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解析》这本书

 致等待天使的妹妹

——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有感

林奕含,这是一个对于2017华语文坛而言沉甸甸的名字。

花样的年华,美极的文字,潜藏在这瑰丽外表之后的却是鲜血淋漓的暴力与泪流满面的呼救。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作品访谈中,作者林奕含提到:“这个故事折磨、摧毁了我的一生。”这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作者林奕含本人血与泪的自白——甚至可以说是作者在极端绝望中留给世界的一封遗书。

整整一篇小说,虽然文字清美流畅,但读来却极为难受:这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房思琪和伊纹姐姐的遭遇让我心酸,却更让我恐惧:往往泪水已经在眼眶中积蓄打转,却又惴惴地不敢落下。全篇读完,掩卷深思,心中总觉得空空落落,像是被人横生生掏走了一大块。

这篇小说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正是贯穿2017一整年的热点问题——儿童性侵。从林奕含事件、电影《嘉年华》到真实生活中触目惊心的红黄蓝虐童案。那些在小说中令人惶惶的场景,每一分每一秒都真真切切地在这世界某处上演,而元凶却仍然蒙起光辉灿烂的面纱在这个世间逍遥自在——如此一想,竟是如此令人心惊。林奕含在本书的后记中唤世界上千千万万个房思琪为“等待天使的妹妹”,她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选择了原谅,但为了让更多的女孩活下去选择了写作。

除去儿童性侵,小说甚至还费了颇多笔墨描写了家庭暴力。家庭暴力,亦是老生常谈的一个社会问题。在全书中,除了伊纹姐姐那段饱经摧残的不幸婚姻之外,我还从郭晓奇的故事中看到了另一种形式的“家庭暴力”——郭晓奇分明受到了诱骗和奸污,却反被父母引以为耻甚至赶出家门。这种暴力虽不似伊纹姐姐身上的伤口那般醒目分明,但是却也具有了十足的毁灭力。

无论是儿童性侵抑或是家庭暴力,这两大社会问题背后都交织着不可胜数的鲜血与泪水。然而,落在作者林奕含的笔下,这种冷酷的暴力和绝望的痛苦竟也能以一种极美的文字形态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已经知道,联想、象征、隐喻,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东西。”,然而,作者却也将这最危险的东西展现到了极致:她的联想、象征、比喻,都玲珑精巧得仿佛一件精心雕琢又浑然天成的艺术品。她将思琪光饱饱的额头比喻成小婴儿的奶嗝,将罪恶感比喻成古老而血统纯正的牧羊犬,将房思琪比喻为一个灯火流丽的都市里明明存在却没有人看得到也没有人需要的北极星。再如何平凡庸常的本体落在她的手中,却都能化身为灵动美丽的喻体变成蝴蝶翩翩飞走。乳羊、水晶灯、小精灵、星,这些文章中常见的意象是如此晶莹透彻,仿佛真的是一个十三岁少女眼中五彩斑斓的世界。后来,我才悲哀地发现,这种清澈的童真,竟只是因为房思琪在十三岁那年被李老师强暴以后再也没有长大。

与此同时,作者也在小说中充分地展现了她深厚的文学功底——从《红楼梦》、《长恨歌》、《诗经》到纪德、司汤达、马尔克斯,无论是伊纹姐姐抑或是思琪和怡婷,她们都热爱文学、相信文字,但最终却又被文学所辜负。在林奕含的访谈中,她提到,这篇小说正是她对艺术真善美的质疑。李国华作为热爱文学的语文教师,却将文学化作了他诱奸少女的工具。他的所作所为毁灭了中国诗歌抒情传统中的“思无邪”,是对文学的一种破坏性的亵渎。而怡婷和思琪,又太过迷信文字和艺术的真善美,“相信一个可以整篇地背《长恨歌》的人”,她们误将文学和人画为了等号,以至于踏入了李国华恶魔般的陷阱。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塑造了几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女性角色有房思琪、刘怡婷和许伊纹;男性角色有李国华、钱一维和毛敬苑。

我认为,文章中的三位主要女性形象其实都是作者林奕含的化身——思琪和伊纹分别是少年和青年时代的受害者形象,而刘怡婷则代表了作者想象中的另一个世界的自己——没有经历劫难、正常地生活长大过着和平安逸日子的女孩。思琪时常在日记中将自己没能经历的正常的长大称之为“我未曾去过的故乡”,而怡婷——这个从小便与思琪如双胞胎般长大的女孩,正是作者所虚构出来的另一个拥有着“故乡”的自己。然而,在小说末尾,作者却借伊纹之口告诉怡婷,要牢牢记住思琪,连思琪的份一起好好活下去。这也是作者——这位饱经创伤的思琪和伊纹,通过自己温柔的文字想要向全世界的女孩转达的忠告:不要忘记房思琪,不要忘记那千千万万个像房思琪一样等待天使的女孩。

小说中两位主要的男性角色是权威、霸道甚至不讲情理的:以诱奸少女为乐的语文教师李国华和对妻子施以长期家庭暴力的钱一维。

其中,李国华的形象最为可恶:他既是作者记忆中的魔鬼老师,又是胡兰成的一个仿冒了再仿冒的赝品。他看上去文质彬彬、谦谦君子,但却不过是以自己教师的权威身份和满口的巧言令色去追求少女与性。饼干、郭晓奇和房思琪都是他猎艳过程中可悲的牺牲品,而最令人痛心的是,最终美好的少女房思琪因为李国华的奸污而只能在精神病房中度过余生,但李国华的美妙人生却丝毫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他仍然是补习班学生们眼中魅力十足的好老师,美丽少女眼中的好情人,李师母和晞晞眼中的好丈夫、好父亲。读到尾章,看见仍旧光鲜亮丽、面带微笑的李国华老师,想起过往种种,怎能不让人心惊?

钱一维的形象不及李国华可恶,但也足够道貌岸然:他原本是温文尔雅的好丈夫,却能在酒后化身为魔鬼,一点点将妻子的自尊与爱情消磨殆尽。比起李国华,这个人物身上至少还残留有一点人性——在末尾的酒桌上,“侍酒师沿圈斟酒的时候只有一维向他点了点头致谢”,从这个细节上可见一斑。幸而,最终伊纹不是思琪,她在伤痕累累后终于学会了收敛起自己的爱,毅然离开了钱一维。

而在整篇故事中我最喜欢的男性角色,便是珠宝设计师——毛毛,毛敬苑。在之前两个男性形象的对比之下,毛毛的存在是如此理想而又美好,仿佛是作者对这个故事最后也是最大的宽容与善意。在思琪的眼中,“毛毛先生和伊纹姐姐看上去都那样干净。伊纹姐姐是云,那毛毛先生就是雨。伊纹姐姐若是雾,毛毛先生就是露。”思琪经常自觉肮脏,而在她眼中的美好,便是毛毛先生和伊纹姐姐那样的干净清洁。毛毛和伊纹锦瑟和鸣的默契、毛毛对伊纹不求回报的一往情深,这些在文学作品中并不罕见;但是,偏偏在这个真实而残酷的故事中,这份感情显得那样深情而厚重,甚至于令人欣慰。在作家蔡宜文的书评中有一句话道:“无论伊纹还能与不能再爱毛毛,光是毛毛的存在就有点太美好了,好得不像真人一样。”我认为,在毛毛这个人物身上,到底是寄托了作者一些渺茫的对于爱情、对于生活的温柔的理想和希望。正是这种温柔和希望的存在,这个故事便也显得不那么阴暗绝望了。毛毛很重要。

当然,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六个人物中,其实书中还有重要的人物——他们不是以单个的形象出场,而是以一个群体的身份亮相。无论是有一头火红头发的张阿姨,还是笑着说“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的房妈妈,还是哭着把被老师奸污的女儿赶出家门的郭爸爸郭妈妈,其实这些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社会”。是这个社会,让李国华肮脏的强暴变得如此简单而容易,是社会让房思琪和许伊纹沉默,是社会让李国华这样的恶魔仍然能在人间逍遥。张妈妈明明看破了钱一维的家暴本性,不愿让女儿嫁给她,却自作主张牵线搭桥介绍伊纹嫁给了一维;房妈妈总是在电话粥里煲着思琪得到的种种奖状,却自觉放弃了对女孩的性教育,甚至灌输给女儿性即可耻的观念;郭爸爸郭妈妈得知女儿因为李国华而被退学后第一反应竟是倍感耻辱地询问:“你以为做这种事你以后还嫁得出去?”象征权威和霸道的男性角色是如此高高在上,而女性角色却是如此羸弱,以至于最终仅仅能用“受害者”和“幸存者”来进行草率的分类——而造成这一切不公平的,便是这众口铄金的社会。

斯人已逝,然而这世间却还有太多太多的李国华和房思琪、钱一维和许伊纹。作者在后记中对其他同样遭受凌辱与撕裂的女孩们如此说道:“‘等待天使的妹妹’,我在世界上最不愿伤害的人就是你,没有人比你更值得幸福,我要给你一百个棉花糖的拥抱。”在这本折磨、摧毁了作者的书中我们仍可以看到作者对于这个世界温柔的关切以及她作为一位执笔者的道德。

这本书其实相当于作者的自传,因为这本书的作者自杀身亡后他的父母说其实房思琪的原型就是林奕含,她在中学时期就一直受到老师的猥亵和强奸。

当时的不理解这到底算什么,因为老师一直说这是爱情,因为老师爱她所以他们才会发生关系,她的文学老师就靠着这样的措辞一步一步诱奸了她几年。她有想过告诉朋友,但是收到的却是谩骂。中国缺少的就是性教育,大人不好意思说出口,这些话就让那些龌龊的强奸犯教会。关于孩子的性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是却总是没有有效的措施,红蓝黄事件爆出一段时间后也就不了了之。

我们总是守着传统观念的糟粕不愿意舍弃,但是有些毒瘤观念如果不舍弃的话,到头来受罪的还是我们或是我们爱的人。无法理解那些谈性色变的人,这种事情有那么难以启齿吗,在我们人类诞生之际它就一直存在着,比起避开它,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去正确地了解它。

如果房思琪很早就接受了正确的性教育,之后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大人总是在孩子犯错后去责怪他,但是却始终不去反思是不是自己做错了,自己没有教好自己的孩子。林奕含在被诱奸后,一度患上了抑郁症,精神几度崩垮,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能写出这么好的小说确实令人敬佩。她的文字是非常美的,是具有文学性的,她的离去也是文学界的一大损失。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咋一看书名,仿佛这是一本耽美小说。脑子里已经开始勾勒出一幅少女情怀图,图画上的人是笑着的。只是翻过序言,读完推荐语,图画里仿佛开始下雨了。书页一页页的翻了过去,感觉也像是从天堂开始掉入凡间。是阿!一个如此罪恶的社会土壤能孕育出纯白的花朵真是太少了。成双成对,无限美德。这是两个正处在花季的少女的生活,她们彼此好的像麦芽糖,第一章读完已经开始预见到麦芽糖终将要融化了。我感觉心头长满了一只只的眼睛,此时一齐掉下泪来。

在朋友圈里看见,有好几个同学发了这个书的感想,提到主要的事情梗概就觉得有必要看一看。读这本书的时候,虽然已经知道事情的大概和书的风格,但看到那样工整的近乎刻意的字句还是有些疼。那样一字一句都是思琪不能言说的痛苦与耻辱,本来她可以很活泼很快乐,可因为一个道貌岸然的老师,所有的生长都被压制了,她又那样的自尊,而父母又不能放心依靠,只能活在自己的故乡之中。

对思琪是心疼,对那个老师只能说四个字,道貌岸然!哦,不,还有,衣冠禽兽!!!对于一般女学生而言,幸亏是李老师,她们才喜欢国文,可思琪看透了他的本质,是因为国文,李老师才有人爱,多透彻啊,老师既握着一个荣誉分配的权力,又作为一门学科魅力的承载者,应有高尚的品德,可现在基本的伦理道德底线都没有了,竟然还可以做老师,真奇怪!更奇怪的竟然还是几位老师们的相互分享,性侵女学生的经验感受,那么自然,那么毫无压力,令人心寒。

明白这个社会是有很多不光彩,不那么道德的事,也明白自己不应该像一个愤青一样去那样激愤,但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黑暗的阴影竟然那么大,呵呵,真讽刺。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2017年游击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奕含。

「我下楼拿作文给李老师改。他掏出来,我被逼到抵在墙上。老师说了九个字:『不行的话,嘴巴可以吧。』我说了五个字:『不行,我不会。』他就塞进来。那感觉像溺水。可以说话之后,我对老师说:『对不起。』有一种功课做不好的感觉。」
痛苦的际遇是如此难以分享,好险这个世界还有文学。
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辉煌的人生里,她的脸和她可以想像的将来一样漂亮。补习班国文名师李国华是同一栋高级住宅的邻居。崇拜文学的小房思琪同样崇拜饱读诗书的李老师。
有一天李老师说,你的程度这麽好,不如每个礼拜交一篇作文给我吧,不收你周点费。思琪听话地下楼了。老师在家里等她,桌上没有纸笔。
思琪的初恋是李老师。因为李老师把她翻面,把他的东西塞进去。那年的教师节思琪才十三岁,这个世界和她原本认识的不一样。
如果这是爱情,为什么觉得暴力?为什么觉得被折断?为什么老师要一个女学生换过一个女学生?如果这不是爱情,那满口学问的李老师怎么能做了以后,还这么自信、无疑、无愧于心?

这是一部惊人而特别的小说,小说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锐的感受力、又是一个近距离目击者,使这整件事像一个「幸存的标本」那样地被保留下来。整本书反复地、用极度贴近被侵害者的视角,直逼视那种「别人夺去你某个珍贵之物」的痛苦──且掠夺之人是以此为乐。[1]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令人心碎却无能为力的真实故事。痛苦的际遇是如此难以分享,好险这个世界还有文学。这是一部惊人而特别的小说,小说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锐的感受力、又是一个近距离目击者,使这整件事像一个“幸存的标本”那样地被保留下来。整本书反覆地、用极度贴近被侵害者的视角,直直逼视那种“别人夺去你某个珍贵之物”的痛苦——且掠夺之人是以此为乐。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书赏析 第(1)篇

书名很美好,里面有些描写也很美好,那些可爱、甜美的事物,就像是一个童话世界,可惜它所描绘的是残酷无情的社会,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子被摧残,被毁灭的故事,讲述的是所有不幸者共同的痛苦。

房思琪是个受害者,她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里,遇到了李国华,从此开始了长期的不幸生活。思琪对文学有种病态的痴迷与崇拜,她认为人生很多事可以用文字解释,情感也可以。她认为文学就像一个人的面容,它呈现出好,那这个人就是好的。李国华是个老师,是个有些才华的人,他懂得一些文学,懂得利用文字,但他更懂得社会的残酷,所以他能走近思琪,走近那些信任着文学的女孩,走近那些分不清理想和现实的人。他的一些话单独看来,尤其是那些情话,充满了危险的迷人气息,换一种场合,换一个人,也许就是动人的,可是在那样的场合,对着一个被侵害的女孩,一个加害者,这样的语句就像粘了苍蝇的蜂蜜,令人恶心。

李国华是个恶魔,他有着极为病态的审美。他因此能发现那些特别的女孩子,伤害她们,掌控她们。这些女孩因为社会的不理解,将本能的恨意慢慢消磨,给自己无数借口,去爱上这个恶魔,她们试图将社会中发生的黑暗转化为书中美好的文字,她们将自己编织于一片虚伪的爱情之网中。思琪有段时间似乎成功了,她和李国华维持着扭曲的关系,但她又享受着这种折磨,这种所谓的爱情的甜蜜,它其实是毒药,一点一点侵蚀思琪,她有时醒着,有时装着糊涂,他们就像老夫老妻,就像相爱着的情侣,说着一些心知肚明的话,互相打趣,互相试探。

文学其实一直都是一种伪装,它比现实中那些人带的面具更具迷惑性。李国华迷信文学,他爱自己主控的世界,他恬不知耻地将爱挂在嘴上,做着最令人不齿的事,他爱的从来是他自己;思琪迷恋文学,她把自己藏在文字里,外界的痛苦不断刺激她,她得不到依靠,得不到理解,她沉浸在虚构的童话中。

然而文学的美好也正在于这种欺骗性,对生活的修饰可以按照你的意愿来,它是一种可控的“命运”。李国华也好,亨伯特也好,他们知道自己在犯罪,但还是伸出魔爪,他们是恶魔,任由自己的心作恶,他们将其标榜为“对美的追求”,在感情中,甚至摆出一副受害者的样子,“一切都怪你太美”、“我望着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就是她”,这种不健康的爱情心理是一种补偿机制,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在文学中会产生一种异于现实的无力感,甚至会为此着迷,这也是文学带来的美感。当然这种毁灭性的美感,只应该停留在书里,不应走到现实中。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书赏析 第(2)篇

文笔上有工笔之嫌,但我归结为这出于作者仍然属于少女的一片纯心,浪漫和幻想,房思琪永远停滞在13岁的教师节,而作者本人不也停留在亵渎自己灵魂的永夜吗?

说下面高雄港好多船正入港,每一艘大鲸货轮前面都有一条小虾米领航船,一条条小船大船,各各排挤出V字形的浪花,整个高雄港就像是用熨斗来回烫一件蓝衣衫的样子。一时间,她们两个人心里都有一点凄迷。
人陆陆续续走过来了。脸色都像是被风给吹皱了。第一个上门的是一个爷爷,身上不能说是衣服,顶多是布条。风起的时候,布条会油油招摇,像广告纸下边联络电话切成待撕下的细长条子。爷爷琳琅走过来,整个人就是待撕下的样子。她又想,噢,我没有资格去譬喻别人的人生是什么形状。
两个人笑到泼出来,倾倒在对方身上。

词语的斟酌上,我看到了严歌苓,纳博科夫和马尔克斯的影子。因此我读这本书,感觉竟似是故人。

回过头说说情节。17年看过作者的生前采访,苦于国内没有出版她的作品,也想为作者的心血做一份正版的贡献,迟迟未读。今天读后,仍觉得太可惜。这份罪恶成就了这本书,而这份罪恶却至今还潜伏在无数年轻的身躯旁边,不敢被揭露。但读多了文学作品不是作者的错,更不是房思琪的错,施害者和被害者却荒谬的归结于此。扩大来说,错的是少女的父母,错的是整个社会的背景。

想说的太多了,引起我思考的也太多了…希望作者姐姐能够在天国里成就自己的本心,再无人能违拗你的灵魂。恶人总有恶报。因果轮回,谁也逃不掉的。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书赏析 第(3)篇

在那个年纪囫囵吞枣式地看书的确会在骨子里刻上一股高傲和强烈的自尊心,对于李老师这种学识渊博说话充满艺术的人内心应该是崇拜和仰慕而不是喜欢。想想我小时候也会对某一个大人很喜欢,那时候也有想过以后找男朋友也要找这样的人,现在想想可能也只是仰慕和欣赏。李老师利用了语言的艺术和自身年纪和职业的优势不断的去摧残还没有盛开的花朵并以此为乐,让我气愤的是这个世界这种人的存在,而且这种人不止一个,用另一种想法说现在这种事也依旧在发生,让我更气愤的是,书里说的当出现这种事情时,往往被说的都是受害者,明明是施暴者的错,为什么却要让受害者说对不起,这个社会对于受害者一点也不仁慈。如果以后我生了闺女,我一定不会让她缺席性教育这门课,记得大学里面我们就开设了这门课,其实提到这个真的没必要去觉得不好意思,这其实就是对女生本身的一种保护。但是就算这样也真的抵不过 我用一生的时间教女儿善待他人,你却没有教会过你的儿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解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