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追远伏羲学校的拼音,成语谨终追远伏羲学校的解释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五间正殿前,悬一块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奉命唯谨 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谨:小心谨慎。指服从命令,小心谨慎。

谨毛失貌 原指绘画时小心地画出了细微而无关紧要之处,却忽略了整体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处而忽略了大处。

谨小慎微 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谨言慎行 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谦虚谨慎 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虙待人,小心办事。

小廉曲谨 细微的廉洁谨慎。指注意小节而不识大体。

小心谨慎 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奉命惟谨 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谨本详始 指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

谨身节用 修身饬行,节省其用。

谨始虑终 指慎之于始并虑及其终。

谨谢不敏 犹言敬谢不敏。用作自谦或推托之辞。不敏,不聪明,无能力。

谨行俭用 谨慎行事,节省费用。

谨终如始 指谨慎小心、始终一致。

谨终慎始 指谨慎小心、始终一致。同“谨终如始”。

慎小谨微 对细小的事也小心对待。

例如: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成语:巧言令色译: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仁德是很少的。”这是寒假作业,本人懒,所以只要短的,翻译最多50个字(算标点符号)。... 例如: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成语:巧言令色
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仁德是很少的。”

这是寒假作业,本人懒,所以只要短的,翻译最多50个字(算标点符号)。格式一定要符合要求!!!


答案好的再加悬赏50~~~
来自知道合伙人认证行家 推荐于

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婚姻、继承、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法律知识。了解一审案件的立案法律。

(1) 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学尔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2)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3) 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4)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5) 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篇》)释: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7)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篇》)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8) 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 (《八佾篇》)释: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9) 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篇》)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0)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篇》)释: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11) 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篇》)释: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12)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篇》)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13) 暴虎冯河:“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述而篇》)释: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14)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篇》)释: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

(15) 乐在其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述而篇》)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臂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16) 择善而从:“多闻,择善而从。” (《述而篇》)释: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

(17)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18) 空空如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子罕篇》)释: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19) 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子罕篇》)释: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有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20)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罕篇》)释: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21)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先进篇》)释:由么,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22) 过犹不及:“子曰:‘过犹不及。’” (《先进篇》)释:孔子道:“过分和赶不上都不好。”

(23)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篇》)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

(24) 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篇》)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25)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颜渊篇》)释: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

(26) 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篇》)释: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

(27) 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宪问篇》)释: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

(28) 一以贯之:“非也,予一以贯之。” (《卫灵公篇》)释: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串它。

(29)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篇》)释: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因而损害仁德,只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

(3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篇》)释: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1) 言不及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卫灵公篇》)释:同大家整天在一块,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喜欢买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32) 因人废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篇》)释:君子不因为人家一句话(说得好)便提拔他,不因为他是坏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33) 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篇》)释: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34) 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阳货篇》)释:人性情本相近,因为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

(35) 杀鸡焉用宰牛刀:“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阳货篇》)释:孔子微微笑着,说道:“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36)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如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阳货篇》)释:颜色严厉,内心怯懦,若用坏人作比喻,怕像个挖洞跳墙的小偷罢!

(37)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阳货篇》)释: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38)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阳货篇》)释: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

(39)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阳货篇》)释: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

(40)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张篇》)释: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1)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

(2)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5)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6)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7)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8)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9)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

(10)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11)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12)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3)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4)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15)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

(16)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17)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公孙丑》)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

(18)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19)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20)返求诸己:“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公孙丑》)释: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返躬自问罢了。

(21)与人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公孙丑》)释: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

(22)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公孙丑》)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

(23)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公孙丑》)释: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24)此一时,彼一时:“彼一时,此一时也。” (《公孙丑》)释:那又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25)舍我其谁:“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公孙丑》)释:在今日的社会里,除开我,还有谁呢?

(26)为富不仁:“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

(27)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滕文公》)释:若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自己便钻洞扒门缝来互相窥望,爬过墙去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

(28)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滕文公》)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

(29)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篇》)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0)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篇》)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31)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篇》)释: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32)何出此言:“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离娄篇》)释: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3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离娄篇》)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34)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离娄篇》)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

(35)不为己甚:“仲尼不为己甚者。” (《离娄篇》)释: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

(36)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离娄篇》)释:蓄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37)夜以继日:“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离娄篇》)释:抬着头考虑,白天想不好,夜里接着想。

(38)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万章》)释: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悔过。(艾,音yi)

(39)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万章》)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

(40)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万章》)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

(41)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万章》)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

(42)杀人越货:“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释:(《尚书 康诰》)说,“杀死别人,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

(43)茁壮成长:“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万章》)释:(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牛羊都壮实地长大了。”

(44)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万章》)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

(45)一暴(pu)十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章》)释: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再长的。

(46)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告子章》)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

(47)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章》)释:如果两者(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要“义”。

(48)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告子章》)释:如今行仁的人,好象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结果连他们已实行的这点点仁都会消失的)。

(49)言归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告子章》)释:所有我们参加盟会的人订立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友好。

(50)以邻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 (《告子章》)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

(51)习焉不察:“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尽心章》)释:如此做去,却不明白其当然;习惯了却不深知其所以然。

(52)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心章》)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

(53)不言而喻:“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章》)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动作上,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

(54)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尽心章》)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55)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尽心章》)释: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

(56)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急。” (《尽心章》)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

(57)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尚书》,不如无《尚书》。” (《尽心章》)释: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58)茅塞顿开:“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尽心章》)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

(59)言近旨远:“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尽心章》)释: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

(60)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尽心章》)释:(这种人)同流合污,(所以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过犹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内省不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

手足无措——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一言兴邦——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杀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心安理得——则心安而德全矣。

文过饰非——小人之过也必文。

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到,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成语义:①不也是很快乐;②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的地步;③表示情况令人满意;④表示十分高兴。

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成语义: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原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候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以要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季节役使人民。

成语义: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成语义:吃饭不要求饱足。

成语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6 安贫乐道 《学而》

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贫穷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翻译:告诉你过去的事情,你就可以知道未来要发生的事。

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老实。

成语义: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10温良恭俭让 《学而》

原文:以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翻译: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

成语义: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11言而有信 《学而》

原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翻译:讲信用,要符合于义;只有符合义的诺言才可以去实现。

成语义: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12从心所欲 《为政》

原文: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七十岁的时候,就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会出现违背规矩。

成语义:①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②代指人的年龄,七十岁。

13而立之年 《为政》

翻译: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

成语义:指人开始成熟。

14见义勇为 《为政》

原文: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翻译: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那是谄媚。遇到符合义的事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成语义:见到了正义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做。

15 举直措枉 《为政》

原文: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翻译: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便信服;选拔邪恶的人,安排的位置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信服了。

成语义: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佞。

16 犬马之养 《为政》

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子游问孔子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就是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够的,对于狗马也能做到饲养。如果对父母只奉养而不诚心孝顺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没有什么区别?

成语义:比喻供养父母。

1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为政》

原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啦。

成语义:指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8三十而立 《为政》

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到事情就不迷惑了;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做出违背规矩。

成语义:三十岁自立于世,开始成熟。

19 随心所欲 《为政》

成语义: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多含贬义。

20 温故知新 《为政》

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就会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作老师了。

成语义:温习已学过知识有获得新的体会。也比喻回顾历史,认识现在。

21 一言以蔽之 《为政》

原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翻译:《诗经》的内容,用一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内容。

成语义: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22 异端邪说 《为政》

原文: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翻译:研读邪说,那是残害自己。

成语义:不符合正统思想的、被认为有严重危害的思想、言论。

23 周而不比 《为政》

原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君子在道义上团结人,不以私利相互勾结;小人善于因私利而勾结,不能在道义上团结人。

成语义: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24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翻译:孔子谈论季氏,说他在庭院内观赏八佾之舞,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

成语义: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表示绝不容忍。

25 哀而不伤 《八佾》

原文:《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翻译:《诗经》中的《关雎》篇的内容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悲伤。

成语义: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②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之美。

26 不咎既往 《八佾》

原文: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翻译:已经完成的事情就不再说了,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必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再去追究责备了。

成语义: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备。

27 尽善尽美 《八佾》

原文: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翻译:孔子谈到韶乐说:“美极了,又好极了。”谈到武乐时说:“美极了,还不够好。”

成语义:形容事物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28 了如指掌 《八佾》

原文:或问 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翻译:有人问孔子举行“ 祭”的由来。孔子说:“不知道。能懂这种道理的人治理天下,会像把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吧!”孔子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手掌。

成语义: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29 杞宋无征 《八佾》

原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翻译: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杞国去不足以作为考证的证明;殷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宋国却不足以作为考证的证明。因为文字资料不足,熟悉夏礼、殷礼的贤人也不多。如果文献足够的话,我就能用它来作考证的证明了。

成语义:杞国、宋国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比喻事情缺乏足够的证据。

30绘事后素 《八佾》

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翻译:子夏问道:“‘美好的笑容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粉嫩的脸庞着色化妆绚丽多彩好打扮啊。’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了白地子,然后才画上画。

成语义:①指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进行彩绘。②比喻礼乐产生于仁义之后;比喻做事先从简单做起,然后逐步深入。

31朝闻夕死 《里仁》

原文:朝闻道,夕死可矣。

翻译:早上明白道理,晚上死去,也是可以的。

成语义:早上听到真理,哪怕晚上死去也心甘情愿。形容对真理的渴望心情。

32 恶衣恶食 《里仁》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翻译:孔子说:“士有志于道,而又以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的。”

成语义: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33 观过知仁 《里仁》

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翻译:孔子说:“人犯的错误,同他那一类人是一样的。观察一个人犯的什么错误,就能知道他是哪一类人。

成语义:通过一个所犯过错的性质,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34 见贤思齐 《里仁》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见到圣贤的人考虑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进行自我反省。

成语义:看到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就想要向他学习,看齐。

35 讷言敏行 《里仁》

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翻译:孔子说:“君子要谨慎地说话,而要敏捷地行动。”

成语义:语言迟缓,行动敏捷。古代儒家所奉行的一种修身之道。

36无适无莫 《里仁》

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翻译: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要做的,也没有一定不要做的,而是服从于义。

37 一以贯之 《里仁》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翻译:孔子说:“曾参啊!我所主张的‘道’是由一个根本的宗旨贯穿始终的。

成语义: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于其整个儒家学说之中。泛指将一种理论、思想贯穿于事物的始终。

38 造次颠沛 《里仁》

原文: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君子一刻也不能违背仁德,即使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仁德去做,即使是在流离困顿的时候也必须按照仁德的要求去做。

成语义:指匆忙不安定。

39流离颠沛 《里仁》

成语义:形容生活困苦而到处流浪。

40 安老怀少 《公冶长》

原文: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使老人们生活安定,朋友们互相信任,年轻的孩子们得到关怀和爱护。

成语义:使老年人安逸,使年少者归心。形容使人民生活安定。

41不耻下问 《公冶长》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向孔子请教:“孔文子为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因为他聪明而又喜欢学习,遇见比自己差的人,也肯于向他虚心求教,不以为耻辱,所以他的谥号叫做‘文’。

成语义: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42不念旧恶 《公冶长》

原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翻译:孔子说:“伯夷、不记住过去的仇怨,人们对他的仇怨因此减少。

成语义:不记住或不计较别人过的错误或个人间的仇怨。

43 斐然成章 《公冶长》

原文: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翻译:我家乡的学生们,志向远大,心气骄傲,而行为粗简,文采都有较高的成就。我不知道应该怎样教导他们。

成语义:①富有文采。多形容文章的文辞生动。②形容成绩或声名显著。含褒义。

44 计过自讼 《公冶长》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翻译: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过能够看到自身的错误而从内心自责的人。”

成语义:省查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45 善与人交 《公冶长》

原文: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翻译: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同别人交往,和他相处的时间愈久别人就愈敬重他。”

成语义:善于跟别人结成朋友。

46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

原文: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翻译:开始的时候,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对于人我是听了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成语义:听了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动。指看人是否言行一致。

47 闻一知十 《公冶长》

原文: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翻译:颜回听到一件事可以推测知道十件事,我知道一件事只能推测出两件事。

成语义:听到一点就由此此推求而知道十点。形容非常聪明。

48 朽木不雕 《公冶长》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翻译: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什么了,粪土的墙壁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何必再去谴责他呢?“

成语义:①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比喻人或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②比喻人不堪造就。

49朽木粪土 《公冶长》

成语义:比喻不堪造就的人或不可收拾的东西。

50 喜怒不形于色 《公冶长》

原文: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翻译: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三次担任宰相,没有表现出高兴的神情;三次被罢免,也没有表现出愤怒的神色。每次罢免时一定把自己旧日的一切政令公务都告诉新任宰相。

成语义:高兴和愤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释义】: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释义】: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词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释义】: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释义】: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释义】: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释义】: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释义】: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词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释义】: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词语】:择其善者而从之

【释义】:择:选择;从:追随,引申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释义】: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释义】: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我可是自己打的累死了给点分吧

《论语.卫灵公》受教育不分贵贱,贤愚,机会都是均等的.

《孟子.万章下》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称赞孔子 才德兼备,学识渊博,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俑者,古时制作用於殉葬的木偶,孔子觉得俑的面目与人非常相似,用以殉葬十分残忍,故孔子厌恶创始者的不仁.)后引申以作俑指创先制造坏事,首开恶例.现今孔庙的神龛内不设偶像崇拜,亦无孔子塑像.台中孔庙正殿内有书写雕刻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神位牌为贴金箔九龙所蟠护,是民族艺术薪传奖木雕大师李松林先生之作品.

《论语.子张》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闚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寓意孔夫子学问道德高深,若要求取上进,并无捷径,唯有进黉门或泮宫(皆古代学校)潜心修习,才能窥其堂奥.

道听涂说 《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随便听来的话,又随便传说出去,那是不能修德的事.)

《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未得到官位时,处心积虑谋取官位,得到官位则忧心失掉官位,那便什麼事都做得出来.)

《论语.里仁》选择风俗淳朴的居所,人才会如沐春风,德行才会有进步.

《论语.里仁》遇到比自己贤能的人不应嫉妒,学习对方的优点,使自己改进向善,成为贤能的人.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守丧尽礼,祭祀尽诚,以追念远祖,民间的习俗就会趋於淳厚朴实.)

《论语.述而》不要胡乱树立自己的学说,免得贻笑众人.应该尊重先贤,传述正统的思想而不擅自创作.

《论语.述而》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赤手空拳与猛虎相搏斗,泅手渡河,死了也毫不悔悟,我不能和这种胡作非为有勇无谋的人同进同出.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用一个四角形作譬喻,列举一个角而不能推想其余三个角的人,我是没有兴趣再教导他了.)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口头上说些甜言蜜语奉承谄媚的话,是缺乏德性修养的人.

《论语.学而》贤者勇於认错勇於改进,并时时警惕自己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论语.为政》十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言他三十岁的时候,不论在精神或物质上都能独立自主,且合乎礼节的要求.)

《论语.为政》追溯过去并研讨当时的情状,作为发掘将来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论语.为政》立志成为伟大人物,应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

《论语.为政》与人交际应酬,应该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偏袒一方或结成党派树立敌人.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是没有勇气的人.)

《论语.八佾》对於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

《论语.公冶长》遇到困惑难解的事情,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或地位比自己低贱的人,并不是不件可耻的事.

《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形容颜回十分地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后天修养的文彩与天生朴素的本质,两相调和适当的人,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

《论语.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总比别人先尝苦头,而对於应得的利益从不斤斤计较,这便是仁者的风度.

《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赏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态,他的心灵也如同水一般清莹透澈.

《论语.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岳的万古坚贞,绝不因一时的利害和荣辱,而动摇自己的意志.

《论语.雍也》选择捷径的人,往往因操之过急而走头无路.

《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形容颜回饮食简单安贫乐道.)

《论语.泰伯》背负沉重使命,迈向遥不可及的旅程,以贯彻仁道作为自己终身的任务.

《论语.子罕》年轻人只要肯发愤苦读努力工作,将来的前途无可限量,是令人敬畏的.

《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幼苗虽然发芽,不抽穗不开花,有的虽已抽穗但却不结果实.喻人人称其神童的人,长大成人后,可能变得平庸无能)

《论语.子罕》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笼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

《论语.先进》道理应该力求中庸,不偏不倚,过与不及,同样不合理.

《论语.颜渊》对待没有礼貌的人,应当避免接近他,一但人适应了非礼的事,便会渐渐失去坦白公正的心,不能主持公道.

《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尽力克服私欲的诱惑,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适度与社会民众的精神合一,这就是实践仁道的善政.)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不发掘别人的缺陷,反会表扬别人的优点和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

《论语.颜渊》洞悉对方的言谈,并考察他的动机原由,才有深入的了解.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加诸於草上,草必定会随风仆倒.)

40.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

《 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交友以诗书,礼乐的修养做为朋友情谊的基础.以朋友的学问道德作为自己的榜样.)

《论语.子路》近者说,远者来.(治理国家道先使周遭的人士,对您的政绩满意欢愉,远方的民众也会感佩您的仁政来归顺你.)

《论语.子路》对自己的过失,有羞耻反悔的心,随时自我警惕.

《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公正无欲,果敢坚忍,性情质朴,言谈迟钝,是接近仁者的风范.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对我苛薄,也不责怪别人不能体谅我.)

《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应该以公正报答仇怨,以恩惠报答恩惠.)《老子三章》报怨以德.(对於自己有怨雠的人用德来回报他,最后也会被感化.)

《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一群人整天聚在一起,没讲一句正经的话,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不会有什麼成就.)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於师.(在为仁的大道理上,虽然面对师长,也不必谦让.)

《论语.颜渊》一旦失言犯了过错,纵使鞭策四匹马的快车去追,也追不上了.一言即出四马难追,讲话宜特别注意,免得祸从口出.

《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於丘之门 」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升堂入室喻研究学问,已达高明精微的境界.但此句言子路未入室,即说明子路尚未达到孔子的理想境界.)(同豋堂入室)

《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做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把年幼的孤儿托附给你,而你能使对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形容凡事小心谨慎.)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到,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成语义:①不也是很快乐;②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的地步;③表示情况令人满意;④表示十分高兴。

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成语义: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原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候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以要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季节役使人民。

成语义: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成语义:吃饭不要求饱足。

成语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6 安贫乐道 《学而》

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贫穷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翻译:告诉你过去的事情,你就可以知道未来要发生的事。

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老实。

成语义: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10温良恭俭让 《学而》

原文:以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翻译: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

成语义: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11言而有信 《学而》

原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翻译:讲信用,要符合于义;只有符合义的诺言才可以去实现。

成语义: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12从心所欲 《为政》

原文: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七十岁的时候,就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会出现违背规矩。

成语义:①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②代指人的年龄,七十岁。

13而立之年 《为政》

翻译: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

成语义:指人开始成熟。

14见义勇为 《为政》

原文: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翻译: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那是谄媚。遇到符合义的事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成语义:见到了正义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做。

15 举直措枉 《为政》

原文: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翻译: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便信服;选拔邪恶的人,安排的位置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信服了。

成语义: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佞。

16 犬马之养 《为政》

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子游问孔子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就是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够的,对于狗马也能做到饲养。如果对父母只奉养而不诚心孝顺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没有什么区别?

成语义:比喻供养父母。

1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为政》

原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啦。

成语义:指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8三十而立 《为政》

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到事情就不迷惑了;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做出违背规矩。

成语义:三十岁自立于世,开始成熟。

19 随心所欲 《为政》

成语义: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多含贬义。

20 温故知新 《为政》

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就会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作老师了。

成语义:温习已学过知识有获得新的体会。也比喻回顾历史,认识现在。

21 一言以蔽之 《为政》

原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翻译:《诗经》的内容,用一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内容。

成语义: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22 异端邪说 《为政》

原文: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翻译:研读邪说,那是残害自己。

成语义:不符合正统思想的、被认为有严重危害的思想、言论。

23 周而不比 《为政》

原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君子在道义上团结人,不以私利相互勾结;小人善于因私利而勾结,不能在道义上团结人。

成语义: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24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翻译:孔子谈论季氏,说他在庭院内观赏八佾之舞,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

成语义: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表示绝不容忍。

25 哀而不伤 《八佾》

原文:《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翻译:《诗经》中的《关雎》篇的内容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悲伤。

成语义: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②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之美。

26 不咎既往 《八佾》

原文: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翻译:已经完成的事情就不再说了,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必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再去追究责备了。

成语义: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备。

27 尽善尽美 《八佾》

原文: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翻译:孔子谈到韶乐说:“美极了,又好极了。”谈到武乐时说:“美极了,还不够好。”

成语义:形容事物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28 了如指掌 《八佾》

原文:或问 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翻译:有人问孔子举行“ 祭”的由来。孔子说:“不知道。能懂这种道理的人治理天下,会像把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吧!”孔子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手掌。

成语义: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29 杞宋无征 《八佾》

原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翻译: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杞国去不足以作为考证的证明;殷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宋国却不足以作为考证的证明。因为文字资料不足,熟悉夏礼、殷礼的贤人也不多。如果文献足够的话,我就能用它来作考证的证明了。

成语义:杞国、宋国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比喻事情缺乏足够的证据。

30绘事后素 《八佾》

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翻译:子夏问道:“‘美好的笑容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粉嫩的脸庞着色化妆绚丽多彩好打扮啊。’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了白地子,然后才画上画。

成语义:①指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进行彩绘。②比喻礼乐产生于仁义之后;比喻做事先从简单做起,然后逐步深入。

31朝闻夕死 《里仁》

原文:朝闻道,夕死可矣。

翻译:早上明白道理,晚上死去,也是可以的。

成语义:早上听到真理,哪怕晚上死去也心甘情愿。形容对真理的渴望心情。

32 恶衣恶食 《里仁》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翻译:孔子说:“士有志于道,而又以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的。”

成语义: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33 观过知仁 《里仁》

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翻译:孔子说:“人犯的错误,同他那一类人是一样的。观察一个人犯的什么错误,就能知道他是哪一类人。

成语义:通过一个所犯过错的性质,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34 见贤思齐 《里仁》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见到圣贤的人考虑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进行自我反省。

成语义:看到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就想要向他学习,看齐。

35 讷言敏行 《里仁》

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翻译:孔子说:“君子要谨慎地说话,而要敏捷地行动。”

成语义:语言迟缓,行动敏捷。古代儒家所奉行的一种修身之道。

36无适无莫 《里仁》

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追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