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明天会不会下暴雨不下雨。。天气预报员报的是暴雨 5555555

当前位置: >>>>
绿色焦点 走近天气预报员系列报道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日10:40分享到:
人民日报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当预报员,挫折感很强”
  (绿色焦点?走近天气预报员①)
  3月23日是第五十四个世界气象日。气象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很多人会根据天气预报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出行,气象信息更是防灾减灾的“消息树”和“发令枪”。
  天气预报员怎样为老天爷“把脉”?阴晴雨雪等预报是怎样做出来的?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候不准?针对公众关心的这些问题,生态周刊记者走进气象台,走近预报员,为大家解疑释惑。
  ――编者
  39岁的马学款脸色不太好。他能感到,自己的身体在向他使劲敲响警钟。
  1998年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毕业后,马学款一直在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工作。预报员“压力山大”,需要长期上夜班“倒时差”,十几年下来,他的身体毛病不少,体检指标“不如很多60岁的老人”。
  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成长为首席预报员、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令人羡慕。但马学款却说,“预报员的成就感很少,挫折感很强。”因为他们付出了100%的艰苦努力,天气预报却不可能100%准确,每次天气过程预报总免不了有些偏差。
  选择这个职业,后悔吗?“没有时间管孩子,这一点我感到很愧疚。不过,中央气象台成立64年了,大多数坚守一线的预报员,都是这样过来的。”马学款平静地回答。
  承受着很大心理压力
  “在每次重大天气过程预报出去后、实况没有出来之前,一颗心都是悬着的”
  刚到中央气象台时,马学款对天气预报并没有太多认识,“不知道有多大用处,没觉得有多重要。”
  很快,他的看法转变了。毕业当年,长江流域、嫩江、松花江发生大洪水,形势危急。是严防死守还是开堤泄洪?天气预报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时气象部门给出还有30多毫米降水的预报意见,根据这一预报意见,没有采取分洪措施。后来的天气实况和预报非常接近,大堤守住了。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报这么准是非常难得的。刚毕业就经历了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天气预报确实非常重要!!!!它不只是我曾经以为的预报刮风下雨,而且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马学款说。
  在中央气象台工作的16年里,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与日俱增。在马学款看来,一名优秀的预报员,除了要具备雄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预报经验,还必须能承受比较大的心理压力,才能扛得住这副沉甸甸的担子。
  “你的预报准确与否,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每次重大天气过程预报出去后、实况没有出来之前,一颗心都是悬着的:一旦因为预报失误或偏差,导致了严重的气象灾害怎么办?”马学款说。
  有时候,室外空调滴水的声音和风吹树叶的哗啦声,会让马学款心头一紧:不对啊,没报下雨啊。于是赶紧出去查看。“不光我,所有预报员都有这种毛病。”他说。
  如果预报北京夜里两点左右下雪,马学款往往在两点钟之前辗转难眠。窗外黑咕隆咚看不见,他会伸手出去试试,发现飘雪了,这才把窗户一关,踏踏实实去睡觉。“类似这样的情况是比较多的,特别是自己的预报意见
别人有分歧的时候。”
  走出办公室做预报
  “任何的失误或偏差,都可能导致严重的损失,不到现场去看,体会就没有这么深刻”
  为了预报“接地气”,马学款和同事们并不是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做预报,而是经常到气象灾害现场去观察、体验,到当地气象台进行预报指导和服务。
  四川雅安地震后,去年7月,暴雨导致都江堰等地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伤亡和损失。为了应对随后两次强降水过程,马学款一周之内,从北京到四川飞 了两个来回,进行现场预报指导,和四川的同行们讨论强降水天气。在泥石流灾害现场,眼前的情景使他感到触目惊心,“天气预报任何的失误或偏差,都可能导致 严重的损失,不到现场去看,体会就没有这么深刻。”
  以往有的预报员报了一辈子台风,没见过台风什么样子。近些年来,在较强的台风登陆前,中央气象台会派预报员去“追风”,深入台风眼切身感受台风。在“追风”时,马学款和几个同事曾经被困在广东阳江一个小岛上,一天多的时间出不了门,只能吃方便面。
  马学款说,没到过现场亲身体验,可能就会把台风、暴雨等仅仅当成天气现象来预报;到过现场后,对天气带来的影响体会更深刻,做业务预报的 时候,考虑的东西会更多。比如预报台风时,不仅考虑其带来的风雨强度、落区、持续的时间等,还会特别关注强风强雨对农业、林业、渔业等的影响,以及可能造 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等。虽然天气预报无法阻挡气象灾害的发生,但准确的预报可以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尽量减少灾害损失。预报的 精细化程度越高,防范措施就会越有针对性。
  成就感没有挫折感多
  “我们付出了100%的努力,但每一次天气过程都不可能100%报准,我们都不会100%满意。”
  2010年,马学款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气象行业天气预报职业技能竞赛”,在这场全国优秀预报员的“大比武”中,他获得个人全能冠军。2010年底,马学款开始担任首席预报员,当时是台里最年轻的首席。
  担任首席预报员以来,马学款经历了强台风、大暴雨等多次重大天气过程,圆满完成了神舟飞船发射等重要活动的气象保障工作,关键过程没有出现过大的失误。
  不过,即使在预报比较准确的那些天气过程中,他仍然更多地感受到挫折感,而不是成就感。“这个职业和别的不一样,成就感没有挫折感来得多,因为我们付出了100%的努力,但每一次天气过程都不可能100%报准,我们都不会100%满意。”
  “虽然有的天气过程报得准,得到了表彰,但在我心里,不会一直想着那些成功之处,而是一直惦记着那些不足之处。虽说瑕不掩瑜,但因为预报员大多有一种追求 完美的心态,我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瑕’,会忽略‘瑜’,而预报经验的积累也往往来自于对预报偏差的总结和研究。”马学款说,因为天气的复杂性,即使科技 水平不断提高,天气预报也永远达不到100%的预报准确率,所以对预报员来说,成就感是瞬间的,挫折感是永远的。
  体检指标不如很多60岁的人
  “很多预报员都是这样,长期当预报员,身体状态都不太好”
  气象台长年累月24小时需要有人值班。长期上夜班,尤其是夜里2点到早上8点多高强度的“大夜班”,对预报员的身体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首席预报员每天要早 上6点半到岗,把关预报产品,准备早上8点全国的天气视频会商。遇到重大天气过程,首席预报员要在早上5点前到岗签发预警信息,一直忙活到晚上6点多,遇 到重大过程加密会商,晚上连家都回不了。
  长年累月上夜班、“倒时差”,导致马学款一度神经衰弱,上夜班之前,很长时间睡不着。“8点躺床上了,到12点可能还没睡着。越疲惫、越难受、越想睡着的时候,反而越睡不着。”上夜班时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得熬一个通宵。
  为了不耽误值班,马学款睡觉前通常会设好几个闹钟。“神经衰弱的人,入睡很困难。等闹钟响的时候,往往是睡得最沉的时候。”
  马学款的体检结果显示,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眼压等指标偏高,肠胃、腰、颈椎也存在不少问题。医生的结论是:他的体检指标不如很多60岁的老人。在马 学款看来,这并不足为奇,“很多预报员都是这样,长期当预报员,基本上身体状态都不太好。有时候预报员与外单位的人举行会议,各坐一排,从面色上就能轻易 分辨出哪一排是预报员。”
  近几年来,在中央气象台和各地气象台,有数名预报员英年早逝。“今后突然倒在任何地方,我自己都不会意外。”马学款感到,他的身体已经向他敲响了警钟。今年春节值班期间,他还因尿路结石疼痛难忍,深夜到医院作了碎石手术。
  “天气预报不可能100%准确,但我们确实付出了100%的努力。”马学款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越来越高,同时公众对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多一些理解和宽容。“那样,我们的挫折感会少一些。” ?
  天气预报为何会有偏差
  (绿色焦点?走近天气预报员②)
  “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每天的预报更准些”“希望天气预报的精度越来越高”“降雨欠准”“雾霾的预报相当重要”……
  3月23日是第五十四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向公众开放,数千人前来参观。在留言本上,很多人肯定气象工作取得的进步,同时表达了对天气预报更精准的期待。
  人们每天看到、听到的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为什么有时候很准,有时候又会有些偏差?应该如何利用好天气预报?让我们听听天气预报员们的解答。
  高性能计算机难以精确模拟大气运动
  我国数值天气预报和世界最先进水平有10年差距
  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以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依靠预报员的综合判断分析,最终形成的。
  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副主任沈学顺介绍,现代天气预报的关键是数值天气预报,也就是根据大气运动变化规律编写一系列数学方程,再利用高性能计算机进行高速运算,推演未来天气发展变化。20世纪50年代,欧美开始在天气预报业务中采用数值预报。
  “数值天气预报是预报员的好帮手,它使得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了。”湖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姚蓉说。
  姚蓉从1993年开始做预报,那时湖南省气象台预报员还没有用上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甚至连计算机都没 有。预报员只做湖南14个地市48小时的预报,完全根据天气学的原理和经验,利用天气图来推算冷空气的移动速度、降雨什么时候开始等,有时误差非常大。后 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产品的丰富,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不断提升。
  “老一代预报员最初接受数值预报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数值预报刚出现的时候并不像现在这样成熟,有些预 报员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但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数值预报是有优势的,短时效的预报不见得比预报员的主观判断有明 显优势,但较长时效的预报,尤其是对天气形势的预报,准确率远远好于预报员主观推理。”
  在现代天气预报中,数值预报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重要。但是数值天气预报并不能完全模拟极其复杂的大气变化,做出来的预报必然会有偏差。而且,我国自己的数值预报模式和世界先进水平比起来,差距还比较大。
  沈学顺对记者说,我国自主研发的GRAPS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2006年开始投入业务应用。目前我国自己的数值预报模式,预报水平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有10年左右的差距。在基础研究力量和开发力量方面,差距更大。
  实际上,天气预报的某些偏差,甚至可以追溯到最初的气象观测环节。姚蓉举例说,做天气预报需要高空的 探测资料,目前全国探空站平均两百多公里一个,湖南全省目前只有3个探空站,分辨率达不到要求。很多对流性天气,就发生在几公里的范围内,很可能出现“大 网捞不到小鱼”的现象。
  经常会出现预报意见不一致的情况
  每天都要“会诊”,综合大家的意见得出结论
  如今,预报员打开电脑,就能看到欧洲、美国、日本以及我国自己的大量数值预报产品,这些产品显示了对 某个地区未来阴晴雨雪、温度湿度等天气变化情况的预估。预报员通常不能将这些内容直接作为预报结论,而是要在数值预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作“订 正”,比如调整降水的中心、量级、落区等。
  “做预报离不开预报员的主观判断,有时大家的意见会有差异。”姚蓉说,预报员每天都要多次会商,每天 上午8点,省气象台会参加中央气象台组织的全国天气视频会商,随后进行内部会商,内部会商后还要与各市气象台进行视频会商。遇到重要天气过程,还可能随时 加密会商。因此,很多预报是综合大家的意见得出结论,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集体的智慧。
  对2006年7月一次预报中的意见分歧,姚蓉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台风“碧利斯”带来强降雨,造成严重 伤亡。湖南省气象台对暴雨的开始时间报得很好,但对于结束时间,却有两派意见:姚蓉等预报员认为还会持续较长时间,有的预报员则认为降雨会很快减弱。会商 的结果,后一种意见占了上风,在预报结论中被采纳。结果这一预报结论是正确的,由于来自南海的水汽减少,“碧利斯”带来的强降雨迅速减弱了。
  虽然最终发布的预报结论没有错,但姚蓉对自己的“失误”一直耿耿于怀,后来还专门写了论文,进行技术总结。
  马学款告诉记者,中央气象台每天和全国各省(区、市)气象台举行视频天气会商。在会商时,经常会出现 预报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有时可能是中央气象台的意见更准确一些,有时可能地方台的预报更接近实况。“天气会商类似于医生的‘会诊’,目的就是为了集思广 益、取长补短,争取依靠大家的智慧来准确把握未来的天气。”
  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前夕,北京市气象局组织十来家单位举行联合天气会商,大家对10月1日 的天气预报意见比较一致。但对阅兵准备期间9月29日的天气,多数预报单位给出的预报意见是“晴天”,只有一位预报员关注到近地面湿度明显增大,提出“低 空云量较多,可能是阴天”。他的预报意见是“少数派”,没有被采纳,预报结论最终确定为“晴间多云”。结果9月29日确实是阴天,而且伴有阵性毛毛雨。好 在29日主要是一些阅兵准备活动,除了对飞行训练有些影响外,对其它方面影响不大。
  “现在数值预报模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种观测资料比较丰富,大家的预报技术手段相差不多,预报员对重大天气的主观判断仍会存在一些分歧,但多数情况下主要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像这种分歧特别大的时候,还是很少的。”马学款说。
  不同类型的天气预报准确率不同
  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非常低
  3月19日,浙江省出现今年首场大范围强对流天气,雷雨区几乎覆盖全省。台州和温州北部遭遇了冰雹,冰雹直径大的超过3厘米,冰雹数量之多、雹体之密集均为近十几年来少见。仅仅几分钟,地面就积起厚厚一层冰雹,不少车辆玻璃受损。
  在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浙江10个县(市、区)陆续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但有人埋怨:为什么没有收到冰雹的预报预警?
  浙江省气象台副台长楼茂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省气象台17日就作出了较为准确的预报。但冰雹产生的云体内部条件非常苛刻,在对流性的雷雨云团中,出现冰雹的概率是非常小的,要提前准确预报冰雹出现的时间、地点非常困难。
  “‘雹打一条线’,冰雹这样的天气,做不到提前较长时间预报预警,目前科技水平还达不到。”楼茂园说,“只能在它即将发生时,利用雷达观测到,预报预警的时效很短,难度很大。”
  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不同类型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是不同的。像高温、寒潮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 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地性特 征,这种天气预报起来就比较难,准确率低。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大风、龙卷等,它的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目前全国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在20%左右。”马学款说,强对流的预报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预报 难题,它的发展机制和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既受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也受局地地形、热力条件等较小尺度系统的影响,目前的技术手段和预报水平还做不到提前 对强对流进行定时、定点、定量的预报。因此对强天气的预报落区,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有的地方会空报,有的地方会漏报。目前应对强对流天气,主要还 是依靠雷达等观测设备进行短时临近的预报预警,预报时效往往只有一两个小时甚至十几分钟,公众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普遍接收到预警信息。
  楼茂园有20多年预报经验。他提醒人们,天气预报是滚动式不断更新的,时间越近精度越高,因此大家应 该做个有心人,养成关注最新预报的习惯,利用天气预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出行等。尤其在接收到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后,就相当于开车进入了“事故多发地 段”,这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
  预报准确率在提升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介绍,2013年,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分别提高到87.6%和77.1%、82.3%,比2012年都有所提高。
  强天气预报准确率评分较2012年提高15%。中央气象台台风路径24小时预报误差82公里,误差为历史最小,比2012年减少12公里。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为86.3分,较2012年提高0.1分。
  预警,在暴雨来临前发出
  (绿色家园?走近天气预报员③)
  华南地区已于3月30日正式入汛,较常年提前7天,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多发。在防灾减灾中,天气预报预警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众看到的一条条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是怎样做出来的,怎样到达公众眼前?记者近日连续两天探访广东省气象台,走近预报员们,追踪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制作、发布的全过程。
  海陆空立体监测天气变化
  利用计算机数值预报和人工研判,把“面粉”做成“点心”
  “你看这一片红的,下午还有场暴雨,作好准备,及时发预警。”4月2日下午2点,广东省气象台大楼3楼的工作平台,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良勋叮嘱预报员汪瑛。
  这个写字楼格子间一样的工作平台,被隔成“陆地岗”“台风岗”“海洋岗”“决策岗”几个板块。五六名年轻人正坐在桌前忙碌,还有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着。
  记者注意到,与一般办公室最大的不同是,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十几块液晶屏幕,各种动态气象图在里面不停地滚动播放。
  “其实,每个预报员的电脑上,都能看到这些信息资料,不过天气的监控预测是一项集体事业,挂在墙上的显示屏,是为了方便大家一起讨论。”台里有5名首席预报员,从业32年的林良勋,可以说是“首席中的首席”,负责指导其他预报员,作技术把关,并作最终的拍板决策。
  “别以为靠这几台电脑、几块显示屏,我们就能预测天气。”林良勋介绍,广东临海、背山、有平原,暴雨频繁、台风多,天气气候复杂多变。“我们有 很多气象监测的工具和手段,分布在全省各个地方,山脚下、田野里、海面上、高空中,充当预报员的‘耳目’,每隔几分钟就发回来大量数据。”
  广东有86个人工气象站分布各地,每1小时采集一次云雨、气温等数据,全省有2300多个自动站,每5分钟观测一次;4个探空站,能利用探空气 球把仪器上升到两三万米的高空进行监测;广东还有不少海洋浮标和海岛探测站分布在海面上,用以了解上游天气状况和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气象监测手段 相继投入应用,监测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是世界上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的几个国家和地区之一,可从高空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利用多普勒天气雷 达,能够很好地把握三四百公里开外的水滴运动、风场分布等。
  大量数据信息,通过全球传输系统输送到广州气象信息中心,“而且,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公约,全球大部分国家观测到的可共享信息,20分钟内都可以传到我们预报员的工作台面上。”林良勋说。
  不过,这些还只是“面粉”,要做成“点心”,就得依靠信息分析手段。林良勋说,除了传统的人工研判外,目前广东还有全国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利用每秒运算400万亿次的高速计算机,解算一组非常复杂的数学物理方程组,形成预报结果。
  收到预警49分钟后暴雨来临
  强对流天气预警离不开雷达监测,预警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发布
  正说着,“嗡――”记者手机震动了一下,原来是“广东天气”微信号发来了一条预警信息:“受自西向东强雷雨云团影响,预计未来3小时内广州市有较强雷雨,并伴有7级阵风……蓝色预警信号生效,请注意做好防御工作。”一看时间,这时是下午3点20分。
  这条预警,就是林良勋叮嘱汪瑛等预报员做的。它不光发到了微信,还有电台、电视台、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各类媒体。
  “像今天这样的强对流天气,要做出准确的短时预警,就离不开雷达监测和稠密的自动气象站网。”林良勋面前的显示屏上是华南地区的轮廓,三块狭长的斑块,各自相隔一定的距离自西向东快速移动。每个斑块由外围往里颜色逐渐从蓝绿色变为黄橙色,到最中心则是连片的红色。
  这是根据天气雷达传回来的数据,由计算机处理形成的“雷达拼图”。斑块中间越红,代表雨越大。前面已移走的两块,代表今天早些时候已经下过的两 场雷暴雨;之间的空白距离,很好地解释了雨后短暂的晴天。此刻,第三块斑块正在珠三角偏西的肇庆、云浮一带向东移动,预示着第三场暴雨即将来临。
  记者收到预警信息49分钟后,下午4点09分,一道闪电划过长空,刚刚还亮白的天霎时黑了下来,耳边只听见隆隆的雷声。不一会儿,豆大的雨滴如期而至,密集地打在一楼门廊顶上,嗒嗒作响。
  “今明两天,是广东前汛期开始后的第二轮强对流天气。第一轮是3月29日―31日,广东可以说一场暴雨,全面开汛。之后这一轮,我们从3月30 号已经通过天气图观察到广东处于大气波动的‘波前’位置,人工研判和数值预报大致吻合,预计到4月2日―3日会有强降雨,此后又不停地进行及时滚动播报、 预警,全省累计发出暴雨预警63站次。应该说,这轮预报、预警是成功、准确的……”雨停后,陆续有当地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林良勋接受完采访,再跟同事们 讨论讨论,不知不觉已是晚上7点多。
  发言3分钟,分析研判要两个小时
  “社会对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非常高,这激励我们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4月3日早晨8点,中央气象台组织的全国视频会商准时开始,广东作为重点地区,被点名第二个发言。
  天气预报的工作,永远都在不断地进行,没有明显的开始、结束。特别是汛期,前一轮降雨还在进行,往往后一轮、甚至再往后一轮降雨的预报已开始 了。今天的会商,一方面是对这两天的强降雨做一个小结,但更重要的是之后清明假期天气的预测。记者看到,会商室里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前,早早地就坐了一圈人。
  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伍志方点开一张PPT,分析说,3―4日两广强降水逐日减弱,6日、7日可能又有强降雨。
  会商是天气预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林良勋告诉记者,天气会商是我国几十年的传统。会商有几个好处:有助于信息上的互通有无,有助于研究方向和特长上取长补短,有助于上级气象台对下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伍志方的发言只有短短3分钟,不过,为这3分钟准备的时间却长达2个小时――早晨5点多,她就到台里准备材料;6点,林良勋也到了,两人一起商量,形成了最后的发言。
  上午9点多,预报员们在字斟句酌后,将关于清明假期天气的第一份正式预报,以《重大气象信息快报》的形式,报送省委、省政府、应急办、省防总、 农林水利民政等各相关部门。与此同时,预报信息被发送给报社、网站、电台、通讯社,并在广东气象网、政务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上发布。这份经过预报员两 三天忙碌的假期天气预报,走过监测、传输、分析、会商、修改等各个环节后,就这样“新鲜出炉”,到了老百姓手中……
  广东省气象局局长许永锞介绍,近年来,随着探测技术的进步、数值预报系统的运用、通信技术的改善、预报员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精细化预报订正系统作为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已在广东省气象台启用。
  “老百姓希望我们的准确率是100%,社会对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非常高,这激励我们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许永锞说。
气象服务热线:400- 中国气象局总机:
网站值班电话:010-:00-17:00)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怎样才能让明天不下雨。。天气预报员报的是暴雨 5555555_百度知道
怎样才能让明天不下雨。。天气预报员报的是暴雨 5555555
提问者采纳
暴雨过后是晴天,就不下雨了
提问者评价
其实这个问题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我喜欢这句话。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天气预报员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做飞机 换个没雨的城市
去上海的虚拟花园玩没影响的
太夸张了……就算有下雨你也没办法,唉,我们不是魔术师……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天气预报员报错天气 荷兰议员主张对其罚款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
日 11:25:30
  【环球时报记者刘皓然 】 天气状况是人们假期出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准确的天气预报会“毁掉”一个周末甚至一个假期。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5日报道,因不满天气误报给当地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荷兰市政议员呼吁对天气预报员处以罚款。
  报道称,“荷兰之角”位于荷兰西部,是一座风景优美的海滨小城。过去一周,荷兰国内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适宜出行,而天气预报却称“大部分地区有大雨或雷阵雨”,人们只好待在家中。对此,荷兰旅游景点协会负责人乔普?桑尼森表示非常不满,称错误的天气预报给当地旅游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他向荷兰皇家气象局提出投诉,怒称:“希尔弗瑟姆下大雨,并不代表其他地方也下雨。”据悉,荷兰皇家气象局位于希尔弗瑟姆市,是该国权威的气象信息发布机构,其天气预报为荷兰各大电视台和报纸所用。
  对于天气预报的频繁失误,“荷兰之角”的一些商家也是怨声载道。当地一名旅馆老板说:“尽管气象部门所用的设备越来越多,却频频报错。最近,天气预报完全没有报准的时候。”他称这样的误报让当地经济蒙受巨大损失,因为旅客纷纷取消出行计划。他表示支持以“传播错误信息”为由对于天气误报予以惩处。
  面对商家和行业协会的投诉,当地市政议员向政府呼吁,对误报天气的预报员处以罚款,以示惩戒,此举得到当地一些商户的支持。
  荷兰皇家气象局发言人回应称:“电视、广播以及报纸所采用的只是我单位提供的原始数据。天气预报具体该怎么报,是他们的事情。”
&&责任编辑:许艺&&
<input type="hidden" name="wcmnr" value="  【环球时报记者刘皓然 】 天气状况是人们假期出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准确的天气预报会“毁掉”一个周末甚至一个假期。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5日报道,因不满天气误报给当地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荷兰市政议员呼吁对天气预报员处以罚款。  报道称,“荷兰之角”位于荷兰西部,是一座风景优美的海滨小城。过去一周,荷兰国内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适宜出行,而天气预报却称“大部分地区有大雨或雷阵雨”,人们只好待在家中。对此,荷兰旅游景点协会负责人乔普?桑尼森表示非常不满,称错误的天气预报给当地旅游造成“相当大的经..." />
点此进入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
Copyright&& 2004 - 2012&.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和镜像
新疆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天会不会下暴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