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没过一本线 那么是不是法语 不用谢谢第一批 志愿?

高考志愿报考时是不是天哪学校的王牌专业最好? 高考应该怎样填报志愿 比如分数全省名次的比较 急急急急_百度知道
高考志愿报考时是不是天哪学校的王牌专业最好? 高考应该怎样填报志愿 比如分数全省名次的比较 急急急急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行志愿招录模式是今年广东高考的一项重大变化,志愿的填报中总有一些原则和技巧万变不离其宗。  技巧1
所有志愿都必须填满吗?  答:没有规定考生必须填满各批次的所有院校和专业志愿,但是请记住:所有填报的学校或专业都有可能录取你。学生在志愿表上“留白”是一个大忌讳。因为参加高考、获得一个分数,上大学的路才走了一半。志愿表上的每一栏都应该被视作一个上大学的机会,不填就是放弃机会。但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单纯为了将表填满、不留空白,就随意地填报学校。要知道,报志愿或多或少存在风险,万一没有进心仪的学校,可能会“落”到下一个甚至再下一个批次。所以考生填完志愿后再检视一遍,要确定“如果这些学校录取我、我都愿意去上”。至于每所院校的专业,也建议都填满,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技巧2
应不应该选专业服从调剂?  答:在今年平行志愿的录取模式下,如果考生分数达到第一志愿组某个志愿院校的投档线,但没有达到所填的6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而该考生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则只能被退档,即使其分数达到同组剩余院校志愿的分数线也不会被这两间学校录取,而是直接落入第二志愿组再投档。而第二志愿组不确定因素较多,难保你所填学校是否会录取第二志愿组考生。假如在第二志愿组也不获录取,则会跌到下一个批次了。  因此,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尤其是在第一志愿组,容易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情况。除非对自己的分数有绝对的自信,否则在第一志愿组的A志愿填不服从专业调剂将会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  而高校在调剂志愿时并非“乱调”,一般都会先安排到相关或同一大类的专业中去。再者,现在不少院校,学生在入读后都有重新选择专业、转专业、或者修读第二专业/学位的机会,在填报志愿之前,考生不妨向学校了解一下相关的信息。  技巧3 《专业目录》上只列了专业的名称,如何进一步了解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  答:《专业目录》列举了招生院校和专业,但却无法详细介绍各个学校的招生政策。这就需要考生多下点工夫,对自己感兴趣的学校,一定要仔细阅读该校的招生章程。根据教育部规定,每个学校的招生章程都必须公布在网站上,其中包含的内容会很丰富。比如学校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对考生的特殊要求、学费、奖学金助学金政策等等。  技巧4
不知道自己应该读哪个专业,怎么办?    答: 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最大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视野比较窄,大家都想报广东、甚至广州的那几所高校,自然造成扎堆。往往一个班上有十几个学生报同一所学校,放大到全省范围内来看,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二是学生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专业。不知道各个专业是要学什么,不知道自己读了书之后要干什么。老师最怕听到的就是家长和学生问:“你觉得我该读什么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就“随大流”,或者看哪个学校和专业分数合适就报哪个。  学生和家长应将填报大学志愿看作人生道路选择的第一个重大路口,既要考虑个人兴趣、性格、特长,又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高考分数、家庭状况,作出独立的选择。在选择院校和专业志愿时都要“冷热搭配”。平行志愿模式下,高校进档考生的高考成绩差距将大幅缩小,使得有些专业、特别是热门专业和优势专业可能出现“拥堵”。如果考生注意“冷热搭配”、并且“服从专业调剂”,被录取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技巧5
如果参加补录,要在什么时候填志愿?  我的成绩可能勉强能上本B。应该报本B好还是在专科中挑个好些的学校和专业?    答:成绩处于“一本尾、二本头”或者“本B尾、专科头”的考生,志愿填报更考功夫。因为如果填得好,可能就能够上到上一批的学校。近几年有些家长和学生认为,与其勉强录进上一批次一个一般的学校,不如在下一批次选择一个“热门”的、好就业的专业。  如果是想博上高一批次学校的,就不能轻视、不能浪费上一个批次的所有志愿。一定要填报本A或者是本科,就要用前一年参加了补录的院校或者是专业作为保底,因为前一年录取不够的才参加补录。为了提高录取率,建议考生还是上下两批次的6个专业都填上。专业服从调剂栏一定要填写。此外,在填报志愿专业时,要注意高中低合理地搭配,因为各高校录取是由各院系各专业同时录取的,这种情况下都填报了热门的专业,第一个专业录不到以后的专业也录取不到了。  从往年的经验来看,2B批次的上线考生,只要认真地填报了志愿,落榜的情况都比较少。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批次的院校招生计划比较多;另一个方面,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的考生,会放弃2B直接去3A,这也腾出了不少名额。正因为落榜风险小,而且2B院校基本没有“名校效应”,选择专业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选择与海外合作办学或需要深造的专业。  如果考生将重心放在下一个批次的最好学校,那么填报上一个批次的志愿时就可以很大胆。比如超过一本线10分,但主要目标是在第二批的广商里选一个好专业的,第一批的志愿就可以填填广外、华师等学校;如果被录到了就算运气好,即使没录到也不影响上广商。如果成绩只在二B线边缘,挑专业比挑学校对将来更有利,两三年毕业后,直接报本校的专升本也是非常好的出路,也可为就业打下好基础。  技巧6 如果参加补录,要在什么时候填志愿?   答: 根据往年经验,由于考生填报志愿不平衡,导致部分高校生源短缺,会在每批次录取完后进行征集志愿和补录,具体时间可留意招考部门及媒体的公布。如果达到分数资格线,要积极补报志愿,抓住最后的机会。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有些考生会因为学费太高而放弃本B,直接去专A。这导致一些本B院校招不满,会剩下不少招生计划。如果学生的家庭条件允许又一心想念个本科院校,就要好好把握机会。而专科补录则是最后升学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往年补录时都会出现考生扎堆挤广州院校,会使补录分数线非常高,往往比第一次投档线还高,对中低分考生而言,补录时报考广州地区院校的录取几率就会比较小了。  技巧7 “心水”的学校有“大小年”现象,怎样预测分数线?  答:光有去年的录取分数参考是不够的。因为很多高校的录取分数会出现波动,尤其是省外院校,往往有大小年的区别,因此考生需要参考几年以来的分数,才能作出更好的判断。  对于省外院校来说,如果几年来数据一直平稳的,考生比较容易报考;有波动的,可以看这种波动是不是有规律。很多学校招生都有大小年之分,如果波动轨迹符合大小年的规律,一年高一年低,那么考生可以顺着这种规律来推测今年的录取情况;如果波动毫无规律可循,那就需要谨慎填报。此外,考生对比往年数据时不应该对比录取的绝对分数,因为每年的分数都会不同,而是应该对比学校录取分数与相应批次省线的差距。  志愿填报 五大“问题心态”不能有  一、跟着感觉走  所谓“跟着感觉走”是指学生在填志愿的时候,没有什么思考,而是凭感性经验或表面信息就做决定。  比如说只看专业的名字,有的家长认为“信息与计算科学”是搞计算机的,就让小孩报了这个专业。结果进校以后才发现,这个专业跟计算机应用专业有很大的区别。还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的内涵是否符合,“感觉”出了错可就“驴唇不对马嘴”了。  二、父母说了算  全国高校开设的专业共有一千多个,是一个听着都“头大”的数字。孩子搞不懂也不想搞懂,于是高考一结束,填志愿的事反倒推给爸妈了。当然也有家长一定要“当家作主”,给孩子选学校、选专业。  像男生小张想考上海交通大学,但父母坚决反对,希望儿子留在广州、考中大。考前报志愿的时候硬逼着报了中大。小张很抵触,高考前情绪一直不稳定,结果最后虽然考上了中大,但在校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  三、“随大流”总没错  “从众”恐怕是报志愿时最普遍的心理了,总有不少人认为随大流最稳妥。事实上,这种心态很不理性:一没有深入了解自身的需求、能力和现实情况;二则容易导致“扎堆”,抬高分数线或将来的就业门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学专业。前几年,不少高校都开设了法学专业,录取的分数线是文科专业中最高的。没想到就业的时候,法学专业的大量毕业生发愁找不到合意的工作。  四、一切由我做主  这种心态与“父母说了算”是两个极端。现在高考生们几乎清一色“90后”,性格上还有青春期的叛逆。有的孩子习惯性地和师长“唱反调”,你们要往东,我偏要往西。  五、非某某学校不上  “非某某学校不上”容易导致的后果是,报志愿没有梯度,第一志愿录不了往往就直接落榜了;再就是轻率地决定复读,似乎再考一次就一定能考上。专家指出,今年错过了“车”,可能明年也上不了。所以请考生珍惜录取机会,不要轻言放弃。  “过来人”经验谈平行志愿怎样填?广东考生都还未曾经历过。从2007年起,陆续有省份开始实行平行志愿,他们的经验可以对考生提供帮助。记者邀请分别来自安徽、四川和河北的三位考生,讲述自己的填报方法,提醒后来者应注意事项。华南师范大学08级传播专业 段明明 生源地:安徽省  分数一般填报外省高校  考生和家长还未从备战高考的紧张中解脱出来,2010年高考结束的哨声已经响起,然而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因为志愿填报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你能否拿到大学的通行证以及拿到哪个大学的通行证。  作为一名2008年安徽考生,我也是如此走过来的。2008年安徽省实行高考平行志愿,我们是知道自己的分数线和每个批次的最低控制线后才填报志愿的。的确,它有效地减少了各批次高分考生的误报和落榜,或低分考生反而能够碰巧进入较好的高校,大家能够更加清楚自己的填报方向。然而另一方面,各批次分数处于中下等的同学为了降低风险,他们往往根据历年的分数线,冲刺一两个好学校外,重点填报所谓“保底”的学校。然而这并不真正保险,因为好的学校已经录取了分数较高的考生,并没有剩余多少的名额,于是众多的分数中下等的考生都集中在了那固定几所学校,这又导致了这些学校的提档线较预期提高不少。  考虑到以上的种种,我不敢肆意填报太好的高校。由于当时我的分数线处于一般的位置,加上我又想去省外上学,于是,我就主要选择了几所外省相对普通的一本院校。  中山大学药学院乐群芳 生源地:四川省  用排除法选择学校  平行志愿不是平行录取,它遵循的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作为一个没有经历大风大浪,被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录取的学生,就讲讲普通类平行院校志愿的具体填法。  其实,师弟师妹们可以先根据自己的分数,还有近几年院校的录取分数,把投档线与自己的分数出入不大的学校罗列出来,先保证了分数不会被浪费。然后再依据学校的专业、地理位置等其他因素排除一些学校,这就确保学校和专业都能尽量让自己满意。虽然经常会遇到自己喜欢的学校没有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说报不上,入校后会有转专业和辅修第二专业的机会,这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了不足。  接下来的工作会变得更细致具体了。根据剩下的几所学校,分析最近5年内其最低和最高的录取分数,还有其他的变化趋势估计自己能否达到。很多学校会有一些特别突出的专业,而他们的分配分数相对会高出调档分数很多,这时候需要三思而后行,谨慎选择是否服从调剂,以提升被录取的概率。  大多数的专家都是建议“先冲再稳后保”,首先是能被录取的可能性较小的,接着是成功率比较大的,最后是一定能被录取的。  中山大学药学院大一学生 王玉青 生源地:河北省  先冲再稳最后保  2009年河北省本科一批第一年实行平行志愿,我也是因为平行志愿才顺利进入中大的。  实行平行志愿总体会使录取率提高,更有利于高分考生。由于各大名校如清华、北大在各省招收人数已经确定,分数很高的考生可根据自己在省内排名基本确定能否录取,平行志愿可使其在最理想高校没录取情况下录取另一所名校。对于分数比较高却无缘清华北大的考生,我认为平行志愿对他们最有利。往年这些考生只能选择一所高校为第一志愿,如果没有录取,将与全国的名校失之交臂;实行平行志愿,考生可以填报几所名校,在第一所名校没有录取情况下,还有被其他名校录取的机会,这样考生在一定范围内可放开胆子填报最理想的高校(避免了担心未被第一志愿录取而“低就”的现象),平行志愿使他们上名校的博彩意味降低。  而对于分数不高的考生,想通过报志愿而进入好大学的概率也就降低了。平行志愿可大大提高本科一批线上考生的录取率,减少线上考生降批次录取,本科二批考生录取率也将会提高。比如河北省,实行平行志愿之前一些本二院校提档线总会在本一线之上10到20分,2009年实行平行志愿,当年本二所有院校提档线几乎无一超过本一线。因此,平行志愿下本二考生可以不必担心本二好的院校被本一线上考生降批次录取,可以大胆填报本二较好的院校。另外,实行平行志愿使“高分落榜”、“高分不愿意低就”而复读的考生减少。  虽然平行志愿降低录取风险,但风险还是有的,因此我建议考生选取平行志愿的院校时拉开档次,前面的“冲一冲”,中间的“稳一稳”,后面的“保底”,以增加第一批次的录取率
其他类似问题
高考志愿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三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您有什么心得要分享?
各位请分享一下填报高考志愿的经验教训,关于学校&专业&地区。麻烦各位知友说明所在地区,这一点很重要!另外建议各位用小标题形式回答,便于信息检索。可以参考这个:
按票数排序
113 个回答
我们的教育制度让绝大部分的学生在高考结束之前只知道怎么考试,从来没有考虑过大学和专业的事情,加上这个志愿填报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所以失误的可能性还蛮高,我这边文章就是尽可能的让大家避免这些问题。第一个问题,自然是大家最关心的,如何将自己的分数的性价比尽可能的提高:也就是报尽可能好的学校。我建议大家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根据你的分数筛选出所有你可能上的了的最好的学校高考开始前学校一般都会发那种以往的高考分数线的资料,非常全,就从那里着手,拿起你的红笔,一个一个勾选出来,并按照自己喜好一一排列出来。2.上网去深入了解一下这些学校,排除那些你绝对不会去的比如我最开始选学校的时候,吉林大学虽然不错,但是那里太冷了,我不喜欢冷气候,所以我一定不会去的。考虑你喜欢的学校,除了那些你不靠谱的道听途说的学校声誉,你一定要好好的去了解下这个学校的各个方面:所在城市的环境,气候,学校综合实力,专业设置等方面。然后确定出一个名单出来。3.确定好了心仪的几个学校之后,开始用数据大致确定那些你可能能上的学校。用什么数据?第一:往年的录取线和一本线(以此类推)的分数差(你还可以多统计几个数据出来,这个时候,学习的数学就派上用场了),对比你现在的分数和今年一本线的分差,通过对比,大致确定你能不能上。第二:往年的一分一段。高考成绩出来后,教育局一般都会发布本省的一分一段线,你通过观察以往录取分数线在全省的大致排名,弄一个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出来,然后对比一下你现在的分数在一分一段中的排名,综合大致确定你能不能上。当然,这里说的是针对报考本省学校的同学,对于报考其他省市的同学,也是可以的,道理类推。第三:观察下新闻,一般来说,本省的一些比较有名的报刊会报道一些预估分数线,这个也是有一定的参考性的,但是不要盲目相信,比如我2009年报考武汉大学的时候,楚天都市报给出的分数线是585,但事实上是591,差了6分,所以有一定的参考但是不要迷信。第四:密切关注你所心仪学校的招生政策,比如这个学校今年在本省,在其他省市招的学生有多少,在你所在的省招的学生占所招学生的比例,然后你再根据一些数据,比如上面提到的分差,一分一段等大致算出你是否能上,我想,学了三年的数学,做这么点简单的数据统计还是蛮简单的吧,一般来说也就是算平均数。我当初报考武大,还是充满了信心,虽然武大往年最低的分数线就是我那年考的分数:597,但是我观察到了这么几个事实:我对比一本线的分差略高于以往录取线对一本线的分差;我的一分一段的排名高于以往录取分数线在全省的排名;通过看新闻,观察到大家普遍觉得今年的卷子难度稍微高一些,也就是录取线会低一些;我根据我的一分一段和学校在本省所招生占总招生的比例,算出我上的机会也比较大所以,最后录取线出来了,591,我就成功的被武大录取了。第二个问题:专业的问题我选了学校,该选什么专业。同志们,必须要科普一下的就是,学校的录取线和各个专业的录取线是不一样的,录取线是这个学校的所有专业最低的录取线。如果你要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同时还要看看专业录取线。所以,如果你分数不是很高,但是又很想上这个学校,最好服从专业调剂(事实上其他情况最好这样,调档后很难堪),保守地说,即使上不了那个专业,至少还可以上那个学校,进去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转专业也是可以的,很多学校换专业还是比较简单的,至少在武大是这样,然后根据我们辅导员亲身经验来看,你要想转专业,一定要做好这么几个准备:一是你的成绩要尽量的好,这样其他专业的学院接受你的可能性更大;另一个就是你要想清楚你为什么要转专业,这样老师在问你的时候,你就不至于答不上来,基本上这样,你就可以转了。我这里还可以给出一个特殊的例子让大家学习学习,我有一个很牛.逼的学长,现在已经被纽约大学录取了,他当年大三的时候都能成功转专业(一般在大二前),他跟我说他的策略就是,直接跟接受方说他所在的院已经同意了,跟本院的老师说接收方也同意了,然后就这样转成了,他说他是武大第一个大三还能转专业成功的学生。OK,基本上,关于填报志愿的经验基本上说完了,下面来说说一些我的建议1.如果你想学好A专业,建议你去选同样或次要感兴趣的B专业,两个专业最好性质迥异这一点是我上大学后体会出来的,很多人可能觉得很奇怪,到一个专业不是更能学好的?事实上以我在大学和观察别人的经历来看,第一:你最想去的专业往往和你所想的不一样,有很多你不感兴趣的东西,有很多羁绊你的非学术性的东西,有很多设置并不合理的东西,所以最好别去免得失望;第二:我发现业余反而能学的更好,爱因斯坦不是说业余时间才是真正将人拉开距离的吗?上了大学,我觉得这句话还真是有道理,我就认识很多其他专业但是把某一个自己感兴趣专业学的比那些专业学生学的更好的同学,这些人是榜样,你们可以学习。第三:处在专业之外,你对那个专业反而能看的更加广阔,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时常感觉到这点,仅供参考;如果让我重新选择大学专业,我会选择去音乐专业,然后业余时间把计算机学好,有哪些好处?我既满足了我的专业兴趣,又满足了我的艺术兴趣,我把计算机学好之后,那种文理兼通的精神优越感会让我有更多自信,比本院学生学的更好也让我有更多自信,更多自信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同时,经常两个院跑,防止你变成宅男或者宅女,这对个人发展实在很有害;还有一点:那就是艺术学院美女更多,呵呵,女生的话反推,比如来计科啊,优质男生一抓一大把。2.不要听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说的去报什么热门专业你要记得,你要去的专业,选择的最关键的因素是你自身的兴趣,其他只能参考,不然你可能会后悔一生。相信我,一生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奋斗才可能快乐。况且,热门专业也不一定好找工作,因为大家都去了,人才过剩怎么可能好找工作,冷门专业,或者说是不那么热门的专业,也是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的,比如我们这个计算机专业,只要你不是太差,在一个一线城市,找个工资6000以上的工作不是太大的问题,有以往数据为证。所以不要被热门两个字给欺骗了。爸爸妈妈们一般都不了解情况,他们多数只是从一两个单一的变量考虑问题。比如我的爸爸总是劝我考研,我说你劝我考研的原因无非就两个:一是我们家里出来了个研究生,你面子上更有光;二是我找工作工资更高。我以实例说明,第一个实在是虚荣,第二个,我即使本科毕业,工资也能比很多研究生高,而且现在市场情况日新月异,读了三年研究生,出来工资可能比现在更低,最关键的,我不想读研。我爸爸这样被我说服了。很多人的父母也是不了解情况的,他们肯定是为你着想,但想的不一定是对的,不一定是你愿意的。而你已经十八岁了,很多事情也该自己考虑,自己负责了。3.填志愿的时候,多去网上逛逛,加你所想去的学校的新生群,问问师兄师姐学校情况。这一步对你顺利报考,入学是很有好处的,我不再赘述,道理很简单。我当年毕业了甚至不会用QQ,所以这条路没有走,大家有条件的最好利用。4.成绩不好怎么办?复读还是走了算了?我的建议是,看你个人怎么看吧。但是我也可以说说我的想法和亲身经历让各位参考下。我当初考试之前说了,即使是三本,我也会走,因为我笃信一个道理,个人的才能与学校没有太大的关系,等我上了大学之后,我的这个观点更加加强了。虽然是武大,但是打游戏,学习能力很差的一大把;而虽然是一般学校,优秀学生也是一大把,比如我一个很强的朋友,他只是一个专科学校,但是他的能力在很多人之上,他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协助一些公司招聘大四的学生,他的各项能力比我所见的大部分武大华科学生都要强。他不是官二代富二代,这些都是他自己努力得到的。我还有一些这样的朋友我就不举例了。除了上面这个愿意,我还很看重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不想再浪费这些时间再读高三了。我想早点出去事先我的理想。所以,如果你赞同我的观点,如果你考的不是很好,我建议第一考虑走了算了。那么走到哪里去?我的想法是,到那些周围有很多好学校的地方去读大学。为什么?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很大的区别就是教育资源更丰富,老师更牛.逼,来学校的牛.逼老师更多,学校的公共资源更好,你身边能力强的学生的比例更高,等等等等。要去这些学校的周围的原因你可能已经猜到——就近使用他们的教育资源。我上面的那位朋友就是将这点发挥的淋漓尽致,虽是专科学生,但是在武大华科等名校上过很多课,虽然我觉得他学的不怎么样,但是,这种方式是很好的,你想想,这样是不是弥补了你所在学校教育资源贫乏的问题?大学都是很开放的,什么课你都可以随便去上,而且从来没有点名,你这门课比教室里一般人学的更好,你的自信心更强了——我比你们所谓名校的学生学的更好。你和那个学校的学生关系搞好了,还可以借他们的学生证等去享受图书馆等更多资源。这就是大学开放的好处吧。但是,我还是有名校情结怎么办?除了直接复读考更好的学校之外,还有这样的方法。那就是自考。自考就是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考取名校的自考生,也会得到这些学校的证书,享受的教育资源是一样的。还有一些特殊的招生机制,比如武汉的共建生等等,我想各个省市可能也会有,当你考试失利的时候,可以好好的了解一下,不过我不得不丑话说在前,这些特殊机制很多都是为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准备的。原因你懂的。5.高考完的那一个暑假,我建议你根据自己要学的专业,好好的先自学下。特别是报理科专业的学生。你会发现,这一份自学经历会给你在大学带来非常多的好处。以我们专业为例,如果你在那一阶段好好学习下编程,大一再努力个半年,你就可以参加一些技术比赛了,那些技术比赛会给你人生带来前所未有的美妙体验和锻炼。很快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跻身于学院的牛人的级别了。即使你不参赛,因为有提前学习的经验,你比周围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奖学金的机会,在社团做部长的机会(做“领导”不是目的,不要官僚化,我只是说说),交流生的机会等等等等。而且,提前学习,你也腾出更多时间去事先自己想做的事情,雷军不就是两年就学完了大学的所有课程,之后开始创业的吗?毕业仅8年,就被母校聘为名誉教授,而他那时才29岁。总之,提前学习会给你的带来非常多的好处。我高中之前受益于此,成绩从不及格跃居前列,但到大学来时却吃亏在这上面了,那个高考后的暑假基本上没怎么学习,大学也学习不好,所以我失去了很多机会,很多目标也没有实现,心里也总是觉得有遗憾。我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下,不至于后悔。6.不要抱着大学是好玩的地方的观念我们之所以会形成这种观念,是因为我们教育制度和老师,父母各方面的概念灌输——高考好成绩,美满一辈子。让我来告诉你真相: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学习的开始。高中以前的知识都是非常基础,知识量也很少。到大学了你会发现,以往一本书拆分为几本书用几个学期来学,现在一个星期学一本书是很正常的,虽然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但是学时是这样的。不要被我说的吓到了,其实通过课程是很简单的。我想说的就是,多靠着那些自由时间,多学学,图书馆真的是很美好。大学这两个字你应该扩充开来看,大学就是大量的自学!当然,除了书本知识,交往沟通等能力方面前往不能落下。7.这个暑假,最好学一门乐器或者其他的特长音乐是非常美妙的,会一门乐器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境界又上了一个档次,你的眼光又会上一个档次,你的机会的数量也会上一个档次,其他的我不多说,至少,把妹更加有筹码是吧,呵呵。8.不要相信某些学长学姐说的大学不挂科就枉读了大学,但是要相信:跷课是一定要的!在高中,挂科没什么问题,在高中,成绩好也顶多就是高考能考个好学校,但是在大学,你要是挂科了,你很多东西就没有了。首先奖学金一定没有,然后保研资格也没有了(如果你想读研究生的话),你做交换生(去其他国家,港澳台等做交换生)的资格也几乎没有了,等等等等,你会发现很多机会都将失去。大学考试,本来不难,最好不要挂科,我就是挂科的人,我有深刻体会。那么为什么要逃课呢?大学也有很多老师讲的课并不好,再就是有的课开设的并不好或者你一点都不感兴趣,所以,有时候在综合考虑的情况下,我强烈建议你去跷课。跷课去做什么?要么去听其他讲的更好的老师的课(一门课有很多老师在上,你不一定要去学校安排的教室去上课,学到知识才是最根本的),去图书馆自己学习,但千万别跷课去打游戏睡觉。9.多读书,把英语学好,上大学后多听听讲座希望大家多读书的原因是希望你们能尽快摆脱我党从小的教育灌输给大家在思想上带来的毒害,学会独立思考,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等等。文科生多学学理科知识,理科生多补补文科知识,完整自己的知识架构,学会理性思考。英语学好,机会会更多,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英语。大学的讲座一般不会那么专业化,所以其启蒙作用非常明显,认真学习,你被掩盖十几年的心门就会打开,我主要指思想上的,那时候你会惊奇的发现,生活中,社会里原来有这么多和理想不一样的地方,雷锋其实是装出来的,历史上并不存在华佗这个人,什么地震仪都是瞎扯淡等等,了解这些有助于你独立思考。10.无论是什么专业,学学计算机吧。无论什么专业,你都离不开计算机,学好计算机基础的意义不明而喻。计算机是一个工具,互联网是一个金库,计算机就是获取这些金库的工具。当然你得谨慎,防止诱惑。11.最后一句:保持警醒,大学是最好的改变、提升自我的黄金时光,明白你想要什么然后去追求。希望将来的学弟学妹有个更好的大学生活,不像我大学生活充满了一个又一个遗憾。本文来自于我的博客:
在高考之前,我一直打算上南京大学的,第二手打算就是东南大学——如果实在考砸了的话。结果咧,高考两天暴雨,受凉以后痛经忒厉害,答题的时候只能用一塌糊涂死去活来来形容。然后惨兮兮只高出一本线6分。全校三百多名,成功地成为了高中历史上成绩最差的一回,老师都看傻眼了。当时爹娘就那个生气呀,因为高考完以后答案我连正眼都没瞅,没有估分,所以怪我错过了报提前批的机会,所以甩下一句,你自己找学校。我们省(湖北省)采取平行志愿,志愿表上一共有6*6*2=72个表格。6*6是一本和二本各六个学校,每个学校六个专业,2是一本和二本。参考的资料是:1.去年和前年省招生办的招生结果,即包括了各大学校的最后录取分、录取比例、各专业分数什么的很详尽的官方资料。2.市面上卖的各种有统计数据的资料。3.阳光高考网站和新浪教育等大型教育网站,里面可以选中学校查看今年的分数线,查看学校的简介和对比。1和2主要用来预估学校录取的可能性。3用来选择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因为我的分数比一本分数线只高出不到十分,所以我确定的自己的填报要求是:找到只要上了一本分数线就能取的学校,找到好的二本院校,坚决不复读。湖北是个农业大省,农林类院校报考一向很冷门,比如北京林业大学,从2005年到2007年录取线都是一本分数线。所以我把目标定在了这些学校,包括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对我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我相当不喜欢武汉,所以没写。但是我还是不甘心,想赌一把,所以选了两个分数线大小年不稳定的学校放在一本报考院校的后面,重庆大学和另一所学校(不记得了)。二本的学校,大多就是按照父母的要求报了上海电力学院和南京审计学院。自己相中的是南京财经大学和一些其他的理工科学校。南京财经大学这个学校虽然在湖北划分的是二本,但是录取线会比一本还高。如果你学习成绩好,请你务必一定要削尖脑袋往大城市钻,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分数不低,但是了解一圈就发现它们的机遇和能让你见识到的东西是其他地方都不能比的,尤其是在你需要开拓眼界的大学阶段。选了学校以后就是选专业了,我是读的理科,但是生物物理化学从来就是个看心情的分数,一会冲到天上一会栽到地下,没个准儿,个人也不觉得太擅长和太喜欢,所以保持观望态度。文科的话,更不用说了,初中地理倒学的好,高中的白瞎,也只上过两节。历史和政治完全一窍不通,所以文科专业放弃。经管类不太了解,因为高中的时候没有这样的课程,放在后面考虑。在排除了以上各种以后,我选定了计算机类的专业。虽然有人说很难,女孩子读很辛苦,但是要想在计算机行业混口饭吃,该比学金融要容易的多吧。最后怎么填的志愿表:一本院校,排在最前面的是最可能上的,也是自己相对来说中意的。排名二三的就是堵一把的,四五六的就是可以将就的,分数也铁定够的。二本院校,南京财经大学排在前面,再就是根据学校实力排的个名。专业的顺序都填的差不多,最前面的一般是计算机和相关专业,再就是金融和国贸。开始录取以后,我的录取过程我是我们班最顺利的。招生系统里面档案状态最先变成预录取,除了清华北大的最早收到通知书,录取的也是第一个志愿专业(就这样误打误撞开始接触 IT 了)。后来我再来看这个填志愿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得自己满意。爸妈的意见作为参考就可以,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高考不是什么转折点,是起点。你该为自己的人生谋划了。填报的专业一定要找你的兴趣点。不然你的四年,甚至后来很多年都会很痛苦。为什么会痛苦:1.转专业一般是要求你大一时期成绩很好的,转专业以后一般还要多学一年,或者在转专业之后第一年比同级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学习该专业的基础只是。2.考研的时候,跨学科考试是相当大的挑战。考研除了数学、英语和政治以外是要考本专业的课程的。如果你没有专业基础,假设你从第一年八月开始准备,到次年一月份考研,五个月的时间除了要复习数学、英语和政治以外,还要自学专业课程,达到一定的基础。这个「基础」至少相当于本专业大三学生的平均水平了。3.虽然现在很多人最后的工作都和本科学的东西不匹配,但是不要指望那个,把你喜欢的做的出色了,你的生活才能察觉出乐趣。
—————————————————谢谢各位的赞和感谢———————但是为什么赞的个数比被收藏次数还少呢?———-———————
这么多字是我去年在比我低一届的学弟学妹高考完后写给他们的,首发在我们当地的一个教育论坛 看到这个问题就顺便粘贴过来了。另外先说明一点,我是江苏的学生,很多对政策的解读会是针对江苏的,例如“平行志愿” -----------------------------------------------------------------正文分割线--------------------------------------------------------------
仅仅以个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的视角回过来谈填报志愿的,一家之言,肯定不如各位老师、学长的观点成熟,如有不正,请望指出。以下正对几个问的比较多的问题作出回答,问题随机排名,不分重要程度。1.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我看来,因人而异,因学校专业而异。在这我不能具体下结论,就以我自己为例。2011年高考志愿,我的分数很尴尬,在江苏一流的大学勉强进档但是专业那肯定是最差的专业了,但如果我选择的是吉林大学,同样也是一所985
211中国排名十名左右的大学,专业可以任选。现在反思,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听起来吉大确实名气比南大差很多,但是以后的人力资源经理可不是吃素的,他们是在你所学的专业中横向比较大学。当然,如果你以后的就业并不需要专业对口,那一个相对较有名气的大学是合适的。2.当鸡头还是当凤尾的问题?
所谓当鸡头还是当凤尾就是说选一个很牛的大学在其中垫底还是选一个相对较差的大学在其中出类拔萃。不得不承认,经过高考的筛选,确实筛选出了学习能力在不同层次的同学,到了一个大学你的能力处于一个什么层次也是很现实的问题。举一个我哥的例子,他的高考成绩并不算非常理想(按照他的实力),选报了苏大的日语系。进入大学后显露出他的正常或者说是真实实力,成绩一直在学院名列前茅,大三就被选拔公费留学日本了,现在回来做对日外贸生意,不管是从财富还是社交圈,朋友几个方面来看,我都觉得他是成功的。这就是我想说的,当鸡头你能享受到一个学校最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是我的观点,欢迎讨论。3.城市重要还是学校重要?
这个我去年也纠结了很久,吉林大学坐落于长春,一座北方的二线省会城市。我的很多同学都是报考的南京的大学。经过在大学一年的观察和思考,我发现,在东北让我最难以接受的就是信息滞后!!很多北京,南京的同学反映,在大一就开始准备雅思GRE的人太多了,而反观我们学校,大一很多人甚至不知雅思为何物,对事物的看法也和南方相差太大。在这,有意愿出国的人很少,而在南京,甚至在江阴(我的家乡,江苏小县城),出国似乎已经是很多人的未来规划了。信息的滞后还表现在最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最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的滞后,这些在未来不管是工作还是考研中都是很重要的,现在不是信息时代了嘛。4.如何分析今年的高考录取线江苏高考是先出分数,然后填志愿,但是填志愿的时候是不知道每个大学的今年录取分数线的,如何估计这个大学的分数线是一个技术活。我的方法是,按照你的全江苏省排名,对比往年排名估计。打个比方分是江苏3000名,看一下南大去年录取的最低分数对应的排名是3200名,那我就可以估计今年南大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也应该在385分左右。每个分数段对应的每一分相差的人数是不一样的,这些可以参考到时候江苏省考试院发布的分数段排名。最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是,查询近几年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时候用excel表格,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各种排列,可以划定分数段看在这个分数段内有什么大学。5.985
211有什么作用?和我一样,很多同学在判断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的时候第一个方法就是看他是否是985或者是211高校。关于985和211的含义请移步和 985的层次要比211更高一点。但是很多同学不明白,上985高校和普通高校到底有什么优势呢?(除了听起来名气更响之外)对于我来说,最直接的优势就是985高校出国留学和访问交流的机会更多,更方便。我刚进大学的时候,学院就有一批学生被选拔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和国立大学公费留学了,这种机会在普通大学是相对较少的(2+2办学的除外)。还是拿我自己举例,由于我读的工科专业,正在准备留学德国。在申请国外大学的时候,国外高校是直接认可大陆985学校的学历和成绩的。申请德国大学普通学校要提供四个学期的平均成绩,而985大学的学生只要提供一个学期的成绩单,也就是你可以选择成绩最优秀的一个成绩。当然,这只是一方面,985这个平台上和国外的接触更多,认可度更高,如果有导师推荐往往能直接申请到国外大学的研究生。所以,如果你有大学本科四年读完去国外深造的打算,985是一个不错的平台。6.如何判断学校的实力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就是像我上文所说的看他是否是985或者211,但是这是完全不够的。推荐一个网址
新浪高考站,输入学校名称就能了解他的主要概况,同时您还需要点击学校的官方网站,看感兴趣的专业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有多少博士点,硕士点,有多少院士。这些看起来和自己没多少关系,但是实实在在的反应了一个学院的实力。7.真正了解你的专业很多同学包括家长对专业知之甚少,只听说过数、理、化某些专业名称,对于诸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精密仪器等简直是闻所未闻。因此,就出现了在填报专业的时候,都是一片迷茫,不知所措,也出现了许多误区。就像车辆工程,里面又分很多类,有汽车服务,车身制造,车底盘制造,发动机设计等等,分的很细。我当时了解的还不够,现在说实话还是有一点点小小的后悔的。所以填报专业的时候必须要细致了解每一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结合自己的兴趣,就业形势作出选择。接下来说几个我所体会到的误区:1.仅参考专业名称选择专业
2.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盲目挤“热门专业”3. 紧盯学校“好”专业
4. 家长代替孩子选专业
具体就不展开了,相信大家看了这几个标题都明白我说的是什么问题了。8.填志愿只是两三天的事情吗?不是!
去年高考完后,我的父母就开始根据我的估分在这一个分数段内挑选大学了。当时我光顾着放松了,后来看到父母为我挑选大学做笔记就做了整整一本软面抄,对学校,专业等等各个方面都做了详细的了解。据他们说,一个下午也就能初步了解两三所大学,所以想靠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到填草表这短短几天是完全不够的。功课没做足,就有可能出现上文我所提到的种种问题,所以一定要早作打算。刚高考完,考生都忙着放松呢,这些工作可以由更有经验的父母来完成。9.就业率高就一定是好专业吗?
昨天看到一篇关于我所学的专业的评论,不作判断,之作摘录:“高的就业率并不意味着高的薪金回报。恰恰相反,调查同时显示: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远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确实,我们专业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9%以上,很多企业应届毕业生订不到要托关系和学校预订大三的学生,但是这么高的就业率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学生选择考研或者考公务员呢?毕业薪金就是一个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去德国的原因。中国工程院之前有一个对全国5000名工程科技人员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工程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一般”或“偏低”,对个人收入的满意度仅为53.75%。这是由于国内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尊重工程师职业的社会文化造成(相比于德国)。另外,薪金低是一方面,升职慢又是另一方面。还是以我们专业举例,就业率很高,由于专业人才缺乏这几年我们专业毕业生的起薪还是非常高的,我有很多学长毕业就被一汽大众十万一年要走了。但是据他们反映,从事这个行业就是靠技术吃饭,而技术知识大家都会,其实就是拼经验,经验又是由时间堆积起来的,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由现在这个平台跳上更高的平台。可能几年后,薪金还是十万,而学别的专业的同学毕业三万一年,五年后就是十几万,几十万了……当然,以上说的这些是功利的话了,但又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最后,送上前几天去听的央视主持人芮成钢的讲座中的一句话:“.国家最聪明的人不应该都去搞经济(像美国一样)而应该去做老师,做科研,这样国家才有未来”算是对以上言论的反思吧。10.你了解平行志愿吗?
本来没想到写这个,经坛友(这篇文章首发在我家乡当地的论坛)的提醒才发现了很重要的这一点。何为平行志愿,我也不知道怎么给下一个定义。通俗的说,计算机先是按分数将所有的学生进行排序,然后再看其志愿。首先考虑第一志愿,符合第一志愿分数就直接被录取了,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就依次为第二,第三志愿。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学生排名在全省是第3000名,好比一个苹果,A、B、C三个平行志愿好比3个筐子,省招办先把这个学生扔到A筐里,如果A筐里的苹果已经装满了(前3000名中填报那所学校的人数已经达到计划数),就会再把这个学生扔到B筐里,如果B筐也满了,就再扔到C筐里。如果还是不行,这个学生就只有被扔到这3个筐子以外,参加“征求平行志愿院校”的填报了。
在填报平行志愿时,A、B、C3所学校的顺序需要注意吗?答案是肯定的。计算机在检索时是按照A、B、C3所学校的顺序进行检索,尽管志愿是平行的,但是顺序也是有先后的,所以考生在填报时还是要注意学校的顺序。平行志愿能降低我们填报志愿的风险(个人感觉江苏的志愿方案比很多省份好多了)但录取是按照分数来的,同时会发现一个学校里的学生分数都很接近,也就是说每个专业的分差变小了,这样我们选学校是方便很多,但是选专业的难度就会增加,更需要我们提前做好细致的工作了。说到这,就想到了专业级差。现在填学校是平行志愿,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到是不会影响第二志愿的,但是当你投档进入一所学校,学校在给你分配专业的时候,有些学校就会产生专业级差。比如你高考分数370,第一志愿是车辆工程,第二志愿是机械制造,车辆工程的录取分是371,你没有取到,这样投第二专业志愿机械制造的时候会把你的高考分扣掉3分,也就是368分再看你能否录取机械制造专业。当然这里我只是举个例子,吉大是不存在专业级差这一说的,但是在选报学校的时候要了解清楚它有没有这一政策。
另外,有些学校在给你分配专业的时候会按照你的两门选修等地进行加分,然后再排名安排专业,比如A+可以加两分这样的(只在专业排名的时候加分,不是排高考分哦),可惜我当年考A+
A吉大不给我加分啊。
选学校对关于两门选修是否有限制?这里说的限制不是说等地要求,比如要求1A1B,相信这个大家都了解的,在这要提醒各位家长和同学的是,一些学校是不招收特定选修组合的考生的,比如有些学校不收两门选修是物理生物,物理地理的考生,当然这样的学校是很少的,印象中只有清华北大浙大等几所大学有这方面的限制(所以如果您的孩子的目标不是这些大学,在高二分科的时候可以不用顾及这一点,放心的选物理生物什么的)除了我上面说的几所大学,大家还是要自己仔细核实一下的(包括有的大学个别专业对两门选修科目有要求),去年我差点犯了这个错误,草表都已经填好了,给第二志愿的大学招生办打了个电话,了解到他们不收物理生物的考生,如果我填了这所大学那我的第二志愿相当于是作废的。我第一志愿肯定会被录取还好,如果有些同学第一志愿是想冲一下的,结果没能被录取这就耽误事了不是?是否服从调剂的问题:服从调剂的意思是你过了该校的投档线但不能被你所报的专业录取,同时该校仍有专业未录满可以录取你,这样你服从专业调剂了便会被未录满的专业录取,若不服从调剂该学校便不能录取你,于是就会被退档。服从专业调剂会影响你意向性的专业录取,因为现在的体制都是由高分开始录取,比如你报的是财会专业,你已达到这所学校的最低投档线,但是由于这个专业已经录满了(如,该校在你省共招10人,其中财会专业招5人,而填报该校财会专业的有5人分数均高于你,那么由于是从高分开始录取,你则不作为该系的录取对象),你就会被调剂到其它未被录满的专业,而你将去往的专业很可能就是报的人比较少的冷门专业。服从调剂的确可以保证达到最低投档线的考生能够去往该校,却无法保证能够学到你填报的专业。所以,在填是否服从调剂时需要谨慎。对于是否服从调剂这一问题,我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每个人的考虑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非这所学校不上(好大学差专业也行),那肯定是选择服从调剂。有些人则相对注重专业的选择,那么久会选择不服从调剂。说一下不服从调剂的结果:如果你选的专业没能录取到,同时你选择不服从调剂那么这个学校便不能录取你,于是就会被退档。退档就是说这一批次的录取你都不能参加了,比如第一批次(本一)退档,可不是说你第一志愿的大学没录取还能录取第二志愿的大学,二是直接降到二本学校去了,所以这点要好好考虑。我的建议是填“服从调剂”这样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你进入这所大学的几率,服从调剂基本上是不会被退档的,只要进了这所大学接下去的就好说了。明着的就是学校会有转专业考试,参加考试成绩优秀可以转专业,暗着的就不多说了,各位家长的阅历比我丰富,应该明白。还有提醒的是,填服从调剂的时候一定要把六个专业选择都填满,学校在不能录取你第一专业志愿的时候会优先考虑你接下来的几个专业志愿。比如你只填车辆工程和机械两个专业,如果你这两个专业都没录取到,学校就会随便给你分配专业,很可能就是一个极其冷门你还不喜欢的专业。如果你多填了几个专业,虽然不是很喜欢,但是勉强能接受,那也比被学校随意分配一个专业强吧。
最后说两句题外话,高考留给我最大的感动并不是那几个分数,二是来自父母,老师,朋友兄弟之间的情谊。把昨天我的班主任送给我的话也留给大家:“悲也好,喜也罢,善待自己,珍爱家人,才是我们要会做的。不管在何种境地,孩子们记住六个字:不抛弃,不放弃!”
马上又到一年一度的填报志愿季了,看到不少知友表示了「赞」,所以特别上来决定把这块内容再修改修改以便可以更好的帮助到广大的莘莘学子。————————————日 更新——————————言归正传,我个人觉得:权衡的重要性依次是:城市
学校 !上面几个因素又依此决定了你未来的:视野&机遇
& 学习的原动力&专业的深度
经历&人脉&视野&机遇将「城市」的重要性放在「兴趣&专业」之前,并不是说你可以不用去考虑兴趣而选择在北京上海混上几年。不管怎样,兴趣和专业是最重要的;这完全是一次综合的权衡。只是因为在大学里,你有很大的可能性会不顾专业的桎梏去发展你全新的兴趣爱好,或许当你已经做好决定将你后来的这份兴趣爱好全身心的投入以便未来运用到你的职业规划中去,而这个变化的成本相对于迁徙到另外一座城市的成本要低的多的多。而且,在一个包罗万象的一线城市,你的任何一个兴趣爱好都有可能发展成为你将来引以为豪吃饭的本领;但是或许你呆在了一个并不那边包容和开放的城市,你这一切潜在的技能会被很大的限制住。最关键的,你需要在北京上海这个舞台上,更早的秀出自己的才华,更早的树立起国际的视野,更早的接触到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那一波人。最后谈到的「学校」以及对应的「经历&人脉」:我觉得大学时代积累的所谓的同学学长学姐学生会人脉关系很薄弱,人脉价值几何,走上社会的人都清楚,真正人脉的价值直接取决于你对所在的圈子、行业和领域贡献价值的多少来决定的。另外,「学校」对应的「视野&机遇」其实也很重要,好的学校教会你的绝对不是书本上的那些知识点,更多的是帮助你在大学四年重新塑造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如果学校并不那么杰出,过去留下的遗憾告诉我,你完全可以通过「城市」的选择来弥补;因为在主流的城市,参加社群活动、行业交流的成本极低,你不用担心南京到北京来回的路费问题;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视野&机遇」具备一定的独创性,我相信这比纯碎通过学校的讲座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社群活动给你带来的帮助更大。另外一点,学校对应的机遇可能体现在临毕业那会的诺干场名企的校园招聘吧,这块,是普通大专院校的劣势,但是,如果你要是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霸笔、霸面这么一说,或许你也就释然了。其他行业不是很清楚,但是IT行业,学校的名气越来越不被大企业所看重,能力可能是唯一衡量你存在价值的东西!
看到这个问题,我跃跃欲试也想回答。因为这几天,一直在思考,我当年选对了大学和专业没有?首先表示,我是11届广东高考生,高考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只是刚刚比2A线多了10几分,像这样的成绩,就不谈什么好大学了。但是我也没有复读的愿望,于是我就开始拿着那本志愿填报书进行研究,同时也研究我的身边跟我一样价位的同学选择哪里。经过10多天的反复研究,我得出了几个结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我个人比较偏激,别人都认为对的我就会去考虑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认为,为什么那些冷门的没人选。)1 大家在2A线中档次的都挑广东海洋大学,我问了很多人,首先是说他朋友报了,接着说这个大学名字霸气,后来到了那儿的生活我只能呵呵了;2 很多人选专业的时候都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我不明白,难道大家都想做一个索罗斯什么的;3 很多人最后的目标是考公务员,上大学辛辛苦苦读个专业竟然最后去做公务员!它有什么好的?得出了这些结论后,我决定在我这个档次,绝对不读海洋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以及不报公务员,但是我又能学什么呢?在当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了解我,甚至我自己都不了解我自己,我又怎么能决定我对什么有兴趣呢?所以我当时报选专业的时候根本不在乎,我相信的是兴趣不是天赋,而是可以慢慢培养(PS:绝对是被那句不要把你的兴趣当工作而是把你的工作当兴趣给洗脑了)然后由于我不出国不出省(广东的少年很少跑外地的吧),所以我就把本省适合我的大学罗列出来,接着把自己的要求写上,录取分数线要比2A线高点,学校要在大城市之类的,接着进行对照比较,发现适合我的大学就这么一间,佛山大学。佛山竟然有大学,真是让人感到搞笑,而且录取线还是2A线以上8到9分,那么也就是说我有可能上这个大学,而且佛山与广州已经搞了个广佛同城,虽然比不上什么广工广商高级,但毕竟是佛山本土唯一一所2A大学,那么佛山肯定会有许多自己资源投入进去啊。确定了大学,并不代表填报志愿工作就此完成了,我在网络上找到了它的招生计划,发现它在2011年会开4个创新班,创新班是什么概念在当时我不清楚,但是我认为它是一个机会,一个弥补我高考考不好的机会,根据它的要求我果断去了那个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当时可以说是少有人听说的专业,这也一项符合我走冷门路线的风格。为了确定我的专业是否好,我还去查了很多资料以及在百度贴吧上看大家的回答。大家普遍表示这个专业目前很没用,以后或许会变好。目前关我什么事,我就是要以后啊!当时是2011年,4年后国家发展怎样谁知道?但是如果按照当年那样发展下去,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绝对是社会很需要的人啊!其实俩年过去了,这个专业开始显示他的优势了,就是社会工作。因为创新班是在开学后全校笔试面试再开班,所以我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去考虑学习这些东西。高考结束后,大家都开始玩,我却在不停的去了解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嗯,填报大学和专业的经验我就讲到这里,后来我上了这所大学,也进了创新班,接触了很多人(都是佛山高层),见过了很多东西,这里就不多少了,总之回想起来,高考成绩决定了你去哪个大学,但是决定不了你努力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能力,认真的人,去到哪里都是优秀的人。
高分选学校,低分选专业,另外最好选一个某地区数一数二的学校,这样企业来当地招聘的时候,肯定会去这样的学校,就业的机会也多。某企业做校园招聘,在北京的目标院校就是清华北大,在上海就是复旦交大,武汉就去武大华科,广州就去中大华工,而相对而言,这些地区的其他高校的学生相对竞争力就不如这些学校,某些很大的国企,民企招聘的时候会针对每个区域设定一些名额,这样,比如中大华工,武大华科的可能就不需要去和清华北大竞争,与他们竞争的都是当地的其他高校,他们的竞争其实比在北京的人大,北航,北理,北邮要小一些。当然了,对于另外一些企业,某些招人很少的,或者是针对性比较强的企业,也许他们会仅仅是在当地招聘,或者没有对特定的区域投放名额,或者因为要求高,招人少,所以竞争就不是区域性的了,而是全国的,对于这样的情况,前面的这些优势就不存在了。我个人是不太赞同城市导向是第一位的,假如你能在本省上一个top的学校,何必去北京,上海去上一个二流,三流的学校呢?虽然说大城市机会多,但是实际上,和你竞争的人更多,你根本不会有太多的优势。
先声明一点,选择学校、专业、地区完全在于个人。价值观不一样人的对这些因素有着完全不同的衡量方式。我在此不希望自己的价值观会影响别人。但是无论怎么选择都要面对的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自己的分数能上XX大学吗?且看下面。我高考前就只打算去物理排名TOP3的那三所大学(只有这三所大学的物理专业评级是A++)。(其实排名都是浮云,只是当年太年少,这是题外话了)但是填志愿是我还是分析好几所大学的分数线,包括科大、北大、南大、复旦还有北航(那时的打算是假如学不了物理就打算去北航学航空航天一类的工科)。准备填志愿的时候,科学家思维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我始终相信着整个宇宙的万物运转都受到某个终极定律的支配。我们不能预测某种东西,不是因为预测是不可能的,而因为我们的理解还够深刻。就算是填报志愿这种人为因素很大的事件,我们依旧有能力的预测。我试着去预测这几所学校的分数线。好消息是,我面对的是一个很简化的情况,除了北航外,其余四所大学的分数线相差不太大,我猜测它们的分数线可能服从一种很相似的规律。 结果喜人,我去的学校的分数线和我预测的只差一分,其余学校分数线误差都在5分以内。方法简述:利用过去五年该省的一本分数线、五校过去五年各自的的平均录取分数,然后我用直线拟合25个线差数据(线差就是,某校某年的平均录取分数减去当年的一本分数线)。当一本分数线越高时,每个学校的线差都减小,一本分数线很低时,线差就会比较大。于是我就拿着这些数据,和高考当年的一本分数线成功预测了五所学校的分数线。注意事项:(1)为什么选择平均录取分而不选择最低录取线?这个很容易就明白,可靠性不在一个量级。(2)能不能把这个规律运用到所有一本学校,甚至所有大学?我没有尝试过,不知道的。但是我相信根据过去的数据经过一定的修正就能得到可靠性较高的预测。(3)为什么用直线拟合而不用高次拟合?其实每个学校的线差曲线都是由5个节点拟合出来的,所以最合适的拟合应该是四次曲线拟合才对。假如把这个写成程序,一定要用高次拟合。自己填志愿的话用直线拟合就足够了,误差够小了,高次拟合高中生也不太会。(4)把自己分数线接近自己的考分的大学都拿来拟合,可以有效增加数据样本。(5)打算用这个方法预测今年分数线的高三小朋友们记得回来告诉我效果怎么样。
志愿什么的,现在初中立下远大理想,高中的时候去学习该专业的知识,等到高考的时候,根本不用想,直接填就好了。记得不要选服从分配。
好学校烂专业绝对比烂学校好专业值得去。去了烂专业还可以转学校,去了烂学校就是全校第一也没有办法升级到更好的学校去了除非等到大学毕业读研。更何况专业好不好什么的谁也说不准,说好不好不如说适合不适合。于是第二点就是,选专业的时候兴趣第一能力第二热门不热门不用太在乎。热门==过饱和==独木桥,谁知道是不是好事。第三点本来想说学校好比大城市重要,但是想了想好学校都在大城市(大家可以从清北复交浙往下数……)那么确实同等水平下还是大城市机会多。第四点只是个人意见,就是综合性大学比专业院校(eg 林业大学农业大学,no offenc)更值得去,一是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同学老师,二是万一对专业后悔了还有的选择。
因为觉得填报志愿太麻烦,就决定考个不需要思考想报什么报什么的分数。
前面有位童鞋说得很有道理,高分选学校,低分选专业。前者的理由在于,学校的不同决定了你至少四年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你将接收到什么样的教育,决定了你周围的人的素质和能力,将会影响甚至改变你的世界观。就群体而言,不同层次的学校毕业的学生的素质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如果有条件,一定要挑选一所好的学校,至于专业,绝大部分学校是可以进入后再改专业的,只要你够努力。后者的理由是,如果没有条件优先选择好的大学,那么就挑选好的专业,好的专业至少能够帮助你掌握一门生存技能,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能成为你人生的乐趣。至于什么是好的专业,鉴于我对于中国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清楚明白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这一状况不抱乐观态度,所以我建议优先考虑专业的就业前景,其次是兴趣,尤其是在分数不高的时候。至于城市,我倒没有觉得这是个很重要的因素,相比于城市,我更倾向于学校。因为作为一个真正的大学生,你在校外的时间肯定少于在校内的时间,与城市的氛围相比,你生活中最常接触的人们的能力志向和素质才是最能影响你的因素,在北京的二流甚至准二流学校读书并不如在外地的一流学校读书好,这是我个人的观点,而且现在网络,交通越来越发达,信息传输越来越开放,迅速和多元,地域的隔离对于人的影响正在慢慢降低,长远地看,地球越来越成为一个村。
个人觉得,先选城市,在大城市的学校会有更多的实习、锻炼机会
刚才一个小盆友的答案,填错地方了。应lz要求将其挪窝。如果你看到请自行认领。(好奇:为啥知乎允许任意用户随便编辑问题备注涅?)------------首先,我是建议选城市的,我在西安,不会很差,但是和很多北上广出国去香港的没法比。其次,专业建议,如果数学好,建议选金融电气类得。如果对建筑感兴趣土木建筑不会差。如果出身农村家底不盈实选工科专业吧。现在看来,同一所学校,名牌专业和很差的专业相差很大。同一专业,好一点的学校,好一点地方的学校可以大大弥补专业上的不足。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现实选吧,如果一点不喜欢,千万不要选,不要相信360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鬼话,这些看似高深看似真理的论调在现实面前总是苍白无力。总之好好选,结合自身情况选,选了就不要后悔。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6-28更新)作者: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有些人非常聪明,在一些小事上往往能处理得非常好;但是在选专业和学校这样的大事却并不上心,扔给家长,随便报一个了事;这无疑是非常愚蠢的。我称这种人为”高智商的蠢货“,他们拥有很好的牌,却不懂得怎么样去合理地打。也有人考砸了,于是自暴自弃,瞎报一气,对自己的未来视同儿戏。而这样造成的恶果,只有他们自己来承担。无论得到怎样的牌,都应该尽力去打好。每年高考都有无数人要经历报考志愿这一艰难的过程,每年他们都面临着重要的抉择,而他们在这几天做出的选择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很多人浑浑噩噩的过去了,也有人遵循了正确的方法做出了明智的选择;这些人过了若干年(想得清楚的往往是进了大学后一两年,浑浑噩噩的可能要工作一两年才能明白)都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有了一些认识,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些报考建议,但是仍然有许多人的认识流于表面,或者仅仅是简单粗暴的所谓”高分选学校低分选专业“,很少有人能写出真正实用且分析深入的报考指南,即使有也很少人愿意公布,因为有些情况和反思实在是so true,过于深入,过于有价值,以至于不敢公布、不适合公布。报志愿的核心参考标准,主要是看自己的规划。你应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你的家庭背景是怎么样的呢,是否能够提供给你足够的人脉资源和经济支持?你的天赋擅长是什么?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就业还是读研究生,是在国内还是出国?是硕士还是博士?你打算在什么行业发展你的职业生涯,是学术界、工业界还是商业界?这每一点都至关重要,都对决定什么是适合自己的道路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规划中每一点的改变都可能完全改变你的决策,其中包含的信息量极其庞大,例如关于出国的各种信息等,在此不能一一展开,望谅解。总体来说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自己的外部条件是否适合该专业、行业(该专业\行业的总体前景、自己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自己的内部情况是否适合该专业、行业(天赋擅长、兴趣)。总而言之,选择专业、行业一定要以自己的career path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career path会是怎么样的,这点只能自己想明白,想得越清楚,之后走得弯路越少,对自己越有利。以下一段是从他人经验的摘录,将其进行了一些修改以符合总体的情况:决定你就业的,首先是专业,而不是学位或者学校。无论干啥,先要站对队伍。如果站错了队,那你满腹才华,也只能怀才不遇了。无论媒体上流行什么,无论街道大妈街坊邻居相信什么,无论你喜欢什么,真实的就业市场,尤其是针对不同的特定群体的就业市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不以国人的观念和你的意志来转移。用句通俗的话来说,顺就业市场者昌,逆就业市场者亡。如果你顺应了真实的就业市场,跟上去抢一块蛋糕,那你的目标就有希望实现;如果你走的路子整个都是违背你所在社会群体在特定就业市场的特点的,要么你去撞大运,要 么就出局,没人听你哭诉,没人管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很多专业出路差,30来岁一把年纪都没有像样工作和收入的人,其实挺多的,而且好多人当年也是中国各个名校的优秀学生,很不幸,因为上错了船,专业对应的职位少,他们当中能成为学术达人、科研牛人拿到满意工作的很少,很多人这辈子十万年薪看上去都像是奢望,遥不可及;千年博士后这个词可不是凭空出来的。各个行业之间绝对不是平等的,行业之前的报酬和待遇往往相差很大,行业的高层和底层之间也相差很大,行业之间从业人员的构成和平均素质也差别很大,有的行业入门门槛很高,有严格的从业资格标准,有的行业对教育水平几乎没有要求,等等。这篇文章从宏观的角度对各个行业作了一些评价,值得参考。不论官方是怎么宣传的,这就是个资本主义的社会。选什么学校和专业,很重要的一个参考点就是你以后更大可能的是成为一个靠外部资源谋生的剥削者,是资产阶级及其“走狗”还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谋生的被剥削者,无产阶级。即使是夺得了高考状元,并不代表他就一跃”入龙门“,他只不过是社会底层中等待就业市场挑选的待培养劳动力中的佼佼者而已。个人的天赋倾向和兴趣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常常见到平民子弟报了各种经管金融专业毕业了却发现对应的这些行业更看重的是你所拥有的外部资源如家庭资产、关系、权力等,而不是个人的能力,读了半天书还不如家境优越的专科生;而相对的,我们也常常看到家庭优越甚至显赫的人追随自己的爱好和理想(其实更多的是没有仔细思考自己的定位,随大流)去报了一些工科专业(尤其是传统工科和冷门专业),毕业了却发现对应的就业单位报酬、工种、环境、社会地位等都非常低端,与此同时自己却能靠自己的资源很容易的获得一些政界商业界的位置,各个方面都优越得多,而且自己家庭和社会关系也主要在那个领域,尽管他们可能很喜欢且擅长自己就读的专业,但是在现实面前也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放弃自己原本就读的专业去搞金融等,白白浪费了许多年的读书生涯,走了很多弯路(当然,这些经历有些也有很多帮助,但总归不如直接走上正路好)。当然,如果在家境优越的情况下,你真的能够抵抗住压力,确定自己能够终生坚持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搞学术,搞实业等,也大可这样选择。事实上,搞学术的大多都是家庭条件较好的,才能使他们心无旁骛。补充: 为什么要早早定下自己想进入的行业?因为不同行业专业对人的核心能力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技能-oriented,如理工医,一类是社会活动能力-oriented,如经管商科金融。前者的人脉是受专业技能决定的,只有专业技能强者才有人际价值,才有人愿意结交。弱者不配谈人脉,即使自己主动行动别人也惟恐避之不及。因而这部分人大学的主要精力应该在修炼专业技能上;而对于后者,认识多少人拥有怎样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很大程度上就是能力本身,就是生产力的所在,因而这部分人大学很可能需要高度注意经营人际关系和锻炼社会活动能力。 其次重要的依次才是学校总体情况,最末尾的该专业在该学校是否强势。和许多人的选择方法相比,完全相反。很多人会有所谓选专业还是选学校的困扰,但是更多的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即选专业到底是选该学校的好专业还是选对于自己来说适合的专业?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后者,我认为一个专业在同一学校内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本身几乎没有影响,甚至可以有时候所谓烂的专业在某种意义上更好,因为这些专业往往课程松,压力小,对学生压得不那么紧,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发展,给分也高。如果说所谓好专业比所谓坏专业相比有什么好处,最大的影响恐怕是对学生自己心态的影响,即大多数学生都是被调剂过来的,因而有许多人的天赋擅长和兴趣并不在这,但更多的人是因此可以找借口说这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可以不必努力学习,或者是认为自己的专业在这个学校很烂,从而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搞得整个院系氛围很差;而所谓的学校内的好专业则相反;而且好专业有很多天赋擅长和兴趣都在此的同学,学习效果就更是好得多。于是,好专业和烂专业的差距还就真的拉开了,这就是所谓的self-fulfilling prophecy。简而言之,主要不是因为好坏专业本身真的有那么好那么坏,而是由于人们对它们的认知导致了不同的选择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补充:对于这个问题,引用李笑来的一些话: ”人们总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别的事情。可事实上,那应该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开始做那件事情,所以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挫折而已。因为还没有遇到过挫折,还没有证明那件事情他们做不好,所以,那件事儿与他们来讲确实具备很大的吸引力。事实上,很多人真的放弃原来自己做的事情,然后去做新的、所谓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最终会发现,这件事想要做好同样困难重重,挫折不断。没有多久,这些人就会因为做不好而失去兴趣,然后开始幻想做另外的事情,并且“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之后的说法是:“我真正感兴趣的不是这个??”关于专业的具体情况,不要只看专业名和只问”XX专业是否好就业"等等,专业名只是为一个系、一套培养计划、几十门课程冠上的一个总体的名字,有很大的玩文字游戏的成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首先搞清楚该专业是该学校内哪个院系开设的(非常重要),属于什么样的编制,然后去查对应学校的对应专业的培养计划,去了解培养计划里面列出的每一门课程究竟是在学什么,有什么作用,和其他课程的逻辑关系是什么,甚至应该试图去学一下(这个过程如果能更早的开始而不是等到要填志愿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效果就好得多),这些才是真正影响大学生涯的内容。找工作靠的不是你就读的专业的名字,而是你通过大学的学习生涯,通过自己在自习室的付出,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实实在在拥有的能力和资源。对于地域,我不好下论断,但是对于想深造、尤其是出国的同学,影响并不大。不论在哪里上学,如果重心是在学习上,那么大多数的时间都只会在学校附近的一小片区域内甚至是学校内活动,主要活动都是关在自习室或者宿舍自习,那么地域对你又有什么影响?只要当地的小环境足够好。选校是应该follow your heart 还是遵循客观数据?毫无疑问应该根据统计数据反映的外部情况,辅之以对自己情况的了解进行审慎的、理性的分析。但是,有一些统计数据没有什么价值,甚至几乎是对你选校有害的,例如:各种中国大学排行榜,各种最XX的十所大学等无聊排行,甚至包括了教育部的各学校的各专业学科排名,因为这些对本科生几乎没有影响,反倒造成误导,除非你认为自己是学术大牛,在本科阶段你目标学校的那些资源就不够你用。很多人误解了”follow your heart“的含义。很多人的”follow your heart“是出于盲目的荷尔蒙冲动,是仅仅凭自己的有限了解和刻板印象,甚至是对专业名和学校名的望文生义的字面理解造成的印象来选择,他们对于这条道路代表的未来的生活缺乏认识,甚至对自己的天赋擅长和兴趣、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缺乏认识,真正接触到这个专业和这个学校的具体现实之后才傻眼了 。真正正确的”follow your heart“应该是对外部信息了解得非常充足,更重要地,对自己的外部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有了正确的定位,对自己的内部情况(自己的天赋擅长所在,兴趣)有了非常深入彻底的认识,对自己未来的道路确信无疑之后,能够力排众议,不被不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具体情况的无知者所干扰,而坚定的自主决策,坚持自己的选择。至于具体的某些专业的信息,尽管我有更深入和有针对性的认识,但毕竟也相对有限和片面,由于这篇是针对比较general的情况,就不在此列出了。针对福建省的平行志愿我有一些具体的建议,如果你不是非某个学校某个专业不去,那大可使用”三冲一保“式的填报方法(我当年就是这么做的,也得到了相对满意的结果,几乎可以说是在我的条件下的最优解),即前三个都填自己的分数几乎”够不着“的学校,最后一个填一个稳上的学校,由于福建省平行志愿的制度,历年的投档线(排名为依据)几乎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即使变化也是狂降,不可能在一年之内狂升,因此这种填报方法几乎没有风险,而有很大的潜在收益;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填报方法建议5、6专业填报一般在该校处于投档线附近的专业(即所谓较差的专业)之中自己能够接受的专业,以免自己被乱调剂到极其不喜欢的专业(当然,填服从调剂是一定要的。)。另外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即四个志愿的24个专业,每个都很有可能成为你最终就读的学校和专业,因此,一定要极其严肃、审慎的填每一个专业的空,极其严肃、审慎的将专业的顺序排序,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5、6专业志愿。一旦你决定了自己的生涯方向,就一定要只坚持自己的第一选择、第一理想,不要试图去兼顾自己的多个理想,不要出现一志愿填计算机,二志愿却填了个生物这么大的差距,应当在2、3、4、5、6专业填报和自己的一志愿比较相近的专业。也不要把命运交给别人或者计算机来抉择,一定要牢牢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发挥自己理性的力量。补充:我相信大多数人并非没有理性决策的能力,只是在关键时刻被非理性情感因素占了上风。补充:有一些老生常谈的基础问题,你应当首先做的准备工作是去查你所在省份该分数对应的排名,在该排名附近的学校以及该排名附近的历届考生的去向,这些数据库官方网站里面都有。 最后建议在这个事情上,不要听中学老师的建议,他们终日呆在校园的小环境中,接触的内容也都是许多年不变,大多数人也缺乏自我提升的意识和动力,局限性很大,对社会的情况认识很有限、很片面。另外可以参考一下留学的同学(本科、硕士博士都可以)的选校指南和心态,他们的定位和认识可能会更加深入,而且许多经验都是共通的,值得借鉴。本文写了很多敏感情况,很多内容其实是不便公开的,但是为了后辈能够少走弯路,不得不牺牲一些人的感受。希望他们可以谅解,或者选择性无视这篇文章。还在考期,但是由于等我考完志愿也差不多报完了,所以一时忍不住写了这篇,但没法写太多。事实上关于大学的选择还有更多的经验和感想,一时想不到那么多,有的相关度也不那么大,暂且这样吧。欢迎大家补充。本文遵循C.C 3.0协议,本文作者为张中,首发人人网,转载请告知作者。
报完志愿两个月。“报志愿比高考还痛苦”这句话一点也不假,真的。关于选择学校:根据学长们的建议,
,就是这个,我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上一本线10分+,最好非211不报。如果你的分数很尴尬,刚刚好好在一本线附近徘徊,选一个好二本也是不错的选择。我的老师告诉我”有些有特色很专一的小学校很有实力的”,比如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北京印刷学院的编辑出版专业,选择这样的学校也很好。如果你锁定好了一些学校后,可以到这些学校的论坛或者官方主页了解更多你想知道的情况,比如专业好坏,生活条件,收费标准什么的,再决定到底该不该报考。我有个同学上的是东北电力大学,他一直以为是在辽宁沈阳,到录取通知下来才知道原来这学校在吉林省吉林市,各种苦逼。所以填报志愿之前一定要把每个学校的状况基本搞清楚,做到上哪个大学都不会后悔。关于选择地区:大家都在往东部沿海挤。但问题是,如果你选择东部沿海你上的学校有极大可能没有在中西部的大学好,因为东部沿海的分数线总是顶的虚高。这最终要看你自己的选择,你是愿意去一线城市丰富阅历体验大城市生活还是愿意在二三线城市努力学习读好专业,这都是你自己要权衡的。我是大中原的考生,实行平行志愿,希望能够帮到苦逼的河南孩纸。
不建议生物。
我们这里实行平行志愿,考后知分报志愿,本科第一批可以报六个志愿,都可以“平行”。所以报的时候相对容易一些。但是也要有梯度,据说口诀是“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不过我没有冲一冲,直接报的“三个稳一稳,三个保一保”。我比较想学法学,而北京那三所(北大、法大、人大)又上不去,于是只好来武汉了。没有考虑太多城市啊气候啊之类的因素(考虑气候什么的肯定不选择武汉T.T)。
报志愿的重要性永远不可小觑~高考结束,我就开始浑噩疯玩,没把填志愿看的太重,结果沉重一击,后悔至今啊!高考七分成绩三分志愿,的确是真理,一定要重视报志愿。
山东是出成绩后报志愿。和许多省份不一样,山东省没有平行志愿,第一志愿没报上损五六十分,差不多就考虑二本了。(PS今天开始平行志愿啦!不知会填出啥情况......)基于以上情况,提供报志愿具体操作上的经验:
1、填志愿是一次重要的选择。选择的时候,清楚风险与收益是正比关系的。风险大,可能有更好的结果,也可能付出更惨重的代价。反之,冒的风险小,结果可能不是最好的,不过会稳妥一些。因此,权衡风险与收益做决定,就会减少后悔和落榜的悔恨。
2、分析前几年高校的招生情况,重点看最低录取线在全省的排名,以及该校有没有扩招或减招,估计报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千万不要相信咨询会上招生办老师说的话!他们说的话,真的没有你自己算的靠谱!同时也不要听信小道消息(不是fenng的小道消息哦,而是真的小道消息~~),因为谁也不知道真正情况会是怎么样的!举一个例子,我报考那年山大招办没良心瞎忽悠,把文理科的录取分都抬高吓唬学生,结果文理一本都没有报满。。
3、千万不要乱填专业。尤其是后面的几个专业也要慎重填写。听过好多悲剧的例子,高分调剂到了随便填的第六专业(的确很有可能,也许是因为自招专业降分会占去好专业的名额),而第六专业恰巧是一个非常烂的专业。
4、如果你觉得你的父母靠谱,就多听听他们的意见。高考刚结束大家对专业的概念大都十分模糊,所谓的“兴趣”可能没有“那么”重要。(参见李笑来)我时常想,要是我高考后有幸得到当年的邀请码在知乎上玩两个周然后开始报志愿,说不定现在就苦逼学软件或者计算机了呢~
5、落榜是件十分伤心的事情,但是也有处理的好的,比如挺多同学马上准备出国,我们班就有去SMU和多伦多的(虽可能需要gap一年或者读一年语言)。不过家庭需要有经济能力哈。
关于学校、专业和地区:记得当初上高中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想去北京上海,但是最终去了的还是少数。原因可能是,如果分数不是非常高,同样的分数不报北京上海的学校大学排名可能挺往前的,但是北京上海的学校想对就不是那么有名。尽管如此,我觉得城市的确挺重要的。来到北京不到一年,觉得视野真的开拓了许多,这在我之前生活的城市可能是无法体会到的。另外,转专业不容易而且成本高,最好不要报了个不喜欢的专业报转专业的准备,大一有没有斗志还难说啊。所以我自己比较倾向于专业>地区>学校。但是最终如何选择,还是需要结合自身综合考虑~~
1、资源(图书馆、教师、教室、寝室人数,浴室空调等)2、专业的大致课程,然后上网了解一下3、绿化(这个有几个能猜到意图…)以上排名分先后至于所学专业,除了技术性较强的岗位之外,真的没有太大区别(技术类岗位选择面也小,比如食品、医疗,但就业率相对较高,不过一旦发现你并不适合这个职业,转行代价较高)补充一个IT行业:优秀的应届生很抢手,但是烂大街的更多…
只有一个建议:优先选择北上广的高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语 不用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