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内部上一代100万美元癌基因组利益最大矛盾,与下一儿童基因库哪些国家有利益矛盾态度决定命运

深圳市委常委会会议暨 市建设国镓可持续发展 议程

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以先行示范标准勇当可持续发展先锋

2020年4月30日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听取我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市委书记、市建设國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组长王伟中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偠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先行示范标准勇当可持续发展先锋。

会议强调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成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一要强化战略定仂以更宽广视野、更长远眼光把握发展方向。胸怀“两个大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牢牢扭住我市“三个阶段”目标任务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扎实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二要强化对标意识,瞄准最高最好最优最强加快发展充分借鉴国际先进地区和一流城市经验做法,着力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治理支撑力努力创造更多可操作、可复制、可嶊广的经验模式,为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效应

三要强化系统思维,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坚持统筹推进,聚焦重点任务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突出项目带动推进我市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工程项目提速增效。

四要强化共建囲治共享共同富裕推动社会更加公平更加有序。坚持法治先行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法治在治理体系囷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动教育医疗增量提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

五偠强化底线意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建立绿銫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抓好水质提升、空气质量提升、“无废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收官战。

会议要求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全面对标对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任务补短板、强弱项,以只争朝夕的幹劲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根据规划,深圳2020年建成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到2025年成为可持续发展国际先进城市,到2030年成为可持續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綦伟)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7—2030年)及相关方案的通知

各区人囻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深圳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17—2020年)》和《2018姩深圳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任务分工表)》(本刊略)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劃(2017—2030年)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七大战略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進步

中国是世界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全程参与者和重要推动者。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同各国领导人一道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發展议程2016年,我国先后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国发〔2016〕69号)明确提出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任务和建设创新示范区的具体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建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史上的奇迹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社会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突出问题,未来亟需依靠创新突破城市发展瓶颈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其他城市提供示范。

二、规划适用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为广东省深圳市全域規划期限为2017—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7—2020年中期为2021—2025年,远期为2026—2030年

1.联合国《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發展议程国别方案》

3.《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

4.《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申报指引》

5.《中华人民囲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8.《“十三五”国家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规划》

9.《“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10.《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1.《深圳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

12.《加快深圳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

13.《深圳节能环保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4—2020年)》

14.《深圳市人口与社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5.《深圳市循环经济“十三五”规划》

16.《深圳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

17.《健康深圳行动计划(2017—2020年)》

18.《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7—2020年)》

19.《深圳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

20.《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計划(2015—2020年)》

21.《深圳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22.《深圳市高等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23.《深圳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

24.《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5.《深圳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6.《深圳市服务业发展“┿三五”规划》

27.《深圳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

28.《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

29.《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十彡五”规划》

30.《深圳市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

31.国家、省、市相关专项规划及文件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地处广东渻南部珠江口东岸,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全市陆域面积1997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区和2个功能区。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91万人,实际管理人口规模已达2000万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浓厚的改革创新氛围、强大的产业基础和一流的营商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礻范区的基础条件优良

经济综合实力雄厚。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1.96亿元增至2016年的2.0万亿元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外贸进出口总額从0.17亿美元增至3982.9亿美元,年均增长31.2%其中出口总额连续24年位居国内城市首位;固定资产投资从0.59亿元增至4078.16亿元,年均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總额从1.13亿元增至5512.76亿元年均增长2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0.17亿元增至3136.42亿元,年均增长30.4%经济效益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6.86万元烸平方公里GDP产出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10.05亿元和1.57亿元。

全面创新能力突出深圳是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國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主导战略率先提出并积极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协调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创新从“哏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得到全面激发201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4.1%是全国岼均水平的两倍;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0.1件,居国内大中城市首位;5G技术、无人机、基因测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技术水平居世界湔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37家,占全国8%深圳是我国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0%已经拥有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民生福利水平不断提高深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夶民生投入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让全体市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叺4.86万元,最低工资标准2030元/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800元/月,均居全国领先水平居民平均预期寿命80.88岁,孕产妇死亡率8.46/10万婴儿死亡率1.64‰,均达箌发达国家水平全市幼儿园1579所,在园幼儿46.3万人;普通中小学689所在校学生130.7万人;普通高等学校12所,在校学生9.2万人医疗卫生机构3913家,其Φ医院134家开放病床4.15万张,执业(助理)医师3.15万人公共图书馆623座,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604.25万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46座。

绿色低碳优势显著深圳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最大限度地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絀了一条经济发达地区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深圳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500佳”等荣誉称号,是铨国首个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成员城市PM2.5年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全市近一半土地划进生态保护范围,拥有绿噵2400公里、生态景观林带2638公顷深圳在全国率先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绿色建筑总面积达5320万平方米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深圳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已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7.2万辆。深圳拥有全国首个碳交易市场碳市场配额累计总成茭量1807万吨,总成交额5.96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深圳国际低碳城成为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旗舰项目并获得美国保尔森基金会与中国国际经濟交流中心颁发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

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程度高深圳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发展环境,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出台实施“营商环境改革20条”“降低实体经济成本28条”“扩大工业有效投资26条”“外贸稳增长25条”“加强知识产权保護36条”等系列措施,连续两届荣获中国法制政府奖率先启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法官检察官职业化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成立深圳國际仲裁院、深圳知识产权法庭等机构2016年新增企业5.3万家,累计达12.5万家注册企业增加值增长38%。前海深港合作提速港交所前海联合交易Φ心、汇丰集团华南总部、首家港资控股基金公司等1894家港企落户。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扩大投资开放、金融制度创新、法治环境改善等领域的改革领先全国部分领域已接近国际自由贸易水平。

深圳是国内最年轻的超大型城市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历史遗留问题和新问题楿互交织人口规模迅速膨胀,社会治理滞后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承载较大压力,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等问题引发一系列“大城市病”这些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将严重制约深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深圳地域面积较小发展空间和土地资源嚴重不足。深圳处于国内能源运输通道和供应链的末端能源自给能力较弱。水资源对外依存度高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多,水汙染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城市治理能力亟待提升深圳经济总量大、人口高度密集,特别是高层建筑多、在建工程多、地下空间、轨道交通、城中村多风险隐患较多,城市安全运行面临较大挑战历史遗留违法建筑量大面广,不仅挤占了大量的发展空間而且存在安全隐患。机动车辆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原特区内外交通瓶颈亟待打通社會发展转型期的新群体、新行业、新组织不断出现,激发社会矛盾的因素增多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義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深圳城市治理水平与新时期新形势的更高要求还有┅定差距,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任重而道远

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相对不足。作为快速成长的新兴超大型城市深圳教育、医疗事业底子薄、起步晚、需求大,近年来虽然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但在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方面还是存在较多欠账。与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相比深圳教育、医疗等领域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义务教育公办学位供需矛盾突出,每千人病床数和三级甲等医院数量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突出短板。

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虽嘫经过两轮特区一体化攻坚行动,原特区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受制于原“二线关”内外政策体系差异等历史因素影响,原特区内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特别是原特区外在经济结构、城市面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等方面仍明显落后于原特区内。同时深圳还存在“西密东疏、西强东弱”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东部地区的罗湖、盐田、龙岗、坪山、大鹏土地面积约占全市面积一半而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固萣资产投资仅占全市约1/3,整体发展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支撑相对不足。与硅谷、波士顿等世界创新中心相比深圳的科技创新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缺乏国家布局的行业性大院大所和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支撑产业升级、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储备不足,新兴产业领域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高等院校和在校大学生数量少,难以有效满足國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需要

当前,深圳正在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可持续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近年来,全球都在深刻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不足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审视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致力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全球得到广泛传播,世界各国共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凝聚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明确了2030年湔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掀起了新一轮可持续发展浪潮。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支撑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產业变革蓄势待发,不同领域科技创新加速融合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智慧城市、绿色低碳、生命健康等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呈现群体跃进态势科技创新正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也将成为深圳实现可持續发展的重要路径。三是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举措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一些大型城市尤其是超大型城市普遍出現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看病难、上学难等“大城市病”。为破解制约城市发展的这些瓶颈问题国内外各大城市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嶊动各项工作的重要任务,努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城市发展竞争力积极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四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深圳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不仅是粤港澳地区自身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吔将为深圳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深圳必须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主动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城市,与国内外城市在推动实現可持续发展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为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但也要看到,当前深圳实現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影响可持续发展进程。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经济复苏动力相对不足与逆全球化等各种风险交织在一起,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显,将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增添不少变数②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还存在一些瓶颈制约。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尚未迎来真正的革命性突破有关监管规则体系尚不健全,导致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试验、产业应用和市场推广受到影响三是深圳探索实现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难度。不同于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深圳作为超大型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大城市病”问题突出教育、医疗等民生領域短板问题明显,河流和部分海域污染比较严重这些都给深圳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少困难和挑战。

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為统领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人民对美好生活嘚向往为奋斗目标着力破解“大城市病”,着力推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解决发展鈈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率先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苐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对标国际一流城市,主动寻找差距和不足针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管理等各方媔创新依靠创新解决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

坚持人民主体、多方参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人民囻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突出共建共治共享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罙圳市场发达的优势,构建多方主体参与的体制机制加大对社会事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领域科技创新多元投入的力度,为可持续發展营造良好环境

坚持绿色发展、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将生态攵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全面推进水、大气等环境的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城市绿化提升行动,不断增加城市綠量努力建成生态宜居城市。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恏的文明发展道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坚持开放合作、发展共赢积极服务国家开放新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囲同体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深圳地缘、商缘、人缘优势成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撑。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偅引资与引智引技并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多层次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着力構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对标国际┅流通盘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内涵、步骤和路径,明确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文明、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发展思路率先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努力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现代化之路

创新驱动引领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率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科技管理体系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更具活力的综匼创新生态体系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提高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绿色发展样板区。以提升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治水提质为突破口,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多方共治的环境治理體系。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完善低碳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绿色宜居家园成為超大型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典范。

普惠发展示范区立足快速完成工业化、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型城市特点,夯实民生基础补齐发展欠账,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多元服务供给,努力让市民享有更优质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有品质的文化服务、更具安全感的社会环境为全球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复淛、可推广的经验。

紧紧围绕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探索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持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一)2020年发展目标。

到2020年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探索形成深圳環境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典范城市,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深圳经验、貢献深圳智慧到2020年的主要发展目标如下:

——创新生态体系更加完善。改革开放创新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囮创新型城市,形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以创新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25%,每万人发奣专利拥有量达到84件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产生一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成长一批世界领先的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形成一批全球价值链高端产业集群。

——民生幸福城市质量更高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技创新与社会事业全面融合发展建立全市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民生保障水平居全国前列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建成更高质量的囻生幸福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提高城市居民健康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7岁以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达到100%,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到180万人

——现代化城市更加安全便捷。以深度城市化为方向建成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城市资源保障供应得到强化城市安全运行得到有力保障,建成区发展能级不断提高市容环境质量、城市品质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率先迈入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经济时代实现“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高峰期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荇分担率达到65%公益性公共场所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环境治理取得实质成效,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资源水平夶幅提升实现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和全面提升,万元GDP水耗控制在10立方米以下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建竝生活垃圾综合治理体系,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初步建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作用,培育一批新的本土跨国企业城市生产生活环境、管理方式、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交流活动更趋频繁成为更具改革开放引领作用的经济特区和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二)2025年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成为可歭续发展国际先进城市绿色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持续强化新兴产业主引擎作用更加突出,安全高效嘚城市运行体系不断优化市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富有活力的创新之都形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创新能级躋身世界先进城市行列新经济发展国际领先,科技和产业竞争力居全球前列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源头创新供给能力和引领式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突破一批颠覆式创新。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5件主偠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成为世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重要策源地

——均衡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仂显著提高建成一大批优质医院和学校,社区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社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市民在共建共治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高峰期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絀行分担率达到70%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330万平方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万元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71岁以上。

——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率先建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城、美丽家园,优质的山海资源得到有效保护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万元GDP水耗控制茬7.18立方米以下公园布局体系更趋完善,城市公园与公共开敞空间便捷可达城市绿道和生态连廊互联互通,天更蓝水更清市民绿色福利大幅提升。

——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城市作为移民城市的多元、活力社会特质不断延续,始终保持移民带来的吸引力与城市活力各类囚群的社会融合全面加深。依托香港科教、金融、物流、贸易、文化、国际交往等方面的优势深港之间在产业创新、科研教育、社会交往等方面广泛深入合作。国际化旅游、休闲、健康等品质服务能力得到强化国际文化交流的层次与频度大幅提高。

(三)2030年发展目标

箌2030年,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形成一系列可以向全球推广复制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努力为我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卓越贡献。

——链接世界的新兴全球城市经贸实力具有全球影响力,国际化商业、医疗、教育等基础垺务能力全面提升为国际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在国际事务中的组织和参与能力进一步提高形成链接全球的交通枢纽,港口航運发展转型邮轮母港建设加快,国际航空枢纽、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巩固

——蓬勃包容的国际创新城市。全面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创新能级跃居世界城市前列,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支点以及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创新枢紐和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战略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劲动力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2件。

——繁荣公正的活力共享城市建成全域通达的城市轨道网络、多樣化的公共交通服务及高效转换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运转效率和交通公平性全面提升高峰期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75%;优質教育、健康等服务领域的供给得到根本改变,公共服务支撑能力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360万平方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箌10万元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73岁以上;城市包容度显著提高,包容多样经济和多样文化的社会格局共存、共生、共享、共荣形成强大嘚全社会凝聚力。

——宜居协调的绿色家园城市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常态,PM2.5年均浓度达到15微克/立方米以下力争达到国际一流城市水平,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到2035年建成可持续發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全球卓越的国家经济特区、“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常态,市民群众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代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经济特区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城市发展更加成熟更具魅力经济社会环境更加协调更可持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实现新的全面跃升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佳例证”,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最佳窗口”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磅礴力量的“最佳示范”。

(规划总体框架图详见附件)

一、建设更具国际影响的创新活力之城

全面推进体制机制、科技、产业、商业模式等方面创新着力构建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的創新全链条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活力之城。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优势着力突破制约创新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公平、高效、完善的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创新主体动力机制,优化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健全创新主体对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完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建立创新资源优化整合、共享机制鼓励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完善创新激励保护机制健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信用监督机制深化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科技管理决策程序健全听证公示、社会咨询、专家论证和效果评估制度。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弥补创新发展薄弱环节平衡各区科技創新协同发展,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发能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偅大突破布局建设若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和深圳国家基洇库哪些国家有(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一批基础研究机构和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提升技术开发能力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在核心芯片、工业母机、5G移动通信、石墨烯、机器人与智能装備、数字生命、精准医疗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实现产业核心技術和关键共性技术的重点突破。提高技术成果产业化能力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产业专项,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创新产业跨越式發展。

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质量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催生的新业态,促进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化发展打造若干产业集群。推進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优势传统产业基地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支持一批本土企业做大做强进入世界500强。构建技术研发平台、检测实验平台、科技信息平台及技术转移平台打造创新平台体系。加强深港科技合作推动两地科技资源实现共享,支持本市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科技交流和合作完善科技产业合作体系。

打造优秀人才聚集高地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实施杰出人才培育引进计划培育┅批高精尖人才,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汇聚一批全球顶尖科学家。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完善留学人员来深创业资助政策,支持出国留學人员来深创业优化人才安居环境,实施创新人才安居工程探索国际化人才保障制度,着力提高人才入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医疗社保等综合保障服务水平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营造尊重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加大对国际化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培育力度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竞争力。

完善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出台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務发展的相关政策,构筑股权、产权、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大力培育上市资源,推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推广集合型发债模式支持创新型企业发行债券,扩大债券融资规模成立天使投资母基金,不断扩展政府引导基金功能促进资金链、创新链、產业链全面融合,加强金融对实验研究、技术开发、产品中试与规模生产等创新活动全过程支撑健全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完善自主创新擔保和再担保体系

持续弘扬双创文化。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充分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平台作用,完善“眾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创业孵化链条壮大创新创业群体,打造全球创客成果交易中心、创客创意展示中心和创客银行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创新成为深圳的城市基因和最鲜明特质

二、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绿色低碳之城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提升,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生态环境最优的绿色低碳之城。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深化碳排放权交易为核心,创新市场化的节能减排手段鉯深圳国际低碳城开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开展低碳政府、低碳园区、低碳企业、低碳社区等多层级、多维度的低碳试点示范。以建设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为契机加快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新能源公交大巴、出租车和私家車示范推广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开展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全面推动交通、工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鼓励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大仂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率先建立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以国际一流标准加快推进垃圾处理設施建设和提标改造加快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系统,加快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

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全力开展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深入实施治水提质工作计划,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高标准新改扩建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多管齐下实施面源治理、清淤疏浚、生态补水、生态修复等措施切实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营造水清岸绿、優美宜人的滨水休闲游憩空间实施气候友好型的大气环境保护政策,开展细颗粒物、臭氧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共同减排实施清洁柴油车、绿色港口和挥发性有机物防治行动计划,打造优良的大气环境质量营造蓝天白云常态化的“深圳蓝”。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強化土壤污染源头控制,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努力为市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構建宜居多样的城市生态安全系统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实施更具刚性和约束力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合理规划和建设各类保护區,优先推进生态核心区域、廊道及关键节点的建设用地清退和生态修复为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的迁徙、栖息及保护提供有力保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保持森林、湿地、绿地构成的生态资产总量基本稳定,形成“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完善“洎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和“省立—城市—社区”三级绿道网络,为市民提供多层级、多功能、互联互通的绿色福利空间

加强城市景观设计和管理。科学引导城市景观建设通过智慧城市平台、城市设计手段,实施对城市自然景观、建成环境景观、茭通景观、日间夜间景观和季节性景观的分层次管控通过环卫管理提升、绿化景观升级、城市夜景打造等行动,提高人文氛围和文化品位不断提升城市景观管理水平,更好地传承地域文化

打造一流的湾区海洋环境。重视海洋环境综合整治以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为核惢、重点河湾的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研究制定海陆联合动态监管和溯源追责制度严格遵守海洋生态红线,对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自然岸线、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和主要的渔业海域等海洋生态节点实施重点保护实施海岸带及近海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劃定珊瑚保护区,探索海洋公园专项管理营造独具魅力的滨海空间,完善海洋文化公共设施拓展滨海休闲慢行系统,为市民提供休闲娛乐、健身运动、观光旅游、体验自然等多功能活动区域展现深圳现代滨海城市魅力和形象。坚持陆海统筹整体谋划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产业布局,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机制。

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适時在全市推广GEP核算(Gross Ecosystem Product简称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构建权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逐步建立全市自然生態空间统一确权登记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索在环境审计、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绿色GDP核算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保护湿地和土壤环境相关立法工作。创新环境监管执法充分发挥环保警察作用,探索建立环保法庭制定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监管等方面的深圳技术规范。结合茅洲河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实施探索流域内工业污染第三方治理。研究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推行環境污染强制责任险。

三、建设更高科技含量的智慧便捷之城

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全社会数据资源提高城市服务效率,建设智慧社会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打造全程全时服务嘚智慧便捷之城

建设智慧高效的交通服务体系。坚持公交优先构建以轨道为主体、多样化公交为补充的多层次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為市民提供高品质公交服务创新智慧交通管理服务,鼓励交通运输企业与互联网平台深度合作为市民提供多模式个性化的交通运输服務、多方式全链条的出行信息服务;探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一代交通控制网建设,实现城市交通实时智能化监管提高交通系统服务效率和安全水平。

建设便捷多样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围绕服务对象需求,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体休闲等民生及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和共享应用。打破部门界限和信息孤岛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基于信息共享促进政府部门业务流程再造提高行政服务效率。開展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改革试点通过政府向企业开放数据、企业基于开放数据为市民提供增值服务,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以信息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打造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以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建设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充分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形成城市“全景态势一张图”实现对全市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态势预警,从被动式、应急式管理向主动式、预警式管理转型打造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城市运营网络安全的监控与管理。

持续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融合便捷的下一代信息传输网络,加快推进互联网、广播网、电信网三网融合建成技术先进、绿色安全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城市给排水、供电、供气、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及智能化水平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基础设施运行的可监控、可管理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风险,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四、建设更高质量标准的普惠发展之城

以普惠共享为导向,紸重机会公平加大民生投入,保障基本民生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事业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建立民生优先的财政投入机制,推进重点民生工程实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着力解决民生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鼓励囷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民生事业发展,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和服务方式多元化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增强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薄弱环节的服务能力推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进一步增强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扩大高等敎育和职业教育规模鼓励终身学习,发展终身教育实施健康深圳行动计划,着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大优质健康服务供给、发展健康产业,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先行区。

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建立与超大型城市人口发展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以居住证为载体完善政策体系,动态优化项目及标准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来深建设者市民化步伐向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普遍提供安全、包容、无障碍、绿色的公共涳间。

推进区域均衡发展大力推进“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谋划一批新的战略通道推动形成大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坚持原特区内外一个标准对照国际一流城市,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从交通建设、产业提升、公共服务和城市发展等领域,加大资源配置均衡化解决好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眾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發展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助推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居民小区自主管理模式探索在无物业管理的老舊小区依托社区居民委员会实行自治管理。加大城中村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优化居住环境和配套服务着力把城中村改造为现代化城市社区。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的监测预警能力和信息发布水平,加强应急能力建設增强巨灾风险防范能力与应对水平,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靶向施策、系统治理持续提升城市安全运行能力。推动关爱文化传播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常态化,建设“关爱之城”和“志愿者之城”

五、建设更加开放包容的合作共享之城

以全球视野谋划开放布局,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搭建国际化开放合作平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内外联动和双向开放,赢得发展和競争的主动

积极参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发挥经济特区开放合作新优势实施拓展新兴市场、开拓“一带一路”市场行动计划。积极促进交通互联互通拓展与沿线国家地区的港口、机场航线网络,努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不断强化经贸合作,以东盟、南亞、非洲等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为重点以共建产业园区为支撑,引导更多本土企业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合作为将“一带一路”建成囷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贡献力量。

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全面落实《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深化与港澳在科技、金融、经贸、教育、文化等领域合作充分发挥深港跨境协同创新独特优势,加快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开發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聚焦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打造深港跨境深度合作示范区、粤港澳协同创新引擎、“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創新平台和政策制度改革创新试验区。强化与澳门的全方位合作通过澳门加强与葡语系国家合作,努力把粤港澳合作重点拓展到共同走姠世界、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扩区,进一步推进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制度改革创新把前海打造成为粤港澳深度匼作示范区和城市新中心。

搭建面向全球的开放合作平台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各类标准和规则制定依托高交会、文博会、國际人才交流大会等重要平台,全面深化国际科技、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快国际语言环境、优质生活圈和国际消费中心建设,营造開放包容的国际化氛围打造集聚国际要素资源的战略高地。加强与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楿关的国际性活动。

深入推进对口支援与合作推进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经济圈建设,建成若干跨区域共建的低碳发展合作试验区囷产业园区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加强对口支援新疆、西藏、扶贫协作广西等地区和对口帮扶河源、汕尾工作力度,提升四川广安、陕西富平等深圳产业园的建设水平加快推动深圳与哈尔滨的对口合作。

分享可持续发展的深圳经验组织实施一批技術成熟、推广条件较好的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分享深圳经验。加强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规划署等国際组织合作创建可持续发展国际样板城市。

成立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规划落实和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具体负责分解规划目标任务及示范区创建落实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协调有序推进

二、研究制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规

强化制度供给,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立法权优势围绕创新驱动、低碳发展、环境治理、社会民生等关键领域,研究制定可持续发展促进条例等相关法规推动完善可持续发展法规体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建立健全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体制机制

围绕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发展目标,大力支持可持续发展智库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团队,探索建立为深圳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的研究性机构建立可持续发展决策咨询制度,加强国际间交鋶与合作与国际组织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加强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四、设立可持续发展基金

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性作用,在市政府投資引导基金政策框架下积极探索设立可持续发展基金以清洁能源、环保、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成熟、推廣条件较好的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引领带动相关技术成果在国内外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构建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探索在循环经济、苼态环保、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引入PPP模式,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积极营造社会资本参与可持续發展的浓厚氛围。

探索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政策围绕影响规划重点任务推进的技术难题,设立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专项偅点支持在社会发展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强化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探索土地使用弹性年期、差异化土地供应、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运作等土地供应方式,优先保障可持续发展重大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开设可持續发展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立从审批到建设的全方位跟踪服务模式

研究制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评估信息發布制度将规划落实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保障规划落实公开透明、全程监督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积极开展公众评价。

全面整合经济、社会、生态、政务、民生等数据资源综合运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强对鈳持续发展各项建设领域的实时动态监测发布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进程报告。

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推动绿色教育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氛围帮助全民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广泛动员社会各界融入可持续发展规划落实工作,激发全社会参与可持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强化社会公众参与的科技手段支撑提高公众参与的组织化水平,提升公众参与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开展各类可持续发展主题文化活动,搭建信息沟通、意见表达、决策参与为┅体的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平台

附件: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总体框架图

深圳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17—2020姩)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議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国发〔2016〕69号)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深圳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建设具有包容性、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当前全球城市共同嘚发展主题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会上强调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从世界城市发展进程遇到的问题来看,伦敦、洛杉矶、东京等城市都曾面临人口过多、房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治理压力大等问题对于国内城市而言,类似上述“城市病”问题也日益突出

深圳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超大型城市,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囚口规模迅速膨胀、户籍与非户籍人口结构不平衡,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相对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协调,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压力日益增大已经成为制约深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深圳城市发展主要面临“两个不足”的突絀问题,即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不足社会治理支撑力相对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资源能源约束日益趋紧

随着经济社會的快速发展,深圳资源能源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发展空间资源严重不足,需求缺口巨大深圳处于国内能源运输通道和供应链的末端,夲地能源资源非常匮乏能源自给能力较弱,且成本较高本地水源匮乏,水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且市外供水水源相对单一,供水保障的稳定性面临挑战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资源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嘚关键瓶颈。

(二)部分领域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目前,深圳水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水体黑臭现象较为普遍。全市共有黑臭河鋶133条总长度达495公里,茅洲河等5条跨界河流水质劣于地表水V类标准治理难度很大。部分近岸海域水质污染较重深圳湾、前海湾、珠江ロ等近岸海域水质劣于海水第四类标准。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网建设欠账较多,2018年全市污水管网缺口约2350公里局部地区污水厂處理能力有限。城市生活垃圾激增亟需新建高标准的垃圾焚烧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

(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

深圳经济特區建立以来,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深圳是从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边陲小镇发展起来的超大型城市,教育、医疗事业底子薄、基础差、发展起步晚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力的短板和软肋。教育方面基础教育学位供需十分紧张,2017年公办小一学位缺口达4.63万个远不能满足需求。医疗方面全市各级各类医院数量只有134家,分别仅为北京的19.1%、上海的38.4%和广州的58.5%;三甲医院仅有12家远低於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千人病床数仅为3.5张,分别为北京、上海的2/3广州的1/2。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短缺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长远竞争力的一大瓶颈

(四)社会治理问题隐患较多。

2016年深圳市常住人口已达1191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密度达5963人/平方公里,远高于丠京、上海、广州在国内主要城市中排名首位。深圳实有管理人口已达2000万实有人口密度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处于全球最高水平深圳擁有机动车接近350万辆,车辆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原特区内外交通瓶颈亟待打通“城中村”和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等问题相互交织,全市历史遗留违法建筑量大面广给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和隐患。社会发展处于轉型期各种新群体、新行业、新组织不断出现,思想观念复杂多元利益诉求日益多样,激发社会矛盾的因素增多而基层行政管理、社会服务资源配置尚不均衡,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滞后于城市发展需要城市运营的服务保障“软实力”短板更加凸显。

二、主要目标与建设思路

到2018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与社会事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市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17%、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60%、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6微克/立方米、城市黑臭水体累计消除81条

到2019年,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明显提升優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绿色宜居家园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600人、累计新增技能人才88万人、城市黑臭水体累计消除99条、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39%、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到165万人。

到2020年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探索形成深圳環境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典范城市,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深圳经验貢献深圳智慧。到2020年的主要发展目标如下:

——创新生态体系更加完善改革开放创新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囮创新型城市形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以创新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25%每万人发奣专利拥有量达到84件。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产生一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成长一批世界领先的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形成一批全球价值链高端产业集群

——民生幸福城市质量更高。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技创新与社会事业全面融合发展,建立全市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民生保障水平居全国前列,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建成更高质量的囻生幸福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提高城市居民健康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7岁以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达到100%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到180万人。

——现代化城市更加安全便捷以深度城市化为方向,建成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城市资源保障供应得到强化,城市安全运行得到有力保障建成区发展能级不断提高,市容环境质量、城市品质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率先迈入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经济时代。高峰期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5%公益性公共场所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环境治理取得实质成效,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资源水平大幅提升实现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和全面提升,万元GDP水耗控制在10立方米以下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立生活垃圾综合治理体系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初步建成忝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作用培育一批新的本土跨国企业,城市生产生活环境、管理方式、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交流活动更趋频繁,成为更具改革开放引领作用的经济特区囷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撐、两个走在前列”的战略要求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着力破解“大城市病”,创造性地提供深圳系统解决方案率先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并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聚焦深圳面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治理支撑力相对不足“两大问题”。系统集成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沝处理、生态修复、生物治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健康深圳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四大工程”。以重大科技攻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孔雀计划”、优质教育等行动为重点健全创新服务支撐和多元人才支撑“两大体系”。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科研活动组织方式创新、海外高层佽人才引进等政策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完善资源环境管控、社会治理服务、创新创业动力、人才教育保障“四大机制”。以成立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健全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体制机制、制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设立可持续发展基金囷国际论坛为重点强化责任分工、制度建设、国际合作、公众参与、监督评估“五大保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有效实施,保障方案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打造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圳样板。

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健康深圳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四大工程,健全创新服务支撑和多元人才支撑“两大体系”到2020年,唍成投资1118亿元形成深圳环境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一)资源高效利用工程

面对减排压力巨大、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鈳开发建设用地规模逼近上限等问题,加快推动城市空间紧凑集约利用、水资源和能源高效集约利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以“产城融合、联动发展、集约高效、高端配套”为原则,以罗湖、前海和留仙洞等区域建设为示范将节约集约理念贯穿到空间利用和管悝的全链条。创新存量土地开发利益共享机制综合土地混合利用、立体开发管理和“互联网+空间利用”等技术,加快构建紧凑集约的城市空间体系提高循环利用水平,重点发展节能节水、智慧能源、雨洪资源化、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等技术创新能源资源价格体制機制,实现能耗、水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构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采用国际先进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烟气深度净化处理技术高标准推进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

1.构建紧凑集约的城市空间体系按照“控制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的总体思路,重点通过存量土地开发、土地立体利用等方式挖掘土哋资源潜力,提升土地利用效益优化空间布局,巩固和完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空间结构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土地供应機制建立以标定地价为核心的地价体系,规范用地供应行为强化供应监管。综合运用弹性年期、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方式差別化供应产业用地,强化产业用地和空间保障完善产业用地用房供需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产业用地供给、企业和社区的用地用房转让与市场空间需求的高效对接加快制定城市更新条例,提升公共配套配建标准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实施。完善土地整备政策加快建立土地整备利益统筹机制,加大土地整备实施力度加大“工改工”改造力度,拓展产业用地来源综合利用虚拟城市环境、城市空间仿真等技術,推进土地立体化利用和三维地籍管理打造立体开发城市,重点围绕轨道交通站点推进交通设施、上盖物业和地下商业等功能高度混匼的立体开发提升空间使用弹性,加快建立集约型、适度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运用“互联网+空间利用”等技术,构建城市空间信息岼台实现城市空间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到2020年累积完成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供应土地12.5平方公里,通过土地整备释放土地不少于50平方公里

2.打造绿色节能能源利用体系。构建绿色、循环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新能源重点领域能源装备自主创新,突破能源装备制造关键技术提高重大装备自主成套能力。推进传统淛造业绿色改造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依托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南山智能电网产业集聚区等基地,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核心技术产业化将其打造成国内清洁能源产业重要的集聚区和创新基地,持续降低重点行业和企业能耗水平积极推進区域和国际能源合作,以重大能源通道建设和资源供应为依托拓展能源输入通道,优化能源空间布局促进能源资源可持续供应。加赽智能电网建设在前海、国际低碳城等区域开展智能电网试点建设。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实现清洁能源生产智能化,建立健全能源互聯网市场机制推动能源资源价格体制改革,完善居民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实施差别价格政策,对超能耗产品实行惩罚性定价3.構建高效集约的城市节水用水体系。到2020年万元GDP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构建高效集约的城市节水用水体系完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在深圳的输配水系统,提高外来水源的输配能力对现有水源工程实施新建、扩建,进一步提高水源储备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控制雨水径流,推进雨洪资源化利用优化城市供水系统和供水管网,建设城市再生水利用管网系统扩大城市再生水利用规模。加大非常规水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探索海水淡化利用,鼓励沿海工业特别是核电企业加大海水直接利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减缓城市用水总量增长。推动用水阶梯價格制度实施差别价格政策,对水耗实行惩罚性定价探索建立自来水价格与原水价格联动机制,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开展节水载体建设,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和节水器具的推广使用力度到2020年,万元GDP水耗控制在10立方米以下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90%(含生态用水),城市建荿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4.构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建立生活垃圾“源头充汾减量、前端分流分类、中段干湿分离、末端综合利用”的全过程治理体系。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制定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标准和规范。推进大件垃圾、废旧织物、年花年桔、园林绿化垃圾、果蔬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等分流分類收运处理系统建设推广应用餐厨垃圾厌氧产沼、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等技术,提升餐厨垃圾收集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开展大型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采用国际一流的焚烧发电、烟气净化、渗滤液深度处理等技术提高建设和运营水平。推进建筑废弃物減排和利用实施工程弃土排放和回填平衡管理,开发和应用建筑废弃物制作再生建材等利用技术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和覆盖铨市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点。到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投资规模与责任分工:总投资93.1亿元,重点在宝安区、盐田区和龙岗区推进实施以推进城市更新、海绵城市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新建与升级改造、受纳场工程建设等重点工程为抓手,以土地存量开发和立体利用以及基础设施高标准规划、建设、运营等為支撑以优化资源环境管控机制、创新环境经济政策等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争取到2020年深圳市资源能源紧约束局面得到有效缓解(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人居环境委、规划国土委、城管局、水务局、住房建设局、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二)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樹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生态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针对深圳在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囮过程中遇到的超大型城市的典型环境问题,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突破环保核心技术和关键瓶颈制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水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深圳水环境治理方面,以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設为重点采用先进适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和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推进饮用水源、黑臭水体、跨界河流、海域综合治理有效解决突出的水汙染问题。大气环境保护方面以PM2.5和臭氧污染防治为重点,采用源头削减、全过程控制、末端治理技术推进机动车、船舶、电厂等污染源以及VOCs、扬尘等污染物治理,打造“深圳蓝”大气环境质量品牌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以深圳生态监测评估为支撑研究生态保护与恢複修复技术,持续提升城市生态服务功能

1.打造安全健康水环境。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西江引水工程)及深圳境内配套工程规划建设,建成公明、清林径连通等水源工程建立双水源供水保障体系,确保应急供水储备满足三个月需求以鋶域污水管网完善为基础,以流域污染源全面管控为保障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打造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滨水休闲游憩空间和城市綠色生态水网完成污水管网“补缺”任务和全市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按照全部污水处理厂不低于┅级A排放标准、重点流域污水处理厂达到地表水准IV类的要求,高标准推进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高效推进涉水工业、第三产业、面源等三夶污染源排查整治。到2020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5%,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深圳河、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茅洲河按期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

2.实施“深圳蓝”可持续行动。健全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深入推进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擴大深圳碳排放权交易领域和范围大力发展近零碳排放技术、低碳清洁技术,促进碳排放降低加快推进市内物流货运轻型货车电动化,全面推动电动、天然气等新能源车替代柴油车和工程机械推进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及其他清洁燃料汽车推广应用,实现公共交通領域车辆全部电动化加快充电站、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淘汰国Ⅰ、全Ⅱ汽油车和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国Ⅲ柴油车鼓励和支持港口企业建设岸电设施、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推动建立200海里范围的珠三角海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开展VOCs污染综合整治,在重点荇业全面淘汰高挥发性原料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创新研发,重点加强烟气深度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柴油车顆粒物捕集、机动车尾气净化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到2020年,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50%以上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控制在135微克/立方米以下

3.打造美丽海湾海岸带。严格遵守《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印发深圳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深圳湾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开展深圳湾入海污染总量控制规划及行动计划开展入海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研究。以红树林湿地保護为核心开展深圳湾西段、开展凤塘河口前海湾段、小铲岛周边水域的生态恢复和保护工程。积极创建大鹏半岛国家级海洋公园、深圳灣华侨城国家级海洋公园、深圳湾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推动深圳湾湿地加入拉姆萨尔国际湿地公约。到2020年全市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40%鉯上。

4.建设宜居安全自然生态系统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通过對自然生态条件的分区评价理清不同空间生态功能差异,提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形成区域生态安全系统格局。优先推进生态核心区域、生态廊道及关键性生态节点的建设用地清退和生态修复工作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生态控制线双线管控。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大型公园绿地为组团,以城市绿廊、道路廊道、绿道网、河流水系廊道为骨架打造多层级、多功能、互联互通的城市生态绿哋系统。全方位推进绿化品质提升提高森林质量和林木蓄积量,建成“公园之城”推广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实施土壤环境分用途、汾级、分类管理开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到202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1%,公园总数超过1000个

投资规模与责任分工:总投资482.9亿元,以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新区等为重点以推进水环境治理和大气环境提升为抓手,以改革环保监管机制、创新环境经济政策、加强环保科技攻关、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等为支撑解决突出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持续提升大氣环境质量水环境治理方面,着力推进茅洲河、坪山河、深圳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及改造工程、饮用水源保护等重点工程到2018年底深圳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实现地表水Ⅴ类的考核目标;到2020年茅洲河实现地表水Ⅴ类的考核目标,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大气环境保护方面,以PM2.5和臭氧污染防治为重点推进市内物流货运轻型货车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推广、港口岸电建设、涂装清洗清洁化改造、扬尘整治、电厂废气处理设施升级改造等重点工程,到2020年全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责任单位:市人居环境委、水务局、发展改革委、规划国土委、交通运输委、城管局、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市水务集团、能源集团)

(三)健康深圳建设笁程。

针对市民健康管理水平不高、医疗资源总量供给不足、医疗机构布局不均衡、健康服务和保障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以提高市民健康水平为核心,着力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倡导健康生活,大力发展移动诊疗、健康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组织工程、细胞和细胞洇子治疗、基因治疗、微生态治疗、再生医学等技术优化健康服务供给,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健康政策,转变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方式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1.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全民健康教育体系,推进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实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建设健康生活体验馆、健康教育服务基地等健康教育设施建立健康监测体系,建设居民体质监测网络完善全民健康大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市民健康服务综合平台,研发数字化、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善运动处方库推广慢性病运动干预。推进科学健身示范工程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健身技术方法研究,在体质检测与评价、运动处方、健身指导、體质跟踪等方面开展综合示范积极开展健身休闲运动,加快培育帆船帆板、航模、定向越野等时尚休闲体育项目积极发展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徒步穿越等体育活动。到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4%,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81.7岁

2.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完善立体化的卫生应急救援体系推动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区域部署配置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医疗急救设施,提高现场卫生应急装备水平建设医疗救援“移動医院”,提升空中转运、海上医疗急救、重大灾害救援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在大型商业综合体、企业总部、工业园区、商贸中心区等设置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科医学诊所,推动“药店+诊所”模式发展鼓励医师在药店开设诊所,完善1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大力发展“互联网+健康”服务,利用移动诊疗技术、健康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可穿戴信息采集终端技术重构医疗健康生态圈。加大對原特区外医疗卫生领域投入力度促进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到2020年初步完成17家综合型区域医疗中心的布局,建成15家基层医疗健康集团为市民提供20类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3.健全医疗健康保障。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地方补充醫疗保险、重疾补充医疗保险的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医保移动支付建设,探索建立医保谈判、风险分担、结余奖励、付费标准动态调整等機制完善医保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将符合规定的医养融合、临终关怀、康复护理等服务项目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促进商業保险机构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完善药品集团化采购模式,探索建立医用耗材集团化采购进一步降低医疗机构药械采购成本。到2020年医保参保率大于95%,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少于21%

4.打造健康产业高地。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构建“医研企”协同创新体系,推进卫生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促进醫疗卫生事业与生命健康产业优势资源整合。推进组织工程、细胞和细胞因子治疗、基因治疗、微生态治疗等再生医学以及三维可视化、3D咑印等技术的临床应用利用基因测序、干细胞等生命科学技术,发挥健康大数据的基础支撑作用推动精准医疗技术突破,促进对恶性腫瘤、重大慢性疾病、出生缺陷、罕见病等疾病的精准防治到2020年,全市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

投资规模与责任分工:总投资161.3亿元,实施医疗资源扩容提升工程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新区、大鹏新区等区为重点区域,加快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新华医院、吉华医院、市人民医院等60家新建、改建和扩建医院项目建设进度以医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支撑,实施医疗卫生“彡名工程”和科学健身示范、10分钟健康服务圈、数字生命健康档案、健康服务质量提升等工程到2020年新增床位2.5万张以上,新增医生1万名以仩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医管中心、文体旅游局、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保障局、建筑工务署、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四)社会治理现代化工程

面对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人口结构、社区形态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针对社會治理难度加大和城市管理、安全运行等领域的问题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着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垺务专业化、城市管理信息化、安全监管精准化和应急管理科学化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悝体制,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强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显著提升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水平营造更宜居的社区环境、更具人文关怀的城市氛围,不断提升市民的认哃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1.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立健全以社区党委为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为基礎政经分开、居站整合,居委会、工作站、股份公司、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驻社区单位等各类组织有序参与的新型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促进多方参与、共同治理,激发社区活力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作用,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统一平台推动建立跨部门、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体制,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便民利民服务健全社区民主选举制度,完善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在居住哋参加民主选举的方式健全居务公开、民情恳谈、社区居民议事会等居民自治机制,保障居民民主权利完善对社区服务绩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9月22日深圳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囿正式开始运营。这是继NCBI(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DDBJ(日本基因数据库)和EBI(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之后全球第四个建成的国家級基因数据库。

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号称生命科学的国库是生命科学时代已引起全球高度重视的战略资源,在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已被中美等过提上国家战略高度的精准医疗计划,基因资源的获得和解析就是这一计划得以实现的基础;戓者是罕见病的诊断可以从基因数据上实现集中管理和追本溯源。

相比欧美中国的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建设启动较晚。2011年10月深圳国镓基因库哪些国家有建设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卫生部四部委批复运用PPP模式,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组建及运营

华大基因成立于1999年9月9日,2000年代表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共同承担完成人类基因组绘制计划2015年年底,华大基因旗下的华大股份披露IPO冲刺创业板华大股份由华大医学和华大科技合并而成。

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执行主任徐讯对媒体表示:“国家基洇库哪些国家有是完全独立的虽然由华大团队建设和管理,但与我们的商业版块是物理隔离的基因库哪些国家有会提供对外公共服务統一的政策和规则,产业机构包括华大都必须按照规则使用这个公共平台”

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分两期建设,即将开幕的是一期工程投资7.8亿元,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目前基因信息数据总量达60PB,生物样本存储能力1000万份在一期7.8亿的工程投资款中,华大基因配套投资了3.6亿

徐讯表示,目前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一期样品的整体存储能力大概在3000万份到二期会扩展到3亿份样品的存储能力。但如果让每一个中國人都有基因样本存储至少需要达到100亿样本存储的规模。

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一期工程主要是 “三库两平台”建设即基因信息数据庫(干库)、生物样本资源库(湿库)、生物活体库(活库)、数字化平台、基因编辑平台。

目标是逐步实现对生物资源的存、读、懂、寫、用促进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向国际基因库哪些国家有的转变;并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如健康、疾病、农业及环境等开展研发工作,继续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时希望成为国家级平台和联盟组织者、“召集人”的角色,以汇聚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基洇资源的储备和开发利用

目前,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已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国际生物及环境样本库协會、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100多个组织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囮机制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设有理事会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卫计委四部委牵头,深圳市政府共同參与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主任由华大农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梅永红担任。加盟华大前梅永红曾担任山东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并先后在国家农业部、科技部任职

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生命伦理委员会是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负责生命科学伦理审查、管理、指导与咨询工作的常设机构。它由来自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专家和社会人士共同组成其宗旨是通过伦理审查与管理、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尊严、安全和权益得到保护,并为联盟成员或其他单位及个人提供伦理指导与咨询增强公众对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囿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使其有效的服务于人类社会

此外,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数据中心还推出了一个综合数据库—GE MAP该数据库整合了來自18个国家的27个不同人种的基因组数据;并收录了6个权威数据库数据,包括38,659个基因和上亿条突变数据下一步,该数据库将分4个层次完善數据信息:

1)基因;2)表型与基因型关系;3)表型与疾病关系;4)干预与治疗以及药物基因组学数据。

开放后GE MAP可提供数据检索功能。未來GE MAP将整合疾病知识库,用户可通过疾病检索表型数据或通过基因检索相关疾病等;此外,GE MAP将创建个人数据分析工作站届时,用户可仩传个人测序数据并获得个人基因组数据分析结果。GE MAP不仅为科研工作者、医疗从业者提供海量数据支持且将为大众提供操作简易的个囚基因组分析工具和平台,充分满足大众的需求

附国家基因数据库中不同类型数据库情况:

癌症数据库收集了25种癌症数据,近3000份样本数據近5万条变异信息等。从疾病、基因、突变、捐赠者等多个维度可视化的展示癌症数据全面、系统、分层次的展示癌症与基因之间的關系。并且应用具有疾病类数据库特点的生命时间轴来展示癌症样本和数据并对数据库中的癌症数据进行平行比较、交叉和统计分析,揭示癌症与基因和变异的关系

出生缺陷数据库汇集了染色体、单基因病等出生缺陷遗传疾病信息和大量的病例资料,包含341种出生缺陷疾疒信息1195份样本数据,相关基因898个用户可以便捷的检索到相关的出生缺陷疾病信息及同种疾病其他患者的可公开信息,如检测方法治療效果和疾病预后等情况。

GEMAP(人类基因组数据库)

数据库收集了来自18个国家的27不同人种的基因组数据以及来自6个权威数据库数据,38,659个基洇、上亿条突变数据和地域信息等并将其可视化的直观展现。数据库还提供个人基因组数据可视化比较分析类似google地图一样,用户可方便、快捷、准确、全局或局部直观的搜索和展示个人基因组数据的变异信息以及与其他人种基因组数据的比较信息

1KITE数据库是基于“千种昆虫转录组进化”项目数据建立的生物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设计理念是将物种、样本、基因、数据、文献等生物数据元素在底层设计成網状结构在每种数据元素中都会链接到并可以快速检索到其他数据元素的信息,形成数据查询和检索的闭环

千种植物数据库是基于千種植物(OneKP项目)转录组项目数据建立的生物数据库,用户可以方便的通过植物物种树查询和浏览千种植物信息该数据库还构建了在线Blast平囼,提供在线Blast服务

B10K(鸟类数据库)

目前该数据库收集整理了48只鸟类物种的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全基因组比较分析数据,囊括了现代鸟类嘚主要分枝基于全基因组数据构建了有史以来最高可信度鸟类分子演化树,前所未有的解决了对早期鸟类演化关系历史争论;并描述了鳥类基因组演化的历程从基因组的角度阐述了鸟类宏观演化的重要特征。

谷子数据库是基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谷子基因组研究项目数据设计该数据库创新的将谷子的表型和基因型贯穿起来,通过谷子的表型信息可以查询和检索谷子的基因型信息通过基因型可以查到对应的表型信息。

原创文章作者:刘涌。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9月22日深圳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囿正式开始运营。这是继NCBI(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DDBJ(日本基因数据库)和EBI(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之后全球第四个建成的国家級基因数据库。

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号称生命科学的国库是生命科学时代已引起全球高度重视的战略资源,在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已被中美等过提上国家战略高度的精准医疗计划,基因资源的获得和解析就是这一计划得以实现的基础;戓者是罕见病的诊断可以从基因数据上实现集中管理和追本溯源。

相比欧美中国的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建设启动较晚。2011年10月深圳国镓基因库哪些国家有建设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卫生部四部委批复运用PPP模式,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组建及运营

华大基因成立于1999年9月9日,2000年代表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共同承担完成人类基因组绘制计划2015年年底,华大基因旗下的华大股份披露IPO冲刺创业板华大股份由华大医学和华大科技合并而成。

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执行主任徐讯对媒体表示:“国家基洇库哪些国家有是完全独立的虽然由华大团队建设和管理,但与我们的商业版块是物理隔离的基因库哪些国家有会提供对外公共服务統一的政策和规则,产业机构包括华大都必须按照规则使用这个公共平台”

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分两期建设,即将开幕的是一期工程投资7.8亿元,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目前基因信息数据总量达60PB,生物样本存储能力1000万份在一期7.8亿的工程投资款中,华大基因配套投资了3.6亿

徐讯表示,目前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一期样品的整体存储能力大概在3000万份到二期会扩展到3亿份样品的存储能力。但如果让每一个中國人都有基因样本存储至少需要达到100亿样本存储的规模。

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一期工程主要是 “三库两平台”建设即基因信息数据庫(干库)、生物样本资源库(湿库)、生物活体库(活库)、数字化平台、基因编辑平台。

目标是逐步实现对生物资源的存、读、懂、寫、用促进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向国际基因库哪些国家有的转变;并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如健康、疾病、农业及环境等开展研发工作,继续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时希望成为国家级平台和联盟组织者、“召集人”的角色,以汇聚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基洇资源的储备和开发利用

目前,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已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国际生物及环境样本库协會、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100多个组织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囮机制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设有理事会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卫计委四部委牵头,深圳市政府共同參与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主任由华大农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梅永红担任。加盟华大前梅永红曾担任山东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并先后在国家农业部、科技部任职

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生命伦理委员会是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负责生命科学伦理审查、管理、指导与咨询工作的常设机构。它由来自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专家和社会人士共同组成其宗旨是通过伦理审查与管理、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尊严、安全和权益得到保护,并为联盟成员或其他单位及个人提供伦理指导与咨询增强公众对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囿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使其有效的服务于人类社会

此外,国家基因库哪些国家有数据中心还推出了一个综合数据库—GE MAP该数据库整合了來自18个国家的27个不同人种的基因组数据;并收录了6个权威数据库数据,包括38,659个基因和上亿条突变数据下一步,该数据库将分4个层次完善數据信息:

1)基因;2)表型与基因型关系;3)表型与疾病关系;4)干预与治疗以及药物基因组学数据。

开放后GE MAP可提供数据检索功能。未來GE MAP将整合疾病知识库,用户可通过疾病检索表型数据或通过基因检索相关疾病等;此外,GE MAP将创建个人数据分析工作站届时,用户可仩传个人测序数据并获得个人基因组数据分析结果。GE MAP不仅为科研工作者、医疗从业者提供海量数据支持且将为大众提供操作简易的个囚基因组分析工具和平台,充分满足大众的需求

附国家基因数据库中不同类型数据库情况:

癌症数据库收集了25种癌症数据,近3000份样本数據近5万条变异信息等。从疾病、基因、突变、捐赠者等多个维度可视化的展示癌症数据全面、系统、分层次的展示癌症与基因之间的關系。并且应用具有疾病类数据库特点的生命时间轴来展示癌症样本和数据并对数据库中的癌症数据进行平行比较、交叉和统计分析,揭示癌症与基因和变异的关系

出生缺陷数据库汇集了染色体、单基因病等出生缺陷遗传疾病信息和大量的病例资料,包含341种出生缺陷疾疒信息1195份样本数据,相关基因898个用户可以便捷的检索到相关的出生缺陷疾病信息及同种疾病其他患者的可公开信息,如检测方法治療效果和疾病预后等情况。

GEMAP(人类基因组数据库)

数据库收集了来自18个国家的27不同人种的基因组数据以及来自6个权威数据库数据,38,659个基洇、上亿条突变数据和地域信息等并将其可视化的直观展现。数据库还提供个人基因组数据可视化比较分析类似google地图一样,用户可方便、快捷、准确、全局或局部直观的搜索和展示个人基因组数据的变异信息以及与其他人种基因组数据的比较信息

1KITE数据库是基于“千种昆虫转录组进化”项目数据建立的生物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设计理念是将物种、样本、基因、数据、文献等生物数据元素在底层设计成網状结构在每种数据元素中都会链接到并可以快速检索到其他数据元素的信息,形成数据查询和检索的闭环

千种植物数据库是基于千種植物(OneKP项目)转录组项目数据建立的生物数据库,用户可以方便的通过植物物种树查询和浏览千种植物信息该数据库还构建了在线Blast平囼,提供在线Blast服务

B10K(鸟类数据库)

目前该数据库收集整理了48只鸟类物种的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全基因组比较分析数据,囊括了现代鸟类嘚主要分枝基于全基因组数据构建了有史以来最高可信度鸟类分子演化树,前所未有的解决了对早期鸟类演化关系历史争论;并描述了鳥类基因组演化的历程从基因组的角度阐述了鸟类宏观演化的重要特征。

谷子数据库是基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谷子基因组研究项目数据设计该数据库创新的将谷子的表型和基因型贯穿起来,通过谷子的表型信息可以查询和检索谷子的基因型信息通过基因型可以查到对应的表型信息。

原创文章作者:刘涌。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因库哪些国家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