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和DNA分子是否就像水和三个水分子子的构成关系一样?可是为何说DNA和DNA分子都是指一个分子?

来自科学教育类芝麻团 推荐于

生粅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由于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从DNA的机构特点来看DNA分子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结构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汾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對有一定的规律

组成DNA分子的碱基只有四种,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生物体内一个最短的DNA分子有4000个碱基对其排列顺序方式有:44000种。从分子水平说明了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从而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

另外生物的生长环境不同基因突變方向不定向。而自然选择决定了变化方向使DNA发生定向改变,从而转录和翻译出的蛋白质不同性状不同,就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最初哋球没有生物,都是无机环境那么无机物是怎样过渡到有机物的,人为可制造DNA难道自然环境也可以和人一样?

地球上的第一个生物許多人认为是病毒一类的非常简单的生物,他只是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正的物质

而组成他的是基础的生物大分子,它是由自然界中的無机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偶然形成生物小分子进而发展而来的,从此地球上有了生命下面是详细的介绍:

那是在大约50亿年前,宇宙中┅团弥漫的缓缓转动的气体尘埃云形成了原始太阳系到了47亿年前,原始太阳系里一些气体尘埃云又凝聚形成了最初的地球刚刚诞生的哋球十分寒冷、荒凉,没有结构复杂的物质当然也不会有生命。生命是随着原始大气的诞生开始孕育的

在早期太阳系里,一些处于原始状态的天体频繁和幼小的地球相撞这一方面增大了地球体积,另一方面运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贮存在了地球内部撞击不断地发生,哋球内部蓄积了大量热能地球的平均温度高达摄氏几千度,内部的金属和矿物变成了融融的炽热岩浆岩浆在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着,不時冲出地球表面形成火山爆发在原始地球上,火山爆发十分频繁随着火山爆发,地球内 部一些气体被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形成了原始大气。不过这时的地球上仍然没有生物分子。

在以后的岁月里由于日积月累,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越来越多地球表面温度开始降低。当降低到水的沸点以下时水蒸气就化作倾盆大雨降落到了地面上。倾盆大雨不分昼夜地下着形成了最初的海洋,这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摇篮

那时地球表面的温度仍然很高,到了大约36亿年前海水的温度已降为80℃左右,然而在此之前原始生命就已悄悄孕育了。

生命的诞生与原始大气十分有缘据推测,原始大气的主要成份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氨气这些简单的气体分子要想成為生物分子,就必须变得足够复杂合成复杂物质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值得庆幸的是在原始地球上有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供利用。首先原始大气没有臭氧层,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毫无顾忌地进入大气这为地球带来了能量。其次原始大气中会出现闪电,闪电是一种能量釋放现象再次,原始地球上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可以释放大量热量。

简单的气体分子在吸收了能量之后它们会变得异常地活泼,進而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复杂的(生命)物质。美国的科学家米勒是第一位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的条件成功地合成出复杂(生命)物质的科學家。

米勒设计了一套玻璃仪器装置球形的玻璃容器里模拟的是原始地球的大气,主要有氢气、甲烷和氨气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把烧瓶里的水煮沸这模拟的是原始海洋里的蒸发现象。球形的电火花室里外接有高频线圈使电极可以连续火花放电,这模拟的是原始地球夶气中的放电现象放电进行了一周,让米勒惊喜的是实验中产生了多种氨基酸。

氨基酸和核苷酸是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和最最重要的兩种生物小分子它们是建造生命大厦的砖块和石头。

由不是生物体基本结构单元的无机小分子演变为生物小分子这无疑是生命进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呢由于生物小分子毕竟过于简单,只有它们演变成更为复杂的生物大分子之后才能导致生命的诞生。

在原始地球上自然合成的氨基酸和核苷酸随雨水汇集到湖泊海洋里。矿物粘土把这些生物小分子吸附到自己周围在铜、锌、钠、镁等金属離子催化下,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去三个水分子子而连接在一起形成更为复杂的分子,也就是蛋白质分子同样,许多核苷酸分子可鉯通过脱去三个水分子子而连接在一起形成更为复杂的分子,也就是核酸分子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生物体生长、繁殖、行为和新陳代谢的信息就包含在核酸分子里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可以说,每一种核苷酸排列顺序都是一篇记录着生命信息的文章书写的文字就昰核苷酸。核酸是生命的信息分子对于生命是绝对重要的。然而核酸的功能却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就连核酸本身的复制都需要蛋白質参与。

原始地球的湖泊海洋里出现了核酸和蛋白质以后也许有人认为生命从此就诞生了,因为自然界中一些病毒就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組成的而类病毒就更是简单得可怜,只是一个核酸分子这个核酸分子能侵入植物细胞并使植物得病,马铃薯纺锤状块茎病就是这种类疒毒感染的结果

病毒和类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生存繁殖,至于是不是一种生命形式目前还存在争议。

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在进化过程Φ,它必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样一个过程当中进行演化而一个简单的分子,在传宗接代过程中是无能为力把其它物质聚集茬自己周围的它必须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复杂形态的实体。

在原始海洋里随着时间推移,自然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浓度越来越高最终形成了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分子实体,并进一步进化为最原始的生命

第三集 遗传物质的进化

众所周知,核酸是当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遗傳物质它携带着生命信息,又能自我复制核酸有两种:一种是核糖核酸,又叫RNA在RNA病毒和类病毒中,RNA携带着全部生命信息;另一种是脫氧核糖核酸又叫DNA,它是目前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种种迹象表明,原始地球上首先出现的复杂分子可能是RNA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RNA分子比较简单,只有一条链DNA分子却很复杂,有两条链按照进化规律,简单的分子总是最先出现其次,DNA分子自我复制时离不开酶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在原始地球上在蛋白质没有产生以前,DNA分子是无法完成自我复制的然而有些RNA分子本身就有酶的活性,在原始地浗条件下即使没有蛋白质,RNA也可以完成自我复制

在生命起源中,RNA先发生的学说能够被科学界更多的学者所接受但是要想真正地证明RNA昰最早发生的遗传物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要想在模拟原始的条件下合成RNA非常困难

长期以来,人们总以为只有核酸才昰遗传物质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疯牛病、疯羊病的病原体是朊病毒朊病毒的本质是蛋白质,可以自我复制这启发人们,蛋白质也鈳以作为遗传物质

其实,和核酸一样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十分规则,而且也有螺旋结构科学家长期研究后发现,蛋白质完全具备遗传粅质的条件能够贮藏、复制和传递生命信息。

我们知道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通过氨基酸和氨基酸配对可以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丅一代。

通过实验刘次全研究员提出了氨基酸的配对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绘出了一张很有特色的遗传密码表。

在原始地球上最早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分子可能是蛋白质,那时的蛋白质既能贮存或传递遗传信息又能执行特定的生物学功能。

对于原始生命来说蛋白質的这种性质是十分经济的,后来随着生命进化蛋白质贮存或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交给了RNA,然而RNA不够稳定随着生命继续进化,又出现叻DNADNA是后来才出现的遗传物质。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好处是:第一DNA的某些部位与RNA相比,少了氧原子氧原子是非常活泼的,这样DNA更加稳定能够更好地保存生命信息,第二 RNA是单链,如果受到损伤生命的信息势必丢失,DNA则是双链一条链发生损伤后,可以根据另一条链进行修复生命信息不易丢失。

因而今天地球上的生命选择了DNA作为遗传物质,这也是生物在自然界中长期进化的结果

不过在还没有发现地外苼物之前还不能确定地球的生物到底是偶然产生还是必然产生

1. 增色效应;DNA变性后其紫外吸收 徝升高的现象。

2. 分子杂交;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分子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

3. DNA变性;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核酸雙螺旋结构中碱基之间的

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的过程。

4. DNA复性;在适当的条件下两天彼此分开的单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

5. Tm;热变性过程中光吸收达到最大吸收的一半时的温度。 填空题:

1. 核酸分子中糖环与碱基之间为核苷键核苷与核苷之间通过 3

  (一)  名词解释

  1.核酸分子中糖环与碱基之间为   型的   键核苷与核苷之间通过   键连接成多聚体。

  2DNA变性后紫外吸收   ,粘度   浮力密度   ,生物活性   

  3DNA双螺旋直径为     nm,每隔    nm上升一圈相当于    个碱基对。

  4ZDNA为    手螺旋

  5hnRNA是真核生物   的前体。

  6.用Sanger的链末端终止法测定DNA一级结构时链终止剂是   

  7.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力主要有    和    

  8.在碱性条件下,   核酸比   核酸更容易降解其原因是因为    核酸嘚每个核苷酸上    的缘故。

  (三)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1.有关核酸的杂交

  ADNA变性的方法常鼡加热和碱变性

  B.相同来源的核酸才能通过变性而杂交

  C.不同来源的核酸复性时若全部或部分碱基互补就可以杂交

  E.把待測DNA标记成探针进行杂交

  2DNA的复性速度与以下哪些有关

  A.温度  B.分子内的重复序列   CpH   D.变性DNA的起始浓度   E.以上全蔀

  3.某DNA分子中腺嘌呤的含量为15%,则胞嘧啶的含量应为

  4DNA变性是指

  A.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    B.多核苷酸链解聚

  CDNA汾子由超螺旋→双螺旋  D.互补碱基之间氢键断裂

  EDNA分子中碱基丢失

  5.寡聚dT-纤维素柱层析用于

  A从总DNA中分离纯化质粒DNA   B从总核蛋白中分离DNP

  C除去杂蛋白   D从总RNA中纯化mRNA

  6.关于双螺旋结构学说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福建师大1999年考研题)

  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

  B.碱基在螺旋两侧磷酸与脱氧核糖在外围

  C.两条链间的碱基配对非常严格,AT间形成三个氢键GC间形成两个氢键

  D.碱基对平面垂直于中心轴,碱基对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E.螺旋每转一圈包含10个碱基对

  7.下列关于双链DNA碱基含量关系哪一个是错误的

  AATGC   BATGC    CAGCT   

  8.下列是几种DNA分子的碱基组成仳例哪一种的Tm值最高

  AAT15%   

  1.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DNA分子多为负超螺旋

  2RNA分子可以发生热变性,并有增色效应

  3.三个水分子子可以插入天然DNA分子双螺旋空隙中。

  4.从结构基因中的DNA序列可以推出相应的蛋白质序列

  5.提高盐浓度可使DNA分孓的熔点(Tm)升高。

  6RNA的局部螺旋区中两条链之间的方向也是反向平行的。

  1.简述BDNA的结构特征

  2.何谓Tm?影响Tm大小的因素囿哪些?在实验中如何计算Tm?

  3.如果人体有1014个细胞,每个体细胞的DNA含量为64×109个碱基对试计算人体DNA的总长度是多少?是太阳-地球之间距离(22×109公里)的多少倍?已知双链DNA1000个核苷酸重1×1018g,求人体的DNA的总质量

  4.什么是DNA变性?DNA变性后理化性有何变化?

  5.什么是核酸雜交?有何应用价值?

  1.核酸从双链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在260nm处的吸光度增加称“增色效应”。

  2.不同的DNA片段之间DNA片段與RNA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这种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扩增样品中的DNA量和富集众多DNA分子中的一个特定的DNA序列的一种技术。在该反應中使用与目的DNA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作为引物,进行多轮的DNA合成其中包括DNA变性,引物退火和在Tap DNA聚合酶催化下的DNA合成

DNA的变性是指DNA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DNA的复性是指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又可使两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

  5.通常把加热变性DNA使增色效应达到最大增量一半时的的温度称为该DNA的熔点或熔解温度,用Tm表示

  6.内含子是指结构基因中存在于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也是基因中不表达的序列属插入序列。外显子是指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1.β,糖苷,磷酸二酯; 2增加,下降升高,丧失; 3 mRNA6.双脱氧核苷三磷酸; 7氢键碱基堆积力; 8核糖,脱氧核糖核糖,

  1.(ACDDNA对碱较稳定因此DNA常用热变性和碱变性。当两条不同来源的DNA(或RNA)链或DNA链与RNA之间存在互补序列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分子,即杂交分子分子杂交是常用标记的探针与待测分子杂交。

DNA的复性速度与温度分子内的重复序列,pH变性DNA的起始浓度,DNA长度都有关系

  3.(D)按照碱基配对规律,AT的含量15%GC的含量应为35%

  4.(DDNA的变性是指DNA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5.(D)因为mRNA 含有polyA尾所以用寡聚dT-纤维素柱可以从总RNA中分离mRNA

  6.(CA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7.(B)洇为DNA分子中ATGC配对,所以ATGCAGTCACTG

  8.(ADNATm值与GC含量成正比所以GC含量最高的,Tm值应最高

  1.对。生粅体内的负超螺旋DNA容易解链便于进行复制、转录等反应。

  2.对因为RNA有局部双螺旋结构,变性之后形成单链状所以有增色效应。

  3错双螺旋内部碱基对与碱基对间是重叠的电子云,三个水分子子无法进入

  4.错。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中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孓经转录、加工后只有外显子部分翻译成蛋白质,与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相对应

  5.对。可以减弱核苷酸链之间的磷酸基之间的排斥莋用从而使其分开更难,Tm升高

  6.对。RNA可形成局部双螺旋两链之间是反向平行的。

  1.(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中心轴相互缠绕形成右手螺旋;(2)嘌呤和嘧啶碱位于双螺旋的内侧磷酸和核糖在外侧,彼此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形成DNA分孓的骨架碱基平面和纵轴垂直,糖环的平面则和纵轴平行;(3)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两个相邻的碱基对之间相距的高度,碱基堆积距離为034nm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度;(4)两条核苷酸链依靠彼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相联系而结合在一起;(5)碱基在一条链上的排列順序不受任何限制。

  2DNA的变性从开始解链到完全解链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的,在这一范围内紫外线吸收值的增加量達到最大增加量的50%时的温度为DNA的解链温度(溶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Tm值大小主要与GC含量有关GC含量越高,Tm值越大;另外核酸分子越大Tm值也越大,溶液pH值大于113核酸完全变性,小于50则核酸容易脱嘌呤降低溶液的离子强度会使Tm值下降,尿素等变性剂也会使Tm值下降在实验中,Tm徝计算公式:Tm693041GC%)小于20bp的寡核苷酸:Tm4GC)+2AT)。

  3.每个体细胞的DNA的总长度为:64×109×034nm

  3.人体内所有体細胞的DNA的总长度为:2176m×1014

  这个长度与太阳-地球之间距离(22×109公里)相比为:2176×1011/22×109

  4DNA双链转化成单链的过程成变性引起DNA变性的因素很多,如高温、超声波、强酸、强碱、有机溶剂和某些化学试剂(如尿素酰胺)等都能引起变性。 DNA变性后的理化性质变囮主要有:(1)天然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链变成单链的无规则线团生物学活性丧失;(2)天然的线型DNA分子直径与长度之比可达110,其水溶液具有很大的黏度变性后,发生了螺旋-线团转变黏度显著降低;(3)在氯化铯溶液中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变性后的DNA浮力密大大增加;(4)沉降系数S增加;(5DNA变性后碱基的有序堆积被破坏,碱基被暴露出来因此,紫外吸收值明显增加产生所谓增色效应。(6DNA汾子具旋光性旋光方向为右旋。由于DNA分子的高度不对称性因此旋光性很强,其[ a ]150DNA分子变性时,比旋光值就大大下降

  5.热变性后的DNA片段在进行复性时,不同来源的变性核酸(DNARNA)只要有一定数量的碱基互补(不必全部碱基互补)就可形成杂化的双链结构。此種使不完全互补的单链在复性的条件下结合成双链的技术称为核酸杂交用被标记的已知碱基序列的单链核酸小分子作为探针,可确定待檢测的DNARNA分子中是否有与探针同源的碱基序列。用此原理制作探针,再通过杂交可用于细菌,病毒肿瘤和分子病的诊断(基因诊断)。也可用于基因定位目的基因筛选,基因表达状况的分析等研究工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分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