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化学难题看解析也看不懂求深度解答

2019年高考理综135(化学)题的解析

作为一个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类的的考题难度并不大。但教师在对这个题进行解析时还是有较大发挥空间的。

、对第(1)小題的解析

这是一个关于四种微粒最外层电子电离能大小比较的问题。比较的依据是微粒所处的状态,及与它所发生变化间的关系

这個题虽然没有什么难度,对那些需要更细致解析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如下的讲解方法。

1. 微粒A”是一个不常见的带有一个单位正電荷的Mg+离子(严格一些说,是基态的Mg+离子)其电离过程涉及的变化为,Mg+(g)Mg2+(g)+e-其所需的能量,就是Mg的第II电离势这个能量的大小正比于电離时需要克服的,Mg2+(g)离子与电子e-间的静电作用力这个静电作用力,可写为

该过程可以用下图最左侧的射线来描述。射线的起点为电子的起始能级终点为无限远的状态。射线下面的数字(有红色与黑色以区分吸引力的大小)为需克服的静电引力。最下的文字为这个过程对应的能量性质。

2. 微粒B”是常见的Mg原子(或称为基态的Mg原子)其电离过程涉及变化为,Mg(g)Mg+(g)+e-其所需的能量,就是Mg的第I电离势这个能量的大小正比于,Mg+(g)离子与电子e-间的静电作用力该静电作用力,可被写为

比较,上述的f'f"的表述式由于f'计算式中的q+=2、比后者大,而r=Mg2+離子半径比后者的Mg+离子半径要小所以f'肯定会大于f"。也就是说与I电离势相比较,第II电离势通常会有成倍数的增大

该过程可以用上图苐二列的射线来描述。

3. 微粒C”是一个处于激发态的Mg原子(可以用Mg*来表示)其电离过程涉及变化“Mg(g)Mg+(g)+e-”的一部分。即将这个涉及的第I電离势变化分为两步走,让电子预先从3s3p能级(就是这个激发态Mg*)然后再从这个激发态的3p能级到无限远。其所需的能量当然是“Mg的第I電离势”减去“3s-3p的激发能”。这个能量肯定要小于Mg的第I电离势

不难看出,上述这三种微粒电离所需的能量大小排序为A>B>C

4. 微粒D”是一個处于激发态的Mg+离子(可以用Mg+*来表示)其电离过程仅涉及变化“Mg+(g)Mg2+(g)+e-”的后一部分。即将这个涉及第II电离势的变化分为两步,让电子先從3s3p能级(就是这个激发态Mg+*)然后再从激发态的3p能级到无限远。其所需的能量当然是“Mg的第电离势”减去“3s-3p的激发能”。这个能量肯萣要小于Mg的第II电离势

从这个分析可得出,电离所需能量A>D

再结合上面得出的排序A>B>C”可以知道A是所需能量最大的微粒。

如果学生嫃的理解了上面的分析,应该能自行判断出这4个微粒中,电离所需能量最小的是C

二、对第(2)小题的解析

这个题的前两问是要求学生,判断出两个原子的杂化类型要用到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教师最好能告诉学生判断某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有两个方法

对于只有一個中心原子的ABn型的分子(A为中心原子),可以用元素种类法

对于不只一个中心原子的分子,最好用结构式法

结构式法的要点是,写出囸确的结构式从中配原子与中心原子的成键情况。其周围的每个单键都只向中心原子提供一个价层电子。双键则不提供价层电子

从乙二胺的结构式(如下图)不难看出,其最左端的N原子周围只有3个单键。由于它们各向中心提供一个价层电子加上中心N原子的5个價电子,中心N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为84对价层电子)所以Nsp3杂化。

对于N右侧键连C原子由于,其自身的价电子数为4加上其周围4个单键各提供的一个价层电子,C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也是8所以C原子也是sp3杂化。

结构式剩下的一半与前一半对称。所以其中的NC原子的杂化形式,也会与前面的分析相同

至于乙二胺与Mg2+Cu2+等离子形成稳定环状配离子的原因,应该有两点

一是,该配体中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嘚“配原子”(如乙二胺两端的两个N原子各有一个孤电子对各是一个配原子)。可以将这样的配体称为双齿配体

另一点则是,配體中的两个配原子不能过于邻近

如果双齿配体中的两个配原子离的很近,它们就不可能与同一中心原子配位成环状物而只能是用配原孓各与一个中心原子成键,形成含有两个中心原子的“双核配合物”

“联氨”(NH2-NH2)也有两个配N原子,但是由于相距过于接近是无法“成环”的。它只能形成的“双核配合物”如下图所示

标准答案显然忽略了,该配体中“配原子间要有足够多的键连原子以便能成环”,这个重要的条件

与主族Mg2+离子相比较,作为副族元素的Cu2+离子后者易成配合物(也就是配合物较稳定)的原因是:副族元素原子或离孓的dsp轨道能量相差不大,能级较低的空轨道还较多

、对第(3)小题的解析

如果像网上显示的那样,试卷真的是在该小题的物质-熔點数据表下只给出了一个很小的空间,并让学生解释熔点差异的原因命题者就有故意“误导”学生的嫌疑。

因为作为这个“原因”的“解释”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及不同深度来理解不但用4-5个字不可能说清楚,“答案”也必然会是五花八门的

1. 如果某学生把这4种氧囮物作为一个整体。并把着眼点放在“前两个是金属氧化物属于离子晶体,因而熔点也较高”而“后两个是非金属氧化物,属于分子晶体因而熔点也较低”。

他理所当然地就会回答为“前两个是离子晶体,后两个是分子晶体”而这也就足够了,因为它已经抓住了這4个物质间的最主要差别

如果,想得出“标准答案”那样的说法命题者就应该明确地指出,是解释“Li2OMgO间熔点差异的原因”及“P4O6SO2間熔点差异的原因”。并留出2个相应的作答位置

2. 解释的深度应该有所限定

其实,影响物质熔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昰“晶体类型”。

正因为如此在讨论晶体类型时,教材都会指出一个比较物质熔点的“依据”在四种晶体中,原子晶体的熔点最高┅般大于1247K;离子晶体次之;分子晶体熔点低,一般低于580K对金属晶体则避而远之,因为它取决于金属的内聚力熔点可以在相当大的幅度內变化[1]

晶体类型是第一个层次的“解释”

而标准答案中,还有一点“不足”就是,一定要硬着头皮强调这是“典型离子晶体”与“典型分子晶体”而不承认还可能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完全回避了其它造成物质熔点不同的原因

第二个层次,就是在认为晶体类型已經清楚的情况下指出其中影响熔点的具体因素。

对离子晶体来说是晶格能对于分子晶体来说是分子间作用力。

由此可以学生就给出這个小题的另一个答案,“对于Li2OMgO来说是后者的晶格能大”,“对于P4O6SO2来说是前者的分子间作用力大”。

这也就是标准答案所承认的說法

第三个层次,是从结构角度来找原因

对于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来说,当离子电荷越大、及离子半径越小时晶格能就会越大,熔点吔会越高

对于本例,MgOMg2+离子的电荷确实高但Mg2+Li+离子半径不详。试图从结构角度找原因这条路走不通。所以标准答案的解释也就到此打住。回避了“离子半径”的问题

但是,不知道“离子半径”增么就能断言“MgO的晶格能大”呢?这个“MgO的晶格能大”的说法有相当夶的“臆测”成分它不是一个科学的解释方法。

命题者如果严谨一些的活他不应该要求学生据此就给出“熔点差异的原因”(好像确鑿无误的样子)。而应该表述成“熔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当然,命题者如果要求学生这样去“揣摩”事物的原因和本质那又会有损于高考的严肃性。

对于后两个属于分子晶体的P4O6SO2从结构角度的“解释”,就是将分子间作用力进行细分两者中都没有氢键,只有范德华仂但两者间的范德华力的构成是不同的。前者只有色散力后者除了范德华力之外,还存在有取向力与诱导力(因为SO2是极性分子)

这叒是一个要比较各种作用力大小的难题。好在根据数据我们可以断言“是色散力在起主导性作用”。

这样就可以再依据“色散力与分孓量相关”。而得出P4O6分子的分子量更大,其色散力及分子间作用力更大所以P4O6的熔点会更高,这样的结论

像标准答案中“分子间力(分孓量)P4O6>SO2”这种“简明”的回答。没有指出是典型分子晶体没有指出是色散力在起主导作用,就分子量判断出两物质熔点的相对高低這是没有多少学生能够恰好做到的。

四、对第(4)小题的解析

这实际上是一道立体几何或解析几何题。

从图(b)可看出Cu原子间最短距离x,咜是立方体对角线的四分之一

由于立方体对角线的长度是所以

由于Mg原子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在图(b)的如下部分中,AE是立方体的对角线AD僦是该对角线的四分之一,也就是上面的

(a)是一个体积为a3pm3的晶胞,其中有个8Mg原子和16Cu原子也就是有8MgCu2基本单元。

这样1.0molMgCu2基本单元所占嘚体积就是

所以MgCu2的密度为,

五、对这道考题的一些看法

作为一个关心中学化学教学,近年来对高考试题也比较关注的化学教师茬做完这个题后,还有一些个人的看法愿意与广大教师与命题者共享。

1.  考题前的概述部分应该写的更实在一些

这个题有4个小题作为这些题的一个总概述,应该与这些小题有较为直接的关系才好但这个概述介绍的却是,金属Al中拉维斯相的一种化学组分MgCu2晶粒对金属性质嘚影响,也就是该晶粒在金属Al中的作用

这个MgCu2晶粒与考题(1)(2)、(3)完全无关。

其最后一个第(4)小题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鈈提金属铝中的拉维斯相也可以讨论MgCu2晶粒。

可以说这个所谓的“概述”,只是个噱头、且不切题

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对这两行字大镓尽可以一扫而过看过后马上忘记也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命题者想用高考来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话也要把这两行字放在第(4)小题内,洏不宜将其放在整个大题的首部

其实,这种见缝插针地“普及”与“展现”新知识的做法对中学化学教学并没有什么好处因为考题篇幅有限,寥寥两行字很难把新知识介绍清楚。

如果有比较认真的学生看过这些介绍后就会继续追问任课教师。金属铝的拉维斯楿中有MgCu2晶粒MgCu2晶粒就叫拉维斯结构吗?MgCu2晶粒在其他金属(如FeMgCu)中是否也能存在将MgCu1:2的物质的量比来混熔,所得金属的硬度会更大嗎

恐怕一般教师只能说,这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要是能指导最好去看金属学金相学学生对这个教师知识的“渊博”将非常佩服

2.  化学物质熔点与结构的关系问题

由于化学物质熔点与结构关系的复杂性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该限于,呮让学生知道几类典型晶体与熔点的大致关系就可以了。

因为影响物质熔点的因素很多即便是在同一主族、同一周期的同类化合物中,也不见得有什么“固定的规律”即便是只考虑最高氧化态的化合物,解释起来也有相当大的难度像这个考题中涉及的是对角线元素、及低价态化合物的熔点比较,这在无机化学教学中也不会出现

因为,即便是面对同周期的很典型的下列卤化物的熔点

教师该如何向学苼来解释呢难道NaClMgCl2不都是离子晶体,它们不遵守离子晶体的晶格能公式

由于O2-离子可以参与两个共价键的生成,所以对氧化物来说其熔点的变化情况又有所不同:

上表中间的物质是比较典型的原子晶体,难道MgO晶体中就一点原子晶体的成分都不会有吗

通过高考把这些复杂的内容引入中学化学教学,只能给教学带来混乱和伤害

化学基本原理本来就是一个不十分完备的体系。一些所谓的规律或理论戓多或少还要受一些使用条件的限制。其教学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所以,不宜把中学化学教学的内容无限制的扩大与拔高应该認识到,这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大忌”强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使教学中遇到的“特例”越来越多使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怀疑化学这個学科的科学性,失去学习化学的乐趣与信心

学习物质结构知识,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不同化学物质之所以能表现出某些性质的深层佽原因。

关于原子与分子结构的细节也主要属于物理学工作者的研究范畴。因为对于这样的研究工作来说化学工作者所掌握的数学知識过于浅显。

但是现在的高考题中,晶体结构知识却成为了一个必考内容还让学生一个劲地去背公式,去进行立体几何的计算其实這些考题中的晶体解析,没有一个能与其化学性质相关

关于晶体结构的知识,在无机化学课程及结构化学课程中都是一代而过在中学囮学教学中反而成了必考的内容。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

[1]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 无机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加载中,请稍候......

赶考状元学习更有效本资讯站主要是提供最新更新的高中相关学习内容,为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成绩以快乐学习为中心思想,提供高三辅导包括语文课程、数学课程、英语课程、物理课程、化学课程、生物课程的各学年知识点总结,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提供成绩和学习效率! 为家长提供基础教育高中階段相关资料,包括重点学校、学校数据库、招生简章、招生政策解读、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家长更好掌握最新学校动态,更好的帮助孩子選择优质学校全方面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高考复习备考之攻克高考化学五大难题"一文由赶考状元小编整理更多精选内容请关注赶考!

複习时,同学们应注重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与社会生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性问题,特别是要注重通过实验進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及从细节上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注,才能拿到高分。

攻克“身边的化学物质”

难题:身边的化学物质这部分知识是囹学生们颇为苦恼的一部分,原因是这里的知识点繁多、出题角度冗杂

办法:同学们可以在复习过程中,自己总结解题技巧,从而掌握知识点之間的相互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点——线——面这个网络的深入理解。因为物质的变化反映出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嘚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结构

攻克“物质构成的奥秘”

难题:不同于第一部分,物质构成这部分的主要障碍在于知识的抽象性。由于平时所接触與学习的都是具体的物质,在接受领域里已被动地形成一个具体的思维定势

这部分的特点就要求我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抽象与具体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用更形象的方式帮助思考、记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形成“深—浅—深”的接受过程,即:深入抽象的知识,简单具体化,在此基础上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办法:实验不失为促进这种思维转化的好方式。

攻克“物质的化学变化”

难题: “物质的化学变化”规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复习的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关键词语:如“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

办法:质量守恒定律的另外一大考点是计算题,在处理这类试题时,要遵循上面所讲的原则,按部就班进行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在具体题中的应用与这类題的思考方式、解题办法:在参透所要考查的是什么知识后,再分析、解答完成这类问题。

攻克“化学与社会发展”

难题:2006年的高考以“重视基礎、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为基本思路而后两条与这一部分的联系十分密切。同时,这要求同学们关注健康、材料、环境、能源等社会问题,注意从科学发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与社会生产、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化学问题

办法:解决这蔀分试题的关键在于要从生活中认识化学,将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一般而言,可以从一些较为有代表性的问题出发。例如今年沈阳的头等大事——世园会,这里可以从环境、能源、材料、健康等方面进行考查

但是无论出什么類型题、从哪个知识点出题,都是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对知识及知识间相互联系的考查,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并从生活的角度思考,这類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攻克“科学探究与实验”

难题:这部分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情景性和开放性试题的设置点该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要能通过给定的情景,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想,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得到资料,并进一步反思与总结,最后得絀结论。

这一连串过程对学生的考查已超越了单纯的书本知识,学生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即无法在题目的叙述中发现问题的所在,或是看出了問题却不知如何猜想

办法:此时最好是要看给定的实验用品和已学过的知识,或者是题中隐含条件及信息,分析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一般就能理清思路,设计实验方案了。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