累,SCI新收录的期刊,受算法局限不能计算影响因子,因此不能被JCR收录。而中科院期刊分区表的期刊来源于JCR的期刊集合,不在JCR中的新刊便不在中科院的分区表中。(2)期刊合并少数期刊分成多个部分出版发行,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和ISSN。JCR在处理时,将它们合并在一起,作为一本期刊计算相关评价指标和分区。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采用JCR相同的处理方式。要查询合并前的刊名的影响因子和分区,需要使用合并的刊名或者ISSN查询,否则在JCR和中科院期刊分区表中都无法查询到该刊数据。(3)刊名变更对于变更刊名的期刊,JCR会保留两个刊名,会计算两个影响因子。中科院期刊分区表会将变更前期刊数据合并到变更后的期刊,且重新计算影响因子,只保留变更后刊名和ISSN。若用户以期刊更名前的信息来查询,便在分区表中查询不到。建议用户依据分区表在线平台发布的“期刊更名信息”,使用更名后的期刊名进行查询。(4)镇压期刊每年都会有一批期刊因为自引率过高或者两本(或多本期刊)相互之间引用作弊被镇压(Suppression)。被镇压的期刊在JCR中没有影响因子,中科院期刊分区表中也不收录这些期刊。我们建议把被镇压的期刊默认算作4区期刊,因为他们的文章还是Web of Science的SCI数据库收录。(5)剔除期刊因为质量达不到Web of Science的收录标准,一部分期刊会被剔除出Web of Science的收录范围。这些被剔除的期刊,可能在JCR中查询不到,同样在分区表中也可能没有分区数据。与汤森路透JCR的期刊分区比较期刊评价领域的分区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可。国内主流期刊分区评价体系主要是中科院期刊分区表和汤森路透JCR的Journal Ranking。很多用户在使用中科院期刊分区表的过程中,对于两者之间的异同有很多疑惑。为了让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期刊分区评价体系,下文从多个角度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1)常用说法中科院期刊分区表常用1-4区,且分区前常用大类或者小类,常用说法为某本期刊在大类某学科为某区。如期刊REVIEWS OF GEOPHYSICS的2014年分区情况:大类地学1区;小类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GEOCHEMISTRY & GEOPHYSICS)1区。而JCR的Journal Ranking常用Q1-Q4,Q表示Quartile in Category,即4个等级中所处的位置,常用说法为某本期刊位于某学科的Q几。期刊Nature的2014的JCR等级情况: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为Q1。(2)学科体系中科院期刊分区表学科划分为大类和小类,大类为课题组根据国内科研领域的特点设计形成的13个大类分类体系,小类借用汤森路透的JCR-学科分类体系。因此,中科院期刊分区表的小类分类体系与JCR的Journal Ranking的分类体系相同。(3)数据处理方式中科院分区表基于JCR的数据,但对于JCR中期刊刊名更名/合并的情况进行数据规范处理。对于变更刊名的期刊,JCR会保留两个刊名,会计算两个影响因子。中科院分区表会将变更前期刊数据合并到变更后的期刊,且重新计算影响因子,只保留变更后刊名和ISSN,详见上文2.2数据处理说明。(4)分区方法分区方法是中科院分区表和JCR的Journal Ranking最核心的不同。在中科院期刊分区表中,主要参考3年平均IF作为学术影响力,最终每个分区的期刊累积学术影响力是相同的,各区的期刊数量由高到底呈金字塔式分布;在JCR的Journal Ranking中,主要参考当年IF,最终每个分区的期刊数量是均分的。[1]. 庞景安.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科技文献出版社.1999[2]. 2013年施引文献的引用该期刊时并未考虑期刊已更名,写成原刊名,造成0篇文献收获2被引频次。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SCI的JCR分区的全称叫什么? 中科院分区和JCR分区什么关系? - 知乎11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科院分区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