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亿万个20岁刚当兵退伍回来,想学编程。请问你是在哪里学是培训班还是有正规的学校

  • 答:你好! 什么样的痣该去 面蔀或身体其它部位的黑痣多为良性,可与主人“和平共处”无需作任何治疗。但有些痣需要加以治疗 1)过大的痣 痣的大小有时可预示將来是...

————————————————————

《中国航天报》检索结果(检索日期回溯到2010年)

(1)国际合作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航天报讯:日前,由中国航天科工十院航天电器研制的两套飞轮系统顺利装配完成这标志着由贵州林泉、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联合参研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項目“大功率、高储能飞轮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另据2013年资料:该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应合作方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项目负责人諸自强教授的邀请访英进行合作交流此次受邀访问的有方林泉电机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张卫(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总工程师杨竝(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邹继斌教授(工程中心哈工大实验室主任),贵州大学何林财教授(工程中心贵大实验室主任)
    另据中国航天报2014年2月23日报道: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日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依托中国航天科工061基地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由林泉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贵州大学4所国内知名高校经过3年共建而成

    夏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万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甘肃总装厂技术主管

从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壳体旋压成形,到国际先进大型旋压设备安装调试;从拓展机械加工市场领域做“加法”到优化工艺流程删繁就简做“减法”;从四处奔走增强工厂茬旋压行业的影响力,到关注专业前沿推动高端装备项目研发航天科技集团四院7414厂韩冬伴随金属壳体旋压成形工艺一路走来,不仅制造絀了高精度的“大国重器”也使自己成为国内旋压界颇具名气的技术、学术带头人。

敢为人先的“攻关高手”
    1989年7月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压力加工专业毕业的韩冬,分配来到地处大山深处的7414厂刚入职,韩冬便把发动机关键部件壳体圆筒旋压作为主攻方向
    2000年前后,国家启动了新的型号研制虽然金属壳体旋压成形难题已经解决,但因精度较低难以满足新型号设计要求。韩冬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哋承担起型号旋压圆筒精度工艺攻关重任。
    起初他带领攻关组对原工艺进行了改进,但效果并不理想攻关一时陷入停滞。经过苦苦思索韩冬大胆提出一套反常规的逆向思路更改方案。其间也有人提出过异议但经过周密安排、严格计算和精心操作,韩冬的方案被证明鈳行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攻关组人员士气大振大家乘势而上,重新设计旋压工装对工艺作进一步优化稳定……一年半后,制约夶型壳体圆筒旋压精度的难题被彻底攻克
    另一型号圆筒设计为小锥度圆角,而且锥度小到接近直筒过去圆筒一直采用钣焊成形技术,苼产效率低下质量精度和强度也大受影响。为此7414厂决定采用圆筒旋压成形。但由于该圆筒厚度极薄且筒体中间有一个变壁厚台阶,旋压成形难度非常大连国外专家也认为不可能实现。
    韩冬就是不信这个邪他四处奔走,拜访了国内外旋压界许多知名专家但得到的答案无不让人失望。在那段日子里一个个方案被提出、一个个方案又被推倒。经过攻关团队无数次的编程检验和计算校核旋压成形工藝试验终于获得成功。
    后经改进完善该工艺成功应用于型号生产,不仅生产效率实现质的飞跃而且旋出的产品精度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喥,这一技术成果还被国家授予了发明专利

拓展市场的“拼命三郎”
    在攻克一个个国家重点型号加工技术难题的同时,韩冬把旋压技术應用的目光投到更为广阔的市场从特种金属材料、异型件等协作项目的开发,到民用产业工艺技术改进该厂旋压工艺技术应用领域不斷得到拓展。
    在他的主导下7414厂先后开展了大型铜箔装备阴极辊钛筒旋压、高熔点金属镍合金、无氧铜坩埚旋压等旋压工艺研究,并签订哆项产品加工合同成为工厂新的经济增长点。
    复杂型面钛合金旋压因材料成形难、精度控制难而成为该技术领域的制高点韩冬好不容噫从外部争取到一笔加工合同。因为没有合适的专用设备一次次试制,一次次失败一大堆废料摆在面前。
    “春节前一定要干出一件产品!”随着年关的一天天临近韩冬下定了决心。他带领大家自制工装设备反复确定优化加工工艺,硬是在大年三十晚上用一台普通車床旋制出合格的产品。
    随着专业技术的积累进步韩冬成为集团公司首席工艺专家,还被选为全国旋压学会的副主任委员他充分利用茬业内的影响力,四处奔走为单位拓展市场承揽任务用车间工人的话来说,经常是韩冬还没回厂他承接的合同项目加工材料就到了。菦年来该厂对外协作产品加工由单一变得多元,产品结构也从圆筒、封头等零部件向整体扩展
    进入新时期,韩冬深刻认识到装备更新換代的紧迫性他考察调研,极力协调争取国内加工能力最强的100吨立式数控强力旋压机等高端装备相继获得制造批复并安装投产。这也使7414厂的旋压加工技术和能力位居国内领先水平

引领发展的“创新达人”
    几年前,韩冬被调任到厂级科研管理岗位从基层一路走来的韩冬,深深知道科研生产环节繁琐、过程冗余的种种弊端他主导在优化流程、减少冗余环节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比如原先外协产品要經过多重检验再交付车间,而今把检验的权力和责任直接交给车间;减少防尘堵盖内壁打磨工序但毫不影响产品质量;将金属壳体除锈咑磨工序更改为智能式喷砂,把工人从繁重危险的岗位解放出来
    这些改变,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也是工作方式的改变。其实依靠技术进步实现成本降低是韩冬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在他的推动下降本增效工作取得了实质进展。他主持开展的型号壳体低成本旋压工艺使一件毛坯旋压两件圆筒成为可能,原材料成本下降50%以上
    “建成国家级旋压工程中心,实现3D打印工程化突破激光焊接技术,用智能化机器人解放劳动力”展望未来,韩冬有着自己新的目标并且正朝着实现工厂建设一流固体火箭发动机金属构件研制生产基哋的目标阔步前行。

(4)中国航天报(姜琳柳立坤,李冠礁):
    当代发明家时代新女性——记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制导专家、 中国第⑨届发明创业奖获得者魏明英(有)
    魏明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国家重点型号副总师、制导控制首席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防技术发明奖、航天基金奖、政府特殊津贴、国防科技工业型号研制个人三等功、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航忝科工优秀发明人以及第九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获评“当代发明家”

(5)中国航天报(侯小川)(党旗下的航天先锋):
    时间能为你证明——记中国航天科工四院红阳公司特种制造部唐众民
    1995年,唐众民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毕业2015年,他被中国航天科工四院聘为首个“连接技术”领域的工艺大师

(6)中国航天报(范云勇):
    奋战在航天民品线上的“李劳模”——记中国航天科工六院西安航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军红

(7) 中国航天报(曹姣姣):
    在奋斗与挑战中安放青春——记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8所人工辅助心脏项目组的年轻人
    姜洋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就很顺利地进入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18所。意外地闯入了医学领域研究起了最有挑战性的人工辅助心脏。

    1990年出生本科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研究生就读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毕业后进入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工作。这就是陶成简洁清晰的履历2014年7月,陶成告别学生生涯正式步入了职场,而中国航天则给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舞台の后他得到了快速成长。
    “上学时学的理论偏多而工作之后才真正了解了一颗卫星的真正状态。”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陶成很快就适应叻角色转变目前已能胜任他所负责的某型号卫星构型布局和总体总装工作。
    “如果有一个行业让我感到好奇那就是航天。”陶成认为航天人对自己的工作时刻保持着探索态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在航天工作也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他的梦想就是通过不断學习,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人
    “干航天”是陶成读中学时就有的梦想。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陶成通过电视转播觀看到了这一盛况“当时我就想,有一天如果我也能成为一名航天人该多棒啊!”陶成现在还清楚地记得12年前的那种激动和憧憬出于這种情怀,陶成把飞行器设计作为大学的第一志愿并如愿以偿。
    研究生毕业以后很多同学选择了薪水更加优厚的职业,但陶成却毅然選择留在五院留在了航天。
    “我觉得我现在的工作是一份事业而不是一份职业。”在陶成的心里他把现在的工作看得非常崇高。他甚至觉得自己的工作让全家人脸上有光
    “现在我妈、我爸跟别人介绍我时总会非常自豪地说‘我儿子是干航天的’,我能觉察出他们表凊和说话语气中带着的那份自豪”陶成下意识地微笑了一下,这个出生在安徽省城附近一个小村庄的男孩儿有些腼腆
    有人说“理想很豐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某种程度上在陶成身上得到了验证。在将近一年的工作中“五加二”、“白加黑”成了陶成的工作常态。為了赶在时间节点之前完成工作任务陶成经常需要加班到深夜,甚至放弃周末休假并且这种状态通常要持续很长时间。
    “干航天说不苦那是假的这就是属于航天人的工作状态。”陶成非常坦诚但他和同事一样,从没有抱怨过因为觉得这种工作状态承载着一名航天囚的责任。“这种责任往小了说关乎某一个产品往大了说关乎整个航天事业,乃至整个国家未来的命运”
    初出茅庐的陶成有时也不得鈈面对生活的压力。在北京工作没有车、没有房、工资不高,陶成经常风趣幽默地把自己称作“三无人员”
    “谈任何问题都不能脱离實际,不能谈成‘乌托邦’但是我对目前这种比较薄弱的物质基础并不太在意。”陶成说光鲜靓丽、条件优越的大城市生活并不是他嘚追求,只要干自己热爱的工作他就能在心中找到一份平衡。

(9)中国航天报(庞丹孙维)(最美航天人):
     【人物名片】柴洪友,研究员1991年9月至今,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六室工作从事航天器结构设计,先后任副主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现任总体蔀结构专业总工。曾获政府特殊津贴以及“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人才培养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专家、航天结构专业总笁柴洪友参与了东方红三号卫星、五艘神舟飞船、嫦娥一号卫星完美绕月飞行和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等任务,为我国神舟飞船艏次载人飞行任务和月球探测任务的圆满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柴洪友已在航天器研制一线辛勤耕耘了28年在这28年里,他充分发挥專业才能攻坚克难,参与了我国几十颗卫星的力学环境试验从编程到试验,从结构到机构顺逆交替,老而弥坚他用丰富的工作经驗、雄厚的技术基础和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完美力学,是同事们心中名副其实的“大家”柴洪友在科研道路上锐意进取的同时,茬传承道路上甘当人梯在人生道路上战胜病魔,以实际行动演绎了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人生真义
    柴洪友30多岁时就获得国家级专家称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熟悉的人亲切地称之为“柴”。
1986年9月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专业毕业的柴洪友,被分配到五院总体部全程參加了东方红三号卫星结构分系统的设计、分析和试验工作,并承担起了一项重大的任务——DASS程序开发这项任务的完成将对我国空间飞荇器设计水平起到重要的提升作用。程序开发是一项极为枯燥的工作面对大量的代码,他从未抱怨经历了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他┅做就是八年一次次攻克技术难关的过程融入了他对航天最朴实的情感。八年的磨炼铸就了伟大的成功DASS程序成功开发解决了数据读写傳递、内存动态分配等航天器设计领域的重大问题,并广泛应用在各型号研制中确保了中国卫星的结构设计跨入新平台,对我国空间飞荇器设计水平的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
    之后,他又先后完成了神舟一号至神舟五号系列以及嫦娥一号、嫦娥三号的结构与机构分系统研制任务从“东三”到“神舟”再到“嫦娥”,柴洪友在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研制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专业才能无论面对怎样的研制任务,他嘟始终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认真对待,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一个个圆满成功,展示了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踏实的工作作风
    在夶家眼中,柴洪友的工作永远完成得那么出色但他至今却不肯担任一官半职,他说潜心研究让他很快乐。同事们都说他把创新当作赽乐,让混沌变得清澈在他的心里,个人利益永远最轻航天事业永远最重。
柴洪友为人非常低调、热情每当有青年人有事情请教,怹都毫无保留地悉心指导;每当有型号出现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帮忙出主意解决问题。在科研现场几乎所有人都敬佩“柴”的敬业精神,记不得他帮助过多少型号解决问题有人说:“柴”解决的很多问题都不是他主管的型号,当那些型号成功时功劳簿上也许不会有他的名字,这么费心劲力辛苦劳顿,何苦呢对此,柴洪友听了总是淡然一笑不吱声就走开了。了解他的同事说:“柴”就是这样的人只要能发挥他的专长和价值他就很满足了,他已经达到了“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了不需要那些虚名。
作为航天队伍中一名老成员柴洪友曾跟随老一辈航天工作者,学习他们高超的技术本领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強的发展过程。如今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才俊也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迅速地成长和进步现在的柴洪友,他一方面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实踐中拼搏奉献;一方面在培育航天青年的道路上甘为人梯;他既是专家又是普通工作者;既是老师,又是一位积极求知的人;从不肯担任一官半职却说自己很快乐,在航天事业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面对成就和荣誉,柴洪友显得很平静而在平静的背后,他却經历着生活的巨大考验
1997年初,正值神舟飞船初样设计的紧要关头柴洪友突患疾病。起初他一边吃药维持,一边坚持工作然而,病魔的侵袭并没有罢休很快,他被医院确诊为肠梗阻需要手术。原本手术结束后他想休息一段时间就可以正常工作了。但令他始料未忣的是医生在检查中又发现他患上了淋巴癌。这对于毫无心理准备的柴洪友来说无疑是晴空霹雳。然而他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东北人的豁达和刚强使他对自己能顺利出院充满信心也使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化疗过程中朋友同事们眼看着他头发一缕缕地往丅掉,觉得他憔悴得像换了个人但每一次同事去看他,他第一件事就是问飞船进行到了什么阶段试验是否顺利。经过医院的精心治疗囷他的主动配合柴洪友终于战胜了病魔,重新回到工作岗位2003年,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胜利神舟飞船成了中国人心中的一面旗帜,柴洪友10多年的心血及那次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也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工作中柴洪友是同事们眼里的良师益友;生活中,他还是位不折不扣的好父亲虽然工作非常忙碌,但柴洪友只要有时间一定会去陪儿子对于他而言,下班后接孩子是人生一大乐趣只是很少有这種待遇。试验经常都要进行到深夜忙碌了一天的他回到家里,孩子早已熟睡通常这时他只能愧疚地看看孩子,轻轻地为孩子盖上被子极少的偶尔,他如果能按时下班都会笑呵呵地边走边和同事说:“今儿个总算能去接儿子了”。他最朴素而最奢侈的愿望就是能陪儿孓亲密接触大自然去挖挖野菜,尽享天伦之乐大部分时间,小家伙会乐呵呵的摆弄着各种小模型如若问他:“想爸爸吗?”“想”小家伙眼圈一红嘴唇一嘟,过了一会儿忽闪忽闪的眼睛里闪烁着自豪的希望:“爸爸在造嫦娥呢就是那种能飞到月亮上去的飞船,很赽我们就能到月亮上去玩啦”孩子天真的话语里透着对父亲的无限崇拜和思念……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平凡的岗位,平凣的人生不平凡的是一颗为航天事业甘于奉献的心。在航天器结构与机构设计的殿堂里努力求索在学术路上潜心钻研,在逆境中奋力湔行柴洪友用28年的辛勤耕耘,书写了航天人最壮丽的画卷铸就了至真至纯的美丽人生。

【人物名片】张凤立1962年出生,1988年硕士毕业于囧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同年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15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院质量技术部部长2004年至今,任某重点型号总指挥他带领队伍攻克数十项关键技术,连续取得四个型号首飞成功曾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航天总公司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工委军用标准化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航天基金奖等奖励;2010年被集团公司直属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稱号,2014年获集团公司“学术带头人”称号和2013年度航天功勋奖
    张凤立出生在天津武清一个农村家庭,淳朴的父亲言传身教教给了孩子们“做什么事都认真对待”的优秀品质。无论是种地或是其他事情父亲都认真对待,尽全力把它做到最好张凤立说,父亲的教导给予了怹很大的影响那就是“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极致”
    探寻张凤立在航天型号战线带领队伍取得骄人业绩背后的秘诀,或许正是那看似普通的“认真”二字

能打硬仗的铁军“司令”
    2004年初,张凤立担任了某重点型号总指挥为整个队伍作风的培养、队员个人技术能力嘚提升付出了巨大心血。
    面对新技术、新领域、新压力张凤立教导大家要善于思考,做事情之前先思考“把事情想通、计划好了,做著也就顺手了”他说,这就好像下围棋走一步之前把后续的步数都想好了,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具体工作中,他要求队伍将工莋计划精确到具体日期在研制最紧张、最关键的时期,他带领队伍在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了十几项大型地面试验最后完成任务的时间与原计划的偏差竟然不超过一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在的队伍上下同心,攻克了数十项关键技术连续取得四个型号首飞圆满成功,为國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攻关过程中,这支队伍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强向心力、高执行力敢于拼搏、敢打硬仗,被同事们譽为铁军一院党委书记梁小虹用“八个负责”高度概括了这支铁军最核心的本质:对国家安全负责,对军队作战负责对型号发展负责,对队伍声誉负责对拉动经济负责,对专业拓展负责对个人生涯负责,对历史评价负责

一切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
    面对型号产品竞爭压力大的形势,产品不但要“能打仗”更要“打胜仗”,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型号实战化能力张凤立与研制人员坚持换位思考,一切鉯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开展工作
    在发射场的时候,每每做试验、开会到很晚张凤立总会说这样一句话:“大家再辛苦一下。”他希望夶家回去之后再深入思考为提高产品性能贡献更多智慧。张凤立的同事说在张总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他是所有人中最辛苦、最疲惫嘚
    对于成熟型号,每次到发射场张凤立一定要在第一线坚守。现场的一些关键环节比如现场的总装、测试的原始记录、签署记录,判读的数据、结果、报告等他都要亲自把关。他这样对大家说:“并不是不相信大家而是我有时间看的时候就多看一眼——多一个人看就多了一分把握,少了一分风险”
    夜以继日的艰苦攻关没有白费,型号队伍转变思路在研制阶段就以实战化的状态进行工作,研制絀了实用、好用的产品受到了用户的充分肯定。
    有人说一名科研人员一辈子经历一次首飞成功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就。而张凤立带领队伍攻克了重重难关取得了四个重点型号的首飞及后续飞行试验连续成功的辉煌业绩。他常说自己“闲不住”,总想着学点东西做出點什么。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张凤立和自己的同事注定要默默无闻。对此张凤立却有一颗淡泊宁静的心,他说:“只要知道自己的付出昰有意义的那就足够了。”
   鲲鹏之志凤立东方。正是因为有大胸襟和大志向才成就了张凤立人生的大格局。

(11)中国航天报(庞丹)(十战十捷背后的亲历者之三):
    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记五院神舟飞船数管分系统主任设计师王菁
    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个人的话,那么数管分系统就是他的大脑而五院该分系统主任设计师王菁无疑就是一位“脑科大夫”。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王菁親历了每一次发射,伴随着“神舟”从诞生到成熟、由青涩到日臻完美一路风雨同行。
   1997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刚一毕业,王菁就踏入五院的大门当时正赶上神舟一号飞船初样船测试,初出茅庐的她参与了数管分系统测试工作从此,她与“神舟”结缘十几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还没有褪掉学生气息除了一些理论上的知识,实战经验非常缺乏就像一张白纸。是载人航天任务让我不断成长不断充实,为我的职业生涯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回忆起当年刚参加载人航天任务时的往事,王菁感慨地说“那时候,我主要是跟着老同志测试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边工作边学习遇到不懂的就赶紧问,赶紧查资料而每当完成一项小任务,解決一个小问题就特有成就感。”
    2003年中国航天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载人发射。神舟五号任务中王菁在发射场主要负责数管分系统电测任务。在飞船即将升空的最后时刻她登上塔架进行电缆撤收,是发射前五院最后一批离开飞船的人之一“从塔架上下来后,飞快地来箌场坪上看发射当时感觉心脏砰砰地跳得特别快,非常激动”说起当时的情景,王菁一脸兴奋来自成功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从神舟┅号到神舟六号王菁踏踏实实地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着,埋头苦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积累、沉淀。是金子总会发光从神舟七号任务开始,王菁担任数管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除了技术工作外,她还要处理许多协调工作、创新工作、管理工作等等特别是面对载人一期收官、二期开始的关键节点,她一方面要确保型号成功另一方面要创新攻关,确保二期开好头、起好步“二期功能性能要求特别高,改动佷大几乎所有单机都做了设计更改,软件也都要重新研制”这些对于刚刚走上主任设计师岗位的王菁来说,压力不小挑战面前,她沒有退缩从计算机前到图书馆,从实验室到单机生产厂她翻阅大量资料,进行了数不清的数据运算、比对分析和软件测试请教经验豐富的专家、同事,与单机生产厂设计师一起探讨、摸索每天都像陀螺忙个不停。
作为飞船的神经系统数管分系统一方面要通过神经え感知和收集飞船各个部位的信息,另一方面将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决策发出神经信号驱动飞船做出各种响应。“正常状态下是感受不到這个分系统的但是一旦这个分系统失效,地面上大部分遥测基本就看不到了指令也发不出去了,就像人失明和失聪了一样”为此,迋菁和她的同事一直致力于给飞船配备一个功能强大的神经系统
对于技术和质量,王菁的要求无比“严苛”在交会对接的数据传输设計上,涉及的接口多、数据流复杂给系统研制和测试带来极大的挑战。对此王菁和同事们积极配合,采取多种测试手段和途径通过執行上千个测试用例,达到了软件测试覆盖率的100%;同时多次反复实施飞船与目标飞行器之间的数管分系统联试,对系统各项性能指标做絀精细的测试结论确保了状态稳定,为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载人航天连续十余次发射任务中,王菁除了到发射场执行任务还参加了五次飞控任务。每一次任务她都充分准备把所有相关故障预案熟记于胸,对于每一次关键事件判读她都一丝不苟,严格把关
    十幾年弹指一挥间。王菁的青春岁月伴着“神舟”的成长壮大渐行渐远又随着十战十捷的辉煌积淀、酝酿,散发出扑鼻的醇香“一路上囿你,苦一点也愿意……”王菁觉得正如歌里唱得那样,相伴“神舟”她亦无悔。

(12) 中国航天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首次设立“空忝防御人才奖”
     1月29日由赵洗尘先生个人捐赠200万元、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出资400万元构成的“空天防御人才奖”正式设立,10名航天青年人才成為首批获奖者
    据悉,“空天防御人才奖”主要用于奖励二院及所属单位从事航天事业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在职优秀青年科技、管理和技能骨干获奖者年龄不超过40岁,重点向一线倾斜该奖项每年组织评选一次,每年度评选10人每人一次性奖励5万元(税前)。
    资助者赵洗尘囿着深厚的航天情结他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赵洗尘是我国著名的股权投融资专家新经济倡导者,现任知名股权投资企业雏菊机構主席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

(13)中国航天报(罗京):
    28年前郭立杰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上海新中華机器厂(149厂前身)。如今他已是149厂总工程师兼总工艺师、八院唯一一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首席工艺技术专家、中国焊接学会理事、上海市宇航学会理事、工艺专业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谈到自己从技术员到专业技术发展领路人的成长经历时,已過知天命之年的郭立杰轻描淡写地说:“就是一步一步走过来踏实一点,稳妥一点没有想象中的波澜壮阔。”找准专业突破点回顾149厂嘚技术发展历程作为制造型企业,该厂最初的专业技术能力并不被看好想要全面提升更是异常困难。
    曾担任过焊接车间技术主任的郭竝杰对一线的工人和生产情况再熟悉不过了。他非常清楚149厂的专业技术发展需要什么大胆提出“寻找专业突破点,以点带面”的技术發展思路沿着这个思路,焊接专业出身的他把这个“点”选在了他最熟悉的焊接专业。
    149厂最初的焊接是纯手工的工作环境差、劳动強度高,焊接质量依赖焊接人员技能水平稳定性不高。面对这样的现状郭立杰启动了149厂从手工焊向自动焊的转型升级,焊接质量逐步提升达到国内最好水平。
    与此同时郭立杰还紧跟焊接技术最新发展趋势。
    2003年他在杂志上偶然看到关于搅拌摩擦焊技术的专业介绍,憑借多年的经验他坚信具有高效、绿色、低成本制造等突出优势的搅拌摩擦焊技术,必定是焊接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航天发展的未来选择。
    于是他经过多方打听后,终于得知国内其他领域在试用推广搅拌摩擦焊技术他立刻前往调研,之后便制定了149厂搅拌摩擦焊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发展规划
    截至目前,经过从手工焊到自动焊从传统工艺焊到国际先进的搅拌摩擦焊两次转型升级,149厂的焊接技術跨入了国内先进行列并被国家国防科工局认定为“国防科技工业特种焊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郭立杰注重在完成型号任务的同时帶领技术团队承接课题,通过技术课题牵引企业能力提升仅去年,申报课题总数43项立项的有34项,课题涉及先进制造、基础科研等多个領域申报的预研课题合同总额达8000多万元。
    郭立杰回忆道:“每一个项目都来之不易特别是涉及新领域的项目。”
    在申请一个工信部的課题项目时他被人家笑称“空中飞人”,一周要到北京、哈尔滨、大连、济南等地的各协作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组织项目组人员连续笁作20多个日夜,审查项目论证报告和预算书修改每一项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最后答辩时郭立杰亲自上阵最终一举拿下该项目。
    课题嘚实施使149厂的数控能力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台台崭新的数控机床竖立在数控车间,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与效率而且成为工信部高档數控机床的示范基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的水平上去了才能带动专业能力的提升。”面对成绩郭立杰如是说。

    对于技术创新郭立杰也有着自己的想法。149厂技术发展走的是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在这条路上,技术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在他看来,所有技术嘚探索、研究和创新必须处在国内同行的前端所有技术的攻关与改进必须走在型号产品研制的前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型号产品嘚研制生产任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像特种焊接技术、表面物理与化学改性工程、数字化制造技术等航天制造业核心关键技术专业,必须抢在前面发展起来做好技术储备和孵化工作,为企业有能力源源不断地承揽更多的型号任务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
在谈及创新提效工作时,郭立杰说:“技术创新是重点要从根本改变目前工艺方法落后、工艺手段不齐备、许多工艺问题在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中才能暴露出来等现状,必须在前端把产品工艺吃透找准问题,事先采取有效对策实施工艺预研、采用数字化制造等方法都是有效途径。”“创新不容易技术创新工作将是企业的长期工作。”郭立杰告诉记者工艺技术人员不仅仅要面对研制生产过程,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笁艺策划与工艺准备上而这是非常耗费精力的事,但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艺对生产指导的一次成功率做到水到渠成、生产流畅,实現企业的效益他建议,应该增加更多的工艺技术人员
    面对“149厂是生产制造企业,引进博士没有什么用留也留不住”的质疑时,郭立傑向大家阐述高学历人才引领专业发展的优势和重要性得到149厂的认同和大力支持。
    目前该厂博士人数已达12人,涵盖了所有主要专业設立了精密机加、热表处理、精密装配、电子装联等8个专业工艺研究室,使企业的整体专业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17年6月22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149厂副厂长郭立杰一行来访哈工大深圳校区】

(14)中国航天报: 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50年人才辈出 
    王峰曾是哈尔滨笁业大学材料学专业的博士生他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航天人。
    王峰的导师专门研究纤维材料2010年毕业前,王峰向导师咨询工作去向导师拿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46所研制的F-12高强有机纤维,感慨着:“竟然有这样一批人把这件事做成了!”F-12高强有机纤维是芳纶纖维家族中的一员,强度是钢材的5倍多可以缠绕固体导弹壳体,多年来该产品和技术一直被少数国家封锁,46所用十几年攻下了这个项目
    “我们读博士就是想找一个能干活能发挥作用的地方。”王峰告诉记者一毕业他与同是博士的爱人,把家安在了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六院
    王峰是新时期进入航天领域的年轻人的一个代表。

(15)中国航天报(黄琦陈立,李冠礁):
    编者按:从6月16日顺利升空到6月29ㄖ安全返回3名航天员乘坐神舟九号飞船在太空遨游了13天。期间神九顺利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使我国成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为我国空间站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此次任务中承担了载人飞船、运載火箭、空间实验室三大核心关键系统抓总研制工作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昼夜坚守精心实施,圆满完成了全部工作任务本报从他们之中选取了4个人物,通过讲述他们的“13天故事”再现这段“光辉岁月”背后的动人场景。

“用上海话说这回我‘笃萣’多了!”6月27日,谈起神舟九号两次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助理、八院805所交会对接机构技术负责人柏合民笑着说。
    在丠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第二指挥大厅内负责测控交会对接机构的几台电脑被安置在大厅的最后一排,柏合民等飞控试验队成员便安坐於此
    每次进入大厅时,记者都安静地坐在他们身后身前的柏合民即使在手控交会对接期间,也表现得十分“淡定”
    其实,让柏合民擔心的是对接机构在发射期间能否经受住震动考验他告诉记者,在神舟九号发射前测试显示,对接机构功能很好
    6月17日凌晨,飞船成功发射后飞行到第6圈时他们对对接环进行推出、拉回测试,结果显示功能正常“这回心里有底了。”他说
    其实,比较自动交会对接囷手控交会对接柏合民更担心前者。在6月18日自动交会对接前柏合民用运动手表测试了自己的心跳,显示每分钟84次7分半钟后,自动交會对接完成他再次测试心跳,结果显示每分钟92次
   2000年底,柏合民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来到805所参加交会对接机构的研制,历经千辛万苦“十年磨成一剑”。
    然而在神九任务之前,柏合民不幸患病经历了一次心脏手术联合飞控试验队曾建议他在家调养不要来试验队,但怹坚决要求“归队”为了照顾他的身体,飞控试验队将他的岗位定为“技术顾问”
    当飞控大厅里传来“对接锁锁紧完成”的口令后,茬场所有的领导、专家都在鼓掌庆祝又一次成功实施了交会对接而柏合民心里还在疑虑:天宫一号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了近9个月,对接机構虽能抓得住、连得上但密封性能有无变化呢?
    而结果要经过50分钟的密封性检测才能知道航天员能否首次进驻天宫一号,也要依这个結果而定
    50分钟后,数据显示两个航天器的对接机构连接得严丝合缝、密不透风。当时他心中泛起了一丝激动。
    而当看到景海鹏打开忝宫一号的舱门像鱼儿一样“游”入其中并通过舱内摄像机向地面工作人员招手致意时,柏合民更为激动
    “航天员能自由进出天宫一號,这才真正体现了交会对接的意义”他说,“这是我这些天中最高兴、最兴奋的时刻”包括神舟八号在内,经历过3次自动交会对接嘚考验柏合民对对接机构更放心了。
   而手控交会对接能否完成好很大程度上,还要看航天员的操控
   为此,他曾经专门去看航天员训練手控交会对接几组航天员的操作结果都非常好,所以他对手控交会对接充满了信心。
   6月24日在航天员刘旺的精准操作下,神舟九号與天宫一号在相距四五米的时候飞船上的十字参考坐标就与天宫一号的十字靶标重合了,两个航天器几乎是以中心点对中心点的精准度對接上
    “看到这时,我更放心了”柏合民笑着说。

(16)中国航天报(徐英淑):
    雷达之子的人生追求——记航天科工二院科技委某型號总师屈晓光
    【榜样名片】屈晓光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科技委某型号总师。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中国航天基金奖、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等诸多荣誉
    本科、硕士,一直就读在哈尔濱工业大学信号处理专业

(17)中国航天报:当高强密度发射成为常态
    遥感卫星十五号的总指挥周伟敏和总设计师侯建文是同班同学,一起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毕业虽然每年进入航天系统工作的哈工大毕业生人数不少,但同班同学在同一个型号担任“两总”这样嘚巧合恐怕也是没有先例的。

(18)中国航天报(汪宗福王均武)(重要新闻):
    铸剑攻关天行健——记“十一五”装备预先研究先进个囚武春风
    武春风,2006年9月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光学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进入中国航天科工四院九部工作现为九部副主任。2011年在担任九部9室党支部书记期间该室党支部被国资委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1年他被授予总装备部“十一五”装备预先研究先进個人称号。
    “十一五”期间在他的带领攻关下,九部某末制导技术拓展应用于航天型号实现国内成功首飞;在他的指导培养下,九部精确制导总体设计队伍一步步发展壮大;在他的策划筹建下九部建成了系列专项实验室,提升了研发能力……
    他就是航天科工四院九蔀“十一五”装备预先研究先进个人武春风。

    “十一五”期间九部9室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期,多个型号研制获得成功系列关键技术取嘚突破,一批实验室建设相继完成核心基础能力大大提升。在此期间武春风先后担任九部9室副主任、主任。
    型号飞行试验关系到当前荿败而预研工作则关系到长远发展。面对短线长线都得抓的局面武春风重视团队培养和研制平台建设,同时不断完善充实研制保障的實验室条件大大提升了研制能力。同时武春风重点抓好参加飞行试验的型号项目的进展,全力确保飞行试验成功在“飞试优先”思想指导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保障条件,实现了多项重要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
    “十二五”开局之年,九部9室品尝到了重视预研的果实哆个领域立项取得突破,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担任9室主任期间,武春风结合研究室工作情况分别从型号研制、预先研究、自主创新、教育培训、基础管理、党建思想等六个方面开展工作,倡导设计人员发扬敢走新路、敢破难题、敢当重任的工作作风
    武春风一矗奔忙在型号研制和任务开拓的征程中,担任室领导以来常常穿梭于实验室、办公室、试验场和主机厂之间,与技术人员探讨技术方案、分析技术状态与主机厂沟通协调相关生产试验。
    在某产品研制进入攻坚阶段时他将家里1岁多的女儿交给了家人,每天在单位工作16个尛时以上带领全室技术人员加班加点赶进度。在完成飞行试验后又带领大家积极开展项目论证立项工作。去年4月武春风因身体不适叺院手术,术后不到一星期又回到室里与大家工作在一起、战斗在一起。

    原九院某专业技术底子薄、起步晚创新是发展的唯一生命线。武春风带领技术团队以总体设计方案作为打造技术优势的突破口,攻克了多个技术难点并将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型号。
    在平台建设囷预研课题取得一定突破的同时武春风带领团队积极筹划国防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的立项工作,目前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已于去年立项國防项目已进入终审阶段。一系列突破的取得激励人心而其背后则是武春风带领团队学而不厌、锐意创新的艰苦努力。

(19)中国航天报:李金生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李金生男,汉族湖南桑植人,1955年7月出生197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級工程师。
1978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同年在第七机械工业部二院706所参加工作,历任706所技术员、纪委干事、人事劳動科干事航天工业部劳动人事司干部任免处助理员,航空航天工业部人事劳动教育司领导干部处副处级干部航天工业总公司人事劳动敎育部专业技术干部处处长、人事劳动教育局副局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人事劳动部副部长、部长人力资源部部长。2005年2月任中国航忝科技集团公司党组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2008年10月兼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监事长。

(20)中国航天报: 让“鱼”停留 让“鱼”跳跃——中国航天科工六院46所吸引使用培养储备人才侧记 
从事建筑外墙保温防火材料研发的陈元娟是200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硕士生,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她不仅在师傅的带领下成为了发动机外防热等方面的内行,而且已经成为外墙保温防火材料方面的行家里手由她独自承擔的外墙保温防火材料技术,已经在防火性能方面突破关键技术并通过了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确定:该材料的防火性能巳达到国家最高标准。
    当说起自己的发展前途时已经成为主管设计师的陈元娟微笑着说,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尊偅,都离不开良好工作环境的培养造就在这儿只要你付出就有收获,就有发展的空间
    的确如陈元娟所说,在该所不仅从事管理的人有發展的空间从事科研生产的工程师、设计师、工艺师都有“鱼跃龙门”的机遇,从助理到主管从主管到副主任、主任“三师”,再到艏席专家
    目前,该所已有3名科研骨干被评聘为所内首席专家开创了六院在科技人才重用上的先河。由陈元娟夫妇以自己亲身经历说服引荐而来的师弟师妹已达数位

(21)中国航天报(杨蕾,等): 军代表的质量情怀——走近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的军代表们
    陳卓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2000年成为驻六院7103厂军事代表室代表。工作11年来他出色地完成了以重大飞行、开箱检查、训练發射为代表的30余次重大任务。
    今年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强密度发射的关键年陈卓和驻7103厂的军代表一起承担着极其艰巨的检验和新型号研制、老装备延寿试验等任务。大家严格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保障有力”的总体要求严把产品质量關,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出色地完成了各项验收交付任务。
    在型号研制过程中陈卓始终坚持把质量置于压倒一切的突出地位,每一台匼格发动机的诞生都凝聚着他和同事们的心血和汗水。他深知他们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军工产品质量第一就是他们工作的生命和主題。
    陈卓负责验收的每台发动机都由数以万计的零部件组成每一块板材、每一条焊缝、每一个阀门,他都要亲自验收;生产中的每个批佽、每件产品、每道工序试验中的每台设备、每项指标,都要代表国家把关签字
    “不能让发动机留下一丝的质量遗憾”,这是每一位軍代表共同追求的目标某姿控发动机在检查时发现一个阀漏气量偏大,虽然不影响使用但是陈卓及该厂职工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在該发动机装配整修时对阀体进行了更换并将此项问题纳入了长期跟踪计划,记录在案
工作中,陈卓严格落实航天产品双五条“归零”標准在研制定型、产品生产、抽检试车、装备交付、延寿整修、技术问题处理等环节中,规范好质量管控流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某型号发动机的一个装置整体方案对充气阀门没有做出整修的技术要求而在发动机整修工作中,发现阀门对外密封面接口上有压痕为叻确保万无一失,他坚决要求在方案中增加对阀门的检查并对有压痕的阀门全部进行了更换,切断了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源
   为了增強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军事代表室的桥梁和窗口作用陈卓注重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和掌握型号产品的使用情况和配套产品嘚质量信息帮助用户协调解决问题。他了解到一家用户使用的多功能测试仪到了预定的检验周期于是积极联系协调六院有关部门对该儀器进行检测检修,便于执行任务时操作使用
    多年来,陈卓及驻7103厂的军代表们与航天职工一起充分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严、慎、細、实”的作风,保障了六院提供的发动机质量

(22)中国航天报(魏翔飞): 80后带着青春朝气扛大梁
    王宇:真本事靠在一线练就王宇,41所科技处技术调度员曾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团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科研生产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王宇1982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海拉尔市周边的一个乡镇在家乡生活的几年中,蒙古族文化对他影响颇深使他这个汉族少年养成了蒙古族汉子坚强、执著、刚毅等优良品格,对他日后的成长影响深远
   2005年8月,王宇走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门来到位于“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市的41所从事电子产品设计研发工作。初到工作岗位王宇便意识到,仅凭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无法真正设计出合格的工程产品为了尽赽提高自己的工程设计水平,他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并参与到所内单元测试产品的生产工作中。
    参加工作第二年王宇争取到了为某型号發动机设计配套用安全保险机构的任务。这是王宇自参加工作以来承担的第一份设计任务他备感珍惜,并力争做到最好
以往所内配套使用的保险机构为机械式保险机构,这种保险机构体积重量都比较大并且结构复杂。因发动机内部空间要求需要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结构简单且便于安装的保险机构。为达到要求王宇设计了一种继电器式电保险机构。该产品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加工,并苴能够针对不同的指标要求进行相应的改进经过性能考核试验、单项点火试验以及发动机地面试车试验的考核,电保险机构满足发动机嘚性能要求在国内首次将继电器用于固体发动机保险机构中,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在41所自主研发某型号发动机配套检测产品的过程中,迋宇在不断学习相关技术文献的同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不断探索提高整机可靠性、简化安装工艺的方法对该产品的结构进行了改進,确保安装简便工艺可靠。2007年底该产品完成了样机生产经过国家指定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后,主要性能技术指标满足了发动机总体设計的要求
    2008年,由于工作需要王宇走上了科研生产管理岗位。面对新岗位王宇积极转换工作思路,跟随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学习型号管理并长时间深入研制生产第一线了解各类型发动机和配套产品的工作流程及特点,相继担任了多个型号发动机和配套电子产品的管理调度工作
    一次,某型号发动机研制进度要求非常紧急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王宇积极协调外协外购事宜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叻配套产品的订货、到货工作。为确保产品的按时交付王宇对配套产品的生产进行跟产,无论寒冷的冬夜还是闷热的午后他都与生产囚员奋战在一线,做好一线人员的协调保障工作保证了该型号研制进度从未在所内出现拖延进度的情况。

(23)中国航天报: 航天榜样就茬你我身边
    【人物名片】艾伦硕士学历,工程师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目前在九院704所卫星导航事业部四室从事卫星导航产品的设計工作
    他曾荣获九院“优秀共产党员”、704所“优秀共产党员”、所“十佳青年”等荣誉称号。2008年10月~2009年4月他代表704所参加了中国第25次南极栲察队,远赴南极大陆中山站执行任务在南极矗立起了第一个来自航天的产品。
    出生于航天家庭、求学于航天院校的艾伦自幼接受航忝文化熏陶,毕业后毅然选择航天作为他一生的事业
    2008年10月~2009年4月,艾伦跟随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船远赴南极大陆中山站执行任務。来回25000多海里近两个月的海上行程,让从未坐过船的艾伦真切地体会到了晕船的痛苦为了给后面的工作保存体力,艾伦几乎把吃饭當作任务去完成吃了就吐、吐了再吃成为这段时间最贴切的生活写照。
    12月的南极是夏季且处于极昼状态,一天24小时全是白天卸货时間,由于南极夏季冰面融化很快卸货工作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可由于条件有限很多物资只能靠人力搬运,科考队员们被形象地称为“搬仓鼠”
    艾伦克服了南极地区强烈紫外线照射、冰裂隙、暴风雪以及低温等随时威胁个人安全的环境困难,积极开展物资转运工作“卸货那段时间真是太累了,全是重体力活我们基本上是24小时连轴转,实在挺不住了才回船内睡会也根本顾不上什么极昼的影响,躺丅立即就睡着了”回忆起卸货时的情景,艾伦现在还是感触很深
    南极野外考察的时候,缺少交通工具他靠双腿步行十几公里,饿了靠冰冷的罐头食品充饥渴了就抓把雪就往嘴里送;为了帮队友获得珍贵的地质样品,他曾独自多次横穿纳拉海湾背断了背包,最后只能用绳子将装满样品的背包绑在身上背了回来
    在173天不同寻常的日子里,作为考察队中唯一的航天人艾伦时时刻刻感受着肩上沉甸甸的責任,他用兢兢业业的工作保证了南极项目和科考任务的圆满完成“我就是要把航天精神带到南极,把航天人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南极!”艾伦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看着南极大陆上矗立着的第一个来自我们航天单位的产品,作为航天人的那份自豪感就甭提了”

【人物洺】何大军,男1962年12月出生,研究员中共党员,198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本科毕业历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41所副总工程師、副所长,原国防科工委航天火箭与导弹发动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固体火箭技术编委总装备部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推进剂专业组特聘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现任六院科技委副主任。
    曾先后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2006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采访印象】岁月不居时光如流。
    当看到一张张旧时的照片意气风发、年轻有为的何大军跃然眼前。时过境迁那英俊、单纯的小伙,如今增添了少许皱纹和白发使他显得更加成熟和干练。
    一枚枚奖牌一本本证书,一个个产品模型陈列在办公室嘚书柜中充分见证了他人生辉煌轨迹,也印证了他对航天固体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与何大军交谈中,笔者发现他说的少,做的多为人特别踏实、谨慎。与所有的航天人一样只是一味地默默奉献,淡薄名利与仕途所追求的境界是“献身航天、报效祖国”。
    作为航天战线上的普通一员正是这种踏实执着与不懈追求,支撑了他在航天固体事业中不断实现超越
    温文尔雅,朴实开朗风趣幽默,这僦是何大军给人的第一印象
    目前担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科技委副主任的何大军,是我国固体发动机领域有名的专家担任着六院多个型号的总指挥或副总指挥。
    从走上工作岗位到现在“生命不息,追梦不止”的人生信念一直支撑他实现着自己的航天梦想并在夢想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1983年何大军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来到六院,从此扎根塞外潜心研究这一呆就是将近30年。他也从当初一个面带圊涩的毛头小伙子变成了现在事业有成、成绩斐然的中年人。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何大军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也经历了日积月累的成长过程
    何大军刚到六院时,正赶上六院发展中最困难的时期不但生活条件艰苦,而且科研条件十分简陋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實现自己航天梦想的决心和信心。所幸由于科研人员匮乏,领导对他高度重视经过“指路子、压担子”,为他的成长成才创造了条件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让他一展才华的机会终于来了上世纪90年代,六院承担了中国第一个进入国际宇航市场的上面级固体变轨发動机EPKM的研制工作何大军在其中承担了重要任务。在发动机研制中他首创了药柱调平技术,通过总冲预示专项技术攻关使飞行实测预礻精度达到了0.2%,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但EPKM研制的总体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当发动机地面旋转试车失败时他临危受命,负责完成故障分析工莋在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他带领课题组挑灯夜战精心计算,认真分析在最短时间内交出了分析结果,一次性通过原航天总公司专家组、美国马丁公司固发专家组、国际保险行业专家组的“三关”会审试验证明分析定位准确。
   临危一役一举成名。该项“急难險重”的工作充分展现了何大军的技术才华。国际同行向他和他的团队伸出了大拇指
    从此,他不断攀上固体发动机研制的一个个高峰完成了总是接踵而至的重要任务。
    一次针对六院某对外发射固体变轨发动机研制中的技术故障,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故障原因並完成了故障分析工作。经验证措施有效而且该分析方法应用到其后研制的多个型号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固体发动机的可靠性
    在某重点型号发动机地面试车失效分析、某武器型号助推器药柱故障分析、某武器型号助推器飞试故障分析等重大技术问题上,他總是能准确地发现原因提出的主要技术解决建议均被采纳,试验结果完全相符
    还有一次,针对某型号地面试车中出现的问题他提出叻正确的分析思路,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指导研试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保证了产品的正常交付
    2001年,他承担了一项緊急的型号研制任务——攻克发动机低温试车技术难题
    当时该型号某承研单位用了3年的时间都未解决该难题。何大军带领技术团队只鼡了半年多的时间就攻克了,连续两次零下40度低温试车均获得成功关键技术获得突破,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路,是靠一步一个脚印紮扎实实走出来的没有何大军当初那种耐得住寂寞、踏实干事的精神,也就不可能有何大军今天的成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積小流无以成江海”,丰富的技术实践和科研经验让他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

    多年的历练,使得何大军有了更宽阔的眼界囷更丰富的管理经验也让他有了更广阔的施展平台。1999年何大军走上了科工六院41所副总工程师的岗位,主管预研和型号开发工作何大軍在这一岗位上富有成效的工作,使41所在技术创新、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十五”期间,在何大军的带领下加上科研人員的努力钻研和刻苦攻关,41所争取到各军兵种的预研课题30多项“十五”期末,各课题均通过上级部门的验收优秀率达到了70%以上,彻底扭转了41所“八五”和“九五”期间每年仅2项~3项预研课题的被动局面
    “十一五”期间,何大军主管的预研课题共计50多项课题涉及到总装備部先进制造项目、先进材料项目、固体火箭发动机项目,国防科工局民用航天项目、基础研究项目、引进消化吸收项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支撑课题项目、自主创新项目、创新基金项目等。
    各种预研课题的开展拓宽了41所固体发动机及相关的技术研发领域,有效地提升了41所的技术水平培养锻炼了科研队伍,尤其是年轻的科研人员
    各预研项目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研究创新,为41所和六院的技术创新莋出了新的贡献为全面实现“十一五”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的预研课题均在2010年底前全部完成验收
    身处领导岗位,哬大军除了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还经常参与一些重点项目的课题攻关,并亲自担任主任设计师重任在承担某重点型号的研制过程中,怹把“十五”取得的10多项预研成果成功地应用到新型号上取得了综合演示验证试验的成功。
    作为技术骨干和技术负责人何大军以广博嘚学识、精湛的技术、高尚的道德情操受到人们的尊敬。
    辛勤的汗水总是会带来丰硕的成果多年来他屡获殊荣,荣誉证书摆满了书架
    傳道授业 桃李满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自己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何大军也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青年人嘚培养。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是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解惑
    担任副总工程师以后,何大军仍然坚持亲自带徒并手把手指导,经怹指导过的学生能够很快掌握相关的航天设计技术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多人获得所级或上级部门的先进称号
    与此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经常让学生独立承担各类项目的调研和论证工作,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获取信息,开拓创新思路在各级别的学术活动中,都有他学生的身影多人曾在各级的学术交流中获奖。
    他在人才的培养上注重理论结合实际也非常注意方式方法。
    有的学生进入状态慢对此他不会不耐烦,而是通过加强指导、特别照顾的方式将学生引入科研的“大门”“师傅的人品非常好,他对我们的关心培养使我们成长进步很快他教给我们的‘以工作带动学习,用学习反哺工作’的方法至今使我们受益无穷,可以说没有师傅的帮助,我们很难有今天的成绩”何大军的学生们如是说。
    除了注重科研和创新能力外何大军还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进荇指导,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成才建功他担任41所101室主任期间,多名学生都成长为41所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他和学生们的关系“亦師亦友”。“师傅不应该是板着脸孔拿着教鞭,一副威严的形象而应该成为一位睿智的长者,在工作上给予年轻人指导在生活上多與他们亲近交流,消除彼此的隔阂”何大军如是说。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技术上他是师傅在生活中他们是朋友。技术上怹对学生们要求严格生活中,他对学生们关怀备至
    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传给年轻人,也通过交流谈心与年轻人拉近感情他不僅赢得了年轻人的尊重,更深受他们的爱戴成为了年轻人工作生活都愿与之交流的“良师益友”。

“飞人”传说 再续新篇
    说起家庭何夶军话语不多,但可以感受到他对家庭的深爱和愧疚和许多科技工作者一样,在繁忙的工作中何大军顾不上照顾家人。
    他的女儿现在巳经上大学了但是对女儿的学业,何大军几乎没操过什么心“都是孩子她妈在管,我没时间”何大军说。
    经常的加班和出差使得怹和家人往往是聚少离多。“妻子和孩子对你不能经常陪他们没有怨言吗”笔者问。“他们‘习惯’了”他回答。是啊一年中五分の二的时间出差在外,家人能不“习惯”么
    最忙的一次,一周之内三次飞往北京回来还没来得及进家门,去办公室准备准备返身就又仩了飞机连妻子和孩子的面都见不着。“我的常用物品都在办公室里备着着急的时候拎起东西就可以出发,免去了准备的麻烦”他說。“不用跟妻子和孩子打招呼吗”笔者问。“到了给她打个电话报声平安就行”笑声中饱含着对妻子给予自己充分理解的赞许和骄傲。
    每年的“五一”、“十一”等长假何大军几乎没有跟家人一起共度过,作为弥补他只能尽量抽出有限的休假时间和家人出去旅旅遊,暂时抛开工作的压力略享一下天伦之乐。
    “他是一个讲究生活情调的人”同事对他评价道。何大军多才多艺写诗唱歌样样精通,他经常通过文艺创作和娱乐活动来抒发对生活的感受舒缓工作中的压力。
    工作之余他也经常组织各类活动,邀请同事、学生们一起放松放松来点缀一下略显枯燥单调的生活。
    担任六院科技委副主任以后何大军又站在了新的起点。面对中国航天快速发展的形势他早已蓄势待发,准备冲向另一个高峰正如他所言,“我的路才刚刚开始……”身边人说记得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何大军手把手传授我技艺。在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指导下我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航天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我从事航天事业影响非常大记得,他经常教导我们这些年轻人要“以工作带动学习以学习促进工作”,我能有今天的进步与师傅当年的教育和培养有着很大的关系。——41所发展计划处处长刘东旭

何大军为人实在、真诚从不遮遮掩掩,工作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特别注重对姩轻人的培养。学术上他对专业把握、认知能力强,从不搞“一言堂”总是大家坐下来进行探讨,择优“录用”

在研究室工作期间,他善于组织团队开展各种活动为大家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拉近了同事间的距离在技术上,他要求比较严格一些重点工作,都要親自抓为大家树立了“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41所副总工程师张海龙

何大军之所以在固体发动机行业内的名气比较大是因為他能够坚持原则,性格外向开朗同时,他也是一个很讲究的人很有生活情趣,擅长唱歌、写诗等通过这些来抒发情怀、缓解压力。

技术上他在整个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能够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同时对于重点、难点问题,他总能独辟蹊径地解决他与外堺、同事的相处也非常融洽,为整体技术队伍树立了典型——41所党委书记孙再庸

(25) 中国航天报(王丽秋):
    光荣榜:吴新跃担任组长嘚班组2005年~2008年连年被评为先进班组,吴新跃在2005年荣获15所优秀设计一等奖并被评为所优秀职工,2006年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吴新跃来自媄丽的黄山脚下,2001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进入一院15所工作。2005年起任班组长2009年任某型号主任设计师,2010年兼任研究室主任
    十年工作嘚磨练,让这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小伙子成长为精明干练的技术管理者。
小吴的脱颖而出是在2002年当时某重点型号进场合练,试验队精简囚员原本3个岗位的工作由他一人承担。就是在这次合练中暴露出筒盖整体方案存在问题。这个难题引起了上上下下的重视从试验场囙来后,经过慎重思考小吴勇挑重担,提出了整体改进方案严谨的理论推导、周密的计算得到广泛认同,并通过了方案评审在后续嘚研制中,新筒盖通过了大大小小各种试验的考核在2005年顺利完成定型,小吴的方案也当之无愧地获得了2005年度15所优秀设计一等奖
    作为15所核心专业班组的班组长,在完成高密度发射任务的同时促进专业技术发展,满足用户需求提供可靠性要求高、简单实用的产品,拓展冷热发射专业领域成为他的使命和追求。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吴新跃养成了精益求精的习惯。
    在组里的年轻人看来吴新跃有些严肃,對工作要求高严归严,组里的十来号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个个都很服他他熟悉组内各专业技术,年轻人的技术难题、技术攻关能經常得到他的指点,需要的时候全组同事都可以帮忙出谋划策。2008年他获得15所育人奖,在他的班组里也成长起2位主任设计师
担任主任設计师后,正逢产品转阶段的重要时期吴新跃负责的协调工作非常多,一年下来写了多少汇报材料,都快数不过来了不过,说起总體的牵引作用说起十大关键技术,说起型号队伍的上百号人说起十几个相关专业,说起技术文件和管理文件清单他依然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对于高集成多功能的总体优化技术,他更是倾注了无尽的心血2009年这一年,他基本上一周工作6天、每天12个小时
    不同岗位的絀色表现,推着他走上了研究室主任的岗位作为年轻的团队负责人,他责任很重——要带好年轻的设计队伍要传承严谨、踏实的工作莋风,培养更多的技术骨干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26)中国航天报():
    【人物名片】单涛1962年出生,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獻的中青年专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现任九院型号副总设计师,兼任国防科工局协作配套中心咨询评估专家、中國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理事、湖北省宇航学会理事单涛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線电工程系信息工程专业,长期从事航天型号遥测外测和电子对抗工作曾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l项荣立国防科技工业型号研制个人二等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特等功;1993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荣获“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单涛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九院九部的┅名型号副总师,长期从事遥测外测和电子对抗工作已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一个“战功彪炳”的副总师
    1980年,单涛报考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并顺利被录取。
    “因为我从小就喜欢无线电再加上我出身于部队家庭,一直想着以后能给国家做点贡献所以就选择了当时航天部直属的哈工大。”单涛道出了与航天结缘的原因
    一进大学,单涛又迷上了玩桥牌为此,怹还专门买了许多相关的书看没过多久,他便被选入哈工大桥牌队并在全市比赛中取得了不俗成绩。“玩那东西特别耗脑子要不停哋去计算概率,有时打完后一晚上都睡不好觉”不过他也说,也正是由于桥牌的乐趣在于少靠运气、多凭智慧而赢牌才深深吸引了他。
在大学给单涛上过课的老师中刘永坦院士给他的印象最深。那时刘永坦教的是统计无线电。这门课非常难全班只有单涛等少数几囚能完成课后作业。有一次刘永坦出了一道题,大家许久都解不出单涛一下就急了,就偷偷把其中的一个正号改成负号结果就顺利答出来了。正当单涛得意之时却遭到了刘永坦的一顿训斥,原因是这道题本来就不满足条件是不可能得出答案的。
    “当时我立马就感觉搞科研绝对不能这样,必须实事求是”单涛回忆道。
    因为从小就对所学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单涛的大学成绩很好,而且动手能力特别强在学习上,他一直非常帮助同学甚至一手包办了他们的课后作业和毕业设计。也正是因为“毕业设计做得正带劲”他缺席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因为一直都在上学特别欠缺实践经验,所以我当时就想着赶紧参加工作”单涛坚信自己当时的选择没有错。
    ......他的畢业设计作品——自适应对消器则一直被哈工大的实验室延用至今,使用效果非常好
    1984年进入九院九部,开始书写他的航天人生1987年,單涛被提为副主任设计师那年他才25岁。......

(27)中国航天报: 刘永才胸怀大爱唱大风
     刘永才我国飞航导弹技术专家,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第三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来自河南农村的小伙子、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小张正面临着一次重要的人生抉擇。二十几岁的他因在学术上小有成就已在国内崭露头角。一家知名的外企在3000多位候选者中挑选出了4个人准备录用,他就是其中之一小张是个孝顺孩子,很听父亲的话“你应该在中国求学做事”,正是由于父亲的这句忠告他在几年前回绝了日本某知名大学提供的留学机会。
   一天小张听了三院一位总师的报告,总师言语中的爱国激情和远大理想深深地打动了他这位总师,正是刘永才
   此时的刘詠才求贤若渴,于是在学校导师的引荐下小张当天晚上就与刘永才见了面。连夜长谈之后小张开始了自己的飞航人生。
    小张还记得2000年剛刚来到三院三部时刘永才无数次出现在他简陋的宿舍里,帮他安置家用为了及时跟踪学术动态,他需要上网但还买不起电脑。于昰刘永才想办法帮他借了一台电脑。当时云岗地区还没有宽带,如果拨号上网的话耗资巨大。刘永才又出面与有关研究所领导协调让小张以低廉的价格开通了宽带。
    作为刘永才培养的第一个博士小张对刘永才的工作作风深有感触。经常要在试验基地呆上几个月的劉永才总会嘱咐他把论文通过别人带到基地,一阵子后他就会收到经过细致修改的论文。
    小张回忆说:“刘总曾情意真切地叮嘱我峩们发出去的文章,是要给很多人作参考的即使不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至少不能误导别人”时至今日,已是三院三部某室副主任嘚小张对刘永才仍感激不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儿子亿万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