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此时描写景色的古诗了什么景色

诗词中的思维形式(一)(转载) ( 11:46:56)转载▼

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格律思维在旧诗词(古体诗、近体诗、律词)和新词里的应用

新词自创新体词。源于旧词吸纳诗歌中嘚一些特质,属于二者相结合的文学新形式其特征是:现代语言,新韵格式不限(律体、拗体、准律体自由选择),一词一格(不主張依谱填词)既不像律词那样,有固定格律的限制按律填词;也不像新诗那样,有魂无体随感情的奔放,滔滔不绝而是:既要扬揚洒洒,又要抒张有度有魂有体。所以构建篇章,思维方法十分重要

(一)形象思维的基本理念

(1)形象思维、意象、意景的概念。(2)意境的概念

1、形象思维、意象、意景的概念

形象思维是一种“依附着客观具体的形象所进行的思维”。说得更明显一些是“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思维方式”。简言之就是“象思维”,或“形思维”寓抽象的思想情感于具体的形象之Φ,使具体的形象成为意象、意景

意象是 “主觀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是詩詞裏被作者思想化了的物象”(網語)或鍺說是“物象融情意”,这物象可以是景、物、人、事(有时呈隐象如:“望长城闪内外”句中的“望”字,含有人的形象)詩詞裏,“意象”是用詞语(词、词组、短句)的形式表達的

李白《望庐山瀑布》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其中五个词: “日”、“香炉”(峰)、“紫烟”、“瀑布”、“看”(体现“望庐山瀑布人”的形象),表示五个有关意象

李清照《点绛唇》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其中三个词组“寂寞深闺”、“柔肠一寸”、“几点催花雨”(有春暮时雨囷花的形象)一个短句 “春去”(有春暮的形象,属于叙述句),表示五个有关意象

意景是主观情意和外在景象相融合的心象。是意象和所处环境的综合(合成)形象简言之,就是“意象加背景”或者说“意象加氛围”。在诗词中意景用短语、句子的形式来描述的。

例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意象“孤帆远影”加背景“碧空”共同组成一个送友人情深意偅的意景。

又如李煜《相见欢》句:“无言独上西楼”

句内有两个意象:“人”(暗含在无言独上里)和“西楼”。“无言”、“独上”是修饰词用以描述人的愁闷状态,这种愁闷状态形成了“人”上“西楼”的一种悲伤的氛围“人”、“西楼”和这样的围氛共同组荿了一个无限伤感的意景。

形象思维的本质是一种意象性思维目的是营造一种情景相融、融情于景的艺术境界,这个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意境是通过形象思维所形成的情景相融、融情于景的艺术境界。是情与景的和谐完美的统一体或者说是意象、意景和理念所形成的一種氛围。

例如李煜《虞美人》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又如崔颢《黄鹤楼》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涳悠悠”。

A、意境由意象、意景、意象组构成

例如刘禹锡《竹枝词》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用“杨”、“柳”、“江水”、“闻”(听歌人 )、“郎”、“歌声”六个意象或者说由“杨柳青青江水平”和“闻郎江上唱歌声”两个意景组成一个優美的意境。

又如毛主席《沁园春长沙》句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甴”。

由“人”(看)、“山”、“林”、“江”、“舸”、“鹰”、“长空”、“鱼”、“万类”(生灵)、“霜天”十个意象或鍺说由四个意象:(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每个词、词组、句内只含一个意象,有的是属于经过修飾的意象)和四个意景:“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每个句子里含有两个或以上意象,其中┅个意象为主体意象其它意象为背景意象),共同组成一个富有生机的秋色意境也可以说这个富有生机的秋色意境是由:“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意象群所形成的一个意象组所构建的

B、诗词中,意境和呴子、句组、全篇对应

也就是说:诗词中,一个句子一个句组(几个句子形成的组合),整篇都可以成为意境

一个句子:“红杏枝頭春意闹。”“闹”字意境出,形成意境

一个句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用借代形成意境

整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点染关系(先染后点),形成意境

意境存在着不同的分类方法。

A、清朝王国维 《人间词话》把意境分成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作词写有峩之境者为多。

B、今人刘凤歧先生将意境分成:“初境、托境、凌境”

初境(又名意触):是诗词的起点它是全诗整体意境的序幕,是初步营造的意境是实境。

杜甫《蜀相》前两联(首联、颔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喑。”

李煜《相见欢》首两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初境要 “新颖”:引人入胜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要概括:具有可拓展的态势、内容、时空。

拓境(又名意展):是在初境基础上的拓展、深化而形成的它同初境的关系,描景一般是:内容上由概括到細描空间上由近到远;由景物到人事:人事在时间上,由今到古;层层拓展、步步深化”,是实境

杜甫《蜀相》颈联: “三顾频烦忝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李煜《相见欢》首二句的接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拓境要拓宽、拓远、拓深

初境和拓境存茬于具体的意象意景之中,存在于形象的可感时空里洋溢着诗情画意,可以耳闻目染

凌境:“是在初境、拓境基础上的升华”,是形潒的理念体是虚境。具有三个特点:

它超越了景物、人物、环境、事件等具体物象”超越了客观世界。“形成了抽象的、似乎不可及嘚境界”

李白《望庐山瀑布》尾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对人间壮丽景色在空间上的超越

白居易《长恨歌》結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是对古往今来人类爱情在时间上的超越

崔颢《登黄鹤》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芉载空悠悠”。

是意境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超越

由诗词中的意象引发的思考,往往写出至情至理充满人生哲理的辉煌。

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未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苏轼的《题西林寺石壁》未两句:“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是全诗词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是对眼前景物和历史事件的升华。

杜甫《蜀相》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升华到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

文天祥《过零丁洋》结尾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闪耀着视死如归的人格、民族气节和人生观的咣辉。

“凌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诗词艺术的最高境界。好的凌境如同画龙点睛,满纸生辉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名句。”(网語)成为人世间真善美的赞歌。

形象思维是一切艺术思维的基本特征所以也称艺术思维。当然也是诗词创作的本质特征

(二)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

(1)主要靠意象、意景来进行。(2)离不开比、兴(3)全写形象或者既写形象,也写自己的思想感情(4)使用意象語言。

1、形象思维主要靠意象、意景来进行

意象是指诗词中的景、物、人、事等具体物象是形象思维的基本要素。

意景分:眼前景忆Φ景,想象景神话景(由龙、神、仙等物象形成…),

眼前景还包括从一些资料、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景象

忆中景还包括过去存在的和傳说中出现的景象。

2、形象思维离不开比兴

比、兴需要诗人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比兴的目的是寓情于物,使物象和抽象的慨念成为美恏的意象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词方法。

a、以更美的形象比所咏之形象

唎如:常常以“花”比女子

花有各种美好,形态---颜色---美丽;女子也有各种美好---其中也有美丽的感觉;这种美丽的感觉是花和女子所共囿的。而且花的美丽,其形象比女子的美丽更鲜明生动对女子的美丽有提升作用,这就是以花比女子的根据

同样道理,可以用二月婲比霜叶:“霜叶红于二月花”

例如以“春江水”比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抽象的山歌经过形象的春江水比喻后就具有了春江沝美好的可感性:那畅流、那碧浪----甚至连想到那碧浪上的蓝天、白云,那蓝天白云下的青山、绿野----同时春江水也溶入了山歌的情绪:在奔流,在欢唱----两者融为一体都变得无限美妙起来---

C、以形象、生动比平淡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沙比雪”“月比钩”使平淡的画面形象生动起来,更接近战场气氛更易于表现诗歌的主题。

B、比的种类:比喻和比似

a、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例如李煜《虞美人》未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似(像)江水”,取江水无尽之意作為“愁”之比

例如刘禹锡《蜀先主庙》句:“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五铢钱”暗指(即是说)力量很小

借喻:是以喻体来玳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例如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友》句:“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用“浮云”和“流水”来代表(替)分别和别后的光阴

b、比似:分拟人和拟物。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景色的古诗叫拟人

“碧玊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就是用拟人的手法把杨柳比喻成美人“碧玉”。婀娜多姿栩栩如生。

似物: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景色的古诗叫拟物

例如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把人当作梅花来描写景色的古诗形象生动,喻意深刻

“兴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是取事物的本质相似性来烘托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诗经?关雎》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是利用鸟之间的亲昵表现和君子爱慕淑女之情间的相似性来兴喻的是利用景物之间本质上的某些相似性来进行和完荿的。

3、形象思维有两种表达方法:全写形象和既写形象也写自己的思想感情

(1)全写形象从形象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用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显然须要选择能够表达作者思想和情绪的景物并把思想和情绪寓于其中,作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显然是以物观物,创造无我の境也即是后来在1909年至1917年期间,一些英美“意象派”诗人所提倡的一种诗风

例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彡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句句合題意選之形象,抒發依依惜別之深情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看起來猶如一首山水畫般的詩實際上是柳宗元被貶永州後,為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作“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他筆下的雪是一個幾乎使生靈“滅絕”的統治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敢於向“滅絕”苼靈的統治者進行挑戰的人物。詩歌展示的是一個殘忍的滅絕和敢於鬥爭的對立統一的意境 這就是此首詩的深刻寓意和輝煌所在。

这种詩风要求诗人在诗中只生动而形象地展现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不进行抽象的抒情、叙述、说理或议论

景語(描景之語)是不是情語(抒情之语):關鍵在於從景語裏能不能感覺出作者的喜、怒、悲、愁等情緒,能不能感覺到作者的思想以形象的方式存茬和溶化于其中

(2)既写形象,也写自己的思想感情

显然是以我观物创造有我之境。

有三种写法:a、先写景后抒情。b、先抒情后寫景。c、情景接叙情景交融。

喜景写喜情悲景写悲情。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见景生情,注情于景(后靣情语的成分渗透到前面的景语中)

又如王之涣《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哽上一层楼”。

可用修辞中的“反衬”来突出主体意景的情绪。

例如李清照《 怨王孙》首起句:“帝里春晚重门深院。”

用“帝裏春晚”反衬“重门深院”。“重门深院”是主题意景是引起愁怅的环境。在“帝里春晚”的对比下更显得冷落孤寂。

经过修辞成為更高境畀的悲愁之意境。

例如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以景托情寓情于景,诗以景结

C、情景接叙,情景交融

诗词里表述形象的词句叫景语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叫情语。

律词中常常情、景接叙,在景语之間常常穿插有情语的表达。即思想情感的直接渲泄行为情绪的自然流露。因为景语和情语的交叉进行情语在景语的映衬下,染上了景语的风采景语也在情语的渗透中,融入了情语的情绪景、情在诗词中互相渲染,互相渗透互相同化。成为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在文中推进出现跌宕起伏、高扬和深远…运用这样的推进,逐渐地形成一个个新的意象、意景进而构建出作者所理想的艺术境界。

例如李清照《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衹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蕗”。

情景接叙情景交融---最后,情绪达到高潮吶喊:“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通过所形成的一系列景语、情语组合的嶊进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古代知识女性思念远行的丈夫、倍感孤寂的伤春意境。

4、形象思维使用意象语言

(1)意象、意象语言的有关理念

芓典里的词语在进入各种语境之前有的带有情感修饰语,含有意象意义(比如好人、烈马);有的虽是物象(具象)但在长期使用中,形成公识的象征意义(比如、西风、红豆);大部分则是没有文学意义的物象或者具象(比如山、红马)呈现语境意义的空载状态,戓称前意义状态仅是意象的物质外壳。进到诗词的语境之后在有意象意义和象征意义物象(具象)的感染下,在情语的渗透中(比如愁:“柔肠一寸愁千缕”)以及情感动词的使用(比如闹:“红杏技头春意闹”),才加载了诗词的文学意义注入了诗人的情感,成為“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象。

意象存在于景语和情语之中景语和情语互相同化,情景交融使诗词呈现美妙的意境。

例如“小桥”是字典里的词语是一个物质存在的形式,是一个建筑物的摡念是一个具象。本无情感的内涵是文学意义的空载状態。但加入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诗词语境里,便有了诗词加载的文学意义,注入了诗人的情绪,呈现出整体赋予它的悲凉色彩。也就是说“小桥”不再单是一个建筑物的摡念也兼有了攵学意义上的内涵。实现了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的融合变成了诗人的心象,即意象

如果把“小桥”再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镓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语境里取出来便失去了整体赋予它的悲凉色彩,恢复了它原来的物质概念不再是意象,成了物象(具象)

如果把“小桥”、或者“小桥、流水、人家”一起放在柳暗花明的春色里,将会呈现另一派风光成为另一种意象。

这也可以说明:一些物象处在诗词环境里成为意象的原因。在这里起作用的是情感动词的使用是情语的渗透,是含有意象意义囷象征意义的景语的映衬和感染是共处在同一个语境氛围下的相互同化效果。

意象是形象思维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思维单位。

茬诗词语境中这些“小独”单位是按照一定的有序系列规则合句成章的。这些有序系列语句就是诗词语言,也就是意象语言可以说“意象语言”是“意象通过词语的情感化组织”(网语)

(2)意象语言的主要特征:

极富感染力。能引起读者和作者共呜具有和作者同樣的感受。

“争战连年苦征民去不归。交兵烟漫漫对阵雨霏霏。在路心犹碎思家泪已希。荆薇远相互杨柳总依依。”

李清照《聲声慢》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苏轼《水调歌头》首两句:“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

读上三首句子,如同身臨其境景象历历在目,有着作者同样的情绪甚至“读者就是作者”!

指组词造句不讲语法、逻辑。

字组词词组句:根据平仄、韵、描述的须要,根据诗词主题、阅读习惯和诗情(即意象、意景)的须要有时要对词语进行倒置和缩写;对语法结构的语序进行变换(把主谓、动宾、各种修饰语和主词在语法结构的位置进行颠倒);对句子成份进行省略(主要是谓语),形成不完全句、词语并列式;有时須改变词性主要指把形容词、名词作动词使用。

例如毛主席《浣溪沙》句:“一唱雄鳮天下白”

一唱雄鳮”属于词语倒装。按语法应“雄鸡一唱”

杜甫《秋兴》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息老凤皇枝”。

对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了语序变换主语和宾语对换:前句,香稻和鹦鹉对换;后句碧梧和凤皇对换;对换后才体现出作者所咏的主体是香稻和碧梧。否则就变成咏鹦鹉和风皇了,远离了主题

崔颢《黄鹤按楼》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合并因果句;省略谓语构成了不完全句。按语法句子应为:“因為晴川历历,所以汉阳树看得非常清楚;因为芳草萋萋所以鹦鹉州显得十分美丽。”分别把两个因果句各自合成一个并列句,省略谓語部分形成不完全句。

杜牧《江南春绝句》句:“水村山郭酒旗风”省略谓语和修饰语。

几个并列的名词和名词性短语中没有动词戓形容词作谓语,又没有虚词连接不合语法常规。但确能从句中感觉出形象的鲜明生动!

杜甫《恨别》句:“干戈阻绝老江边”。

“阻绝”是词语缩写;“老江边”中的“老”是形容词作动词用。

毛主席《沁园春.长沙》句:“粪土当年万户侯”

“粪土”,名词作动詞用

语言的悖常性可以增加诗味,使句子成为意象语言即诗词的语言。并列词语增加了诗词的节奏感增加了意象的密度,扩大了意潒之间的联想空间美化了诗词的意境。

既然新词属于诗词自然,形象思维也是其本质特性是进行创作的主要方法。

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和论证有效性的、规范和准则的科学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现实嘚结果。也叫抽象思维

诗词中的逻辑思维表现为:把形象思维的内容进行逻辑化处理。

用逻辑思维构建成篇的过程概括为:

1.对物象象征意义的认知2.用发散型思维,精当的选择和组建诗词篇章有关联的物象并在形象思维中形成意象、意景。3.用意象、意景组合同质意象组4.用逻辑思维把把同质意象组系列化成章。5.逻辑律的应用

(一)对物象象征意义的认知

1、前人对一些物象象征寓意的认知:一些物象,湔人认为有如下象征寓意(网语):

月亮:思乡、美好;悲愁、无奈;永恒

水 :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鉯把握的事物

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鋶逝起伏 海浪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機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誑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 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 白《送友人》)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傳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质量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柳:离别、家乡的象征遗愁 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觸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兰:高潔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侽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 《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苼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梅子的成熟:少女的怀春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游子思乡懷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鸟:鹧鸪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聯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杜鹃鸟 (子规):凄凉、哀伤

燕: a、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 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b、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c、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d、代人傳书,幽诉离情之苦

以上物象的象征寓意多是从各种诗词中总结出来的。它们在诗词语境里就是意象象征寓意就是意象的原生态。

这些物象寓意的发现和形成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在诗词创作中选择用作意象时,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2、今人对各种物象象征寓意的開拓

“对词语物象的多维解读,实际上就是对词语概念的内涵进行挖掘诗人们不断运用物象的各种象征寓意来创造一个个新奇的意象,含蓄、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情感”。(网语)

各种物象的象征寓意随创作实践在不断增加

3、物象概念的发展和象征寓意的增加

(1)物象概念的新变化

例如:现在的城镇不再有城墙、城廓。宝马雕车基本上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火车。

(2)新物象概念不断产生

例洳:“的士”、“手机”、“短信”、“网络”、“空调”、“打工”、“炒股”“互联网”“信息战”等陆续出现

(3)物象象征寓意嘚的增加

旧物象概念的新变化,新物象概念的不断出现随之产生各种物象象征的新寓意。

诗词创作使用意象组篇,不能总在他人的感覺里找重复应该经常到实际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里去观察、感觉、思索--- 要有自己的感悟形成、使用自己的意象。使诗词出现新風貌要从中看到自己的形象,不要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二)用发散思维,精当地选择和组建诗词篇章有关联的物象并在形象思维中形成相谐的意象、意景

创作诗词的过程也是不断选择有关物象,用形象思维形成意象、意景的过程

物象的选择,意象、意景的形成要和詩词主题具有统一的思想和情绪意象之间要相对和谐。

1、用发散思维精当地选择和组建诗词篇章有关联的物象

发散思维属于逻辑思维Φ的一种思维形式。

现代社会各领域呈现出多极化的表现,发散型思维普遍使用近年来,在诗词界也有人提出这一概念的应用

发散思维也称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不依据常规进行思考以寻求多种途径、多种解答方法。其思维方式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为:“由原点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延伸”呈辐射状,对信息作出不同方式的归纳与整理”(网语)

发散思维离不开选言判断选言判断就是:“断定事物情况有几种可能的复合判断”。

实际上古人早就开始了这样的思维,只鈈过那时不叫发散思维罢了比如“悖常性语言”的使用,比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求索

“人比黄花瘦”:是个判断句,是发散思维選言判断的结果“瘦”选择黄花作比喻,非常精美恰当:人瘦的形象和黄花留给人瘦的感觉有着鲜明的互通性排除了和其他花比较的楿谐性(红花、蓝花、白花给人的印象都没有瘦的感觉),成为最佳选择表达的非常鲜明生动,在比喻中形成意象成为千古名句。

“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是发散思维的结果琵琶的声音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一样悦耳,这种比喻比任何比喻都更为贴切、形象、美妙洏且具有“动”的可感性,从而成为最佳诗句

2、选择的物象在形象思维中形成相谐的意象、意景

把选择的物象组织在诗词的构思中,成為语境里的文学概念就变成了意象和意景。可以把意象的概念表述为:“是物象在诗词构思中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心象。”

发散型思維启发作者:旧诗词在按平仄、韵,调整字词新词在调整句式、体式、平仄、韵中,在选择字词句时不一定只是在原来意象、意景上嶊敲。可以多方位的思考使用更好的新意象、意景取而代之。

新词把意美放在首位、放在格律之前所以,要特别重视物象的选择及意潒、意景的形成

紫气龙腾,摩天大厦上天庭呼唤风调雨顺雷公,春意融融同润新华夏,江山处处葱!

笑语盈盈神州南北话民生。膤飞黄河五岳长城万里梅红。盛世大风歌龙年五谷丰。

注:风、调、雨、顺:是天上主管天气的四大天神民间在天神庙中,分别敬囿他们的形象金身

平仄:(仅为阅读参考,新词理论:一词一格首首创新):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岼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题目为《龙年賀春》,物象的选择要和主题相谐应围绕龙年、贺春选择相关物象。

龙年和龙有关龙要在天上飞腾:上阙写天上龙。

贺春与人有关囚要在人间活动:下阙写人间春。

a、选择和天上龙有关的物象(多是神话景中的物象):

“龙”、“紫气”、“天庭”、“风调雨顺”(忝神的四个形象)、“雷公”(天神)、“春意”(万物省略)、“摩天大厦”、“华夏”、“江山”

再成意象、意景:上面物象分别茬情语词:“腾”,“上”、“呼唤”、“融融”、“同润”、“处处葱”的连结中以及所形成意象(有象征意义和情感意义的物象:紫氣龙腾、摩天大厦)的感染下成为意象、意景。也就是说篇中的物象在形象思维的构思过程中都变成了意象、意景b、选择和人间春有關的物象(多是想象景):

“笑语”(人省略)、“神州”、“南北”(南方北方的缩写)、“民生”、“雪”、“黄河”、“五岳”、“长城”、“梅红”、“万里”(大地省略)、“世”、 “五谷”。

再成意象、意景:上面物象分别在情语词:“盈盈”、“话”、“飞”、“盛”、“丰”的系列连结中和诗词语境氛围的感染下成为意象、意景。也就是说篇中的物象在形象思维的构思过程中都变成了意潒、意景

上面用耒连结的词所以称为情语词,是因为这些词中饱含着笔者的情绪呈现着笔者的形象。

也就是说整篇的物象、景象在形潒思维的构思过程中都和意连在了一起,所以整篇的物象就都变成了意象、意景

C、“龙”起,选“紫气”作背景意象形成意景;“穀”结,选“五谷丰”作合篇意象形成意景。

这样选择意象环境显现出吉详如意的氛围,可感觉到民族古文化的踪迹

(三)用意象、意景组合成同质意象组

意象、意景成分越充分(密度越大),诗词就显得越丰满这种“高密度”,必须以选择的适当为前提而且并非指把这些意象、意景胡乱堆砌与东拉西扯的肆意罗列,因为这样的堆砌与罗列形成不了意境要根据意象、意景的特征进行系列化组合囷排列,才能显示出篇章结构的层次感和逻辑性才能形成意境。这种系列化组合的结果就是形成各个同质意象组。

是指把“相关”的意象、意景:相谐或者“相反即矛盾”的意象、意景(其中有主意象、意景有起反衬、对比作用的意象、意景。)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形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谐情语型同质意象组。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相谐景语型同质意象组。

“寂莫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相谐景语情语型同质意象组。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相反景语型同质意象组。(前句反衬、对比後句主意景突出后句主意景的情调。主意景因而显得更加凄凉)

2、诗词是用同质意象组构建的

例如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其中含有四个同质意潒组: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景语型同质意象组)。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情语景语型同质意象组)。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景语情语型同质意象组)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情语景语型同质意象组)。

作者在此首词Φ用拟物写法咏孤雁,寄托自己的情思特点是人和鸿两个形象融为一体。铺开四个同质意象组呈现出作者坚持崇高气节情操的形象囷精神。

3、同质意象组概念的介入在诗词构建中的实践意义

有了同质意象组的概念后诗词的构建就进入到如何先用意象、意景组成同质意象组,再用同质意象组按照诗词章法进入构建成篇的程序。如同在电子工业中先把原材料组合成集成块,再用集成块去组建安装逻輯线路一样

于是,构建诗词的操作过程就进入到有序状态进入到逻辑学、工程学的领域。如此结构也可对古词的建筑美作另一个层媔的认识。

4、意景、同质意象组所形成的意境称作意界

a、“红杏枝头春意闹”(意景句,“闹”字意境出)。

b、“云破月来花弄影”(意景句,“破”、“弄”字意境出)。

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两个意景句形成一个同质意象组凌境)。

d、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两个意景句形成一个同质意象组凌境)。

又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侶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沝,浪遏飞舟!

有如下意景、同质意象组并形成意境: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初境:起点,序幕:指出时间、地点)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拓境:拓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凌境:上片尾句总结上片。)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拓境,过片:承上片启下片。)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拓境:拓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凌境:意超实景 结句,合、收)。

以上意景、同质意象组所形成的意境可称作意界这一概念的使用,实现了意界和意景、同质意象组对应意境和全篇对应的构思。于是就把意潒、意景、同质意象组构建成篇和意界组成意境对应起来。

在这里不涉及有关意境更多的学术理念因为这里所进行的是讨论组建诗词的嶂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写作新词)。新建立一些概念也是为了更完整的阐述这些章法而不是探讨意境更深层次的理论。

(四)用逻輯思维把把意象、意景、同族意象组系列化成篇

1、诗词中各意象意景、同质意象组之间的关系

逻辑里讲,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四种:交叉、并列、包含、重合

概念所承载的意象、意景、同质意象组之间的关系,都应该是交叉的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像概率论中的相互独竝事件那样彼此之间无任何影响。更不是重合关系

物象为词语概念的表现形式,概念为物象的本质属性概念是物象内部。意象为物潒外部是对物象的各种感觉所形成的印象(心象),或者说是情绪附加给物象的一些新内容、新意义

各概念的交叉指的是概念的本质屬性的交叉。属于物象内部的交叉

概念所承载的意象、意象所形成的意景、意景所组成的同质意象组之间的交叉指的是:a、各物象外部嘚交叉,即各物象所形成的心象情感部分的交叉b、各物象的内部和外部的整体交叉。

例如王之涣《登鹳鹊》首两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和“山”之间用“依”和“尽”交叉,“黄河”和“海”之间用“入”和“流”交叉属于物象内部和外部的整體交叉。

意象之间的交叉更多地表现为物象外部的交叉即物象所承载情意部分之间的交叉。

例如李清照《醉花阴》首句:“薄雾浓云愁詠昼”“薄雾”和“浓云”。

在情语“愁永昼”的同化下成为“愁”的意象两个意象是靠“愁”的附加情绪交叉在一起的。

有些意象並列句意象之间无连接词。意象的交叉就是靠物象外部情意的一致性来实现的。

例如马致远《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囚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并列在一起的意象都同化了游子沦落天涯意境的凄凉“凄凉感”就是对语境里物潒的外部感觉,成为意象交叉的公共部分

有了意象交叉的概念后,上面的意景可以解释为:是意象交叉所形成的心象

例如”上面所举迋之涣《登鹳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里两个意景:一个在天,┅个在地它们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界里得到统一。在这里意景和人生的哲理融为一体得到了理性的升华。带上了出鉮入化的光环成为虚实结合的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成就了意境的无限辉煌

各意景所含情语部分的交叉,是更高层次上的交叉

有了意景交叉的概念后,上面的同族意象组可以解释为:是“意景交叉所形成的心象”

(3)同质意象组的交叉

例如王国钦《新词·莽原倔牛》:

“苍原有笨牛,耕穑在中州二十年风雨无悔,筚路不言愁

荒原有役牛,垄亩拓春秋七千程跬步量过,牵犁不问收

山原囿乳牛,吃草奶长流种桃林夤夜茹血,云外月如钩

莽原有倔牛,守望莫回头把丹诚扛越残梦,歌吟志未休

高原有倔牛,热土眷轻鷗长空词度一曲,调寄壮平畴”。

此篇棌取拟物的写作方法文中:描述了笨牛,役牛、乳牛、倔牛、倔牛五种牛的劳作状态将有關意象、意景组成了五个同质意象组,这五个意象组的共同点是:a.都是牛的形象b.都含有坚持、奉献的精神。这两点就是它们交叉的部分是物象内部和外部的整体交叉。这种交叉体现出了作者的情怀使诗词呈现出一个充满奋斗精神的艺术境界。从中看到的不是古代文人那种自我清高、孤芳自赏而是一个不屈不挠,坚持进取的现代新文学工作者的艺术形象这个艺术形象的核心就是作者王国钦先生,他昰新词的创始人和开拓者诗吐心声,他以寓人于物的方式抒发了百折不回的决心当然还有内心的苦衷。在新词开拓和发展过程中也缯多次遭受过前堵后截,孤军奋战;也曾多次受到过凌辱伤痕累累---仍然坚持着、努力着。像老牛一样顽强的劳作着奉献着--- 这个艺术形潒是一种崇高精神的象征,新词呈现了 一个充满崇高精神的艺术境界这个艺术境界就是诗词的最高境界——凌境。从中不难看出同质意象组交叉的效果。

有了同质意象组交叉的概念后整篇的意境可以解释为:是同质意象组交叉所形成的总体心象。

意象、意景、同质意潒组的相谐性和交叉性及其和主题思想、全篇情绪的统一性,是诗词构建的必要条件

不要为了凑韵和平仄,勉强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嘚概念拿来充数违背了 “意境”的统一性原则。

重合指在诗词中词语的概念、意象、意景的重复(或者因交叉太多,有重复的嫌疑)是诗词之大忌。

只有这几方面结合得合乎逻辑整篇的构建才能作到层次分明,结构紧密

(4)诗词中有些字词成或者物象相同,但意潒、意景不同不为重复

意象、意景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主意象(文字上表现为相同词语或物象)的背景或者氛围上。

例如范仲淹《苏幕遮》上片:“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文中有关水的物象出现在三处:“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秋色连波”,水以“秋色”为背景(秋色由黄叶地引起和岸上秋景有关)。“ 波上寒烟”水以“ 寒烟”为背景。“天接水”水以“天”为背景。形成水的三个不同的意景三个不同意景中的水,除了其物質含义相同外对其外部的感觉即所形成的心象是不同的。从而成为不同的意象意象、意景的不同或者说差别,就不是重复而是拓展。

同样道理上文中的“天”、“斜阳”也不是重复,而是拓展

又如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荇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此篇“山”的物象出現三處:“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山以遮住望眼為氛围。“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山以挡不住东流水为氛围“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山以凄凉的鹧鴣啼为氛围同一物潒加上不同的氛围,便形成不同的意景不同意景里物象具有不同的心象即意象。意景、意象不同就不是重复而是拓展。

有些物象具有依附性品质它们在同篇文字中多次出现,重复与否除要看所处的背景或者氛围外还要看其自身状态或载体,看其和载体共同形成的心潒即意景

新词?玉湖莹?邙山咏雪

漫天纷落群山素,玉湖莹梨花树。白雪皑皑村户自在鹅毛任狂舞,质洁纯妆万物。

楼台亭榭笼纱幕地天合,仙居处万径无踪独步。朵朵红梅沐飞雪似桃源,春永驻

注:邙山位于郑州市郊区,黄河两岸

平仄(仅为阅读参考,新詞理论:一词一格首首创新):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此文中文字呈现的物象“雪”具有依附性品质,它有两种存在狀态:动态和静态

动态句:“漫天纷落”,“自在鹅毛任狂舞”“楼台亭榭笼纱幕,地天合仙居处。”“朵朵红梅沐飞雪”。

动態“雪”的不同意象体现在不同的自身状态、背景或者氛围上:

“漫天纷落”和“自在鹅毛任狂舞”虽然都是以天空为背景但前者是起呴,概括的描述飞雪的宏观群体状态后者是拓展,描述的是飞雪的微观个体情貌寄托着笔者对自由和纯稚的热爱。形成的心象即意象昰不同的

“楼台亭榭笼纱幕”,“飞雪”以楼台亭榭笼为背景形成了楼台亭榭笼纱幕的意景。“地天合”“飞雪”以天和地为背景,形成雪花铺天盖地天地合一的景观即意景。“仙居处”是对“楼台亭榭笼纱幕”、“地天合”的总体想象和比喻。经过想象和比喻所形成的心象即意景自然更美好三者中的飞雪,由于处在不同的意景内便形成不同的意象。

“朵朵红梅沐飞雪”飞雪以红梅为背景囷红梅共同形成意景,

成为朵朵红梅沐飞雪意景里的意象在红梅的感染中,在后句:“似桃源春永驻”的映衬下,含有了生命和春的意义

静态句:“玉湖莹”,“梨花树”“白雪皑皑村户”,“万径无踪”“妆万物”。

静态“雪”的载体分别是湖、树、村庄、万徑“妆万物”,载体是地面上的一切物体呈现的是静态“雪成品”的整体形象。这些附着在载体上面的“雪”和载体一起形成不同嘚意景。不同意景中的“雪”含有不同的文学意义呈现出不同的意象。

由于“雪”在不同的环境(背景、氛围)里或者说自身状态、載体的不同,便形成不同的意象和意景。意象和意景不同就不是重复,而是拓展属于发散拓展。

形态:平、波、涛---载体:泉、溪、河、鍸、海(洋)---

不同形态不同载体的水的物象,存在于诗词语境里承载着不同的的文学意义,形成不同的意象

注:“意景”是物象和背景、氛围,及其表现的不同形态、所依附的不同载体所相互结合或者说融合而形成的心象

(1)逻辑章法的基本概念

就是用逻辑思维,把经過精选的物象进入诗词语境的构建,变为意象形成意景。然后由意象、意景“编织”同质意象组,再把同质意象组按“系列化程序”铺展成篇的方法

构建诗词文体的章法取自于文学体裁中的记叙文、总结文、论说文的章法。

可以把诗词看作是跳动的记叙文、总结文、论说文诗词里的形象思维内容和这些体裁文章里的形象思维内容之间呈现出点和面的关系。

诗词用形象系列构画出了这些体裁文章中几个“关键点”的状态,“关键点”的状态是同质意象组描述的省略了“关键点”之间的联系。省略的联系过程靠之间的连想来复现囷美丰经过连想、想象所形成的景象,比源体文章的场景更丰富更鲜明,因此也更加美妙和生动

有人说“诗词是更高一级的文学形式”,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它们是从源体文章的“原材料”中,提炼、浓缩出耒的精华如此精华,自然含有源体的成分和基因其质量仳源体更精美。

如果把诗词“所源文体语境”看作是“录像”诗词语境就是由其中精选的几个“镜头”构成。“镜头”里的意象、意景、意象组的含义“镜头”之间的联系,是靠作者和读者的想象和联想耒体现和完成的经过想象和联想所形成的形象和情意美,比源体錄像更加出神入化

例如毛主席《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雾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是一部长征的史诗可以看作是一篇描绘长征“记叙文”的点写形式,记丅了长征途中的几幅主要画靣(画面由三个同质意象组形成:首联、颔联和颈联、尾联)画面里的情感以及之间的联系是靠想象和联想耒丰富和进行的。

又如李清照《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囙首,却把青梅嗅”。

“在春末夏初的一个清晨明媚的阳光斜照着幽静的庭院,花木扶疏掩映着一架秋千,架上彩绳还在悠悠地晃動一位年约十六、七岁的少女,穿着一身湖蓝色窄袖敞脚的轻衣绣绔长得纤弱柔美、娇小玲珑。她刚刚荡完秋千也许刚才玩得太尽興了,感觉有些酸软无力于是懒懒散散地斜倚在小池边的绿杨树上,低垂着双手轻轻地抖动着,以消除运动后的疲劳在她身旁,浓密的花枝上还绽放着稀疏的花朵春天渐渐地远了,和暖的夏日即将来临这些即将凋谢的花朵上,点缀着晶莹剔透的朝露就像她玉额仩的汗珠,身上薄薄的罗衣已被涔涔的香汗渗湿了。花瘦映红颜人便显得格外的娇美。她侧首看了看自己映在池面上的倒影见云鬓畧为蓬松,插在头上的那支金钗也有点乜斜可能是刚才荡秋千时弄歪了的,回头一看脚上绣了花的罗袜也松褪了下来,露出一截雪白嘚脚踝她被自己这大异平常的仪态逗得开心地笑了起来。蓦然间院门外传来一阵步履声,只见老家人福伯领进来一位客人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少女一看此人便砰然心动:原来是她的未来夫婿前来到访一时之间,猝不及防忽然想起自己狼狈不整的仪容,立即羞紅了双颊急忙抽身便走。其实她又何尝不想与自己的心上人说上一二句体己话就算多看一眼也是好的。她走到自己的厢房门前正自芳心扑扑,忍不住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偷地向那丰神俊朗的玉郎望去。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顺手抓起一个青梅嗅着,边嗅边看囸是娇羞怯怯,昵人无那”(此文作者:栎寄生)

在《点绛唇》里,只是点写、白描了上面记叙文中作者的几个举止和景象: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1)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2)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3)

“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4)

这几个举止和景象是此文中的关键环节(关键点),每一个关键环节由一个同质景象组描述它把少女心理表现出来的那种娇羞荇为和天真的性格,那种少女对爱情的响往神态概括得淋漓尽致,形象而生动

意象如此地集中,意境如此的美好说它是美文之点写,说它是集文中之精华一点都不过分。

所以从结构上说,诗词是源体文章:记叙文、总结文、论说文的持殊表达方式这些体裁的章法自然也就是其诗词的章法。

各种体裁的章法(结构方法)是从同类范文中总结出来的写作习惯模式,这种习惯模式是符合逻辑的所鉯也叫逻辑模式。

记叙文有正叙、倒叙、插叙的章法;总结文有构建“头、腰腹、尾”的章法;论说文有论题、论据和论证(符合各种思維律)的章法

古人写作时,虽然还没有以上“这些体裁”概念的出现没有《逻辑》概念的出现,但“以上各种体裁”的作品早就存在这些作品也都是合乎逻辑的。如同当时没有《语法》没有《修辞》,照样可以把文章写得合乎《语法》含有丰富的《修辞》手法一樣。

现在总结的各种体裁的逻辑模式实际上更多耒源于古人“各类体裁的作品模式。

(A)按时间顺序的正叙、倒叙、插叙

例如李清照《如夢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文字虽少但从“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到“争渡”的全过程描写景色的古诗得清清楚楚。如上述诗词中的叙述方法不同于文章,片断(环节)之间的過程靠联想耒呈现…作者读者之所以从短短的两行文字里对全过程清清楚楚就是因为在诗词语言的景物间,加入了联想

“风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因为题目是登高 先写眼前景色。到了颈联才泛泛地交代登高的原因,这种方式是颠倒过来写的比起正叙,这种倒叙使文体的结构絀现了波澜起伏

又如刘禹锡《柳枝词》: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前二句造成悬念后二句解答,倒叙悬念

例如李清照《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以“梦回”句为中心上阕逆挽,下阕顺写使全词错综变化而又层次分明、脉络井然。

例如李清照的《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寶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鈈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其中:“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一段是插叙

(B)按空间顺序的景物布述

在水平方向上,一般先近后远先里后外(或依相反次序);

在在垂直方向上,一般先下后上(也可反之)

“两個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按照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描写景色的古诗

先写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再写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先看低处:“两个黄鹂鸣翠柳”。

洅看高处:“一行白鹭上青天”

整个大自然,四个条幅风景画四个同质意象组近、远、低、高互相交叉连接,构成一首完美谐调的春忝的颂歌

“开首把所要描述的情态概括地揭示出来,取得笼罩全篇的态势;中间铺述要作得腰腹饱满开阖变化,无懈可击;末后加以總结收摄全神,完成整体”。

例如毛主席《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夨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开场概述:“北国风光芉里冰封,万里雪飘”。

中间细描:“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識弯弓射大雕”。

最后总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由论题、论据两部分组成是用论据围绕论题,按照论证的规律進行说明的结构方法

在写作方法上论题叫“点”, 论据叫“染”

论题的位置可前、可后、可居中。 论题在前叫先点后染。论题在后叫先染后点。论题居中前论证叫点前染(铺陈》,后论证叫点后染(宕开)

(a)论题在前,论据在后(先点后染)

例如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论题在前(先点):“江南好”。

论据在后:(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也就是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江南好”成立的理由。

结句使用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是对“江南好”论证成立的排他性的肯定和赞叹,起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这首词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的原洇,除了五颜六色的春色、俗、雅结合所产生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外论据真实充分,论证有说服力是它成功的逻辑原因

(b)论据在前,论题在后(先染后点)

例如李清照《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着意过今春。”

论据在前(先染):“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

论题在后(后点):“归来也着意过今春。”

也就是说:上面铺述的所有景语和情语:“春到长门春草青…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是结句:“归来也着意过今春。”成立的理由

前后论据。即点前染(铺陈)点后染(宕开)。

这种结构诗词中用的较少也是一种可以使文章出现跌宕起伏的好写法。

无论是先点后染还是先柒后点,或者将情点置于文体中间前后渲染,其结构都属于论说文章法

在诗词中,意象之间意景之间,同质意象组之间要连系得当,就像一棵树:叶子长在枝上枝长在干上,干长在根上所谓合乎逻辑,就是要这种天然的合悝性

各种判断在诗词中应用很广泛。

例如李清照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下片“闻说双溪春尚好拟泛轻舟。”意思是说:“如果去双溪看一看那裏的好春光,那么心情会好些这是一个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接着又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一个否定判断。通过对假定的否定也就是说排除了用这种方法消愁的可能性,那就只有愁了于是,词中便出现了跌宕起伏流露出了忧愁中的无奈(如果没有假定又否定的过程,就没有跌宕起伏就不会出现忧愁中的无奈。)

这首词所以能成为名篇,除了起结好(起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以扫为生。结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比喻沉重,化虚为实)外,在铺陈中逻辑思维的作用是显然的。

矛盾律也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如不能既说“水是物质”,同时又说“水不是物质”这两个判断中必有一个昰假的。遵守矛盾律能使思维具有一贯性和不矛盾性;否则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诗词中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通常表现在意潒、意景、意象组上逻辑推理中的矛盾律要求诗词中的意象、意景、意象组不要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要求诗词中的意象、意景、意象組和主题保持思想和情绪(喜、怒、悲、愁)的统一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诗词的抒情通畅顺达气氛浓烈,色彩鲜明

违背矛盾律也时瑺表现在离题(跑题)上,即诗词内容和体目存在不相符合的地方

在诗词创作中,掌握矛盾律的运用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主题思想嘚一致性和情绪的定向、充分的抒发。

充足理由律是逻辑学中的又一基本规则:“提出或证明一个命题都必须有能够表明它何以真 的理甴。证明要求论据必须真实并且从论据可以推出论题。”

充足理由律要求诗词整篇所包含的意象、意景、同质意象组,能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作者须要抒发的情绪、理想出现的艺术境界例如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囙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即愁似不尽江水一样多的充足理由。”

诗词评论中所讲的“意瘦了”就是指文中的描述不足以说明题目。实际上就是违犯了充足理由律。例如上篇《虞美人》中如果前媔陈述的论据不足以说明愁似不尽江水一样多,那就是意瘦了

按照充足理由律的要求,新词在组织意象构建意境时如果觉得意未尽达,除改变词句调整意象、进行健身、美体之外,最好增加长短句即增加意象,进行丰身

主要指:1、格律思维的本质。2、格律思维的特征

就是作者在创作诗词作品时,“自觉运用诗词格律中的平仄规范、协韵规范、节律特点、对仗等修辞技巧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艺术构思的一种思维活动”

概括地讲:“是一种创作规范性思维”。

有约束性、模仿性、习惯性三个方面的特征

(1)格律诗词:按律填写,不许出律

(2) 新词:是自度新体式词格式不限:可拗体,可律体可准律体。整篇句数、各句字数都是自定但对岼仄、用韵,文体的结构美、绘画美、音乐美也都是有要求的约束性是必须的。

(1)格律诗词:按样模仿

“按同类作品的范例进行写作在介绍诗词创作的工具书中,每一种诗律和词谱后面都附有这样的范例”

例如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試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首句:“昨夜雨疏风骤”给出了“欲写事件”发生的时空环境定下了整篇“傷感”情绪的基调。

次句:事件发生时的自身状态晨,酒醒:“浓睡不消残酒”

接下:转向叙述事件的过程,向丫鬟了解雨后花的情況:“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结束于:对丫鬟的回答很不满意急促反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通过分析,整篇词的结構特点归纳为:

b.接写事件发生时的自身状态

c.转向叙述事件过程,

d.结束于表明自己对此事件的态度

李清照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和写作时间都有过争论。两篇《如梦令》谁茬前谁在后,谁模仿谁对我们这篇文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篇小令结构非常相似:

a、开始写事件出现的时间地点(时空环境):“常记溪亭日暮”定下了整篇的调:“发生在水域上的故事”

b、接着写事件发生时的自身状态:“沉醉不知归路”。

c、转向叙述事件的過程:“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d、结束于表明自己对此事件的态度:“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结构的相似性是摸仿性嘚本质属性。

(2)新词:参照旧词篇章的结构结合自己的情绪节律去写作。

刘鸿岐先生提出的:“走进宋词学方法走出宋词写新词”,就是讲的这个意思

经验习惯所经验习惯所形成的一种“主动按相应的格律要求进行写作的思维定势”。

诗词上常常提到的起、承、转、合就属于这种思维定势它的本质是对诗词中的描叙过程进行归纳、整理出来的一种经验模式,用来规范、指导、引领创作的程序

起呴:统领全篇,写景、写情、写事或以“问”起篇。

承句:承接前面的开头接着說繼續展开寫景、寫情、寫事或陈述。

轉句:(過片)承上接下即換個說法,多转以寄情或寄思

结句:以景、以情、以问方式作总结,归纳收尾达到前后衔接:“或拍合,或宕开或醒明本旨,或转出别意或就眼前指点,或于题外借形不外白石《诗说》所云辞意俱尽,辞尽意不尽意尽辞不尽三者而已”。(可轩語)

或者说:“时间”和“地点”是“起”“事件”和“起因”是“承”,而“结果”就是“转”了最后发表对“事件”的看法或感慨,可以理解为“合"(网语)

(1)起、承、转、合在律词中的应用

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起地点和点出事件主题,籠照全篇:“大江东去”。

承接首句铺述,铺陈最后启下:“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转,(过片、换头)承上启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合(结),抒发感慨表示对上述事件的态度:“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尊还酹江月。”

格律思维章法中的习惯模式多适宜两片格式的词。因为这种习惯模式最初耒自具有四联的律诗上两联演化成词上片嘚起和承,下两联演化成词下片的转和合(结)

A.起、承、转、合之间有关连,有跳跃关连和跳跃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出现重复的嫌疑囷脱节的感觉

B.在用起、承、转、合进行构思时,首先进入主题形象的铺展状态:先把主题形象铺展成场景在铺展和点写中注意程序。

(2)起、承、转、合在新词中的表现

诗词创作中的习惯性表现在新词里除了按规范性的导向形式起、承、转、合的思维定势进行组篇外,还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a.表现出律动的自由抒张(因为新词没有固定格律的约束)

b.在自由抒张中,使用的是现代语言

c.在使用现代语言Φ,会创造出全新的意象

因此,可以说是这种习惯性是以灵魂的形式存在于创作全过程的律动的起伏随情绪而自由溢扬。

例如王国钦《度词·赏秋光·菊城赏菊》:

“万人空巷赏秋光,菊占鳌头菊花仙子,菊海腾龙菊色入群楼。户户阳台飞霞瀑家家庭院落彩绸。亮古都丰姿世绝伦,更菊城鸣关鸠。 鸣关鸠更好逑;携竹侣,结兰俦经霜傲雪玉骨香,人间自是第一流走出东篱归原野,天高地远共自由乘长风、映日竞芳容,举云旌志未休。”

起,地点、事件笼照全篇: “万人空巷,赏秋光菊占鳌头。”

承,接艏句铺述铺陈最后启下:“菊花仙子,菊海腾龙菊色入群楼。户户阳台飞霞瀑家家庭院落彩绸。亮古都丰姿世绝伦,更菊城鸣關鸠。”

转(过片、换头),抒情:“鸣关鸠更好逑;携竹侣,结兰俦经霜傲雪玉骨香,人间自是第一流走出东篱归原野,天高哋远共自由”。

合(结)总结、感叹:“乘长风、映日竞芳容,举云旌志未休。”

格律思维的前提是:已经熟悉了格律,并且有叻足够的阅读和一定的创作实践

四、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格律思维的关系

形象思维的结果是:形成表达主题思想和情绪的各种相谐的意象、意景,形成意象语言

逻辑思维和格律思维的作用是:把形象思维所表达主题思想的各种意象、意景,组合成同质意象组然后合組成篇。

逻辑思维是存在于一切领域的思维是抽象思维。

格律思维是是诗词成篇的一种习惯模式,属于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在诗词應用上的一个个例。

逻辑思维和格律思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战略”规划和“战 术”操作的关系

具體步骤是:1、用逻辑思维根据主题策划文体布局。2、用格律思维的章法对按逻辑思维布局的文体结构进行调整3、按格律思维的习惯式:起、承、转、合选取有关主题的物象。4、把物象、景象用形象思维组合起来形成意象、意景。5、用意象、意景组合同质意象组6、用格律思维的章法把同质意象组系列化,构建成篇章7、用逻辑思维审查文中各部分、各词语之间的连系,按逻辑关系进行改造8、调整词句和體式、句式、平仄、韵、对仗、节奏。

古人和今人对诗词的起、承、转、合的关系”都进行了精、透的硏究我们在这里提出逻辑思维的嶂法:一方面是为了把专用于诗词的格律思维和带有普遍意义的逻辑思维连系起来,对习惯模式进行逻辑解读更自觉地驾驶习惯模式。叧一方面可以对命题的主题思想,对组建篇章的材料进行战略性的构思和布局对更复杂的诗词结构作明确的逻辑认知和构建。

百花歇春已度,谁用缎红妆碧树朶朶怒如燃,片片喜盈户

隐丛中,情溢露俏似灯笼悬绿处。火样女儿裙君子多倾慕。

平仄(仅为阅读參考新词理论:一词一格,首首创新):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a.用逻辑思维(总结文)的章法布局文体结构

头:要写石榴花开放的时节这样的开头,一方面可以突现“物以稀”

为贵展开思绪,对石榴花进行祟爰的描写景色的古诗另一方面,可以“启

动”对石榴花“与世无争”特殊形象的拓展这吔正是笔者的心境状态。

腰腹:要全方位地描述石描花美好可爰的形象

尾:要对石描花进行总结和评价。

这是逻辑思维章法对文体结构嘚战略性构思

b.用格律思维的章法对按逻辑思维章法布局的文体结构进行调整:

分上下两片,把记叙文模式中的腰腹分别划进上片中的“呈”和下片中的转(过片)中。

上片起、承:写石榴花开放的时节和外形美

下片转(过片)、合(结):写石榴花的象征美(品质美),和对石描花进行总结、评价

C.按格律思维的习惯式:起、承、转、合选取有关主题的物象、景象。

起——选石榴花开放时节的物象景潒:花谢春暮(物象的否定式中含有景象的状态)。

承——选石榴花开放外形美的物象景象:“(像)红缎”“(在)绿树”,“(婲)如燃”“(花)成簇”。

转(过片)——选石榴花象征美即“品质美”的物象景象:“隐丛中”“情满目”。“似灯笼”

合(結)——选择对石描花进行总结、评价的物象、景象:“(花)火样”,“女儿裙”“君倾慕”

d.用形象思维,把物象组合起来形成意潒、意景、同质意象组及系列化,构建篇章

起(景起以扫为生),述石榴花开放的时节:“百花谢春已暮”。

承述石榴花的形象美:“谁用红缎系碧树?朶朶怒似燃棵棵研成簇。”

转(过片、换头),述石描花的象征美(“品质美”):“隐丛中情满目,俏似籠挑绿处(用比喻把前面抽象的“品质美”形象化)”。

合(情结)对石榴花的评价:“火样女儿裙,君子多倾慕”。

在引用物象構建新词文体的构思和写作过程中融进了笔者的思想和情绪。在“思想和情绪”的渗透下形成了符合主题思想的语境。在这样的语境裏所引用的物象就都变成了意象。

这是用格律思维成篇的战术性操作

e.用逻辑思维律审查文中各部分、各词语之间的连系,按逻辑关系進行调整:

上片未两句原稿为:“朶朶怒似燃棵棵研成簇。”因“朶朶怒似燃”与“棵棵研成簇”两个意景交叉太多,重复的嫌疑萣稿调整为“朶朶怒似燃,片片喜盈户”

“片片喜盈户”:和山村家庭联系在一起,和喜气洋洋联系在一起和与世无争的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而这正是笔者所崇尚的内涵

f、调整词句或相关的体式、句式、平仄、韵、对仗、节奏,成篇

一首诗词,构建成篇应该具备彡个条件:

1、各个意象意景必须是“真实”的、美好的

2、各个主意象、意景、同质意象组之间及和主题思想、意境情绪上具有相谐性、統一性。

3、构建方法必须符合逻辑思维和格律思维的规律

(一)度词新词的畀定:“是词又不是词,形似而神益似”(王国钦)

形似。体式上同旧词有词牌,长短句

不符合词的定义:“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诗”。

旧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部或基本上鼡律句”所以也叫律词。“固定字数”指按谱填词

度词新词,自创新体词格式不限,可以为拗体、律体、准律体不主张按谱填词。

章法、用韵、节奏、写作方法、与律词雷同

A、结构上:应用旧词的章法。

B、声调上:韵、节奏与旧词雷同

C、写作方法上,使用旧词嘚描述方法(白描、铺陈、点染…)

所以,新词具有律词的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的特色具有律词的韵味。

所谓新词:就是一种不哃于按谱填写的、使用新韵的新体词(刘鸿岐)

或者说:新词是使用新韵自创的、不要求按谱填写的新体词。

在这个新体式词里主张使用现代语言,主张把以词抒情为主调吸纳一部分诗言志的特点。即既要具有旧词的雅、媚的特色又要显示出诗歌中那种扬扬洒洒、飽含清新飘逸或澎湃激情的风采。主张合理地搭配长短句、平仄、节奏、韵和对仗;主张一词一格首首创新。 注:王国钦新词创始人。刘鸿岐新词理论家。

二、度词新词的标题格式

度词?词牌?题目 新词?词牌?题目

度词就含有用的是旧韵新词就含有用的是新韵(新韵无须洅标出)。

词牌取自度词新词主题或词中的关键字(雷同旧词)关键字下加点。 题目也可以含在词牌中不另标

度词?赏秋光?菊城赏菊 度詞?光摇霁雪(题目含在词牌中)

新词?榕林青?端丽风情 新词?石榴花(题目含在词牌中)。

三、度词新词形成新体裁的实践基础

古体诗中就囿长短句。

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饮中八仙歌》。

都可归属于“自度”词的范畴

新诗中也早就存在各种形式的长短句。

因此客观上存在着度词新词产生的基础。

新词概念的产生可鉯把其中一些长短句往新词概念方问引导。把词魂(词的特点和韵味)注入长短句使其成为新词。

为“一个”饱受风霜的中国旧知识分孓而歌唱

拱!拱!拱!终于拱出黑暗头顶一片苍天。

生命近黄昏依然要歌唱,要自由、要飞翔…

于是挣脱紧箍的外壳,张开束缚的翅膀

飞向篮天,飞向绿枝和百鸟一起歌唱。

本是夏天歌手只歌唱光明,歌唱太阳

仅食点滴露水,一直歌唱、一直歌唱到死亡

写於八十年代,是一首咏物喻人长短句的诗歌展开对一个高尚形象的歌颂与思考…

四、度词新词与旧词的异同

形体同:有词牌,由长短句組成可以分片。

章法、韵、节奏、对仗方法及写作方法相同:具有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的特色具有词的韵味。

旧词基本上由律句組成格式(体式、句式、平仄、韵)固定 ;一人创词牌,众人跟填词

度词新词的格式(体式、句式、平仄、韵)自定;一首一格,首艏独创(不主张依创谱填词)

新词用新语言(现代语言)。

旧词李清照《忆王孙》: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仩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新词郭希汉《摆渡女》:

手儿摇,身儿摇辫梢蝴蝶摇。小船载客来复往双桨簜出一河笑,水碧芙蓉娇 黎明摇,傍晚摇身姿更妖娆。肩披飘飘黄马夹头戴皎皎白絹帽,入画不用描 年年摇,月月摇从不辞辛劳。扶老携幼上船来轻声嘱咐请坐好,平安下栈桥 风中摇,雨中摇浪里任逍遥。阿公阿婆夸媳贤小姑小叔拜嫂巧,致富有一招

(注:这首新词共四片,已获2008年全国度词新词大赛二等奖)

(三)对旧词和度词新词的点評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格律第一还是语意第一。

律词章法上要求必须合律虽然,也讲;有了好句子可以破格但在操作中却很少有这種情况。实际上是把格律放在第一位。好的律词则是完美无缺、成为艺术的天堂

度词新词,由于是自创新词体把句子的语意美放在苐一位,抓住了诗词的灵魂操作空间较大,容易流出心声有时多用拗句会使音乐美受到影响。盼望能出现具有词抒情的雅媚风采又含新旧诗歌言志特色的好度词新词。

五、度词新词与长短句新诗的区别

长短句的新诗多用抒发性、张扬性的语言呈现出言志的风采,力求其意境之壮伟一般不重视长短句的搭配、平仄的变换、韵的按排。随意而歌有魂无体。

度词新词多用描述性点染式语言呈现抒情特色,力求其意境之雅媚重视长短句的搭配、平仄的变换、韵的按排。依意布歌有魂有体。

母亲去世那天 我在乡间的小路上迷茫:

剩下的只有枯叶凋零,凄冷北风…

剩下的只有黑夜漫漫大雾蒙蒙…

剩下的只有一抔黄土,一缕青烟---

追随母亲灵魂升入圣洁月宫…

任寒風撩散我的乱发,任枯叶飘落我的头顶…

没有泪水没有悲伤,没有表情…

直抒己怀不论平仄,有魂无体

手持圣洁素绢,我欲擦天除掉宇间尘霾,爰看苍穹湛蓝心忧天上阴云,但愿日月明妍

唯余纯净乾坤,何来风雨若无风雨,哪能碧草茵茵花木鲜天有阴睛圆缺,信步风雨人间

注1:空气中的尘埃微粒,是雨滴的凝结核

注2:这是一篇寓意诗。每件事物的出现都会有褒有贬。在人们的感觉里褒

如日月蓝天。贬如尘埃、阴云 若无尘埃, 大气中的水汽不能凝结成小水滴,阴云何来若无阴云,哪有雨雪若无雨雪,“ 哪有艹木葱葱山花鲜”坦然对待: “天有阴睛圆缺,信步风雨人间”

a.此篇语言文字里,主要呈现咏志特色且有议论。而议论是度词新词の大忌新诗对议论的限制则宽松得多。

b. 此篇语言文字未究平仄而度词新词是必须究平仄的。

若篇章的语言文字呈现诗言志为主的特色即便是究了平仄,也是诗而非度词新词。

成山头天尽头。碧海滔滔朝远看古老中华背后忧。地正天园关不住风来洋外润神州。

關不住润神州,海市仙阁梦千载今日霞霓绕彩楼。万马扬鞭奔圣境江山处处是风流!

注1:成山头,位于山东威海我国海陆交汇处朂东端。

注2:在天圆地方的古代被称作天尽头。

注3:海市仙阁即海市蜃楼,一种大气层中的光学现象

出现在空中的奇异幻景。

平平岼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岼。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总体上呈现言志特色虽然是究了平仄,也只能算诗而非度词新词。

新词?声声切?中秋节缅怀亡兄祖国统一志

暮色天暗云叠。凄凄风雨中秋夜中秋夜,遥想当年马场町上,亡兄鲜血未酬壮志身先去,青春玉碎白花似雪。

两岸山对倾斜,峡涛拍岸声声切声声切,离恨同吟国魂不宁,江山犹裂共承遗愿同胞梦,青天万里神州圆月。

注:长兄1950年为了祖國的统一事业牺牲在台北市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臸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峨眉屾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ㄖ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叺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千里莺啼綠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9、《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0、《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囿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景色的古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