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产业项目有哪些如何从事知识管理

亲历讲述:如何做好律师知识管理,听听他们的看法&无讼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身为法律人,有些体会只有法律人最能理解。在你的执业生涯中,哪些经历和情感让你不吐不快?哪些心得和体会希望与同行分享?每周四晚八点“夜聊会”,与所有法律人一起聊一聊你眼中的律界人生。
&&律师在职场上每天会与大量的法律法规、法学理论乃至其它领域的学科打交道;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律师的知识库无疑也要与时俱进,不停地吸纳新的内容。由此,做好律师的知识管理是做好一名律师的关键之一。本期夜聊会我们请来了六名律师,结合他们的经历与认识,跟大家谈谈如何做好律师知识管理,在信息爆棚的时代里整理好自己的知识存储。
&何西文&山东舜翔(枣庄)律师事务所
提到知识管理,脑海中便浮现了层级不同的文件夹:第一层级是所办案件、所写文章、辩论与演讲。第二层级,以所办案件为例,分为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第三层级,以刑事案件为例,分为每年办理的所有刑事案件。比如:王某某非法经营案。这个文件夹下面又分为:案卷(照片版、PDF版)、律师工作(阅卷笔录、取保候审申请书、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书、会见笔录、询问提纲、质证意见、辩论提纲等等)、法律法规(法律、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会议纪要、批复文件)。以上几乎涵盖了笔者工作的全部。每办理完一个案子,基本上也会写办案札记,毕竟执业初期办理案件不是很多,有更多的时间归纳、总结。
以上文件夹貌似反映出工作中的细致、认真,实际上仍然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只是碎片式的整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缺乏系统、全面、客观的知识整理。笔者认为律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正确面貌应是以掌握基本法律知识为基础,以深入研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重点,以阅读专业书籍和实务经验为依托。
首先,基本法律知识是基础。笔者上周普法宣传时,接到老百姓比较多的法律咨询是民间借贷、劳动纠纷、拆迁补偿,而笔者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主要办理刑事案件。但是,不能以此自居,拒绝老百姓的咨询,律师应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为百姓提供简单的咨询,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如果青年律师以此自居,后果很严重、生存成问题。
其次,专题研究是重点。知识管理不仅应注重广度,更为重要的是深度与精度。广度是法律人的标志,但是深度与精度才是法律人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层次不穷的网络犯罪案件,不断在考验着传统的刑法理论。在网络世界中,行为人实施了触犯刑法的行为后,如何认定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为什么是此种罪名不是彼种罪名,只有深入研究、论证、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这也正是专题研究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写文章的形成巩固研究成果。
最后,专业书籍和实务经验是依托。律师的饭碗是法律服务,法律服务的根基来自于过硬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刑事案件为例,应阅读理论专业书籍,并做好学习笔记。另外,青年律师所办案件少,可以通过阅读实务经验书籍增加经验,这样,在办理案件时就会有正确思路。
李承蔚&北京市尚公昆明律师事务所
说实话,“管理”对我而言,确实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只不过仗着从业的“时间”长了,略有一些体会罢了。
一、学习才是硬道理
作为法律人,自然知道我国是法律法规的数量大国,每年无数法规、政策、司法解释出台。身处立法大国,律师自然需与时俱进,随时学习,掌握最新法律资讯,尤其与个人专业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更需及时解读研究。唯有如此,才能打造好专业槽,巩固专业化堡垒,形成或强化专业化标签。
就我律所而言,大致遵循:
第一,律所层面,安排专人每天检索最新法律、法规和政策及资讯,便于知识更新;
第二,专业团队层面,确定专人每天检索专业内的相关法律资讯和行业商情信息;
第三,律师个人层面,(1)要求团队负责人或专业骨干每周研究一个主题或撰写一篇专业实务方面的文章;(2)执业三年以上的律师,每月开展一次实务讲座(不限定场合,无论在律所还是径直走进客户);(3)每周召开学习例会,主要围绕最新法律法规资讯分享或解读,疑难案例研讨,相关热点、难点等争议问题交流等。
二、律师更要博览群书
套用一位法学家的话,法理在法外。律师执业也不能囿于法律本身,而不外求,否则,律师是难以服务好客户的。
笔者曾撰文《勿以艺术之名玩弄法律》,该文说“法律是一门艺术”。但不是所有的律师都能达到如此佳境,这是需要千锤百炼才能修炼成的。
因此,除了专业知识,律师还需掌握客户或个案的行业知识、行业资讯等。否则,如果仅懂一点法律专业知识,是难以把握、吃透及拿捏个案或法律实务中的风险点,自然也就不能提供及时高效精准的法律服务。
这就是这些年,不少大律师、知名律师孜孜不倦博览群书,放眼法律、法学内外,涉猎与个案或法律实务相关的书籍或知识,通过持续的知识积累,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处理当事人法律实务!
当然,也有不少律师为了提升专业知识,不惜参加各种培训,或考研考博,以此提升除法律以外的知识素养,以此塑造专业品牌,形成专业化发展路径。
但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离不开“手不释卷”的阅读精神,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没有点滴的阅读,在执业过程中是难以达到得心应手、轻车熟路的状态的。
三、执业需要刨根问底
记得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此处不探讨这句话所包含的哲学意义,更不涉及解读,以此仅借用道出“思考”、“怀疑”、“否认”、“反思”等的重要。
事实上,无论是否作为律师,都需要“吾日三省吾身”,都需要刨根问底,追根溯源,以致“知其然且也知所以然”的目的。
作为律师,专业与不专业及专业的程度可能关乎当事人罪与非罪,自由的存与废,财富的得与失,家庭的合与分,公司的立与破,股东的进与退等等。
因此,无论个案,还是研读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都需要反复推敲,仔细琢磨,查找类似案例,穷尽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地方法规,法院的审判纪要,搜集并掌握个案所涉及到的行业知识--将这些糅合起来通盘斟酌,思考、质疑,才能如“庖丁解牛”般精准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突破口。如此,不仅有利于解决当事人的法律问题,赢得尊重,而且也提升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
&柳沛&浙江中铭律师事务所
知识,虽然只是仅有十五笔画的两个字,但其所蕴含的深意如茫茫大海,漫无边际。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尤其对于律师这个靠专业知识吃饭的职业,只要是选择了并且认定了做律师,那对知识的态度必然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但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作为一名青年律师,我认为,随着执业时间的不断增加,接触到的各式各样的知识一定会越来越多: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办案过程中的执业经验,从前辈身上“偷”来的实务技巧……尤其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消息源,各类即时讯息海量爆出,那么,作为信息接收者的我们,对三个词的把握至关重要:一是收集;二是分类;三是整合。
说到收集,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收集各类资料所借助的工具。前不久,吴晓波老师曾在《淘汰人的从来是工具而不是年龄》一文中指出:“我们这一代人是怎样淘汰上一代人的?不是我们比他们更勤奋、更聪明,而是我们比他们更乐于接受新的工具。”是啊,如同汽车淘汰马车,互联网淘汰纸媒,都是因为工具的革命性迭代。工具不仅可以改变速度,还可以提高效率。自去年以来,互联网的触角已经逐渐深入到法律服务领域,无讼、赢了网、法大大等法律电商的风起云涌再次验证了律师手中的工具也急需要升级。
以前,律师办案靠的是各自对代理案件一再碰壁所得来的惨痛教训,现在裁判文书公开,动动手指头就可以搜索出一系列的裁判规则;以前,律师异地立案要亲自跑过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现在用执业证号在律师服务系统中三分钟搞定网上立案;以前,律师培训要提前通知尽早安排工作,现在直接用网上远程培训操作……就知识管理而言,我给大家推荐两个很好用的工具,一个是WORKFLOWY,另一个是“印象笔记”。第一次接触它们是在无讼学院的培训班上,后来一直在用,感觉还不错。WORKFLOWY侧重于思维导图的建立,印象笔记比较适合于碎片化记录,它可以随时记录办案灵感,或是会议记录,或是待办事项,还可以收藏网页内容,有助于打造属于你自己的知识库。关键是所有信息都和电脑端同步保存,方便实用。关于一些有用小工具,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龙华江律师曾在《一个追求高效的法律人手机中装有哪些APP》一文中有很多推介,有兴趣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进行选择,但工具不再多,真正有助于提高办案效率即可。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分类向来都要讲究一定的标准,每个律师承办的案件不仅可以按照案件所涉及的领域分类,也可以按照案件当事人名称分类,还可以按照案件接收的先后顺序分类,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不管用哪一种,一定要统一,而且要自己看的懂。就我自身而言,我是按照第一种方法进行分类是,把自己承办的所有案件按照其所涉及的领域分别建立文件夹进行区分,有点类似于法院的分案方法,比如合同类纠纷、民间借贷纠纷、侵权类纠纷、婚姻家庭类、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等诸多领域,在每个大类下面再进行细分,比如婚姻家庭类又可以分为离婚、继承、赡养等,在离婚这个类别下又可以分为有财产有孩子离婚、有财产无孩子离婚、无财产无孩子离婚和无财产有孩子离婚这几类,其他领域也类似。不过最大的不同是,我会在建立这个文件夹的同时建立一个文件夹副本,里面存放与该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文件及典型案例。众所周知,研究典型案例的裁判规则对于现有案件的承办具有重大意义。曾有一位律界前辈对我说过一句话“办案的目的不是办这一个案子,而是将这个案件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搞清楚,这才是最大的收获,这样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潜心研究每一个自己承办的案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当事人维权。
知识管理的五大核心是收集、整理、分享、利用和创新。光有这些零散的知识,还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要定期将他们吸收、整合、专题研究。最近几年,很多法律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而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且针对日常生活中新出现的问题,也有很多司法解释陆续颁布施行将法律进一步予以细化,各地的文件规定也纷纷出台进行落实,甚至还有定期公布的典型案例,这些都是要及时收集、分门别类归纳进来的新鲜养分,将其吸收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可以快速促进自身成长,也便于在个案需要时迅速查找。
如前两天在法信推送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对离婚案件中财产分割典型问题的解答”一文,我看后将其归入了离婚案件相对应的典型案例类别下。虽然这只是很细小的一个举动,但经过一段时间回过头来再看的时候,你会发现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奥秘,比如,最高院对于某个问题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微妙过程,如对于强制公证债权文书的执行,一开始不允许直接立案申请强制执行,在2003年有一个答复,而在前年2014年又允许直接立案申请强制执行了。尤其是在某一类型案件承办遇到难题时,我就会打开平日里搜集的规章文件及典型案例细细品味,经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这时我都会感激收集资料时自己那一个小小的动作。
另外,我也会不定期进行专题研究整理。比如在交通事故领域,我曾花了一天的时间整理了《八大地区对交通事故中多级伤残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汇总》一文发在微信公众号律友邦上分享给读者。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我在对这些日常搜集的材料的整合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其中的立法深意、裁判要旨,有时在对具体案件的代理过程中会提出独到观点。如在2012年代理的一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提出了“司机被追刑责,交强险也应赔偿精神损失费”这一观点,后续形成文章发在《检察日报》上。律师,本身就是一个帮别人解决问题的职业,只有自己的理论知识足够扎实,经验阅历足够丰富,人生积淀足够厚重,才能够为当事人想出更加有效便捷的维权方法。
知识,对于律师来说,就是无价之宝。如果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创造财富,更加有助于实现律师的人生价值。曾记得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秋潮前辈曾说过“律师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份事业”。律师执业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积累沉淀的过程,是一个将平日里学到的小知识逐渐嫁接到自己知识树主干上的过程,逐步汲取养分、融会贯通,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争取可以更加快速地成长为一颗独当一面的参天大树。
&唐启盛&上海市权亚智博律师事务所
从法官转向律师,虽然工作内容发生变化,但作为法律共同体,对于知识管理却有诸多相通之处,笔者提如下浅见,供商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律师,在执业初始阶段,业务量少,知名度低,每天似乎总有有跑不完的腿,干不完的杂活儿,这时候一定不能气馁,需要沉下心来,多读,多看,多听,多学,把满腹牢骚,化为满腹经纶。面对庞大的法律体系,庞杂的地方规定,不断调整的司法口径,我们要分门别类地进行收集和梳理,建立属于自己的数据库。这个过程无疑是寂寞而孤独的,需要我们独自坚守,忌心浮气躁,贪多求快。这,是律师知识管理的第一层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个人没有对法律事业的理想信念,只会投机取巧,耍小聪明,也许走的快,但注定是走不远的。律师过了执业初期,已经逐渐走上正轨,此时不能再满足于仅对法律法规、地方规定以及司法案例的收集梳理,而要甩开膀子,开始从宽度向深度发展,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规律性的知识,以探求解决相关法律问题的最佳方法。在这个阶段,除了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代理的案件,也要汲取其他优秀律师的精华,形成比较成熟的个人意见,这是律师知识管理的第二层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少律师,虽然一直坚持和努力,经历了前两重境界,但仍感到不得要领,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摇摆不定。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些律师的知识储备已经很充分,经验也比较丰富,但还差一点,就是缺乏法官思维。律师,一定要刻意地去培养法官思维,如果判你方胜诉,法官会希望看到哪些证据,希望听到哪些庭审意见。坚持不懈,当自己思考的过程与法官越来越接近,那么自己思考的结果和法官的最终意见很可能就会不谋而合,这是律师知识管理的第三层境界。
最后,对于律师而言,听、说、读、写、看、思,皆是修行,但优秀律师进行知识管理,必定还有两个字的秘诀,就是“坚持”。“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同样,没有小律师,只有不努力的律师,做好知识管理,方能为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梁玉茹&律师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
感谢无讼平台约稿。本人硕士毕业伊始主要在集团公司从事法务及管理相关工作,直到结婚生子娃大才真正转来做诉讼律师,一是着实喜欢律师这个职业,二是诉讼案件可以不断带给我新鲜的挑战和前行的动力。在这几年执业生涯中,深刻体会到律师知识管理相对于原来的公司管人一样兼具高度和难度,本律师就自己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1、平衡时间,有效管理
时刻面对层出不穷的法律法规和各种新鲜解释、最高判例,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恐怕是律师职业早已达成的共识。作为一个有家有娃又想做点事业的女律师,平衡时间尤为重要,而想家业两全,高效和技巧自然凸显重要。在最好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把事情按轻重缓急排序是我入职以来养成的良好习惯,做律师亦是如此,而知识管理需要的是持久的功课,我会关注专业的法律平台如无讼阅读、尚格法律人、审判研究等,每天零碎时间将用于浏览收藏与诉讼专业相关的知识,等到不忙时或夜深人静时细细品读,吸收精华。
2、勤于总结,善于用笔
知识点如果只是简单的罗列和堆砌,并不能为我们所用,在积累输入了很多零散的知识点后,我会定期整理,并按照自己的专业特长,分门别类放入知识库,比如公司股权纠纷、民商诉讼仲裁等,囊括了从司法判例到各家学说,从理论前沿到实务操作。在收纳好这些知识点后,我会对某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比如关于公司章程,分别就上市公司和有限公司能做的弹性设计写了两篇文章,不但可以固化自己的知识积累,同时对提升专业水平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
3、由点及面,惩前毖后
上文提到日常学习的知识管理,现在结合自己实际承办的诉讼案件谈点体会。记得自己承办的第一个案件,当事人很牛,认为什么证据不提供自己有理就是稳赢,我自然仅凭口说安能为无米之炊,败诉的结果让当事人恍然大悟,在二审积极配合下,终于挽回部分损失,但作为律师,我发现及时总结每个案件的经验教训,惩前毖后很是重要。于是我经手办理的案件或者接触到的典型案例,我都会总结得失,并将知识点由点及面的扩充,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二遍,作为律师再怎么认真也不为过。这还要得益于我工作过的第一个老板,我写的会议纪要他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错过,追求言简意赅,简明扼要,而这同样也是诉讼律师必备的基本功。
最后总结一下,律师是个用心烧脑的职业,养成一个勤于善于管理自己知识体系的好习惯,将会事半功倍。
王童&重庆昴科律师事务所
律师如何做好知识管理,我认为,知识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专业方向→了解知识需求→锁定信息来源→知识分类保管→消化吸收→快速检索应用
下面,以个人经验我分别阐述如何做好知识管理。
(一)确定专业方向
律师同医生的职业极其类似:在从业前五年时,要接触各种各样业务,这个时候是全科医生;在工作一定年限以后,如果不往专业化方向发展,就成了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不精通的“万金油”律师,所以专业化发展是律师的必然之路。
(二)了解知识需求
确定专业之后,就要了解哪些知识是这个专业化律师所必需掌握的。以我为例:长期为建筑企业当法律顾问,所需要掌握的就不仅仅是参加司法考试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了。建筑行业专业性较强,会涉及到建筑行业许多专业知识和术语,律师应作常识性了解,举例如下:
1、《房地产管理法》、《建筑法》、《城乡规划法》、《安全生产法》等;
2、工程造价计量和计价的基本知识,如《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
3、建筑企业资质、建造师等建筑执业人员资质的相关国家规定;
4、建筑施工的工艺流程和基本知识、建筑专业术语。
(三)锁定权威信息来源
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而信息又是海量的,如何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来源?我建议只看权威的专业性媒体,还以建设工程法律事务为例:
1、权威律所关于建设工程的所刊及文章
全国知名的建设工程律师事务所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的大所,如大成、盈科、建纬等律所.这些大所都有专门的建设工程事业部,它们的网站、所刊和主要负责建设工程的合伙人的文章和创立的微信公众号我经常看;
2、法院关于建设工程的审判观点要及时跟进学习
最高法院的指导性案例、最高法院公报的案例,最高法院法官写的文章;本地法院关于建设工程的内部会议纪要、《重庆法院网》上法官发表的文章、公众号(如重庆市五中院民四庭创建的“五中民事茶座”);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院,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高院的审判会议纪要等也有价值。
虽然中国不是判例法国家,但了解最高院及本地法院司法审判主流观点很重要,比如实际施工人起诉工程款案件,责任主体的承担问题这几年重庆法院前后观点就大相径庭。
3、建设工程的非法律网站、微信公众号也要关注
我个人经常看“广联达造价圈”、“筑龙路桥”两个微信公众号,因为其中有关于工程招投标、竣工结算、签证与索赔、清单计价、建筑行业营改增的知识,对于从事建筑法务工作很有帮助。
(四)分类是知识管理的前提和关键
如何进行分类是知识管理的前提和关键,还以建设工程举例,在我的数据库中,将各种法规、司法解释、法院的会议纪要、指导案例、文章等知识载体按照建设工程的管理流程先进行以下大类分类保管:
1、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履行施工合同→竣工验收及交付→竣工结算→质量保修
2、在每个大类中又细分小的类别和专题:
(1)招投标中可分为:招标、投标、中标,其有又有中标无效、串通投标等专题;
(2)签订施工合同:又可分为不同版本施工合同(99版、07版、13版)施工合同版本的区别与适用、施工合同的重点条款审查、黑白合同如何认定等专题;
(3)履行合同:可分为工期、质量、签证与索赔、进度审核与支付等专题;
(4)竣工验收及交付:竣工验收与验收备案的区别、施工单位不配合的责任等;
(5)竣工结算:如何应对业主拖延结算、审价与审计等专题
(6)质量保修:质保期与缺陷责任期、质保金的退还、建筑质量损害赔偿等专题。
我认为,“既要见森林,又要见树木”可以表达知识管理有两个关键点
一、对自己要构建的知识体系要有系统性和宏观性,知识体系的框架要架构好,某一个知识点应该放入哪一个类别中;
二、知识分类可以根据关联性原则进行处理,相关或相近的知识都可以作为一个类别。比如,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提供的保修,与建设单位(开发商)向购房人提供的商品房保修,作为相近的知识点,应该是列入同一类别。
比如,工程款优先受偿权是热门专题,可以将有关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的知识汇集到这个专题之下。深入下去,又可细分为很多小专题。比如:建设工程价款债权转让,受让人是否享有优先受偿权呢;建设工程合同无效,承包人是否可以主张工程款优先受偿权;专业分包人和劳务分包人、实际施工人是否享有优先受偿权?等等。
(五)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很多人往往不重视知识消化工作,比如在微信上天天转发各种文章资料,看似收集的资料很多,但真正去看、去研究吸收的可能并不多。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进行消化吸收收并转化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知识。如何做好消化吸收,总结如下:
1、平时的工作经验点滴积累、碎片化的整合知识。
只要是公开发表的内容在互联网时代都好收集到,但平时工作经验积累这一点却是最难坚持的。
当法律顾问最经常做的工作就是合同起草和审查,对于平时碰到的合同文本中严谨和优秀的条款、合同审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都要及时记录保存到分类的合同范本中。比如重庆本地知名开发企业龙湖地产的合同文本就很好,结构紧凑、表述严谨、约定明确。举个小例子:对于竣工交验后的《开荒清洁服务合同》中的质量标准,都有严格的量化约定:如在一米之内目视,玻璃上不能有污渍,同时配有图片,文字加图片,对履行行为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界定非常清楚,减少了履行中双方的争议。
在微信上看到不错的文章如果来不及细看的话,我会将其上传入到电脑中、放入某个具体专题之下。空时再仔细研究。
2、自己写文章和案例总结,这是提升思维、梳理知识点的最好方法
这几年我根据经验总结,相继在《中国律师网》上发表了《律师如何为建设施工企业审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筑领域中农民工劳动关系的相关责任认定》、《企业招聘录用阶段的法律风险分析》,在《无讼阅读》等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起草和修改合同的系统思维》、《婚姻家事案件中赠与行为的法律分析》、《实际施工人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施工单位不配合竣工备案、不交付竣工验收资料的责任分析》、《合理选择工时制度、规避潜在用工风险》等文章。
另外对于自己代理过的案件,更要认真写案例总结,相当于写论文了。
(六)关于知识检索工具
网上介绍已经很多了,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不再多述,这和个人工作习惯有关。其实EXCEL表格用好了也有检索功能,个人经验是保管的资料名字核心关键字要利于查询,资料要经常备份,这是很多人都忽略的重要工作。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就怕一日曝十日寒。律师是工作到老学到老,否则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知识管理是律师工作的助推器,知识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当前位置:&&&&&&
如何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
铝道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m新闻排行榜抱歉!您关注的作品出自《施工企业管理》2012年第11期。
该刊暂未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故无法提供全文下载。
读者请联系《施工企业管理》期刊社索取原文,
期刊申请加入,请致电023-咨询
主  编:肖华文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政编码:100037电  话:010-邮  箱:.cn官方网站:已解决问题
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要如何做?
浏览次数:624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该答案已经被保护
  是知识管理呢?还是知识创新呢?这是个人从事知识和创新管理多年,常有人提起的问题。知识管理的某些核心理念既然是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的,所以这些共享(旧)的知识会导到创新知识的难以产生,好像会和创新管理有所抵触?但在我个人实践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的过程中,认为知识管理的效率面和创新面并无相抵触的问题,而且是相辅相成。我有个比喻,这就像段誉体内多股难以控制的内力,在还没有被完整控制之前,无法尽为我所用。但那天融合在一起时,也就能够控制自如。
  其实,每个人从小到大的学习和组织学习类似,只是受体不同。前者是在纯个人的身上,后者是组织和个人的综合体。当你个学习和累积知识时,很可能是头脑类神经的突触的连接;当你有打破旧有知识的创新或认知时,很可能只是脑类神经的突触的重新导向而已。而组识的知识管理则必须更有弹性的结合人类脑神经和计算机内存的一种扩张运用而已。但是这种弹性的结合说起来简单,但组织做起来就更加的复杂了,这有点像段誉体内多股难以控制的内力,原因是这股力是个向量的概念,因为组织要把每个人不同的多股力量的整合起来,其合力有可能负值,也有可能是正值。如果使用不善,有可能还会伤了自己,而优秀的企业大多是这些向量合正值很强公司。
  以人为例,从小到大用头脑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和记忆累积一样,人也因为有知识而使得工作效率提升。但如果因此说知识是创新的障碍,那么岂不是所有的大学或研究所以上的知识工作者,都不会有或很少有创新产生了吗?或者说书读得越多,创新越少才对?如果你到IBM,奇异、3M或是思科等企业去看看他们所做的创新活动时,你就不会认为这是成立的。所以,个人认为有了效率后无法创新的原因在于,知识管理除了系统面来累积提升效知识外,还必须其有管理面的东西配合,如相对映的文化建设引导创新和效率的工作价值、适当的策略来布局和规范方向、也需要知识的转换机制来从事效率提升和创新、整合信息系统来提升反映的速度、并且有适当的知识结构来累积和取得知识。如此,才能算是完整的知识和创新管理。如果你做了知识管理后却无法创新,那么肯定以上这些配合管理要素经营得还不够。如果,你做了创新平台却创新的效果不彰时,那么做好知识管理对贵公司的创新活动肯定有很大的好处。
  结论,没有文化的企业激发不出人的潜能且造就不出足够的将才,没有策略的企业布不出够大的格局走不出创新方向,没有整合信息系统的企业速度太慢,没有知识结构的企业能力不易累积和保存能力。所以有心从事&知识和创新管理&来提升组织能力者,不能不会操作文化、策略、知识的转换机制、系统整合、知识结构,才能有效获得组织最大的向量。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