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要考二外吗(在研究生初试和复试试中)...

,欢迎您!&&&&
> 厦门大学2014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信息与经验
厦门大学2014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信息与经验
  得知被厦大录取后也有些时日了,复试完之后就匆匆赶回本科学校做实验去了,忙活了一个月,实验暂告一个段落,难得休息几日,整理思绪:首先必须感谢,感谢热心的学姐学长,感谢一路走来相互扶持的研友伙伴。秉着传承厦大汉硕考研优秀传统的精神,现把备考的历程和资料总结并分享给15的孩子们,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导入篇
  刚开始准备考研的同学肯定会有很多困惑,我也是这么过来的,所以能够体会到你们的那份心情。但是请注意,像报录比、参考书、学费等等这类信息在学院官网上都可以查到,这种问题请自己搜集吧,不要再问学长学姐了,学长学姐们也在忙着毕业设计或是论文,QQ 有时也并不在线,如果有问题,建议整理后发邮件,相信多数前辈只要有时间都会为你耐心解答的。小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会伸手索取的伸手党,没有一点信息搜集能力和意识,有的只是QQ 打字的快速度,这种态度给人的感觉真是非常不好啊!所以很多基本的问题,请自己先尝试着搜索,当然官网的是最权威的,网上其他的链接都有过时的可能,但是官网的信息一定最新最准确,所以即日起请将官网添加至你的收藏夹吧!
  接下来带给大家的就是厦大汉硕考研的二三事了,篇幅较长,请做好唐僧喃语的思想准备:
  情报篇
  一、2014年招考录取情况
  1、分数线:370(学校线是360,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会做调整,今年由于高分考生多,按名次排列就提高了10 分)
  2、报名人数:215人
  3、进复试人数:48人
  4、录取人数:39 人(含 4 名保送、2 名少数民族骨干)
  二、初试试题特点
  1、客观题特点:专业一汉语基础考察的题目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选择题的选项很多都是书上的例句以及往年真题的稍微改动,所以熟读课本和分析真题缺一不可。专业二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中的文化题比较灵活,不是单纯考查《中国文化要略》中的内容,有10 分左右是考察课本之外生活之中的文化常识,比如三星是哪个国家的企业,以下哪种茶是发酵茶等等,解答这类题肯定有运气的成分,但是基础题依然占据分数的绝大部分,所以夯实基础是整个复习中的主旋律。另外注意判断题会把往年真题的相同题改动个别字眼让你判断正误,这个时候不要因为看到熟悉的面孔就不把题目看完直接解决了事,一定要沉住气,看看有没有猫腻的地方。
  2、主观题特点:专业一汉语基础中的词语辨析和病句修改是比较灵活的,但是基本上必有一道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 例》中选题,答题的时候注意思维的全面性,从多个角度分析而不要纠结于一点做太多文章。专业二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中的案例分析很多人没有做过,感觉不好把握,实际上这道题是看同学们对本专业的理解程度和专业素养。首先案例最最表面的东西一般都是跨文化交际遇到问题,教学方法不当等教育学基础问题,在把这些写出之后,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刘珣老师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的理论了。解这道题的时候还是要注意思维的全面性,分清各个小点,最后总结。对了,专业课二有充足时间应试,所以动笔之前多多考虑,想清楚之后再动笔,字迹尽量工整,会有印象分的。
  3、照往年改动较大地方:354 汉语基础中语言学所占的比重比往年增加了不少,今年单是填空题就有15 道之多,比如考了两道答案都是索绪尔的填空题。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想太复杂,只要记忆准确,那么填上就好,不要在犹豫是不是不会出这样题的纠结上浪费时间,汉硕因为是专硕,所以考的题目其实都很基础,只要你认真复习,学到了会用了,那么80%的分数你就拿到手了。
  三、初试参考书目和说明
  1、《现代汉语》:本书非常重要,占试卷内容的 80-90%,所以务必保证对本书的全面掌握,同时建议过三遍以上。厦大汉硕的试题,尤其是选择题的选项,很多都是书本上的例句,所以,在熟悉书本的基础上做到看到一个例句就知道考的是哪一个知识点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现代汉语是最需要练习的一门课,光看书只会眼高手低,在试卷中看到熟悉的选项却模棱两可,这是最可怕的。所以在通读书本之后,需要找一些练习来做,遇到有争议的可以讨论或是问老师解决。笔记的话不要做直接抄定义的无用功(实际上定义这东西多翻几遍书就记住了,不用买个大本子抄了一遍又一遍的),而要做你对各个概念和例子理解消化后的成果。
  2、《语言学教程》:本部分在试卷中所占比重比往年上升,但基本是语言学基础知识,并没有本书独特的出题点。可以用叶蜚声的《语言学纲要》代替。最好把概念性的东西单独列出做个理解性的笔记而不是照抄定义。
&&&&&& 3、《古代汉语》:书是繁体字,不习惯的话可以找本简化的代替,时间紧的话可以用古代汉语的参考书代替,但是书中的篇目最好过几遍,培养古文&句读&的感觉,对解答古代汉语题会很有帮助。另外,有时间的话还可以把《说文解字》拿出来翻翻,不仅是对古汉的复习,同时对现汉中汉字&六书&的辨析也有很大帮助。
  4、《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本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精华所在,刘珣老师写的非常透彻,需要多读几遍才能融会贯通。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单独出题的地方不多,只占专业课二试卷后半部分的一部分而已,而且考的知识点很细,不是通常所说的&重点&,但一定是最最基础的一个个&小点&。所以在看书的时候请提醒自己不要抱着差不多就好的心态,而要准确记忆,尤其是对专业最基本的知识点,比如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和对应的心理学基础等等,更是如此。另外,本书在考试中隐藏的提分点就是试卷的最后一道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表面上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跨文化交际学和教育学方面的问题,但是如果想取得高分,那么一定要多读几遍案例,挖掘隐藏在《引论》这本书中的突破点,然后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素养去剖析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5、《中国文化要略》:本书非常重要,因为文化题占试卷的比重很大。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厦大将《外国文化史》(孟昭毅、曾艳兵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从参考书中剔除了,但是试卷中外国文化题仍然屡见不鲜,甚至和中国文化题的数目旗鼓相当,所以这本书也请好好掌握。文化部分的复习其实是很有趣的,大家在复习时可以在看累了别的科目的时候再来看这两本书,起到调剂的作用,同时也不会心理疲劳。反之,如果急功近利用一个时间段狂背文化史,那基本上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收效不大。文化这一部分的内容的确多,而且比较杂,没有特别有效的复习方法,要的就是日复一日的耐心积累,不论你时间多么紧张,都请你保持一颗对灿烂多彩的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掌握住你拼尽全力想记却记不住的知识点。说白了,文化这部分,快乐有趣最重要。
  6、《跨文化交际概论》:本书其实和文化部分联系非常紧密,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国家地区的习俗啊礼节啊什么的其实很容易和文化挂上钩,所以把这本书当做文化的一部分复习也未尝不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部分会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点,请做到熟悉理解和掌握,考试的时候会有直接考概念的送分题,但更多的时候是对一种文化现象背后所反映跨文化交际学知识的考察,请做好活学活用的思想准备。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厦大的跨文化交际部分试题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和《中国文化要略》、《外国文化史》这两本书一起,组成了试卷前半部分的三座大山,所以重要性当然是没的说。
  7、《当代教育学》:本书在试卷中直接考察的分数不多,选择填空加起来一共也不过10分左右,考的知识点一半是网上常见的&重点&,另一半是让你抓耳挠腮把书翻烂才找到的细小知识点。所以如果专业二分数不想冲击140+,那么掌握住通常的&重点&就行,剩下不到5 分的分值的就留给超级学霸们去翻书吧。以上7 本是官网给出的参考书目,把这7本看熟看透,基本上专业课就能取得120+的分数了,如果想冲击更高的目标,那么下面是一些推荐书目:
  《语法讲义》《语法答问》(朱德熙,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商务印书馆)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 201 例》(彭小川、李守纪等,商务印书馆)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个应该知道的文化常识》(杨谷怀、刘海月,江苏人民出版社)
  四、复试
  1、面试形式: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及能力测试(60 分);专业外语(听力、口语)(40 分。地点是在学院的会议室,报到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你面试时间段(根据初试成绩高低排列,高的在前),一般按照指定的时间段提前 20 分钟到达考场即可,轮到你的时候老师会出来叫你的。面试一般是每人10-15 分钟,但是老师也会根据情况灵活调整,8-10 分钟也是有可能的。面试以外语面试开始,然后问你专业问题,最后是一些随机提问。外语面试是第一环,所以流畅的外语能给老师带来很好的印象分,面试问题已在下面列出。专业问题:如果你是本专业出身,那么老师会对对外汉语的一些专业问题和你进行讨论;如果你是相近专业出身,比如汉语言文学,教育学等,会对现代汉语教学,词汇辨析等进行提问;如果你是跨专业的,甚至工科转文科的,那么老师会对你有很大兴趣,各种问题无限制发问,比如:你为什么考研?为什么要考汉硕?为什么不在本科专业深造?等等,还会对你的论文进行探讨,不要以为你是工科研究的内容老师就一无所知,厦大的教授真的都非常博学!其他的就是随机提问了,你的学习历程、考研心路等等都可能被问到,当然这是在老师精力充沛的情况下。面试从早上8 点持续到晚上近10 点,所以到了下午和晚上,老师会很累,这时候你要主动些,不要老师问你啥你就只回答啥,像挤牙膏一样老师当然会不高兴,所以问一个问题你要巧妙的引出另一个和专业相关的话题进行阐述,擅于体察交谈者的心情,也是将来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你的一个应有的素质不是吗?另外就是面试的时候是10 位老师围着一张会议桌面试你,可能会很紧张,但是请一定记住时刻保持微笑,这也是老师的素养之一哟。以下是一些专业问题:
  问题a:请谈一谈你所认识的偏误分析;
  问题b:辨析&下了雨&和&下着雨&;
  问题c:给出几个汉字,问是六书的哪一种;
  问题d:读过哪些语言学的书?具体谈谈读后的收获。
  2、笔试试题特点:厦大海外教育学院复试没有笔试。
  3、外语复试:和面试一起进行,说话的时候语速要适中,以交流的方式而不是背课文的方式(尽管自我介绍和论文介绍你已经背的滚瓜烂熟)和老师互动。口语流利最佳,会提升很多印象分。外语面试常问的问题有:
  问题a:自我介绍。
  问题b:用外语介绍你的本科毕业论文(如果还没写,请至少准备好阐述大纲)。
  问题c:学外语的过程和体会。
  问题d:不定向提问,范围随机,爱好,学习了多长时间等等。
  4、复试参考书目:官方未给出参考书目,结合往届经验,必读书一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其他的是对初试参考书目的温习。
&&&&&& 五、其他
  1、食宿:厦大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海外教育学院已经搬迁至翔安校区,而不是原来大家很熟悉的思明校区。翔安校区刚建立不久,周边还是比较荒凉的,没有高大上的星级宾馆,基本上是附近村子的家庭旅馆,设备齐全,有空调,可以洗热水澡,基本能满足需求。价格50-100 不等,复试期间房源会比较紧张,尽量早订,没订到也不要紧,复试报到前两天提前到厦大翔安校区,出了校东门马路对面就有很多旅店,可以直接订。另外翔安校区学校把博士生宿舍的空房拿出来当招待所,办公室在南光6-215,由于是在学校,当然比校外安静,不过费用较高,100 元一天,和校外的设备差不多。吃饭的话还是学校东门,马路对面就有一条商业街,各种小吃套餐等等,饮料啊纸巾啊都可以买到。
  2、体检:由于在翔安校区面试,而体检是在思明校区,所以必须坐公交或者校车去厦大本部的校医院体检。体检的抽血、尿检是在早上,好像10 点之后就不做这两项检查了,所以尽量早起去医院做完这两项检查,其他的晃晃悠悠地慢慢来都可以,然后就是当天下午3点左右回医院拿体检表。有的同学是复试完再体检,而且要赶飞机或者赶火车,可以拜托同学帮忙代领,有时候也会问你要被代领者的身份证复印件,没有?哈,卖个萌解释一下就好了,但是一定要记住名字和体检单号,稍有差错便不准代领。当然拿到表之后请再回到翔安校区把表格交给负责老师。
  3、着装:厦大着装还是比较正式的,正所谓礼多人不怪,着装正式与否也体现了你的重视程度。如果没有小西装和套裙之类,或者穿上这些让你感到紧张,那么就穿你平常穿的吧,但是一定要干净整洁,这是最最基本的礼仪。另外,翔安校区风比较大,如果你住在校外的旅馆,走到学院还是要花点时间的,所以根据面试时间表早到20 分钟左右较好,女生建议再早到10 分钟,留足时间整理下头发什么的。
  4、行动:厦大翔安区校园里有&小绿&,也即免费公益自行车,可以在校园范围随便骑,车体统一刷成了绿色,很好认的。&小绿&是由毕业生遗留自行车等改造来,质量不敢恭维,很多都没有气了,刹车不灵的也不少,能用的不多,看运气吧。
  5、复试前的最后复习:厦大海外教育学院所在的院楼有很多教室,只要不上课都可以用作自习,如果你去的比较早,那么可以提前感受一下厦大的&大厦&,熟悉地形的同时也降低自己的紧张感。另外需要点赞的地方就是:厦大每栋楼都有免费的饮水机可以打水喝,厕所不仅非常干净而且还有免费的纸巾可供使用。
  辩证篇
  1、是否要考研: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与其说要不要考研是个问题,倒不如说要不要上研究生是个问题。每个人的初衷都不一样,有的人是向往单纯的校园,在研究生阶段收获美丽的爱情;有的人是想了结名校情结,拿到一张烫金文凭;还有的人是想借此机会考回家里,回报乡邻;当然对于汉硕而言,可能还有人是为了出国。像我这种单纯地觉得&好玩&,就义无反顾的走上了考研的道路,估计没有很多吧。最近和研友聊天的时候也常谈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否要考研&和&为什么要考研&是一块样布分不开的正反面。有了理由才会去做。为什么要考研?我也时常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刚进大学时我是&毕业直接工作派&,工科生实用至上或者说赚钱就行的思想指引着我参加了一些&五光十色&的协会和社团,心理上也恨不得马上拿着文凭去工作,买房买车买苹果,老婆孩子热炕头。但是学长作为一个中国少年好歹也是有着浓厚文化积淀和理想主义的好么,一段时间后开始发觉世间世事的一些深层东西,一些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一些让学长白了头的东西&&当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发生冲突的时候,学长开始坐不住了,觉得必须要do something,于是学长考研了。
  好嘛,这是废话。但!当&要不要考研&这个问题开始纠结你的时候你也应该是个成年人了,那么就请拿出成年人的样子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人生自己想清楚了自己决定。&我很迷茫,到底要不要考研,学长你怎么看&这种问题请不要问我,因为这只有你自己清楚,学长不是元芳,不会跟你说&同学,此事必有蹊跷&,然后和你絮絮叨叨,最终得出一个&其实还是在于你自己&&哦,那我还是自己想想好了&的尴尬收尾。
  2、择校问题:这个问题太经典了,经典到你爸妈在你上小学前就开始比较纠结了:哪所小学上重点中学的可能大,哪所中学上名牌高中的希望大,哪所高中上重点本科的几率高,当你上了大学,觉得终于可以摆脱这个烦人虫的时候它却又在你考研的时候蹦了出来:&没想到吧?&,它笑着对你说。你呵呵,但是你必须做出选择。&Ideals are like stars, we never reach them, but like mariners, we chart our course by them.&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我的择校观。如果你看不懂这句话,没关系,但是如果你不懂还不知道动动鼠标百度一下,直接在后面回复&这是什么意思呀&,那我劝你可以好好休息了,人生路很多,没必要在考研上吊死。对考研来说,保持一颗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必须的,因为考研成功后读研究生就是做研究的,不会的东西懒得去弄清楚,就这么随它去,你个研究生还研究么?
  好了,说到激动处,有些跑题,言归正传:说到考研中的择校,或许你本科学校很普通,或许你的专业和要考的相隔十万八千里,或许你也像我一样,明明要考研需要时间却还不得不参加学校的强制教学活动,比如四个月的实习。但是这都没有关系,你尽管去做一个最美好的梦,并把它尽可能的描绘详尽,然后在梦醒时分开始行动!请记住,不论你选择的是高大上的985老牌名校还是小有名气的普通学校,到最后你都会发现,你都得一样努力。所以别抱着什么&考个一般的,复习的时候能够轻松点,差不多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因为抱这种想法的,多数考着考着就去找工作了。如果你心意已决,非厦大不上,那么学长再啰嗦句: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要竭尽全力!
  3、专业选择:&学我所爱,爱我所学&我只能用这八个字来回答这个问题了。高中老师常说高考是人生的一块跳板,因为它决定你至少四年的未来要从事的活动是围绕什么展开的。研考也是如此。如果说高中的时候大家年少无知,选专业的时候手抖了的话,那么研考时请你做好调查和思考,用你大学四年学到的计算机能力和人际能力以及对自我的认识去冷静思考,不要再凭名字好听,貌似不错,很多人考,非常热门这样的回答来敷衍自己了,想清楚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强项是什么,爱好又是什么,对人生的追求又是什么。不要觉得学长现在跟你谈这些是&伟光正&的做作,事实上,搞不清楚这些问题,你自己一直会陷入思考的泥潭,如果你还算上进的话。碰到问题却不去面对,总想着等等再说吧,嗯,再看看什么的最让人闹心了有木有?!至少,请你对自己诚实一点,用思想的剑去挑开自己内心最想掩饰的地方,去认识你自己。
  当你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学校,确定了专业后,就不要再犹豫和动摇了,如果你还没确定,如果你还在摇摆,那么请务必抽出时间来解决上述三个问题,这比你花一个月自我安慰的看书有用的多。另外,学长再啰嗦一句:&当一支军队中的士兵开始思考这场战争的意义时,这支军队也就离失败不远了&(拿破仑)。
  4、考研大计:俗话说的好:百年大计,毁于一旦。我觉得之这个故事之所以会以这么个悲剧收尾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计划太长了,太长太长了,一百年呢,四代人啊!领袖说得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看似鸿篇巨制的大手笔往往是以烂尾结束的。正是&平庸的作家常常去写恢宏的题材,那些平凡的题材是由伟大的作家去完成的&。说了这么个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废话,无非是想说一句:现在开始准备,完全来的及。考研的成败与否,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习惯,当你来到自习室放下书包铺好书之后不是掏出手机刷空间看人人而是直接打开书本开始复习的时候;当你晚上回到寝室洗完澡不是打开电脑看视频聊QQ而是躺在床上在脑海中回顾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的时候;当你看专业书看到情不自禁停不下来会心一笑的时候,那么恭喜你,研考凯旋指日可待,在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你已把你的竞争对手甩开太远太远了。在保证效率的情况下努力增加学习时间,所谓备考,无非就是这样。
  5、要不要报班:这个完全看个人情况,如果你喜欢被人管,喜欢一群人一起学习,喜欢有老师在耳边絮絮叨叨,或者完全不知道怎么办而又不愿意去搜集资料,报个班能让你安心,那么报吧,只要你不缺钱。作为一个五跨考生,我没有报任何辅导班,而且当时我的环境条件不允许我报班(因为没有整块时间,在工厂上班怎么可能报班听课!),另外我本人也是比较喜欢自学就是了,尤其是在前期在校期间自己搜集信息后再去听那些免费考研宣传大会和试听课,真心感觉报班的话肯定是拿钱打水漂。当然我不是说辅导班的老师水平不好,老师的阅历和思维肯定比我们学生要高出很多。没人能替你做任何事,考研也一样,需要亲力亲为,我认为通过考研收获的应该不止是一张录取通知书,而是自我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和自我的全新发现。之所以取名辩证篇,就是对考研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辩证思考,欢迎讨论,交流思想。
&&&&&& 番外篇&&考研路上的二三事
  首先说明一下,我是五跨考生,即在&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的三跨之上,我还是&跨学科、跨语种&的另类奇葩。我本科是在无锡的江南大学,读的是纺织工程这一纯工科专业,大一时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之后自学的日语,水平始终停留在五十音图的ア行和&こんにちわ、ありがとう&这种简单级别的程度。所以当大三的寒假我的日语才晃悠晃悠地学完五十音图之后,惊觉这样下去毕业时估计都说不了几句二外,而且英语荒废多时,实在是没有什么竞争力。所以当时考研的目的很是单纯,就是为了延长在校学习的时间,学习更多的东西。当时没有去想是否会成功,只是觉得既然喜欢就应当为之努力奋斗,其实我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始。
  差不多是在去年三月初的时候决定的要考研,中旬开始搜集信息,然后三月下旬的时候买好专业书,四月初开始的正式复习。由于当时决定考上研后要好好学习二外日语,所以至少现在开始也慢慢学习,于是一边复习英语一边看日语。一段时间后,发现不仅英语没有进步而且日语也没有什么起色,在得知厦大可以考203日语后,抱着&如果留到研究生阶段再学不如现在就开始好好学&的心态,我艰难地放弃了英语而选择了日语作为外语科的应试语种。这种选择是极其痛苦的,因为我放弃了我的优势科目英语而转向几乎陌生日语,所以在拼命学日语的初期,常常会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不做死就不会死&这句话一直在脑海中反复挣扎,让我夜夜难寐。后来,索性抱着&考不上也罢,至少学一点是一点&的心态去学日语了,结果一本260多页的日语语法书,硬是让我在20 天的时间里给啃了下来,虽然掌握住的不多,但好在不那么陌生了。接下来就是一遍又一遍的翻课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后来看到一个语法点就知道是什么意思的条件反射,在日语的学习上,开始慢慢走上了正轨。由于是跨专业考,而且还是工科转文科,所以在专业课的复习上我也花了很大力气。最难的就是语言学和现代汉语了,那么好,暂时放一放,先看感兴趣的文化史、跨文化交际和教育学,这几本书我花了一个星期看完,有了些底气之后开始看现代汉语和语言学。其实在看这些书的时候感觉很亲切,因为平心而论,这些书还是比较基础的,没有太过深入太过专业,像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本身就是和高中语文相差不大,只是更加系统更加有研究范儿了,本质的东西还是那些,所以我这种高中语文不错,跨专业的工科生也可以看懂。整个专业书7本我用了三个星期看完一遍。(PS:不要觉得快,既然你想考研,那么你一定会上研究生,研究生是做什么的?就是做研究的,一本书你看个十天半个月才过了一遍你好意思说你是研究生么?拿到一本书,先看目录大纲,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之后带着条理去读,专心看起来,其实很快的,如果你一边看书一边玩手机,好吧,说明你擅于同时处理多方信息,但是现在你是在准备考研,那么请拿出魄力和毅力,和散漫与拖延症说拜拜。)
  和大多数考生不同,我所在的本科专业大四上学期需要在工厂实习四个月(全封闭式,吃住、工作都在工厂里,是强制性的,并且和学分以及毕业资格挂钩),所以在复习考研最宝贵的时间段里我是没有整段时间的,那么怎么办,只能将复习计划提前。所以当时制定复习计划时我就把复习完所有内容的截止期限定在了7月底(因为8月5号开始实习),这样一来,所有的科目都要加快复习进度。所以在4月把专业课过了一遍之后,五月初我就开始做真题,各个学校的真题,做完之后对答案,发现勉强能考个110+,心想如果我能把握住5、6、7 这三个月的时间,那么说不定专业课能够上120+。这么一想,就浑身带劲儿了。在外语科目,自学的日语果然还是乌龟赛跑,缓慢中有提升但是连考研的题目都看不懂!所以我把接下来的复习重点转到外语上,这是决定命运的一环,后来我的外语取得86分的成绩和这大半年来对外语付出的拼命努力是分不开的。其实备考策略的制定很重要,别人给你的永远都是别人的,只有你自己才能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策略。不要怕麻烦,不要怕痛苦,不要不敢面对自己的缺点,正在考研路上辛苦奋斗的你,请一定抽出时间用思想的剑去剖析最真实的自己,这样才能够通过考研接近并成长为你想要的自己。
  整个5月和6月,除了认真上好本科专业的课程,应对期末考试等一系列本科专业的杂事之外,我把精力都放在了考研的备考上。(说到这里,大家不要误解,其实我是挺喜欢本科的纺织工程的,只是觉得如果想领略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和不可思议,那么应当到另一个全新的领域去挑战一下)这两个月是对专业书和外语的全线突破,大规模作战必须有大量的时间,尤其是能够保证效率的情况下,时间是多多益善,所以我把睡觉时间压缩到0:30到6:00,另外由于本人是典型的&中午不睡下午崩溃&的午觉依赖症患者,所以中午的时候我也会抽15 分钟小憩一下。第二轮复习无非是对第一轮复习的提升和总结,书本是要常翻常看的,做题时遇到不会的立马翻书,找出相关知识点再温习一下。外语的单词要常抓不懈,但是这并不意味这你要靠背单词书来落实,我的方法是过完单词大纲表之后直接上阅读,在阅读中猜单词意思,做完之后再查单词,这样单词就有了语境,而且惨不忍睹的错题教训会让你对那篇阅读中出现的陌生单词永生难忘。说的夸张了点,但是想说明的就是:外语的复习单纯的记单词没有任何效果,如果说有,那就是心理安慰作用了。
  7月份放暑假了,由于这个学期在学校的宿舍里几乎没有睡过什么好觉,我决定回家复习,&如果不能学到什么至少可以保证休息和睡眠&,这就是我当时极度疲劳的真实写照。在家的一个月里,我把厦大的专业课真题给做了一遍,10 年到13 年的真题中,汉语基础那套试卷做起来特别吃力,可能是因为我是跨专业的,看到一个专业名词要思考半天才能想起是什么意思。不会的拿不准的题目当然是有的,那么就在QQ 群里讨论,备考汉硕的小伙伴们还是非常热心的,互相解答疑惑,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考研前夜,关于专业课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即便当你孤身一人在考研,只要知道网络所在另一边还有一样认真努力的战友,就会觉得能与这样优秀的人一起奋斗,结果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有你,所以不再孤单&。另外在这一个月里,长时间积累的外语终于从量变达到了质变,开始能够做日语能力考试题和考研阅读了,尽管一张试卷做下来错误很多,但是这也意味着解决完这些错误又弥补了很多漏洞不是吗?研究生入学考试是高水平的考试,即使是学霸也会有从没见过的不清楚的不会做的题,所以你要做的不是求全,而是不断的补漏,在消除一个又一个知识的盲点的同时,你的实力正在以你看不见的速度悄悄地增长。
  8月初,长达四个月的工厂实习开始了,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这段生活,让你懂得,让你明白,但是我想通过回忆这段经历,让你相信,即便环境再恶劣,只要你有梦想,只要你还能呼吸,那么你就能为你的理想做些什么,甚至完成你的梦想。这些惊心动魄却又平凡真实的实习生活至今回忆起来仍是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在密不透风的仓库里理货、发快递和做报表;在仓库和检测中心之间来回奔跑取样检测,传送单据;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当搬运工,操作工&&下了班之后浑身是飞花毛羽,鼻孔里都是黑色的灰尘,就这样灰头土脸的去食堂抢饭,打完饭之后再洗把脸的日子;有时候下班晚了,时间太紧张,那么就&牛奶+面包&解决晚餐,偶尔外出的同学回来带一份温热的快餐便感觉幸福的要死,狼吞虎咽3 分半解决战斗的日子;为受伤能够请两天假不用上班,可以好好看书而开心不已的日子;无数个夜晚洗完澡后为了防止睡着就站着看书,站着做题的日子&&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日子,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考上厦大之后,被周围的同学戏称为学霸,其实我不是学霸,只是一个为了目标不计成败只懂得付出的单纯小孩而已,正是拥有这份纯粹的心情,我才能怀着梦想,怀着勇气前进着。
  12月初,在工厂阶段的实习结束回到学校,本以为实习就这样结束了,但是不想还有实习答辩,就是类似毕业答辩的那种,而且是校企合作,联合答辩。呵呵,在离研考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哪还有心情做这个?但是郁闷归郁闷,悲恸归悲恸,该做的实验设计和论文、实习总结和汇报PPT一个都不能少。在那二十来天的日子里,绝对是我生命中最疯狂的时期,一遍又一遍的改设计,改论文,做汇报,同时还得面对政治没有丝毫复习、日语作文没写过一篇、案例分析题还不知道怎么做、偶尔看到QQ 群里讨论的专业知识定义例子什么的全部记不得理不清的残酷现实,真心觉得研考要兵败如山倒。但是好在我心态较好,想着&反正考不上了那么就做最后的天鹅绝唱作为献给自己青春的纪念册吧&,所以复习的节奏没有乱,本着&学到哪就算哪,解决一个问题就弥补一个漏洞&的出发点,一直备考到考研结束。
  1月,研考来了,大战之前的空气都似乎凝结,在图书馆、在自习室、甚至是在走廊里,到处都可以看到专注复习的考研学子,而我似乎又是奇葩,既不去图书馆冲刺也不去自习室占位,而是窝在租的单间公寓里自顾自地做最后梳理,每天除了吃饭出去一趟就是呆在公寓里翻翻课本,看看真题,累的时候随意写写毛笔字,直到考研前一晚都是这样,以为这样会比较放松,不会紧张。结果4号考研,3号晚上满脑子幻想明天的考研场景,兴奋地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直折腾到4号当天早上近四点才睡着,两个半小时后被闹钟叫醒,带着迷糊的大脑和极度疲惫的身躯跑到考场考政治,考完已属于焦糊状态,本来想中午背背作文的,结果实在太累了,直接睡到第三次闹钟响。考外语的时候,当时还在考场上干了一件巨挫无比的事:从做完型的时候就觉得&哎呀,这文章写得真不错&,但是头脑还是清醒的,填完答题卡迅速进入阅读部分。但是这阅读部分的文章写得太好了,好深刻,正是我喜爱的文风,在这种陶醉的状态下做题,我已经忘了是在2014年的研考考场了,做完之后很自然的翻回去,津津有味地又看了一遍,画圈圈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要不是监考老师提醒大家还有1个小时,我估计就没做翻译没动作文的悲剧了。&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经过一番激烈发力,终于在铃响之前画上了作文的句号,一抬头,只剩15 秒。
  2月,&等待是最让人惶恐的东西,让你穿上焦虑的大衣去等待戈多。&厦大的成绩出的很晚,今年是 23号才出的分数,比17 号就出成绩的众多院校要晚太多太多了。查成绩的时候感觉考不考得上都无所谓了,只要分数对得起自己的拼命努力就好。结果出来了,政治没复习,最差,60+;外语,投入最多,当之无愧,80+;专业一专业二均是120+,总分390+,已经超出了当初定的目标380了,拿到考研成绩之后让我明白了:你付出了多少就会有多少回报,如果没得到你所期望的回报,只能说是你自己感觉付出了,实际并没有学到。
  3月,厦大发来通知让去复试,准备资料和政审表,买车票,订旅馆,体检,忐忑不安的等待和紧张的面试,20号面试后更加紧张的等待录取结果。好在命运女神眷顾了我,27号正式公布录取结果,厦大要我了!
  查到结果的那一刻,原来以为自己一定会欢呼雀跃,喜大普奔,但当它真正到来时却发现自己如此平静:&妈,现在我有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一个&&嗯,先说坏的吧&&坏消息是,我暂时不能全职工作赚钱了&&哦哦,这样啊,没找到工作么?那好消息呢&&好消息是&&&我顿了顿,&厦大要我了&&&
  放下电话,抬起头,我听见风吹过香樟树,声音悠远而空旷&&
  至此,考研暂时落下帷幕,接下来就是等待录取通知书和入学读研了。其实,学习考试人人都有一套方法,你们完全可以比我做得更好,以上所介绍的个人经历以及所谓的复习备考攻略,仅仅是作为一个考研过来人的历程之谈,经验方法什么的其实都是外在的东西,考研能否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内功的修炼。而且话说回来,考研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历练,自我成长的过程。所以,正在考研路上辛苦奔波的你,请把握住这份成长的喜悦和前进的勇气,为了你的梦想努力奋斗吧!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生初试和复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