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用扫二维码被骗近万骗钱能找到骗子吗?

红网时刻记者 黄河 整理报道

微信已经取代QQ以及很多工具,成为当今大家常用的网络聊天软件,微信支付也成为大家最为便捷的一种支付方式。微信在大大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时,骗子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了新一轮的微信网络诈骗。

11月19日,最高法发布的《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网络犯罪特点和趋势》显示,2018年,微信超过QQ成为网络诈骗犯罪中使用最为频繁的犯罪工具,超半数网络诈骗案件中均有涉及应用微信实施诈骗的犯罪情节。

下面,记者梳理了各种利用微信进行诈骗的案例,供大家借鉴,防止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案例一:微信群内冒充老师向家长收取费用

近日,江苏南京发生多起学生家长被骗案件。犯罪嫌疑人潜入家长微信或QQ群中,将头像和昵称设置成与老师相同的,冒充老师称需要交纳实习费等费用,并通过发送收款二维码等方式骗取钱财。

防骗提醒:不随意向他人推送微信群的二维码,并设置相关身份验证,谨防无关人员进入群聊。收到“交费”“转账”等信息通知时,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学生、老师多方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汇款。

案例二:微信账号异地登录短信提醒诱骗密码

这种短信,其实是一个由伪基站发来的诈骗短信。一旦打开链接,很有可能被诱导输入微信帐号、微信密码、支付密码、验证码等,后果不堪设想……

点开短信中的网址,按照页面“提示”一步步操作后,会要求你提供微信账号、微信密码、支付密码、登录验证码等。如果你真的认为这是一个官方的链接,那么你就掉进骗子的圈套了。

防骗提醒:任何人向你索要验证码的,一定要提高警惕。涉及此类隐私信息时一定要先核实对方的身份真实性,否则一律不给。微信官方输入账号、密码的地方只有一个,那都是微信手机客户端登录页面。其他任何网站页面要求你输入账号密码都是假的,任何用户状态异常情况,官方也不会通过短信方式告知。同时,官方所发送到通知短信也不会带链接。除了官方的正规网址,其他一切可疑的链接一概不点。无论它说是什么账号安全提醒、还是资金异常。更别说什么中奖、积分兑换,统统不要点。

案例三:伪装女性卖茶叶,转账之后就拉黑

这些团伙往往利用模特照片伪装成女性,通过设置虚拟定位,搜索“附近”的人广撒网“钓鱼”,添加微信好友后,与事主聊天;在取得事主信任并与事主成为男女朋友后,通过虚构家庭悲惨情况,以生日、失恋、家属住院及推销劣质红酒、茶叶或推荐事主通过虚假投资平台投资贵金属等方式骗取事主钱财。

防骗提醒:针对类似案件,警方提醒大家,网络交友时,请多留个心眼。一是不要轻易给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二是不要单独与网上认识的朋友会面。如果认为非常有必要会面,要到公共场所,并且要有朋友陪同。三是记住你在网上读到的信息有可能不是真的。

案例四:利用微信语音包诈骗

“方便借我5000块钱吗?急用!”陈先生在收到朋友的微信语音后,没多想就把钱转了过去。事后打电话才知道,朋友的微信早就被盗了。而陈先生被骗的原因就是这条语音跟朋友的声音太像了。近来,利用微信语音包诈骗已成为不法分子骗钱新套路。对此,专家表示,通过现有案例来看,不法分子无法获取用户的语音信息,所谓语音仿冒欺诈,大部分都是使用一些嘈杂声音或者语焉不详的声效来浑水摸鱼。

防骗提醒:专家提醒,要提高警惕,遇到语音借钱等情况时,可让对方多发几条语音,以便确认声音,或直接电话联系确认,从而防止被骗。

当前“代购”在国内风生水起,一刷微信朋友圈满屏都是代购、海淘等信息,冲着“货真价实”“限量发行”“低价代购”等噱头,代购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捧的新时尚,但随之而来的骗子也越来越多,甚至可以讲分分钟都有人惨遭骗钱。骗子会以海外商品质优价廉,可提供代购为诱饵,哄骗买家付款后,又会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类似理由,让买家加付“关税”。如果骑虎难下的买家又再付钱,骗子又会找借口继续骗钱,等买家幡然醒悟被骗时,骗子就会马上删好友,以致买家钱、货两失。

防骗提醒:代购有风险,不要轻易相信网上代购,避免钱货两失。如果有朋友圈“熟人”提供代购服务的,朋友圈“杀熟”“坑熟”现象也非常普遍,建议审慎考虑,否则届时可能就要和朋友熟人开撕,甚至对簿公堂了。

案例六:二维码中暗藏木马病毒

生活中,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见二维码,各色各样,非常方便大家扫码支付费用、扫码关注公众号,但不少二维码“暗藏玄机”。骗子在二维码中藏有木马病毒,一旦扫码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账号、密码等其他个人隐私信息,进而窃取、骗取扫码者的钱财。

防骗提醒:不扫不明二维码,一扫即安,必是木马。

案例七:“爱心募捐”诈骗

在微信朋友圈,是不是见到过“爱心募捐”?是不是有很多朋友转发“爱心募捐”的文章?“爱心募捐”文章是不是都催人泪下呢?看到这类文章时,可要当心了,务必核实相关信息!,不要轻易汇款!因为这是骗子常用的骗钱手段之一。

骗子会虚构撰写寻人、扶困、大病患癌等募捐文章,催人泪下且“有图有真相”,然后以“爱心传递”的方式发在微信中疯传,引发不少善良网民转发募捐文章。但实际上,文章所留联系方式及银行账号都是外地骗子的,汇款被骗,打电话就是电信诈骗,坑你没商量。

防骗提醒:转发需谨慎,扩散会害人。献爱心是值得鼓励的好事,但如果没有帮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反而惨遭诈骗“养肥”了骗子,得不偿失之余还涉嫌助纣为虐。

案例八:投票暗藏“毒链接”

现在朋友圈中的各种“萌娃比赛”“宠物比赛”的投票是屡见不鲜。但已有媒体报道,此类投票中也暗藏“毒链接”。比如重庆的张先生在给朋友的孩子投票时,点击了下载某软件,结果银行卡被盗刷2万多元。

此外,利用这种比赛提供假投票链接的主办方的真实性往往也是个谜,他们通常利用门槛低、奖品丰厚等让更多的人报名,而本意其实是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然后再实施其它不法行为。

防骗提醒:对此,要提醒大家的是,“天上是不会掉馅饼下来”的,丰厚的奖品很有可能只是个“诱饵”,不要轻易相信。另外,大家也不要为了帮朋友的忙随便参与投票,更不要去下载不知名的软件,以免在不知不觉中造成钱财的损失。

案例九:骗子偷扫微信付款码

微信付款码原本是为了让支付更便捷,当人们买单时只要在微信钱包中点击付款就会出现一个条形码+一个二维码,商家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完成快捷支付。一般顾客结账时习惯提前打开付款码界面等待,骗子往往就是利用这个间隙,偷偷扫描付款码将钱扫走。

防骗提醒:不要提早打开付款码界面,即使打开等待付款时,也要将手机屏幕向下,以免骗子有可乘之机。

一、保留证据,第一时间报警处理

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保存好相关证据,诸如交易单据记录、汇款银行账号、骗子银行账号、聊天记录、通话记录等等,并第一时间报警,同时不要急着揭穿骗子,尽量与骗子周旋,有意识地尽可能套取骗子更多的相关身份信息,以便提供给警方。

二、同时联系微信客服投诉维权

然后尽快联系微信客服进行投诉维权,按照客服指引进行维权索偿,尽可能挽回损失。

如果你掌握骗子确切身份信息,而警方最终又不立案处理的,可以自行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维权索偿。

综合来源:新华网 苏州普法 经济日报 央广网


现在,很多商家为了方便顾客支付


这种便利却被不法分子盯上了

近日,黄石多位摊主向警方求助称,有人在二维码上做了手脚,将他们的钱全部盗走。


买家扫码付款,卖家却没有收到款项。

你可能扫了一张假的“二维码”。

收款二维码被“桃代李僵”

第一,诈骗嫌疑人在夜间潜入摊位或商铺;

第二, 将店面张贴出的收款二维码偷换成嫌疑人二维码;

第三,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扫码付款;

第四,店家没有收到款项,消费者的付款金额进入嫌疑人口袋。

假的二维码不仅发生在摊位上,此前,一些不法分子还曾在交通罚单上粘贴假二维码骗钱。

去年2月份,广西来宾街头出现一种扫二维码交罚款的罚单


▲真、假罚单的对比(左为真,右为假)


在武汉地铁2号线站内,不法分子居然还将假的二维码贴在自动售货机上面。


东莞一家奶茶店里,二维码被“偷龙转凤”,店家损失了几千元。


只要市民扫二维码,就可免费送食品、日用品等礼品,实际上,这是对某些理财产品软件进行的推广。这种扫码方式风险度高,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常用类似“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免费赢取百万大奖”等夸张手法吸引市民扫码,常见于ATM机旁。这种二维码来历不明,往往是犯罪嫌疑人使用二维码生成器,将黑客病毒程序链接在二维码上。

此类骗术常见于地铁站、公交站等地方,骗子往往手里举着二维码牌子,请市民帮忙扫码,理由多为“初创企业、做活动”。这些二维码可能带有病毒,一旦扫描,市民有可能钱财不保。

骗子伪造交管部门的“违法停车告知单”,上面有二维码,让车主扫一扫后“交罚款”,以此骗取钱财。警方表示,缴纳交通罚款,应该到自助终端,以及其他一些合法的网络平台缴纳。


今年7月份,微信支付团队发布微信支付收款保护计划,升级“二维码收款”保护机制。

顾客扫码支付后,商户的微信上会收到语音提醒同时,针对网上流传的收款码被调换的现象,微信支付团队还开放了资金赔付通道商户如果遭遇调包并造成损失可报案并申请赔付。

商户如何保护好自己的“收款二维码”

1.如果想顺利使用上述语音通报和赔付功能,iOS用户请更新至6.5.11以上版本,安卓用户请更新至6.5.10版本,并分别确认“接收新消息通知”开关、媒体声音已打开。

2.商户应将二维码摆放在显眼位置,如果店内有监控,可将二维码设在监控可以追踪的位置,同时经常注意检查,避免出现二维码被替换、修改的情况;

3.顾客每支付一笔款项商户都会收到一条收款通知,商户应注意查看,以微信的收款通知为准,确保账户收到顾客所支付的款项。

不要随便扫来路不明的收款码、二维码

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内容来源:在黄石/平安黄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扫二维码被骗近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