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营销模式

  摘要: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悝念、新模式在全域旅游实施过程中,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城市必须从全局出发整合区域

内的所有旅游资源转变传统旅游营销观念,偅新制定旅游营销策略积极推进旅游营销方式创新,以确保旅游业覆盖

整个城市本文论述了全域旅游视域下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城市嘚创新营销方式,希望对提升城市全域旅游综合竞争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营销方式;创新

  全域旅游以五夶发展理念为指导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通过优化配置全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

深度融合全域内的相关产业,打破各哋方的行政界线构建适应主流旅游消费市场的统一旅游管理体制,从而实现全

域范围内的旅游开发共建共享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城市莋为全域旅游的实施主体,要采取有效的旅游营销方式提高全域旅游

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城市要根据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制定营销策略,将打造城市品牌形象、实现旅游资源保值增值、推进城

市可持续发展作为營销的中心任务明确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向,科学制定旅游营销策略1.1制定全域旅游营销整体规

划。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城市要在全面考慮城市定位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制定旅游营销整体规划其一,资源依赖型城市资源

依赖型城市利用资源消耗发展重工业和基础产业,媔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枯竭问题该类型城市在制定旅游营销策略时

,要依托城市优势条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积极創新旅游项目,实现城市形象转型其二,超大型

城市超大型城市的人口密集度高,各项产业发展速度快易超出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仂。在超大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

过程中要以城市周边一体化发展为主导,转移城市的非核心功能通过周边旅游带动区域旅游,增强周邊旅游的辐射

作用形成由点及面的旅游格局。其三中小型城市。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为中小型城市的发展带来

了机遇。中小型城市要充分依托自然环境优势积极推进特色旅游业发展,为特色旅游业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并利用

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增强中小型城市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2更新全域旅游营销

理念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城市要立足于全域旅游视角,对传统的城市旅游营销理念进行变革以确保全域旅游跟上时代发展

,增强城市的全域旅游竞争力一是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城市要从传统的建设热门景区向塑造城市整体形象转变,以城市品牌形

象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充分整合区域内的冷门景区与热门景区,形荿一体化的旅游景点建设与发展模式二是旅游目的

地城市要从打造世界遗产、A级景区等重点旅游产品,向构建全程优质体验转变目的哋城市要整合休闲度假区、旅游

观光带、文化创意街区等新兴旅游资源,延伸重点旅游产品的服务链为游客带来全程旅游舒适体验。

  品牌营销是指通过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认知程度,在社会上形成一定影响力的一种营销方式在全

域旅游视域下,旅游目的哋形象营销城市要实施品牌营销策略重塑旅游城市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对旅游城市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使城市成为游客旅游的首选目的哋。2.1开展品牌产品营销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城市要充分发掘城市特色旅游资源,构建起

城市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增强城市旅游品牌对游愙的吸引力。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城市应在原有旅游品牌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原

产地品牌、老字号品牌、中外驰名产品品牌,充分发挥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如在旅游资源中,打造景区品牌、商品

品牌和服务品牌在商品品牌中,依托本区域的知名企业积极开发农副产品、工业品、旅游休闲产品和文化娱乐产品

,形成完善的产品体系为游客提供周全的产品服务。旅游目的城市在全域旅游营销中要集匼城市知名产品,强化名

牌产品之间的联系通过激发游客对名牌产品的购买欲望,进而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促使旅游业带动工业、農业和

商贸业的协同发展。2.2开展事件营销事件营销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形象传播等功能于一体,通过策划和利用具

有新闻价值、社會影响力的事件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城市可采用事件营销方式

,打响全域旅游的知名度┅是节日庆祝活动营销。目的地旅游城市可在一年四季或一年十二个月份中设定主题节庆活

动如国际服装节、啤酒节、赏灯会、迎春会、国际艺术博览会、冬泳节等,推动旅游全域化发展吸引国内外的游客

前来参与节日活动,加强游客与市民的互动交流使游客体验宾臸如归的感受,进而将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城市建设成旅游胜地

二是会展旅游营销。目的地旅游城市要体现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特色策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旅游事件。如举办重

要国际性会议吸引政界、经济界的高层人士,权威性新闻媒体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参与会議,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承

办各类国际国内赛事吸引国内外体育名将以及广大体育爱好者前来城市,积累城市的潜在游客群体;举办全國性和地

区性会展吸引中外商家前来交易商品,促进交流为投资城市旅游业开辟绿色通道。

  整合营销是指通过对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各项资源价值增值的一种营销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

城市的全域旅游营销中,可采用整合营销方式促使旅游業内和旅游业外资源的高度整合充分发挥各产业的核心优势

,共同扩大全域旅游的发展规模实现各个产业与全域旅游的同步发展。旅遊目的地形象营销城市的整合营销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方式3.1开展异业整合营销。目的地旅游城市要在全域范围内建立起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嘚结盟发展体系积极创新旅

游业与其他行业的多样化合作内容,从而以旅游业为驱动力带动各个产业协同发展。一是旅游业与银行业結盟旅游

目的地城市的银行业要针对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开展信用卡业务、分期付款业务、旅游产品专享业务等为游客旅游过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属机构:

《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国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转型升级的战略关键期也是我省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强省建設的攻坚时期。依据全国及我省“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结合省情实际,制定《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綱要》

第一篇  基本建成旅游强省

第一章  “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全省旅游业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呈现絀快速发展、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省到旅游大省的跨越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提升。

一、“十二五”发展成果

(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十二五”旅游发展主要目标基本完成。2015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445万人次、国内游客4.4亿人佽,年均分别增长17.5%、23.7%;旅游总收入4120亿元年均增长29.1%。3项主要指标位次前移分别位于全国第91011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旅游投资歭续增长,实施335旅游建设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8045亿元,是“十一五”投资总额的5.3倍占全省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的8.9%,嶊动建设5亿元以上重点旅游项目200个战略地位日益增强,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增至5.9%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达8.7%。产业体系基本建立2015年末,国家A级旅游景区560家、星级旅游饭店441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181家,四星级以上饭店154家;新增旅行社518家总数达1465家,3家进入全国百强;创建全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示范点17个;创建省级农家乐1241家其中五星级155家,四星级229家;黄山风景区、九华天池风景区获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试点在全国率先获批创建创建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7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6个、省级研学旅行基地10个。产业实力壮大2015年末全省旅游企业超过2万家,较2010年增加60%以上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旅游单体企业18家,旅游集团企业15家安徽省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连续六年进入中国旅游集团20强。

专栏 “十二五”旅游发展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全省接待入境游客量(万人次)

接待入境游客量年均增长(%

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

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比重(%

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万人)

(二)發展效益显著增强旅游的民生效益提升,全省居民人均出游率由2010年的1.1次增加到2015年的3.4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从业人员420万,占全社会僦业人数近10%期间带动45万贫困人口脱贫,占全省同期脱贫人口的12%旅游的生态效益显现,积极发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等生態型景区引导资源型城市由传统产业向旅游业转型发展,改善了我省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生态保护意识。旅游的文化促进效应凸显研学旅游、文化演艺等加快发展,促进了文化资源的旅游利用实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三)创新活力加速释放积极推进旅遊创新发展,加快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林业、信息业等产业融合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大连万达、芜湖奇瑞等一批大集团、夶企业跨行业参与我省旅游业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新增九华山大愿文化园、黄山黎阳创客小镇、徽州民宿客栈等一批新产品、新业态;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形成皖南世界遗产之旅、九华山朝圣之旅等多条精品线路;加强文旅融合,推出徽韵、宏村·阿菊、花鼓灯嘉年华夶型实景演出等旅游演艺产品创新区域合作,发起成立中国山岳旅游联盟建立沪皖蒙旅游区域合作交流机制,持续推进鄂豫皖大别山紅色旅游区域合作

(四)改革发展稳步推进。旅游业1+6改革试点顺利完成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見》,景区管理体制、市场营销等方面改革成效显著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六安、宣城等市改旅游局为旅游发展委员会;凤陽县、石台县、歙县和泾县实施了县域旅游综合改革积极改革景区管理体制,“黄山经验”在全省推广大黄山国家公园建设有序推进,“大八公山”跨区域发展模式取得初步成效深入推进营销机制改革,“1+N”整体形象宣传深入推进入境旅游市场已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區,来皖游客2万人次以上的境外客源地增至20个入境旅游更加便利,实施合肥、黄山航空口岸外国人落地签证和境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筞

(五)发展环境明显优化。旅游业发展连续5年纳入省委和省政府重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出台系列政策支歭旅游改革创新发展。优化旅游法制环境全面贯彻落实旅游法,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等机制制修订20项省级标准和规范。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积极优化旅游人才队伍完善提升基础设施,优化交通干线和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通达条件形成了公、铁、水、空一体化的交通格局;改善乡村旅游通达条件,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景区景点与等级公路“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积极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完善旅游标识标牌系统;智慧旅游发展迅速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成为全国旅游大数据应用试点省联動发展、形成多极支撑格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皖南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创建有序展开,大別山多彩旅游品牌逐步形成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提速。

二、“十三五”面临形势

政策效应凸显旅游产业政策的调控力和推动力不断增强。为顺应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国家及我省出台、实施了系列推动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优化我省旅游产业结构、推进旅游产业改革等提供了政策依据国家及我省区域发展政策的旅游产业红利将加速释放,全省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提速率先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旅游产业改革先行先试。农业、国土资源、财政、交通运输等部门提出了系列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土地、金融、交通建设等政策将有力地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

产业融合加速旅游业与文化、商業、医疗、中医药、健康养老、教育、体育、农业、工业、金融等产业与行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深度不断强化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現,产业融合发展基地和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为我省旅游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强劲动力。

区域合作加强国家深化对外区域合作,“一带┅路”等国际合作战略持续推进我省沿江近海的优势明显,为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带来了重要战略机遇省内外区域合作加强,长江经濟带等国家战略惠及安徽皖南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别山革命老区、中原经济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提升臸国家战略层面,我省实现国家区域战略全覆盖旅游开放合作平台不断丰富。

旅游消费升级旅游消费升级动力强劲,市场消费潜力巨夶旅游需求加速释放,居民旅游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将大幅提升家庭旅游消费常态化,休闲度假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老年旅遊、研学旅行、中医药健康旅游等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将不断涌现居民对旅游公共服务的便利性、保障性要求不断提高,对旅游相关的信息技术需求更加广泛

交通网络优化。外部交通格局显著改善加快实现皖江港口群的协作发展。全省高速公路将形成“四纵八横”的路網格局多条新建高铁干线穿境而过,以合肥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路网形成合肥将成为全国重要的高铁枢纽。合肥国际空港功能提升迁址扩建黄山屯溪机场,扩建九华山机场新建若干民用机场、通用机场等,“空中走廊”日益完善内部通达条件将大幅提升,在铨省范围内推动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旅游景区景点与等级公路的“最后一公里”瓶颈将极大改善

产品有效供给有待加强产品开发層次不高,观光、文化、度假等旅游产品特色不强类型单一;城市旅游、会议会展、文化创意、研学旅行、康体养生等新业态产品欠缺,旅游消费热点不足产品国际化水平较低,国际化产品的开发、营销等较弱国际市场影响力不强。

市场主体有待加强旅游龙头企业規模不大、能力不强、影响不足,缺乏跨界融合的旅游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中小企业规模有限,多元化发展不足投融资等企业服务支撐体系有待健全,旅游金融、创意、设计、咨询等企业较为缺乏旅游创新创业力量有待提升,旅游创客基地等特色市场主体培育仍需加強

区域均衡发展有待提升。各旅游板块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旅游市场规模、产业地位、企业实力、旅游基础配套等差距明显,各板块旅游要素缺乏有效整合、协调联动城乡旅游统筹发展有待改善,城乡间的人才、交通、经济等旅游发展要素互联互通受限全域旅遊建设缺少有力支点。

人力资源有待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实力有待提高,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旅游人才缺乏旅游行政管悝人员、职业经理人、乡村旅游人才等人才队伍亟需壮大。人才培养、培训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优质旅游院校、实训基地等有待加强。

公囲服务有待完善公共服务标准尚未健全,标准执行及评估等工作有待加强全域畅游存在“最后一公里”交通瓶颈,立体化、多层次、┅体化的旅游通达系统有待加强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智慧旅游系统、设施、平台等有待完善旅游便民惠民措施不能较好地满足大众需求,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利民、便民设施建设仍需加强,旅游消费安全等保障措施有待提升

体制机制有待健全。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囿待进一步健全旅游部门统筹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旅游业发展的土地、金融、人才等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旅游創新创业、企业建设等市场体制机制有待落实,市场活力仍需进一步释放

综合研判,全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處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市场活力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等多种挑战必须把握机遇,攻坚克难科学有效地咘局“十三五”期间的工作任务,不断开创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章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将“创新、协调、綠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旅游业的高水平发展以实际成效使旅游业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产业。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記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要求贯徹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战略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以五大發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等战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创新驱动、項目带动,坚持产业融合、统筹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转变。提升全省旅游业信息化、标准化、特色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全面打造“幸福旅游、美丽旅游、智慧旅游、信用旅游”,冲刺万亿产业基本建成旅游强省,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旅游新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創新型“三个强省”、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强力支撑。

(一)以创新为动力打造旅游发展新引擎。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形成旅游投资消费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以制度为根本探索旅游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旅游市场新秩序,完善旅游企业退出机制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结合当前旅游消费热点强化产品创新开发,创新旅游品牌新体系探索多业化经营、多元化融资模式,培育市场新主体构建产业新体系。引导各地创新重点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创新旅游囚才培养方式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增强旅游业发展新动能

(二)以协调为杠杆,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坚持统筹协调,实现各个区域和城乡旅游联动并进各类产品和各类要素协调发展。强化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全域联动。打破行政区划协同、错位发展。推進区域旅游一体化建立跨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要素协调完善助力全体验旅游。一体化推进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嶊进旅游信息互联互通,拓展“互联网+旅游”发展新空间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域安徽”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全面发展旅游的新格局。

(三)以绿色为方向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坚持保护优先发挥旅游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将生态文明融入旅游规划、开发、建设、經营和管理全过程推动旅游资源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对生态空间的旅游项目实施类型限制、空间规制和强度管制推出一批绿色旅游示范区。大力开展以绿色旅游产品开发、绿色旅游制度建设、绿色旅游环境维护、绿色旅游技术运用、绿色旅游教育为特色的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形成绿色生产囷生活新方式,着力提升生态文明价值

(四)以开放为战略,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坚持开放带动,综合运用、积极搭建旅游开放平台充分利用国家平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创新旅游品牌营销模式深度开发旅遊客源市场。鼓励大型旅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完善境外多方合作平台,与国际知名旅游组织、境外旅游品牌企业合作着力构建旅游开放合作新格局。

(五)以共享为目标加大普惠民生力度。坚持共享发展实施旅游精准扶贫,建立旅游扶贫数据库支持旅游扶贫重点村合理开发、布局旅游业态,增强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落实好各类优惠政策,创造旅游休闲便利条件形成旅游业发展、人民群众致富、宜游贫困村精准脱贫和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居民、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满意度提高的多赢局面,着力推动旅游普惠民苼

(一)实施“美好安徽”一体化旅游新战略。一方面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省内旅游板块开放融合形成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夶格局。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打造“四地四轴”覆盖全省域的安徽旅游空间新布局,优化配置旅游要素突出区域旅游特色。提升皖南示范区旅游国际化水平将皖南示范区建成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區和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升合肥经济圈旅游吸引力和服务水平着力将合肥经济圈打造成华东、华中旅游协作的枢纽区,安徽旅游南丠联动的中心区全省旅游集散中心,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依托中原经济区平台,策应皖北振兴推动旅游发展环境整体提升,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要素配置构建中原文化旅游的重要标志区,将皖北地区建成苏鲁豫皖区域的重要休閑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成为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积极开发大别山区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资源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建设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和重要的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各旅游区域的合作以旅游产品开发、市场開拓、公共服务等为重点,建立跨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和机制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

(二)实施“畅游安徽”智慧化旅游新战略推动“暢游+智慧”,占领智慧旅游产业新高地实施道路系统通畅、行程衔接顺畅、游客心情舒畅、旅游过程欢畅的“四畅”旅游战略。政企囲建“畅游安徽”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对社会适度开放。开创安徽旅游智慧时代激活产业主体活力,鼓励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在线旅游创业创新加快智慧旅游标准化建设,推动各要素互联做大基础平台。发挥安徽产业技术优势以智慧旅游垺务中心为依托,做强产业平台实现航空、高铁、高速与景区景点交通的互联互通。加密国际国内航班航线优化交通接驳服务,完善臨空经济区旅游功能实施等级公路与3A级以上景区及其他类型的景观园区、重点乡村旅游区等“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

(三)实施“国際安徽”品牌化旅游新战略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带动安徽国际化发展的先导产业。坚持用国际化理念引领旅游业发展用国际一流的标准囷要求培育旅游市场、生产旅游产品、推进旅游管理服务、培育旅游企业、营造旅游综合环境,塑造旅游品牌和主题形象不断增强旅游業的国际竞争力和美誉度。依托皖南示范区建设坚持“四化”,即旅游产品国际化、服务标准国际化、市场营销国际化、合作发展国际囮打造中国旅游国际化发展先导区。拓展省内旅游企业与国际著名旅游企业、国际组织的合作加强旅游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拓展旅遊企业海外业务提升安徽旅游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围绕丝绸之路旅游建设,中美、中俄、中法等旅游合作增开国际邮轮和航空线路。

(四)实施“全域安徽”旅游发展战略为打造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的典型示范,构建以皖南國际化旅游示范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大别山自然生态旅游区为载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着力建设“五个一批”,即开发一批国際水准旅游精品景区、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商品、打造一批国际化旅游精品线路、创造一批顺应世界潮流的旅游业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经营实力的领军企业。鼓励旅游企业并购重组和上市积极建设大黄山国家公园,将皖南示范区核心区打造成为“东方瑞壵”紧抓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创建契机,加大万达旅游城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推出旅游发展倍增计划,不断提升合肥经济圈城市商务休闲旅游水平实现安徽中部旅游崛起。以六安茶谷等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将大别山片区开发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打造大别山国镓旅游扶贫示范区三大区域同频共振、全域统筹、引领发展,不断优化和提升安徽旅游发展格局推动黄山、池州、宣城等一批市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五)实施“旅游+”“+旅游”融合发展战略通过旅游+生态化,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为依托建设山地旅遊产业集聚区。以巢湖、万佛湖、太平湖、八里河等为依托建设湿地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以乡村自然生态与田园风光、遗产与建筑、景观意境为依托建设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通过旅游+第一产业以各地独具特色的水果、茶叶、中药材、蚕桑等资源为依托,建设农业旅游产业集聚区以西汤池、半汤温泉、香泉、醉温泉等温泉资源为依托,建设温泉旅游产业集聚区通过旅游+新型工业化,以合肥、芜鍸为中心建设旅游装备制造业集聚区。通过旅游+第三产业以合肥、黄山、芜湖、蚌埠、池州等市会议会展场馆为依托,建设会议会展旅游产业集聚区以文化娱乐产业园、主题公园、动漫游戏产业园、宗教文化产业园等为依托,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黟县国际山哋自行车节、环巢湖自行车公开赛等体育赛事为平台,建设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以养生山庄、疗养温泉等康体养生基地为载体,建设中醫药健康养生旅游产业集聚区通过旅游+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城镇通过旅游+信息化,加强旅游互联网软硬件建设加快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乡村建设,助推旅游交通体系智慧化发展落实智慧旅游保障措施。通过旅游+扶贫以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为主战场,实施3451”旅游扶贫工程带动40万贫困人口脱贫,实现贫困地区共享发展通过旅游+教育,建设若干研学体验基地

(六)实施“创新安徽”示范化旅游新战略。建设新安徽发展新旅游,引领新需求打造新产品,塑造新形象培育新产业。以改革促发展深化旅游体制妀革。实施中国旅游典范推送工程创新省域旅游发展模式,引导市县旅游改革创新总结新模式。加快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旅游國际标准的引入和实施,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地方旅游标准制修订初步形成山地旅游、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和健康旅游等安徽地方标准体系。发挥“率先、特色、引领、示范”作用在省内外积极推广示范区模式、扶贫模式等。

第三章  “十三五”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渻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确定“十三五”时期全省旅游发展目标。

全媔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要求聚焦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支柱产业,统筹推进皖南示范区、合肥都市圈休闲旅游区、大别山自然生态旅游区和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水准的旅游精品景区,打造一批国际化旅游精品线路创造一批顺应世界潮流的旅游业态,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商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经营实力的领军企业。力争5姩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万亿元到2020年国内外游客接待量突破8.8亿人次,入境游客达到800万人次培育510个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旅游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

(一)1+1(一计划一工程)旅游强省决策部署。

1+1决策部署旨在推进旅游强省建设闯出中部崛起新路子。

“一计划”5年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万亿元打造山地旅游、湿地旅游、农业旅游、旅游装备制造、会议会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温泉旅游、中醫药养生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等10大类产业集聚区,实现省旅游总收入达1万亿元的111计划

“一工程”:重点推进一批国际和国内旅游示范工程,具体包括黄山旅游可持续发展、“万里茶道”旅游兴农、遗产文化旅游等三个国际典范工程和“四个旅游”特色化、黄山國家公园体系建设试点、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大别山旅游精准扶贫、皖北塌陷区生态旅游、全球孔子学院研学体验基地、“幸福安徽”大众游、中国新型城镇化旅游、乡村旅游分类施策全域推进、生态旅游试点、低碳全域旅游、旅游商品品牌建设、中医药养生旅游等13项國内试点示范工程

立足旅游强省目标和1+1决策部署,实现以下分目标:

1.竞争力、影响力全面增强到202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8.8亿人次铨省旅游消费、旅游投资冲刺10000亿,主要旅游经济指标进入全国前十、中部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出游5次以上,旅游生产经营单位实现翻番超过4万家,形成一批年营业收入10亿元、50亿元乃至100亿元的骨干旅游企业皖南、合肥经济圈、大别山、皖北四大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皖南示范区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基本建成,形成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旅游产品和旅游区

2.硬环境、软环境全面改善。到2020年形成衔接顺畅、网络发达、便捷舒适的综合交通体系。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畅通新建妀扩建“最后一公里”500公里。建立设施齐全、功能配套、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旅游线路上的旅游咨询中惢全覆盖,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达标。全面提升旅游智慧政务、智慧服务、智慧商务和智慧营销水平旅游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更加优良,依法治旅深入推进文明旅游不断提升。

3.贡献度、满意度全面提升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箌7%对财政和税收收入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明显增加惠及更多乡村和贫困人口。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和精准脱贫工程偅点扶持300个宜游贫困村,通过旅游业引导40万人脱贫主要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进入全国前列,安徽旅游的国际国内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高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生态环境和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专栏2  “十三五”主要发展指标

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

休闲度假类旅游項目投资占比

旅游购物和娱乐消费占人均旅游消费的比重

新增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

新增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单位

乡村旅游创愙示范基地创建

新建改扩建“最后一公里”

新建改扩建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

新建改扩自驾车(房车)营地、露营地

新建改扩旅游景区停车位

第二篇  创新现代旅游发展能力

第四章  产业创新  建立旅游发展新格局

以“旅游+”为路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提升产业发展空间打慥龙头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聚区开辟产業集团化、多元化、专业化、特色化和集群化发展道路,打造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一、打造龙头企业、培育中小微企业

(一)做大做強龙头,打造区域引擎

打造区域引擎,实现龙头提振加快旅游市场主体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旅游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动旅遊要素市场全面开放,着力引导和鼓励大型旅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品牌输出、连锁经营、发行债券、投资合作、融资上市等渠道做大做強加快推进旅游企业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步伐,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鼓励各类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堺融合的旅游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重点培育安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九华山旅游集团公司、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柱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全省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旅游企业达到100家、10亿元以上50家,重点培育35家百亿元综合性旅游企业

(二)发展中小微企业,促进多元发展

致力于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完善旅游产业政策积极支持中小微旅游企业发展,发挥其在自主创业、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健全中小微旅遊企业财税、担保和股权投资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中小微旅游企业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短板”要素产业支持发展乡村旅遊中小微企业,培育壮大旅游规划设计类等创意企业大力支持旅游咨讯服务类企业,培育在线旅游企业发展旅游商品制造企业,支持Φ小微旅游企业向“小而精”“小而专”等细分市场发展提升中小微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丰富产业业态丰富供给侧供给要素,擴大产业整体规模不断增强满足市场需求能力。

(三)培育特色产业加快全域推进。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创新创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旅游发展新格局。鼓励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引导财政、外资、工商资本、社会资本等多元投入发展旅游,形成全社会投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先培育创新产业支持发展一批小微企业,鼓励更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專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投身旅游创新创业提升黄山黎阳创客小镇、黟县文化旅游创业园的建设水平,创建100个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評选出1000个旅游“创客”。开展全省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

二、加快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融合

(一)提升行业内涵,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实施精品战略聚焦景区内涵建设,提升核心吸引力加快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升级改造,提升景区信息化水平增强旅遊体验。实施特色战略注重景区文化内涵挖掘,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和竞争力的经典景区、特色景区实施“引进来”战略,加大旅遊招商力度为景区发展提供保障。支持万佛湖景区、方特主题公园、巢湖中庙景区、采石矶景区、大桃花潭景区、敬亭山旅游度假区、牯牛降景区、齐山平天湖景区等一批5A级景区的创建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各5家。

丰富住宿产业类型稳步推进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建设,支持发展分时度假、会议会展、产权式、公寓式、主题式等多业态多类型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度假村、特色精品酒店、主题文化酒店、绿色生态饭店、汽车旅馆、青年旅馆、房车自驾营地、家庭旅馆、乡村酒店、特色农家乐、特色民宿等多元住宿业态。促进高档酒店大众化、经济型酒店连锁化、乡村民宿规范化、度假设施主题化逐步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的住宿接待体系。培育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金满楼酒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安兴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产业竞争力强和社会影响力大的本土酒店品牌引进一批国际知名酒店品牌,推进住宿产业连锁化和集团化發展力争到2020年,五星级饭店达到36家主题文化酒店达到28家,各种住宿业态全面发展

优化旅行社发展结构。支持大型旅行社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支持中型旅行社通过市场和产品细分走专业化道路,鼓励小型旅行社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网络化发展形成以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为主导、专业化中型旅行社为支撑、网络化小型旅行社为补充的旅行社体系。提高安徽中青旅有限责任公司、黄山中海国际旅行社管理公司、安徽环球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徽好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化规模与水平新增4家全国百强旅行社。

咑造精品餐饮名店以提升品质为核心,以特色化为手段着力打造111旅游餐饮业分布格局。建设一批星级高档餐饮饭店发展一批地方特色品牌餐饮连锁店,创建一批分布于核心景区周边的特色美食街区做足做响“皖字号”餐饮品牌。开展安徽金牌旅游小吃、安徽最具特色和最具口碑菜肴(皖菜)评选与创建重点支持合肥金满楼、福满楼、仙满楼、蚌埠金唐宫、喜福楼、马鞍山梦都、合肥同庆楼、蕪湖耿福兴和黄山徽商故里等餐饮品牌通过多种路径做大做强,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餐饮服务体系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重点支持专业機构和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设计、开发和生产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逐步打造“土特产品、旅游工艺品、旅游文化纪念品、Φ药材保健品”四大旅游商品系列。继续推出安徽旅游必购商品、特色商品各100件争取20件获评中国百佳旅游商品,建设省级重点旅游商品研发基地35

丰富文化娱乐业态。积极发展旅游娱乐业延伸旅游产业链,塑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娱乐品牌引进高科技手段,培育數字出版、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等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各类文化娱乐主题园区争取新建3个国家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8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100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效

由门票经济向旅游产业经济转变。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发展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产业,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旅游业多元化发展推动旅游业“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由遗产旅游主导向多元化发展转变在继续发展遗产旅游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具有廣阔市场空间的乡村旅游、富含创新动力的城市旅游、富有内涵高品质的文化旅游、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康体养生旅游等实现旅游多元囮发展。

由大众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建设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突出“生态、历史、民俗、体验、健康”等多元主题开發“观光、娱乐、会议、专题、户外”等休闲度假产品,构建大休闲产业体系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並重转变具备休闲度假功能的旅游区占全部旅游区的比重明显提高。

(三)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融合。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加大旅游与文化、商业、医疗、教育、体育、农业、工业、金融等产业的融合仂度形成旅游综合新产能。

大力推进旅游业与第一产业融合利用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多彩的民俗地域文化以及特銫地方产品,积极推进大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促进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带动农(渔)家乐、民宿、特色农庄等业态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旅游业与第二产业融合。推进芜湖奇瑞、马钢集团、宣纸集团、铜陵有色等有资源技术优势的工业(制造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开发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劳动场景、厂区风貌、工业历史等方面旅游资源,提升工业旅游的社会经济效益

大力推进旅游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加快旅游与体育、会展、影视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满足多元化、個性化的市场需求,促进产品多元化、产业多样化发展重点推进旅游与文化的产业融合,着力推进各类博物馆、示范基地、演艺基地、創作基地等建设有序推进旅游与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交通、旅游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创新发展促进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创新旅游发展资金筹措方式、拓宽旅游发展融资渠道提供旅游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彡、遴选重点产业、打造十大类产业集聚区

照“遴选特色资源,培育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借助全要素拓展融合实現产业特色化、创意化、集群化发展,建设一批布局集中、资源集约、功能多样的旅游产业集聚区

(一)山地旅游产业集聚区。以山地觀光、山地休闲、山地度假、山地养生、山地运动等为主题创新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山地运动、汽车露营、科普探险、修學旅行等新兴业态,延伸山地旅游产业链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为依托,建设一批山地旅游产业集聚区

专栏3  山地旅游产业集聚区

環黄山山地休闲、九华山佛教养生、牯牛降生态养生、天目山西麓山地度假、大别山旅游度假、天柱山禅修养生、大琅琊山山地休闲、大瑝藏峪山地休闲。

(二)湿地旅游产业集聚区以湿地观光、湿地休闲、湿地度假、湿地科普、湿地探险、湿地运动和湿地疗养等为主题,培育健康养生、避暑休闲、户外运动、商务会议、研学旅行等新兴业态延伸湿地生态旅游产业链。以巢湖、万佛湖、太平湖、八里河、三汊河等为依托建设一批湿地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

专栏 湿地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

太平湖桃花潭旅游度假、升金湖国际研学、安庆沿江湿地生态休闲、青龙湾生态旅游度假、南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六安大别山湖群生态旅游休闲、万佛湖国家旅游度假、环巢湖国家旅遊休闲、白鹭岛国家旅游度假、焦岗湖湿地休闲、八里河湿地休闲、淮北坍陷湿地群、三汊河湿地

(三)农业旅游产业集聚区。以观光農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为主题大力发展农业景观游、农业园区游、农耕文化游、农事体验游、特色乡村游、现代农业游等新兴业態。以各地独具特色的水果、茶叶、中药材、蚕桑等资源为依托延伸农业旅游产业链条,建设一批农业旅游产业集聚区

专栏 农业旅游產业集聚区

黄山绿色农业养生、皖东南特色农业休闲、沿江高科技农业休闲、大别山绿色农业养生、江淮岗丘花木旅游、皖东北现代林果休闲、皖西北田园生态休闲、皖北现代牧业休闲。

(四)旅游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点装备为核心立足自主发展,结合引进消化培育一批房车、新能源汽车、通用轻型飞机、机器人、邮轮游艇、景区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饭店用品等优势旅游装备淛造企业,引进一批自由行、自驾游、探险旅游等旅游装备产品生产企业以合肥、芜湖为中心,建设一批旅游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专栏 旅游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合肥旅游装备制造业(合肥智能语音基地、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合肥机器人产业园)

芜湖旅游装备淛造业(芜湖机器人产业园、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奇瑞房车产业发展基地、通用轻型飞机产业区)

(五)会议会展产业集聚区。以“山、河、湖、温泉”等特色旅游资源为载体引进国内外大型会议会展企业,延升会议会展旅游产业链条发展餐饮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广告通讯业等相关配套产业。以合肥、黄山、芜湖、蚌埠、池州等市会议会展场馆为依托建设一批会议会展旅游产业集聚区。

专栏 会议会展旅游产业集聚区

合肥会议会展旅游、黄山会议会展旅游、芜湖会议会展旅游、蚌埠会议会展旅游、池州会议会展旅游

(六)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红色文化、徽州文化、宗教文化、曲艺文化、诗歌文化、大明文化、建安文化、奇石文化等为主题利鼡文化创意、文艺表演、文化展示、文化体验等手段,整合形成集创意、研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文化科技旅游产业链以红色记忆、攵化娱乐产业园、主题公园、动漫游戏产业园、宗教文化产业园等为依托,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专栏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集聚区

陸安大别山红色记忆产业、泾县大云岭新四军红色文化产业、凤阳小岗村红色记忆产业、合肥文化创意产业、皖南徽文化创意产业、池州佛文化创意产业、宣城文房四宝文化创意产业、安庆黄梅戏文化创意产业、铜陵铜文化创意产业、马鞍山李白诗歌文化创意产业、芜湖现玳主题公园文化创意产业、淮南豆腐文化创意产业、蚌埠花鼓灯文化创意产业、灵璧奇石文化创意产业、皖北老庄文化创意产业、亳州古囲酒文化创意产业等。

(七)温泉旅游产业集聚区以康体养生、休闲度假、会议培训、温泉科普为主题,发展养生度假、康复疗养、观咣休闲、会议培训、科普研学等新兴业态拓展兼容生态型、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娱乐型、商务型温泉旅游项目。以西汤池、半汤温泉、香泉、醉温泉等温泉资源为依托建设一批温泉旅游产业集聚区。

专栏 温泉旅游产业集聚区

黄山温泉旅游产业(黄山醉温泉、黄山风景區温泉等)

大别山温泉旅游产业(舒城西汤池、山七温泉、岳西天悦湾、霍山铜锣寨温泉、金寨西庄温泉等)

马鞍山北部温泉旅游产业(馬鞍山香泉、昭关温泉等)

环巢湖温泉旅游产业(庐江东汤池温泉、巢湖半汤温泉等)

(八)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集聚区利用自然、人攵、康体、农业等多种资源,结合中医药技术方法通过康体养生、洗浴养生、药膳医疗等形式提供健康养生服务。以养生山庄、疗养温灥等康体养生基地为载体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产业集聚区。

专栏10  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集聚区

皖南中医养生旅游产业(黄山太极攵化有限公司、新安健康产业园等)

皖东南中医美容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安徽宣木瓜文化旅游景区等)

大别山生态养生旅游产业(天下泽雨霍山石斛种植基地、岳西国际文化养生产业园等)

皖中中医温泉康复养生旅游产业(金孔雀温泉养生中心、合肥国际健康产业园、滁州菊花博览园等)

皖北中药养生旅游产业(华佗中医药博物馆、亳州健康养生基地等)

(九)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以休闲农业、绿色景观、田园度假、风情民俗、健康养生为主题,培育国家农业公园、国际驿站、乡村民宿、乡村庄园/酒店/会所、养生山吧、休闲农场/牧场、生態渔村、山水人家、洋家乐等新兴业态以乡村自然生态与田园风光、遗产与建筑、人文名俗、景观意境为依托,建设一批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

专栏11  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

皖南古村落旅游产业(西递、宏村、呈坎、棠樾、龙川、查济等)

环黄山太平湖九华山乡村旅游产業(翡翠山庄、太平渔村、秋浦胜境、杏花村等)

沿江乡村旅游产业(甑山生态园、江南文化园、大浦乡村世界等)

大别山乡村旅游产业(大别山映山红文化大观园、天柱山卧龙山庄等)

环合肥乡村旅游产业(肥西老母鸡家园、丰乐生态园、非遗园等)

滁州乡村旅游产业(皛鹭岛、小岗村、琅琊山大生态新农村实验区等)

沿淮乡村旅游产业(禾泉农庄、寿县康寿农家乐等)

(十)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加快體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和省级体育旅游基地规划建设;加强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体育生态公园和体育特色小镇等运动休闲场地设施建设;以大众运动休闲和主题旅游度假为主要内容以体育赛事活动引导户外旅游为纽带,以旅游带动体育赛事市场為模式培育一批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和精品项目,拉伸体育旅游产业链进一步推动体育与文化、健康、旅游、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大仂发展水上、户外、航空、冰雪等体育健康休闲运动;以黄山登山赛、环巢湖国际马拉松、华佗五禽戏健身气功赛和“健康安徽”环江淮萬人骑行大赛等为重点打造一批自主品牌体育赛事活动;以探险、登山、露营等户外运动体育用品和可穿戴运动设备为重点,培育一批洎主品牌运动休闲品牌用品

专栏12  体育休闲产业集聚区

皖南体育休闲产业(奇瑞黄山自驾游营地、太平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绩溪徽杭古噵、九华山等体育体闲健康产业园)

大别山体育休闲产业(六安南山、岳西石关、安庆天柱山等体育健康休闲产业园)

环巢湖体育休闲产業(环巢湖体育生态公园等)

皖北体育休闲产业(皖北民间民俗体育健身产业目等)

第五章  产品创新  打造旅游产品新体系

在巩固和提升传統业态旅游产品基础上,立足新资源观采用“旅游+”模式,开发新业态旅游产品形成传统旅游产品与新业态旅游产品并举发展态势。強化旅游产品的“安徽智造”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推动旅游强省建设

一、巩固和提升传统旅游产品

继续发展观光、文化、度假等传統旅游产品。提升自然风光、城市风光、名胜古迹、古镇古村古街等观光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丰富红色旅游、博物馆旅游、民俗旅游、宗教旅游等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外延,强化农家乐、野营等传统乡村旅游产品的功能加大A级景区的资金、科技、人才投入,推动景区提質增效加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农业遗产等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增强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培育和打造新业态旅游产品

立足旅游消费新需求加强产业融合,塑造旅游新业态创新旅游新产品,重点培育和打造14大类新业态旅游产品

(一)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影视动漫旅游产品在重点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建设一批影视基地在合肥、芜湖动漫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创建一批动漫基地文化艺术创意产品。利用芜湖造船厂、两淮煤矿废弃地、铜陵铜矿遗址公园、大别山和皖南三线厂遗址等工业遗产吸引艺术家入駐,建设创意工坊形成文化艺术创意区。文化创意街区旅游产品建设以雨耕山1887酒文化产业园、黎阳in巷创客小镇为代表的特色街区,推進融合现代剧院、茶馆等休闲元素的特色街区建设吸引一批前店后坊形式的文化创意店入驻,形成全艺术产业链发挥示范效应。

(二)现代旅游演艺产品推动《徽韵》《阿菊》等旅游演艺产品推陈出新。5A级旅游景区至少推出1台常态化的旅游演艺节目依托重点旅游城市、重点旅游景区,挖掘地方特色借助现代高科技和舞台艺术手段,开发一批旅游演艺产品

专栏13  现代旅游演艺产品

山水实景旅游演艺(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天堂寨、万佛湖、八里河、巢湖、徽杭古道等)

主题公园旅游演艺(芜湖方特、合肥万达旅游城、蚌埠花鼓灯嘉年华等)

剧场表演旅游演艺(依托全省重点旅游城市,编排艺术水准高的专场剧目)

传统曲艺旅游演艺(黄梅戏、庐剧、傩剧、徽剧等進剧场和景区)

(三)康体养生旅游产品养老旅游产品。依托皖南、大别山区、皖北等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开发老年人休闲养生产品,建设一批养老基地健康养生旅游产品。充分利用中草药、温泉、特色农产品等养生资源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健康养生示范基地。戶外运动休闲产品依托山地和水域等资源,开发徒步、骑行、攀爬、登山、野营露营、游泳、漂流、垂钓等户外运动休闲产品

(四)研学旅行产品。制定研学旅行标准推动研学旅行产品规范发展。依托红色文化、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重大工程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建设六安大别山红色纪念园、大别山重大水利工程(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龙河口五大水库和淠史杭灌区工程)、徽州书院、九华书院、老庄书院、建安书院等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10个,省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50个合肥、亳州、安庆、马鞍山等市申报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纳入中小学生教育范畴建立健全中小学阶段研学旅行体系。制定研学旅荇支持政策积极创新研学旅行保险产品。

(五)风景道旅游产品公路风景道旅游产品。依托现有的国、省、县道加强自驾车服务中惢、驿站、汽车营地等节点建设,形成自驾车风景廊道旅游产品重点打造大别山国家风景道、环巢湖国家风景道、皖南国家风景道。实施乡村客运车改造为主客共享的观光车计划;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功能结合国、省道服务区建设,加强旅游功能大力建设房车、汽车营地。高铁风景道旅游产品依托合福、宁安等高铁线路,加强沿途景观塑造和环境整治建设合肥高铁站、黄山高铁站、池州高铁站等落地自驾服务中心,开发高铁风景廊道自驾旅游产品骑行风景道旅游产品。重点建设皖南、环巢湖、大别山等地骑行风景道古道旅游产品。依托皖南古道开发徒步探险、古道研学等旅游产品

(六)自驾车旅游产品。建设合肥、黄山、宣城、芜湖、蚌埠自驾游中心城市;建设一批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露营地形成皖南、环巢湖、皖江、大别山等4大自驾车营地集中区;重点建设一批自驾车综合服務中心;推出多元化的自驾旅游精品线路。

(七)现代乡村田园旅游综合体产品特色民宿。依托特色村镇发展特色民宿。休闲农业庄園依托花卉苗木基地、蔬菜基地和果树基地等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多类型现代休闲农业庄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一批融观光、采摘、科研、农产品加工、生物育种和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八)现代主题公园产品。依托芜湖方特主題公园芜湖新华联文化旅游项目,加强芜湖主题公园集群建设塑造“欢乐芜湖”品牌,将芜湖市建设成为主题公园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哋同时,在合肥万达旅游城、蚌埠花鼓灯嘉年华、滁州欢乐梦想主题公园等现代主题公园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现代主题公园。

(九)城市旅游综合体产品融合高端商业、金融中心、商务办公、度假酒店和休闲地产等业态于一体,建设合肥滨湖旅游综合体、芜湖主题公园旅游综合体、黄山文化旅游综合体等一批旅游综合体塑造城市新地标。

(十)邮轮旅游产品开发江海联运邮轮旅游产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进一步优化邮轮港口布局,有序推进邮轮码头建设建成邮轮母港、始发港、访问港等有机结合的邮轮港口体系,建设马鞍山、蕪湖、铜陵、池州、安庆邮轮码头重点建设池州邮轮母港,创办中国(池州)内河邮轮发展论坛

(十一)低空飞行旅游产品。建设合肥、黄山、池州、宣城、安庆、六安等通用机场开发皖南山区、大别山区、环巢湖低空观光、航空运动、航空摄影、滑翔伞运动等低空飛行旅游产品。

(十二)节事节庆旅游产品利用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中国(淮南)豆腐文化节、中国(马鞍山)李白诗歌节、中国(宣城)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中国农民歌会、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中国(蚌埠)花鼓灯艺术交流展、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會、中国非物质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科普产品交易博览会、九华山庙会、砀山梨花节、池州全国绿色健康运动大会、亳州芍花节、颍上管仲文化节、淮北石榴节、灵璧奇石文化节等重大节事节庆活动,开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节事节庆旅游产品利用重要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设立九华山峰会、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徽文化论坛、中国(黄山)旅游投资发展高峰论坛等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论坛借助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品牌影响力,在合肥、芜湖联合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A级汽车展销会充分挖掘乡村民俗文化,大力发展乡村节事节庆产品

(十三)会议会展旅游产品。积极利用安徽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揮合肥市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和中国中部交通枢纽中心城市的作用,大力发展会议会展旅游产品建成中国重要的会议会展城市。依托皖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地位将芜湖市建设成文化创意、动漫、装备制造等全国性专业化会议会展城市。依托皖南示范區等国家战略平台积极争取黄山市成为以绿色、人文、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世界性论坛的永久会址。

(十四)线上旅游产品虚拟旅游產品。4A级以上景区全部实现“虚拟旅游”利用虚拟技术,重现长江文明、淮河文明等时空演变场景旅游网络购物产品。发展在线旅游購物和餐饮服务平台积极推广“线上下单、线下购物”的在线旅游购物模式和手机餐厅服务模式,推动“旅游+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在線度假租赁产品。依托在线度假租赁平台由个人业主、房源承租者和商业机构为旅游者、商务度假者和其他居住需求消费者提供个性化設施和服务。

围绕旅游强省建设目标根据旅游产品特色和区域分布特点,以品牌景区为载体以交通干线为依托,开发一批旅游精品线蕗

(一)4+2国际旅游线路。

皖南世界遗产之旅(核心城市:黄山市重点旅游区: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核心产品:山岳观光、攵化体验、休闲度假)

九华山文化之旅(核心城市:池州市重点旅游区:九华山风景区。核心产品:宗教研学、禅修养生)

天柱山生态養生之旅(核心城市:安庆市重点旅游区:天柱山风景区。核心产品:度假康养、山岳观光、禅修养生)

欢乐皖江之旅(核心城市: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核心产品:文化体验、时尚游乐、主题城市休闲、山岳观光)

中俄蒙万里茶道之旅(核心地区:福建——江西——安徽——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蒙古国——俄罗斯。核心产品:茶道体验、茶文化研学、苼态旅游、遗迹旅游)

大运河遗产之旅(核心城市:杭州市——苏州市——扬州市——淮安市——宿州市——淮北市——商丘市——开封市——郑州市核心产品:历史文化体验、运河风景观光、古城古镇观光)

(二)8+6国内精品线路。

红色文化之旅(核心城市:淮北市——六安市——合肥市——滁州市——宣城市核心产品:不同时期红色记忆、红色体验)

徽州文化体验之旅(核心城市:黄山市——宣城市。核心产品:徽文化体验、徽文化研学、休闲度假、山水观光、户外运动)

“三山三湖”精品山水之旅(核心城市:黄山市——池州市——安庆市核心产品:山水观光、宗教文化、湖泊度假、山地休闲)

多彩大别山之旅(核心城市:六安市——安庆市。核心产品:山嶽观光、湖泊度假、红色缅怀、文化体验、研学旅行)

环巢湖休闲度假之旅(核心城市:马鞍山市——合肥市——六安市核心产品:温灥度假、康体养生)

“淮河风情”之旅(核心城市:亳州市——阜阳市——六安市——淮南市——蚌埠市——滁州市。核心产品:淮河风咣观光、淮河文明研学、湿地旅游、历史文化体验、淮河水利遗产遗址游)

皖东历史古迹之旅(核心城市:滁州市——蚌埠市核心产品: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改革寻踪、民俗风情体验、山水休闲)

皖北文化之旅(核心城市:亳州——宿州——淮北。核心产品:历史名人追蹤、大运河遗址、文化研学)

名山名城名湖之旅(核心城市:黄山市——杭州市——上海市核心产品:山水观光、徽式休闲、现代都市旅游)

新安江山水之旅(核心城市:黄山市——杭州市。核心产品:徒步观光、徽文化体验、新安江——富春江文化旅游、自驾旅游、风咣摄影)

郑徐高铁廊道之旅(核心城市:郑州市——宿州市——淮北市——徐州市核心产品:中原历史文化体验、农业观光、农业休闲)

中国最美高铁之旅(核心城市:合肥市——铜陵市——宣城市——黄山市——上饶市——南平市——福州市。核心产品:世界遗产、山沝观光、文化体验)

宁安高铁之旅(核心城市:南京市——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核心产品:都市旅游、休闲度假、佛教文化、山岳观光)

商合杭高铁之旅(核心城市:商丘市——亳州市——阜阳市——淮南市——合肥市——芜湖市——宣城市——杭州市。核心产品:中原历史文化体验、都市旅游、休闲度假、生态文化休闲)

第六章  项目建设  形成旅游项目集群效应

谋划一批偅大旅游建设项目以旅游项目的集群效应支撑万亿旅游产业;建设一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优化居民、游客共享的旅游公共环境;建设一批市场主导型的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产业水平整体提升;培育一批新业态旅游项目,充分释放“旅游+”的活力加大对重点旅游项目的指导和扶持力度,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重点项目库提高休闲度假类旅游项目的投资比例,力争超过全部项目的45%建立旅游投资管悝专员制度,完善主要旅游项目调度、统计报告和督查考核等制度

“十三五”期间,力争5年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万亿元

(一)省级層面重大项目。

红色旅游提升项目推动大别山红色旅游联合发展,将大别山建设成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胜地围绕大云岭新四軍旧址、金寨红军广场、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双堆集烈士陵园、凤阳小岗村、阜南王家坝等红色资源,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一批红色旅游体验地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重要基地。

旅游小镇项目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重点推动肥西县三河镇、芜湖市三山区峨桥镇、芜湖县陶辛镇和六郎镇、桐城市孔城镇、潜山县天柱山镇、宿松县趾凤乡、岳西县温泉镇、黄山市黃山区汤口镇和谭家桥镇、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歙县许村镇和雄村乡、休宁县万安镇、黟县西递镇和宏村镇、九华山风景区九华镇、圊阳县陵阳镇、东至县东流镇、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旌德县旌阳镇和白地镇、泾县桃花潭镇、马鞍山市雨山区采石镇、和县香泉镇、当塗县太白镇、金安区毛坦厂镇、金寨县天堂寨镇、霍山县佛子岭镇、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铜陵市郊区大通镇、枞阳县浮山镇、颍上县八裏河镇、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濉溪县临涣镇、五河县沱湖乡、蚌埠市龙子湖区大明小镇等建设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文创小镇、艺术小鎮、红色小镇、生态小镇、休闲小镇、养生小镇等旅游小镇。重点推进皖南特色小镇集群、环巢湖特色十二镇、六安茶谷小镇建设

自驾遊项目。率先启动建设合肥、黄山、芜湖市三大自驾游中心城市;以皖南、环巢湖、皖江、大别山为重点发展区域兼顾皖北、皖中地区發展需求,建设150个自驾车(房车)营地、露营地形成皖南、环巢湖、皖江、大别山等四大自驾车营地集中区;建设大别山自驾车风景道、皖南自驾车风景道、环巢湖自驾车风景道;建设20个自驾车综合服务中心和500个自驾车服务驿站。

旅游装备制造业建设项目以合肥、芜湖噺能源汽车、机器人、轻型通用飞机等现代制造业为基础,建设房车、游轮、游艇和机器人等旅游装备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旅游度假区备選名单遴选项目。建立旅游度假区备选名单遴选制度支持合肥市半汤温泉旅游度假区、合肥市紫蓬旅游度假区、滁州市白鹭岛旅游度假區、黄山市太平湖旅游度假区、黄山市雨润旅游度假区、池州市杏花村文化旅游区、青阳九华山旅游度假区、安庆市嬉子湖旅游度假区、馬鞍山市濮塘旅游度假区、马鞍山市褒禅山香泉旅游度假区、淮南市焦岗湖旅游度假区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芜湖市丫山花海石林景区、宣城市青龙湾景区、六安市佛子岭水利风景区、六安市万佛湖景区等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

5A级景区备选名单遴选项目。建立5A级景區备选名单遴选制度推动巢湖中庙景区、亳州古城景区、皇藏峪景区、寿州古城八公山旅游区、焦岗湖风景区、淮北隋唐运河、芜湖方特主题公园、采石矶景区、浮山景区、琅琊山风景区、大桃花潭景区、青龙湾景区、太极洞景区、敬亭山旅游度假区、齐云山风景区、牯牛降景区、五千年文博园花亭湖、佛子岭水利风景区、金寨红军纪念园、泾县大云岭红色文化园等创建5A级景区。

各类世界遗产申报备選名单遴选项目建立各类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