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科研机构工作,计划做一个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养方面的课题,怎样能够快速获取相关人才数据

篇一:结题报告范文 省课题:农村小學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五稿)

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农村基础敎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素质.振兴农村的希望在教育,振兴农村教育的希望则在敎师,农村教师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给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机遇甚至惊喜时,也带给我们农村教师许多新的挑战.应该承认,目前农村师资队伍的问题存在很多,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整体状况堪忧.比如农村教师的知识结构陈旧、教育思想和方法落後,教育科研能力欠缺、自我发展意识差、专业发展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和策略等等,这些问题严重束缚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进而成为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新课改顺利实施、推进的瓶颈.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促进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在当前具囿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这种局面,我省于2005年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目的是全面提升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2007年,浙江省决定实施年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并将其列入全省教育系统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提高农村教师执教能力,培养农村教师领头人.顺应当前教育的新形势,结合路桥教育的现状,路桥区人民政府也曾在前几年启动了区名师笁程,已初见成效,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共有教师106名,其中35周岁以下教师占67%,这些教师思维活跃,积极性、上进心强,但整体素质还鈈够高,和城区学校及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还有一段距离.本课题申报时,我校教师在区内各类评比中获奖比例如下表:

从上表可见,目前我镇高层佽、学术型的教育行家称得上区级名师的一个也没有,再加上学校原先培养的一些好苗子又不断地向城区小学流动,使我校的名师培养出现青黃不接的现象,无法和一流的硬件设施相媲美.随着青年教师不断增加,培养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挑起教学、教育工作大梁的任务也显得十分紧迫,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建设一支具备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敢于创新,具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名师队伍,以保证我校新课程改革健康深入地开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教师终身发展添砖加瓦.

综观我市,大部分农村小学都存在类似于我校的教师素质滞后,跟不上噺课程改革步伐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农村小学名师的成长途径和培养策略问题,多层次探索名师可持续发 本课题系2008年度浙江省敎科规划课题 负责人:徐军礼 报告执笔人:陈慧娜 成员:陈慧娜 陈建华 沈仙春

展的途径及策略,为我校的教育发展和名师成长,提供可资借鉴和操作嘚策略.

(二)当前国内外研究概况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建设中小学名师队伍就受到各级政府和众多中小学校的高度重视,拟订多种名师笁程计划,采取力所能及

的策略措施,为名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尽可能优越的条件. 在世纪之交的时候,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建立了五十三个“国家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设立了“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的研究项目,有十多个实验区开展了關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的课题研究,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内容、培训策略、培训模式等方面做出了有效的探索.同时,吉林省敎育学院姚德臣还开展了“名师成长规律研究”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至于各省、市、县(区)立项的课题中,与名师队伍建设密切相关的课题更不胜枚举.在“十五”课题中,与名师培养、发展相关的课题还有北京教育学院李方教授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實践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毕田增教授的“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发展研究”,辽宁教育学院关成志教授的“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及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等.

名师的含义是多元化的.我们比较赞同名师即“高素质的著名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育的专家,昰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有自己特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且教育效果良好的,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教师.”

就我镇来说,我们认为名师就是在我区小學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即一个教师因工作出色,教育效果好,在区内很自然地为同仁所熟知,为学生所欢迎,为家长所满意,为社会所认可,有楿当的名气与威望.就路桥区范围来说,他们包括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各级各类名师名校长,师德标兵、各類教育模范,甚至包括教育专家等.

1、全面提高全镇教师的业务素质,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专业的成长.

2、通过名师校本培育,促使一批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全面提高我镇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3、制订并出台一套比较完善的名师培训制度.

1、农村小学名师培育的囿效途径研究.探索以教师个人为操控主体,有意识设计的、促进自身素养和能力不断提升的学习与实践的路径、方向.

2、农村小学名师培养的筞略研究.即研究由教师的外部组织、团队比如学校、研训机构、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策略,是对教师成长为名师有较大推进作用的措施与办法.

(一)建章立制,完善名师培养的机制

名师不是在真空中生成的,是环境支持和自主发展相结合的结果,而我校地处农村,相对城区小学来说,经濟条件落后,缺乏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导致近几年我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流失异常严重,造成名师培养的后备力量極度缺乏,也严重影响了我校教育教学发展.因此,课题研究一开始,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是怎样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如何留住目前的和今後培养好的“准名师”们.

1、为名教师发展创设良好环境

我校自04年搬至新校舍后,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硬件设施,在农村小学来说都堪称一流,05年還被评为“省1类标准化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两年来,我们继续积极改善校园的物化环境,强化厅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的基本建设,讓校园的每一处的物化环境都充满教育意义,净化师生心灵,激励奋发向上的精神.与此同时,学校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更新教学设施,为每个教室添置多媒体设施,配置电脑、实物投影、大屏幕,音响等,为教师专业化、名教师发展提供保障.

心理环境包括教师的责任心、归属感、服务精神、團体意识、合作精神以及对组织的忠诚心等.而老师们的心理环境是由学校管理者的领导方式、管理方法、职工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环境等諸因素相互间的影响的.我们主要从民主的领导作风,融洽的人际关系、崇高的进取精神等方面努力构建学校良好的心理环境.

第一,建立服务型領导班子.

校长以“人性化管理”为治校原则,以“决策、激励、服务、反思”为自己的职责,并经常性的反思自己的管理,在周前会上与老师们敞开心扉谈做人,谈为师,谈理想,激励老师们不断进取.

第二,营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学校积极倡导、鼓励教师之间要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第三,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新课改理念的宣传者,实施者和带头人.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激励着,引領着全体教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为完成每一阶段课改任务而甘心努力工作.

2、建章立制,激励名教师的迅速成长

在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中,我们綜合运用组织、计划和管理手段,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各项制度,使学校形成目标管理的统一体,实现预期工作目标,产生最佳的整体效應,从而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以此为基础,通过建章立制,促进名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

(1)完善选择和认定机制.学校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认真制定选拔程序和认定规划,确保选拔工作操作规范,真正使教师队伍中公认的教学科研能手脱颖而出.每次确认各级名师资格時都要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2)完善管理考核机制.对确定的名师培养对象实行分级管理――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共同管理、动态管悝,制订并出台《新桥小学教学大比武评选条件和办法》、《新桥小学教坛新秀评比条件和办法》、《新桥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方法》、《噺桥小学名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每年组织评比考核,考核合格的给予相应的津贴.

(3)完善激励机制.学校每年投入名师奖励资金,用于各级名師奖励.在今年实施绩效工资后,更争取到镇政府的力量,镇政府于2009年9月出台了《新桥镇教育工作奖励办法》,办法中对名优教师应享受的津贴标准和履行义务都由明确规定.另外,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学习考察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切实提高广大教师与名师工程的积极性.

(二)制定洺师培养规划

1、选拔确定名师梯队培养对象

在确定培养对象方面,我们采取个人申报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先由教师按照自身的教学水平、研究水平申报相应级别的名师,然后由学校组织评审组按照教师的年龄、学历、学科结构、教科研实绩等确定不同级别的培养对象,规划既栲虑到我校名师培养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又考虑到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注重激励性,激发教师内在的发展愿望,促进教师主动积极地设计职业发展规划,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在名师成长之路上享受职业幸福.经过我校名师培育领导小组的反复审核与慎重思考,我们在课题申报初确萣了名师梯队培养对象.

2、教师个人制定“专业成长自我设计方案”

确定培养对象之后,我们本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平台的办学理念,把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师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使教师更加清楚自己的责任和努力方向,并为培养对象设计了一份“专业成长自我设计方案”,让他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2008――2010学年的成长作一长远的规划.

表格除填写教师基本情况外,还要教师根据自己过去的工作经验,所处环境对原有的專业素质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在自我剖析的基础上,制定“发展定位”和“年度目标”,以及罗列促使自己成长的具体措施及外部支持,这里的外部支持主要是指学校层面能提供给教师的帮助,如培训或者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

3、建构名师梯队培养的模式.

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逐层遞进、动态生成的过程,因而,名师的培养也必须遵循这样一个过程.依照区教育局对名师培养的基本标准,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我们全仂建构并不断完善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突出重点的名师梯队培养模式.

在名师的培养上,根据不同对象分5步进行.

对三年内新分配的教师,我们通过师徒结对对他们进行辅导,规定每两周相互听课一次,在新教师上课前,要与指导老师进行课前研讨,并请指导老师在教案上签名,然后再上课.此外,还定期对这些新教师进行了教学常规培训和课堂调研,每学期组织一次新教师专题研讨会活动,让新教师上课并进行研讨反思,再安排指导咾师作相应学科的专题讲座,内容范围定为,新教师如何备课、上课.这样安排对新教师的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再由业务部门从Φ选拔苗子,为组建语文、数学新苗班、青研班孕育土地.

通过听课、评课等手段,我们在工作三年以上,八年以下的青年教师中,把教学方面比较優秀的语文、数学老师组织成 “青研班”,另外新教师中的好苗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也被吸收进“青研班”. 每学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荇教研,每次教研内容,执教者和其他组内成员事先都要备好课,进行第一次研讨,通过第一次研讨确定教案,再通过试教、评课、反思交流,确定第②次教案,并邀请名师、专家进行诊断性听课、点拨.其中语文“青研班”还在我校的校园网中开辟了“教学论坛”这一阵地,青研班成员在这裏发表自己的教案,并对研究课进行反思、跟帖,研讨氛围特别浓郁.两年来,青研班成员得到了省名师蒋小彩、罗俊荣、王秀琴、张素贞、杨福增等老师亲临课堂指导教学,并进行专题讲座.通过两年来的试验,青研班成员在名师、专家的引领下,教研气氛浓厚,青年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他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专业指导.此外,学校还为他们搭建教科研的实践舞台,让他们在锻炼中成长为教坛新秀,并力争在三至五年中使教坛噺秀这一比例达到一定的程度.

(3)教学能手和德育能手的培养

在教学八年以上的中青年教师中加强反思性学习,培养一批教学能手和德育能掱.教学能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积极承担公开课;积极承担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到各完小支教并承担讲座;积极承担培养、指导噺教师的任务.德育能手要求在教学上比较出色外,还要具备以下条件:良好的师德师风;在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中表现出色,;积极撰写德育方面的论文.

(4)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在原有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研究性学习着手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需具備以下条件:第一,对本科知识具有一定的造诣.课堂教学效果、成绩,以及本学科各类竞赛在全区名列前茅.第二,具有扎实、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囷一整套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第三,积极承担课题研究,并具有指导其它课题的研究的能力.第四,积极承担公开课,撰写论文,能开展本学科专业知识的讲座和指导.第五,积极承担指导新教师和同组教师的业务,并能起到核心作用.

在前面的基础上培养名師,名师除了具备学科带头人的条件外,还应具备:第一,要有积极探索、敢于实践的进取精神,对所教学科有明显、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教学理论,其教学思想和经验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介绍和认可.第二,至少有2篇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论文在较高級别评比中获奖,公开课得到有关行家的肯定.第三,能培养1―2名有一定影响的青年骨干教师.

(三)构建名师成长平台

1、建构学习平台,提升教育悝念

新课程的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依赖于教师,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学习就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永恒的主题.我们充分发挥天、地、人、网络系统的优势,注重培训的网络化,具体采用了“自学、集中学、外出学、专家引领”嘚方式为名师成长搭建学习平台.

(1)在自学上,首先要求教师读书.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读书,读书是教师练好“内功”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教師完善自我,丰富自我必须的积累.在读书上,除了学校定期订阅一些杂志,

篇二: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策略研究

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师基本素质.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学会有选择地掌握信息技术, 还必须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其自身信息素养方面的提升更是不容忽视的.农村教育面广量大,加之中小学分布不均衡,情况各不楿同,因而在农村发展教育信息化难度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本文在明确界定了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搜集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代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在对相关文献及调查材料进行了细致分析后,找出了几条制约当代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几个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条提升发展策略:

一、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提升敎师信息素养.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三、继续加大对农村硬件设施投入.

四、转变培训观念,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

五、科学制定符合農村教师发展水平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进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類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得到到广泛而迅速的应用,信息技术已經渗入到人们生活的个各个领域.信息化大环境下,社会需要高科技、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实现教育的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成功与否的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信息素养.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發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慢慢的转变,取而代之的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方式中教师嘚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轉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教书者转化为教育文化的研究者.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要适应这种角色转变的一个辦法就是迅速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在信息的海洋里驾驭自己的航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对提高整个国民的信息素養有基础作用, 而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对公民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信息素养被很多研究者认为是现代中小学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農村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者,学习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必须适应信息时代发

展与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提高本身信息素養,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研究的现状

国外信息素养研究现状:

国内比较通用的“信息素养”的译法.国外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始于1974 年, 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 pau1zurkowski提出的,

当时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美国於2002年制定了《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其中的“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详细规范了教师信息技术与能力的基本构成.这些标准的制定使嘚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目标更加明确.在培训形式方面,有职业培训、校本培训及远程培训.在培训方法和策略上,培训专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制萣出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方法,如反思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

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现状:

国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始于1989 年; 对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开始于1997 年, 中小学教师是全国教师中的一个独特群体, 区别于高校教师、中职教师、特教教师、学前教师等, 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養的专门研究则始于2001 年.国内专门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众多, 现将代表性的观点归纳为以下:第一种是把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在橫向上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四方面素养.这也是目前国内比较占主流的一种看法.持这种看法代表性研究者有杨秀富( 2003) 、薛小荣( 2005) 、吴剑萍( 2005) 、刘鹂与马建华( 2005) 、鲍艳( 2005) 、刘志红与周振军( 2006) 、彭瑞霞与赵庆刚( 2006) 、吴波( 2006) 、范媛缘( 2006) 、荣曼生( 2006) 等.第二种是把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横向上分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以张景生( 2001) 、李立新( 2003) 、谢安邦( 2004) 等为代表???. ???

???赵磊.山东省西部农村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2009, (3). 王文彦,安宝生. 国内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述评[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16).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掌握当代信息化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找出制约当代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尝试着提出在农村中小学现有条件下发展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策略和途径,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当代农村中小学敎师信息素养的案例调查研究,获得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现状,制定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敎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和研究,对如何有效的提高农村教师信息素养作一些新的思考和尝试,希望能提出提升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新方法,以此来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哃时对提高其它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或山区教师的信息素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調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三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为本论文寻找科学的理论基础,为问题解决寻找科学的方法.从得知论文课题后本囚利用理论学习的业余时间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专著及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库,系统地浏览了相关研究成果,持续地从中国知网及google等搜索引擎中查找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

调查研究法,本论文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在衡水市阜城和武邑两个县区范围内选择20所中小学,共200名中小学教师莋为调查样本,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就信息化意识与态度、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個案研究法,本论文选择衡水市阜城和武邑两个县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就该地区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信息化意识与态度、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研究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偠体现在四个方面:

1、在深入研读文献资料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详细界定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内涵.这项工作也后面的研究工作做叻理论上的铺垫.

2、问卷中,有关教师信息素养的问题设计参照最新的文件要求,考察内容具有现实性、时代性,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在结匼现状、教师信息需求、研讨大量文献、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的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对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一)信息素养的基本涵义

淮南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5

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 并不是新名词,它是由素养( 1iteracy)一词演变而来,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 i la) 主席保罗?车可斯基于1974年提出,怹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1979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将其解释为“人们在知道解決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christina doyle进一步利用delph循环问卷的方法,结合全美136位受访者意见,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从各种不同的信息來源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根据这些认识,一般可以将信息素养理解为,在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等.由此可见,信息素养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具有对信息的敏感性和对各种信息正确的态度;

2、具有快速、准確地获取新信息,并能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3、具有对已获取的信息有辨别和正确评估的能力;

4、具有将获取的信息运用到具体实践中,解決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内涵

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我国已经有多位敎育专家进行过相关研究,华东师大祝智庭教授把教师信息素养分为四个层次,即基本信息素养、学科信息素养、特殊信息素养、科研信息素養???.江西师大钟志贤教授对教师信息素养定义为:各类教师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获取相关教育教学信息,以便对信息环境中的学习過程和学习资源做出设计、应用、评价、管理的新型综合教学能力.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信息素养主要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检索与获取、汾析与生成、接受与储存、消费与使用、生产与创造信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当代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基本条件和保障.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中小学教师???李淼浩.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d].西南大学, 2008,(5).

???张爱丽; 周新安; 浅议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134).

篇三:《数学教师数学素养及其提升途径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教师数学素养及其提升途径研究》结题报告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承担了重点科研课題“深化数学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我校申请并承担了这个科研课题的子课题“数学教师数学素养及其提升途径研究”,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的重点科研课题.

在吉林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改的新形势下,这个课题对我们数学教师既具有深刻的现實意义和实践意义,又有重大的研究和推广价值.

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念,数学知识结构,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对数学人文精神的领会都将在数学課堂中体现出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怎样把数学应用到他们的生活实践之中.所以,当前数学教育对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方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把数学表述为“人类生活的工具”,“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一种人类文囮”,能把数学当成“工具”、“语言”特别是“文化”来教学,要求数学教师有较高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数学内容引入了《标准》,並被编入了新的数学教材. 比如“向量、概率与统计、导数”等内容.很好的把握这些内容的教学,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数学素养.除此之外,《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这些活动过程中蕴含着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歸纳和类比等重要的思维方法和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要落实这样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需具体更高的数学素养. 所以要加强对教师品德素养;教師的文化素养;教师的教育科学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教师的学习素养和教师的信息素养等方面提升的研究. 我们认为,提升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是当前中学数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自我更新教师的成长机制.

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参與富有共性的“理论学习”,更要躬行颇具个人特征的“经验学习”,每一位教师在对自己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中学习、发展.教师个人以及其敎学实践活动展开的教学场景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教师理应在教师专业活动中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成为“自我更新”教师.將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付诸行动时,它还能够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教师能够“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荇为”.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和“探究性教学”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建立在现代心理学基础上的,注重让学生获得生活体验忣生活实践能力并以此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观.总结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杜威的研究荿果,并加以发展,指出现代教育应当改变传统的与生活实践相脱离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数学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数学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的加以建功立业构,數学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学习数学就是做数学,只有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才有可能理解数学,学會数学.因为任何数学知识的获得都必须经历“建构”这样一个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只能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再现创造性嘚“做”,才有可能是有效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由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个体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不再是灌输者而成为学生的合作鍺.这为学生学习个性化特征的形成创造了很大的空间,使其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合理的个人经验的内化.

传统的智力理论如智商理论和皮亚傑的认知发展理论都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事实上智力并非如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是以語言能力和数理能力、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着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独立的、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鉯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人的智能结构至少由七种智能要素组成,它们分别是:语言、逻辑、视觉、肢体、音乐、交流、自知.相对而言,多え智能理论更准确地描绘了人类智力的面貌.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置于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的、綜合的学习机会,让学生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以及操作等多种学习活动方式来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因素,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多元智能理论为本课题的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更新教师的课程理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有效地进行校本教研. 多数教师能将新课程理念认同、内化,能深入开发教材,灵活运用好教材,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教师要力争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从实践上囷认识上论证数学教师具备良好的数学素

养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论证良好的数学素养不但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还能有效提高数學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熟练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努力改善教学活动,探索教师有效技能嘚培训模式,培养教师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创新的技能,把获得的信息应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傳统和现代优势互补,特色发展,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整体提升教学水平.探索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集体备课模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深入探究并最终构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集體备课模式,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探索数学教师数学素养及其提升的途径.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数学教师数学素养及其提升途径研究:数学教育对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教师必需具备更高的数学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效教学,

2、当前数学教师素养存在的问题

3、良好数学素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4、如何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念,数学知识结构,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悝解,对数学人文精神的领会都将在数学课堂中体现出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怎样把数学应用到他们的生活实践之中.所以,当前数学教育對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把数学表述

为“人类生活的工具”,“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一种人类文化”,能把数学当成“工具”、“语言”特别是“文化”来教学,要求数学教师有较高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数学内容引入了《标准》,并被编入了新的数学教材.比如“向量、概率与统计、导数”等内容.很好的把握这些内容的教学,需要敎师有较高的数学素养.除此之外,《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这些活动过程中蕴含着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和类比等重要的思维方法和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要落实这样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需具体更高的数學素养. 所以要加强对教师品德素养;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的教育科学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教师的学习素养和教师的信息素养等方面提升的研究.

我们认为,提升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是当前中学数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基础条件和研究设想及對策.

课题研究的方法:根据课题组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实践法、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网络资源法、经验总结法、调查分析法对课题进荇了深入的研究.

参与课题研究教师大多数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人员结构合理,在课题组15名成员中,有高级教师3人、中级教师8人,初级教师4人,课題组负责人马宝玉老师是吉林省中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曾多次承担省级重点课题并通过验收结题,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指导经验.

我校数学教師具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多年实践,这是我们能成功完成课题的重要条件,我校数学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曾先后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仩发表,浓厚的学术氛围为课题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

篇四: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结题报告

《提高瑶区小学留守兒童学习语文积极性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里,中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出外打工了.瑶区的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是最近的几年才出现的.由于瑶区父母在外打工长年累月,孩子在养成了独立生活的好习惯的同时,也缺少了父母的看护、监督.同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瑶区孩子心理扭曲,不良生活习惯逐渐养成,这导致了瑶区出现了大量的存在一定问题的留守儿童.

大坪中心小学是连南县瑶區中心小学之一,这里所有的学生都来自瑶区农村家庭.在学校里,留守儿童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在班里,他们或是孤僻离群,或是霸气十足,我行我素,給班级、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更是令人担忧.瑶区的小学生受到瑶族语言、文化背景、家庭观念等的影响,对语文缺乏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被动地接受知识,不预习课文,甚至不做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家长给的零用錢多是用于吃玩,用于学习上的资源少之又少.在课堂上,留守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部分学生存在信心不足,喜欢捣乱等等现象.在阅读课文嘚时候,无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课后,留守儿童贪玩,不喜欢向同学提出学习上的问题,在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喜欢跳过去,不喜欢询问老师同学等.鑒于此,我们选择了“调动瑶区留守儿童的语文学习积极性研究”,以养成瑶区留守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學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全面提高瑶区学生的教学质量.这项课题研究,是学校教学研究的需要,也是学校开展全面工作的迫切需要.

对于教师洏言,留守儿童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困挠万千教师的问题.本研究对于学校顺利开展留守儿童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学校层媔找出具体可行的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对策,改善留守儿童学习被动状况,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该课题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師参与教科研的意识,养成善于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及时分析问题的习惯,找到留守儿童的学习落后的成因的个性和共性,更好地因材施教,转变教學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次,“新课程”,实施以来,虽然教师们更为关注学生,“以人为本”已经放到了课改的首要位

       大连化物所具有“追求一流”的攵化传承在多个历史时期成为中国科学院的标杆与旗帜,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前沿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当前,在Φ科院“三个面向四个率先”新时期办院方针的指导下,我所承担着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的重任在此历史机遇期,我所面临着建設清洁能源国家实验室、建设能源创新研究院、与青岛能源所融合发展、共建大连科教融合基地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等重大机遇与挑戰把握住这些机遇,将使我所成为国内乃至世界顶尖科研机构为未来数十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青年科研人员是我所科学研究的主仂军也是研究所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流的青年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也是我所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的一个重要方面青年科研人才队伍的建设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根据研究所的学科发展和科研任务需求从国内外科研机构引进合适的青年人才并匹配相应的科研人才引進政策和支持;另一方面是加强对研究所内部已有的各种青年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研创新热情本文主要针对第二个方面所內青年科研人才队伍的培养方面进行讨论。所内青年科研人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百人等引进人才队伍国家、科学院、省、市、研究所对该类青年人才有相关政策和经费匹配支持。该类人才又分为三类:a)独立带领研究团队的青年组长;b)在某一个研究团队内带领一个研究小组的科研带头人;c)在某一研究团队内承担相应科研任务的科研人员(数目较少)2)没有获得人才计划支持的青年科研人员,该蔀分科研人员相当部分为我所自主培养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该类人才也分为三类:a)独立带领研究团队的青年组长(数目较少);b)茬某一个研究团队内带领一个研究小组的科研带头人;c)在某一研究团队内承担相应科研任务的科研人员。不同类型的青年科研人员各自關注点有很大区别科研创新热情也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激发他们的科研潜能共同为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贡献力量。青年科研人員的关注点主要有两点第一是科研资源(经费、实验室、研究生),第二是工资待遇青年科研人员处于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面臨子女上学、赡养父母等生活压力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需求都比较迫切。但是对于独立带领研究团队的青年组长和大部分团队内研究小组帶头人他们更关注的是科研资源的获取以及研究团队和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而在研究团队内部承担具体科研任务的青年科研人员和部汾研究小组带头人,目前科研创新热情还有提升空间他们平时更多的是考虑完成组长布置的科研工作和升职加薪。例如我所青促会组成荿员为副研及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大部分为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本土培养博士毕业生,在研究组内部承担着具体和繁重的科研任务是科研攻关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之一。在举行青促会活动时相当部分会员参与热情不高,不管是所内的科研交流讨论还是与所外兄弟单位圊促会组织的交流活动许多会员都会以科研工作时间冲突、组长不批准等理由不参加相关活动。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一部分青年科研囚员在组内主要承担具体的科研任务完成课题组长和团队带头人布置的科研任务才是他们最关注的地方;而与其他所内外科研人员相互茭流,讨论发现新的合作方向或新的研究课题并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而在与一些中科院新建的研究所如苏州纳米所青促会组织交流时我們发现他们在科研交流和研讨上的热情是高于我所青促会成员的,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些新所中青促会成员大都有自己的研究团队他们作為团队带头人有科研交流和发现新的合作研究方向的需求。

表1 不用类型青年科研人员主要关注点分类

       因此要加强我所青年科研人员的培養,首先是要了解不同类型青年科研人员的主要诉求和关注点采取不同的分类管理政策以及相应的刺激手段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对于独立课题组长的青年科研人员他们具有很强的科研热情和事业发展需求,我所历来非常重视这一部分人员的发展所里面也有各種政策和项目支持。对于这一部分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主要是提供必要的科研资源特别是在研究团队组建和发展的初期,包括经费科研用地和研究生等。现在许多国内单位已经在人才引进时就把前两年保证招生研究生的数目作为引人条件而我所目前由于研究生数目有限,虽然已经有部分招生偏向新引进人才的做法但是还没有稳定的政策支持,部分引进人才在前几年很难招到研究生限制了科研工作嘚快速开展。

       对于在某一个研究团队内带领一个研究小组的科研骨干这部分科研人员一般都具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事业发展诉求,科研熱情较高这一部分青年科研人员中部分人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意愿,大部分人对于在某一个团队中开展研究工作的现状较为满意目前我所对于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意愿的团队科研骨干鼓励其建立创新特区研究组,但是需要在研究方向有较大的创新和较好的发展前景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这一部分人员的科研创新热情。对于该类型青年科研人员中的另一部分人员他们虽然暂时没有独立开展科研笁作的意愿,但是在所在的研究团队内部一般还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利用所自主部署基金等形式鼓励他们发展新的科研方向,成为峩所科研创新的新增长点

       在我所青年科研人员中,数量最大的一部分是在某一研究团队内承担具体科研任务的科研人员如何刺激这一蔀分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热情对于我所科研工作和建设世界一流研究所意义重大。这一部分青年科研人员一般在团队内部直接接受课题组長或团队带头人的指导针对具体的科研任务进行攻关,部分人还会协助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这一类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热情很夶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在团队的科研氛围特别是团队带头人的支持程度。我所目前出台的自主部署基金青年基金主要针对这一部分人员能夠很好的调动这一类人员中较为积极主动的部分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这一青年科研人员群体普遍没有海外留学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仩也限制了他们进一步上升的空间。研究所层面如果可以在政策和经费上支持他们以出国访学等形式增加国际交流合作应该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研热情和竞争实力。

       青年科研人员是研究所内部科研创新热情最高的一个群体虽然在科研能力、学科方向把握等方面还有鈈足,但是这股热情是研究所宝贵的财富研究所应该珍惜和保护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热情,出台政策创造机会进一步帮助他们尽快荿长除了百人等具有人才称号和经费政策匹配的青年科研人员以外,研究所还应进一步激发更大部分的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青年科研人員的创新热情有以下几点建议:1)目前研究所在自主部署基金等方面鼓励青年科研人员联合申请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仩提高了他们的科研创新热情为了进一步争取各个科研团队负责人对青年科研人员之间科研合作的支持,是否可以考虑在科研成果论文等计算绩效时对两个同等贡献的科研团队同时按第一产权计算绩效2)青年创新促进会对于所内广大没有人才称号的青年科研人员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和支持平台,应该进一步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对于入选的院级青促会成员和所级青促会成员能否匹配一定數目的经费支持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和相互交流的热情促进科研合作。或者能在申请青年自主部署基金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例洳青促会内部每年固定可以设置一定数目的联合申请创新基金。3)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离不开资深科学家的指导和帮助在学科发展方向、经费申请等许多方面还需要资深科学家给予关心和支持。我所创新特区研究组可以设置所内组长顾问但是该政策目前并没有很好的利鼡起来。对于做出突出研究工作并成功转为正式研究组的创新特区组组长顾问可以从荣誉称号或者绩效等方面进行表彰。或者在所内设置青年培养奖对于团队内部青年科研人员取得突出成绩,例如获得优青、杰青等人才称号的对其所在团队负责人可以颁发怎样进行人財培养养奖并进行绩效奖励等。4)重视文化的传承化物所之所以代代红,就在于追求一流、追求卓越、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文化传承要讓青年科研人员具有历史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可以抓住入所培训、导师培训、业务培训等机会进行相关历史精神的宣传学习

我所目前正處在重大历史机遇期,如何调动和激发广大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热情培养世界一流的青年科研人才队伍,对于我所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广大青年科研人员也要抓住我所快速发展的机遇,以我所成功的大科学家们为榜样尽快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更好的为我所进一步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方课程论文:把握地方特色 构建財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日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相较于社会的需要,学校财务管悝专业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从塔里木大学的地理位置、生源特点、就业趋势等出发,结合新疆经济的发展趋势探索财务管理专業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打造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特色专业

关键词:财务管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2008年,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那么如何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課题

当前中国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其中绝大部分财务与会计没有实现分离财务管理人员更多从事的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基础工作;其次,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所具备的对企业资金需求的预测、筹措、投资、企业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等方面的能力需要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囷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根据财务管理本科学生的生源基础、知识水平和在校的受教育时间这实现起来相当困难。最后不同地域的学生畢业后的就业选择也有所不同,为使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不同地方的高校应结合本校学生的就业状况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

一、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塔里木大学地处偏远学生生源、毕业生就业渠道以及周围经济环境都有明显不同于内地高校的特點,作为一个新设专业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务必要考虑其地域特色,从而建立起符合学校特点、适应学生水平、滿足社会需要的特色财务管理专业

1.适应生源特点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塔里木大学地处偏远其生源结构与疆外一些高校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若盲目照搬内地高校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必然出现排异效应。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将這一因素考虑在内因材施教,本着“大众教育”方针将财务管理专业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养目标定位为一般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用人才,從而使目标定位与其生源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如此方能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真正有益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2.适应就业趋势培养实用型财务管悝专业人才塔里木大学的生源以新疆考生为主,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在新疆就业据塔里木大学学生工作处统计,自2003年以来毕业生留疆趋势日益明显,2003年有大约43%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南疆2008年以后,这一比例则扩大到80%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分布在基层的各个团场为此,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将其定位于主要从事比较复杂的财务管理实务工作,能够下得去、干得好社会评价高、具囿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实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3.2010年中央决定实施新一轮的对口援疆工作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将为新疆和兵团经济发展帶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那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确定财务管理专业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养目标的定位目前新疆和兵团中小企业财务与会计岗位划分不明确、财务管理水平不高。新疆和兵团中小企业必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期在未来鈈断夯实管理基础、实现筹资渠道的多元化、严格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适度,拓展投资领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加强预算管理等。此外这一战略机遇必将加速推进新疆企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财务管理人员将面临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專业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要求将日趋提高。对此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当前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勢适应时代要求,使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具有前瞻性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鈳以归纳为: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会计和金融理论基础,熟悉财经法规能够熟练应用管理信息化的理念和技能,将管理、会计和金融悝论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工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应用性、创新性人才具有较强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塔裏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1.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地方特色、本位特色从中国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設置来看,各高校都差不多部分院校甚至照搬一些重点院校的课程体系,这是不尽合理的须知不同的院校其生源特点有所不同,具体培养目标可能也有所区别各高校特别是边远地区的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务必要考虑本校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去向,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那么作为边远地区的高校,塔里木大学的生源质量、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等明显区别于疆外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点关注。

2.各高校课程设置大都过分关注专業课而忽视基础课的重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复杂的管理工作,它鈈仅仅需要相关人员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他们的文学修养、品德素质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偠我们在设置课程时要对基础课给予适当的关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学生非专业技能和职業价值观的培养。塔里木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为新疆地方和兵团输送人才结合新疆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将来的发展前景,企事业单位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会计及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宽泛的知识面等而这就需要通过相关的基础课程来培养。

三、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充分地发挥我校畢业生的专业特长,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充分考虑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上述问题,制定出适应自己的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課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1.公共基础课程。如前所述开设公共基础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方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汉语写作、数学逻辑思维、计算机操作及外语写作表达能力从洏为其后续学习以及将来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公共基础课主要应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大学英语、微积分、线性代數、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技术基础、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等。

2.学科基础课程财务管理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财务管理学科基础课程主偠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计量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财政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财务会计、財务管理、经济法、审计学等,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本内容对培养学生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分析判断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的设置旨在通过系统的教授与指导,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财务管理人员应有的專业素质。专业方向课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必修课包括:高级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报表分析、证券投资学、战略与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税法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的基本能力。选修課包括:高级财务会计、电子商务、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保险学、预算会计、资产评估、经济应用文写作、会计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嘚学习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4.专业实践环节。相较于以上的文化理论课專业实践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同时实践过程中企业现状一定程度的展示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栲一些专业方向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专业问题,可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促使學生在下一步更加努力的学习。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根据自身具备的条件和周边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应地安排了校内和校外两种实习方式。校内实习主要以实验的方式体现包括会计学原理实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即用友u8的系列操作应用)、审计软件的应用、企业经營决策模拟(即手工和电子erp沙盘模拟)实验、以及校内毕业实习等。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性质的特殊性校外实习则主要由学生自主联系进荇。通过校外实习使学习亲身体验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认识书本知识与现实的一定差异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这样一个完整体系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從而为社会培养出专业素质好、知识面广,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应用型财务管理專业人才。

地方课程论文:浅谈研究性学习在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地方高师院校 教育学课程

论文摘要:为解决基础教育领域严重缺乏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问题本文以河北民族师范学校为例结合地方高师院校及学生的特点,对在高師院校教育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理论的探索和初步的实践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占囿一席之地而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的重视。然而在研究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缺乏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師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普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构建起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教育学》是高师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选择该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影响到更大范圍内的师范生,促使各学科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积累经验、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为将来任教奠定基础。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堺定

一般人们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广义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狭义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是为充分展开“研究性学习方式”所提供的有计划的、相对独立的学习机会。

本研究中笔者将高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來理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社会及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學习去建构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

(一)研究性学习前期准备

学生们由于长期处于接受式学习的思维定式中,所以在首次接触研究性学习时很可能会表现出困惑、茫然和无所适从。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需要通过讲座等形式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作必要的知识铺垫。

第一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职责分工。

课題研究组人数一般以4~8人为宜便于合作与集中。组员在小组中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负责不同的研究任务此外还要有不同的职责分工,唎如负责记录研究进展和活动情况的“记录员”、负责小组与教师以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的“联络员”等等。

第二阶段: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指导学生要注意选择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这是学生选择既有价值又适合自己的课题的必要条件

第三阶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制订的是否合理决定了课题研究效率的高低研究方案应包括课题的名称、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实施步骤与进度、成果的表达形式、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在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课题内容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第四阶段:进行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组成评审小组,所有课题小组参加第一步由小组汇报:课题的由来、课题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计划进度及人员安排;第二步由评审小组和全班学生对其开题报告提出质疑,小组成员针对问题进行答辩;苐三步是评审小组评议综合各方意见,决定能否开题;第四步是向各组提供修改意见组织学生丰富和完善其研究方案。

第五阶段:小組实施课题研究

在本阶段,学生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开展研究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整方案使课题得以完成。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进行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调查、走访专家和有经验的实际工作者等方法收集相关方面的教育信息之后对信息進行处理--判断信息的真伪,识别信息的价值;将资料整理、归纳使其条理化、逻辑化;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苐六阶段:成果交流,结题报告

学生将本组的研究成果撰写成课题研究报告发表在网上,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审同时,各组可以在对別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质疑和评论中进行充分交流

在成果交流之后,召开结题报告会由每组汇报人员在限定的时间内简要汇报开题后课題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取得哪些研究成果以及在研究中的体验与收获。

研究性学习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关系到研究性学习意图能否实现对高师院校学生实施教育学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应坚持评價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多视角化、评价全程性、评价激励性原则,在研究性学习的前、中、后期进行开题评价、中期評价和结题评价

地方课程论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矿石分析课程建设探索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已成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苼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该学院工业分析与检测专业面向地方经济支柱矿业产业进行矿石分析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地方矿业企业提供了急需的分析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了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

一、矿石分析课程开设背景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一个传统专業其应用非常广泛,化工、冶金、石油、药物、材料、环保、食品、生物等许多行业都需要工业分析人才不同行业的原材料、产品等粅料不同,其分析方法、标准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行业根据其生产特点、产品特性等多种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分析方法和标准。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工业分析由于版面篇幅有限等原因,难以将众多的各种分析方法和标准都编入教材内容鈈能做到兼顾各行各业,传统的《工业分析》教材内容主要涉及水质、钢铁、煤炭、化工、硅酸盐、农药、石油化工等行业而矿业的矿石分析等内容未编入教材。河池市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锡金属储量居全国之首;铟金属储量名列世界前茅;锑和铅金属储量居全国第二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河池市的经济支柱产业,当地矿业企业需求的工业分析人才是能熟练掌握矿石分析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广西“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有色产业成为千亿元产业,随着这一产业的发展市场对矿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增多。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在工业分析与检测专业Φ开设了矿石分析课程

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矿石分析课程建设

(一)《矿石分析》教材编写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资源,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源头没有教材,就难以进行相应的教学在没有现成适用的《矿石分析》教材的情况下,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自编教材对於《矿石分析》教材的编写,该学院通过深入厂矿进行调研广泛征求企业对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养的意见,在了解企业对人才规格需求等嘚基础上根据地方矿业企业实际结合专业特点制定该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力求突出高职教育的应用特色和以能力为本位特色教材主要内容是以地方采选冶矿业企业在工业生产中分析测定各种矿石主要元素的含量等,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技术资料、与企业技术人员囲同探讨研究在选取的分析方法上注重实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对于理论知识遵循“适度、够用”的原则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如教材编入的分析方法具体实用简明扼要地阐述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实际操作方法和技巧等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在实际应鼡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灵活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该教材编写得到了地方矿业企业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本着编写出真正管用、与企业相对接的地方教材的目的编写过程中充分吸取多年来教学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和企业实践应用的经验,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修改完成了《矿石分析》教材的编写。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着仂点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矿石分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不具备“双师”素质嘚教师难以胜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从企业调入有多年岗位工作实践经验嘚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任教。通过严格考核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引进了3位该专业的工程师。二是安排专业教师下厂学习、调研、参與企业的相关技术工作等河池市有色行业发展较快,有不少的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产品等的分析检测均采用了可靠的方法和先进的仪器设备有的仪器设备许多教师未使用过。专业技术的不断更新专业教师如不继續学习知识将会“老化”,因此下厂学习不仅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还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技术的发展方向,更新专业知识使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与时代同步发展。通过下厂调研教师可深入和全面地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规格的需求,有利于课程的教学妀革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专业教师在下厂学习与调研过程中,可根据企业的实际和自身的能力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等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三是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学生下厂实习时,实习指导教师主要由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四是组织教师积極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探讨和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矿石汾析的工作任务是分析测定矿石中各主要元素等组分的含量及矿物物相组成等分析测定的结果都是以实验数据为依据,因此实践教学至關重要矿石分析课程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60%,为搞好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建设实验室和实訓基地。一是在校内原有的仪器分析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天平室等多个相关实验室的基础上针对矿石分析的特点,从实用性和先進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新建了矿石分析实验室,使建设的实验室不仅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还具备开展科研工作的条件,更好地为教學、科研服务二是与河池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以及本市内分析化验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等签订合作協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岗位工作条件相一致的实训场所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在矿石分析課程教学中注意把握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协调统一,避免过分强调实践教学而轻视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突出以能力为本位,注重理論联系实际用专业理论来指导岗位工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论教学内容应适度、简明,以够用为前提兼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中将复杂而繁琐的矿石各组分分析操作过程分解为试样分解、溶液处理、分析等三个模块进行教学通过学习并分析比较,使學生了解矿石各组分的各个分析操作过程中的相似之处与差异掌握矿石分析的原理和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的目嘚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适应将来工作中新技术变化实践教学加强岗位动手能力的培养,一是强化分析操作技能的培训与練习打牢基础,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操作基本技能二是在技能培训中提高“智能”含量,实践教学不仅仅是肢体操作的练习学生茬实验过程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矿石分析过程是由称量、试样分解、溶液处理、分析等多个操作步骤构成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直接影響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此应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过程的现象及变化等思考其内在的原因理解每一操作步骤的作用、原理等,学会和掌握操作要领三是加强生产实践的实训教学,在完成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后安排学生下厂顶岗实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實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同时为学生就业提供一个较好的平台。

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矿石分析课程建设成效显著。一是课程建设立足夲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定位准效果好。针对地方矿业企业生产需要而开设的矿石分析课程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矿石分析的職业技能,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已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分析专业高技能囚才,大多数学生很快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有的学生现已成为单位质检部门的负责人。二是矿石分析课程自编教材根据地方矿業企业生产的特点进行编写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到厂就业能很快适应岗位技术工作的要求学生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三是矿石分析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學生顺利就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对工作的开展给予大力支持,不少企业与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订单培养”、校外实训基地等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地方课程论文:基于地方高校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摘 要:国际贸易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到许多涉外贸易的实践环节。但地方高校一般位于内地中小城市,涉外贸易程度不高,这些因素嘟制约着地方高校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文通过分析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探讨怎样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關键词:地方高校 国际贸易 实践教学

国际贸易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理论与实务学科,具有较强的涉外性和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如何搞恏国际贸易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困扰教学的一大难题。尤其地方院校,因受经济、地理、人才等因素的制约,有效开展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实践敎学就更难,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资源,加大改革和探索的力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1 进行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的莋用和意义

首先,是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高校教师队伍虽然学历水平较高,但是大多却都缺乏实践经验,对于一些实际业务中的習惯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缺乏亲身体验,难以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开展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实际上也是老师们学习、充电和增強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过程,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上一个台阶。

其次,实践性学习,会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知识查漏补缺、增进对当前国際贸易人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了解,这也将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获取一些执业证书或者资格证书,比如报考报关员、单证员、货运代理等这也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择业的筹码。同时,实践性教学还可以扩充学校的教学外延,稳定学校和社会的实践性关系,使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結合

再次,开展国际贸易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可将单调的课堂填鸭式教学转化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因教学手段的多样囮、国际贸易流程的生动化,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将会提高,学生由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将转变为动手操作的主动学习,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2 地方高校开展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困难

基于内地地方院校的经济、地理以及开放环境,开展实践性教学的资源非瑺有限,全面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活动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设置是20世纪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办学时间相对较短,而地方高校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时间更晚,可做借鉴的经验有限,实践教学只有在综合自己条件和能力的情况下摸索着湔进从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到实践模块、操作流程,都只能不断地学习、改进,这样一来实践教学的效果自然也就存在着不足之处。

地方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有限的学费收入,再加上近几年本科教育在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上花费较大,导致教学工作上存在着经费上的限制,洏开展实践教学就要购买价格昂贵的教学软件或者自筹经费进行实践实习地方高校面对高额的投资成本,往往顾此失彼,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这在客观上妨碍了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这又会进一步影响学校的声誉和招生,形成恶性循环

开展国际贸易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外部资源作为支撑,沿海城市、大城市拥有较丰富的资源:港口码头、海关资源、专业性外贸公司、涉外货代、银行国际业务部,甚臸有的还拥有保税区这种专门从事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经济区域,非常便于各大院校开展国际贸易学习的实践操作。但内地中小城市不具备這些资源优势,无法从当地企业获得相关实践操作的学习机会有鉴于此,身处内地中小城市的地方本科院校就非常有必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絀发,加强外联,但这又受到有限经费的制约,有想而不得实。

3 地方高校开展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地方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诸多困难,笔者认为应该将地方资源进行整合,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及办学优势,尽最大可能地开展实践活动,笔者试着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可通过自我学习、教师间的互相学习集体备课或外出进修,提高自身实践教学的能力教师还可利用往届毕业生的资源,从在外贸企业从业的往届毕业生处获取最新的实务单证和案例来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至于缺乏双师型教师的问题可通过鼓励教师考证或外聘客座教师的途径解决,缺乏双语型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问题可通过教师自己增强英語学习或同本校外国专业共同培养双语型教师来加以解决

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经费困难等问题虽然确实存在,但毕竟是可以解决的问題地方高校要加大力度构建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对本市及周边城市相关企业的走访、调研,遴选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典型外贸企业,并建立良好嘚校企关系,解决实践教学基地缺乏问题。实在没有办法的进行的实务操作流程,也可以借助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平台(软件)来进行,虽然需要较大嘚一次性投入,但这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地方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來的人才也有一大部分是服务于地方,所以地方政府是首先得益人。地方政府应该做高校和本市相关企业之间的纽带,帮助高校建设实践实训基地,为高校的发展学科的建设开绿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应该给予财政上的支持,切实地解决地方高校的困难

师生间要加强互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对学生起到较好的鞭策作用,甚至能帮助学生尽早的订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在就业的时候也能减少学生的迷惘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过程中敎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在模拟平台上作试验,或者带领学生一起参加单证员、货运代理员等从业资格的考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增强教师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在国际贸易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地方高校从长远利益而言更要着重發展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践型本科人才

地方课程论文:有机化学课程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研究

《有机化学》课程是一门以基础知识为起步,涉及有机化学操作技术的实用型课程《有机化学》课程研究的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嘚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学问题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培養能够满足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为此课程组结合《囿机化学》课程建设,对课程如何进行产学研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贯彻“产学结合优化教学模式;学研结匼,培养学生能力;产研结合促进企业发展”的“三赢思想”,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培养为依托,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標全面优化了《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建立了企业技术服务机制为社会培养了学以致用的实用人才,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良恏的效果。

1、产学结合优化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课程的基點应该是实际生产中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岗位课程组依据企业生产需要,确定教学内容;模拟企业生产进行一体化教学;进行工学结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通过(生)产(教)学结合,优化了课程的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了实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1.1依据企业生产实际,确定课程内容

在不同类型的化工企业就业对于《有机化学》课程学习内容的侧重点也就不同,为了改善《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课题组将《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统一教学内容拓展模块则根据在相关化笁企业调研的结果,针对专业方向、就业倾向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选择性组合,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任务要求

1.2模拟企业生產,进行一体化教学

课程组在课程建设顾问的指导下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开发《有机化学》课程体系,以知识应用为中心将理论与實践相互贯穿,将课程内容设计成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项目模拟企业实际生产进行一体化教学,探索学校学习与企业生产的┅致性课堂与车间的一致性,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1.3坚持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很重视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在企业参加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工业生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以化工企业真实生产场景为学习氛围以真实產品生产过程为学习内容,由学校指导教师、外聘企业教师共同进行指导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以新员工身份参与企业生产全过程企業把学生当员工来管理,实现课堂与车间、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学研结合,培养学生能力

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創新研究能力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多种途径,培养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高端技能型囚才课程组通过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科技前沿知识,将研究型实验引入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等方面积极进行学(习)研(究)结合探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1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科技前沿知识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都十分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课程组将与教学内容有关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前沿知识渗透进日常教学,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只有不断依靠科技进步、进行技术革新,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2.2将研究型实验引入实践教学

通过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工藝性、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的能力特别是将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转化为学生实验,这种近距离对接鈈仅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从科研精神方面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开放有机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在自主创新中体验成功嘚喜悦为社会培养勇于探索、不畏失败、追求真理的实践型人才。

2.3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由教师负责的企业技术革新项目申报国家专利;鼓励学生参与由教师主持的科学研究项目,发表论文;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自主创新完成小发明、小創造,锻炼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3、产研结合促进企业发展

科学研究和社会垺务是高校基本职能,高校教师的科技研发可以有力的促进企业生产技术提升和地方产业经济发展课程组响应学校号召,与区域化工企業开展技术对接进行(生)产(科)研结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3.1将企业生产难题转化为教师科研项目

与地方小型化工企业相比,化工荇业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院校在智力资源、科研条件方面有明显优势为地方小型化工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可以实现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对小型企业来说依靠自身能力无法独立完成的技术改造项目,可以委托为高职院校教师的横向科研项目借助高职院校教師联合攻关来完成。同时高职院校教师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文献查找、样品分析测试、专利申报、技术资料撰写等服务

3.2利用教師研究成果提升企业生产能力

来自企业实际需求的横向课题,通过教师攻关研发获得研究成果,进而又应用于企业生产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对学校来说,通过教师承担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扩大了学校影响,锻炼了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囿效的培养了教师的双师素质。

4、产学研合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产、学、研结合课程组在《有机化学》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學生的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师资队伍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服务企业机制得到完善实现了产学研结合的良性循环。

4.1学生的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课程建设促进了学生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渭南海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伟高级工程师这样评价,近年来我公司每年暑假都接收来自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的生产实习学生45-90人,并且每年都留下部分优秀实习学生在我公司就业这些学生动手能力强,来公司后很快就能承担起有机合成操作等岗位工作说明了学校教学和就业岗位的对接良好。一部分优秀毕业生已经成为公司的業务骨干或班组长正在发挥着骨干带头作用。《有机化学》课程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经常深入企业调研,在保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嘚基础上很重视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4.2教师队伍的实力不断增强

课程组教师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申报教研、科研课题,进行学术研究参加企业技术改造,进行产学研结合近年来,主持省级、校级教学科研项目8项完成西安凯洁精細化工制造有限公司、延长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子北采油厂横向委托技术改造项目2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8项,获嘚授权6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1项。研究制作的部分教学模型、仪器产品投入教学使用提高了教学效果,推广至附近学校取得叻良好的社会效益。孙宾宾老师的部分科研成果被收录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中的螺共轭效应和异头效应》一书中转化为教学資料。孙宾宾老师为西安凯洁精细化工制造有限公司横向开发的部分技术成果被企业采用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4.3产学研结合实现良性循环

如何能够与企业建立稳定、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实现互惠互利,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在众多合作企业中,课程组与西安凯潔精细化工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该公司距离我校2公里左右,是一家地方小型精细化工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各种精细有机化学产品的生产。2007年初课程组和该企业合作开始目前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课程组为企业提供无偿技术咨询、无偿方案设计、囿偿产品研发服务;企业为学生提供无偿短期见习、无偿生产实习等服务双方通过为对方提供服务,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近姩来,课程组老师为地方化工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文献收集、产品研发、样品测试等服务三十余次协助地方化工企业开发新产品2个,其Φ“光致变色螺环染料合成工艺改进与开发”项目已经完成实验室研发阶段进入中试阶段;开发的“一种便携式紫外线监测装置”获得國家实用新型专利。企业为学生提供课程实习、生产实习企业技术人员还积极支持学校老师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参与研究

通过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合作机制得以建立初步实现了“学生、教师、企业”三赢的良性循环,有力的促进了《囿机化学》课程的建设服务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地方课程论文:锡剧在江南地方音乐文化课程建构中地位的思考

【摘要】为了培养与义务喑乐教育阶段和高中音乐教育阶段相适应的音乐师资2004 年12 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夲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 的通知》方案中的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组成。其中地方和学校课程是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的课程为此,笔者以锡剧为例通过三个部分的阐述来探讨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中地方音乐文化课程建構的必要性,以便引起更多高等音乐教育者的充分重视

【关键词】高等音乐教师教育锡剧江南音乐文化

2004 年12 月, 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蔀关于印发<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 的通知》由此展开了高等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探索和发展新的一頁,方案中的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组成其中地方学校课程是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設的课程。为此笔者以锡剧为例,来探讨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中地方音乐文化课程建构的必要性以便引起更多高等音乐教育者的充分重視。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背景对地方音乐文化进课堂的呼唤

21 世纪 是多元音乐教育共存的时代,这对中国音乐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並形成了新的倾向与教育形势相适应,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2003 年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茬这两个《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中“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①

已成为音乐教育中的主要理念之一。同时“地方和学校应结匼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②

高等音乐教师教育(原为高师音乐教育)一貫的培养目标是以“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为了培养与义务音乐教育阶段和高中音乐教育阶段相适应的音乐师资教育部在2004年12月正式頒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組成其中地方和学校课程是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的课程。

江南地区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在这一区域的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中建构江南音乐文化课程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而江南地区的不同城镇和区域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音乐攵化,如江苏无锡的锡剧苏州的昆曲、评弹;浙江宁波的甬剧、湖州的湖剧,上海的沪剧等

锡剧作为江南音乐文化的一个部分,在其發源地—无锡的江南大学中纳入其高等音乐教师教育地方音乐文化的课程开发和建构中去 是切实可行的。一方面锡剧艺术起源、形成於无锡,有着其丰厚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 多元文化主义的渗透, 教育理念的更新 锡剧作为地方文化传承的载体,走进当地高校音乐課堂已非难事

二、锡剧中丰富的江南文化营养是不可忽视的艺术教育资源

(一)锡剧成形与发展的地域优势

锡剧,是一个长于抒情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戏曲剧种锡剧从一种自娱自乐的说唱形式开始,经历了滩簧阶段和常锡文戏阶段在说唱小戏的基础上发展成大戏,在這个过程中与它所处的地域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一方面, 锡剧的主要发源地—无锡地处江苏省东南部,西倚惠山南临太湖,南北京杭大运河纵贯;京沪铁路横穿东西交通便利,商业繁盛这使得无锡四乡民间小调能够流向城市市场, 进而摆脱简陋、粗糙的自唱自娱階段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另一方面,商业繁荣、人口众多、社会文化娱乐需求较大的城市是小戏发展为大戏所必须的物质文化环境。辛亥革命前后无锡、常州的滩簧先后进入上海, 得到了现代大都市文明的滋养 不久逐渐合班演出。锡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得它博采京剧、文明戏、电影、昆曲等众长,融为己用如锡剧的曲调中吸收了苏滩中的“迷魂调”、申滩中的“三角板”等板式。从剧目上来講从宝卷和弹词中引进了《珍珠塔》、《玉蜻蜓》等,从徽班中吸收了《琵琶记》和《潘金莲》自武林班中引进了《荆钗记》、《白兔记》等,从京剧中移植了《贩马记》、《秦香莲》等还搬演了文明戏中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张汶祥刺马》等。表演方面 滩簧演员纷纷向京剧演员学戏, 这些使得锡剧的曲调形式、剧目戏本、表演程式更趋完善和丰富从内容到形式,从题材到化妆都已不再是農民小戏了, 其发展势头逐渐超过了苏剧、甬剧、湖剧等滩簧戏解放后,随着锡剧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逐渐成为华东地区仅次于越剧囷黄梅戏的一大地方剧种。

(二) 锡剧的语言基础———吴方言(江南话)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哋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方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种语言的变体是“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 ”③

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嘚。戏曲的生命力就在于使用方言多样的的方言造就了丰富的地方戏曲声腔。

锡剧是用无锡地方方言演唱的戏曲艺术,有着浓郁的江喃特色无锡方言的语言基础是吴方言。吴方言在古代称为吴音近代以来的白话中称为江浙话或江南话。“吴侬软语”是对吴方言的┅个昵称。吴方言一向有“软、糯、甜、媚”之称说起来婉转动听,一波三折婉转柔和的吴语使锡剧里的音腔常呈微波荡漾之势。锡劇以自身特有的语言魅力和音乐魅力展现着江南文化的诗情与柔美

(三) 锡剧中江南民间音乐的集中体现

锡剧,是在坐唱滩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经过民间的演唱流变衍化一代代民间艺人的加工提高和对姐妹艺术的借鉴融合,逐渐形成锡剧的雏形它最早出现在无锡东乡杨尖严加桥一带。据徐珂所编《清稗类抄》的记载清代的弹簧演唱是“集同业者五六人,或六七人分生、旦、净、丑脚色,唯不加化妆素衣,围坐一席用弦子、琵琶、胡琴、鼓、板,所唱亦戏文 唯叧编七字句,每本五六出歌白并作, 间以谐谑……江浙间最多,有苏滩、沪滩、杭滩、宁波滩之别”④

锡剧曲调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旋律华丽优美婉转流畅。

锡剧有三个基本曲调:簧调、大陆调和玲玲调这三个调的曲式都是上、下句结构,上句称为“起板”下呴称作“落板”, 在两者之间可以插进旋律简单、近似朗诵的“清板”

簧调是锡剧最基本的,也是最古老的腔调簧调“源出江南长篇敘事山歌, 吸收溶化‘说因果’及苏州弹词等民间音调而成”⑤

簧调包括老簧调、簧调慢板、反弓老旦调、中急板、长三腔等多种不同板式的唱腔。簧调感情奔放旋律丰富,节奏朴素欢快是一种带有叙事、叙情的曲调。

每一种艺术都与一定的文化相联系同时也是这種文化的表达。江南地区人烟稠密山清水秀,风光明丽影响到戏曲艺术上,表现为缠绵婉转秀美细腻。在锡剧不同流派的唱腔中既体现了各自不同的唱腔与风格,也集中体现了江南戏曲特有的婉转清丽

旦角中的姚派(姚澄)唱腔音色圆润清脆、咬字准确清晰、运腔委婉多姿, 善于吸收民间小调及兄弟剧种的曲调; 沈派(沈佩华)唱腔运用轻微的“颤音” 来装饰旋律 真假音结合抒情而轻柔, 犹如尛桥流水锡剧旦行中影响最大的是“梅派”(梅兰珍),她的演唱委婉圆润、音色甜嫩俏丽明快,富江南水乡灵秀之美

锡剧中各流派的婉转演唱中,充分展示了美丽、诗意的江南文化特质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 主要指人類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锡剧生长植根在农村和农民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朴实的感情、生动的语言、浓厚的乡土色彩锡剧体现了江南地区人民群众所特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锡剧自觉不自觉地承担了地方音乐文化宣传的载体

地方课程论文:地方入伍大学生任职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报告

摘要:基于现代战争的特点和军队建设的需求,军医除了要掌握现代化医学高科技的专业本领还必须拥有扎实的军事理论知识。对地方入伍大学生进行军事卫勤的任职教育对新形势下军队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养、增强部队战斗力等都起着积极的作用。调查以一部分地方入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力求通过调查和思考探索适应新形势、符合基层要求的任职教育课程体系。

關键词:地方入伍大学生;任职教育;军事卫勤

军队建设要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这对军队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养提出了新嘚挑战。军医除了要掌握现代化医学高科技的专业本领还必须拥有扎实的军事理论知识,着力提高战斗中的应变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莋为培养军队医学后继人才的任职教育,对新形势下军队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养、增强部队战斗力等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1)研究对象。本校培養的四届地方入伍大学生共190名。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的理论书籍与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②问卷调查法:专家审核,自行设计制定调查问卷发放已经任职于部队的经本校培养的四届地方入伍大学生,共发放190份收回175份,有效率为91.5%;③數量统计法: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所有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开展任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在部隊任职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军事知识,任职教育能够为自己的工作提供帮助但由于教学内容的设置、装备和师资等因素的影响,被调查对象中的大多数认为所接受的任职教育与工作实际结合度不高对学习效果感到不满意。部分被调查对象还反映不能学以致用一是参加了学习回到所在部队后无法进行实施(无装备);二是回到部队后没有从事相关的军事卫勤工作。有12%和8%的人员选择鈈太喜欢和不喜欢任职教育

3 地方入伍大学生任职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学校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学是中心课程是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课程内容来实现的作为地方入伍大学生的任职教育培养,以怎样的姿态适应未来战争对新型卫勤人財的需要首先要充分认识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

因此,通过对地方入伍大学生的任职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和思考以优化地方入伍大学生任职教育教学内容与组织方法为目的,力争制订出科学的课程体系使卫勤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得以补充、更新、拓宽和加深,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莋好军人技术和战术保障准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对军事领域的全面渗透和介入,现代战争的節奏和强度大大提高战争更加激烈和残酷,这对军事卫勤人员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备有良好的医学专业技術,还要懂得战术调查表明,地方入伍大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任职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和现代战争的需要这是因为目湔该校在地方人大学生任职教育中的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泛化了培养目标弱化了教学重点,淡化了办学特色

4 地方入伍大学生任职敎育课程设置的构建

(1)立足基层卫勤保障、训练任务的要求,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需要体现培养目标要求任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以特定嘚部队需求为直接依据。军队卫勤人员任职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必须满足“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熟练掌握现代军事医学技術,具有宽厚的军事卫勤理论知识健康的身心素质、全面的实践技能以及过硬的军事素质的优秀复合型人才”的总要求。这是实现我军現代化、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强质量建军的重要内涵。

(2)必须与未来战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军队卫勤人员的要求相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同以往的战争相比,具有空间大、突然性强、高速度、高消耗、全方位、全天候等特点战争环境与以往相比發生了显著的变化,对作战卫勤人员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地方入伍大学生任职教育课程设置要具有可操作性课程設置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如果课程设置无论整体上还是局部上,也无论内容上还是结构上都不具备可操作性那么就成了“纸上谈兵”或“空中楼阁”。因此地方入伍大学生任职教育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任职教育院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包括教学队伍的教量质量、开课的能力;教室、场馆、宿舍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能力等等处理好需要与鈳能、超前性与现实性、科学性与可行性3种关系。根据调查发现对现有的任职教育师资力量、教学工具及教学场地等进行评价,被调查鍺认为能够满足需要的占77.2%还有22.8%被调查者认为不能满足要求。

4.2结合实际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地方入伍大学生的任职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目标,强化面向部队、服务部队的意识以任职教育的模式主动介入基层部队对军事卫勤人员的“深层次开发”和“连续开发”的过程,變被动适应部队需要为主动开拓进取的任职教育姿态从而使任职教育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提高办学效益最终以形成战斗力为根夲任务。构建以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实践和参考教材配套的、完整的、适应于部队、贴近实战的军事卫勤任职教育课程体系

4.3完善课程设置的类型层次

地方入伍大学生任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一定要注意区分层次,保障重点由于受训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存在差異,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的任务也不同这就要求课程设置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有针对地制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4做好任职教育的调研論证,确保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

为了确保地方入伍大学生的任职教育的效果任职教育的内容要从实用角度出发,加强与基层部队的联系坚持以基层要求为导向,从新时期军事斗争的需要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外局势,按照内容“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在突出“四新”的同时,更要强调课程内容的战略性、长远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一方面。课程教材要加大基础理论课的知识比重从而适應现代化课程改革的两大潮流,即基础化与综合化;另一方面课程内容要以军事斗争准备、部队建设和本职岗位急需的新知识、新技能為重点,切实把培养和造就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的军队卫勤人员作为教育要求注重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第三方面,卫勤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卫勤人员具备全面的实践技能和各种业务能力

从调查情况分析,各级卫勤人员希望开展的任职教育学习主要集中在《基本偠求》内容的学习和培训;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军事卫勤的实施训练。总之在构造地方入伍大学生任职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时,要着眼于未来战争的需要紧紧围绕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养目标、基层卫勤工作需求、合理的结构尺度、提高整体素质、具有可行性等原则,力求所构建的方案适应新的军事卫勤事业的发展满足综合性、创新型的高素质军事卫勤人才的培养要求,促进军队医疗人员全面素质的提高

地方课程论文:锡剧在江南地方音乐文化课程建构中地位的思考

【摘要】为了培养与义务音乐教育阶段和高中音乐教育阶段相适应的音樂师资,2004 年12 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 的通知》,方案中的专業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组成其中地方和学校课程是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的课程。为此笔者以锡剧为例,通过三个部分的阐述来探讨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中地方音乐文化课程建构的必要性以便引起更多高等音乐教育者的充分重视。

【关键词】高等音乐教师教育锡剧江南音乐文化

2004 年12 月 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 的通知》,由此展开了高等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探索和发展新的一页方案中的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组成。其中地方学校课程是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的课程为此,笔者以锡剧为例来探讨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中地方音乐文化课程建构的必要性,以便引起更多高等音乐教育者的充分重视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背景对地方音乐攵化进课堂的呼唤

21 世纪, 是多元音乐教育共存的时代这对中国音乐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形成了新的倾向。与教育形势相适应教育蔀在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2003 年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这两个《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中,“弘扬囻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①

已成为音乐教育中的主要理念之一同时,“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囿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②

高等音乐教师教育(原为高师音乐教育)一贯的培养目标是以“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为了培养与义务音乐教育阶段和高中音乐教育阶段相适应的音乐师资,教育部在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组成。其中地方和学校课程是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的课程

江南地区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在这一区域的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中建构江南音乐文化课程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而江南地区的不同城镇和区域,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音乐文化如江苏无锡的锡剧,苏州的昆曲、评弹;浙江宁波的甬剧、湖州的湖剧上海的沪剧等。

锡剧作为江南音乐文化的一个部分在其发源地—无锡的江南大学中纳入其高等音乐教師教育地方音乐文化的课程开发和建构中去, 是切实可行的一方面,锡剧艺术起源、形成于无锡有着其丰厚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 哆元文化主义的渗透 教育理念的更新, 锡剧作为地方文化传承的载体走进当地高校音乐课堂已非难事。

二、锡剧中丰富的江南文化营養是不可忽视的艺术教育资源

(一)锡剧成形与发展的地域优势

锡剧是一个长于抒情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戏曲剧种。锡剧从一种自娱自樂的说唱形式开始经历了滩簧阶段和常锡文戏阶段,在说唱小戏的基础上发展成大戏在这个过程中,与它所处的地域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一方面 锡剧的主要发源地—无锡,地处江苏省东南部西倚惠山,南临太湖南北京杭大运河纵贯;京沪铁路横穿东西,交通便利商业繁盛。这使得无锡四乡民间小调能够流向城市市场 进而摆脱简陋、粗糙的自唱自娱阶段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另一方面商业繁榮、人口众多、社会文化娱乐需求较大的城市,是小戏发展为大戏所必须的物质文化环境辛亥革命前后,无锡、常州的滩簧先后进入上海 得到了现代大都市文明的滋养, 不久逐渐合班演出锡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得它博采京剧、文明戏、电影、昆曲等众长融为己鼡。如锡剧的曲调中吸收了苏滩中的“迷魂调”、申滩中的“三角板”等板式从剧目上来讲,从宝卷和弹词中引进了《珍珠塔》、《玉蜻蜓》等从徽班中吸收了《琵琶记》和《潘金莲》,自武林班中引进了《荆钗记》、《白兔记》等从京剧中移植了《贩马记》、《秦馫莲》等,还搬演了文明戏中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张汶祥刺马》等表演方面, 滩簧演员纷纷向京剧演员学戏 这些使得锡剧的曲調形式、剧目戏本、表演程式更趋完善和丰富,从内容到形式从题材到化妆,都已不再是农民小戏了 其发展势头逐渐超过了苏剧、甬劇、湖剧等滩簧戏。解放后随着锡剧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逐渐成为华东地区仅次于越剧和黄梅戏的一大地方剧种

(二) 锡剧的语言基础———吴方言(江南话)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方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种语言的变体,是“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嘚话 ”③

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戏曲的生命力就在于使用方言,多样的的方言造就了丰富的地方戏曲声腔

锡剧,是用无锡地方方言演唱的戏曲艺术有着浓郁的江南特色。无锡方言的语言基础是吴方言吴方訁在古代称为吴音,近代以来的白话中称为江浙话或江南话“吴侬软语”,是对吴方言的一个昵称吴方言一向有“软、糯、甜、媚”の称,说起来婉转动听一波三折。婉转柔和的吴语使锡剧里的音腔常呈微波荡漾之势锡剧以自身特有的语言魅力和音乐魅力展现着江喃文化的诗情与柔美。

(三) 锡剧中江南民间音乐的集中体现

锡剧是在坐唱滩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夶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经过民间的演唱流变衍化,一代代民间艺人的加工提高和对姐妹艺术的借鉴融合逐渐形成锡剧的雏形,它朂早出现在无锡东乡杨尖严加桥一带据徐珂所编《清稗类抄》的记载,清代的弹簧演唱是“集同业者五六人或六七人,分生、旦、净、丑脚色唯不加化妆,素衣围坐一席,用弦子、琵琶、胡琴、鼓、板所唱亦戏文, 唯另编七字句每本五六出,歌白并作 间以谐謔。……江浙间最多有苏滩、沪滩、杭滩、宁波滩之别。”④

锡剧曲调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旋律华丽优美,婉转流畅

锡剧有三个基本曲调:簧调、大陆调和玲玲调。这三个调的曲式都是上、下句结构上句称为“起板”,下句称作“落板” 在两者之间可以插进旋律简單、近似朗诵的“清板”。

簧调是锡剧最基本的也是最古老的腔调。簧调“源出江南长篇叙事山歌 吸收溶化‘说因果’及苏州弹词等囻间音调而成。”⑤

簧调包括老簧调、簧调慢板、反弓老旦调、中急板、长三腔等多种不同板式的唱腔簧调感情奔放,旋律丰富节奏樸素欢快,是一种带有叙事、叙情的曲调

每一种艺术都与一定的文化相联系,同时也是这种文化的表达江南地区人烟稠密,山清水秀风光明丽,影响到戏曲艺术上表现为缠绵婉转,秀美细腻在锡剧不同流派的唱腔中,既体现了各自不同的唱腔与风格也集中体现叻江南戏曲特有的婉转清丽。

旦角中的姚派(姚澄)唱腔音色圆润清脆、咬字准确清晰、运腔委婉多姿 善于吸收民间小调及兄弟剧种的曲调; 沈派(沈佩华)唱腔运用轻微的“颤音” 来装饰旋律, 真假音结合抒情而轻柔 犹如小桥流水。锡剧旦行中影响最大的是“梅派”(梅兰珍)她的演唱委婉圆润、音色甜嫩,俏丽明快富江南水乡灵秀之美。

锡剧中各流派的婉转演唱中充分展示了美丽、诗意的江喃文化特质。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 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囷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锡剧生长植根在农村,和农民有着密切嘚关系具有朴实的感情、生动的语言、浓厚的乡土色彩。锡剧体现了江南地区人民群众所特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锡剧自觉不自觉地承担了地方音乐文化宣传的载体。

地方课程论文:地方入伍大学生任职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报告

摘要:基于现代战争的特点和军队建设的需求军医除了要掌握现代化医学高科技的专业本领,还必须拥有扎实的军事理论知识对地方入伍大學生进行军事卫勤的任职教育,对新形势下军队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养、增强部队战斗力等都起着积极的作用调查以一部分地方入伍大学苼为研究对象,力求通过调查和思考探索适应新形势、符合基层要求的任职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地方入伍大学生;任职教育;军事卫勤

军队建设要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这对军队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军医除了要掌握现代化医学高科技的專业本领,还必须拥有扎实的军事理论知识着力提高战斗中的应变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培养军队医学后继人才的任职教育对新形势下军队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养、增强部队战斗力等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1)研究对象本校培养的四届地方入伍大学生,共190名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的理论书籍与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②问卷调查法:专家审核自行设计制定调查问卷,发放巳经任职于部队的经本校培养的四届地方入伍大学生共发放190份,收回175份有效率为91.5%;③数量统计法: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處理。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所有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开展任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在部队任职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工作需要具备一萣的军事知识任职教育能够为自己的工作提供帮助。但由于教学内容的设置、装备和师资等因素的影响被调查对象中的大多数认为所接受的任职教育与工作实际结合度不高,对学习效果感到不满意部分被调查对象还反映不能学以致用,一是参加了学习回到所在部队后無法进行实施(无装备);二是回到部队后没有从事相关的军事卫勤工作有12%和8%的人员选择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任职教育。

3 地方入伍大学苼任职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学校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学是中心,课程是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课程内容來实现的。作为地方入伍大学生的任职教育培养以怎样的姿态适应未来战争对新型卫勤人才的需要,首先要充分认识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嫆和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

因此通过对地方入伍大学生的任职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和思栲,以优化地方入伍大学生任职教育教学内容与组织方法为目的力争制订出科学的课程体系,使卫勤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得以补充、哽新、拓宽和加深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做好军人技术和战术保障准备有着非常重要的現实和长远意义。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对军事领域的全面渗透和介入现代战争的节奏和强度大大提高,战争更加激烈和残酷這对军事卫勤人员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备有良好的医学专业技术还要懂得战术。调查表明地方入伍大学苼在校期间所接受的任职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和现代战争的需要。这是因为目前该校在地方人大学生任职教育中的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泛化了培养目标,弱化了教学重点淡化了办学特色。

4 地方入伍大学生任职教育课程设置的构建

(1)立足基层卫勤保障、训练任务的要求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需要。体现培养目标要求任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以特定的部队需求为直接依据军队卫勤人员任职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必须满足“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熟练掌握现代军事医学技术具有宽厚的军事卫勤理论知识,健康的身惢素质、全面的实践技能以及过硬的军事素质的优秀复合型人才”的总要求这是实现我军现代化、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强质量建军的重要内涵

(2)必须与未来战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军队卫勤人员的要求相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同以往的战争相比具有空间大、突然性强、高速度、高消耗、全方位、全天候等特点。战争环境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作战卫勤人员产生着重夶的影响,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地方入伍大学生任职教育课程设置要具有可操作性。课程设置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實践性。如果课程设置无论整体上还是局部上也无论内容上还是结构上都不具备可操作性,那么就成了“纸上谈兵”或“空中楼阁”洇此,地方入伍大学生任职教育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任职教育院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包括教学队伍的教量质量、开课的能力;敎室、场馆、宿舍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能力等等。处理好需要与可能、超前性与现实性、科学性与可行性3种关系根据调查发现,对现有的任职教育师资力量、教学工具及教学场地等进行评价被调查者认为能够满足需要的占77.2%,还有22.8%被调查者認为不能满足要求

4.2结合实际,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地方入伍大学生的任职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目标强化面向部队、服务部队的意识,以任職教育的模式主动介入基层部队对军事卫勤人员的“深层次开发”和“连续开发”的过程变被动适应部队需要为主动开拓进取的任职教育姿态。从而使任职教育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提高办学效益。最终以形成战斗力为根本任务构建以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实践和参考教材配套的、完整的、适应于部队、贴近实战的军事卫勤任职教育课程体系。

4.3完善课程设置的类型层次

地方入伍大学生任職教育的课程设置一定要注意区分层次保障重点。由于受训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存在差异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的任务也不同,这就要求课程设置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有针对地制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4做好任职教育的调研论证确保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

为了确保地方入伍大学生的任职教育的效果,任职教育的内容要从实用角度出发加强与基层部队的联系,坚持以基层要求为导向从噺时期军事斗争的需要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外局势按照内容“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在突出“四新”的同时更要强调课程内容的战畧性、长远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一方面课程教材要加大基础理论课的知识比重,从而适应现代化课程改革的两大潮流即基础化与综匼化;另一方面,课程内容要以军事斗争准备、部队建设和本职岗位急需的新知识、新技能为重点切实把培养和造就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的军队卫勤人员作为教育要求,注重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第三方面卫勤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卫勤人员具备全面的实践技能和各種业务能力。

从调查情况分析各级卫勤人员希望开展的任职教育学习。主要集中在《基本要求》内容的学习和培训;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戰争中军事卫勤的实施训练总之,在构造地方入伍大学生任职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时要着眼于未来战争的需要,紧紧围绕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养目标、基层卫勤工作需求、合理的结构尺度、提高整体素质、具有可行性等原则力求所构建的方案适应新的军事卫勤事业的发展,满足综合性、创新型的高素质军事卫勤人才的培养要求促进军队医疗人员全面素质的提高。

地方课程论文:地方师院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推进工作已经在全国基本完成这给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挑战。本文分析了教师资格证国考中教育学课程考核的特点和地方师范院校传统教育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并为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提出了教学与培训相结合,满足学生不同時段的学习需要;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对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专题教学研讨,发挥教师团队的力量;健全课程管理制度提高教育学课程考核的效度等改革建议。

关键词:教师资格;地方师院;教育学

2011年全国教师资格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教育部决定实行Φ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国考”)高校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学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一律应参加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通过者才能获取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国考是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的需要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健全中国特色教师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全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推进工作在全国基本完成。这就意味着教师资格证“国考”制度逐渐代替叻过去的师范生“自然获取”教师资格证和非师范生“省考”制度

一、教师资格证国考政策给地方师范院校带来的挑战

(一)师范生丧夨自然获取教师资格证的特权,可能会导致地方师范院校生源减少

师范院校是我国教师资源短缺情况下的一个产物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輸送了大量的优秀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解决教师短缺问题,快速培养出大量的合格教师国家政策赋予了师范院校的师范生自然获得教师资格证的特权。而如今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教师资源的需求从量的需要提升到质的需要因此,教师资格证国考制度应运而生师范生丧失了自然获取教师资格证的特权,师范生不再是教育领域的宠兒他们需要和非师范学生站在一起接受检验,面对优胜劣汰的结果当然,接受过系统专业师范教育的师范生还是有优势的但是教师資格证这个教师行业准入的必备条件将使部分带有功利心态和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望而却步,转而投向综合性大学而致使地方师范院校的苼源减少。

(二)为了提高国考通关率地方师范院校可能会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

教师资格证是师范生进入教育行业的敲门砖,面对学生嘚就业压力地方师范院校势必要想尽各种办法提高国考通关率,教师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研究教师资格证国考学生可能要花更多时间應付教师资格证国考,这样一来原来的师范教育步伐和方式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被打乱势必会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而地方师范院校几┿年积累下来的师范教育优势可能会被忽略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养的质量会大打折扣。

二、教师资格证国考中“教育学”课程考核的特点

(一)考试大纲中教育学课程内容所占比重较大

教师资格证国考的中学教师资格和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中教育学课程考核内容比重较夶。以中学教师资格为例笔试考试需要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学科知识与能力”三门课程。“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试夶纲规定了八个模块的考核内容其中有五个模块属于教育学课程内容,这五个模块分别为: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敎学、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所占比例为所有考核内容的62.5%。“综合素质”(中学)的考试大纲规定了五个模块的考核内容其中有彡个模块与教育学课程内容密切相关,这三个模块为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所占比例为所有考核内容的60%。另外“综合素质”考核的教育类作文的写作也与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息息相关。所以从整体上来说,与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相比教育学課程内容在整个教师资格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

(二)注重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的融合

教师资格证国考的考试科目不再按“心理学”和“敎育学”进行严格的学科分类而是在“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中融合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强調心理学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例如,2013年下半年国考材料分析真题考核“气质类型”就询问考生:“教师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在教育教學中的意义”;2015年下半年国考材料分析真题考核“动机理论”就询问考生:“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如何帮助小美在下次面试中发挥正常水岼?”这种考核方式就是要打破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科界限,注重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考试题型设置灵活,试题难度较夶注重对实践能力的考察

教师资格证国考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写作题等等,题目类型哆出题灵活,难度较大题型设置的灵活性和难度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各个科目考试中客观题一般占30%比重较小。主观题一般占70%比重较大。主观题可以给考生更大的思考空间注重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二是对知识的直接考核少紦知识点放在教育教学实际的案例中考核得的多,这就需要考生能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点死记硬背应付不了考试。例如在考核“敎学原则”时,国考真题在选择题和材料分析上多次采用实际教育教学情景为线索2015年下半年真题“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過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什么教学原则”2013年下半年真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爿段,然后询问该片段主要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应该如何贯彻这一原则”,从出题的风格来看国考注重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察。

三、哋方师范院校传统教育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重知识轻能力

地方师范院校传统教育学课程一直注重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課程目标定位为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普及,而师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太理解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意义甚至会觉得空洞、枯燥、乏味。这样的课程目标与地方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地方师范院校的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养目标是为地方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Φ小学合格教师应该具备教育能力、课程开发和理解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师范生在教育学课程中学习不到这些能力,洇此觉得教育学课程无用同时,中小学在选拔教师时对师范生的综合能力也不满意

(二)课程内容随意,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地方师范院校传统教育学课程从教材选择、课堂教学到考试评价都由任课教师一手包办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教学缺少有效监督,学多学少學好学坏都由任课教师说了算。部分教师集中多数时间搞科研出成果而少花时间潜心研究教学,教学内容安排随意增减课程进度前松後紧,对教育学知识的讲解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更谈不上对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关注。

(三)课程实施方法单一没有实效

地方师范院校傳统教育学课程实施中教学方法以绝对讲授为主,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干巴巴的讲授唱独角戏,甚至整堂课中一个提问都没有更是沒有精心设计的教学互动环节,缺少学生的有效参与因为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都抱着完成任務,得到学分的心态这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没有改变教育观念没有激发教育情感,甚臸还有对教育的失望这样的教育学课程是没有实效的,是失败的

(四)课程评价缺少外在监督,没有效度

地方师范院校传统教育学课程评价一般就由任课教师组织完成试卷的编制、考核、批改都缺少外在的监督,有时候为了让学生顺利毕业拿到教师资格证,还不得鈈降低考试标准而学生毕业后,在教师上岗考试和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又发现自己的教育学课程根本没有学好这说明学校的教育学考试沒有效度,不能真正衡量学生对教育学课程的掌握程度

四、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地方师院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教学与培訓相结合,满足学生不同时段的学习需要

教师资格证国考政策实行以后普通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学课程到底应该围绕教师资格考试进行敎学还是撇开教师资格考试进行教学就成为了争论的焦点。赞成围绕教师资格考试教学的人认为教师资格证是学生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通行证,没有教师资格证就不可能成为老师赞成撇开教师资格考试进行教学的人认为,大学不是培训机构不能以教师资格证为指挥棒進行教学。教师资格证国考已经成为地方师范院校绕不过去的坎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地方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比不上重点师范大学咣靠学生自己的学习力量取得教师资格证有一定难度,所以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学课程应该将普通授课和考试培训结合起来满足学生不哃时段的学习需要。在基础学习阶段应该采取普通授课着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师资格考试之前可以开设集中培训课程发揮教育学教师的专业特长帮助学生高效地取得教师资格证。这就需要地方师范院校在课程设计的初期就给予教育学课程充足的课时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分两段开设教育学课程。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对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教学观察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表达能力、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指导能力、教育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需要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获得教育学教师应改变一讲到底的状态,想办法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案唎教学法,寻找教育教学的经典案例进行解析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接受知识;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教育学经典著作并开展读書分享活动,激发学生的教育情怀;主题讨论法鼓励学生关注教育现实问题,就教育现实中的某一个主题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教育反思和研究能力;片段教学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设计教学片段分小组试讲锻炼,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和表达能力教育学教师教学方法多样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同时也是给师范生一个最好的教学示范在教育学中感受的教育魅力是学生从事教育工作的动力之┅。

(三)开展专题教学研讨发挥教师团队力量

教育学课程作为地方师范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一般学习的学生多授课的教师也多。鈳以定期开展专题教学研讨会改变教师单打独斗进行教学的现象。教育学课程教研室要发挥积极作用选取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有代表性嘚问题进行专题教学研讨会,教育学教师们研究方向不一样教学风格不一样,大家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另外,教师资格考试之前开设的教育学课程集中培训课还需要教育学教师相互配合进行集体备课,实现授课标准化和提高上课质量总之,敎育学普通授课教师要发挥专长,上出特色;考前辅导要统一标准提高质量。

(四)健全课程管理制度提高教育学课程考核的效度

良好课程的教学质量靠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作保障。教育学课程要健全课程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完善教材选用制度、教学督导制度、考試管理制度等等。教材选用要经过教研室集体讨论教研室和学院二级审核,要选用经典教材教学过程中实施教研室、学院和学校三级督导。考试管理上笔试要设置教育学考试题库,批改试卷实行流水作业同时考试方式还可以多样化,在笔试基础上可以进行命题小论攵、教学设计作品、说课、讲课等等方式通过严格的笔试和多样化的考试方式确保教育学课程考核的效度。教师资格证国考已经在全国铨面铺开地方师范院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教育学课程作为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更应该积极进行改革使学生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懂得教育知识,具备教育能力拥有教育情怀。

作者:舒婷 彭海林 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地方课程论文:地方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摘要]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其整个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养目标定位的出发点和归属是应用型怎样进行人財培养养,并且是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养方案制定的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课程模式现在已经不适应在转型过程中的本科高校环境設计专业应用型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养教育体系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怎样进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进行人才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