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个木桩间隔谢安琪 十二月二十米,换成间隔二十米需要多...

  之前旅行才回来发过一个贴,胡乱贴了些照片和自己在路上的胡言乱语,版主说有点凌乱。最近利用闲暇时光,重新整理了旅途中的微博、照片、游记。写了完整版的《间隔年:一个人默默环游中国》,也算给自己一个交代,同时也希望游记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给各位网友旅行提供方便。整个游记目录按省份分类,共三十篇:  出发篇  第一篇:陕西篇  第二篇:山西篇  第三篇:河南篇  第四篇:云南篇  第五篇:贵州篇  第六篇:湖南篇  第七篇:广西篇  第八篇:海南篇  第九篇:香港篇  第十篇:澳门篇  第十一篇:福建篇  第十二篇:江西篇  第十三篇:安徽篇  第十四篇:浙江篇  第十五篇:上海篇  第十六篇:江苏篇  第十七篇:山东篇  第十八篇:天津篇  第十九篇:北京篇  第二十篇:辽宁篇  第二十一篇:吉林篇  第二十二篇:黑龙江篇  第二十三篇:内蒙古篇  第二十四篇:四川篇  第二十五篇:甘肃篇  第二十六篇:新疆篇  第二十七篇:青海篇  第二十八篇:西藏篇  第二十九篇:尼泊尔篇  第三十篇:台湾篇  --------------------------------正文分割线---------------------------  《间隔年:一个人默默间隔年》  出发篇  2012年的夏天,我毫无征兆的裸辞了。那时候的我马上满30岁,默默工作了4年,胆小,单身,电脑有隐藏文件夹,手机背景是苍井空,在那个“屌丝”这个词还没那么流行的岁月,我渺小得连合适自己的标签都没有。首先和父母商量,老妈两个条件一是两年内找个媳妇安家,二是旅行注意安全。老爹一个条件即老妈的第二条件。看见父母同意,我眼含热泪在他们面前摔碎了跟随我多年的小猪存钱罐,跪着捡起散落在地上的硬币,场面很感人,但是他们却没提赞助路费的事,反而告诉我到了部分城市负责接待,他们要来同游。用了几天更新装备和攻略,临别见了最好的朋友买提和牛牛,好心地告诉他们年底就是世界末日,我要去环游中国。他们都不约而同回答我那一天要和老婆幸福在一起。我心灰意冷,拷了一部泷泽萝拉到电脑,背上两个大包出发。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这是自己逃避不了的一场旅行(虽然几乎间隔年人解释自己为什么出发的时候,都会以这句话开头)。自己时常会好奇各个地方的人们是以怎样的状态在生活,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自己理解的不同,就是单纯好奇,想去看看。也许是因为自己不清楚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从别人生活里找到答案。之前有看过《在路上》、《转山》、《迟到间隔年》、《搭车去柏林》等,觉得有欣赏的部分,但都不是想要旅行的全部。但是很喜欢电影《朝圣之路》,觉得旅行如果像那样找到情绪的出口,就很满意。所以出发之前期待路上有真实的风景,有厚重的人文,有革命性观点,自己有真诚的放怀。  最后完成整个旅行花了约一年时间,2012年7月初出发到2013年6月结束。整个行程路线如下:西安—平遥—洛阳—昆明—大理—贵阳—凯里—张家界—长沙—桂林—阳朔--三亚—广州—香港—珠海--澳门—厦门—景德镇—婺源—黄山—杭州—乌镇--西塘—上海—南京—青岛—天津—北京—大连—吉林—哈尔滨—呼和浩特—成都—九寨沟—兰州—敦煌—乌鲁木齐—喀什—西宁—拉萨—尼泊尔—台湾。中途还是被老爹老娘命令买上特产回过3次家。  整个路程下来遇见到了非常多有趣的人,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回到家,躺在自己的床上,望着天花板(这句话是剧情需要的情景布置)。觉得旅行后的自己,头发长了些,洁癖少了些,节操也少了些。就像在路上朋友对我说的“出来旅行,会刷新你的下限”,我不赞同,但却默默接受。躺在床上的我还回想了很多,觉得收获很多,但有点乱没头绪,所以决定还是把自己的整个旅行写下来,一是想梳理一遍,二是想告诉大家,世界末日谣言漫天飞的那一年,有个热爱祖国的青年,不顾自己个人安危,默默环游了整个中国,默默去感受了各地人民的市井生活,去记录,去感同身受各地人民的幸福、焦虑,去感悟别人对生活的理解。他身兼重任,却毫无怨言。  
楼主发言:383次 发图:
最高打赏:
最新打赏:
  第一篇(陕西篇)  西安  火车,从重庆出发晚上到西安,出站就看见古城墙。来到陌生的城市,又想到自己没有时间限制的随波逐流,很新鲜。结果背着两个大包,从火车站到七贤青旅的路上就多随波逐流了半个小时,迷了路,但心里高兴。  在青旅放好行李,出门宵夜,到了饭馆给老板说了两次要凉皮加冰峰(青旅朋友推荐),老板没反应,才想起还说的重庆话。马上改口普通话,老板点头,还反问一句你是四川人吗?心想如果因为我说的普通话猜出我是四川人,后面还有这么长的路程怎么办。对于冰峰汽水,很有意思。以前在重庆有一种类似冰峰的地方饮料天府可乐,但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被外企吞并抛弃。但在西安,地方饮料冰峰却更有市场。  后面行程是游客路线逛了钟楼、鼓楼、都城隍庙小街、书院古玩一条街、回民街、大雁塔、陕西博物馆、上了城墙、参观了兵马俑。在西安呆了一周时间,但对于整个西安,如一本厚书,而我也许只翻看了它的目录而已。  关于兵马俑,西安必到之地。走到门口看见一个旅游商品兵马俑的身体,米老鼠的头。很有意思,拍了一张照片,准备发条微博“在西安花重金买真兵马俑一个,但又感觉有些不对劲,请求大神鉴定。”。写好没发,一想到30岁的叔,即使有幼稚的一面也不能被人看穿。进馆参观,每个馆蹭了几个导游,有个导游很有意思,我和她带的游客并排站立,她等了很久看着我说一句:“大家等一下,有人”,我羞愧离开。在里面看到了兵马俑规模宏伟和工艺精良,但思想有点开小差。看着这些奇迹式古物仿佛看到统治者的欲望一般。权利的象徵,通过了客观事物展现。权利越集中,客观事物越极致。但内心根深蒂固屌丝情节的我本质上不会欣赏。我希望,面对生活,放下形式,找些让自己身心愉悦的简单乐子,但也发现控制不好,就容易走向猥亵的深渊。  闲逛书院门古玩一条街,感受到城市文化的传承。初中连考几次语文倒数第一的我,走在其中看着一家家古玩店或书法店的氛围,都很喜欢。路边,有个老人认真写完书法,不装裱,就一行很大的字,卖给一个顾客,70元。我努力看了那一行字,字没认完。但觉得有意义,单纯又简单。感受到面对工业化助推的现代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自信。这种自信还建立在内心本质,不做作。事物形式越简单,回归本质越快。反问自己,为什么传统书法面对强势的现代主义革命会自信存在。难道因为传统书法给人们其他事物代替不了感情愉悦。这种价值,也让其能符合每个时代的方式存在。而对于习惯新陈代谢方式淘汰其他事物,都来不及问该不该?  西安姑娘。开始努力逛景点,后来我观察西安姑娘好久。淡妆,自然健康,有气质。第一眼不突出,但越看越耐看,可以细细品味的美。  在西安青旅住这一周,碰见很多驴友,大多都有旅游的故事,气质都纯真与感性。有次与三个驴友吃饭聊天,一个女生去拉萨义工,一个男生318国道进藏,另一个男生骑行新疆,感觉瞬间被完爆,同时还开阔了视野。那时候的我才慢慢感受青旅文化,如一只娇憨的菜鸟,开始认识驴友圈。在青旅的最后一晚,四人间,三个女生一个男生,男生是我。晚上我回到房间,三个女生在聊,我小心打了招呼,穿着裤子上了床,在睡袋里更了衣,直直躺在床上,心里一直在想出于礼貌我是该睁眼还是闭眼。一切现象都表明那时的我是只菜鸟。直到10多分钟后,对面上铺姑娘在数落她男朋友种种不是,下铺问星座,天蝎,然后开始数落天蝎男的种种不是。善良而且天蝎座的我憋忍了10多分钟,直直躺在床上吐出两个字“躺枪”。然后大家开始群聊,发现真正的大神是对面下铺,体型如韩红的内蒙古小胖妞,大三,一路搭车318国道进藏,抱大腿蹭吃蹭喝一招鲜,没受过一点委屈。在火车上,问吃西瓜的“这是什么,好吃吗?”,问吃方便面的“这汤好喝吗?”,据说一路下来身材没走样。那时候才出来的我还没意识到出门旅行调低节操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心里还依稀记得大学马列老师为了开化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举例讲了他自己年幼排队买肉,当时凭票靠切肉师傅控制肥瘦,排队的人手一根香烟,到了轮子给票敬烟,肉必然偏瘦。老师那时候年幼不抽烟,给票,看见切肉师傅抬手下刀一瞬,大叫一声“好刀法”,肉也偏瘦。我一直记着这个典故,鼓励自己出门在外尽量智取,还保住了节操。但后来旅行长了,也分不清自己把节操调低了几档。  总的来说,第一站西安,稀里糊涂,临走时还发明一个游戏,买一把海关密码锁,设密码,不牢记。一个月后,各种猜密码,一个人能玩上好几天。还有就是吃西安羊肉泡馍一定要撕成小碎片,我第一次吃撕成八大块。
  第一篇(陕西篇)    西安城墙上面的瓦屋顶,这是感觉最西安印象的画面,虽然照片糊了
  第一篇(陕西篇)    西安兵马俑,西安必到之地,游客果然比较多
  第一篇(陕西篇)    西安兵马俑,在距离秦朝这么多年后我向兵马俑一看
  第一篇(陕西篇)    西安城墙下面,觉得大将军很有范。
  第一篇(陕西篇)    西安书院门,老人在卖字说书
  第一篇(陕西篇)    西安书院门,就是这位老人写书法,不装裱,70元,简单愉快。
  第一篇(陕西篇)    西安鼓楼下面,小哥火罐拔得无比对称。
  第一篇(陕西篇)    西安鼓楼,在街道座椅上面,陌生人睡得很香。
  第一篇(陕西篇)    西安大雁塔,看喷泉,看见一位老人孤独的画面。
  第一篇(陕西篇)    西安陕西博物馆里面一尊佛像,抬头就看见,那时候感觉多少与佛有缘。
  第二篇(山西篇)  从西安到平遥,又是摸黑进的城,告诉三轮师傅青旅位置,师傅点头知道,说带你上衙门,有点意思。一路上大院高墙,地域文化明显。到的当晚没睡着,同房间哥们的鼾声划破了古城夜晚的宁静,望着窗外的星空,多少会感概万千。  第二天,自然醒,出门时直接午饭,到一个饭馆,有点三串羊肉串,老板收我10元,后面外国姑娘15元,外国姑娘怒视,老板改收10元。一个人散步式的围着古城转了一圈,很感概,保存得这么完整,要好好学习一番。闲逛到下午四点,各种现代人演古代人的穿越表演,其中抛绣球和断案很喜欢。特别是那娇羞的姑娘站在高楼妩媚一抛,从古到今的风情都一一呈现。回到青旅的时候,下午5点,青旅晚饭。晚上,洗衣服,满满洗衣机一大桶,前台叫我后院晾晒,走进后院发现好深的院,几次怀疑走到别人家,建筑兴趣被勾起,晾晒完衣服,早睡,准备明天早起。  第三天早起买票,犹豫半天,拿出大学时候的ID卡,买半价学生票,售票姑娘笑着说你年龄偏大,给出一张学生票。这一天最充实,看遍了古城票号和家院,喜欢。总体感觉:明清建筑院落空间显压抑,高净空。四周高墙院落,内部错综复杂。特别是大厅通向后院的窄巷道,从里面穿过,有一种逃脱束缚的感觉。整个建筑房间布置严格按制式建造,偶有创新。能看出当年封建社会对权利、礼仪要求严格。如隐喻社会人在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定位清晰明确,权利上游对权利下游控制的娴熟。其实感觉当今,社会阶层分类明确,但人们阶级意识偏弱。高墙院落错综复杂,也表现出空间乐趣。高墙把人视线带回房间,如照片加暗角,主题明确。空间大小不一的建筑功能区通过小门连接,穿过小门视线豁然开阔,感觉空间体量又不停变化。面对这样的古建筑,会想它还适不适合现代人居住?功能性现在能用有多少?给现代人的启示又能有多少?国外起源的现代建筑革新中国建筑,中国建筑被革命之前,自有建筑的新陈代谢很缓慢,它能经历长久时间的考验,那其应该还有功能性的价值。但现在只是买门票,游逛一圈的样子。  在平遥,不光看建筑,还感受晋商文化。古代中国重农不重商,晋商却以官商合营突围出,可惜没市场经济土壤加上闭关自守晋商的没落。晋商以票号闻名,果断察觉银行业务商机,做到富可敌国,最大票号地下金库1500平方米。但却因为局势动荡,自己闭关自守,不和国有银行合作而没落。感觉一出高墙里一群牛逼保守买卖人的故事。导游介绍(蹭的),晋商聪明,能果断察觉商机和经营公司,但目光好像比较短浅,短于分析规划和判断趋势。要不是蹭的导游,我想插嘴是否因为家院墙修得太高了,阻挡了他们视野?。但谈到公司经营,晋商很有一套,重视人才,强调人才长久事业,汇票有水印,水汽喷灯照能看见。成熟管理机制,票号以职业经理人制,由上任CEO钦定下任CEO,但不能是其亲属。还有奖励机制,继任CEO干得好,离任CEO后代能分红。经营管理制度非常先进的,经起时间考验,还能适用于现代。要出大门,导游指着晋商私宅院落挂满铁丝网的铃铛,说防盗贼的,如果盗贼踩在铁丝上面铃铛会摇,也叫摇摇铃,现代110也因其谐音而来。参观以冷笑话结束。  这次在青旅,和背包客交流不多。但有对瑞士小夫妻特别,很有礼貌。很早醒了,在床上窃窃私语,好像有很甜蜜的样子,有天这样聊到中午。我八卦这些只有羡慕,无嫉妒。还有件事,坐在青旅门口,看见导游对她游客说:“安徽的游客请看这里,这里是衙门街,算平遥主要景点,给大家两分钟自由活动。”。有个安徽大叔反驳:“你这是带团拉练呢”。  总体来说,在平遥四天半,懒散,多天自然醒,下午逛景,比在西安随意。感觉自然调到我旅行节奏。但那时已有感觉不能把全部精力都花景点,纯粹看景点不是我间隔年的初衷。路上世间百态,神仙与妖怪,才是我想要的风景。旅行的意义是交流思想,丰富阅历,认识自我的过程。旅行的深度应该是心灵决定的(这句话是抄的)。如果可以,我想旅行可以来得更谨慎的刺激。
  第二篇(山西篇)    平遥,感觉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
  第二篇(山西篇)    平遥,票号里面办公桌放的一盆花
  第二篇(山西篇)    平遥,衙门里每天都演一场断案,演员很敬业,这是表演断案的县老爷
  第二篇(山西篇)    平遥,衙门里每天都演一场断案,这是旁听的大官
  第二篇(山西篇)    平遥,还有抛绣球表演,这是千金家的家丁上场
  第二篇(山西篇)    平遥,票号大院里面一只应景的鸽子。
  第二篇(山西篇)    平遥,仿佛在上演一场从古到今的梦
  第二篇(山西篇)    平遥,古城墙上的爷孙俩
  第三篇(河南篇)  平遥到洛阳,已是下午,热。到青旅路上看见有轨电车,勾起童年回忆。因为太热,当天下午没出门,泡在青旅大厅。  第二天,更热,午饭时间,闲逛青旅附近丽景门和老集小吃一条街,吃饭当真便宜,馄饨5元,丸子汤+馍+汽水6元。晚餐,青旅伙伴相约洛阳著名水席,十多个菜,人均30元。直到走完中国,都是洛阳吃饭最便宜,现在都好奇。  第三天,气温37度,顶着大太阳默默走在游览龙门石窟路上,石窟在深洞里幽看着我。奋不顾身游览四小时,一个景点蹭两遍导游。游客向导游抱怨石窟没看头,确实很多石窟没有头。据导游说石窟残缺,两个原因外国列强盗取和文革破坏,遗憾。但即使残余,还是精彩。如有尊最美菩萨像,戏曲大师梅兰芳观察该菩萨像几小时,把其右手搭肩悠闲的姿态用在了自己表演里并取得成功。感觉受启发:对人本身行为理解和人性认识,从古到今的表达,都有受用和学习的地方。时间流逝,现代文明不停发展,最终看到的变化只是古今相通人本质产生人行为表象地不停变化。因为人本质古今相通价值,能让古今的人彼此感情交流。也许唐朝此刻,也有虔诚石窟膜拜者也感受到梅兰芳认识,从观世音菩萨闲情里想到很多人生意义(这是都是我胡乱想的话,没有逻辑)。同时龙门石窟剧场感很足,走在石窟洞外的沿山小道,面对静默石窟雕像(东山石窟因为游客很少),不管信不信佛,都营造出宁静的思考空间,想想人生也有用(前提是要找到一个凉快的地先)。龙门石窟最后景点是白园(白居易的墓地),导游说白居易死因段子:白居易晚年落魄,亲属朋友以猪肉相助,送多了,七月份,猪肉坏了,食物中毒,白居易去世。挺感慨,生活有时就是荒诞剧情的演义。  洛阳继续热,打算宅在青旅,宅男本来也是老本行。结果大厅遇见重庆老乡妙妙,被捡去白马寺、古墓博物馆。妙妙比我小三岁,小美女(神似马伊琍)(用她的话是非常漂亮),爱被夸,已婚(估计写下这两字,各位看官兴趣减半,自己都觉得纯洁友谊没票房)。妙妙捡我旅行最长,又是老乡,交流较多。妙妙典型重庆女孩,大咧,“好哥们”类型。因为她性格豪爽加上我嘴比较贱(从小到大因为这个不知道得到多少巴掌),所以整个路程还是蛮愉快。先到白马寺,中国第一古刹,我对寺庙一向无感,属于被妙妙拖带观光型。一进白马寺就见到了大雄殿,妙妙严肃认真问我为什么很多寺庙都有大雄殿呢?我额头三条黑线,说:“可能是从日本来的,它有个朋友叫多啦A梦”。一路无知冷笑话,妙妙爱被夸是笑点,看她的照片,附和一句:“长得很像马伊琍”,她一脸认真:“我25岁的时候还要漂亮(今年她26岁),现在老了很多(低下头作出超遗憾表情)。”对于白马寺,觉得清凉台有感觉,古老砖墙上面幽静寺庙,如承载厚重的历史。我顺便问一句要去看塔吗?妙妙以为我不想去,就没去齐云塔(给妙妙鞠躬,知道这是她旅行很大的遗憾)。下午逛古墓博物馆,里面仿建很多古墓,一次性游览这么多古墓,感受最深是中国文化里面生与死有连续性,死是换一个环境继续生命。所以古人在古墓加入很多关于生的符号,比如生前用的陪葬品,古墓结构按居家建筑制式。在活人看来亡人换了环境而已,所以给亡人带去在生前物品。如果按这思维,希望2098年,我115岁零3个月去世后,给我的陵墓里面牵一根网线、一台mac电脑、一张VISA卡(已开通网银和支付宝),再在我陵墓开一个比较大门,进门弄个大的前室,能放进各种网购的包裹……。古墓博物馆里面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北魏帝王陵,由一条深深向下走道引入,走到尽头圆形棺木陈列空间。最精彩的是该空间向上圆锥形净空很高的墓顶,随着圆锥形逐渐缩小的空间,感觉像一条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通路,寓意很明显。走到墓地门口,妙妙身上爬一只小虫,管理员提醒了她,我顺便问管理员:“这个虫子有什么寓意吗?”。  青旅认识两小伙,其中一个是才考上同济土木的研究生(遇到第一个同行),准备搭车从洛阳到西安。出发之前,他们用自己拍的照片做明信片,放青旅出售,顺便攒路费,给人感觉很好:浪漫、理想,积极有激情,做他们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有时候反问自己,随年龄增长怎么才能一直保持住这种理想主义的激情,感觉自己否定了太多事情的意义,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没开始就习惯于否定其意义,老是“否定先生”的状态,该自我批评。我盼望通过旅行能找回理想主义激情,很纯粹做些事情,对我产生深远影响,得到能肯定人生的观念,我想这也是旅行的价值。关于妙妙,洒脱漂亮女孩,性格nice,不装,很容易与人相处,善良,喜欢帮助别人,喜欢各种小孩儿。我也应该学习她这种随性近人的性格,一直觉得能这么善良面对世事的人可能两种:一是对生活有很深的理解,二是很单纯。两种情况都是让人向往和追求。感觉路上老师很多,各个方面。关于景点,各个景区闲游,感觉像吃着爆米花看着电视,思想走着神。没觉得牛逼的景区对我有多大价值,有时候觉得一部电影的观点还来得精彩。可能我对旅行的期盼太多,希望能处处见到生活的精华和人性的光芒。最后要离别洛阳,在洛阳火车站被换100元假币,骗术技术含量低,连易拉罐瓶盖都没用一个,给他100元,说不能补给我换成假币还给我。会让人感觉生活很浅显,没有很戏剧性的桥段。如果来个很高明的骗术,骗了我之后我回想他的骗术,还能会心一笑:“这事做得真牛逼”。那生活就有意思多了(自虐倾向明显)。
  第三篇(河南篇)    洛阳,龙门石窟
  第三篇(河南篇)    洛阳龙门石窟,游览车开过一尊高僧像。
  第三篇(河南篇)    洛阳,青旅旁边有座教堂,坐下来体会了一下。
  第三篇(河南篇)    洛阳,青旅旁边教堂里面老人孤独背影
  第三篇(河南篇)    洛阳,青旅旁边教堂里老人很虔诚
  第三篇(河南篇)    洛阳,看见一个陌生人打电话很有气场
  第三篇(河南篇)    洛阳博物馆,小孩很会选位置站
  第四篇(云南)  从洛阳回了一趟家,再出发昆明,主要目的见高中同学艾老头。相对其他事,见老同学是件情感上踏实的事。生活中,已不是骚年,一把年纪,但对很多事情感上挺慌张,这件事导致苦逼。也想过稳定情绪面对世间变化,但事情发生时,挺慌张选择。这是我不能成为成熟大叔的原因(我知道看见这一句众人白眼是必须的)。晚上,艾老头和他老婆盛情款待,宣威火腿,把酒言欢。不停回忆高中趣事,那些年,一群苦逼地靠谱地屌丝地青年。老头重复数句“那时生活真是挺充实和美好,虽然也很忙,但很舒心”,我也一阵蛋蛋地忧伤。话背后,应该有对社会的无耐,高中生活的美好是现在生活比上去的。其实艾老头现在挺有成就,老婆贤惠,事业独当一面。我屁颠屁颠来,勾起他高中生活美好回忆,是现在社会生活不能给与,感觉自己功劳巨大。反作用于我,感受我也有。我这样理解(苦逼自我安慰狂的特征就是凡事能找到自我安慰的理由),高中生活没有社会人属性定义,一群学生定义小孩啃书,工作后娇羞进入各种社会人属性定义环境,去选择各种社会人属性去符合自己。选择后,生活主线是符合你选择社会人属性。社会人属性本身定义就会有权责冲突,所以已选择了的人们冲突变大(上面这么大一段挺苍白的废话)。吃着饭,感同身受。每个人都是幸运的,包括我,在大家纯真的时候建立起同学情意。彼此见面能聊很久,感情用现在的话说挺治愈,因为回忆能带回那时心境,一脸轻松。经历30个年头,开始收集生活的精华,懂得珍惜。踏实的友情是难得,感谢那些年一起走过的同学们,现在才明白这是笔财富。(感觉有点煽情了,我自己写下时候都感觉全身酥麻)。去过昆明多次,玩的地方就不介绍,闲逛,看看市井生活。  按计划从昆明去大理,丽江去年才去,不是我的调。大理住了三晚,一天独游,两天跟青旅朋友团队出游。第一天独游古城,走走拍拍,坐在路边看游客居民百态。逛了大理博物馆、电影博物馆、鼓楼城墙。偶遇大理举办古董拍卖会,一个老太太很有范,三百万的金器举牌没眨眼。多次看见几百万举牌交易,想到屌丝工作的自己,惶恐,仓皇逃离。第二天团队是SHE(因为三个人,四个人就是F4,以此类推)。三个青年搭伴两位女生,一个可爱路线,一个酷姐路线。刚好三个人,我占了普通青年的位置。骑单车大理古城到喜州,我是在重庆才学一天单车,会骑就出来(重庆很多人不会骑单车)。一路出发各种爽快,一路环湖,心情大好,忍不住讲了很多冷笑话,两个女生回敬了几个,但总的来说我没输。骑车来回8个小时,夏暖花开,面朝洱海撒了两次尿,尿了很远,以表达我心中对洱海蛮横的爱。第三天团队是F4(四个人)。路上捡了一个同行业不同岗位大我一岁的大哥(暖通设计),大家第三天去了大理学院,大理学院普通校园,整个游程是靠团队相互拼冷笑话支撑。大哥在学校长椅上休息,还被三妹和四妹整了张“江湖再见,大哥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照片,我表示狠狠的遗憾,毕竟照片是我拍的。团队生活主要特征各种吃:飘香酒馆、韩记锅锅菜、一品香、patio冰淇淋、华夫饼……。两天团队生活,三妹耿直爽快烟不离手的妹子,四妹疯癫可爱,大哥如所有大哥一样成熟稳重。三四妹主要负责搞笑,第二晚还和她们一个大床房(她们睡床,我榻榻米)(我换房之前严肃警告“今晚不要对我有什么企图,我想把我的身体完整地交给我爱的那个人”)(必然自己都笑场)。大理学院,三四妹强迫我在情人湖和她们拍绯闻照,庆幸没有剪刀手,据说三妹要整成四格漫画,我希望她们能放我一马,倒不是我不想红,我想大家只关注我的实力,而不是其他一些东西(恶心得不可收拾)。大哥是个善良的人,聊了很多工作的事,大哥苦心劝我不能一直旅行,一副挽救失足青年的表情。我明白大家生活价值观不同,所以选择不同,但别人劝你是因为内心善良,情意要领。大哥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也有起落,有种真实善良,感觉大哥也经历价值重估的过程,祝他有他的选择,生命更加精彩。短暂两天相处,都是出门旅行,展现本质善良的自己,友情建立真实美好。临别一句话“你们若安好,我便是晴天”。  F4分道扬镳,他们去丽江,我去双廊,一个目的,发呆。住海地生活青旅,景美。面对环湖路,情不自禁想骑车,又骑了两天单车。第二天骑车最爽,骑到下午,热,来到挖色码头,面对平静如镜的洱海,释怀,脱掉衣服(有码,留条内裤)。全身心投入洱海,一阵乱游,累,躺在岸边,还能看见码头前面挖色镇热闹的赶集市场,穿着凸点略微清透的内裤和当地小孩比谁跳水跳得远,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彼此分享快乐,从来没有这样激情澎湃,大家没有说一句话,不停的傻笑。游完泳在旁边镇上老人那里吃了两碗冰粉凉虾,老人告诉我她在这里卖了50年,还讲述她如何用她那些自制的酸梅给别人治病和挖色镇的演变。那一刻很快乐,简单的快乐,久违地流浪感觉,满足了期盼,放怀的自由。后总结,融入当地人生活,很自然交流,这是我旅行的初衷,要融入他们生活,和各地当地人分享彼此对生活的理解。旅行的意义对于我来说在此,觉得在有些浮华旅游区参观挺无趣,没有多少情感交流。游完泳穿着湿湿的内裤,骑行1个小时车回双廊,心里全是满足感。回去洗个澡,吃晚饭,突然一个游客大哥急匆匆到我面前,问:“哥们,知道那张白桌子在哪里吗?”我半天没有反应过来,原来是在找双廊标志性景点,记得那位大哥拿相机的姿势像在拿一把剑。再参观了玉几岛,岛上建筑确实厉害,依岛而建面朝海面。夕阳下,感受建筑,有种《影子写手》里面的调调,有种说不出的冷漠(可能因为那里房价太高)。晚上和青旅朋友吃烧烤,大家把酒言欢,谈婚姻、谈生活,一步之遥就是洱海,豪爽。住了两晚,可能因为骑车游泳太爽,临走才发现忘了发呆。再住了一晚,第三天中午送走了唱歌很好听的深圳哥们彭三斤。双廊肯定还会回来的,虽然这里已经开始大兴土木。
  第四篇(云南篇)    大理双廊,穿着内裤和孩子们一起跳了水。
  第四篇(云南篇)    昆明,翠湖旁边一个游乐场的摩天轮
  第四篇(云南篇)    大理,客栈房间的墙,早上起来突然觉得这种蓝色很漂亮
  第四篇(云南篇)    大理,博物馆门前很安静的画面
  第四篇(云南篇)    大理,双廊小普陀,老人在做一种仪式
  第四篇(云南篇)    大理双廊,发现当地人袜子上面都秀了朵花,很好看
  第四篇(云南篇)    大理双廊,挖色镇,一个理发的老人
  第四篇(云南篇)    大理双廊,海地生活游客的小资生活,旁边白桌很出名
  第四篇(云南篇)    大理双廊,挖色码头,好像是凤凰卫视中华小姐比赛
  第五篇(贵州篇)  大理到贵阳,又是晚上。火车上认识驴友同去青旅,办完入住,吃饭,干锅,听着旁边桌贵州话,一股江湖味,喜欢。  第二天早起,青岩古镇,各种小吃,很撑,所以爬上一段残缺的城墙,居然能一览古镇,满足。下午逛贵阳市区,时尚城市,女生穿着美丽,想多留。直觉判断城市发展很快。走进市井,去感受昨晚的江湖生活气息,整个氛围都包含了复杂被发散人性。就像《让子弹飞》,有故事,一股匪气。那时才明白大学好基友,贵州人,那份洒脱由来。闲逛城市,发现一则房地产灯箱广告词:“野心的城里人”,想不出是赞扬还是批评,拍照发微博留恋,贵阳工作的牛牛专门留言:“哥买的该楼盘。”。从那时起,大概能分辨城市区别,会主动找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城市这个大概念。  第三天出发到凯里西江千户苗寨。景点不错,民风淳朴。风情秀美,当地人很自然让你拍照,很热情给你帮助。会感概,自己抱怨有些景点当地人市侩,游客也有责任,游客商业气息必然影响地方淳朴。矛盾也不容易避免,讨论也没意义。幸运早到,感受到苗寨的淳朴,也让我反思自己,多一份对当地人的理解。下午广场看表演,邻座小伙,留着胡渣,大口喝瓶啤酒,感觉气质相符,开始胡侃。哥们广东人,流浪大半年,钱包掉,翻墙逃票进来,入住个月有余,每天喝酒寻欢,自在。那时有种预感,仿佛看见我以后的样子,喜欢类比。西江第二个夜晚,久违的平静,在中心广场,一根很长的立柱,周边打出两盏灯,把立柱影子拉长,感受到一份宁静。如到微观世界,情绪简单。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童年时光,外婆住小镇上,那个小镇也有着一份相似的宁静。回想自己童年是种没有目的性思考,脑袋里不时跳出各种童年没有连续性的画面,也说不清为什么自己就会记得这些画面,很轻松没有故意要回想起什么,就像翻开童年的照片一张张随意的浏览。(真心觉得自己年龄大了)  这次到贵州,有件事情挺抱歉,因为从云南出来,想独自一个人旅行,去感受旅行给独立空间。到了贵阳青旅碰见的厦大小孩,叫我和他们同行我婉拒。在西江又碰见,他又叫我与他们同游,我还是婉拒。他同伴说:“那位大哥怎么能这样,你们在苗寨见面,像不认识一样”,后来聊天,知道他差点因生病残疾,有点后悔拒绝他,觉得这份拒绝蛮重,反正闲人一个,碰见为缘分。西江秀美宁静,又是个人独游,总结了下旅行意义。  旅行的意义:  出来旅行也有段时间了,会不禁思考旅行的意义。游览了很多景,见了很多人。感觉景对我情感上的触动远远没有人来得多。在我心中景分两种如泸沽湖和洱海,这种景能让我舒心,以平静的方式与它面对面,知道自己应该是一个客人来主人的范围,不是那种面对客观事物以主人身份自居,这种感觉很舒服,没有控制欲与占有欲,人心境不一样,情绪上波动不大,不慌张。第二种是人工造景,如兵马俑、龙门石窟,我想因人而已吧,我对这些景物一直感觉不多,因为自己现在一直无感社会生活规定性,所以一直对这类服务于社会这部大机器的零件无感觉。游走这些景点,游客的百态都能让我走神。对于我这些景点目的主要是想留下来过这个城市的标签而已,这个目的本身也没多大意义,没逃出物质反控制的范畴。但以后每个城市著名的景观我都会去,因为这些地方能看见旅行心态的旅行者,他们的自然表现能看见很多人性的光芒。而且因为与很多旅行者有了交流,才能让我相信了一个观点:人本性是简单善良。出来旅行的人们和工作中的人们大不同,感觉人们不被社会属性的权责影响下,人们的人性都是很自然真实善良。煽个情,举两例:大理有很多流浪摆摊的行者。在古城遇见一个,这哥们长头发,全程徒步旅行进西藏,用时三个月,现摆地摊卖明信片和头巾,陪朋友买头巾的时候和他们简单聊几句,短短几句话,感觉到纯真的善良,他告诉我全程徒步进西藏,别人停车要搭他,他婉拒,然后继续徒步,他说自己就是自虐,他说起自己经历时候表现出孩子般倔强。他明信片都印有“ON THE ROAD”这句话,我问他是不是也喜欢这本书,他眼神一丝慌张地说:“我虽然没看过这本书,但我喜欢这句话”。我从他表情中仿佛看见迷茫的自己,我又陷入类比。谁能说清楚自己为什么被感动后就不顾一切的执着,但他能保存这份纯真执着,觉得是种善良。还有一个就是旅行中碰见的大哥,他的岗位和我的岗位很像,事业上的情况也很像,但他这次出来只是放假两个月而已,他听了我的计划,给我分析了很多,劝我一定要回去工作。看得出来他是强烈不认同我的生活观,他给我讲了他生活的曲折,我觉得这也是一份很有诚意的善良。一路旅程,与朋友坦诚相待,看见路上每一个人本质上都有善良。  这些都是我旅行收获的感受,但感觉缺少放怀自由的流浪。这种流浪的感受只有完全融入各地生活才有。完全融入会给自己情绪上很多感触,这种感触有别于我原来的生活,这样的冲突会让我有强烈的流浪感,这种流浪感包含了自由、放怀、激情等很多情绪,在洱海和当地小孩跳水的时候有过。如果旅行是为了认识自己,寻找人生的意义。那这种追求流浪的感觉会成为一种明白旅行意义的方式,这种流浪感让我的触动最大,帮我认识自己,我现在做的主要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经历,这些丰富的经历对我来说会比普世的工作生活更具戏剧性,这些戏剧性放大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让人性展现更有层次感。不过,我现在也不急于确定我人生的方向,现在就只是放手去感受这些经历。它们能让我觉得情绪上很充实,人生很丰富和完整,我得到很多关于人性的理解和包容。这些改变都会帮助我探索自己人生的意义。我想自己还是和很多行者不同,我本身谈不上对普世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憎恶。我能理解普世生活,但我就是对普世生活不太感兴趣,缺少一种完成它的激情。我心中有种莫名认识:觉得社会这部大机器不管谁参与都会不停前进,我参不参与对它来说没有影响,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本身还没成熟对自己定义,我回答不了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也因为这些踏上了流浪的旅途,那怎么才能明确自己已经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呢?觉得应该是自己内心变得越来越平静吧,觉得只有对人生的意义有很成熟的认识,才能平静的看待生活中其他选择对自己的疑惑。人生本来就是不停的做选择题,能对人生有一个成熟的选择,那自己内心就会很有方向感。想想自己才踏入社会的时候,不停的追求自己所在行业的上游,觉得要让自己的劳动更有意义,更能体现和获得价值。可所在行业就是你人生的意义吗?现在觉得答案是否定的,果断革命,丢掉以前盲目的自己,直达现在还是蛮喜欢现在的自己,不太想回到过去。因为现在自己学会理解,以前看维姆?文德斯和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电影,也能看见对世俗人间的各种理解,我那时看他们的电影还会去想怎么能这么平静的用长镜头讲诉情绪这么复杂的影像呢?现在才明白这是一种对客观的温暖。就像许巍的歌里唱的“我爱这精彩的世界,交织着太多的悲喜。”
  第五篇(贵州篇)    贵阳,楼盘广告词,分不清是赞扬还是批评
  第五篇(贵州篇)    凯里西江千户苗寨,一位当地老人
  第五篇(贵州篇)    凯里西江千户苗寨,苗族老夫妻很有爱
  第五篇(贵州篇)    凯里西江千户苗寨,苗族老人肩上一朵好看的花
  第五篇(贵州篇)    凯里西江千户苗寨,夕阳下苗族老人的手镯
  第五篇(贵州篇)    贵阳青岩古镇,一起群小孩专注在打手机游戏
  第五篇(贵州篇)    贵阳青岩古镇,不是逃票,只是爬上去拍张照
  第五篇(贵州篇)    贵阳青岩古镇,两只中华田园犬
  第五篇(贵州篇)    贵阳青岩古镇,城楼梯坎上两坨风干的屎
  第六篇(湖南篇)  从凯里出发,凌晨一点到张家界,打车到蜗牛青旅,早睡。  第二天,起晚,顺势休息一天。计划明天再上森林公园。见大厅驴友聊得火热,打招呼,加入,顺便讨教攻略。认识一飘忽大哥,34岁,颈上一根很粗白金项链,做餐饮生意,不说话时很酷。感觉飘忽,因为大哥风格随性,表情很有戏剧性,行为也单纯加杂复杂,说不清行事风格。大哥在理解世俗人情方面透露出精明,不会用QQ和微薄通讯工具(现学了),得过忧郁症,喜欢参加各种音乐节,各种不搭剧情,现在还记得他讲述自己忧郁睡不着觉的表情。我给大哥介绍我在间隔年,大哥突然想开车去环游中国,我说不方便,大哥又决定骑摩托。可能早上起晚,还有点迷糊,和另一女特警驴友聊天,我本来要说她那里女生很漂亮,结果口误说成了她那里女生很便宜,看见她瞬间当时目露凶光样子,胆小后怕。等到下午我逛了市区回来,大哥已经在淘宝开始买越野摩托车。这样情操去面对生活,世间一切都不再惊奇(写到这里大哥QQ签名是“摇滚节上我最嗨-光着脚板走回家。韵味”)。不管大哥走的哪个范儿,但大哥说了让我感触一段话,他说我要是去旅游就一定要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这才是有意义的旅行。当他说完,我感觉遇见知己,真希望在路上和他走一程,像骚年一样干些疯狂荒唐的事。  第三天上森林公园,呆了两晚三天。第一天,人品好,所以天气好。感觉到自然神奇,一座座圆柱尖山给人一种摆脱重力的感觉,有视觉冲击。第二天,下雨大风大雾(自然现象,与人品无关),新鲜感减退不少,主要乐趣,爬各个景点垂直铁梯,感觉很有乐趣,天波府垂直梯有点险峻,爬上去,下来的时候有个大叔把我死死拉住,苦劝,小兄弟一步之遥,不要半途而废,我茫然。每天徒步8个小时,整个森林公园爬完蛮累。第二、三天重复劳动,爬到各个公园景点,看见都是一片大雾,(方便的是发微博,一张大雾图就介绍了各个公园景点)。对张家界景点,其实我没欣赏视角,新鲜感多一些。感觉在张家界森林公园重复最多画面是导游指着石头问游客:“你们看出来没有?”。假设,如果本身不给这些有特点山石加上类似像什么的寓意,我不确定自己能带有情感耐心去品味。这些景色带来新鲜感,却不能给我带来情感上交流,面对它们情绪上起伏不大。当导游在讲这座山像什么的时候,对我来说像想一种猜谜游戏的乐趣。如果张家界森林公园没有加这些旅游策划,我面对这些群山怪石没有人来告诉我像什么,直接以我对这些景点为自然物的本质理解,是否能和它建立情感上的交流,产生情绪。追根溯源,我本身是一个唯物主义中偏存在主义屌丝,没情趣去欣赏他们画画,去欣赏那些花花,情绪起伏都是要加杂带有人性的画面,对事物的情感非要带有人性的痕迹。希望哪天我能发自内心去欣赏唯美的花花草草。每天徒步8小时独游的思考,我他妈就是长期思考没有意义的问题,典型矫情2B青年。这样的思考带有奇怪的探索性,我也一直困惑这样的思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就是我的本质需求?为什么老是困惑我这样的2B青年呢?这些发散的问题,其实很多都是有答案的(不光想,还能自问自答,佩服自己),而且答案如果与事实相符,会觉得自己了解了事物的本质,如果与事实不符,会觉得自己活在假象里,其实我是很受不了自己的这种自以为是。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封闭的思考方式,没什么能量,觉得还是应该更多与别人的思想交流(我又在废话一段什么啊)。总的来说,我对张家界有新鲜感,但没有情感上去细细品味,然后就开始胡思乱想,我什么时候能真心投入到导游的讲解中去游览,当导游说这山像鸡的时候,我会看着山主动想鸡腿在哪里?  爬了几天山,移步到长沙。没感兴趣景点,主要来见朋友憨鼠,顺便各种小吃。烈士墓公园,见到了三年没见的哥们憨鼠,受到他们夫妇热情款待。我和憨鼠是应届毕业到同一家单位认识的,憨鼠给我印象有趣,有农村孩子善良和忠诚,又会打些自己小算盘,老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和他说话的时候,眼睛习惯性眨啊眨,也不知道是认同你说的呢还是不认同。而且一直很憨憨又很有谋略的样子,在形势没有明朗之前,绝对是一副憨憨很低调的样子,可心里老早就有明晰谋略,很有意思,一个很可靠值得信赖的朋友。我和他也是三年没见了,在烈士墓公园边走边聊。聊了大家以前趣事和现在的情况,还有就是聊了很多政治上的东西。感觉憨鼠目光变得温和了,少了很多以前那丝桀骜不驯的眼神。人也长胖了很多,跟个龙猫似的。娶了个漂亮的老婆,一副安心居家的好男人样,典型80后代表。可能是我的生活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感觉和憨鼠的关注点有很大不同。憨鼠的注意力带有很浓厚的城市生活气息,关心房价、政治、评论当下事实和所有与城市生活相关的信息。其实我早有感觉,觉得憨鼠会很享受这种城市生活,以前单位他喜欢看电视,关注的信息是最普遍的娱乐信息,做事情小心翼翼。当时总感觉他很容易满足,简单的娱乐项目就会牢牢拴住他,面对娱乐项目,他也安于在游戏里,他内心比我平静很多,我想这是一种对生活的选择,我和他应该是各安于心,从于命吧。这是我和他踏入社会的四个年头,看着他现在的样子蛮好,有个一直依偎着他的老婆,事业上也稳定,家庭和工作稳定的氛围能让他感受到生活的幸福。这应该算是他归宿,一条都市生活幸福主线。和憨鼠这次见面感觉我和他最大不同是在价值观,我这种连每天是星期几都忘了的人面对他谈论的关于都市生活中的政治、房价等其实是没有多少兴趣。政治对来我说参不参与对它本身没有影响,对我也没有意义,记得以前看建筑史上面想起一句话“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政治风云都是短暂的,只有文化的积淀是长久的。”,立志当这些的旁观者。选择旅行,相当于对生活做了很明晰加减法,全部注意力放在内心那些很微观的个人情怀上面。当然我也理解他作为都市生活中的个体,会情不自禁的谈论与都市生活相关的信息,是一种旅行带给我与别人的差别。面对这种差别,我顺其自然的让它存在,保持我旅行的意义。也祝憨鼠夫妇一切安好。朋友相见也是我旅行很重要的风景。感觉即使时光流逝,对朋友的认识还是建立在最初相识的那份认识上,会牢牢记住朋友们本质的性格。因为产生这种本质认识所以能在朋友之间保持一份成熟的认知。与朋友聊天也是到陌生城市最不感觉陌生的时刻,看着朋友们的幸福,还有种时光过了很久的感觉,就像看一部电影看到了圆满的结局,有份收获感。而且能在旅行中见见同龄的朋友,也会加深对自己的认知。  整个长沙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吃(其实每到城市主要印象都是吃),首先是憨鼠热情招待的正宗湘菜,然后就是火宫殿、向群、四喜、四娭毑、红梅冷饮和各种路边小吃。感觉和其他城市旅游最大区别就是没有吃饭时间之分,从上午出去就一直吃,有时候是感觉自己嘴巴挺贱的。但是有一家我没有买,就是长沙著名的“帅哥烧饼”,我出于同性的嫉妒,我坚决没买。其他长沙的景点岳麓山景区、橘子洲公园、步行街和太平街就是逛逛,走路爬山弄得有点累了。  又走了3站,回趟家办几天事。总结一下,旅行流浪感时有时无,面对一个城市也没理解阅读它的方法,也不知道出来该记录些什么东西,回到家要好好到图书馆泡几天整理一下,我想还是不应该这样很浮躁的去旅行,要保持能看进一本书的心境去阅读沿途的风景。
  第六篇(湖南篇)    张家界森林公园,拍照的游客
  第六篇(湖南篇)    张家界森林公园,一个老人的背影
  第六篇(湖南篇)    张家界市区的现代主义建筑
  第六篇(湖南篇)    张家界市区,河上一个船家
  第六篇(湖南篇)    张家界森林公园,寺庙的大围栏
  第六篇(湖南篇)    长沙市区,一条通道的广告牌
  第六篇(湖南篇)    长沙烈士墓公园,开放的卡拉ok
  第六篇(湖南篇)    长沙,M家门口
  第六篇(湖南篇)    长沙火宫殿旁,一翻修大楼里面工人从洞口观望
  第七篇(广西篇)  先到桂林,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直奔阳朔。下车找青旅,穿越西街,听见一个卖香豆腐接近70岁老太太叫十多岁小孩“帅哥啊,香豆腐”,有点别扭。  第一天闲逛。景色不错,外国人、小吃、酒吧较多。  第二天,与湖北小伙租自行车闲逛,到我,还剩一辆粉红车,给车随便起个名字“林志玲”。骑着我心爱的“林志玲”逛了好久,惬意。来桂林之前,对桂林景色主要来自电影《面纱》(也不知是不是在桂林拍的),这是我想象中桂林的样子。来了桂林之后觉得桂林的景色真的很不错,既有遇龙河的秀美,又有漓江的壮美。烟雨下的阳朔,表现出一份诗意,能产生静默的情绪,安抚慌张的心情,像置身于中国山水画。骑行其中,随遇而安是我收获的心情,不去刻意想什么,也不刻意体会什么,就看着山水风景,放空自己,没有关于追求,也不想表达,减退内心欲望的诉求,能获得简单和轻松。以前一直觉得面对人生当中因为成败产生的激烈情绪,需要很成熟的认识,客观的理解,才能获得放空自己的轻松。到了阳朔,却觉得也许人生本来没有成败,轻松的心情自来于改变以成败去定义人生的思维方式吧(佩服自己骑个车能想这么多)。  从第三天开始,因为遇龙河漂流,开始组队出游。队伍大多90后,被迫升级“大叔”。队伍出现状况,大家先吼一句“大叔,你怎么看”。以前组队出游,偶 “大事不会,小事不管,其他事情不要问我”,这下才明白大叔不好当,也不是每个大叔都有机会问小萝莉“要不要棒棒糖吃?”,要有责任感。队伍到遇龙河边,我被安排买漂流票,女售票员不打折,一想到没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我狠狠对售票员说:“想不到你人长得这么漂亮,心却这么狠”。队伍中两个90后,接触较多,亚伟和小江。亚伟典型学生型,每天早上准时来我床头“大叔你醒了”,晚上同样准时来床头“大叔我睡了”,我茫然不知所措。该同学还保持学校学生之间结伴而行的习惯,大部分时间要结伴。这习惯后来伤害了我(抹泪ing),队伍中有个上海女生,文文静静,感觉蛮好。偶在一个烟雨的夜晚(烟雨是场景布置),跨越90后防线,约女生泡吧,在那个女生来我们客栈的时候,亚伟也准时出现,表情一如既往漠然:“大叔,我们去看乐队演出吧”,漠然得感觉有点像《功夫》里面那个半露屁股向包租婆要水洗头仔。我当时连和那女生泡吧主题都想好,通过探讨网上热炒的王石恋爱,来表达人类自由追求爱情的渴望。从而进一步拉近偶和那个女生的关系(有谋略)。我略带交流的眼神看着亚伟,笑着说:“我和XX约好去泡吧,你觉得是泡吧好呢,还是看乐队演出好呢”我以为他会明白,隐身而去,他表情继续漠然:“一起看演出吧”,我心想“你闹哪样,亲”。我使出第二招:“你去看演出去吧”,他还一脸惊讶:“一起去啊”,我看那女生表情都尴尬了。算了,亚伟是个孩子,对他来说要明白我的意思确实太难。我直接投降上楼放电脑,他跟我回房间,说了一句彻底击垮我内心最后一道防线的话,“大叔,你对那上海女生有意思?”,我惊奇的问他你明白那你为什么还要和我们一路呢,他表情一下又变漠然:“大叔,我不明白你到底是要我跟你们去,还是不跟你们去。”这一问让我感觉一切都坦然了,那晚亚伟还约了个女生,我们四个人一起去泡了吧,我王石恋爱主题最后还是没机会抛出来(留着下次用)。小江,很有意思,面容如70后的90后,说话有点含糊,一顿中午饭能吃两个卤蛋+两碗三两桂林米粉,喜欢跟着女生玩,自述被很多女生追求。给人的印象是常常混迹青旅大厅,眼镜眯成线:“美女我陪你骑行吧”“美女我陪你聊天吧”属于以憨厚博同情然后死抱大腿不放型,亲身目睹其把妹,实况如下:小江:“美女你明天干什么呢?”,女生:“我计划明天骑行”,小江:“我明天陪你骑行吧”,女生:“算了,我明天晚起”,小江:“那我8点就来你床边陪你聊天”。顿悟在街上看见屌丝搭配白富美的不解,在想下一站到三亚,要不要也表现得憨厚些,眼睛眯成条线,说话变得含糊,会不会多认识几个女生。总的来说接触这么多90后,感觉老了。旅行就是这样,会见到不同的人,不管他是哪款对我来说都是很有意思,慢慢体会。  后来抽空一天,到兴坪,下车开始大雨。改变计划,徒步到20元景点返回,但沿途看见漓江秀美,完全符合自己想象,有这点就满足。到20元景点,庆幸因为大雨整个观景台没人,赶紧摸包掏钱拍照,发现我专门留的20元人民币在刚才吃中午饭时候花掉。  作为80后,和90后们呆久了,会有关于青春感悟。在他们身上能看见自己在他们那个年龄的影子。虽然也觉得有趣,但不那么感兴趣。觉得人的成熟就是个人价值观转变,以前觉得很有意义的事,现在觉得幼稚。青春去得太快,很多事情来不及体会,急促跟随自己价值观改变,去决定觉得有意义的事。根本没机会停留,所以有时候觉得人生每个阶段都是带着无知前行。自己和90后追求表象不同,但结果一样,无非是为了在各自人生阶段满足自己内心诉求。但没有人生哪个阶段会让你细细体会,每阶段都不会让你重温。面对岁月,以什么态度去面对?想起坂口安吾的话:“由于我的无知,我对生存方式只有一个非常普通的信条:“不许后悔””。  总的来说,可能因为国庆节在家休整了一段时间,在家胡乱看杂书,精神上面还在恍惚,对旅行感受不敏锐、感性。可能因为阳朔是组队出游,个人体会少许多。相对于组队游,我更偏向个人游,组队游让我不喜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感觉注意力偏移。如果是独自游,我会胡思乱想些事,但这些事可能是自己本质需求,这些需求的反映会让我更深刻认识自己,还是很看重自己的这些体会。回头看看前面游记,大多是内心感受,没有记录旅游的流水账。更像是自言自语日记,沿途的风景都是帮助我体会自己内心的工具而已,希望过些年回头再看这些游记,能给自己带来触动。
  第七篇(广西篇)    桂林阳朔,很美的风景
  第七篇(广西篇)    桂林阳朔,遇龙河漂流
  第七篇(广西篇)    桂林阳朔,很有特点的报箱
  第七篇(广西篇)    桂林阳朔,骑车看见森林吹过一片迷雾
  第七篇(广西篇)    桂林阳朔,酒吧德国歌手在表演
  第七篇(广西篇)    桂林阳朔,酒吧德国歌手的纹身不错
  第七篇(广西篇)    桂林阳朔,酒吧德国歌手重金属风格
  第七篇(广西篇)    桂林阳朔,一个可爱的胖老板在监工
  第八篇(海南篇)  桂林到三亚,下午,热。先买游泳裤,再去青旅。  青旅步行5分钟到三亚湾海边,高兴。晚饭后,买个椰子,散步海边,听海浪声。  第二天,早起,一个长期自然醒的人,突然在一天早上6:30起来穿着拖鞋去海边看日出,就是热爱生活。日出很美,动情唱句:“这一秒十分感动,如若要平庸十一分平庸。”  后来几天,散漫游,共玩10天,主要想把30岁生日渡过。去了天涯海角、三亚湾、亚龙湾、大东海、小东海、海棠湾、逛了第一市场和解放路步行街,第一次潜了水。  每天排除比基尼的干绕,认真看大海,也是不小的考验。以前在深圳和珠海就很喜欢大海,在三亚也满足自己大海情结。去遍整个三亚景点海湾,最美丽是小东海,海水清澈蔚蓝,远远十多米都见底,最符合来之前对三亚想象,而且整个小东海海湾只有两座酒店,酒店设计精致,酒店海滩细节用心布置,应景。夕阳下小东海景色完美,自然景与人工景搭配和谐,独坐在海滩感觉很享受过了自己30岁生日。至于天涯海角景点就两块石头,标志性景点习惯性签到。  除大海,印象较深的还有沿海滩建筑,特别现代主义建筑做得很纯粹,不管是公建还是民用建筑,而且有统一性。现代主义建筑每个城市都有,但这种沿海滩成片存在感觉很有特点,夕阳照射下,远望,这种自发规律性很明显,留下很深城市符号画面。  三亚到冬天聚集全国各地游客来度假,我在都感觉外地游客多于本地海南人,特别大叔大婶来到三亚,统一穿上海南标志性岛服,穿行在各个景点,漫步沙滩,垂钓海边,很悠闲。有三天和桂林认识的亚伟同游(就是在桂林坏我事的小孩,跟过来),计划到红沙码头海鲜自助餐,早到,我叫亚伟百度附近咖啡馆,小伙儿做事严谨认真,看见他在百度网页打着“三亚市红沙码头周围哪儿有咖啡馆”。晚上和一群游客拼桌,一位老婆婆边吃还边数吃了多少只虾,然后还认真的说一句:“还是没吃回来”,一副很可爱的样子。自己心里默数,应该吃回来。关于美食,在三亚还有点遗憾:逛小吃街,街口排长队店是长沙臭豆腐,走进街道有两家寿司,然后是章鱼小丸子、清补凉(唯一海南特色美食)、重庆酸辣粉,宜宾燃面,河南炒粉,桂林米粉,西安肉夹馍,澳门蛋挞。感觉就差“沙县小吃”。  为潜水入住到海棠湾,当晚晚,深夜,海面大浪,独自去海棠湾游泳,从海边走向大海,迎面而来是一波又一波的大浪(情况确实很险),开始越游越远,远离海滩,心里越来越恐惧,海怪、鲨鱼、美人鱼来了都不好办。恐惧十分真实,边害怕,边让人想征服(旅行带来的敏感情绪,内心很新鲜)。想起这种感受在王石自传有写过,他独自深夜向大海深处游去产生害怕的感受,我切身体会了。第二天,早起,去潜水路过海边,浪很大,看小孩钓鱼,用力一扔,鱼饵扔到一条小船上,缓解了我的紧张。当天天气不好,海底能见度不高,看见些小鱼,捉到只海胆。潜水感觉不错,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安静到听清呼吸声音,眼前画面不可预测,吸引人,耳朵有点疼没潜太深。激发我对海洋好奇心,以后有机会在海边住段时间,每天潜水,好好感受海底奇妙世界。看着丰富海底世界,能否让自己产生新观念和想法获得其他思考。这些对大海零碎的体会都让我领悟到大海的魅力,以前看电影《碧海蓝天》感受到男主角对大海那份深情,但又不明白为什么会对大海产生这么深的情感,这次切身感受到大海的不可预知,广阔,神秘,蔚蓝才明白大海能唤起个人情感层次丰富,感情的交流也不肤浅。这也是我对大海或多或少理解而已。  直到离开三亚,我都回想原本生日计划,对大海有个情节,计划希望30岁生日那天晚上租艘小渔船开进远离海滩的地方,在四周看不见岛屿的海面,平静的躺在船上仰望星空,感受大海宁静。之所以有这个情节,是因为看《泰坦尼克》(不是关于爱情的故事),最后JACK和ROSE在海面生死离别悲情戏,我情不自禁跑题了,男女主角在营造悲情伤感时,被平静海面和星空烘托出的宁静画面吸引,说不清原因就被那副画面吸引,印在脑海里,就想去体验那个画面。可惜没有租到船(价太高)。毫无缘由的大海情节,但感觉生活也不应该习惯屈服被安排于逻辑关系,也许生活更多是被个人情感的情绪支配。情绪产生也许因为电影某个画面,也许因为一首歌歌词,也许因为别人的情绪感染到自己,为什么感染到自己,说不清楚。就像黄伟文的一句歌词会让你因为感同身受重复听很久,这种感受对我有很深吸引力,也许这些情绪能真正慰藉自己心灵(大段废话)。不过可惜生日没得情绪的满足,留个遗憾对我来说也不错,内心可能因为长久期盼,择日实现的时候获得更大满足(自我安慰狂)。虽然生日原计划流产,但那天独自坐在小东海边思考过去光阴也不错,想到以前青春也蛮愉悦,流浪着,却没有大悲大喜,觉得很值。30岁变成了大叔,感觉自己应该更成熟,人生各个岁月都尽力感受,心态成熟也能获得人生另一个视角,尽情经历人生每段岁月,那才有意思。不让自己情感寒碜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以后也要为这个目标奋斗(像在喊口号)。  总体来说,在三亚呆这10天,每天基本上午在客栈看书(其实只看了两天),下午跑到各个景点,傍晚吃个晚饭去客栈海边散步,看看当地渔民拉网捕鱼(从来没有等到他们拉上网,一般拉网要拉4-5个小时),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感觉这样的生活很适合我的性格,每天看看书,逛逛景点,拍拍照,过得单纯而简单(废话王,谁不喜欢这样安逸生活)。还有湖北小伙儿亚伟(写下面这段不是为了报复他在广西阻挡我幸福),现在大二,属于情窦初开状态,情感上的事一点就会滑到很远,比如我说:“哦,上次加你微信那女生好像对你有意思哦”,他的反映基本上就三步:“不会吧”“哦,她又给我发微信了”“可是我不喜欢她啊”,基本说每个女孩都这三步,毫无例外。把我乐透了,但想想自己年轻时候在情感方面也估计过之而不及的敏感。
  第八篇(海南篇)    海南三亚湾,到的第一天,早起看到日出
  第八篇(海南篇)    三亚三亚湾,日落时候海面的一艘小渔船
  第八篇(海南篇)    三亚,建筑感觉总体不错
  第八篇(海南篇)    三亚,天涯海角里面阿姨心中有个格瓦拉
  第八篇(海南篇)    三亚小东海,那棵树在海边很有特点
  第八篇(海南篇)    三亚小东海,那天我30岁生日
  第八篇(海南篇)    三亚亚龙湾,游客很多,也很悠闲
  第九篇(香港篇)  三亚到广州青旅存放行李,再到香港,在香港行程如下:  DAY1:中午到旺角-----油麻地-----尖沙咀  DAY2:上环-----中环-----缆车太平山-----蜡像馆-----360观景台  DAY3:迪士尼  DAY4:铜锣湾-----赤柱  DAY5:维多利亚港-----香港文化交流中心-----星光大道  网上下的路线。  初到香港,旺角下车,路过一个社区足球场,遗憾没带球鞋。感觉大城市大同,但对香港城市印象还不错。城市系统运作比较有效,快节奏生活,有效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快节奏生活在制度和规矩下,混沌现象相对较少。这点不错,老是觉得大城市生活不感性,但是如果回到大城市,到有效城市系统里面也不浪费时间,对香港总体感觉如此。其中有三方面印象最深刻:1行走香港街道压迫感:香港土地寸土寸金,建筑容积率高,较窄街道相对较多,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很多时候是在这种小街道中穿行,而且在这种小街道上店面较多。即使是在主干道这种较宽的道路上,人行道也较窄。以上两种情况觉得都会一方面受到建筑本身带来的压迫感,同时还会受到沿街密集小店带来的复杂信息量给人的凌乱感。各个城市都有这种感觉,可能香港更多一些。也许这是城市本身固有自然特性,消除了也就不是城市。2香港街道过马路绿灯提示声,香港街道太多,声音太常见,很容易唤起对这个声音注意力。觉得过红绿灯没有声音还好一点,有声音给人感觉节奏韵律太强,时时刻刻准备着走,停,像做即停即走的游戏一样,特别是看见中年大叔一脸严肃等着那个声音一响就像被点了穴一样马上就走,觉得都市生活还是有很多有趣画面。大家围在城市中,假装着严肃,内心憋着童趣,小心翼翼生活,但总会不经意间露出本质的一面。有趣的画面,想记录,做成本相册笔记,应该是件有趣的事。港片也经常用到过马路的声音作电影画面紧张感表述。3关于人流,在香港有两个人流画面印在我脑海里,一是在城市过马路的人流在等红灯的时候快速聚集和绿灯的时候人流的快速散去,记得才到香港我在旺角第一次看见这么多人等红绿灯,我还等了一波,我不赶时间,结果马上很快又聚集另外一波,这种画面很突出都市生活的节奏感,加上香港上班族本身很统一的职业装,聚集在一起很有气势,这些带有香港生活节奏的符号性。巧事,在置地大厦等红灯过马路碰见任贤齐,我说能合张影吗?他说:“街上太多人,非常不好意思”,明星很有礼貌。我其实十分想碰见杜汶泽。第二个人流画面是在逛重庆大厦,各种肤色各种国家的人从你面前不停走过,或表情严肃,或微笑点头,或略带怀疑神情。生性胆小,从来没有近距离去面对这么多复杂肤色人种相视的画面,慢速面对单个异域风格人的时候,会主动去猜测这个异域风格人物的来历,身份,目的。当面对这么多持续异域人流的时候,会反过来思考你自己,会想自己在他们中的位置,在他们眼中的形象,这是一种个体面对群体的思考,自我保护性,会把自己按相对弱势的地位去考虑与群体融合(简单说就是怯场胆小)。有个阿三流浪汉,拉住让我照相,他用手在口里舔一下梳理头发,微笑,我镜头盖都没取,拍了就跑了。觉得在生活中,这种情绪普遍发生,有点缺乏安全感,失去感受别样香港机会,也失去个人独立性对香港的认识价值。必须克服情绪,旅行在外的人就是泼出去的水。要学会顺势而为,随波逐流。  呆这几天觉得香港人不错,问路,感受到很友好的氛围,地图APP没更新,问路次数变多,而且每次问路香港本地人都很热情指引,有的老香港人很努力说绕口普通话,一副恨不得要把你带到那里的样子。城市生活很快,市民也文明。香港人穿着不错, 60岁左右的老人穿着很讲究,有点老上海的感觉。40岁的中年人,穿着年轻化,有些衣服我看着都年轻,也不是乱搭,随意打扮。年轻人非常时尚化,上班族普遍紧身小西装。觉得香港整体都比较时尚。  香港呆五天,走的传统路线。迪士尼对我来说年龄偏大,里面最刺激的类似过山车的时空隧道,我相机都一直挂在颈子上。最尴尬是娱乐项目排队周边一群可爱小朋友(掩面ing)。从香港出来,想想最感兴趣是香港与内地文化思想差异。虽然现在通过网络能了解一些不同的文化,但是通过网络或者纸质媒体很难体会这种差异对生活影响。只有去发现香港人对文化、政治、信仰在个人身上的自然反映,才会有很深有体会。如果下次去香港,我最想去和香港本地人聊聊天,逛逛他们看的书店,看看他们的报纸的社评,参与他们在教堂礼拜。以前我看过一部电影叫《忧忧愁愁的走了》,那是我看过反映香港人精神状态比较忧伤的电影,这部电影一直印在脑海里。我觉得不管是相对不发达的内地城市和香港这种发达的城市,人在生活的过程当中情绪上的感觉都差不多,喜怒哀乐都伴随着生活的每一天。但是因为物质条件配套的不同,以及文化开放程度的不同,个人开化的程度也会不同,这样个人对自己内心的认识深度也会有很大差别。很感兴趣这种差别,从而来反思获得更深对于人生本质认识。有时候觉得这种带有革命性观念上的东西获得要缘分,有时候一本书,一部电影,或者一个人的故事就会启迪很久,也不能强求。但是在香港能感受到整个氛围带来的差异性,这是很吸引我的地方,这样能获得新的启发几率应该更大,我想有机会能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住他们村屋,参加他们的社区活动。得到的新鲜感应该会很多,这样每天能感兴趣的生活,大胆到电影院看分级电影,还要3D。
  第九篇(香港篇)    香港庙街,大排档很有香港味道
  第九篇(香港篇)    香港重庆大厦,老夫妻表店
  第九篇(香港篇)    香港,广告箱也是城市符号
  第九篇(香港篇)    香港,一般大厦下面能看见很多志明与春娇
  第九篇(香港篇)    香港,过马路的年轻人很有气场
  第九篇(香港篇)    香港,港味十足的等车老人
  第九篇(香港篇)    香港,阿sir
  第九篇(香港篇)    香港中环,在思考的年轻人
  第九篇(香港篇)    香港,十字路口骑车老伯
  第九篇(香港篇)    香港,给路人拍照被发现了
  第九篇(香港篇)    香港,放学回家的学生,校服不错
  第九篇(香港篇)    香港迪斯尼,从这个角度看魔法应该是成了
  第九篇(香港篇)    香港迪斯尼,和我一样玩累了的小鸟
  第九篇(香港篇)    香港,蜡像馆邓小平
  第九篇(香港篇)    香港,蜡像馆女神赫本
  第九篇(香港篇)    香港赤柱,外国大叔睡着了
  第十篇(澳门篇)  在香港玩到周末,澳门没有订到房(贵的订不起),坐船到珠海,准备明天澳门玩一天。当晚珠海没睡好,按网上推荐订单间,说单间实则大房间格成两间,隔壁实况到2点,听口音,男的东北,女的北京。  第二天,早起,过关先去威尼斯人酒店。赌场和我想的差不多,很刺激的样子。我观察了几位表情夸张的赌徒,觉得这种应该属于赌本在自己可控范围以外的人。每次开牌发自内心的叫喊,以前在坐过山车的时候听见过。有个赌徒玩21点,开牌的时候把牌都折弯,(在想他是不是要作弊啊,下次就能记住这张牌)(据说如果作弊被抓是要被打得很惨)。我对于赌博的那份刺激感受不多,很少有这种拿全部靠运气的方式生活,而且我也理解不了。  中午买了马嘉烈蛋挞,赞。在旁边九记吃饭,邻座东北大叔。来澳门的老赌徒(喝的矿泉水和用的纸巾都是赌场送的),拉着我胡乱聊了半天,谈人生,谈澳门,谈旅游。当然谈得最多就是赌博,讲着自己每次来澳门的得失,还很精彩。吃完饭还要和我同游,带我去那些澳门好玩的,从他眼神我估计那些好玩的不是我的菜,婉言谢绝,祝好,分开。直奔大三巴,大三巴不错,澳门特产商店试吃很厉害,分量很足,全是很大块,我一路试吃到大三巴景点,吃得太快,没尝出味道。原路返回,细细品味,有几样很赞,没买,但记住名字,回广州淘宝特产回家,便宜包邮。有段时间,在大三巴附近教堂躲雨,遇见一个来澳门的韩国小伙(像鸟叔),又是胡乱聊天一通。还很有趣,用中文聊,但那小伙中文可能不好,就乱搭着聊半天,一起吃了晚饭。  晚上出关,用两个小时,惊险坐上回广州大巴。  澳门一天时间,其实旅游时间很少,有一段时间在躲雨,还有一段时间在聊天。这次到澳门就这样胡乱走了一通,也没多大感受。闲游的样子也不错,随遇而安的状态也能看见别样有趣的画面。如果单从城市认识来说失败,只有一天时间,而且上午我又在威尼斯人酒店里面玩了很久,所以基本上本上对澳门的城市认识不多。但是也没关系,旅游,哪有看得完的风景,经历的都是收获。至少有个澳门女警,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第十篇(澳门篇)    澳门,天色渐晚的街道
  第十篇(澳门篇)    澳门大三巴附近教堂,很有澳门特色的建筑立面
  第十篇(澳门篇)    澳门赌场迎宾,发现右边姑娘裙子太短
  第十篇(澳门篇)    澳门威尼斯人赌场,一只冈朵拉
  第十篇(澳门篇)    澳门威尼斯人赌场,表演杂技的双胞胎
  第十篇(澳门篇)    澳门渔人码头,被我发现的美军
  第十一篇(福建篇)  厦门:  从广州到厦门,到第一天从上午睡到晚上,起床,洗衣服,写日记,看电影,现在呆在青旅像呆在家一样。  第二天,研究青旅制作的小吃地图,中午直接到最近家,茶面,感觉味道有点淡。直到最后把小吃地图盖章完,食物都有点不习惯,可能不太习惯吃什么都有股海鲜味,吃海蛎煎时候最难受。到了厦门,开始想念重庆火锅,就像出了门,才觉得重庆姑娘漂亮。我命贱,生活规律性强,如果对食物不习惯,会觉得有隔阂,不是要吃多好,就希望合胃口,如果饭菜不合胃口,就像衣服小了,觉得一直不舒服。去逛了主要商业街,妹子都不错。  第三天,厦门大学,环岛路。感觉每处很文艺,在这座城市有很多咖啡馆和各种文艺的小商品。商业街和老城区都是骑楼组成,各个主要景点风格都差不多,都是咖啡馆和文艺的小商品店。休闲散心的氛围,我有点偏重口味。但是还是蛮喜欢环岛路风景,环岛路是一条很长的海滨路,里面有很多段是条木铺成,走在上面看着不远处的大海,能给人安静宽阔的思考环境。再加上来厦门这几天都是下雨和大雾,出门小失望,但亲身去走了一趟环岛路后,看着雾蒙蒙的大海和不远处就会消失的街道却有一种别样的美丽。给人神秘、安静,像画一样。  第四天,曾厝垵,文艺小镇。突然下雨,没逛多久,回青旅。  第五天,坐船上鼓浪屿,先找青旅,打开离线地图app,搜的路线是叫我再坐船回去,从另外一个码头再坐船上鼓浪屿,太欺负人,赶紧买份地图。打开地图,先看见简介介绍“尽管林语堂心中一直牵念着他的初恋情人陈锦端,但他与妻子廖翠凤始终相濡以沫,牵手了一生。”,感概,真正的风流,不下流。一直在想林语堂是在以什么心态面对自己这种复杂的情感?心里那么深情爱着一个人,和他生活的却是另外一个人。在平时生活中的林语堂面对和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妻子廖翠凤,是哪种感受?特别是在生活当中感受到廖翠凤的爱的时候心里怎么面对陈锦端的深情?如果对廖翠凤投入更多,会挂念对陈锦端的爱吗?感觉情感交代在这个层面上是太复杂的事情,或者一个人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再或者是否一个人能装得下两份感情?我想不清这种复杂情绪(本来就不关你事)。但是我倒是能理解廖翠凤对情感的处理方式,她明知林语堂深爱着陈锦端,但她一直和林语堂牵手一生。我想对她来说感情是用来释放,而不是占有,让自己那份情怀自由释放才是目的。她情感视乎更简单,她不在乎拥有什么,她只是去丛心于自我情感的满足。在我看来这倒是一份洒脱,不去考虑得失和是否占有,从自我情感开始到自我情感结束。  对于鼓浪屿,感觉很尴尬,年龄在那里,心态不适合。在鼓浪屿看见很多小清新,穿衣打扮都很雷同,都是文艺范儿,鼓浪屿气质很搭,我被区别开。其实文艺氛围在厦门很突出,这也是厦门和其它城市不同的一点,而且特别明显。对于厦门,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到底是怎么样的氛围把厦门整个城市都烘托得那么文艺?我装B在海边想了很久,希望了解这个形成过程,觉得能在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城市中培养出这么文艺的氛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觉得城市的文化发展都是建立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在厦门经济普通的城市,更显特别。我一如既往没有答案,把问题留在这里,以后有闲暇时间,再把它作为兴趣,好好去研究。寻找这股促使它发生的力量,这股推动力应该很有意义(我生命就是围绕这些没有意义的事,乐此不疲)。因为我想知道这股推动力是否来自于城市生活群体的本质需求,像我这种粗人,都会上豆瓣,但文艺不是常态。在充满大厦的城市里,按制度和规矩生活,人们内心会普遍需求真正是什么?(废话一大段)。  不虚伪的说,我从小到大应该没小清新过,一直小心翼翼重口味生活,踩着各种下限一路前行。所以在厦门有种奇怪感觉,特别是看见这么多小清新店,屌丝的我表示有点不真实。些许刻意。虽然没成过小清新,但以前面对美好小清新,感觉增添生活情趣。现在的我越发重口味,对情感的要求来的更真实,非要自己有切身体会,才会觉得受用,是个有码变无码的过程。而且对艳丽唯美的事与物不感兴趣,这些物件对我来说客观而陌生,可能是因为年龄的关系,每个阶段对于物件情绪真的很不同。比如在鼓浪屿街道上,就突然很想去西藏或者去云南那边,不太喜欢这些很刻意、表达上很干净的氛围。觉得像吃了很甜的食物一样,对我来说很腻味。我喜欢那些复杂的,需要自己去感悟品味的混沌之物。这些寓意明显的环境对我来说是不真实,而且因为它的不真实让我感觉很乏味。生活中真的有这么干净而且美好的事物吗?它们越表现得美好越觉得刻意(我是不是要看点治愈系的心理书籍)。  旅行久了,现在感觉在城市对我来说很平淡,没有想要的旅途那份刺激。有时候,感觉城市的商品化趋于大同,不管商品好还是坏,看着这种在每个城市都能见到的东西,就感觉很失望。希望能看见不同城市不同文化商品,不管是好还是坏,我就希望看见不同,这种不同对我来说很有存在感,如果缺失这份存在感就会感觉旅行的意义会少一些。觉得现在的自己是那种需要持续新鲜感的人,很希望自己人生有那么多的不同,有很多开怀的自由。那种平淡而且美好的氛围反而让我感觉到压抑,我相信人生是复杂的,情感的真实来自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夹杂着越复杂的情绪的事物,让我觉得越精彩。年龄增长,回望过去,让自己牢牢记住的事情,总是那些经过反复拉扯夹杂着很多悲欢离合的。人的一生都是客观存在,既然不管面对什么都是需要走过,不如抱着一种认真游戏人生的心态,希望走的是一条更真实更戏剧性的路。  离开厦门下一站江西,走了这么多现代城市,感觉有点乏味,突然很想去云南丽江束河古镇和泸沽湖。因为束河古镇和泸沽湖是给了我很多旅行感觉的地方,我很怀恋那里,我喜欢以前在那里自己发生的故事,喜欢在那里碰见的各个各样混生活的朋友。那时候感觉每天都会有新鲜有趣的故事发生。或者我干脆每到一个城市都去干一件不损人,不利己的荒唐事。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暴风城木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