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真懂中医的人 真心想学习及传承

王国强201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总结讲话(全文)
10:18:42来源:健康台
在201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日)同志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圆满结束了。中央领导同志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李克强总理对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的批示中,肯定了振兴发展中医药取得的成绩;刘延东副总理专门作出批示,高度肯定2016年的工作成绩,对做好2017年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在1月5日的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对做好全年中医药工作作出总体安排,昨天又专程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些为我们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和重要遵循。我在会上作了题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报告。7位地方的负责同志和1位专家进行了大会交流,23个单位进行了书面交流,展示了各地锐意改革、大胆探索的成功做法和鲜活经验,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与会代表还紧紧围绕实施中医药法、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三个作用&、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等进行了深入研讨,畅所欲言、相互切磋,讲得都很好,谈的意见很有建设性,提的建议富有针对性。这不仅反映出大家开会的精力更集中了、思考更深入了,把讨论的重点更多地放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上,也反映出大家平时对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思考和工作的积累。可以说,会议开阔了思路、深化了认识、统一了思想,达到了预期目的。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在中医药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召开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次会议是在中医药系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准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的形势下召开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这次会议是在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刚刚起步、加快推进全面落实,以及《中医药法》即将施行的形势下召开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大家一致表示,这次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开得很成功,很有收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增强了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信心决心。大家一致表示,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中医药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必将对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浓墨重彩的一笔载入中医药的史册。大家认为,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一件件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大事件在2016年相继迸发异彩,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高度重视的结果,是我们超前谋划、系统部署的结果,是我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结果,是我们齐心协力、奋勇拼搏的结果。这些成绩充分表明中医药不仅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且振兴发展中医药也迈出了坚实步伐。大家表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增强发展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就一定能够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让中医药&这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进一步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的内涵要义。大家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时期怎么看中医药、怎么定位中医药、怎么发展中医药、如何保障中医药发展等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是对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对发展中医药提出的更高要求,这些重要论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光辉,体现了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内涵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保护与利用的辩证统一、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是我们新时期做好中医药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方法论。大家表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有助于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使命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看齐意识,要继续深入学习,切实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三是进一步把握了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形势要求。大家一致表示,成绩鼓舞人心,形势催人奋进。习近平主席签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年)》、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等一个个在中医药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再一次充分印证了&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药发展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大家一致认为,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的&大卫生、大健康&的新理念,部署的&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新任务,提出的&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新要求,与中医药讲究的整体观念、重视的治未病高度契合,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要在工作实践中,聚焦健康全过程生命全周期,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扎实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四个建立健全&,使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四是进一步明确了当前中医药工作的重点任务。大家纷纷表示,2017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是推动《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年)》全面落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的工作,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家一致认为,全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目标导向,增强责任意识,把实施中医药法和全面落实战略规划纲要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把握重点,突出亮点,破解难点,做到&五个更加&,即更加注重狠抓工作落实,更加注重调查研究与总结经验,更加注重政策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健全服务体系,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能力,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厚植新的发展优势、发挥更大作用。大家在分组讨论中,都对中医药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大家一致认为,中央关于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已定,能不能抓住机遇,能不能抓好落实,能不能推动政策释放叠加效应,发生&催化反应&,是对我们整个行业,特别是管理部门的能力和水平的大考验。大家深感责任重大、担子很沉、任务艰巨。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干部不能仅仅是一个老黄牛,也不能只是一个空谈家,而要把远大目标和务实工作结合起来,既有老黄牛的品格,又有千里马的气势,既是一个有胆有识的战略家,又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如何成为&战略家&和&实干家&呢?就是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去推动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好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所独有的&看家本领&,也是实现领导有方的无价之宝。借此机会,我结合工作体会,就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推动全年工作讲几点意见。第一,善于吃透上情,把握中央决策部署的核心要义。我多次讲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把中医药作为一项国家重大战略,进行系统谋划、周密部署和高位推动,先后出台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等规划,颁布了中医药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国家重大规划中部署中医药发展,力度之大、规格之高、程度之密,都是前所未有的,集中体现了中央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和要求。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是政治纪律要求,是每一个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基本要求。执行好这些方针政策,最最关键的是要吃准吃透,真正把握中央精神的基本要求、核心要义。吃的不准,就抓不住重点、找不准目标,就容易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式的抓执行,带来上下一般粗的问题。吃得不透,就可能断章取义、随意解释,就容易以偏概全、各行其是,带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对中央的决策部署,各地要真正地&钻&进去,吃透政策、领会实质,找好上情与本地区的结合点,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研究制定科学的政策决策和工作举措,使好政策&叫座又叫好&,落得了地、生得了根、见得了效,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第二,善于武装头脑,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贯穿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蕴含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学习哲学、学习辩证法、掌握科学方法,善于运用中医药学凝聚的哲学思维和辩证智慧,为新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树立了典范。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既要准确理解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要深刻把握讲话贯穿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用中医药学中蕴涵的哲学智慧,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第三,善于借势发力,运用已出台政策机制争取更多支持。&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现在,中医药振兴发展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央密集出台了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系列政策,&含金量&很高,指导性和操作性很强。各地如何借中央的&势&去发展中医药,是摆在各位分管主任、各位局长面前的一个必须回答好、实践好的时代命题。比如,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各地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各地有没有借这个&势&来系统谋划和部署本地区的中医药工作呢?去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各地有没有借这个&势&,主动跟进、协调推动在本地区部署中医药工作呢?国务院建立了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地有没有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建立本地区的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争取省领导的支持呢?等等。事在人为,&势&也在人为。各地要借势谋事,在细化实化已出台的好政策上多花精力、多下功夫、多做文章,拿出切实可行的思路、决策和措施;要借势发力,推动本地区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发展中医药,在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健全管理体系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第四,善于抓住关键,以点带面推动工作落实。做好全年的工作要扭住重点、抓住关键。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以下几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一要抓好中医药法实施。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制定一部法律不容易,实施好一部法律更不容易。大家在分组讨论中,对如何实施好这部法讨论得很热烈、意见也很集中,都表示要把中医药法的实施作为头等大事。有的谈到要尽快掀起学法的高潮,有的谈到要举办培训班强化培训,等等。我们的总体考虑是,学习好、贯彻好这部法首先是要用法中蕴含的核心要义、重大制度创新来凝聚共识,上下一个声音,同频同步推进,各地先不要急于搞培训、办培训班,更不要随便解读,各弹各的调,各谱各的曲,形成执行中的偏差,但可以先把学法的声势造出来。法监司要对什么时机搞培训拿出一个方案。在讨论的时候,有的谈到备案的问题,有的谈到一技之长的问题,担心放开了之后会不会乱了、会不会不好管了。对这些担心,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重大制度创新瞄准的是大家多年来想呼吁解决的一些老问题,表面上看是放了,背后是放和管要结合起来,关键是要把制度设计好、制定好。我们不能没有法的时候千呼万唤,有了法之后弃置一边,甚至妄议中央的大政方针,这决不允许。对这一点,我们有信心,既要放得开,更要管得住。今年全系统推进法实施的重中之重就是抓好配套文件制定,要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确保中医诊所备案管理、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分类考核、经典名方注册、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炮制及制剂备案管理、中医养生保健规范等重大创新制度如期出台。各地要根据中医药法,推进地方性法规建设。已出台地方性法规的省份,要抓紧启动修订程序,及时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各项规定与中医药法保持一致。尚未出台中医药地方性法规的,要尽快与地方立法机关和有关方面沟通,推动中医药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二要抓好战略规划纲要落实。去年是战略规划纲要的启动实施之年,今年是全面落实之年。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抓好落实。今年的落实工作做好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局面就会进一步打开,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基础就会进一步牢固,我们就有了更为充分的条件和把握抓好&十三五&时期各项工作,抓好今后十几年的各项工作。各地要按照战略规划纲要提出的&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具体实施方案&的要求,把制定本地区的战略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作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推进健康省(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积极借鉴已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地区的经验,加快推动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把战略规划纲要确定的全国性目标具体化为地方性目标,把战略规划纲要的思路细化为本地的政策措施,把别人的成功经验转化为本地的有效举措。同时,要按照国务院要求,建立由省领导任召集人的中医药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尽快建立或完善本地区的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出台的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和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的情况要及时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报告。三要抓好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今年深化医改的总体要求是以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重点,基本完成立柱架梁的重大阶段性任务。各地要坚持系统思维,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紧紧围绕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紧紧扭住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等重点工作,创新思路方法,完善政策机制,为深化医改注入源源不断的&中医药元素&、打造解决医改这个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比如,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要巩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二五&实施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好&十三五&行动计划的各项工作,把基层这个阵地夯实筑牢,使中医药成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重要力量。比如,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中,推动建立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中体现中医药内容,参与制定公立医院章程试点、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同时,要认真落实中办、国办转发的《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坚定不移地推动成功经验的复制推广。综合医改试点省的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为全国推进深化医改贡献更多中医药智慧、创造更多中医药经验。四要抓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实施。去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实施了《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作为建设规划的六大工程之一,是迄今为止国家安排的最大的中医药建设专项,是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根据中央投资计划安排,今年这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建设单位的遴选,并适时开展试点。昨天晚上,我们专门召开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备选项目编制工作部署会。近期,还要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备选项目编报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各地要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安排,严格把握遴选标准和程序,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和要求,做好项目遴选、公示和申报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通过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进一步完善本地区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五要抓好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评选表彰工作。两项评选工作时间紧、环节多、任务重,中央重视、行业关注、社会关切。各地要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部署,紧扣时间节点,严把条件标准关,慎之又慎,优中选优,真正把那些德高望重、忠诚事业、医术精湛、奖掖后学的国家级大师、名医推选出来,确保推荐人选具有鲜明的旗帜性和代表性。今天是候选人推荐材料的上报日期,还没有上报的要抓紧上报。今后,我们要把规矩立起来,以后各地没有按照截止日期上报材料的,没有特殊原因一律不再接收,不能拖拖沓沓,影响全局各项工作的既定计划。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表彰名额有限,对各方面条件突出,未能进入候选人名单的专家,要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各地也要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做法,做好本地区名医的评选工作,健全完善省级的褒奖机制。六要抓好中医药高等教育。去年年底,刘延东副总理亲切接见了中医药高等教学名师,并主持召开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刘延东副总理连续三年参加中医药系统的重大活动,充分体现了刘延东副总理对中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事业发展的基础在人才,关键靠教育。各地要学习贯彻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协调卫生计生部门、教育部门把中医药院校纳入本地区卫生计生和教育发展规划,指导中医药院校瞄准&新动力、主阵地、火车头、新高地、新名片&的奋斗目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智库建设,努力办出&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七要抓好预算执行。在我们的多方努力和协调下,中央财政持续增加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但从了解的情况看,各地预算执行进度却不尽人意。如何把财政拨款资金用好、用足,这不仅是预算执行本身的要求,也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大家要立足本地区实际,高度重视财政项目经费管理、预算执行管理,重视项目预算执行的时效性、规范性,细化资金分配方案,制定绩效考核目标,加快预算执行,消化存量资金,用好结转资金,抓好跟踪分析,防止形成新的沉淀,真正实现由重资金分配向重预算执行和绩效考核的转变。我们也将强化监管,完善对各省预算执行进度动态监测机制。这里,我强调一下,钱争取的不易,要花的干净、花的明白,决不能让财政的钱流进个人的口袋、&富了&个人的腰包,要严明财经纪律和廉洁纪律,确保财政资金的&好钢&切实用在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刀刃&上。八要抓好中医医院评审工作。今年将启动新一轮中医医院评审工作。各地要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切实履行好中医医院评审职责,组织做好医院评审工作。要以评审为抓手,评出质量、评出内涵、评出水平,推动中医医院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在深化医改中探索完善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公立中医医院运行新机制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评审工作中,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评审标准,尤其是对新建中医医院、综合医院新变更中医医院、新增三级中医医院等进行评审时,要严格按照《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的要求把好关,坚决制止盲目扩大规模、争上等级,确保中医医院的内涵质量,更好地发挥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应有作用。这里强调一下,各地可以依据局里的评审标准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遵循&内容可增不减、标准可升不降&的原则,做到地方指标高于国家标准,所增内容和所提标准都要充分体现中医药服务能力。第五,善于发挥优势,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只有把党建设好,我们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具体而言,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政治原则坚持好、贯彻好,时时刻刻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在思想和行动上提高政治站位,从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中不断找到差距,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我们要抓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根本,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党内政治生活原则性和战斗性,不断强化中医药系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夯实战斗力生成的基础。我们要把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落实到中医药系统的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而赢得民心。我们要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意识,推动中医药系统的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打造一支敢于担当、善于传承、勇于创新的工作队伍,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队伍保障。会后,大家要及时向党委、政府以及卫生计生委党组汇报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李斌主任的讲话精神以及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争取更高层面、更大力度的支持。要尽快召开本省(区、市)的中医药工作会议,传达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部署2017年工作。贯彻落实情况要及时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报告。同志们,没有真抓实干的作风,再好的机遇也会消失,再美的蓝图也难以实现,加快中医药振兴发展,关键要靠我们自身努力和奋斗。我们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以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撸起袖子加油干,挽起裤腿往前赶,把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责任分明、措施有力的行动方案,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中医药振兴发展的目标迈进,做出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业绩,以良好的工作状态和优势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同志们,再过两个多星期,就是新春佳节了。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续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过一个平安、祥和、简朴的春节。我在这里提前祝大家新春快乐、事业有成、阖家幸福!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池梦蕊
网友评论仅为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第二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在北京会议...
8月1日,第二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
8月1日第二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热门文章排行第08版:专版
人民日报海外版
往期回顾 &
凝聚中医精华
传承医道精髓
——五访武汉国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范宏国 杜敏
人民日报海外版
  走过了五千多年漫长历史,中国灸法凝聚了中医之精华,传承着医道之精髓。如今,中国灸法正以创新的精神、全新的形象,将其“绿色医疗”的作用机制和“自然疗法”的先进理念传播于世,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征途中,又开启了一条新的路径。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有两个结论:其一是“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病人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其二是“现在人类对于生命科学的认知度不足10%”。美国医药界对此也曾做出预测:“未来十至十五年,有三分之一的现成内服药将转化为经皮给药”。也就是说,“内病外治”是克服内服药毒副作用的较好方法。而要实现“内病外治”,中国中医可以堪此重任。这是因为,中医具有外在皮肤和内在脏腑联为一体的经络穴位治疗体系;这又因为,中医才具有针灸这种理疗和药疗相结合作用于外而起效于内的内病外治完整方法。同时,还因为有武汉国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开拓物理学和生物学相结合这一现代中医全新领域的过程中带给人们的一些启迪。正如武汉国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傅金龙所言:“在这一物理学和生物学结合领域的开拓性贡献,我们或许能够在理疗加药疗的治病上实现突破。”那么,为什么“内病”可以“外治”、寒病需要热治?灸疗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物理学和生物学正在医学领域怎样结合?中国灸法又给现代临床医学发展带来哪些有益启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第五次走访了武汉国灸开发有限公司。  灸法溯源之十三:  寒病热治,灸法源于辩证之本  人为什么会生病?人生病时的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用什么方法治病效果最好?在武汉国灸,中国灸研究员首先向我们讲述了温度对生命的作用,论证了寒与热这对范畴的矛盾关系。  茫茫宇宙,只有地球生机勃勃,因为地球拥有适宜生命成长的环境温度。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体温保持37摄氏度的相对体温状态。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保证血液运行拥有涌动循环的力量,使血液全身循环维持着各个器官的生理活动。如果体内温度降低,则血液速度就会出现滞留、瘀堵,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疾病。  寒,是人们对温度与热相对的一种感觉;寒,具有阴冷、凝结、阻滞的特性,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阴胜为寒”。在气温较低或者气温骤降的情况下,人都容易形成寒邪而致病。当寒侵入人体后,就会出现“寒凝气滞”、血液淤堵。寒,还有收缩、闭塞的作用。人遇寒后,筋脉缩紧、四肢屈伸不利,这就是所谓的“不通则痛”。而疼痛,又是因寒致病的重要特征,所以有民间有“一寒生百病,十病有九痛”的俗语。不论是人的四肢关节疼痛,如骨关节炎、风湿等,还是心痛、胃痛、腹痛、腰痛等,都与寒有直接关系。  病从寒生、寒生热症的理论,我们的祖先早就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和论述。《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指出了寒为热病之因。寒极生热,并不是真热而实是寒症,因为寒重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伤肾,引起肾阳不足、肾气虚,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血液亏虚。肾在中医五行中属水,水是灌溉、滋润全身的。当人体内的这个水不足时,身体的脏器就会干燥。除了“寒积伤肾”会使人体畏寒体虚、神疲乏力之外,“阳虚则为寒”,身体内阳气不足则会内生寒邪,加剧体质下降,甚至还会引起颈、肩、腰、腿痛等骨关节疾病外还会引起内脏器官的诸多疾病。由此可见,虚寒是百病之源。  寒的对立面是热,以热攻寒、“寒病热治”,则疼痛就会缓解甚至痊愈。所以说,“热”是治疗一切寒症的法宝。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多注重保健养生,比如在饮食中吃温热的食物祛寒;在天气转凉时,应该注意加保暖衣裳驱寒;在身体不适时,则利用“灸热治百病”。因此,以热源为介质的灸疗,就成为治疗因虚寒而引起的病痛的最好方法。  现代的众多科学实验,也证明了灸热能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是保护人体健康的一大法宝。灸热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热量通过机体制造的直接传导作用,可以在灸点处或者贴敷穴位处形成同心圆辐射的升温区;二是机体对热刺激产生反应,由灸热引起循经的、沿躯体横纵轴线方向传导热感的现象。据介绍,灸热实际上超越了局部传导,循经感传也可直达病灶,产生体内温度的热敏效应。在一定条件下生物制作受到外界加热作用时,每一点温度并非随加热时间单调增加,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的现象。灸疗能够在42℃至52℃之间自动发热12小时,不仅使适宜灸疗的温度值更加稳定,而且使施灸时间大大延长,自然会对局部病变组织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病从寒生,寒致热症。所以,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以热攻寒、寒病热治。难怪民间有道:寒病热治、对症治疗,灸疗堪称一大法宝。  灸法溯源之十四:  扶正祛邪,灸法助力人类健康&  《素问遗篇·刺法论》上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正气”,就是人体的生理机能,主要是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抗疾病的免疫能力以及自组织的康复能力。中国灸认为,人体的正气即人的生理能量。人的生理信息的产生、传递和保存,均要依靠这种能量(即正气)来保证。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生物分子的热效应。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研究“热”过程来研究生命信息。  如前所述,疼痛是人能够直接感觉到的,是很容易临床证明的。而灸热治疗机制对于免疫力的激活,则需要严谨的科学实验才能得出结论。现代医学证明,“正气”指的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体内免疫防御功能的基础,其中的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它们可被激活。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体积增大,溶酶体酶水平增高,细胞代谢更加活跃,吞噬和杀伤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直接关系到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是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表达。中国灸对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功能有一定的激活作用。  这是因为,传统艾灸在燃烧时的红外辐射热量,既可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可为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并有利于生物大分子氢键偶极子产生受激共振,从而产生“得气”之感。同时,又可借助反馈调整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的能量信息代谢紊乱,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上分析证实了艾灸主要是温热刺激的作用。  灸疗可以引起皮肤组织的温度变化,而此种温度正是系统内部大量分子作无规则热运动的激烈程度的标志。尽管热传递必须在两系统间有温度差时进行,但传递的不是温度而是能量。在贴灸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过程实质上就是热能量的转移过程。发生在热作用过程中的细胞和蛋白质的行为是多方面的,如蛋白质变性、细胞收缩与膨胀、热激蛋白及高温酶对温升的响应以及生命系统对低温的应答等。  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灸疗,实际上是在不停地供给人体的生命能量,不断扶助人体的“正气”,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的外加动能。  灸法溯源之十五:  兴利除弊,“主流医学”面临变革  现在成为“主流医学”的西医,其实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而艰难的演变过程。只是在最近数百年间,经过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洗礼,其发展形态才得到很大的改变。但是,作为仍在高速发展变革之中的“主流医学”,西医也因为其治疗上的诸多困扰,而面临着急需兴利除弊的模式变革压力。  古代的西医各国都是以传统医疗治病。自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1543年意大利的维萨里发表《人体的构造》之后,西方医学便逐渐摆脱了古代医学传统,开始了近代医学的历程。但在长达400余年的过程中,西医仍然是以自然疗法和天然药物为主的。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人类相继发明了激素、维生素、抗生素这三大类药物,使得化学合成药最终取代天然药物,并伴随着手术条件的改善,近代西医才逐渐与传统医学分道扬镳。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深刻影响下,现代医学已发展为精密、定量、高度分化与综合的庞大科学知识与技术体系。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医学学科之间互相促进、互相渗透的趋势日益增强,医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也不断增多,从而形成了现代医学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虽然现代西医成为了当前的主流医学,但是仍然存在着值得商榷的理论局限和客观现实。现代西医是经过神灵主义医学体系、自然哲学体系、机械医学体系发展起来的生物医学体系,从细胞病理学与细菌学的建立到维生素和激素的相继发现,从遗传性疾病到化学药物、抗生素的应用,都证明了生物科学对现代医学的决定性意义。但是,生物科学过度强调还原论、身心二元论和哲学上的机械论,放弃了人的整体性、忽视了人与社会的系统联系,导致了其在治疗疾病上的不足。首先是治疗方法上的“对抗性治疗”。其次是治疗效果的不稳定性。事实上,现代西医理论无法阐明病因、病理的大多数疾病,其治疗都带有实验性和经验性。  现代西医必须谋求发展变革的最大压力,在于主流医学导致大范围的药源性疾病和医源性创伤。而这些药源性疾病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会使现代西方医学用药遇到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是药三分毒”。药物在病变区域才表现为“药”,而在其他非病变区域则表现为“毒”。而西医的治疗方法是“局部患病,全身给药”,其治疗目标和给药途径存在极大的不一致性,使得人体因药物而“蓄积中毒”。对于许多器质性的疾病,手术是十分必要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手术,况且手术也改变不了产生某些器质性疾病的内环境。但目前手术治疗受机械论医学的影响特别大。机械论医学认为:“人体是一部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而疾病是机器的某个部分出了故障或失灵,治疗则是对之修补完善”。这一理论忽视了人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自组织系统的基本事实。  “局部患病,全身给药”的“对抗性”治疗方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限性治疗方式,已经日渐显现出其弊大于利的问题、兴利除弊的压力。为此,中国灸法也在积极探索为医疗方式发展变革的大趋势和新路径。  灸法溯源之十六:  科技创新,揭示生命科技时代  在人类发展史上,由科学预言演变为现实的事情不乏其例:以前人们曾梦想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烧火不用碳、磨面不用驴等;现代人们又梦想网络型家居、虚拟学校、智能手机、网络视频等。这些堪称伟大的预言,都被勤劳智慧的人类变为现实。  在医学界也有个堪称伟大的预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科院老院士贝时璋就首先提出了生物和物理两大学科结合的前景,并提出生物物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命的基本性质,阐释了生物的能量转化是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1964年,贝时璋领导了全国第一届生物物理学学术会议。他在大会报告中指出:“生物学与物理学相结合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结合会像生物学与化学结合那样,在生物学领域产生一系列重大发现。”届时,物理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研究会带领人类进入完整的生命科学时代。这一伟大的预言,让武汉国灸科技开发公司董事长傅金龙多年来魂牵梦绕,甚至成为中国灸十三年来一直憧憬的奋斗目标。  其实,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由来已久,人们应用各种物理因子防治疾病也已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年)积极提倡利用阳光、空气、水、火等自然疗法增强体质、防治疾病,这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后,医学领域的物理治疗主要体现在治疗仪器上、工具上的创新。如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直流电、感应电已较广泛应用于治疗和诊断某些疾病,此后又相继出现了电、光、声等各类医疗器械。当然物理与医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灸疗器械的发展,也出现了如电磁灸、激光灸、温针灸等等。&&&  仅仅重视物理在治病工具上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在感受理疗带来的惊喜后发现,我们千年传承的中医“内病外治”之法正是西医不断努力发展的方向。中医理疗通过针、灸、瓦罐、刮痧和推拿等疗法,以经络学为指导,在结合患者的病症进行调治的同时,也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理疗设施进行配合治疗,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中国灸作为灸疗的杰出代表,率先实现了传统灸与药、灸与贴集成创新,将中医理疗水平推向新的高峰。  现代物理医学研究表明,热疗应用于亚急性或慢性疾患所致的疼痛时,可以延伸胶原纤维的长度,增加血液流量和新陈代谢率,缓解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僵硬、肌肉痉挛,从而有效地减轻疼痛。热疗还直接或间接地提高痛阀而发挥镇痛作用。当今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最重要的交叉学科——生物传热学理论也表明,能量过程是生命系统中的基本过程,而热是能量过程的重要表现形式,生命现象的各个层次无不包含着热效应。中国灸法研究中心关于艾灸疗法的研究表明,艾灸热传递同样遵循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无论是垂悬灸还是直接灸,灸体在生物组织(人体)内的热传递以及艾灸引起的组织热损伤,均可以归属到生物传热学研究的范畴。在传热学中,被作用物体的温度场完全取决于作用物体内部的结构、材料的热物性、内部的热扩散以及表面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  结合现代物理学研究和生物传热学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灸的灸疗治病机制实质上是利用物理手段(通过直接贴敷的药灸体),通过物质能量(即热能)在人体局部组织中传递和吸收,调整组织局部的微观环境(如血液循环)。同时,通过热量加速药物溶解和渗透至人体皮肤,近靶点给药和直接刺激穴位发挥相应防治疾病功能,达到对疾病的祛病止痛、保暖保健的目的。中国灸的理疗机制即通过调节人体之“气血”来达到祛病强身的作用。这其中的奥秘,还有待于物理学与生物学深度结合之后才能有更多的发现,这也是当前物理医学研究重要方向之一。  如今,贝时璋关于完整的生命科技时代即将到来的预言正在加速实现之中。我们不妨也作个预测:如果生物学与物理学的结合在中国灸身上得到验证,那么治病过程会变得安全而有效。完善后的生命科学时代的医学,将真正起到造福人类健康的作用。  灸法溯源之十七:  绿色医疗,中国灸法一大贡献  伴随着医学模式由实验医学时代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整体时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类疾病死亡谱、疾病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医源性和药物性疾病的诸多因素,这也使得人类必然要寻找新的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而疗效肯定、以物理热疗和中草药配方内病外治为综合手段的中国灸法,就有着不容小觑、无可替代的优势。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激活免疫等功能,理气活血、温通经络等特殊功能。中国灸法率先实现了理疗与药疗相结合,以“大道至简”的治疗方法针对人体穴位贴敷治疗疾病。这与内服药全身干预疗法相比具备明显的合理性,内病外治的机制使得药源性和医源性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灸疗是自然疗法发展的最高境界之一,是人类治病最为古老有效的临床方法。中国灸法经过中医数千年传承积淀,早已与中草药治病、针刺疗法并驾齐驱。现在又通过中国灸对于艾灸的改良创新,使得中国灸法成为中医包罗草药方剂、经络穴位等内治之法和外治之法的集大成者。再进一步引入物理学中热量研究成果,中国灸法未来必定结出更多硕果。正如武汉国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傅金龙感慨的那样:“厚积薄发,兴利除弊。中国灸法在温度与生命之间取得的科研成果,能够为后世科研者开启完整的生命科技大时代做一些铺垫和积累,站在这一时代发展的前沿,我们有一种强烈的继往开来的使命感。”  立足于中医中药领域研发结出丰硕成果,武汉国灸公司的“自热灸疗贴技术开发”项目于2001年9月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国家级星火计划”专项支持;2001年12月,当时的国家科技部、国家税务局、国家外贸部、国家质监局、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文,认定“中国灸自热灸疗贴”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07年12月,中国灸系列产品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国家火炬计划”支持。近年来,中国灸的科研实力又有很大提升:中国灸在2011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新科技企业”,“武汉市优秀企业家单位”。中国灸的“灸”字图列为“湖北著名商标”。  为了让中国灸法走向世界,进一步开拓中国灸在海外的市场,武汉国灸公司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止。2005年12月,中国灸系列产品通过欧盟成员国CE认证,获得欧洲出口权,第一次走向国际市场,并在德国市场获得广泛好评;2006年4月,中国灸系列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2008年4月,中国灸系列产品获得俄罗斯GOST认证;2009年12月,国家专利局批准“中国灸”为“发明专利”。目前,中国灸已经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开设工厂和“中国针灸学院”,向世界推广和介绍中国灸法和中医文化。  “传承中医精粹,实践医学猜想”。武汉国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内病外治来“提倡体内环保”,以“创新绿色医疗”来弘扬中国灸法,以灸疗产品克服众多医学难关……在这条“继承创新、兼容并蓄”,惠及百姓的道路上,中国灸法在即将到来的生命科技时代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