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北农集团简介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邵根伙博士为代表的青年学农知识分 子于1993年创办的农业高科技企业。20年来,大北农集团始终秉承“报国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的企业理念,致力于以高科技发展中国的现代农业事业。大北农集团已发展成为以饲料、种业为主体,动物保键、植物保护、疫苗、种猪、生物饲料为辅的农业知识企业集团。目录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北农集团) 股票代码:002385, 公司是以邵根伙博士为代表的青年学农知识分子于1993年创办的农业高科技企业。20年来,大北农集团始终秉承“报国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的企业理念,致力于以高科技发展中国的现代农业事业。 如今,大北农集团已发展成为以饲料、种业、动物保键、植物保护、疫苗、种猪、生物饲料等产业的科技产业,拥有30名博士、151名硕士、5名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的高级专家组成的研发队伍,25000余名员工,100多家生产企业、160多家家子公司和建立了覆盖全国500多个县级服务站、10000个村镇级的推广服务网络的农业知识企业集团。 大北农集团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认证企业技术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国家创新型企业,是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化分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种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关村经济20强企业等。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面对全球化、信息化、产业化和生物技术革命的挑战。大北农集团已走过15年的创业征程,但是同目标相比、同时代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更加努力。我们深信,有社会各界领导、专家的关注与支持,有广大农民朋友的厚爱与肯定,大北农集团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的目标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日,邵根伙博士为代表的青年学农知识分子创办了农业高科技企业。开办之初只有两个人、两万元、租用了两间平房。 ●1994年2月,由著名的动物营养专家杨胜教授为主任,张子仪、杜伦等十四名知名专家、学者为成员的大北农专家技术委员会成立 ●1994年4月初,大北农牌“551”乳猪料成功研制并投放市场。《农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畜牧水产消息报》、《经济日报》等作了特别报道,lootou称此项成果打破了外资企业多年对中国乳猪料市场的垄断,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1995年9月,cn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在南昌召开“第八届全国饲料工业研讨会”,首次肯定饲料行业的大北农发展模式 ● 1995年10月,大北农在全国5所农业高等院校设立了大北农奖学金 ● 1995年,大北农提出了“优势互补、共创名牌”的战略在全国开展企业合作 ● 1996年,建立怀柔基地、托管江西泰和大北农,合资了宁夏大北农、柳州大北农、新乡大北农等企业,奠定了集团的饲料产业基础 ● 1997年,泰和大北农以优异的业绩被当地政府定为“远学邯钢,近学大北农”的典范,成为当地的标杆企业 ● 1998年,在全国建立饲料分公司和组建科技推广网络 ● 1999年10月 大北农农业科技研究院成立 ● 1999年,大北农举资1000万元成立“大北农科基奖励”,每届拿出100万元无偿奖励在农业科研领域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 ● 1999年,首届大北农科基奖励颁奖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农业部副部长路明,中国农学会会长洪绂曾出席大会(已发放4届) ● 1999年,大北农奖学金扩大到全国30所农业高等院校 ● 1999年,集团与《农民日报》合作创办《农民日报 ·现代农业周刊》、出资主办中国农民大学、成立中国农软信息网(现农博网) ● 2000年,集团倡导“强化顾客与员工意识、淡化老板与老总意识”,全集团开展“无总、无经理” 称谓活动 ● 2000年8月,成立南京两优培九种业公司 ● 2000年11月,集团被评为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 2001年3月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生物农药“多氧清”入选国家经贸委“2001年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 ● 2001年9月,集团在怀柔雁栖开发区征地228亩,开始建设集示范、生产、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北农科技园 ● 2001年10月,集团出资成立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它是集科研、繁育、生产、加工、推广为一体的大型种业科技企业。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 ● 2001年,金色农华聘请许启凤教授为玉米首席专家,杨振玉研究员为两系水稻首席专家,张慧廉研究员为三系水稻首席专家,并成立了专家委员会 ● 2002年3月,成立北京大北农动物保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同年成立福建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 ● 2002年,集团被国家九部委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 2002年10月,金色农华公司科研课题列入国家“863”计划,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承担“863”计划农作物育种重大专项的民营种业企业 ● 2002年,由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生物农药“多氧清”“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推荐为“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 ● 2003年初,成立韶山动物药品厂,使集团的动保事业正式进入新的里程碑 ● 2003年初,在全国15所农业院校开设“大北农班” ● 2003年4月,集团当选为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会长单位 ● 2003年,集团(饲料动保产业)进行业务模式转型,实行三网合一,并强化集团十一大体系建设 ● 2003年6月,成立了集团信息中心,并启动了以财务中心为首的ERP信息系统建设 ● 2003年9月,集团在中国农网的基础上,成立了农博数码公司,农博网诞生 ● 2003年9月,大北农发展学院成立 ● 2003年9月,由大北农等15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绿色伟农企业联合体” ● 2003年10月,邵博士当选为“中关村十大优秀企业家” ● 2003年12月,集团召开第三届大北农科技奖励,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朱丽兰、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洪绂增、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出席大会 ● 2003年12月,召开大北农创业十周年纪念大会 ● 2003年,成立大北农(唐山)畜牧科技园 ● 2003年,金色农华分别在北京顺义、海南三亚成立育种基地 ● 2004年4月,大北农植物基因专家委员会成立 ● 2004年10月,农博网入选商业网站百强 ● 2004年10月,大北农潍坊学院成立 ● 2004年11月:研究院入驻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承担首都科技平台-农业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创建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 ● 2004年和2005年,集团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关村经济20强企业” ● 2004年,中国农民大学与中国农科院进行联合办学,成立了新的理事会和校务会 ● 2005年3月,在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南京两优培九种业公司总经理邹江石研究员开发的“两优培九的技术体系”项目获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的亲切接见 ● 2005年4月,中国农民大学将办学重心转向农民科技创业培训。开始实施“百万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工程”。同时,大北农与山东潍坊畜牧学院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中国农民职业教育联合体”,截止2006年年底,联合体成员超过了60家 ● 2005年5月,集团各产业总部齐聚中关村总部联合办公 ● 2005年4月和9月,集团(饲料动保产业)“百名MBA工程”启动,分别在清华大学正式开班,学员人数达110人 ● 2005年,大北农奖学金更名为“大北农助学金”,范围面向全国所有农业院校,每年拿出100万元无偿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每年可使2000余名学农学生受益 ● 2005年9月,集团当选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会长单位 ● 2005年12月,中国农民大学在北京主办“全国首届农民职业教育校长论坛” ● 2005年至2006年,北京、福州、韶山三个动保企业通过国家农业部GMP认证 ● 2006年5月份,宁夏大北农科技园建成投产 ● 2006年,江苏、四川、湖南大北农等饲料新基地相继建成投产 ● 2006年7月,大北农(美国)公司成立 ● 2006年8月,绿色农华在邯郸成立原药生产基地 ● 2006年10月,集团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认定为“国家企业(集团)技术中心” ● 2006年10月 集团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分站 ● 2006年10月,金色农华被评为“中国种业50强”,并当选中国种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 日,集团在科技园隆重召开了“继续发扬亮剑精神、深入宣贯企业文化、全面掀起新的创业浪潮,全力推进大北农事业进入第二个十年发展快车道”启动仪式,集团全面进入新形势、新阶段、新创业、新征途 ● 2006年12月,集团当选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2010年3月,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获证监会批准,公司发布招股说明书[2],定于3月29日实施申购,股票简称:大北农 股票代码:3年07月大北农集团华南区粤东科技园将落户丰顺县埔寨农场,占地面积80亩,主要生产高档猪教槽料、兽药、微生态制剂等。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推动丰顺精致高效农业的发展。
内容来源自: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暂无同义词
浏览次数 : 422 次
编辑次数 : 1 次
更新时间 :
词条创建者 :
双语连环画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四川大北农农牧科技有限责..
一、大北农集团简介:
(股票代码:002385)是以邵根伙博士为代表的青年学农知识分子创办的农业高科技企业。自1993年创建以来,大北农始终秉承“报国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的核心理念,致力于以高科技发展中国的现代农业事业。
如今,大北农已发展成为以饲料、动保、种业、植保、生物饲料、种猪六大产业为主体的科技集团,拥有20000余名员工、1500多人的核心研发团队、100多家子公司和2000多家养猪服务中心的农业科技企业集团。
大北农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创新型企业,是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兽药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种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关村经济20强企业。日,大北农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中国农业行业市值最高的农牧企业之一。
二、四川大北农(大北农集团四川事业部)简介:
是大北农集团的全资企业,是大北农集团在四川的基地企业,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50余亩,年生产能力24万吨,员工261人。四川大北农是四川省饲料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四川省畜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成都市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成都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单位,产品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公司拥有西南一流的技术研发服务团队,具备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重点开发、推广高档乳猪教槽料、保育乳猪浓缩料、高档预混料、母猪浓缩料、乳猪全价料及动物保健品(兽药、微生态与疫苗)系列产品,现营销服务网络遍布四川、重庆等市场,拥有新津、绵阳生产基地,并预计在2015年底前建成内江、乐山等生产基地,员工队伍将增至人。
展望未来,大北农集团四川事业部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为推动集团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真诚邀请有志之士加盟大北农集团的事业,共创伟业,共攀事业新高峰。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28-
企业邮箱:
企业网址:.cn
公司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工业园区A区兴园8路379号
该企业只接收在线投递简历,请登录或&
个人会员登录:
一览饲料英才网投诉电话:5&&&&如果您在浏览过程中遇到问题,请点击链接查看我们的联系方式, 获得相关的帮助...
  各相关单位、专家:
  大北农科技奖2013年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共二个(见下表)。现将项目相关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一个月。公示期内对项目内容真实性、主要完成人及主要完成单位对本项目贡献、知识产权归属等相关情况如有异议,请向大北农科技奖办公室书面提出,异议应写明详细原因并留下真实的联系方式以便核实,大北农科技奖办公室按规定予以保密。
  联 系 人:王丹玉、宋维平
  办公电话:010-67或8333
  手&&& 机:、
  邮&&& 箱:
  地&&& 址:北京市中关村大街27号中关村大厦14层
  大北农科技奖办公室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推荐项目
  项目名称: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新技术构建及其应用
  推荐奖种:国家技术发明奖
  主要完成人:周继勇,于 涟,荣 俊,杜元钊,刘爵,程太平
  主要完成单位:浙江大学、长江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基因工程技术、反向遗传学技术是传统生物制品安全性和品质改良、疾病控制基础研究的前沿技术,是当今及未来疫苗产业技术竞争的制高点。
  历时20 余年来,本在&863&、&科技支撑&计划、&973&、国家基金重点等项目的持续资助下,发展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疫苗与检测技术体系,建立了高通量的研究技术平台,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的持续创新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构建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基因缺失疫苗,尤其是发明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产业化和广泛推广应用,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净化和消除自然界中病毒变异做出了重大贡献。
  主要成果
  1.创建了高通量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研究技术平台。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鸡的法氏囊的蛋白质组技术体系,建立了IBDV 反向遗传分子操作技术体系, 创制了针对IBDV病毒蛋白的系列单克隆抗体,创建了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原蛋白的永生化细胞体系,创立了针对IBDV强弱毒的VP4抗体检测技术,创立了针对VP5蛋白的细胞生物学检测技术,获得了发明专利授权,相关技术在传染性法氏囊病控制的技术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研究的技术发展。
  2.揭示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重配与在感染细胞内复制的信号转导机制。利用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化技术,发现了通过基因自然重配产生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病毒,发现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细胞的蛋白质组变化规律,揭示了IBDV借助其编码蛋白VP5通过与宿主细胞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85&亚基结合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以调控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促进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控制理论的发展,为安全、高效的IBD 疫苗与检测技术研发、疫苗免疫接种计划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
  3.创造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基因缺失和亚单位基因工程疫苗。精细分析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强弱毒VP5基因的特点,发现缺失VP5基因后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具有与全病毒疫苗等同的免疫保护效力,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基因缺失标记疫苗的培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精细分析了IBDV 免疫原基因VP2的特性,通过基因修饰,发明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基因工程单位疫苗(VP2蛋白),获发明专利和国家新兽药证书。亚单位疫苗已累计推广30亿羽份以上。
  知识产权与应用及获奖
  授权发明专利7个、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2个、国家标准1个、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1 个、转基因安全证书2 个。研制的疫苗在全国养鸡主产区20 个省市推广使用,实现销售收入1.479 亿元,新增利税0.5829亿元。发表SCI 收录刊物20篇,被引用140次以上,包括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高水平杂志的论文引用。部分研究成果、2008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所获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两项成果年分别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项成果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对本项目的贡献情况
  周继勇组织实施并完成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基因重配分析、强弱毒各编码基因特点的精细分析、鸡的法氏囊的蛋白质组技术体系建立及感染细胞的蛋白质组变化规律分析、针对IBDV病毒蛋白的系列单克隆抗体创制、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原蛋白的永生化细胞体系创建、针对IBDV的VP4和VP5检测技术创立等研究工作。
  于涟组织实施并完成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一步法RT-PCR 基因克隆法的建立、自然条件下IBDV 基因重配病毒的鉴定、VP2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表达方法建立、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平台、基因缺失疫苗与核酸疫苗构建等研究工作。
  荣俊组织实施并完成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 基因与表达、表达产物纯化、亚单位疫苗国家新兽药注册前期的免疫原性及质量标准等研究工作。
  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
  项目名称:干酪制造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推荐种类: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主要完成人:任发政,郭本恒,陈历俊,王昌禄,韩北忠,甘伯中,云战友,郭慧媛,冷小京,毛学英,谢小冬,张卫兵,赵征,姜铁民,王彩云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光明奶酪黄油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华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近年来我国奶业高速发展,但80%的产品是液态乳,造成产品高度同质化,行业效益低下,同时市场恶性竞争造成安全事故频发,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开发适合我国消费者的干酪,并将副产物乳清加工为高附加值的功能基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国家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将干酪列为重点支持与发展产业。但是我国相关技术研究尚属空白,急需攻克基础理论构建、关键技术创新、配料与设备国产化等重要技术难题。
  本项目受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资助,重点解决了一直困扰我国干酪产业发展的凝乳网络形成的基础理论,打破了关键酶与装备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攻克了干酪成熟、可控熔化等技术难题11项,自主研发了新工艺与新装备8套,建立产品加工基地5个;发表论文129篇(SCI/EI收录33篇),制定国家标准1项、企业标准19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9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要创新点:
  1、创新构建了干酪品质控制基础理论体系。项目揭示了凝乳过程中钙离子、二硫键与酪蛋白网络形成的关系,首次发现Ca2+显著降低干酪的拉伸性,打破了国际上一直以来普遍采用增加Ca2+以加速凝乳而忽略了拉伸性降低的误区;阐明了干酪盐渍过程中离子与水分的扩散规律,首次发现阳离子阻碍盐分扩散,降低了酪蛋白结合水的能力,利用这一理论指导生产,显著提高了干酪感官品质。
  2、集成创新了干酪生产的关键技术。项目创新地利用谷胱甘肽提高了TG酶的活性,使干酪得率提高12%;首创在干酪热烫拉伸过程中添加盐的新技术,避免了盐分布不均的缺陷,干酪熔化品质提高了2.8倍;采用热应激定向修饰技术,促进了微生物胞内酶的释放,使干酪成熟期缩短20%,特征风味增强2.6倍;首次建立了再制干酪原料的筛选标准,发明了二次升温与缓慢冷却技术,提高了产品的涂抹性和耐加工性能。通过以上技术集成攻克了干酪得率低、熔化性与乳化性差、成熟期长的技术难题,产品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实现了干酪生产用酶与关键设备的国产化。项目分离获得了高产凝乳酶菌株,创新的利用固体发酵技术,实现了高酶活的工业化生产,凝乳酶活力达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自主研发了干酪加工的核心设备,价格分别为进口产品的1/10和1/3,打破了关键酶与装备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4、实现了干酪副产物乳清蛋白的综合利用。项目在攻克了乳清脱盐率低的技术难题基础上,创新了可控酶解诱导乳清蛋白成胶技术、乳清蛋白成膜技术,改善了产品味苦和易吸湿的缺陷,开发了多种新型乳清食品基料和乳清蛋白膜,显著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项目在全国6个省区的7家单位进行了推广应用,开发了适合我国消费者的新型乳制品19种,2010年以来共生产干酪15189吨,再制干酪18354吨,乳清产品9012吨,产品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超过80%。创造产值13.6亿元,利税2.16亿元,缓解了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为产业注入了新的利益增长点,对促进我国乳制品工业的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完成人对本项目的贡献情况(请列前三):
  任发政:项目负责人,项目研究分工管理与协调。重点开展干酪品质形成机理与改进技术研究,在本项目中,于乳蛋白凝乳网络形成的基础理论体系构建,干酪快速成熟技术、干酪熔化技术、凝乳酶制备技术、乳清蛋白改性技术5项科技创新中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Journal of Dairy Science、Journal of Dairy Reaserch、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分别以通讯作者发表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SCI文章12篇,获得专利4项。在该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
  郭本恒:负责再制干酪制造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方面的工作,于再制干酪品质提升技术、干酪质量安全控制技术2项科技创新中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在该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
  陈历俊:负责原干酪、酶解干酪及脱盐乳清粉制造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方面的工作,于干酪快速成熟技术、凝乳酶制备技术、乳清粉脱盐技术3项科技创新中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分别以通讯作者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SCI文章6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该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  
大北农集团
京ICP备号-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7号中关村大厦14层
邮编:10080
电话:010-56457
传真:010-|||||||||||
最新播报:
大北农集团简介
大北农集团是以邵根伙博士为代表的青年学农知识分子创办的农业高科技企业。自1993年创建以来,大北农始终秉承“报国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的企业理念,致力于以高科技发展中国的现代农业事业。
如今,大北农已发展成为以饲料、动保、种业、植保为主体的农业高科技企业,拥有50名博士、180名硕士等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1万名员工、40多家生产基地、67家子公司、500多家专营店、1000多个县级科普服务站的农业高科技企业集团。
大北农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创新型企业,是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分会理事长单位、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种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关村经济20强企业。日,大北农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一举成为中国农业行业融资数额最大、市值最高的农牧企业之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面对全球化、信息化、产业化和生物技术革命的挑战。大北农始终坚信农业是最富潜力、最值得奋斗的行业,并为此不懈努力,但是同目标相比、同时代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更加努力。我们深信,有社会各界领导、专家的关注与支持,有广大农民朋友的厚爱与肯定,大北农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的目标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大北农集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