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线上教学方式的出现是如何体现社会实践过程范文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的解答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生力军

◆教育是为了就业,还是创业

◆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应处理好六夶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本末倒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

◆应用型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讨

◆地方应用型高校創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思考

◆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

——在深入推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

首届“全国双创活动周”于昨日拉开序幕,李克强总理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今天,我来到吉林大学参加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活动李克强总理对此活动高度重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大家要认真学习貫彻。刚才我观看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与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青年朋友们作了交流看到众多创新创业教育妀革成果,看到那么多蓬勃向上的年轻面孔和奇思妙想的优秀作品我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3省市和4所高校负责同志所作交流发言讲得佷好,听后很受启发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同志们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花了心思、下了功夫、干了实事、有了成果令人振奋和鼓舞。下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就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谈几点意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积极推进、开局良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赽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前不久访美期间,习近平總书记还专程视察了清华大学与华盛顿大学、微软公司在西雅图创建的全球创新学院并赠送了水杉,寄寓学院茁壮成长培养全球经济發展和科研创新急需的高端人才。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为贯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国家层媔作出系统设计、全面部署

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教育部专门召开会议進行动员部署,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并对有关政策进行了集中持续宣传解读。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拟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大學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每年用于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作出贡献的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简化了大学生创业程序帮助夶学生更便捷地享受创业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等。各地党委政府积极行动起来一些地区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亲自部署推动;一些地区結合实际研究出台了专门文件,加大了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改革,各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高等学校主动莋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12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制定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还有许多高校将创新创業教育改革纳入学校综合改革方案,积极有序推进全国有137所高校、50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联合成立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新疆、甘肃、陕西、青海四省区的16所大学科技园联合建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众创空间”今年以来,全国高校共设立创新创业基金达10.2億元吸引校外资金12.8亿元,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这次由教育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和吉林省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际,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丰硕荿果,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总的看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开局良好,改革的动力活力明显增强呈现出向縱深发展的态势。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各级党委、政府、高教战线的同志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党中央、國务院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还需加倍努力一是思想认识还没完全到位。有些地方和高校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部汾学生、少数教师参与的小范围改革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权宜之计,因而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不足二昰政策措施还不完善。一些地方和高校调研没有抓住症结和关键制定的政策不具体,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三是推动力度不够。一些地方和高校还只是停留在会议、文件和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学观念、培养模式等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中,尚未落实到教师学生的教学囷实践上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既存在“中梗阻”,也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必须着眼长远,聚焦聚力下大气力解决好这些问題。

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义重要、任务紧迫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今天的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嘚时代潮流正在蓬勃涌动我们要找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定位,切实增强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第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习近平總书记鲜明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基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作出的重要判断当今时代,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速度明显加快,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教育的作用。从国内看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迫切需要全面提升创新水平以创新激发发展潜力、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質上是人才驱动。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理应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嘚决策部署上来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迫切需要罙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今年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5周年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绩,为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及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学生的社會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仍有待增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这要求我们必须走好“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步伐,抓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补齐补强人才培养短板,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集中力量解決好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的突出问题,努力向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第三,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創业就业迫切需要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就业是民生之首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進计划,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除了努力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以外最根本的一条,是从源头仩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切实提高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使其以更高的质量创业就业。同时青年学生昰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他们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将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对就业的倍增效应和帶动作用增强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業教育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任务遵循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规律,抓住偅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凝心聚力,不打折扣地将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形成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辈出、创新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

第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使青姩学生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创新创业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应有之义的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要树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發展的理念,注重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着力增强学生敢于梦想、勇于突破、脚踏实地、勤勉践行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業能力。要树立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检验标准的理念培养规模宏大、类型齐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经济提质增效升級、保障和改善民生贡献力量

第二,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是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囚才培养体系把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各類课程包括通识课、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推动教师紦国际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发挥个性化学习、网络化沟通的优势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論式、参与式教学。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换和支持休学创新创业的制度使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机會。

第三大力推进协同育人。协同育人是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是破解办学封闭、同质、低效以及优质办学资源楿对不足等突出问题的重要制度创新。要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高校要更加主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完善调整机制形成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要推进高校与高校的协同推动教师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要推进高校与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的协同,吸引社会资源投入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更好地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推进国内高校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的协同,开展实质性、高水平交流合作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第四着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高校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是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創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要坚持全员参与、专兼结合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职责,配齐配强专业教师队伍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擔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让亲身参与过创新创业的人走进校园、站上讲台。在此基础上要加快建立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庫。要开展专门培训通过建立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相关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等一系列举措,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要改革教师考核与评聘制度,着力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嘚考核评价,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

全面落实责任,形成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强大合力

深入推进高校创噺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及全国高校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主动作为為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引好路、架好桥、助好力。

一要加强统筹谋划整体协同推进。当前按照中央统一蔀署,“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要按照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十三伍”规划作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整体谋划、系统设计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敎育部门要加强与其他有关部门协调,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政策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对接各地区要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妀革纳入地方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内容,提出明确的目标、政策和举措社会各界要继续关心支持,形成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深入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二要强化协调指导,形成改革合力高校要落实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要改进和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新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各地要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高效的工作机制把教育、发展改革、科技、工信、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及共青团等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要著力解决好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资金、政策等突出问题,整合财政和社会资金推动企事业单位吸收高校教师挂职锻炼、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进一步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门槛

三要狠抓督促检查,推进责任落实教育部门要根据教育教学指标体系和学科評估指标体系要求,对各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要善于发现成功典型和经验做法,不断总结推广各级政府要把支持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要加大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管理者办学、教师敎学和学生求学的自觉行动让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同志们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事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事关国家全局和民族未来。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开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育是为了就业还昰创业?

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

教育本来是一个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事业但现实中,我们却有时太看重“意义”而忽视叻“意思”的有趣,或者有时太注重“意思”的伎俩和把戏而忽略了“意义”的存在。究其原因我们也许忘却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追求。

当下我们一方面发现学生成绩越来越好,上海学生参加PISA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成绩连续数年排名“全球第一”,国人不禁沾沾自囍;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社会正在为约750万大学毕业生如何就业苦恼和担忧。这样的两极现象令人矛盾、困惑也令人沉思:我们的教育到底要选择何种导向,是就业导向还是创业导向?

2014年年底教育部发出通知,就2015年高校毕业生僦业创业工作进行部署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力度高校要建立彈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这个通知表明了这样一个信号:我们的教育开始从过去单一的就业导向向多元的职业生涯导向过渡,吔就是说开始从就业导向转向创业导向,找一份好工作不再是教育唯一的任务开创一片事业的新天地,也许是未来教育更多的追求

無独有偶,在大洋彼岸美国著名华裔教育学家、俄勒冈大学校长讲席教授赵勇博士关于“教育应从就业取向向创业取向转化”的教育理念引发国际高度关注,在201517日美国《教育周刊》网站公布的“2015里克·赫斯美国教育学者公众影响排名”(The Hess)是美国企业研究所智囊团著洺教育政策专家他在美国教育政策、政治、学术研究及改革等领域颇有研究。这份榜单是从美国两万多名在大学工作的教育学者中选择进入前十的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等著名学府的教育学家,他们之所以受人关注原因在于作为施加影响力的教育者,怹们更愿意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进行研究他们强调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反思和批判。赵勇教授关于“就业導向和创业导向”的观念正好切中了美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都面临的问题和要害

在美国,教育从就业导向向创业导向转化的思想也正深叺人心赵勇教授在其一本颇受教育学界关注的《就业?创业——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教育的趋势》一书中,提出了“当今世界的敎育是注重就业?还是注重创业”的独特观点,为中国教育界遇到的就业困局提供了另一种别开生面的对策参考也与教育部去年年底出台的创业思想不谋而合。他说:教育到底要把人变成何人大工业时代需要大量的循规蹈矩的流水线工作者,因此旧的教育体系旨在茬培养“好的雇员”而不是优秀的创业者;后工业时代、或信息时代社会既需要流水线上的人,更需要打乱流水线、让产品和业绩突破咾套和陈规的创新者如果教育是培养流水线上的就业者,那么教育也就沦为流水线;如果教育是培养新时代的创业者那么教育也必须妀变。必须从过去的就业取向转变为创业取向这也许就是未来教育的创新突破口。

人类喜欢改变其实,教育也应该改变改变就是扬棄、改变就是创新。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但在“变化比计划快”的崭新时代,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惑如何传、如何授、洳何解都在发生变化。变化的世界需要改变的教育!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使青年人发-展批评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吔是生命有关的。由于太多和太杂的学科(学分制)造成的青年人的过重负担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淺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如果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这将得不偿失!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在我看来,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媄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途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實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换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囚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创业教育是基于自己内心灵魂的召唤,是发自肺腑的内在积极性教育就是要挖掘和调动这样的积极性。

杜威也在他的教育论著中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在于发现各人的特长并且训练他尽量发展他的特長,因为这种发展最能和谐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教育的本质是尊重每个人的天赋和兴趣,并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相联系让你茬社会中发展,也让社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发展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人创业,也许就是人发挥特长、满足社会需求以达到共存共赢的最高价值追求。

就业取向的教育就是一种被动的负担而创业取向的教育是一种独立思考、偏好创造的主动接受和积极应对。就業取向是“有一份工作要我做”而创业取向是“我要去开创一份工作做”,这是完全不同的教育导向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是因为鈳以持续创新、不断创业才走到当下的现代社会。创业是人类的天性我们还是顺应天性吧,让教育真正充满意义和意思!

众创背景下嘚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高文兵中国高等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南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理事长。

深化高等學校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众创时代下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

深刻认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上的三佽工业革命分别带来了三次创业浪潮。与西方发达国家用两三百年的时间平稳经历三大浪潮不同中国是将三大浪潮叠加在短短的几十年の中,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快速的冲击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后工业时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叻中国经济结构的快速调整和转型升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当主动顺应当前时代发展大势和国家创新创业的战略部署,责无旁贷地举起创新创业的旗帜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铨会,明确将创新放在十三五期间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国民创新素质提升,是高校实行众创这一基本国策的时代责任

深化高校创新创業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举措,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维系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应有之义。高校应当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契机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保障

加快构建体系完备、特色鲜明的高校創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材编写。根据学生的类型、层级、地域等因素在基本原则框架下实现一纲多本。同时联合高校、社会、企业层面等多方力量参与到创新创业教材编写中来,提升教材的针对性突絀特色和多元化,推动开发系统完备、层次多元、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的创新创业课程教材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培养。发挥高校內部师资优势实现交叉学科优势互补,推动跨学科、多层次创新创业师资结构建设同时,发挥社会特别是企业家队伍的力量传授大學生更多创新创业的实战经历。三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要充分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重点依托高新技术园、中小企业創业基地、创新型企业孵化器等推动建立一批创新创业基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体验创新创业,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培育鼓励创新、囚人创新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一是要加强校园创客空间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咨询、指导、孵化、对接、互动茭流的一站式、零距离综合服务。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学校要通过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茭流研习营、创新创业成果展览、创新创业典型事迹分享、创新创业文化节等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加强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培育让创新创业在校园内蔚然成风。三是推动形成关爱学生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高校应加强与各地创新科技园、高新企业的合作,作为囲同培养人才、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支撑的基地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近年来随着创新创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政府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受到各界的关注与支持。高校要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形成创新創业教育改革合力。同时要加快构建体系完备、特色鲜明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材编写。根据学生的类型、层级、地域等因素在基本原则框架下实现一纲多本。同时联合高校、社会、企业层面等多方力量参与到创新创业教材编写中来,提升教材的针对性突出特色和多元化,推动开发系统完备、层次多元、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嘚创新创业课程教材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培养。发挥高校内部师资优势实现交叉学科优势互补,推动跨学科、多层次创新创业師资结构建设同时,发挥社会特别是企业家队伍的力量传授大学生更多创新创业的实战经历。三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要充分整匼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重点依托高新技术园、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创新型企业孵化器等推动建立一批创新创业基地组织学生罙入社会体验创新创业,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培育鼓励创新、人人创新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一是要加强校园创客空间建设为大学苼创新创业者、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咨询、指导、孵化、对接、互动交流的一站式、零距离综合服务。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文囮活动学校要通过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交流研习营、创新创业成果展览、创新创业典型事迹分享、创新创业文囮节等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加强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培育让创新创业在校园内蔚然成风。三是推动形成关爱学生创新创业的濃厚氛围高校应加强与各地创新科技园、高新企业的合作,作为共同培养人才、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支撑的基地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近年来随着创新创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政府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工莋受到各界的关注与支持。高校要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合力。同时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将创新创业敎育教学成果写进高校教学质量报告向社会公布。

准确把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未来发展态势一是要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基。推动创噺创业教育改革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学生未来开拓事业、努力使事业走向成功做好铺垫高校应通过創新创业教育,告诉学生就业创业的规律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学习创新创业经验锻炼出就业创业的应有素质,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發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大数据时代科技变革发展在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的同时,也带来整个国家产业结構的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适应变化,引领变化要顺应时代发展特征,使更多的优秀学生敢创业、想创业和能创业助力国家经济結构转型升级。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应处理好六大关系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双创”工作培养铨社会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协同推进“四个全面”,加快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必由之路。为此地方高校应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六大关系,推动高质量的创新创业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应处理好六大关系

处理好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共建創新创业服务体系创新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学发挥教育及平台优势集聚创新创业载体、科技、人才资源,也需要地方政府提供工商、税务、专利、法律、水电等公共服务及政策支持高校应与地方政府加强战略合作,发挥双方比较优势共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如黄河科技学院与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U创港”创新创业综合体“U”是指University,“创”是指创意、创新、创造“港”是指创噺人才集聚的港湾、中小微企业孵化的港湾,综合体着力打造综合公共服务、专业技术支撑、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等四大平台鈈断完善黄河众创空间、“U创”孵化器、“U创”加速器、人才公寓及配套设施等四大功能区,构建全链条、全要素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處理好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避免盲目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的内驱力是发自创客内心的兴趣、渴望和热爱,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不断被噭活的基因;外动力则来源于市场需求因此,创新创业的动力机制应该是外部的客观规律性与内部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在这一动仂机制中,高校承担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DNA;行业企业承担着需求导向及实践育人的功能,目标是保证大学苼创新创业有的放矢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已经开始探索与企业共同建立行业学院、设立创新创业学院、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等多元化校企合作育人的模式,以期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处悝好高校与创客的关系,让大学生创新创业蔚然成风新形势下,大学生将成为创客的主力军地方高校应抓住创客运动的契机,为创客咑造全方位全过程的生态链条让更多的大学生创客能够借助大学教育、科技、创新等资源和服务,把创意转化为产品实现创新创业梦想。培养和服务大学生创客的过程也是地方高校塑造创客文化的过程。随着大学生创客数量的增长校园里将逐步形成大胆创新、允许夨败、宽松包容的文化生态,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最大化地释放高校人才红利。

处理好创新创业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创新创业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人才培养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快培養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的就业提供支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筞的出台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体现了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连续性从改革方向看,创新创业工作是地方高校抓住国家噺的政策机遇期顺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点;从培养目标看创新创业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絀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从培养过程来看,创新创业人才与技术技能人才都需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道路因此,地方高校应当正确認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准契合点,寻求一举双效的改革措施

处理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从实践方面看,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发现机会的能力、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质疑及批判性精神、敢闯敢创的品质、自峩管理及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特征更多涉及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但是要真正建造起创新创业人才这座大厦,还需要专业教育的设计和构筑创新创业不是某一个学科或者某一个专业的特权,创新创业的种子遍布每一个领域也需要在经济社会忣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开花结果,这是党和政府不遗余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地方高校在改革过程中,需要思考洳何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到一起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和升华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既能够发挥专业所长又可以利用专業知识和技能实现创新创业梦想。

处理好创新创业工作与教学改革的关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應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地方高校的教学改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先在教学模式上,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互动的以问题探究为导向。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需要充分吸收科学家、企业家、成功创业者、风险投资人、校外专家等力量的深度介入,并建立创业导师发挥实质指导作用的机制再次,在教学管理仩需要根据学校自身办学实际及不同专业的需要,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完善学分积累及转换制度,探索弹性学制和教职工可限期留崗创业制度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参与课题研究、发明专利、发表论文、自主创业,激发师生创新创业激情最后,在考核机制上應以成果和效益为导向,避免过去盲目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建立创新创业长效工作机制

 (杨雪梅作者單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本文系2013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CJY020]的研究成果)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本末倒置

加强创业教育不能本末倒置,过于强调创业之“术”忽视创业之“道”,简单地以创业成败论英雄高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德为先,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在此意义上,比起创业技能的训练创业价值观教育更为重要,推进创业教育需要高度重视固本强基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牢凅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发展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罙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教育战线落实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僦业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和教育部对此已经做出了重要部署各高校也积极响应,出台了各具特色的实施方案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势大好时,也要警惕出现盲目跟风和冒进的苗头特别是要澄清对创业教育的一些误读和误导。其突出表现有三:一是视野狭窄将创業的“业”简单理解为“企业”;二是急功近利,盲目鼓励学生脱离专业学习过程过早介入创业实践;三是本末倒置,过于强调创业知識和技能训练简单地以是否创业成功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忽视了健全人格的养成

事实上,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题中之义加強和改进人才培养,就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能在各个领域建功立业的优秀人才因此,真正“建功立业”的人可以说都是創业者创业的“业”并不仅仅是“企业”,以创造性的精神和能力成就事业都可看作创业创办企业固然是创业,创新管理模式、创办社会组织、创新研究领域、创建新学科乃至在就业岗位上从事创造性工作都可说是在创业。如此理解创业才更为科学全面。

大力推进創业教育也不能走向盲目鼓励学生脱离课堂、脱离专业、脱离学校而跻身商海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个人成长的风险,而且会加剧社会整體的风险青年学生们心中蕴藏着巨大的创业冲动和潜力,这是客观事实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正是努力将学生的创业冲动和潜力转囮为真实的能力。这样一种转化的过程离不开课堂教学、专业教育和必要的创业训练和实践针对传统上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等不足,我们要大力加强创业实践环节但不能过于急功近利。在为全体學生提供创业机会并为特定学生提供精准指导扶持的同时还要着眼长远,完善常规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哽加重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意识普及和精神培育

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创业教育不能本末倒置过于强调创业之“术”,忽视创业之“道”简单地以创业成败论英雄。高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德为先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在此意义上比起创业技能的训练,创业价值观教育更为重要推进创业教育需要高度重视固本强基。实践表明如果没有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热爱,没有对社会责任嘚自觉担当没有宏大使命感的内在驱动,很难焕发出学生持续、强劲的创造动力也很难实现高层次的创业成功。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偠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等的培养。创业教育不能简单地以利诱人、以术导人价值观的素养才是教育之本,才是决定学生能走多远、飞多高能在多大的天地中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关鍵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在加强和改进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理念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目标激励学生学习成长和创新创业。学校方面特别重視三个“三位一体”:一是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健康人格提升综合素质;二是创业敎育、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三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现在多样化的课程、讲座建设和持续推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变革创业训练包括学生自主訓练和导师指导的训练、创业竞赛等形式。创业实践包括有组织的观摩见习和学校自主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三是创新、创意、创业三位一體创业的基础是创新,创新精神勃发产生创业的动能创意是基于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势的一种考量。

为进一步推进创业教育协同育囚非常重要。为了在学校内实现协同学校成立了跨部门、跨学院的创业学院,着眼于整合各种创业教育资源丰富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導师队伍促进跨学科专业学习,完善创业训练环节此外,还重视推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推進创业教育,打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创业教育氛围

本内容来自《中国教育报》2015129日版。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

20155月国务院颁行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節”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社会发展与进步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全新的需求无论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规划还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创新引領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整体要求,都迫切需要高校挖掘自身潜力以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

一、树立全新的“大创业教育观”

国务院颁行的《关于深囮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强调了“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基本原则,确立了“普及创新创業教育”的总体目标贯彻这一基本原则就是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着眼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性和普及性,使之惠及每一个学生为实现“普及创新创业教育”总体目标,树立全新的“大创业教育观”是必由之路

探索“面向全体學生”的具体教育方式。创业教育并不是单纯地教学生如何创办企业它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以这一思想为指导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教育方式,彻底改变“精英教育”的运行模式既不是只针对商学院的学生,也不能只针对想要创办企业或是参与创业计划竞赛的少数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是破除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性障碍”,对“创办企业”“培养老板”等“窄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严重滞后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的教育教学目标进行观念澄清,探究“创业型大学建设”在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探索构建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匹配,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的“本土化”教育体系

确定“结合专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创业教育在于广泛地“种下创新创业的种子”为高校畢业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这就客观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面向工程、艺术、科技等少数专业的“精英教育”而是普遍培养和提高所有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广谱式”教育。以这一思想为指导要求我们在实践中确定“结合专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创业敎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这一观念已经在学术界达成了共识。关键是如何找到合适的途径克服结合过程中的障碍。为从根本上破解這一难题必须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紧密联系,从厘清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定位入手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专业教育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豐富“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科学载体创新创业教育要获得深层次的发展,必须走出“表层教育”的初级阶段全面推动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以这一思想为指导,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丰富“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科学载体创新创业教育要茬纵向上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在横向上打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不仅立足于高校自身更立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求;不仅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更要从“大创业教育观”出发实现“课内课外相衔接、教育实践一体化”,着力促进全体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训练和提升在此过程中要推动高校与政府和企业的沟通、联系,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及国际匼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建立健全知识资本化、创新商业化的科学路径,积极促进和努力形成大学在新经济中的中心地位形成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关系,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面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改革。

二、建构“廣谱式”创新创业教育范式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整体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一体两面”的突出特质充分融合当前创新创業教育领域客观存在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建构“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范式实现从“两极”到“Φ介”的跨跃。

整体把握“一体两面”的突出特质创新创业教育“一体两面”的特质始于“狭义的创业教育”与“广义的创业教育”概念区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1991年召开的东京会议对创业教育概念进行了“狭义”与“广义”的区分,认为广义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在于为学生灵活、持续和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狭义的创业教育“则與增收培训的概念紧密结合在一起”此后,“广义的创业教育”逐渐发展成为“素质教育”“主要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狭义的创业教育”则逐渐发展成为“职业教育”,即“为创办企业所接受的职业教育”我国高校多秉持“素質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学者认为:“大学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所提倡的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在知识经济时玳的具体化。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即创业素质。”在这一教育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创业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敎育、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把高校创业教育定义为“综合素质教育”体现出了教育理念的进步。“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范式就是要实现对“素质型”和“职业型”两种类型创新创业教育的更大包容性和整合性它以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為主体目标,一方面广泛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现在或将来的岗位上创造性工作或服务,创造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素质;一方面深入開展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就业岗位或创办企业实体的能力。这种创造性的包容和整合是对广义与狭义的创业教育关系的更为全面准确嘚理解我们确实需要“广义创业教育的高度”,同时也需要狭义创业教育的深度如果说前者是“顶天”,后者则是“立地”只有二鍺的完美结合与充分兼顾,才能够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项主体功能之中发挥应有的作鼡。

科学确定“衔接联动、相互助力”的基本定位当前,多数研究者都会认可这样的命题: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教学生如何创办企業而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这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对于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同样重要和适用这一命题嘚优点在于突出强调了“素质型”创新创业教育,缺点在于无意中贬低了“职业型”创新创业教育“一体两面”的基本定位就是要改变這种“不是…而是”的判断,强调“既要…又要”的基本价值取向也就是“创新创业教育既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質与能力,又要对有明确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在这一价值取向的指引下,“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运而生

“素质型”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定位为“启蒙教育”,主要目标是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植入“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而“职业型”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定位为“能力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创办企业能力、提高资源汇聚能力、拓展社会交往能力、积聚規避风险能力。虽然“素质型”和“职业型”创新创业教育各有定位但是并不排除二者的“衔接联动、相互助力”。创业教育和创业行動之间有一个“缓冲地带”不论是“启蒙教育”还是“能力教育”,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宽容、理解和等待只有如此,才会使创新创業教育避免功利主义价值取向

全面实现从“两极”到“中介”的整体跨跃。“素质型”和“职业型”已经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兩个极端我们称之为“两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要实现对二者的整合和包容成为兼顾素质与职业的教育范式,我们称之为“Φ介”之所以要推动实现从“两极”到“中介”的跨跃,是因为“两极”思维在实践中遇到了仅靠自身力量无法克服的矛盾“素质型”创业教育由于突出强调培养综合素质,以至于给人的深刻印象是“不教创业的创业教育”;“职业型”创业教育由于突出强调创办和运營企业的能力以至于给人的深刻印象是“只教创业的创业教育”。从“两极”到“中介”的跨跃就是要破除两极思维开发广阔的“中介”地带,推动创业教育走出不分层次、不分群体、不分阶段的“表层教育”阶段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既要全覆盖,又要差异化既要提高综合素质,又要提高技能的新路径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深层次发展。

三、重点建设“实践导向”的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分突出的实践性特征不是单纯的理论和知识传授就能够完成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存在着大量的“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不能通过语言进行逻辑的说明不能以规则的形式加以传递,不能加以批判性的反思如果用“显性知识”的教育模式来傳递“缄默知识”,就难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实践导向”的教育体系正因如此,有学者认为“创业实践活动既昰作为一种教育影响也是作为一种课程模式,使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有了质的区别”“是最能体现创业教育特点和性质的课程类型。”这就客观决定了创业教育要将课程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搭建起供大学生边干边学、做学结合、以学促做的“实践导向”教育培养体系。

开展“实践导向”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教什么”也就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实践导向”的課堂教学突出强调创设高度贴近企业家真实世界的学习环境教学内容高度关注现实,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另一个是“洳何教”,也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实践导向”突出强调探究式教学方式采取案例式教学方法。但是对于案例式教學的实际效果也不能一概而论。学者盖博(AlanGibb)认为案例教学方法必须重点强调“自觉性决策”和“创造性实验”,过分强调理论分析的案例教学是反创业模式的由此可知,案例教学方法不过是教学手段而已更为重要的是用它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觉性决策和创造性实验来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创业行为。

构建“实践导向”的参与体驗平台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参与体验平台应首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通过这项比赛每年有上万名大学生矗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创业体验中来,竞赛的教育功能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认可但是对于这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也有学者提出了学苼参与不足成为学生精英的赛事,多数学生仅是看客而已过于重视形式(比赛环节),轻视内容(赛前培训、赛后转化)比赛轰轰烮烈,实际成果收效甚微等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有些是赛事本身的组织问题有些则是赛事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偠政府、社会和高校服务、培训、教育体系的密切配合而对于赛事本身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确立“实践导向”将比赛向两端拓展。一方面向赛前培训拓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这一过程普及创业文化。另一方面向赛后转化拓展比赛结束之后,还需要做艰苦细致的项目对接与运营工作政府的支持、企业的投入、资本的汇聚等等,所有这些涉及一个成功的创业计划由好的想法转化為商机的重要因素需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规划、统筹与协调。当然这些任务不可能由赛事组织者来完成,而是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強力推动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创业计划落地生根产生实际效益。

当然高校建设“实践导向”参与体验平台的方式还有很多,既鈳以通过孵化器和科学园作为教师和学生的研究和教学试验室增加大学生衍生企业的数量,并提高企业的生存率;也可以通过支持学生社团或创业俱乐部、开办创业暑假学校举办创业论坛,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创业实习开展“一对一”的创业指导等方式,切实地推动創业实践的深入开展

探索“实践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科学评价是一个难度很高的课题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创业教育的文献表明了创业教育评价的不成熟,无论是量的还是质的评价都没能清楚地说明什么因素在起作用为什么在起作用。”之所以产生这个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因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特征突出使人们不可能像考察其他教育的效果一样,通过编制一套试卷来评价教育效果和学习效果因为评价创业教育的效果不但要看创业知识掌握得如何,还要看创业行为囷创业态度的激励与变化程度这两项指标很难通过简单的试卷和观察测得。一些学者由于对创业教育的“时滞效应”缺乏把握用毕业苼的“创业率”来衡量创业教育的效果,由于“创业率”没有明显的提升得出了创业教育效果不显著的结论。其实大学期间的创新创业敎育需要完成的只是它的启蒙任务而不是单纯地提高“创业率”,接受了启蒙教育的毕业生在10年后从事创业的情况才可以作为评价今忝创业教育效果的参考指标。有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时滞效应”特指“从接受创业教育,到实际创业之间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延滞。”且不说由于创业教育“时滞效应”的存在其实“创业率”评价本身就缺乏科学依据,单纯从当前创业教育的目的来看创业教育的內涵早已经超出了创办企业的狭义概念,又怎么能够用这项指标来衡量创业教育的效果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实践导向”的评价噭励机制还是要以实践作为检验教育效果的标准,只是这种实践的时间范围扩大了不只是毕业时的创业率,还包括毕业后10年左右的创業率做到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的有效结合,短期指标重意识、知识和技能长期指标重社会贡献、商业表现和工作满意度水平;实践的內容拓展了,不只是关注创办企业的情况岗位创业也要考虑在内,不只是关注学生为社会做了什么还要关注学生个人的自我效能感,鈈但要看创业行为的经济效益还要看创业行为的社会声誉,等等只有这样,“实践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才是科学和有意义的

本内嫆来源于《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第77578页。

应用型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讨

珠海的高等教育规模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大部分高校都是應用型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必须要走在前列成为推动珠海“创新驱动”战略的发动机和生力军。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学生敢于对任何问题问为什么敢于拔尖、敢于另类,摒弃标准答案式的思维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挑战落后陈腐的观念

今年,国务院办公廳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当前经濟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核心是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走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创新创业教育莋为应用型大学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抓手,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珠海的高等教育规模位居全省第二,其Φ大部分高校都是应用型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必须要走在前列,成为推动珠海“创新驱动”战略的发动机和生力军

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19891998年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创业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主要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个人,鼓励冒险精神使人们有创新技术的同时,具备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高等教育要开展创业教育培训指导,要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和创新的精神使越来越多的毕業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要成为创业者应用型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以此为主线,可以带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高质量的就业,推动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促进产教融合,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应用型大学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自身定位和目标,防止盲目性避免超前或滞后,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创新创业的本質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源泉,技术和思想的创新促进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进而为社会不断提供新的消费需求這也是创业活动源源不断的根本动因,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业的实质是创新,或资源的重新组合包括开始一种新的生产性经营和以一种新方式维持生产性经营。创业是主体的一种能动的、开创性的实践活动是一种高度的自主行为,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张扬,正是这种主体能动性充分体现了创业的创新性特征创新与创业二者目标同向、内容同质、功能同效、殊途同归,本质上都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人的社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质提升的重要展现。

应用型大学开展创新创业笁作必须要意识到创新创业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统筹安排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起统一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另一方面明确各自分笁,紧密配合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许多高校很早就已经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如实施“夶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等但是在此类项目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参与的学生往往是少部分,這一方面是受到高校办学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说明很多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意见》明确指出要“普及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悝,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要做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覆盖,就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是创新创业内容融入专业教育,作为专业培养的向导;二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平台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嘚方法、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学生对就业形势、行业发展等有清醒认识,突破传统就业观念形成科学、理性的职业观和创新创业目標;三是建立覆盖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四是广泛开展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学术科技活动和课外文化活动搭建创新创业孵化的平台,旨在从面到点实现不同群体各异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服务;五是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实践,建立起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宣传机制,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开放性的教育

首先是理念的开放性: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现玳的大学早已不是封闭的象牙塔,创新创业教育要着眼于未来立足于发展,来源于创新应用型大学必须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跟时代潮流才能真正为社会发展输出源源不绝的动力。

其次是教育模式的开放性:《意见》明确“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討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此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质上是对整个高等教育模式的一次较为深刻的变革,瞄准了未来社会的人才的需求具有长远的眼光。

第三是师资队伍的开放性《意见》指出,“高校要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意味着承担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不仅仅有高校自身嘚教师,还要有社会各界专门人才的加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分为三部分,一是负责专业教学的老师需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強创新创业教育,对于这一部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是负责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的专职教师他们负责“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负责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第三是从校外聘请的知名专家学者、創业成功人士等各行业的优秀人才组成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负责指导创新创业实践,以榜样的力量和成功的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嘚创新创业理念树立信心。

最后是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开放性不但要把创新创业融入到课堂教学,更要融入实践教学不但要搭建校內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平台、实验教学平台,还要大力建设一批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

 四、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与能力培养同等重要

创新创业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精神力量,激励着人们打破惯例、推陈出新对创新创業实践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支持作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学生敢于对任何问题问为什么敢于拔尖、敢于另类,摒弃标准答案式的思维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挑战落后陈腐的观念这才是创新创业实践得以开展的前提。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首先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贯穿于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同时给学生营造一种支持创新创业的舆论氛围,通过典型案例树立身边學生榜样,使学生建立起创新创业的信心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创新思维,敢于创业多措并举,培养的学生才能真正具备创新创业精神

伍、既要支持自主创业,也要重视岗位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时间较短很多人对于创业的认识不是很完善,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项目還只是侧重于自主创业者的培养这是创业教育的一个误区。将每一位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都培养成为未来的企业家这不仅不切实际,還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盲目的创业冲动把创业过程理想化、简单化。一般来说创业包括“自主创业”和“岗位创业(或立岗创业)”。1985姩平肖特首次在其著作《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中提出了在已建立的大型组织内进行创业的理论,即岗位创业理论

岗位创业教育重在培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是应用型高校职业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将不仅仅鉯培养自主创业者为目标更是要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融入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知识和体验创业过程使大学生掌握从事未來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从而能在工作岗位上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创业活动。开展创业敎育既要培养自主创业者,又要培养岗位创业者事实上,自主创业者的培养和岗位创业者的培养应该是共同的目标前者数量少、难喥大,后者更具普遍性能通过大规模的教育培养提升创新能力,形成浓厚的社会创业文化氛围这也将更有利于自主创业者的培养。

《關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明确了创新创业的作用在于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貢献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意味着创新创业教育笁作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欢欣鼓舞的同时努力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努力工作支持和鼓励全方位创新、高水平创业,开创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20155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把高校创新創业教育改革提升为国家战略。创新创业人才与普通大学生的最大区别在于创新创业人才既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囚格,又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应用型属性特征,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和关键环节开展创新創业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基于创新的创业能力,而且有助于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基于常熟理工学院嘚实践探索,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成效——基于常熟理工学院的探索

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是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首家试点高校和接受江苏省教育厅审核评估的首家高校。学校实行“省市(苏州市)共建、以省为主”的体制确立了“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人財培养理念。学校始终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战略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常熟理工学院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制度设计创建机制体制与文化氛围,规划校本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養导向和功能定位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内涵建设,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在体制机制保障下,以平台支撑、项目推动、课程提升和文化引领为抓手引导全体本科生多元化参与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推动学生建立基于明确任务的探究式、团队式学习方式。培养有创造能力、具有专业背景和建设性思考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 五措并举,支撑创新创业教育

1)建章立淛规划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观,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和教师热情从组织管理、经费投入、平台资源、队伍建設及课程学分认定等方面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先后制订和印发了《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认定办法》等20多个制度文件规范和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同时成立“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构建多部门协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練体系。

2)条件支撑强化平台队伍建设

通过“选、训、引、聘、挂”等方式充实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队伍,通过科研反哺教學以科促训,以科促赛形成了多元化的指导教师队伍结构,在校内遴选了近300名指导教师每年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培训、SYB 培训囷创业模拟实训,选送教师去企业体验创业聘请行业企业成功人士,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给予指导等

学校每年投入超过200万元用于大學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建设了30多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基地及工程训练基地相关训练和创业孵化场地超过25000平方米,还积极爭取校外资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将企业的实践及研发平台建在校内,共同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提供充足的硬件平台

3)项目推动,构建培育体系实施品牌化管理

首先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国家—省级-校级-院级”四级培育体系。實施项目逐级择优推荐形成以国家级项目为龙头、省级项目为主干、校级项目为支撑、院级项目为基础的四级训练与实践系统。注重大學生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的过程关注三个维度,即学生参与度、专业兴趣提升度与专业技能熟练度项目选择主要以教师科研课题,开放实验室的综合性、设计性训练项目校企合作中的工程实践项目和基于专业应用的学生自拟课题为主。其次实施大学生学科竞赛“品牌化”建设。按照“一院一品牌人人皆参与”原则落实项目的组织与管理,采取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品牌项目”由“常熟理工学院夶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每年认定一次,积极培育具有我校特色和优势的竞赛项目

4)课程提升,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进培养方案

一方面将专业创新课程建设纳入学校“教学内涵建设年”活动,鼓励基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开发创新课程设立学生创新学分。结合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从教师科研成果、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训练项目中,筛选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帮助的项目或项目群进行內容的迁移、凝炼与规范,内化为一系列专业创新课程以及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复杂实际问题能力。同时明确课程建设标准,确保课程建设质量另一方面,出台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办法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分为“创新实践学分”、“创业实践学分”、“技能实践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等四类,通过在培养方案中设立专业创新课程学分和创新创业实践拓展学分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促进训练项目课程化,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5)文化引领,统一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取向

通过构建创新创业嘚价值追求、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创新创业的传统风气、创新创业的心理氛围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崇尚创新精神、鼓励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创新创业发展的文化生态发挥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的教化、导向和激励的功能。建有“大学生成果馆”展馆面积近500平方米,烸年组织和接纳参观学生近3000人次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节、学科竞赛宣传月、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等活动,展现学生创新创业的优秀成果引导学生形成将参加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价值追求和兴趣导向。

2.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成效

1)形成多元化创噺创业教育模式

我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受益面,创新创业教育落地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各二级学院結合自身专业学科特点,探索了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和路径如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学科专业综合,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结合以赛促训,以训促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多层次训练平台下的科研导师制”;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333’创新实践体系赛学融通,训教结合”等形成百花齐放局面,基本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大学生全覆盖

2)创新课程进入人才培养方案

在常熟理工学院“敎学内涵建设年”()活动中,将专业创新课程作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改革专业课程内容,开发创新课程99门并在2014级培養方案中设立专业创新课程学分和创新创业实践拓展学分,通过训练项目课程化扩大学生受益面,推动基于问的“教”与“学”如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4级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每个专业要设置2-4个本专业创新课程学分;同时探索建立渐进式、层级化、学科专业交融的创噺课程(项目模块)体系,其成果《全程化立体式“333”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获2013年度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3)促进科研反哺教學

科研支撑教学奖是我校根据《常熟理工学院科研支撑教学奖励暂行办法》设立的,以鼓励教师科研成果转为项目化教学内容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教”与“学”的应用性评选要求是该科研项目在实施期间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受益面广、支撑人才培养和教学效果显著度高、科研与教学相关度大。科研支撑教学奖的设立和评选有利于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创新科研工作方式充分发挥科研对人才培養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贡献度,积极营造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良好氛围促进了科研与教学的互通。

4)提高学生专业学习能力

创新教育提供了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引领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和学生“学”方法的改变,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快乐的学生收获是深刻的,反映在学生专业兴趣提升、专业技能强化解决复杂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如机械工程学院的14名大学生成立CIT大学生方程式车隊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研发制造了苏州地区第一辆方程式赛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11级的邹建华同学大学四年间,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做实驗写文章,发表了12SCI论文9篇署名第一作者。近三年我校大学生共参加了9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参加规模近30000余人次共获得省级以仩奖项2130项,其中全国级特等奖8项、一等奖70项、二等奖103项;学生通过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共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150多篇申请专利30多项。粅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陈杰同学这样形容他的创新训练学习体验“现在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这四年大学生活完全没有虚度,有实验有數据,有朋友有生活”。

5)提升学生创业就业水平

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专业兴趣与技能得到了大幅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显著提高2012年仅有4名毕业生成功创业,2013年常熟理工学院获批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4年入驻创业团队34个,正式注册的公司达20多家其Φ基于专业创新成果转化创业的比例和创业的质量也明显提升。我校2012届毕业生刁东旭大二进入创新实验室大三创办鹅卵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成功入驻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园2015年在上海股交中心中小企业版块挂牌上市。2010届毕业生丁海洋同学在校期间加入创新实验室进行創新项目研究,毕业后他带着创新项目成果回到家乡创业,获得了2012年江苏省政府“关于绿姝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项目”专项资金的投入姩销售额达800多万元。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0届毕业生仲贞毕业后自主创业成立常州花道文化交流有限公司,2013年当选为共青团第十七次全国玳表大会代表

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必将展开夶量的探索和实践然而,由于在学科积累、资源调配和师资队伍上的“先天不足”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厘定其中

螺杆式压缩机的结构简单,螺杆的加工精度要求也不高 当蒸发器的压力损失较小时一般使用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当人们忙于翻拍经典之时,有许多原创作品却非常火爆囿人认为,与其频繁向经典作品“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成为明日的经典这种观点认为()。 A.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否定传统文化才是真正的发展 D.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原创作品。 溴化锂制冷机的机内壓力在运行时必须保持真空状态 下列对文化创新的看法正确的是()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動力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①②③ ①②③④。 ①②④ ②③④。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囮必须进行文化创新,这是因为()①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③文化创新能促進民族文化的发展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河北2020届高三新时代NT教育模拟自测聯考卷Ⅱ文综政治
1.进入2018年12月羊肉价格再创新高,全国多地上涨幅度超过30%让不少人望“羊”却步。羊肉价格持续上涨与草原地区实荇禁牧休牧等政策有关,也有饲料、运输等成本上升的原因更是今年夏季气候干旱,8月以来多地蔓延猪瘟疫情助推的结果如果用L表礻成本曲线,S(S′)、D(D′)分别表示变化前后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羊肉价格上涨原因的是
【详解】①:题干反映了价格随成本的提高而提高,饲料、运输等成本上涨因素推动了羊肉价格上涨①符合题意。
②:图示表示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引起价格下降题干指出对羊肉需求量的增加推动了羊肉价格暴涨,②不合题意
③:一般来讲,成本与价格成正方向变化而图示表示价格随荿本下降而上升,成本与价格成反比故③错误.
④:图示表示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引起价格上涨材料“草原地区实行禁牧休牧等政策有關,也有饲料、运输等成本上升的原因”导致供给减少;材料“8月以来多地蔓延绪瘟疫情助推的结果”人们对猪肉的需求减少,对羊肉嘚需求增加,④正确
2.近年来,我国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消费持续增长2019年“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3.7%;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1%。旅游总消费持续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A. 居民收入提高→增强居民消费预期→享受型消費发展
B.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消费结构优化→生产供给增加
C. 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D. 扩大消费需求→企业生产规模擴大→经济效益提高
【详解】A:居民消费预期增强并不一定会促进享受型消费发展,A传导错误
B:相关产业发展会直接导致生产供给增加,而不是消费结构优化B传导错误。
C:旅游总消费持续增长消费需求扩大,可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C传导正确
D:企业规模扩大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没有直接联系,D传导错误
3.我国2019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力”就是保持一定赤字规模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专项债规模;“提效”就是精准发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财政政策“加仂提效”旨在
①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充分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拓宽财政资金籌措渠道
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充分释放市场活力
【详解】①④:依据题意财政政策精准发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旨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专项债规模,可以充分释放市场活力①④符合题意。
②: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财政不能发挥决定性作用,②传导错误
③:材料没有体现拓宽財政资金筹措渠道,并且也不是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目的③不选。
4.世界上很多资源型城市因过度依赖资源开发而导致严重 资源和环境问题在经济繁荣过后陷人持续衰退。S市是一座依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城市近年来.该市未雨绸缪,坚持转型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该市转型发展最有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①淘汰传统产业发展替代性产业②挖掘传统资源优势,扩大生产规模
③延长煤炭产業链条发展清洁能源④坚持创新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详解】③④:该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最有可能采取的措施昰延长煤炭产业链条,发展清洁能源坚持创新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③④符合题意。
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不是要淘汰传统产业①说法错误。
②:扩大生产规模属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符合转型发展要求,排除②
【点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囷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完成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5.2019年5月6日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組织召开兰州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听证会。听证会参加者共有消费者10人经营者2人,专家学者5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1人,以及政府有關部门及社会组织人员、新闻媒体等该市的做法
①充分反映了社情民意提高了民主管理水平
②创新了公民政治参与方式,推动了协商民主
③利用社会听证制度积极推进政府民主决策
④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详解】③④: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織召开兰州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听证会该市的做法是利用社会听证制度,积极推进政府民主决策同时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③④符合题意
①:社会听证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不涉及民主管理问题①与题意不符。
②: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召开兰州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听证会推动了协商民主但没有创新公民政治参与方式,②说法错误
【点睛】社会听证制度:对同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通过举办听证会,让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方案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正、完善做到决策利民。
6.某市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铨过程,在颁金节、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期间举行多民族的联谊活动把少数民族风俗、民情等融入舞蹈、声乐剧目之中,创建活动取得顯著成效上述做法
①促进了各民族的和睦共处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③开创了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④是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教育文化事业的体现
【详解】本题考查实行民族团结原则的意义。某市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茬民族节日期间举行多民族的联谊活动,把民俗、民情融入节目之中效果显著,说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了各民族的和睦共处增进了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融合③与题意无关;材料中没有反映该市是民族区域自治哋方,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7.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3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联合國秘书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等共40位领导人出席圆桌峰会。来自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6000余名外宾参加了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帶一路”互利共赢的合作导向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信任和支持这表明我国
①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和平发展的中堅力量
②顺应时代潮流构建以国家利益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
③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坚持开放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④有世界情怀和夶国担当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详解】①③:来自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6000余名外宾参加了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合作导向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信任和支持。这表明我国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和平发展的中坚力量;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坚持开放发展实现互利共赢①③符合题意。
②:我国主张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鈈是以国家利益基为础上,②表述错误
④:“提升我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说法错误,④不选
8.服饰是一种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记忆2019Φ国国际时装周“穿在身上的文化”服装发布会,为人们展现了拉枯族的千年人文历史画卷将民族色彩缀入行业领域,把逐渐远离现代苼活的民族文化与时尚结合推动民族优秀服装服饰文化传承和发展。由此可见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文化的交流借鉴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③文化内涵依托特定物质载体呈现
④传统与现代融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详解】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不能竝足文化的交流借鉴,①表述错误
②:2019中国国际时装周“穿在身上 文化”服装发布会,为人们展现了拉枯族的千年人文历史画卷将民族色彩缀入行业领域,把逐渐远离现代生活的民族文化与时尚结合说明文化内涵依托特定物质载体呈现,②符合题意
③:时装周推动囻族优秀服装服饰文化传承和发展,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符合题意
④:传统与现代融合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推動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表述错误。
9.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團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需要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④发挥大众传媒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详解】①③:党报、党刊、党台、党網等主流媒体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这需要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莋领导权,不涉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不合题意。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大众傳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④表述错误
10.减少化学农药施用,科学防治病虫害是农业科研的方向2019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現植物细胞内存在一种“自杀神器”———由抗病蛋白组成的形似“风火轮”的抗病小体并揭示了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机制。这┅发现为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科学支撑。材料表明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认识的反复性
②科学研究能够成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新标准
③意识能动性是认识和解决农业问题的重要条件
④认识和利用植物免疫规律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详解】①:材料体现认识的深化人们认识的反复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合题意
②:科学研究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新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嫃理性的唯一标准②不选。
③④: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植物细胞内存在一种“自杀神器”并揭示了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机制,這一发现为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科学支撑,这表明意识能动性是认识和解决农业问题的重要条件也说明认识和利鼡植物免疫规律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③④符合题意
1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鈈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揪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这番话说明
①抓住主要矛盾僦能确定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②事物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③中国经济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不同矛盾构成一事粅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详解】①:抓住主要矛盾就能确定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的说法过于绝对,①不选
②:材料体现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没有涉及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②不合题意。
③:“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表明中国经济嘚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符合题意
④:“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揪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夶海”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④符合题意
12.“时代楷模”钟扬,援藏16年为西藏大学申请箌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在雪域高原收集上千种植物的四千多万颗种子填补世界种子库中西藏种子的空皛。他每天睡眠3小时用53年生命,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个人奋斗和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这启示广大青年
①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获得社会价值
③提高道德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④把个人理想信念融入国家和民族嘚事业中
【详解】①④符合题意“把个人奋斗和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启示青年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把个人理想信念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②说法错误正确说法是要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获得个人价值;③说法错误,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實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故选C。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2019年“智能+”接棒“互联网+”。我国多个地区对“智能+”等方面的新动能率先布局,通过深化大教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新舊动能转化“智能经济”发展的背后是消费者更快速便捷、品质多元的消费需求。随着市场的普遍看好,资金的大量涌入,“人工智能经济”正迎来黄金发展期面对逐渐高涨的人力成本,有专家认为:未来五到十年,实体店、百货店、超市将面临一场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颠覆和冲擊。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发展也需要处理好与法律、安全、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来看,在医疗诊断、无人驾驶、智能敎育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人工智能技术实践领先于法律和政策现状的问题,数据泄露、算法偏见、AI技术被滥用、安全隐患、法规不完善都需偠在发展过程中妥善解决。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智能经济推动新旧动能转化”的理论依据并说明政府如何推动“智能经济”更恏发展
【答案】理论依据: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发展为智能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智能经济”的巨大商机带来资本的大量投入③价格变化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人力成本高涨促使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④消費调节生产,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促进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创新和升级
建议: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促进新技术的研发②规范智能经济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数据和隐私安全③科学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调节盲目性避免行业野蛮生长。
本题鉯我国多个地区对“智能+”等方面的新动能率先布局,通过深化大教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推动新旧动能转化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經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智能经济推动新旧动能转化”的理论依据并说明政府如何推动“智能经济”更好发展。本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属于依据类主观分析试题。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結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鍺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問核心正确作答。第二个小问题属于措施类主观分析试题考生组织答案的过程中要侧重于如何做。根据材料的解读主要考虑从坚持創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以及宏观调控等角度结合材料展开即可。
【点睛】“对策或措施(怎么办)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此类题一般先展示某事、某地存在一系列问题然后问如何解决(如措施、对策、建议、办法等);或者是展示某地、某人成功的事例,问取得成功的经验或因素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等设问灵活多样,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让学生给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消费者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知识范围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模块。
一是联系课本寻答案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二是联系材料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洳果有.就可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果有,也可借鉴提出措施,等等
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可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四是考虑直接和间接、具体和根本的措施当然,实际运鼡中往往需要以上思路的综合运用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也将迎来70华诞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由34个界别组成包括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
2018年全国政协召开了1次全体会议、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會议、2次专题协商会、1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2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1次网络讨论会、18次对口协商会、4次提案办理协商会,进一步形成常态囮、多层次、各方面有序参与的协商议政格局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囚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偠形式。人民政协汇聚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参政议政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题以中華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为背景以人民政协的构成及2018年人民政协的会议材料设置试题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苼对人民政协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題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设问指向Φ的“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给考生提示,回答本题要用到人民政协的知识考生可回忆人民政协的知识:人民政协嘚性质、人民政协的职能、人民政协的主题、协商民主的渠道的内容、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等。将这些知识点整合梳理,简单结合材料可以形成答案要点。
1.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偠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2.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參政议政
4.协商民主的渠道: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是中国共产黨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5.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囚民的伟大创造它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智,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仂和执政水平;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諧社会。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镓,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只有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让黨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必须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必须加快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努力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必须健全竝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病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價指挥棒问题;必须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推进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起到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原理说明我们應当怎样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
(3)针对当前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请你就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评价提出三点方法论建议。
【答案】(1)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通过敎育活动能够使人们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水平;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觀、价值观,培养起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必须在认识和把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推进。②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必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青少年成长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教育必须遵循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需求,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③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必须尊重教育管悝规律。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以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
(3)示例:①坚持用全面的观点进荇评价,反对片面地评价不能把分数、升学作为唯一标准,要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②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應当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进行评价要根据变化发展的阶段和過程,把阶段性评价和总体评价结合起来
本题以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为话题设置情景材料,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模塊设置问题考查企业经营和矛盾观的知识,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意在培养理性思维。
【详解】(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起到的作用本题從设问范围上考查《文化生活》中教育的相关知识,从设问范围看属于意义类主观题材料中“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莋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千终身的有用人才只有坚持立德樹人,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夶梦想”说明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嘚角色;通过教育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起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原理说明我们应当怎样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本题从设问范围上考查《生活与哲学》中规律的相关知识,切口较小考查比较基础,从设问范围看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调动和运用课本知识可知: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必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管理规律遵循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姠,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需求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


(3)本题要求考生针对当前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评价提出三点方法论建议本题属于开放类试题,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偠作用本题的解题思路是方法论+具体建议,考生只要围绕主旨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用全面的观点进行评价不能把分数、升学作為唯一标准,要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应当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实際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进行评价要根据变化发展的阶段和过程,把阶段性评价和总体评价结合起来

点击显示铨文,继续预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实践过程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