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投影面积如何计算?假设该佳木斯列车长楚春娇12m,宽2.5m,高4m。那...

山东潍坊华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发电机组生产销售
全国咨询热线:159-
基于GPS的导航系统可为车长和驾驶员连续提供坦克当时的位置
基于GPS的导航系统可为车长和驾驶员连续提供坦克当时的位置
&&59式主战坦克系列情报可信度技术参数:乘 员:4人战斗全重:36吨车 长:6.04米车 宽:3.27米车 高:2.59米火炮口径:100毫米高射机枪:12.7毫米弹药基数:炮弹:34发7.62毫米弹:3500发12.7毫米弹:200发发动机型式:柴油机发动机功率:520马力最大速度:5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430公里发动机:1台12缸V型水冷柴油机,采用五速机械式变速箱。储油箱:960升火炮:100毫米线膛炮,有效射程700~1200米测距:使用激光测距仪,测距范围300~3000米,精度±10米59式中型坦克有多种改进型,诸如59式(双稳)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WZl20A)、59-2式中型坦克(BWl20B)、59-2式指挥坦克(BWl20B)、59式扫雷坦克、59改中型坦克(B59G)、59-2A式中型坦克、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BWl20K)、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BKl940)、ZTZ59D1式中型坦克(WZ120C)。另外,在59式中型坦克底盘基础上,还发展了几种变型车,如64式重型履带牵引车(WZ411)、64式中型坦克牵引车(WZ652)和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WZ651)等。早期的59式坦克加装反应式装甲的59改坦克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针对59式中型坦克在作战中暴露出来的火控系统落后、防护能力弱等缺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国决定对59式中型坦克进行第一轮改进。1979年,开始进行改进设计,产品代号为WZ120A。改进方案被批准后,随即投入了试制和改进后的战术技术性能试验。1984年,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通过了定型试验并正式定型,命名为“59-1式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是我国自行生产59式中型坦克以来,第一次比较集中的改进,标志着我国主战坦克走上了研改结合的道路,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火炮首发命中率、防护能力和机动性能比59式坦克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为老式装甲装备的不断改进积累了经验。从其结构上看,59-1式中型坦克在59式中型坦克基础上进行了19项改进,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的最大特色,是贯彻了“人文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下面就着重介绍“以人为本”的12个“亮点”。一是为59式中型坦克火炮增装了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和73式激光测距机。这就大大提高了火炮的首发命中率,并缩短了瞄准时间,结束了原59式中型坦克没有火控系统,“判距靠炮长的眼睛、射击靠射手经验”的历史。二是增装了并列机枪弹和高射机枪弹压弹机。原59坦克的并列机枪弹要靠乘员人工压装,费时、费力不说,时间长了弄得手生疼。改进后,机枪弹可以半机械化压装了,大大提高了效率,省时、省力。三是在车外增装了红外大灯。坦克驾驶员都怕夜间用夜视仪驾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59坦克的夜视仪看不清而且失真。改进后的59-1坦克,在车外左侧翼板前部增装了1个80瓦的6610型红外大灯,提高了红外照度,这就改善了驾驶员使用夜视仪观察的效果。四是增装了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过去驾驶员在行驶中拉操纵杆着实是不容易,需要几十斤的拉力,一开几个小时,谁也受不了。改进后的坦克增装了转向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驾驶员操作起来明显轻便灵活。五是增装防滑履刺。过去坦克在雪地或冰上行驶前,为防滑需要乘员把履带拆开,然后隔几块履带反装一块(履带刺朝下),最后再把履带结合起来。当过坦克兵的都知道,调履带可是件苦差事,四个乘员忙乎一二个小时,累得是满头大汗,寒冬腊月这滋味就更不好受了。现在好了,改进后的59-1坦克,在左侧翼板上排气管后方加装了1个储存箱,可以存放防滑履刺,在需要时直接将防滑履刺加装到履带上即可,给三北地区及高寒高原地区的坦克兵们带来了“福音”。附:中美联合研制的“美洲虎”坦克主要性能数据(样车)乘员4人战斗全重40吨单位功率14千瓦/吨单位压力91.43千帕车长(炮向前)9.6米车体长6.8米车宽3.27米车高2.63米公路最大速度55公里/小时爬坡度60度涉水深1.1米武器装备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坦克炮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12.7毫米高射机枪烟幕榴弹发时器2X4个弹药基数炮弹34发7.62毫米机枪弹3500发12.7毫米机枪弹600发炮塔回转范围360·火炮俯仰范围-4~+17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和美国凯迪拉克·盖奇·达信公司提出联合研制“美洲虎”坦克计划,双方各提供40%的部件,其余20%的部件由国际承包商负责。80年代末,由于受国际政治气候影响,美国单方面终止协议,“美洲虎Ⅰ”式和“美洲虎Ⅱ”式坦克各生产出一辆样车就夭折了。“美洲虎”保留了59式坦克的底盘和扭杆悬挂装置,由五对负重轮、一对后置的主动轮和一对前置的诱导轮组成,比59式坦克多了两对托带轮。该坦克乘员4人,战斗全重40吨,车长9.6米,车宽2.7米,车高2.63米,涉水深1.1米。动力装置改用了美国底特律柴油机公司的8V-92TA型8缸柴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为560千瓦,公路最大速度55千米/小时。该坦克主要武器是一门英国皇家兵工厂生产的105毫米坦克炮,炮塔可360度旋转,作负4度至正17度俯仰,配弹34发,可以发射所有北约制式105毫米坦克炮弹,包括最新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弹药补给十分方便,属于L7系列,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采用。另外,“美洲虎”还配有一挺7.62毫米机枪和一挺M2HB式12.7毫米高射机枪,分别带弹3500发和600发。为了提高射击精度,“美洲虎”除了先进的瞄准设备外,还特备了抽烟装置,因为发射炮弹时所产生的火药烟雾可能挡住炮手的视线。由于“美洲虎”继承了苏式坦克的血脉,外形低矮,看上去却是小巧玲珑,正面投影比西方同类坦克小得多,因此在战场上被发现的概率比同类装备低。另外,它装备了一套发烟装置,在遇到攻击时,用烟雾笼罩自身,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在1988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北京国际防务展览会上,中美、中英和中法合作研制的步兵战车的样车曾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同年年底又传出中、美合作研制主战坦克的消息,即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和美国卡迪拉克·盖奇·达信公司将合作研制一种供应出口市场的“美洲虎”坦克。2.62式主战坦克系列情报可信度性能数据型号
4人战斗全重
21000kg单位功率
15kW/t单位压力
67.69kPa车长炮向前
8.016m? 炮向后
7.265m车体长
6.231m车宽
2.850m车高带高射机枪
2.742m至指挥塔顶
2.263m车底距地高
0.450m履带着地长
3.435m履带宽
430mm履带中心距
2.390m公路最大速度
60km/h燃料储备
724L公路最大行程
450km涉水深
1.3m爬坡度
70%侧倾坡度
58%攀垂直墙高
0.7m越壕宽
2.5m发动机生产公司
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型号
12150L-3类型
4冲程12V水冷直喷式柴油机功率/转速
316kW/1800r/min传动装置生产公司
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类型
机械固定轴式前进档/倒档数
5/1机械式(多片摩擦离合器)转向装置类型
机械式(多片摩擦离合器)悬挂装置类型
扭杆主要武器口径/型号/类型
85mm/62-85Tc/坦克炮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
7.62mm/机枪/2挺防空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 12.7mm/59式/机枪/1挺弹药基数主炮弹
47发? 并列机枪弹
2000发高射机枪弹
500发炮塔驱动方式
电动和手动炮塔旋转范围
360°火炮俯仰范围
-5°~+20°火炮最大俯仰速度
10°/s炮塔最大回转速度
10°/s灭火系统
半自动电气系统电压
24V发动机电压/功率/型号
24V/3kW/ZFC3000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型号
4个/24V/280Ah/65式电台型号/数量
A-220A/1台车内通话器型号
A-221A概述该坦克于1958年研制,1962年设计定型,1963年投产并装备使用,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轻型坦克。它主要用于南方丘陵山地的装甲师团,遂行侦察、迂回、同敌方轻型装甲车辆作战等主要主要任务,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一定的火力和防护能力。该坦克的改进型为62-1式轻型坦克,变型车有79式轻型坦克抢救车和82式军用快速推土机,均已生产和装备使用。结构特点该坦克的主动轮后置,车体用钢板焊接,炮塔为铸造件。驾驶员位于车前左侧,顶部有1个可升降和水平转动的铸造驾驶舱盖,驾驶舱有2个观察镜,配有红外夜视仪。车长、炮手位于战斗舱火炮左侧,装填手位于右侧。车长指挥塔上安装4个观察镜和1个指挥潜望镜。该坦克安装1门85mm加农炮,俯仰范围-5°~+20°,右侧有1挺7.62mm口径的并列机枪,随火炮转动。此外,在装填手出入窗座上安装1挺12.7mm高射机枪,驾驶员右侧安装1挺7.62mm航向机枪。火炮有立式滑动炮闩,驻退复进机置于其上,发射定装式榴弹、穿甲弹、微旋破甲弹和碎甲弹。该坦克的动力装置位于车体后部。1台12150L-3水冷发动机横置,标定功率为316kW,标定转速为1800r/min。传动装置有速比为0.7的增速箱、多片式离合器、定轴式变速箱、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在变速箱左面两侧各安装1个多片式转向离合器和侧减速器,减速比为5.1。行动部分每侧为5个负重轮,独立扭杆式悬挂,在第一、五负重轮位置安装液压减振器,依靠车前1对球面蜗轮杆调整诱导轮位置来实现履带松紧度的调整。装甲车体前上甲板与水平面成30°夹角,厚度35mm,炮塔的正前方厚度为45mm。该坦克装有半自动灭火装置和烟幕弹发射器。在改进型62-1坦克上装有激光测距仪,炮塔外部装有围栅,车体两侧安装裙板。3.63式主战坦克系列情报可信度重量: 18.7t乘员: 4最大速度: 64km/h单位功率: 21.39kw/t最大行程: 350KM武器:1x85mm线膛炮;1x12.7mm 高射机枪;1x7.62mm平射 机枪.T-63水陆两用坦克是中国继60式水陆坦克之后自己研制成功的战车。越战和1971印巴战争中使用过。目前中国约有800辆,朝鲜,越南,巴基斯坦,苏丹均有装备。我国海军陆战队的王牌63A水陆两栖坦克近年来,我国在63式水陆两用坦克的基础上研制了63A型水陆两栖坦克,这是近年来世界上研制的唯一一型水陆两栖坦克,其换装了炮塔,加大了车体,加强了装甲防护,采用了新型火炮,整体性能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4.69式主战坦克系列情报可信度69式坦克是在59式坦克基础上自行改进设计的中型坦克,1963年下达战技指标,1964年完成设计,1965年生产出样车,1974年设计定型。车上安装了100mm滑膛炮、426kW(580马力)发动机、双向稳定器及红外夜视夜瞄装置等。该坦克在火力和机动性以及夜间作战性能方面比59式坦克均有所提高。结构特点一、总体布置 该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与59式中型坦克基本相同。 车体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驾驶舱在车体前方左侧,车体中段是战斗舱,其上有炮塔,车体后部为动力-传动舱,发动机横向布置。炮塔为铸造件。车内有4名乘员,驾驶员位于车内左前方,便于向前观察;车长位于火炮的左后侧,炮长位置在车长位置的前下方;装填手位置在火炮的右侧。 车内携带炮弹44发,2个弹架油箱内装弹19发,发动机隔板前中组弹架装弹12发,左侧装甲板固定2发,右侧装甲板固定4发,炮塔右壁固定2发,炮塔尾部固定5发。 安全门设在驾驶椅后侧。二、武器系统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00mm滑膛炮,身管长5450mm,身管中段有抽气装置,驻退机和复进机并列布置在火炮上方,可以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脱壳穿速为1490m/s,火炮最大射速为7发/min。 辅助武器有1挺在炮塔顶部安装的12.7mm高射机枪、1挺在火炮右侧同轴安装的7.62mm并列机枪和1挺在驾驶员右前方安装的7.62mm前机枪。 该坦克的火控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仪、炮长夜间瞄准镜、车长昼夜观察指挥镜和1969年式100mm滑膛坦克炮炮长瞄准镜。激光测距仪的测距范围为300~5000m,测距精度±10m,重复频率7次/min。炮长夜间瞄准镜为主动红外式,放大倍率为7×,视界为6°,视距(发现目标)800m,红外灯功率为500W。车长昼夜观察镜放大倍率昼间为5×,夜间为6×,视界昼间为12°,夜间为8°,夜间视距400m,红外灯功率为200W。其他观瞄装置与59式中型坦克相同。 该坦克安装了双向稳定器,稳定精度高低向±1密位,水平向±3密位,瞄准速度高低向0.07~4.5°/s,水平向0.09~15°/s。三、推进系统 该坦克采用V型12缸水冷柴油机,标定功率426kW(580马力),标定转速2000r/min,最大扭矩2453±98N·m,最大扭矩转速r/min,最低稳定转速不大于500r/min。燃油消耗率不大于238g/kW·h(175g/马力·h),机油消耗量不大于8.16g/kW·h(6g/马力·h),冷却系和润滑系采用管带式散热器,燃料系统采用弹架油箱,总容量为935L。 传动装置采用固定轴式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并采用多片干式离合器、二级行星式转向机和单对外啮合直齿轮侧减速器。 行动装置采用扭杆悬挂装置,每侧有5个钢制负重轮,在左、右侧第一和第五负重轮位置各装1个液压减振器。采用单销式金属履带板,每侧91块。四、防护系统 该坦克的装甲防护与59式相同,采用均质钢装甲,铸造炮塔,车内携带半自动型灭火瓶3个,手提灭火器1个,车上装有电点火烟幕筒2个。 该坦克的通信设备包括1部A-220A型电台和1套A-221A型车内通话器,车内装有1台6kW的GFT 6000型硅整流发电机。型号演变和变型车 在该坦克底盘基础上先后发展了69-Ⅱ式主战坦克、69-ⅡB式指挥坦克、69-ⅡC式指挥坦克、69-ⅡC1式指挥坦克以及69-3(79式)主战坦克和653式中型坦克抢救车。1.69-Ⅱ主战坦克 该坦克是在69式中型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成的,1981年完成设计,1982年投入批量生产。 该坦克的主要改进项目有安装了100mm线膛炮,配备有钨头穿甲弹、破甲弹、榴弹,所用炮弹与苏联T-55坦克炮弹通用;安装了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行星侧减速器;液压助力的主离合器操纵和转向操纵装置;自动灭火系统;集体和个体相结合的三防装置;热烟幕施放装置;889型电台;橡胶侧屏蔽裙板;机油失压报警装置、摩托小时计、快速开启的安全门等。 后期生产的69-Ⅱ主战坦克还有一些新的改进,包括激光测距与瞄准镜二合一的新型瞄准镜,在炮塔两侧前部安装了抛射式烟幕发射器,在炮塔的外部周围有栅栏式屏蔽。 该坦克所装的激光测距仪的性能与69式坦克相同,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的弹道解算器解算距离范围为300~3000m(机枪弹为300~800m),解算弹种为穿甲弹和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榴弹和并列机枪弹的解算精度为不大于0.05密位,解算时间不大于1s。带步进电机的坦克炮瞄准镜倍率为3.5×/7×、视界相应为18°/9°、装表方式为自动和手动,自动装表精度不大于0.2密位。 该坦克的变速箱上装有液压助力泵和AK-150空气压缩机,风扇传动作了调整,提高了冷却风扇的转速。主离合器和转向机增加了摩擦片,侧减速器采行星式传动。 该坦克热烟幕装置的有效遮蔽长度为200m,烟幕持续时间为2~4min,施放装置连续工作时间为10min,燃油平均消耗量为10L/min。 该坦克的三防装置以自动控制密闭的战斗乘员舱和过滤通风建立超压的集体防护为主,以乘员个人防护器材为辆。该坦克两侧装有8mm厚夹布橡胶板的屏蔽裙板。 该坦克自动灭火器灭火方式为全自动和半自动,感受火警时间为3~5s,灭火瓶数量3个,灭火时间使用1瓶为10~15s,使用3瓶为30~35s。2.69-ⅡB指挥坦克 该坦克是在69-Ⅱ主战坦克基础上研制而成的,1982年设计,当年投产,用于外贸。该坦克装有2部电台(889型电台和892型电台各1部),炮塔外设有双天线,一根是2.8m(2节)杆状天线,另一根为4m(4节)杆状天线。在车尾外部装备了由汽油发电机组、换能器和延伸电缆组成的辅助电源。该坦克不仅可在行进间用于联络指挥作战,还可在隐蔽情况下利用汽油发电机组和延伸电缆在地面进行作战指挥。由于增装1部电台,炮塔内的炮弹减少2发,炮塔后部可增装桅杆天线1根。其余技术装备和作战性能与69-Ⅱ主战坦克相同。 汽油发电机组由2.2kW(3马力)的单缸汽油机和1kW单相自激交流发电机组成。换能器由变压器和单相桥式全波整流器等组成;可将汽油机发电机组发出的230V、50Hz的单相交流电经变压整流后供车上电台或蓄电池用。 为避免2部电台共车工作时互相干扰,设置了滤波装置。3.69-ⅡC指挥坦克 该坦克是在69-ⅡB指挥坦克基础上将892型电台更换为889型电台,即装有2部889型电台,炮塔外设双天线,2根天线均为2.8m(3节)杆状天线,其余性能和69-ⅡB式指挥坦克相同。该坦克于1982年设计,当年投产,用于外贸。4.69-ⅡC1指挥坦克 该坦克是在69-ⅡC式指挥坦克基础上采用天线共用器,将2根天线合并为1根3.3m(2节)宽带天线,由2部889型电台共用1根天线。 该坦克1983年设计,当年投产,用于外贸。 该坦克的其余技术装备和作战性能与69-Ⅱ式主战坦克相同。5.69-3(79式)主战坦克 该坦克是在59-Ⅱ中型坦克和69-Ⅱ主战坦克基础上于1982年发展的一种新型主战坦克。它装有带热护套的105mm线膛炮、安装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潜望式微扰动简易火控系统、二代微光夜视夜瞄装置及VRC-8000型电台和VIC-1型车内通话器。底盘部分的性能和结构与69-Ⅱ主战坦克相当。 该坦克后来有所发展,火控系统增装了热像仪,炮控系统采用了电液复合式双向稳定器,还增装了车长超越射击装置。在炮塔前部两侧焊装了烟幕弹发射器支架,在炮塔周围增装了栅栏式屏蔽。6.653中型坦克抢救车 该抢救车是69-Ⅱ主战坦克的变型车,由69-Ⅱ主战坦克去掉炮塔,在底盘上安装绞盘、液压起吊架和驻锄等设计而成,用于对战斗损伤、淤陷以及失去自行能力的装甲车辆实施抢救、牵引后送及换件修理等技术保障任务,必要时也可为主战坦克构筑掩体与开辟道路。1982年开始生产,1983年通过技术鉴定,产品代号为WZ653,通常称为653中型坦克抢救车。该车机动性好,具有较高的装甲防护、抢救与拖救作业效能,适宜于在野外条件下使用,车上配有照明装置和驾驶员夜视仪,能在夜间作业。 车首为操纵舱,驾驶员位于车首左侧,绞盘安装在车体中部,绞盘纲丝绳经车体首上装甲板,向前伸出车外,以实施拖救作业。动力-传动装置仍位于车体后部,与基型车69-Ⅱ主战坦克布置相同。驻锄安装在车首,由液压装置操纵起落,拖救时起支撑作用,最大支撑力687kN(70000kgf);修整地形及构筑掩体时起推土铲作用,最大铲土深度不小于200mm。车尾焊有刚性牵引钩,刚性牵引架平时固定在操纵舱的左侧装甲板外边。刚性牵引装置用于对失去操纵能力的坦克进行刚性牵引。起吊装置安装于车体上部,由液压系统控制,吊臂有2节,可以伸缩和作360°旋转,标定起吊重量为10t。 车尾外部装有1挺12.7mm高射机枪,可用以对付低空敌机和地面目标。 通信系统与69-Ⅱ主战坦克相同,另外配有103m车内外通话导线,拖救时乘员能用车内通话器同外部进行联系。7. 84式中型坦克抢救车 在653中型坦克抢救车基础上利用69-3(79式)主战坦克底盘研制而成,改进后的抢救车于1984年正式定型并装备中国部队,其代号为WZ653A,正式名称为84式中型坦克抢救车。8.在69Ⅱ式坦克的基础上改进研制成的79式79式坦克是我国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的主战坦克。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了西方的105毫米线膛坦克炮技术。105毫米线膛坦克炮的穿甲能力相当优秀,测试表明,它可以击穿两辆并排摆放的59式坦克。我国为69式坦克安装了105毫米线膛炮,并引进英国马可尼公司的火控技术,在69Ⅱ式坦克的基础上改进研制成79式。1984年,79式坦克参加了国庆大阅兵,受到世界瞩目。该主战坦克战斗全重36.8吨,长6米,宽3.3米,高2.5米,最大公路行驶速度50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430千米,越壕宽2.7米,过垂直墙高0.8米。乘员为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其总体布置与59式、69式、69Ⅱ式坦克基本相同,内部布置从前至后为驾驶室、战斗室、动力室。和69式相比,从外部看,79式坦克的火炮带热护套,炮膛抽烟装置在身管的中部偏后,车体两侧装有侧裙板,其上开有便于登车的踏孔,车体前部的伪装灯和大灯由2个增加到4个(每侧2个)。79式坦克的105毫米线膛炮威力大,精度高,身管寿命长且更换方便。配用的弹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身管热护套由薄铝板、硅橡胶带及卡箍组成,可减小冷热不均造成的身管弯曲,提高火炮命中率。该坦克还安装了带计算机的简易火控系统,系统反应时间不超过10秒。炮长配装了微光夜视瞄准镜,车长配装了微光夜视观察镜,驾驶员配装了微光夜视仪。微光夜视装置为第二代被动式夜视仪器,提高了坦克的夜战能力。在防护方面,以结构防护为主,车体两侧安装了裙板,提高了对破甲弹的防护力。增装了集体防护系统和自动抑爆灭火系统。集体防护系统的探测器探测到γ射线或毒剂时,能立即输出信号,并自动关闭坦克上的所有门窗,增压风扇开始工作,使车内形成超压,阻止污染空气进入车内;自动抑爆灭火系统能够在10毫秒内探测出火源,并能在60毫秒内扑灭火点,避免“二次杀伤效应”发生,提高了坦克特种防护能力。该坦克还可利用发动机排气管中喷射柴油的办法,形成浓厚的热烟幕,也可以在炮塔上挂装烟幕弹发射筒来施放烟幕,提高了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5.80式主战坦克系列情报可信度性能数据型号
4人战斗全重
39500kg单位功率
14.1kW/t车长(炮向前) 9.328m
8.975m(炮向后) 8.597m
8.677m车体长
6.460m车宽(带裙板) 3.372m
3.372m ?(不带裙板)3.352m
3.352m车高(全高)
2.790m ?(至炮塔顶) 2.290m
2.290m履带宽(金属) 580mm
580mm(橡胶)
580mm公路最大速度
57km/h越野平均速度(公路)40km/h
40km/h(土路)
32km/h公路最大行程
500km涉水深
1.4m潜水深
61%侧倾坡度
58%攀垂直墙高
0.8m越壕宽
2.7m80式主战坦克Type 80MBT由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研制。80式主战坦克是中国继59式、69式坦克以后的第二代新型主战坦克,其火力、机动、防护性能比第一代坦克有大幅度提高。该坦克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涡轮增压大功率发动机、新型105mm线膛炮、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微光夜视、摩擦式减振器、不等刚度扭杆悬挂、大行程小直径负重轮及披挂式复合装甲等。该坦克从1974年着手新部件的研制,1980年开始整车研制,年共研制样车12辆,累计行驶里程近100000km,其中包括国家定型试验累计50000km以上,经历了严寒、湿热、高原、沙漠等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严格考核。试验证明该坦克具有强大的火力、灵活的机动性和坚固的防护力,完全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使用要求。结构特点:一、总体布置。该坦克在总体布置上仍然采用了传统的布置形式,坦克前部为驾驶舱,中部为战斗舱,后部为动力传动舱。驾驶舱位于车辆的左前侧,驾驶员盲区较小,便于观察。 在驾驶舱内安装有供驾驶员驾驶车辆用的操纵装置、观察装置、检测装置、指示装置以及驾驶椅。 操纵装置有油门操纵装置、机油泵起动按钮、起动电机起动按钮、空气瓶开关、燃油系统放气开关、手摇柴油泵等。这些装置及开关根据人机工程要求得到合理的布局,使得操作方便、舒适。 观察装置在驾驶员的前方,布置有观察镜。在气候合适的白天行军或训练时,可以打开驾驶窗盖将驾驶椅调到较高位置上开窗驾驶。当有风沙或寒冷阴雨时,可把档风罩装上。当投入战斗需关窗驾驶时,白天可利用安装在驾驶员前部的2个84式坦克观察镜观察,夜间可更换为微光驾驶仪。 检测装置有发动机油温表、水温表、油压表、排气温度表、液压油油压表、电流表、电压表、摩托小时计、时钟、航向仪、发动机转速表和里程表等。 指示装置有炮位指示灯、空气滤清器阻力指示器、油量指示器、防原子自动报警剂量仪等。 驾驶椅为前后、高低有级可调式,靠背也可根据驾驶员的需要前后调节,这样可满足开窗、闭窗以及不同身材驾驶员的需要。 除上述装置外,驾驶舱内还放置有三防保护面具、饮水壶、电路保护装置等。 在驾驶舱右侧安装有前组油箱、弹架油箱、蓄电池室及弹药等。 战斗舱位于坦克的中部,它包括了车体中段和炮塔体构成的全部空间。在战斗舱内主要安装有武器系统(包括主要武器、弹药、火控系统、辅助武器)、通信设备及灭火抑爆系统等。 车工位于炮塔左侧可360°旋转的指挥塔下方,炮长位于车长前下方,装填手位于炮塔的右侧。 动力传动舱位于坦克后部,舱内主要安装有推进系统,主要部件有发动机、弹性联轴节、传动箱、主离合器、变速箱、行星转向机、制动器及侧传动。这些部件均布置在动力传动舱前部和下部,传动装置上面是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各大部件是分别安装后通过联接装置构成一体的,这种组装形式有利于维修保养。一般情况下通过可掀起的油、水散热器,乘员可以接近各大部件,以便进行检查和维修。为了更换部件,可将动力传动舱上顶甲板拆下。 动力装置进气系统中的空气滤清器位于发动机榆出端的右侧翼子板上。常温或高温下通过顶盖上的时气口进气,天气寒冷时,可以通过动力舱内进气。只需打开空气滤清器上方顶盖即可方便地进行维修保养。二、武器系统 1.主要武器 主要武器是1门83式105mm线膛炮,俯仰范围为-5°~+18°,可360°旋转,在身管上装有的热护套可保护身乏因受热不均而变形弯曲,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该炮身管采用了可由防盾口向前抽出的结构,这对战时抢修具有重要意义。 该炮全重1950kg,身管采用自紧工艺,可发射中国制造的弹药,也可发射北约标准的105mm坦克炮弹。 2.弹药 该炮配备的弹药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破甲弹(HEAT)和碎甲弹(HESH),初速分别为.5和731.5m/s,最大射程分别为和9500m,千米立靶精度分别为0.2m×0.2m、0.23m×0.23m和0.2m×0.2m。射速为7发/min。 炮弹安置为前组油箱弹架19发,中组弹架18发,右侧甲板4发,左侧甲板1发,炮塔内2发,总共44发。 3.辅助武器 在装填手门上安装1挺12.7mm高射机枪,弹药为500发,射速70发/min,初速825m/s,有效射程1600m,表尺射程3300m。 在火炮右侧同轴安装1挺7.62mm并列机枪,弹药基数为2250发,分9箱配置在坦克内外,射速350发/min,初速865m/s,有效射程1000m。 4.火控系统 火控系统主要由带光点注入的炮长瞄准镜、激光测距仪、火控计算机及控制面板、光点电源、光点驱动器、目标角速度传感器和炮耳轴倾斜传感器以及双向复合控制稳定器等部件组成。 观瞄仪器包括炮长夜间微光瞄准镜、车长指挥观察镜、炮上固定式潜望镜、装填手用潜望镜各1具。此外还装有供车长周视观察的4个固定式观察镜。 该火控系统的工作程序是:当炮长发现目标后,利用操纵台使光点注入式炮长瞄准镜中的分划大箭头对准目标中心(即第一次瞄准)。当大箭头压住目标中心时,按下测距按钮并对目标进行跟踪,约跟踪2s左右松开测距按钮,即发射激光进行测距,炮长瞄准镜视场中便出现目标距离数字指示和代表提前量的光点;与此同时火炮也自动赋予提高量。待火炮稳定后,利用操纵台使视场中的光点压向目标中心(即精瞄),一旦对准目标中心,炮长便可进行射击。 该系统由于计算机修正了影响射击精度的诸因素,因此可以获得较高的射击命中率。在战斗条件下,在1750m距离内(目标面积2.3m×2.3m)静止对运动目标和在1850m距离内(目标面积2.3m ×2.3m)静止对固定目标射击,首发命中率都不低于50%。系统反应时间为静对静不大于7s,静对动不大于10s。 光点注入式瞄准镜为单目望远式,有7×和3.5×两个放大倍率,视场分别为9°和18°,测距范围为200~8000m,测距精度±10m。来自激光测距仪、高低角速度传感器、方位角速度传感器和炮耳轴倾斜传感器的数据自动输入计算机,气温、药温、横风、初速降和综合修正等参数由人工输入计算机,射击距离也可由人工输入。计算机解算距离为200~3000m,解算精度为±0.1密位。 炮控系统具有手动或机动两种操作方式,高低向和水平向稳定器均采用复合控制。因此稳定精度较高,低速性能好。水平向稳定精度±2.5密位,高低向稳定精度±1密位。高低向瞄准速度为0.05°~4.5°/s,水平向瞄准速度为0.7°~20°/s,车长超越调炮速度为0.09°~20°/s。三、推进系统 发动机为12150ZL型V型12缸水冷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标定功率537kW(730马力),标定转速2000r/min,燃油消耗率为238g/kW·h(175g/马力·h)。 传动装置中的传动箱为直齿轮式,变速箱为机械固定轴式,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转向机构为二级行星式,侧传动为单对直齿轮减速器,制动器为带式。主离合器和转向机的操纵为机械液压助力式,这咱机构可保证一旦液压系统失灵能够立即转换成机械操纵。 行动装置采用不等刚性扭杆加摩擦减振器的复合式悬挂,每侧有6个负笪轮,3个托边轮。采用单销式金属履带,也可配备挂胶式履带。四、防护系统 车体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首上甲板与水平面夹角设计成22°,增大了甲板的水平厚度。可在首上甲板上披挂复合装甲,以加强正面防护能力。车体两侧增加了屏蔽裙板,能有效地防穿甲弹和破甲弹的攻击。 炮塔为铸造件,外形低矮,流线形好,正面装甲防护力较强,在炮塔四周增加了栅栏屏蔽,增大了防破甲弹的能力。 炮塔外部装有76mm烟幕弹发射器2×4具,抛射距离为100m,齐射时能形成弧度为120°、正面总长度为120~150m的烟幕,烟幕持续时间可达2min。 坦克外表涂有防红外迷彩漆,内部还装有三防装置和灭火抑爆系统,所有这些都把坦克的防护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五、其他设备 车内安装有功率为6kW的三相交流硅整流式发电机和4个6-TKA-180型低温起动型蓄电池。里备有全套潜渡装置,包括密封进排气窗用的布盖、进气筒、排气单向阀、航向仪、排水泵及呼吸救生器等。潜水前单车准备时间为20~30min,潜水深5m,潜水距离600m,潜渡后可立即投入战斗。型号演变和变型车 该坦克是中国第二代主战坦克的基型车,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将耿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在设计定型之后,又研制了一系列新的车型,如80-1主战坦克、80-Ⅱ主战坦克等,使80式主战坦克成为一个车族。1.80-1主战坦克 该坦克保留了80式主战坦克的推进系统和防护系统,主要改进了火控系统、观瞄装置和三防装置。 在火控系统中将80式的光点注入式简易火控系统改成了潜望式微扰动简易火控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把昼夜瞄准和测距三者合为一体,使得坦克在昼夜均能使用该系统对静止或运动目标进行射击;具有较完备的自检能力,能及时显示系统出现的故障;瞄准线与火炮轴线采用电同步,传递精度高。 观瞄系统中夜视夜瞄镜均由一代微光改为二代微光。 三防装置除保留80式主战坦克个体防护装置外,还增加了增压风扇、滤毒罐等集体三防装置。2.80-Ⅱ主战坦克 该坦克继承了80式主战坦克的基本结构,主要改进了观瞄系统,增设了较多的特种设备,其改动部分包括: (1)在变速箱上安装了空气压缩机,实现了对高压空气系统的不断充气,保证发动机空气起动系统的可靠工作。 (2)增加了吹洗装置。在野外条件下,驾驶员的观察镜往往会被尘、泥遮盖,以致失去观察能力。因此在驾驶员观察镜处增设了吹洗装置,保证了镜面的清晰度并为维修保养提供了方便。 (3)增加了热烟幕装置,使得该车具备2套烟幕系统。热烟幕有效长度为200m,烟幕持续时间为2~4min,施放系统工作时间长10min,燃油消耗量为10L/min。 (4)三防装置改成了集体防护式,由自动关闭机、防原子自动报警剂量仪、防化学毒气自动报警器、增压风扇、滤毒罐、继电控制盒等组成。该装置在接受到γ射线或毒剂后,能自动、快速报警,并自动关闭各个孔洞进行密封,输入的空气被滤清并在战斗舱形成超压,有效地保护车内乘员免受原子、化学和毒气的侵袭。 (5)观瞄系统的夜视夜瞄镜均采用二代微光管,大大提高了观瞄能力。 (6)通信设备采用了带保密机的VRC-83电台及配套的车内通话器。 (7)在乘员处增设了电风扇,提高了乘员的舒适性。 该坦克的研制成功,使80系列坦克性能更加完备,受到国内外的关注。3.85-Ⅱ主战坦克 在80-Ⅱ主战坦克的基础上更换了新的传动装置,并装备了新型的稳像式火控系统和新的加长身管105mm火炮,从而形成了85-Ⅱ型。新的传动装置为液压换档的行星变速箱,转向操纵改成方向盘式。 该坦克在发动机功率和火炮威力上均有加强,在发动机辅助系统方面也作了相应改变。火控系统为稳像式,可实现行进间对运动目标的射击。 该坦克的研制成功,全面提高了80系列坦克的性能,使中国主战坦克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6.85式主战坦克系列情报可信度122中型坦克主要战术技术性能:37.5吨
车长(炮向前)
车宽3.28米
车高(至炮塔顶)
单位功率12.7千瓦/吨
单位压力72千帕
最大速度55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500千米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120毫米/滑膛坦克炮
反坦克导弹/红外制导辅助武器口径/类型12.7毫米高射机枪
7.62毫米并列机枪
7.62毫米航向机枪
弹药基数120毫米炮弹 40发
7.62毫米机枪弹 3000发
12.7毫米机枪弹 500发
反坦克导弹 4枚
装甲类型:车体/炮塔钢装甲板/钢铸造装甲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我国坦克装甲车辆专业情报网的情报分析专家,就不断向军委装甲兵和国防工业的有关领导上报前苏联和西方国家相继推出和装备新一代主战坦克的情报。当时,前苏联已研制出T-64坦克,德国推出了“豹”1坦克,美国陆军已经开始装备M60坦克,法国的AXM-30坦克也已新鲜“出炉”。情报专家分析,这些坦克装有105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及较先进的计算机火控系统,整体性能已明显优于我国自产的59式中型坦克,同时也领先于我国于1963年开始筹划研制的69式中型坦克(装100毫米滑膛炮、激光测距、以人工操纵为主的简易火控系统以及主动红外夜视夜瞄装置等)。这些情报引起了军委装甲兵的高度重视,并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果断决定开始研制战技指标明显高于69式中型坦克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全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坦克研发差距。
装甲兵的决心很快得到军委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认可。1967年4月,根据军委装甲兵的指示精神,由北方某坦克制造厂牵头、某研究所和装甲兵科研院参加,联合组成新型坦克论证组,对发展我国二代坦克的战术技术指标进行充分论证。同年12月,国防科工委批准了军委装甲兵提出的论证指标,并正式下达了研制代号为“122中型坦克”的任务,承担研制任务的工厂和有关科研院所遂全力投入研制新型坦克的会战。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事,却打乱了新型坦克的研制节奏。装有双联装12.7高射机枪在122中型坦克“三液”样车1969年年底,我国与前苏联在两国接壤的黑龙江珍宝岛地区爆发了边境冲突。在这场规模不大的边境交战中,苏军仗着其有先进坦克和装甲车,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地犯我边境。战争就是无声的命令。没有先进坦克的痛,使装甲兵的高级将领意识到加快我国新型坦克研制步伐的必要性。此时正值研制工作刚刚起步,于是,军委装甲兵果断放弃了原来比较保守的研制方案,决定进一步提高新型坦克的战技指标。为加快研制进程,军委装甲兵亲自挂帅,组成了新一代中型坦克会战组。1969年12月,有关专家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新型坦克的战技指标又进行了补充论证。1970年初,军委装甲兵召开新型坦克研制工作会议,进一步确定了战术技术指标。同年3月18日,由军委装甲兵、沈阳军区装甲兵、北京军区装甲兵、五机部等领导机关和科研院所及工厂等单位,联合组成了新型坦克会战组。由北方某坦克制造厂担纲坦克大会战的总师单位,122中型坦克研制正式开始。
根据求新求高的要求,第一轮样车的设计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液力传动装置、液压操纵装置和液气悬挂装置,简称“三液”样车。当时设想,该车装515千瓦发动机(700马力,后来改为478千瓦)、120毫米滑膛炮、微光夜视夜瞄装置、复合装甲、三防装置等新型部件,并重点提高新型坦克的火力威力和机动能力,使之具备与强敌T-64坦克及可能的后续式坦克相抗衡的能力,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大会战中,科技人员、工人和干部热情高涨,日夜奋战,于日顺利完成了一辆“三液”坦克样车的总装任务,但由于“三液”技术不过关,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陷入停顿状态。面对这一困难,军委装甲兵意识到新型坦克的战技指标不切实际,于是果断叫停“三液”样车的研制,转为研制技术比较成熟的机械传动、扭杆弹簧悬挂、机械操纵的“三机”样车。为此,试制出来的“三液”样车,只进行了短期的表演即中止了研制。122中型坦克“三机”样车日,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了122中型坦克应当立足于“三机”的方案进行研制。根据这一精神,经过工厂科技人员的艰苦奋战,两辆122中型坦克“三机”坦克样车(代号1221)于日完成组装。“三机”样车于1971年至1973年在包头、南京等地试车近3000千米,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但由于整车性能和部件结构都还存在不少问题,大量的关键技术和部件仍需继续攻关和试验,因此,122中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再次被搁置,有关工厂和科研机构转入部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
二、大胆的探索和超越,力求使我国坦克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外形上看,122中型坦克仍采用了传统苏式坦克那种炮塔低矮、车体呈流线型的外观设计,与59式中型坦克别无二致,不同的是它的火炮抽气装置较之59坦克明显靠后,位于火炮中部。具体的布置是这样的:坦克的前部为操纵部分,驾驶室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坦克的中部为战斗室,装有1门120毫米滑膛坦克炮及高射机枪等,坦克的后部为动力传动室,发动机横置,布置较为紧凑。该坦克的乘员也是4名:驾驶员、装填手、炮长和车长。炮塔由装甲钢铸造而成。炮塔内有3名乘员:装填手在火炮右侧,车长在火炮左侧,炮长位于火炮左侧及车长的前下方。炮塔外两侧各装有两个导弹发射架和4枚反坦克导弹。炮弹与弹药架位于战斗室火炮右侧及右前侧。说到这,对苏制坦克的外观耳熟能详的读者对不怎么“另类”的122中型坦克可能没有多大的兴趣。别急!别看它外形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车里面还真有不少“内秀”的东西哩。
一是它装有当时口径最大的坦克炮。122中型坦克的最大亮点,是装了一门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由于年代久远,当时我国研制的120炮的性能难详,但北约标准的这种120坦克炮的威力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仅举一例:海湾战争中,一辆美军的M1A1坦克用120炮打击一辆掩体内的苏制T-72坦克。穿甲弹呼啸而出,穿过T-72坦克掩体前的土墙,从其首上装甲打进去,从车后钻出来,又打进后墙1米多深。这种大威力、大口径的坦克炮,我国的科技人员已经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把它搬上了坦克,而当时前苏联的主流坦克T-64和T-72坦克,装的是115毫米滑膛坦克炮,美、德、法等国研发的新一代坦克,装的是北约标准的105毫米线膛坦克炮。仅从所选用的火炮口径这一点看,我国坦克无疑是处于领先水平的。尽管120炮没有成为我国新一代主战坦克的标准火炮,但天生我才必有用,该炮后来还是用在了性能先进的自行反坦克炮上了。
二是坦克炮加反坦克导弹,是一个新创意。在122坦克炮塔的两侧,分别挂有两个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可发射红外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它所装的反坦克导弹,不是大家所熟悉的坦克炮射导弹(当时美国的“谢里登”坦克可以发射“橡树棍”炮射导弹;后来前苏联的T-64坦克也可发射AT-8“鸣禽”炮射导弹),而是把普通的反坦克导弹搬上了车。在坦克上装普通反坦克导弹这一创意,在世界坦克研发史上还真是鲜见,足以可见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世人对反坦克导弹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是采用了先进的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122中型坦克“三液”样车安装了先进的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这套系统包括昼间瞄准/微光夜瞄/激光测距三合一瞄准镜、弹道计算机和双向稳定器等。这套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发现目标时,炮长首先用瞄准镜的中央瞄准指标对准目标,用激光测距机测定目标的距离,经弹道计算机解算,所输出的瞄准信号通过瞄准镜分划板驱动装置自动装定表尺,同时,经过双向稳定器赋予火炮射角完成二次瞄准,炮长修正击发。从它的原理分析,这是一套典型的扰动式自动调炮火控系统。笔者认为,如果这套火控系统当时能取得突破,其技术水平可能略优于前苏联的T-64坦克(装模拟弹道计算机、与我69坦克相同的主动红外夜瞄装置等),与西方的坦克不相上下。由于微光夜瞄装置技术含量很高,当时国内还没有取得技术上的突破,因此,后来的“三机”样车改为主动红外夜瞄装置。
四是坦克装上了20毫米机关炮。针对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阿方由于缺乏可靠防空掩护,坦克损失惨重的教训,为提高防空作战能力,“三液”样车的辅助武器选用了20毫米机关炮,并在装填手窗口上安装了一个小的方向机,以便射手进行操纵。后来的“三机”样车取消了机关炮,又改为装12.7毫米的高射机枪。笔者认为,坦克上装20毫米机关炮,其对地和对防空作战能力可能会有所提高,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由于20毫米机关炮射击震动较大,靠二炮手人工操作进行射击,可能射击精度反而不如小口径的高射机枪,况且传统观点认为,坦克不是防空兵器,对空作战不是其主要职能。综合分析比较,笔者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选用高射机枪可能更合理。当然,时过境迁,现在坦克辅助武器的遥控技术早已取得突破,所以,针对城市作战等特殊需要,主战坦克装高射角的机关炮或榴弹发射器等,倒不失为一种选择。
五是传动、操纵装置挺先进,开起车来挺省力。“三液”样车选用了液压传动、全液压操纵装置和液气悬挂装置,尽管未能达到技术要求,但却瞄准了世界最先进水平。“三液”样车装有二自由度液力行星变速箱,有3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其操纵装置为全液压式,驾驶员像开汽车那样十分轻松。“三机”样车装有机械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操纵装置是液压助力的机械式操纵装置,尽管如此,开起来也比59坦克轻松多了。笔者认为,“三液”样车的传动、操纵装置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即使到现在也不落后。尽管这套装置还很不完善,但在当时能大胆采用这样的先进技术,在国产装甲车辆中率先而为,无疑是一个亮点。
六是液气悬挂系统能耐可不小,可让车体整体升降、前后俯仰、左右倾斜,有点像瑞典的S坦克。“三液”样车装有可调式液气悬挂装置、双叶片液压式可调自动张紧履带调整器、5对铝合金焊接负重轮、单销金属履带。“三液”样车的可调式液气悬挂系统,使车辆能够轻松自如地进行车体升降、俯仰、倾斜并自动调节履带松紧。战车在使用中,驾驶员可以通过液压系统使车体在±160毫米范围内整体升降,战斗中战车可通过降低车高隐蔽。另外,该车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俯仰调整,提高过垂直墙的高度和增大火炮的射角;还能进行左右倾斜,使车辆在侧倾坡上顺利地行驶和射击。尽管这套系统装车后的某些性能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敢上这样的技术,一方面展示了我们的实力,另一方面也需要非凡的勇气和胆识。其中,最令笔者欣赏的就是液气悬挂系统的履带自 动张紧功能,可把坦克兵彻底从又苦又累的调履带工作中解放出来了。当坦克兵最苦最累的活有两个,一个是擦炮,一个就是调履带。擦炮的活虽累,但全连官兵一年也摊不上一二回,最要命的是调履带。国产大多数坦克的履带都需要人工调整――每次出车回来履带松了要调紧,换负重轮要断开履带也要调整,换履带板就更不用说了,要先松履带,然后用大锤把履带销敲出来(59式坦克是单销履带,履带销是硬穿入履带孔中的),又费时又费力,令乘员叫苦不迭。有了液气悬挂系统,就免除了这个“痛苦”了。可惜的是,由于“三液”不过关,后来的“三机”样车行走系统改为5对钢质负重轮和扭杆弹簧悬挂装置,结构与59式中型坦克行走系统相似。
除了上述特点外,122坦克还首次在国产坦克中试装了集体超压“三防”系统(本刊在介绍79式中型坦克时已作介绍);安装了自动灭火系统,采用了我国刚研制出不久的CWT-176型单边带坦克电台等。其新部件之多、新技术运用之广,均有可圈可点之处。
三、瞄准“豹”2水平的122改进型中型坦克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的坦克研发水平大大提高,坦克新部件的研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这个基础上,承担122中型坦克研制任务的某坦克厂再接再厉,在以往研制的“三液”样车的基础上,通过引进部分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始研制122改进型中型坦克的试验样车。
1978年4月,国防科工委和五机部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讨论第二代(以后改称为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问题,重新提出了新型二代主战坦克的研制目标,并对战术技术指标进行了论证。会议决定:“新二代坦克以德国‘豹’2坦克为起点,目标是对付T-72坦克。”随后,五机部成立了会战总指挥部,任命了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再一次掀起了新坦克会战的高潮。某工厂与某研究所经过协作攻关,相继推出1223型、1224型、1226型、1226F2型等试验样车,不仅圆了广大科技人员十几年来的“三液”样车之梦,更有意义的是为以后我国新一代主战坦克研制和老坦克改造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预先研究。其中,最先推出的1223中型坦克试验车,是122中型坦克的上装部分与69式坦克的底盘结合的产物,后来成了80式主战坦克(后相继发展为85式和88式主战坦克)的“蓝本”。随后推出的1224型等试验车,实际上成了后来我国三代主战坦克的预研样车,我国最新型主战坦克就是在这些试验性样车中孕育出来的。这几款样车采用了当时的许多新技术,在我国坦克走独立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1224坦克底盘试验车安装了120毫米火炮、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摩擦减振器及引进的大功率发动机,总装成功后立即投入试车,主要用于考核从德国引进的大功率柴油机及其辅助系统,特别是冷却系统的可靠性等项指标。后来该车被分解并用于其他试验。
F2样车外形相同,车体长度和战斗全重较前几种样车有较大增加,战斗全重超过45吨,炮向前全车长达9.9米。两车主要区别是分别装了国内两种不同品牌的1000马力发动机。两种样车的动力传动装置都是纵向安放的并可整体吊装,使用保养起来十分方便。另外,两种样车均安装了由北方某坦克厂研制的液力机械综合变速箱;悬挂装置采用了扭杆弹簧和液气缸筒复合悬挂;行走系统采用了6对小负重轮和挂胶履带,使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减振性能大大提高。F2样车均安装了120毫米滑膛坦克炮,并装有计算机火控系统和昼/夜/激光测距三合一潜望式瞄准镜。至此,122改进型试验样车的研制圆满结束,最后“压轴”出场的两种样车已初具了三代主战坦克雏形,为随后我国发展三代主战坦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85式主战坦克系列情报可信度85-ⅡM主战坦克性能诸元:战斗全重
3人长(炮向前)
10.28米宽(含侧裙板)
3.45米高(至炮塔顶)
2.30米主炮口径
125毫米最大容弹量
40发最大仰角
+14度/-6度最大俯角
-4.5度/-0.5度机枪
12.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7.62毫米机枪一挺最大输出功率
730马力最大公路速度
57.25千米/小时最大爬坡度
40度越壕宽
2.7米过垂直墙高
0.8米涉水深
1.4米通信电台
889B型通信距离
20-25千米三防
烟幕弹 有??85-III型主战坦克(外贸)是北方工业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型主战坦克.它承袭了85-IIM主战坦克的优长,在防护能力,机动性能和火控系统方面都有长足进步,更加适于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作战要求。国产85-III型主战坦克安装了新型动力装置,战斗全重42.5吨,发动机功率735千瓦(1000马力).其单位功率已由国产80式坦克的14.1千瓦/吨提高到17.3千瓦/吨,国产85-III型主战坦克的这一指标已接近德国的"豹-2"坦克(20千瓦/吨)和美国的M1A1坦克(19.6千瓦/吨),并且比英国的"挑战者"(14.4千瓦/吨)和俄罗斯的T-80(14.1千瓦/吨要高.其公路最大速度大65公里/小时.国产85-III型主战坦克的传动部分也做了较大改进,采用液压控制和行星齿轮箱,使*作能力进一步改善.驾驶员可根据不同需要选用自动控制,半自动控制或人工控制3种方式*作.国产85-III型主战坦克采用整装式动力装置,便于维修.在战场上,可以在40分钟内拆装完毕.国产85-III型主战坦克的主要武器为一门125毫米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聚能装药破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穿甲弹的初速为1730米/秒,发射速度8发/分.由于采用自动装弹机,乘员仅有3人,弹药携带量由85坦克的40发增加到42发.该坦克的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同轴机枪和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国产85-III型主战坦克采用稳像式火控系统,这种火控系统使坦克具备了在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并具有较高的首发命中率,而且反映时间短.此外,采用适应夜战的第二代激光夜视仪,使坦克的夜战能力得以提高.国产85-III型主战坦克外形低矮,高度只有2200毫米,比德国的"豹2"(2480毫米),美国的M1A1(2885毫米),日本的90式(2300毫米)等坦克的车身都要低. 炮塔前部和车体前部可挂复合装甲块.该坦克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并有三防和灭火抑报爆装置,可使坦克在被击中后的60毫秒内扑灭车内的火焰.85-Ⅱ式主战坦克(外贸) 是以80-Ⅱ式主战坦克为基础改进而成的。该坦克战斗全重39.5吨,弹药基数为48发。主要改进有:炮塔由铸造改为焊接结构并采用了复合装甲,防护能力进一步提高。传动装置方面,采用了新型液压换挡的行星式变速箱,并将转向操纵机构的操纵杆改为方向盘,操纵轻便灵活。装备了新型的稳像式火控系统,从而使坦克具有了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该ISFCS-212型稳像式火控系统采用瞄准线独立稳定原理,由独立稳定测距瞄准镜、数字式弹道计算机、复合双向稳定器、控制盒及侧倾斜、横风、炮塔角速度等传感器等组成,并设置允许射击门。从发现目标到击中目标约需6秒钟。火炮的身管加长,火炮威力进一步提高。发射的长杆式尾翼稳定高密度合金穿甲弹能击穿1000米距离上北约三层重型靶或150毫米/65度均质靶;发射的空心装药破甲弹可穿透178毫米/60度均质靶;碎甲弹可使50~6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内表面产生5公斤重的崩落碎片;榴弹的杀伤半径大于20米。发动机功率加大为800马力,发动机辅助系统也作了相应的改进。巴基斯坦陆军装备的85坦克85-ⅡM式主战坦克(外贸) 是80式车族的最新型号。装有先进的125毫米口径滑膛炮,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炮管上装有轻质合金热护套。坦克上装有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可自动选择弹种,完成输弹、装填、发射一系列动作,以提高装弹速度。坦克的火控系统为稳像式,具有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并具有较高的首发命中率。另外,还装有性能先进的像增强器观瞄仪,具有良好的夜战能力。坦克战斗全重41吨。设计过程中,每一辆坦克的防护/重量比与坦克的全重都采用了优化设计,因此坦克具有较高的防护力。动力装置为730马力的水冷式涡轮增压V-12柴油发动机,坦克最大速度为57.25公里/小时,能在高原、沙漠、寒冷地区战斗。悬挂系统采用扭杆式并辅以高性能减震器,负重轮为6对,履带为可挂胶的高强度金属履带。坦克还装有三防、浮渡、潜渡、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和设备。电台为889B型,通信距离为20~25公里。附:美国军官对85坦克的评价我们一行3人有幸参观了中国的85式坦克,给人的第一印象制造工艺是相当优秀的,边角都经过处理。发动机是德式的,机舱和排气口都很干净,中国人保养的很好,机舱很大,而且能换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我们想进内部看看,但被拒绝,最后我们被允许坐进驾驶员室,座位也许对于欧洲人太紧凑,但还是很舒适。有全套的昼夜驾驶装备,但以我们的标准,仪表过于简单。125滑膛炮和自动装弹机是俄式,不过从工艺上看,炮比俄国人要好,从舱口看自动装弹机也有所不同。坦克没有热像仪,及新型的主动防护系统,也没有周视镜,中国人的解释是预算问题,我们表示理解,因为我们也被同样的问题所困扰。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他们新型钨芯动能弹,从外形看相当好,长径比很长,弹托和我们的类似。我们表示想看看铀芯的,中国人说他们(暂时)没有装备,虽然情报显示他们早在19**年就有了铀芯弹,我们想看附加装甲的要求也被婉转的拒绝。我们最后的结论是把85式和俄国T-72的最新改进型相提并论是完全必要的和有充分理由的,但它当然不能和我们的主战坦克相比,这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产物。8.88式主战坦克系列情报可信度进行训练的国产88B型主战坦克88B的主要技术参数战斗全重 38吨乘 员 4人车 长 9.328米车 宽 3.372米车 高 2.29米主 炮 1门83式105毫米线膛炮1挺 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1挺 7.62毫米并列机枪弹药基数 105毫米炮弹44发;12.7毫米机枪弹500发;7.62毫米机枪弹2250发发 动 机 1台12150ZL型V型12缸水冷四冲程涡轮增压柴油机。功 率 730马力(2000转/分)最大公路速度 57公里/小时最 大 行 程 500公里最大爬坡度 32度过垂直墙高 0.8米潜 水 深 5米火控系统:37A光点投射式简易火控系统,由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光点投射式瞄准镜、火炮双向稳定以及控制仪表和各种传感器组成。防护系统:装甲钢铸造炮塔,车体首部装甲板加装复合装甲。战斗仓内安装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动力仓内装有自动灭火系统。炮塔前部每侧装有4抛射式烟幕弹发射器。炮塔尾部有1个大烟幕筒。行驶中的88B主战坦克,其中105毫米线膛炮的抽烟装置清晰可见自动装定分划式是先锁定稳像陀螺,然后由炮塔角速度传感器产生目标的方位角速度信号。当瞄准目标并测定距离后,计算机只计算一次并产生射击诸元信号,这些信号通过步进电机驱动器自动装定瞄准镜中的环形分划。当用环形分划再次瞄准目标后,炮长就可开火。ISFCS 212火控系统的主要特点有瞄准镜独立稳定,具有较高的稳定精度,以便在坦克行进中由炮长观察、瞄准、跟踪目标并测定目标的距离及目标相对运动角速度;配有允许射击门使系统能自动找准确的开火时机;弹道计算机能不断计算射击诸元,并不断提供给火炮,可以提高火炮首发命中率;自动装定射角和方位提前角而不扰动瞄准线,火控系统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从发现目标到开火大约只需6秒;炮长1×潜望镜与微光瞄准镜(或热像仪)可互换;系统配有目标方位角速度、目标高低角速度、炮耳轴倾斜、横风4种自动传感器和药温、气温、初速、手动装定横风、手动装定距离以及在方位向和高低向的综合修正6种手动装定参数,还可选择多种弹种;火控系统可与原坦克的车长昼/夜潜望式瞄准镜接口,此时车长可以超越控制调转火炮到作战方向;可在行进中对运动目标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射击。该火控系统结构简单、原理新颖、且技术成熟、工艺性好、无技术难点、适合于国内的生产水平,而且造价低廉。通过多次实弹射击实验及其它考核,证明其功能稳定、齐全、工作可靠、操作简便。与国外同类型的火控系统相比,该系统中的瞄准镜用一个光学元件使瞄准镜直接在高低和左右两个方向上都能稳定。到目前为止,在国外尚未见到类似结构原理的稳定线瞄准的火控系统。☆ 防护仍需努力在防护性能上,88B的首上甲板可在需要时披挂新型复合装甲块(究竟是陶瓷还是其他什么材料,一般不对外公开)来加强正面防护,车体两侧的侧裙板也能有效地防御破甲弹的攻击,与59、69和79式等坦克相比,88B的装甲防护力有了很大提高,但装甲钢铸造炮塔与采用复合装甲或贫铀装甲等焊接炮塔相比,在防护能力上还存在一定差距。除装甲防护外,88B还有其他防护手段。如坦克炮塔两侧的4具76毫米烟幕弹发射器,抛射距离100米,齐射时可形成弧度为120°、正面长度为120~150毫米的烟幕带,烟幕持续时间可达2分钟;坦克外部所涂的防红外迷彩漆可有效降低坦克被发现的概率;战斗舱内安装的超压式集体三防装置和能防止二次效应的低压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所有这些综合防护措施都进一步强化了88B的防护性能。☆ 其他性能88B的动力装置采用一台12150ZL型V型12缸4冲程水冷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干重1050公斤,额定功率730马力,标定转速2000转/分,单位功率19.45马力/吨。坦克的最高时速为57公里,最大行程500公里。88B的传动箱为直齿轮式;变速箱为机械固定轴式,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转向机构为二级行星式,主离合器与转向操纵为机械液压助力式,这种机械可保证一旦液压机构失灵,能立即转换为机械操纵。悬挂装置采用不等刚性扭杆加无油自润滑摩擦减震器的复合式悬挂。车体每侧有6个直径为670毫米的双轮缘挂胶负重轮和3个挂胶托带轮,在第1、2、6负重轮处装有摩擦减震器,诱导轮在前,在左诱导轮内装有里程、速度传感器,主动轮后置。履带采用单销式高强度金属履带板,也可换装双销挂胶式履带。88B的车内还装有功率为10千瓦的三相交流硅整流式发电机和4块6-TKA-180低温起动型蓄电池,在炮塔尾部有供坦克用的全套潜渡装置,车体尾部另有2个200升附加油桶。88B的通信系统为1部加装了保密机的VRC-8000型跳频电台,通信距离为20-25公里。☆ 综合作战能力评析88B的研制和装备,使我国的坦克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技术水平上讲,88B式主战坦克的综合性能已经优于以美国M60系列、德国豹I系列、法国AMX-30系列和日本的74式坦克为代表的西方第二代主战坦克。在火力上,88B的105毫米炮在发射普通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世界上绝大多数第二代主战坦克的前装甲;如果发射新型大长径比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其穿甲能力达500毫米以上,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世界上现役几乎所有的第二代主战坦克和部分第三代主战坦克的前装甲。虽然仍无法击穿M1A1/A2和豹-IIA6的前装甲,但如果战术运用得当,对付M1A1/A2和豹IIA6的侧面和后部装甲是毫无问题的。就火力而言,88B与美国M1式坦克相当,已具备抗衡世界上第三代主战坦克的能力。在火控能力上,88B的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相当先进,与世界上许多第三代主战坦克相同;先进的火控系统使88B无论昼夜均可在行进间对运动目标实施精确射击,且射击反应时间极短。另外,该火控系统也可降级使用,即当稳像部分出现故障时,可作为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使用;当自动装表系统出现故障后,可用人工装定表尺方式进行瞄准射击。从稳像式火控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看,不亚于美军M1坦克和德军豹-II坦克的FLT2型火控系统。在夜战能力上,最初的88B装的是微光夜视仪,夜视效果不强,在与装有简易热像仪的59D对抗演练中,曾处于下风,后来将微光夜视仪换装为简易热像仪后,使先进的火控系统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夜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防护性能和机动性能上,88B处于世界第三代主战坦克的下限。综合而言,88B的性能在世界第二代坦克中堪称佼佼者。与日本74式坦克相比,88B在火控系统方面与其相当,而在火力、动力、防护性能方面全面优于74式坦克。与苏联T-64坦克相比,88B火力、火控和防护性能上占优,机动性方面则与之相当。但就整体技术水平来看,88B与世界第三代主战坦克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语客观地讲,88B是一型性能极为优秀的主战坦克,已经完全实现了当初的设计要求,而追逐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性能指标本来就不是它的设计初衷,因为那是更先进的国产第三代主战坦克的任务。88B的机动性在世界二代主战坦克里是佼佼者国产88系列主战坦克及其主要发展和衍生型号88系列主战坦克除88式原型车和88B外,还包括88A和88C两种型号的主战坦克,它们是88B的发展型坦克。有意思的是,88A从型别顺序上看,应该是在88B前面,而实际上88A却是在88B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一种新型别主战坦克。其主要改进是换装了加长的83A型105毫米线膛炮,进一步提高了火炮威力;安装了可拆卸式新型FY系列双防反应装甲,防护性能有了大幅提高。FY系列双防反应装甲既可防动能穿甲弹的攻击,也可防化学能破甲弹的攻击,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高性能反应装甲。88C主战坦克是88式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1999年国庆大阅兵时首次公开出现。从严格意义上讲,88C坦克更像是一种全新坦克。因为不管是外形,还是内部设备和火炮等,88C都与88B、88A有着显著不同。在88C主战坦克上采用了自动装弹机、大口径火炮、稳像式火控系统、模块复合装甲和外挂装甲等多种先进技术,是中国坦克发展的一次飞跃。88C的外型尺寸、火炮与我国另一种外贸坦克型号——85ⅡM基本相同,坦克全长10.65米,宽3.3米,高2.3米,战斗全重约41.5吨,乘员3人。88C型坦克外形的最大变化是用焊接炮塔取代了中国坦克传统的铸造炮塔,炮塔显得很有棱角;炮塔两侧各有6具76毫米烟幕弹发射器,但配置方式与88B不同,为两排配置,内侧4具,外侧2具。88C坦克采用传统的总体布局方式,其车体左侧是驾驶舱,战斗舱位于坦克的中部,前面与驾驶舱相通,后部与动力舱用隔板隔离。战斗舱内装有武器系统(主炮、弹药、自动装弹机和辅助武器)、火控系统、通信系统,以及低压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战斗舱为2名乘员,车长位于炮塔右侧可作360度旋转的指挥塔下方,车长的舱门盖上安装有昼夜合一周视镜。炮长位于炮塔的左侧,其前方安装有昼夜瞄准和激光测距三合一的稳像式瞄准镜。在车长指挥塔和炮长舱口后部中央是弹壳抛出窗。炮塔尾部中央有横风传感器。动力舱位于车体后部,舱内安装有推进系统。主要部件有发动机、弹性联轴节、传动箱、主离合器、变速箱、行星转向机、制动器及传动装置等。这些部件均置于动力舱的前部和下部,传动装置上面是动力装置的散热与冷却系统。舱内还装有独立的自动灭火系统。88C主战坦克主炮为一门48倍口径125毫米滑膛炮,火炮俯仰角为-4-+12度,其身管上有多层轻质合金热护套和抽烟装置。在炮口上端装有射瞄基准装置,身管采用可由防盾口向前抽出的结构;这对战时抢修具有重要意义。该炮炮钢采用电渣重熔冶炼技术,身管采用液压自紧工艺制造,内膛表面经镀铬硬化处理后,大大提高了炮管的抗疲劳强度、磨损寿命和防腐蚀能力,战技术性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该炮配备的弹种包括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破甲弹和多用途杀伤榴弹,其药筒均为半可燃式,采用分装式定角自动装填,弹药基数为41发。88C采用的是经过改进的第三代新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其威力既优于俄军现役T-72、T-80、T-90主战坦克所用的BM-13、BM-17、BM-32、BM-42型弹,也优于美军的M828A1和SM829E2型贫铀穿甲弹,与美军最新的M946型弹威力大致相当,能够击穿世界上几乎所有现役主战坦克的前装甲。同时,88C型主战坦克还装备有国产炮射导弹,从而拥有了远程打击能力。88C装有一部机电一体化控制的自动装弹机,性能可靠。该自动装弹机由旋转输弹机、弹盒提升机、推弹机、火炮电机闭锁器、系统配电盒和操纵台等组成,有自检功能。它能自动选择弹种,自动完成输弹、装弹、发射等一系列动作,战斗射速可达8发/分。88C的火控系统与88B基本相同,但其夜视器材采用的是国产第二代微光夜视仪(由于我国热成像观瞄仪已投入批量生产,估计在后期装备部队的88C型主战坦克上,装备炮长热成像观瞄仪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88C的通信电台为889B型,通信距离22~30公里。在防护性能上,88C的车体由国产新型装甲钢板焊接而成,车体首上甲板采用新型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挂有8毫米可拆卸式多层夹布橡胶屏蔽裙板,能有效的防止破甲弹击穿车体侧装甲。炮塔为模块式焊接结构,外型低矮,装甲倾斜角度合理,在炮塔前半部火炮护盾的左右,各有两块可更换式复合装甲块;炮塔两侧和后部有屏护栅栏,可防破甲弹攻击。车体首上甲板和炮塔前部采用的是我国研制的新型间隙式复合装甲,炮塔正面和顶部装甲厚度比铸钢结构的88A/B型主战坦克有较大的加强。88C的6具76毫米电动烟幕弹发射器,配有多功能宽频谱干扰弹。另外,88C型主战坦克的车体外表喷有防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及毫米波探测的宽频谱迷彩涂层,具有一定的低探测伪装功能。量产型的88C型主战坦克在炮塔上还安装有JD-3型车载红外干扰机,可有效地干扰并压制敌方的红外半主动制导反坦克导弹,使88C型坦克初具光电对抗能力。88C的动力装置与88B相同,坦克的最高时速为57公里,从0~32公里的加速时间为14秒。此外,在车体右侧后部有两个圆形孔是发动机的排气孔和热烟幕喷射孔,这样就使88C具备了2套烟幕伪装系统。88C的传动装置为液压换档的行星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转向操纵为液压助力的双杆式,悬挂装置采用不等刚性高强度、高韧性扭杆辅以无油润滑摩擦片式减晨器。车体每侧有6个直径为670毫米的双轮缘挂胶负重轮和3个挂胶托带轮,在第1、2、6负重轮处装有摩擦减震器,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后置。履带采用单销高强度金属履带板,也可换装双销挂胶式履带。在炮塔尾部有供坦克用的全套潜渡装置和2个200升附加油桶。9.90式主战坦克系列情报可信度我国90年代研制成功的新型出口型坦克,1991年首次公开露面。战斗全重:48吨车 长:7米(不包括火炮) /10.34米(含火炮)车 宽:3.4米车 高:2米乘 员:3人火 炮与弹药:125毫米滑膛炮,射速6~8发/分,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1760米/秒)、破甲弹和碎甲弹并列机枪:7.62毫米高射机枪:12.7毫米弹药基数:炮弹:39发;发 动 机:1台8缸水冷四冲程涡轮增压柴油机(或英国帕金斯公司CV12-1200TCA柴油机)功率:1200马力最大速度:62.5公里/小时最大行程:450公里 (只用车内燃料)最大爬坡度:60%;越壕宽:3米过垂直墙高:0.85米越壕宽:2.7米火控系统:双向稳定,激光测距仪、新型弹道计算机、炮长车长昼夜两用瞄准镜。防护系统:焊接式炮塔,正面有附加复合装甲,两侧各装4具烟幕弹发射器。爆炸反应装甲。90-II主战坦克是北方公司为满足现代作战要求而开发的一种全新式坦克。该坦克集中了许多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的主要优点,大量采用了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因而其使用性能优越,设计新颖,操作和维修简单。90-II坦克重量相对较轻(小于48吨),火力强,机动性好,总体尺寸为7X3.4X2米长X宽X高),最大公路行驶速度大于60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大于400千米,最大爬坡度60%,越壕宽3米和过垂直墙高0.85米。90-II的火力世界第一。 威力强大的125毫米滑膛炮结构紧凑、性能优越,可配用多种先进的炮弹,如: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前者具有极高的炮口速度和装甲穿透效能。这种强大的武器是受一个先进的火力控制系统支持的,该火担系统包括稳定式测距瞄准具、火控计算机、控制操纵板、激光功率测量仪(告警器)、控制箱、步进电机驱动装置、横风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和其他辅助设备。该系统可对付昼、夜移动的目标,而且操作程序简单,反应时间缩短,使坦克的作战能力得到了提 高。该坦克的机动性好,由一个8缸、4冲程,水冷,涡轮增压中冷式12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驱动。该发动机的特点是可靠性好,油耗低,它与一个液力机械换裆的变速箱连接,有4个前进档,2个倒档。该坦克的功率重量比(吨马力)是25马力/吨。坦克的防护能力在正面弧形处得到特殊加强,炮塔前方和倾斜的前装甲板上挂有复合装甲块。这些可快速撤掉或安装,这是满足使用要求和适应反坦克威胁的发展所必须的。作为对坦克防护的完善,坦克内有一个防中子内衬层和自动灭火及抑爆系统。另外,该坦克外部涂有防红外漆。这些新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坦克的整体生存能力。90-II维修方便,动力装置可整体吊装,这有效地缩短了主要维修或修理工作的时间。10.中国“风暴”式外贸坦克情报可信度“风暴”是我国为出口而设计的外贸型坦克,由方慰先设计师主持设计。在方总的带领下,记者得以一睹“风暴”的雄姿。记者参观的是两辆在公园里公开展示的“风暴”1和“风暴”2坦克。记者到达公园时,坦克旁边有不少参观者,一些顽皮的孩子甚至爬到坦克上到处搬弄着。坦克的故乡的确是高人不少,那些孩子的家人除了很在行地议论着坦克的细节,还时不时地给记者指点迷津:105毫米主炮、12.7毫米高射机枪、焊接炮塔等。记者在现场结识了不少业余军事爱好者。虽然是在公园里公开展示,但这两辆“风暴”坦克不但保存完好,而且是出奇地新。乍一看,其外形颇似96式主战坦克,像焊接炮塔、栅栏、6对小直径负重轮等都与96式毫无二致。不过记者在仔细打量之余,还是找到了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比方说在主炮上,96式采用的是125毫米滑膛炮,而“风暴”采用的是加长身管的105毫米线膛炮;在炮塔两侧的烟幕弹发射器配置方式上,96式是呈两排布置,内排4具,外排2具;而“风暴”则呈三排布置,每排各2具。至于两辆“风暴”坦克之间,外形就更相似了。据设计师介绍,两者仅在内部结构上稍有差异。外形特征本刊2003年第9期曾专门介绍过国产坦克的外形识别,由于当时尚不明白“风暴”1和“风暴”2相对应的就是85-I和85-Ⅱ,故没有提及“风暴”的名字;而且当时由于对85-I也不甚了解,因此也没有谈及其外形特征。不过那篇文章对85-Ⅱ的外形描述,倒是与记者见到的实物一模一样。焊接炮塔是“风暴”坦克的最大外形特征,而此前的59系列、69系列,包括80式、88A、88B等坦克采用的都是铸造炮塔。6对小直径负重轮的底盘是“风暴”坦克的又一特征,59系列、69系列坦克采用的都是5对负重轮的底盘。“风暴”坦克的这两大外形特征被以后的85-ⅡM、85-Ⅲ、96式、99式等坦克沿用。从外形上看,“风暴”1和“风暴”2极为相似,都采用了焊接炮塔、加长身管的105毫米炮、6联装烟幕弹发射器和6对负重轮。如果不是方总在旁边介绍,记者根本无法将两者区别开来。原来,“风暴”1的发动机为730马力,而“风暴”2的发动机为800马力,由于“风暴”2的发动机功率增加了,故车体后部的动力舱室也相应有所变化,车尾加长了135毫米。在传动系统的结构上,两者也稍有差别,“风暴”2的行星变速箱增加了1个前进挡,即由原来“风暴”1的5个前进挡和1个倒退挡,改为6个前进挡和1个倒退挡。另外,“风暴”2的变速箱也换成了液力半自动的。总体布局“风暴”坦克采用的仍是常规的布局方式,即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室在后。这种布局的外在特征是,炮塔位于车体中前部,车体后部有发动机散热窗。另外,从底盘上看,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由于没有采用自动装弹机,乘员仍为4人,除车体前部的一名驾驶员外,炮塔内还有3名乘员,车长在火炮左侧靠后;炮长位于火炮左侧、车长的前下方;装填手在火炮右侧。记者先后进入了驾驶舱和战斗舱,想感受一下当坦克兵的滋味。舱室内的空间的确很小,坐在里面身体几乎无法转动,真不知道坦克兵是如何操纵各种仪器的。即使是静止状态,记者在舱室稍微待一下就感觉到了闷不透风,觉得十分难受,真不敢想像当坦克开起来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记者曾在不少刊物上见到过乘员可以从车底下方出入舱室,而且驾驶员也可以从驾驶舱进入炮塔内,现场询问方总后也证实了该说法。而当记者发现驾驶舱与炮塔之间只有很小的狭窄缝隙时,怎么也想不通驾驶员是如何从此处爬入炮塔内的。看来,想当一名合格的坦克兵,还真不容易。火力分析相比早期的59系列和69系列坦克,“风暴”的火力大幅提升,这主要表现在主炮和火控系统两个方面。“风暴”1和“风暴”2采用的都是加长身管的105毫米线膛炮,而且身管采用机械自紧工艺制造,可以承受较高的膛压。据方总介绍,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提升了火力,另一方面也有别于引进的105毫米线膛炮,可谓一举两得。一般而言,增强火力的方法不外乎是增加炮管长度和增大火炮口径等,前者是一种比较简易的方法,而后者则会带来弹药等多方面的变化,因此,在当时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风暴”采用了前一种方法。后来85-ⅡM坦克将炮管口径增大到125毫米,并配备了自动装弹机,在火力提升的同时,乘员数量也由4人减少到3人。“风暴”坦克既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又可发射破甲弹和碎甲弹,弹药基数为44发,携带比例为4:3:3。其中炮塔尾舱内存放6发,战斗室与动力舱之间放置18发,驾驶员右侧放置20发。也许有人马上会问,“风暴”坦克有没有弹药隔舱化?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炮塔尾舱内存放弹药并不意味着就实现了弹药隔舱化设计,“风暴”坦克尾舱内存放的6发炮弹与战斗室之间并没有隔板,尾舱上部也没有泄压板,因此隔舱化无从谈起。另外,“风暴”坦克必须以固定角(4度左右)装填弹药,对反应时间稍微有些影响,但尾舱内放置的弹药,在水平方向上则能以任意角度装填,只是垂直方向仍须以固定角装填。在辅助武器方面,“风暴”坦克配备有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这也是一般坦克常见的配备方式。其中,7.62毫米并列机枪位于主炮右侧,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位于装填手舱口座圈上。弹药基数分别为2250发和500发。在火控系统方面,“风暴”2采用了国产的212式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可以说这是我国在坦克研制方面首次应用了指挥仪式火控系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该火控系统缩短了射击反应时间,具有较高的首发命中率,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坦克静止时,在1600米距离上,射击运动目标的命中率为90%,系统反应时间不大于6秒。坦克运动时,在1200米距离上,射击运动目标的命中率为90%,系统反应时间不大于12秒。212式稳像式火控系统的研制成功,使得我国彻底摆脱了对西方火控系统的依赖。后来的85-ⅡM坦克上采用了改进的稳像式火控系统。尽管许多人都认为国产的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并不比国外的上反式差,但记者所遇到的大多数坦克专家都认为还是上反式的好,因为上反式稳定的只是反光镜,而下反式稳定的是瞄准具,两者比较而言,当然是稳定反光镜来得容易。大家也许会犯嘀咕:为什么麻烦反倒精度差。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往往出力不讨好。正是由于采用了加长的105毫米火炮和先进的稳像式火控系统,使得“风暴”坦克的火力相比早期的59系列和69系列坦克有了质的飞跃,初速和打击精度都得到极大提升,射速也达到了7发/分,当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其穿甲能力应当在550毫米以上,基本具备了对抗当时世界上先进主战坦克的能力。此外,“风暴”坦克还具备车长超越炮长调炮的能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车长超越炮长调炮与指挥仪式火控系统没有必然的联系,早期的简易式火控系统也可以实现这一功能,比方说我国的59改型坦克就具备了车长超越炮长调炮的能力。纯粹超越调炮车长只需要有观察设备就行了,不需要瞄准设备,即瞄准射击还要车长命令炮长来完成而要做到超越炮长射击,车长和炮长就必须各有一套独立的观察瞄准设备了,这样才可以保证车长既能观察到目标也能独立瞄准射击。这时就必须是指挥仪式火控系统了,而且还必须是猎-歼式火控系统才能实现这一功能。防护能力分析由于采用了焊接炮塔,“风暴”就可以很容易地披挂反应装甲。自80式坦克以来,我国坦克开始逐渐采用反应装甲,因此,“风暴”披挂反应装甲完全不存在问题。有了反应装甲这层外衣,“风暴”坦克的防护能力自然就上了一个档次。据推测,其炮塔前装甲的防御能力在550毫米左右,这在当时,配备105毫米线膛炮的坦克已经很难击穿它的炮塔前装甲了。“风暴”坦克炮塔外部两侧加装有栅栏,增强了对付破甲弹的能力。炮塔两侧安装有2组烟幕弹发射器,即每侧有6具烟幕弹。烟幕弹发射后,可很快形成100米的烟幕屏障。发射器还可抛射榴霰弹,以杀伤敌方的有生力量。另外,“风暴”坦克还增装了热烟幕施放装置,炮塔后部的尾舱内增装了集体三防装置(集体三防装置与尾舱内的6发炮弹间有隔板),可防护冲击波、超压、热气流、空气放射性沾染、化学毒剂和生物战剂等,提高了坦克通过原子弹爆炸区和生物化学毒剂污染区的防护能力。“风暴”坦克的车体与80式主战坦克基本相同,首上甲板可以披挂复合装甲,车体还可加装反应式装甲,进一步提高了防御能力。车体两侧安装了屏蔽裙板,裙板外侧附加了反应式装甲,加强了坦克侧面的防御能力,尤其是加强了对破甲弹的防御。机动性分析由于设计思想的不同,我国坦克在战斗全重方面与西方坦克相差悬殊,西方坦克动辄重达60余吨,而我国坦克普遍只有40余吨。所以,我国坦克尽管在发动机功率方面落后于西方坦克,但单位功率并不差。而决定机动性的主要指标就是单位功率。这就是说,在机动性方面,我国坦克并不比西方坦克差。“风暴”1和“风暴”2的发动机功率分别为730马力和800马力,相比当时西方坦克的1000马力和1200马力,确实有些偏小;但“风暴”1和“风暴”2的战斗全重分别只有39.5吨和41吨,故两者单位功率分别达18.5马力/吨和19.5马力/吨。这样的单位功率使得“风暴”2的行驶速度达到了60.4千米/小时。此外,“风暴”的爬坡度达31度,过垂直墙高0.8米,越壕宽2.7米。11.96式主战坦克系列情报可信度米尔军情网说明:96,98系中国陆军现役最先进的两种坦克。一些关键性能参数尚无权威媒体披露。故情报的准确度可能有所折扣。主要技术数据:乘 员:3人战斗全重:45吨车 长:10.85米车 宽:3.4米车 高:2米火 炮:125毫米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三种不同类型的炮弹,列装了激光制导炮射导弹系统。并列机枪:7.62毫米高射机枪:12.7毫米弹药基数:炮弹:38发7.62毫米弹:毫米弹:500发发 动 机:1台涡轮增压柴油机。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最大速度:6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400公里火控系统:火控系统,由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炮手稳定式瞄准镜。无热像仪。防护系统:炮塔为焊接式炮塔,炮塔两侧各装5具84式76毫米电动烟幕弹发射器。车体外表喷有可防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及毫米波探测的宽频谱迷彩涂层。炮塔上装有JD3型车载红外干扰系统。信息系统:车载信息系统12.98式主战坦克系列情报可信度米尔军情网说明:96,98系中国陆军现役最先进的两种坦克。一些关键性能参数尚无权威媒体披露。故情报的准确度可能有所折扣。主要技术数据:乘 员:3人战斗全重:48吨车 长:11米车 宽:3.4米车 高:2米火 炮:125毫米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三种不同类型的炮弹,列装了激光制导炮射导弹系统。并列机枪:7.62毫米高射机枪:12.7毫米弹药基数:炮弹:40发7.62毫米弹:毫米弹:500发发 动 机:1台涡轮增压柴油机。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最大速度:6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400公里火控系统:火控系统,由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炮手稳定式瞄准镜、火炮双向稳定以及控制仪表和各种传感器组成。装备了热像仪。防护系统:炮塔为焊接式炮塔,炮塔两侧各装5具84式76毫米电动烟幕弹发射器。车体外表喷有可防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及毫米波探测的宽频谱迷彩涂层。炮塔上装有JD3型车载红外干扰系统,激光眩目装置信息系统:车载信息系统附:德国专家对98坦克的评价98式是现今中国批量生产的最新型坦克。其设计基于90式坦克,与西方和俄罗斯的坦克相比毫不逊色鉴于90/90II坦克的性能并不令人满意,中国于90年代中期决定继续开发一种新型坦克。至1996年,造出了第一辆原型车,其最大的改进是安装了一台乌克兰的6TD-3发动机。这改善了机动性,但火力未获得增强。从1997年起的进一步改进最终形成了98式,并于98年起投入量产。该坦克的车体与90II式相同,但是安装了新型发动机。它与T72的车体极为相似,尤其是横撑和车首的V形防浪板。行走机构有6对负重轮,每侧的第三、四负重轮装有扭杆减震器,其它的轮子则是液气悬挂。该车可配用两种履带,一种挂胶而另一种没有,更换相对较快。驾驶员的座位在车体前部正中。为方便开窗行驶时活动,去掉了部分火炮下方的炮塔装甲。炮塔是全新设计的,其谢削的前部让人想起M1“艾布拉姆斯”坦克。炮塔内有车长(右)和炮长(左)的坐席。车长通过装在其舱口后部的周视潜望镜进行观察。抬高的安装位置使他拥有良好的视野,而装在炮塔后部的位置消除了观察死角,类同于法国“勒克莱尔”坦克的设计。炮长观察镜是完全固定的,其图像可以传给车长,包括有一台激光测距仪和一台红外成像仪。通过它们可以在夜间与3000m内的目标作战。其分辨率很出色,即使隐藏在遮蔽物后面的目标也会被发现。激光测距仪同时也起到敌我识别的作用,这是通过发射能被我方坦克识别的特定频率的激光束实现的。据说,其内还曾集成过一种新型的通信系统,可以使两台坦克的车长借助激光测距仪了解彼此的状况并通话。该车的数字火控系统被认为是很先进的。该系统由数个传感器提供包括风向风速、温度、速度以及车辆倾角在内的数据。首发命中率为80%。还集成有目标跟踪装置,类似于倭国的90式和以色列的“梅卡瓦”。它利用热成像仪识别目标。在炮长或车长按下按钮后即开始精确瞄准并跟踪目标,车长对武器也有完全的控制权。目前正在检验对此系统所作的扩充,即火控计算机跟踪发射的弹丸,万一没有命中,则对弹着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借此,第二发炮弹的命中率可以达到95%。基于GPS的导航系统可为车长和驾驶员连续提供坦克当时的位置。该数据也可以通过数据通信传达给上级或伴随部队。98式坦克的主要武备是一门125mm滑膛炮,类似于俄罗斯的2A46M-1。可发射碳化钨弹芯或新近的贫铀弹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此外还有破甲弹和半主动激光制导导弹,类似于俄罗斯的AT-11。弹药储存在炮塔后部,还不清楚是否有单独的带有可抛顶盖的弹药隔舱。但与将弹药存放在炮塔接圈的俄罗斯坦克相比,其生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车内装有自动装填机,速度达到8发/分钟。这已经是最高的速度了,因为通常情况下,火炮要经过10-12秒才能回复到装填位置。而通常的装填手花的时间更长。防空武器是一挺安装在车长舱口处的12.7mm机枪。98式坦克的装甲由钢、铝及夹杂的陶瓷和合成纤维组成。为提高防御动能弹的能力,可能会采用贫铀装甲。整个防护体系都是模块化的,即使在作战条件下也可以更新和更换装甲。此外还可以附加反应装甲,类似于俄罗斯的Kontakt-5。98式坦克还可以加装主动防护系统。其工作原理类似于俄罗斯的“窗帘-1”,可以干扰半主动制导反坦克导弹(如美国的“陶”)的*控。车上还装有激光报警器,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抛射炮塔两侧烟幕弹。毫无疑问,98式是一种非常出色的坦克。但其前途取决于出口市场,因为其200万马克的单价对中国来说实在是太贵了。但是小批量的生产仍在进行,并将视东南亚的军事力量对比(而决定下一步的生产)。其后继车型,2000式坦克已经开始研发,并生产出了第一辆原型车。13.ZTZ99情报可信度米尔军情网说明:由于此型坦克刚投产,具体性能米尔军情网无法获得。为了确保米尔军情网的权威性故只将一些照片登出,文字资料暂时空缺。请读者朋友谅解。当前文章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帝豪ec8车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