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学,成为一个优秀的文档注册工程师有哪些?我要准备哪些知识...

通过自学,如何成为一名安卓软件开发工程师?需要读哪些书?
绝大部分人说官方文档和范例()是最好的教程,如果你英语好,且有Java和XML基础,那按照官方的一路下来就算入门了。如果英语不好,可以看一些视频入门,如Mars的的。最起码得先把开发平台搭建起来吧。再结合视频做一些小练习,最基础的布局先练好,不要急。当然,看视频的话虽然通俗易懂,但是进度可能比较慢(即使我视频调至2倍速看),所以必须结合看书。但是,市面上的书大部分都跟不上Android最新的脚步。不过还是推荐两本:李刚的《》,此书大而全。《》,此书可以照着练(不要ctrlc+ctrlv)。对了,现在还有更新颖的学习方式,可以在线互动编程学习(),你可以尝试一下。总体来说,书都比较落后,Android学习主要还是靠网络。入门是最关键的,入门之后相信你自己也会找资源了。然后可以启动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方式,用到什么学什么,这样最快。但是,快并不是浮躁,别想一口气吃成胖子。况且,一入IT深似海。。。不扯淡了-_-。其他参考:StackOverFlow的Android Tag()GitHub搜Android()Google Code上的优秀APP源码()直接拿来用的Android开源代码()Android设计指南非官方简体中文版()Android开发者社区()CSDN上的优秀博客和牛人(),比如这位我现在也在慢慢学习和摸索中,望共同进步。
~日更新~今天我正式填坑~~这个坑被 N 多人吐槽了,也确实有段时间,期间尝试过不少能帮助小白入门的方法,也有所收获,后面我会一并更新到答案中~泻药~ 第一次认真回答问题,有人给点鲜花鼓励什么的没~~-----------------------------我是正式开始的分割线------------------------------------这个问题其实需要展开来说下~学习新技术都很多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因为学习会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是个自我更新的过程)~所以能不能学会学好的前提条件是你是不真真愿意去学,你想学adnroid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这个出发点是否强大到让自己完成这个学习。如果上面两点你已经认识到了,那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如何自学成为一名android开发工程师~优秀的android开发工程师和普通的差别很大,而根据题主的描述,我们这里就说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android工程师(也就是入android开发的门)。学习需要静心,特别是入门的时候需要静心,我不觉得看英文的google android官方文档()或者[eoe社区组织翻译的中文文档]()想快速入门是件容易的事情;也不觉得找一些免费的视频看下去能快速的入门。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入门后才合适看的。说到入门,那我要推荐一下自己策划和参与撰写的《Android开发入门于实战》这本书籍了(本书第一版是笔者参与撰写的中国大陆第一本android开发教程,现在市面上是我们刚刚撰写完成的最新的(也就是第二版),官方介绍如下《Google Android开发入门与实战》是中国大陆第一本Android开发教程。此书第一版由eoe的创始人姚尚朗和靳岩于2008年底所写,第二版由eoe众多实力派社区版主于2013年共同协作改版。此书目前已经重印超过18版本,已经是Android开发者是受欢迎的Android开发图书之一;是Android开发者学习人手一本的必备红宝书。在这里解决大家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勘误收集,源码下载,讨论交流,作者答疑,反馈建议等等内容均可发布,希望eoe社区这本书能成为Android入门经典标准教材,让更多人学会android开发。封面如下BTW:详细的目录在这里:紧接着,我来说说入门的步调:我个人建议的入门途径是这样的:1.第一阶段:认知上入门买一本纸质的android入门书籍,一定是入门的,比如我参与策划和编写的[Android开发入门和实战](),给自己1周完整的时间按照里面的阅读建议阅读完,第一遍不需要完全读懂,特别是代码的地方,但是你需要尽量的尝试看懂(这个阶段不需要开电脑查资料,因为电脑上诱惑太多了,你的注意力会被其他干扰的)。读完这本书后,你基本上就从认知上入门了;2.第二阶段:知识上入门认知入门后其实就比较简单了,拿过上面那本书,从环境搭建开始,到第一个例子,到书中其他的演示的例子都自己尝试跑一遍,遇到错误自己尝试解决,如果超过20分钟没解决掉,记得去这个社区问,作者会第一时间帮助你的。跑完例子基本上就有对 android 有个大体上的入门了~3.第三阶段:实战上入门有了基础认知吼,就进入到真正的 android 工程师成长轨迹中了,这个时候信息和知识就不是主要的了,这个阶段主要的按照知识点的形式来强化和实战,目的是持续学习在工作中会用到的各种技能~ 这个阶段的知识点很多,很多情况下一些人会抓不住重点,把时间花在一些另外20%的技术上去,所以按照我对 android 技术的理解和经验,推荐试试我们新发布的新产品《》,『极客学院』是我们最新的一个收费产品(真的超值,30元/月的价格可以学习里面全部的课程,android 为主,还有 cocos2d 和 c 等课程),按知识点形式对真正有用的技术进行讲解;此外,务必去『』注册一个帐号,遇到问题自己搞不定的时候去和大家讨论讨论~4.第四阶段:开发者圈子上入门前面说的很多都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要想更好的进入这个行业,需要有自己的开发者圈子,前面好像有同学也提到了诸如 GDG之类的活动,恩,就是这样的活动。我这里说的是 还是 eoe社区的活动(没办法,这样的活动就是我觉得开发者活动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有两类活动,一类是基于城市的『eoe 同城会』,现在在上海,北京,深圳等14个城市都有本地的组委和志愿者,会定期活动分享,例如『』,此外还有一类是诸如 eoe 每年一届的移动开发者大会。BTW:活动不要跑多了,特别是线下活动,别没事就跑去参加什么活动,挺浪费时间的~好了,坑填完了,心安一点了,有需要更多信息的给我私信吧(我争取能及时给大家回复~)~--------------我是一个很极客的分割线-------------------接下来我再给大家推荐几个『极客学院』里对这个问题可能有用的课程1小时,独立开发第一个“Hello World”4个实战项目,教你7天学会Android通过对现代网络安全的基础理论的学习,掌握和理解其核心原理。此外,还有诸如『』还有很多不错的课程,我们也在每天不断添加新的课程,我个人觉得是每个学习 android 的人必备的,超值的很~~
大家讲了论坛和知识区,我补充融入程序员圈子的部分吧。有圈子,有人有朋友,更能坚持学下去。可以去github上面找开源项目自己编译运行,并且改编成其他版本。多参加线下活动,很多免费活动的。本题里面所有图片,都是我自己拍的,或者我电脑屏幕截图。这是今晚我参加线下活动,零基础学ios开发(免费活动我说了咩?)最后真的做了一个简单iphone app出来,虽然超简单,只有一个动作。我个人最最推荐当然是GDG(Google Dev Group)所有活动。大牛非常多,活动全部免费,而且都是编程相关。加入G+圈子和邮件组后,里面全是工程师,新人到大牛都有,而且都非常乐于分享。各种国外新技术,新教程,新XXXX,第一时间都有人讨论。补充刚刚好一年前,在上海时候,GDG组织活动,也是零基础学Android开发,当时做出一个APP可惜我一直没坚持,所有软件都半途而废。认真想学,很容易加入圈子的。另外硬件相关的, 我参加过他们线下活动,免费,教你单片机开发,很好玩。上海有新车间:看老外编程也很有趣,他超短时间开发一个社交APP,从零开始写代码,全程英文。这个活动是barcamp ,免费,全天,并且提供午餐。对了,我前面提到GDG大部分活动有吃有喝咩?最后贴今晚的图,免费,从零开始学ios开发,成果见最上方:(车库咖啡也有很多不错活动嗯嗯)对了,我有提到GDG全国都有组织咩?我个人觉得质量不错线下活动是:上海,北京GDG组织线下活动。北京Barcamp 且都是免费。创业聚会一般不错:北京创业影院,车库咖啡,3W咖啡,上海创智天地等等。线上不错的网站有: (这个我比较喜欢) ( 目前我最喜欢的,用这个学Android来着 )最后放北京GDG活动(真的是免费的,还有茶歇和零食)这是在某个酒店,后一张是创业咖啡店。以上。祝好。——————补充的分割线——————说了是GDG,加入GDG有各种讨论~~ 再三提到我个人最推荐的是GDG组织。我从邮箱截图吧,上海GDG和北京GDG我都有参加。这些是Gmail邮件列表,线上和线下活动都有,够不够干货?
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喵~就是这样!■2012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常州班)网上自学测试B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2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常州班)网上自学测试B卷
含​答​案​,​仅​供​参​考​,​测​试​得​分​为5​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优秀工程师论文:优秀工程师成长历程中的关键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优秀工程师论文:优秀工程师成长历程中的关键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0:53:2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优秀工程师论文:优秀工程师成长历程中的关键阶段及其影响因素.DOC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哪些学问是可以自...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哪些学问是可以自学的,而哪些必须有科班经历?为什么会这样?
对于一个自学者来说,有一些学科,是可以仅仅靠学习者的阅读、交流,取得准专业的程度,比如动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心理学中的一些分支。等等。但有些学问,必须有专业的科班背景,比如实验物理学、遗传学,等等。而有些学问,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发生变化。说说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为什么会是这样,这里有什么规律?
+ 加入我的果篮
前文科生,现NGOer
虽然姬十三没有问人文科学,我还是跑来为人文科学(即文史哲)废话几句,以免不明就里者信口雌黄。如有反对或者其他问题可以跟帖,在下也只是区区本科生一枚,不排除这里有文科大牛出现。
1、文史哲方面,我完全不否认有自学成才的可能性。实际上,我说真的,人文科班本质上来说就是自学成才的!学霸就是成天泡在书堆里读啊读啊,一般大学生就去享受大学生活了,大家懂的,学霸就是一种忧伤的存在!而且文科根本没有团队合作或者团队交流什么的!因为每个人可以接受的阅读面都不一样,初学者都必须自己先在书海里毫无目的地漫游一阵子!但是思路一定要正确,不少科班出身也不一定学得到做学问的思路,和老师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别以为认识传说中的高人就能放心了!那些德高望重的教授们会经常告诉你“我也不能回答你的问题,你再多读读相关著作可能有所收获”!或者说“这个我只能谈谈自己的观点,其他学者可能也有别的观点”,内牛满面啊!所以说就算科班也是自学的根本没错!我必须说,许多文史哲学生在本科阶段很寂寞,比民科还寂寞的感觉啊……这也可能是国内文科环境弱的原因,学霸真是单靠异常的天赋和一股顽固的劲儿。我觉得普通人很难达到这种象牙塔的境界,而社会文化界又这么浮夸,思路走错是非常容易的。因为果壳里没有文艺民科秀场所以不好举例子,豆瓣上有各种文艺民科,大家可随意围观。一定要注意,所谓百家讲坛的风格都是普及性的知识,绝不是专业研究。我个人认为落入民科很大的误区在于总是有所图谋(例如想秀一下自己的博学啦,想贬低一下某位大家啦,想装一下自己有多深刻啦),心态不够谦虚平和。再三劝各位有志于涉足人文科学的童鞋,千万不能有所功利目的啊……
2、学习人文科学的两大难点:语言和阅读量。语言底子一定要好,现在国际环境下,语言会的越多越好。就语言关这一点,不仅是民科就望而生畏了,连科班也会因此被淘汰很多。欧美大学的古典学专业,都是少则学习三四门语言,多则七八门。阅读量则比语言还要重要!读得多不算什么,关键是要读到位,读准精髓,读书读了跟没读似的人太多了。文科从入门到选准研究点估计就要五年阅读量,然后就这个研究点,至少要十年的阅读量才能有所小成,要把前人写到的都读个差不多才行。这就是为什么自然科学可以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出成果,而人文科学就休想了。
3、下面谈一些科班的技能训练。第一,学习中国古代历史、古代文学、古代哲学的,繁体字和文言文要读写运用得通达晓畅就不用说了,训诂音韵、古文体例、文献分类,这种基础能力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训练出来。一般民科不是富的没事做,很难沉下心来阅读跟他八竿子打不着的这些拗口晦涩的东西(没错,完全可以想是泡一壶茶,拿一卷竖排繁体书,不闻花语不问征伐的那种状态才行)。古代中国文史哲不分家,该读的古典文献一个也不能少哦。第二,学西方文学和西方历史的,英文不说,最好会一点点法语(法国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都比较多)和拉丁语,现在好的西方古典学科专业都有开拉丁语课程,帮助理解一些古典文献(大半的翻译就TM是个渣渣啊!看中文翻译的人都是初学者也就是渣渣啊!)第三,学习西方哲学的,英文必须好得没话说才行,中文翻译的哲学原著看着玩玩还行,要做学术就会被人耻笑的,起码要读英文版。想学好点就尽量去攻破德语和拉丁语吧,以便阅读原著。古典逻辑、现代逻辑是必须要掌握的。没事去学点数学也是好的,毕竟笛卡尔是现代解析几何之父,要是不懂他的数学怎么能懂哲学,还有维特根斯坦、庞加莱,读他们的哲学都需要一些数学基础。哲学民科的最大毛病就是逻辑不好。
4、再谈一点人文科学的入门书。这方面的思想著作实在太多了我就不提。我推一些研究思路比较明显以便模仿和追循的著作。文学主要读海量原著,我不多说。中国文学《红楼梦》和《文心雕龙》先读个五遍通达再说。外国文学,荷马史诗和莎士比亚,先读个五遍通达再说。中国历史学入门级基本思路强推《万历十五年》和《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这两本书要读不懂就还是先去读高中课本吧,接着二十四史慢慢来看。西方历史学推荐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国哲学,请把四书和老庄读通到尽量背诵不解释,再就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可以参考。西方哲学,推荐罗伯特·所罗门的《大问题》(The Big Questions)读通这本,基本保证你学西哲不会走歪。
5、很有可能让人自不量力一开始就去读然后就读歪了的书:王国维、南怀瑾、唐长孺、牟宗三、罗素、汤因比、斯宾格勒、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尼采、梭罗。(PS:马克思恩格斯可以随意读,国人的基础很不错的说)
6、网上资源,外国哲学和外国历史,耶鲁的公开课是很不错的。但是信息量巨大,每节课要求阅读50页以上的原著,因此如果要想跟上课程以及学好,中国学生的软肋依旧是语言和阅读量。近期中国大学也录制了一些中国历史人文方面的公开课,我个人意见是,各位当百家讲坛看吧,不要抱太大希望。
7、最后谈一下人文科学的最终杀手锏:阅历。人生阅历是做好人文科学的必要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怎样与和谐社会打交道与学术水平有一定联系。做现代研究的尽量政治中立,或者自觉立场。中国现在没有大师,我不举例了。建议想要自学的朋友不要回避自己的心理障碍就可以了。
8、我的废话有些多,乱入真是惭愧,请大家继续讨论。【再转一个哲学专业同学对我这篇指南的看法】看完了,学人文语言绝对比你写的还重要,语言作为媒介对人文知识的影响非常大,所以若深入学习的话,读书必须是要读原著才真正有发言资格。。认识一哥们在哈佛神学院,学印度教。。先学了两年梵语,再学专业课还是天天发疯。。用他的话说,读人文的PHD,就是先用三五年学一门语言,再学专业。。然后再学另一门语言再三五年。。还有,按现在的哲学主流,即分析哲学,经受完善系统的哲学训练非常必要,国内院校都是搞哲学史不是搞哲学,以致大量哲学爱好者以自学哲学们沾沾自喜,实际上哲学问题是个万年坑,跳进去几辈子都可能爬不上来,但在今天,没有系统的训练跳都跳不进去(虽然过两个月拿到的是哲学学士学位,但我知道自己没有跳的能力,很惭愧),这已经不是苏格拉底的时代,即使真的是苏格拉底,他所想所为,也远远不够了 ……关于西方古典学(主要是针对西方古典文献的研究)的学习,可以参考这个大神帖并强烈建议看看下面的回复……
知名博客作者,《暗时间》一书作者
被艾特了。说一点个人的经验,从01年进入大学到现在十年之间,毫不夸张的说&99%的知识都是自学的,这有两个原因,一是IT领域是最适合自学的,不像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什么的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一台几千块钱的电脑(插上网线)就是完备自洽的实验室,你对于编程的所有假设都可以立即得到毫无水分的证实和证伪。二是我不相信“师傅领进门”一说,或者更严格来说,我不相信在现在这个时代还需要面对面的人肉师傅来领进门。本质上来说,书籍就是师傅。说书籍没有面对面的来得生动什么的人那是因为没有看到真正的好书。于是这就说到我认为自学来说最最重要(没有之一)的原则:只看好书如果你在某领域是一片空白,凭什么能够识别好书?网络普及之前,这个问题几乎是无解的,必须经过艰难的摸索阶段方能逐渐锻炼出眼光。但网络普及之后,尤其是像社会化问答这样的网站兴起之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决,无数过来人可以经过讨论投票最终得到一个非常靠谱的topx好书列表。这个原则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在于“只”。好书让人对一门知识产生兴趣,但烂书让人对一门知识产生(错误)的憎恨。这也是为什么我对于“师傅领进门”没有好感的原因,同理,烂师傅也会让人对一门知识(产生)错误的憎恨。相信很多人都深受其害。但好师傅真正属于难求的一类,而好书却不难求。没有了,其他诸如要专注,要跟实践结合,要多思考什么的,都属于二阶问题。当你真正看到好书之后,其他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发生。
哲学控,心理学控,文学爱好者
说说我的看法(也只是看法):从学习主体层面上狡辩地说“所有知识都是自学的”,反正学习主体都是个体私有的大脑。从学习环境上说,“自学”与“科班式学习”主要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同学、老师、教材、实验设备等的多寡\好坏\齐缺与否,影响学习资源的获取环境的优劣程度)。那么,关于某学科的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源如果只能在“科班”教学环境中得到,没有科班背景的自学者就没戏了。典型的例子是百度贴吧里的各大民科人士,他们大多看不懂外文,也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更不会有精密的相关实验设备;看他们的狡辩能力与心理素质,若是从前有好的际遇,未必不能成为合格的科研人员,可惜他们走上的是自学的道路:除非出现“超天才”,需要的知识资源全部自创而成(如不会微积分,自创之),以一己之力挑战理论科学界数百年的积累;即便如此,也只能在纯理论方面有趋近于零的几率成神。关于自学与科班教学里的什么“规律”,估计在“学习资源的社会配置模式”中。学习资源的分配越不考究“身份\资历\资质等”,越“共产化”(共享化),自学者越有几率在相关学科里自学成才。即,自学者凭一己之力钻研某学科而达到专业水准的可能性,与该学科的必要学习资源在获取上的难易程度正相关。
理论物理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我说说自学物理学的体会。书很多,任何一个人一辈子也学不完。所以,学习时需要有很强的方向性,为了这个方向而对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献的内容和侧重点进行取舍。对于一个小白来说,一本书能否看懂,习题是否会做,全靠自己。但是,要看什么书,要做哪些习题,却需要有资深内行人士指导,这样才能很快追上前沿。因此,完全靠自学是不够的,需要一个合适的导师
渔业研究人员,动物学博士
我现在的研究课题游走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是管理学、制度学与生态学、生物学密切联系的研究方向。我来说一说我的体验:啃书、推公式、打数学基础、阅读文献、练习论文写作这些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这可能算是“自学”。然而就是这些“自学”里面,一个好的老师布置的作业让你的学习的效率事半功倍,一个好的导师推荐你的书籍尤其是会用荧光笔给你高亮出几个章节让你事半功倍,一个负责任的老师给你论文的修改和评语让你事半功倍,一个目光灼灼的导师指出你作业、研究进展、presentation、talking、proposal中出现的错误会让你避免误入歧途。此外,一个好的导师在和你的互动和确定学习目标的时候,给出的建议会让你的知识面在拓宽的同时更加系统化。然而这个话题是什么条件下科班和业余爱好者之间出现分别呢?我觉得除了本贴前面几位老师的描述之外,还要说一点就是深入程度。即使是十三哥说的动、植物分类在深入之后会发现非科班无法完成。比如我们做渔业的,会遇到如下几个问题在分类上很头痛必须找相关的专家帮助,即使是相关专业也不能替代:1,鱼卵和仔稚鱼的分类,鱼卵和仔稚鱼在研究鱼类补充机制、采集增殖养殖鱼苗时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即使是鱼类分类学家也很难轻松区完成这一工作,这就必须求教于鱼卵、仔稚鱼研究专家,而我国具备海洋鱼类鱼卵仔稚鱼分类能力的学者,仅为个位数,盖因此研究需要大量的专业经验积累。业余爱好者到达这一深度就太难了。2,隐蔽种,隐蔽种大致可以理解为在形态上的区别未知,但事实上的确为两个物种。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通过何种手段分别,都需要有大量研究经验。举个比较老的例子,鱼类学前辈王可玲先生在对两种形态极为相似的带鱼进行分类的时候,最后找到的区分标准非常猎奇(当时分子生物学技术还没如今这么先进)——把鱼煮烂了,能把头部某块骨头自由分开的是一种,无法自由分开的是另一种……这是怎么想到的呢?毫无疑问是大量的尝试和经验积累所完成的,绝非业余爱好就能做到的。因此随着深入程度的增加,科班研究人员与业余爱好者之间的区别会渐渐显露出来。
非自然和社科的插一脚。自己看书很容易,看不懂就死背对付考试也很容易,但培养一个专业化的思维方式却不容易。很多科目很抽象,其思维方式也比较“反常识”、“反直觉”,需要时常修正思维路线方式之类,在科班有老师同学问题考试帮助你做到这一点,但一个人自学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就比较难做到了。还有很多科目实践性很强,理论是一码事,上手干活又是另一码事,没有系统的训练很难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比如我熟悉的诊断学、刑事勘查学等等。讨论里 的话提醒我了,我这里说的“自学”是零基础的,从无到有的原始积累很费劲。而医生们在职自我更新式的“自学”已经有科班培养出来的知识、技能和思维做基础,主要难度与其说是源于学习本身,不如说是因为没有了学生时代那么多的精力可以往里砸……
曾经是码农
我觉得数学应该是可以自学的,但需要很好的“天赋”: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对数字的敏感性。其实看很多数学家的传记也印证了这一点,高斯、欧拉、牛顿都没有一个教授级的父亲(当然,伯努利家族例外),但他们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能重复前人的路,独立解决困扰前人的难题,虽然这些问题已经解决,这些经历为他们以后开创自己的体系,解决未知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倘若不是天才,自学也应该是可行的,因为数学问题的突破往往和当前系统的破缺有关:在自然数集合计算减法,自然而然就可以了解负数的概念,解方程的过程中可以顺利的把数系扩展到复数,然后把数系扩展到无穷从而产生分析,研究运算的对称性可以了解群、环、域等等。自学的时候抱着一颗好奇心,不断否定自己,不断看书和做题去验证,虽然未必能证明某些难题,但达到大学数学系本科水平应该问题不大。另外一个关键是所读的书籍,读好书对于自学至关重要,国内的教材很多都是根据所谓“教学”需要裁减过的,比如讲解线性代数的时候并不揭示其深刻的几何意义,讲解复变的时候也没人会告诉你物理上的含义。这些方面俄罗斯的教材就很好,还有波利亚等一批数学家为了普及数学写的解题、数学史的书,一定要看,可以少走不少弯路。现在网上还有耶鲁、MIT的视频教程,更是不可多得的宝物!至于其他学科,如果是作为数学的分支来看的话,理论物理应该也可以自学,至于计算机科学(忍不住吐槽一下,其实只是应用学科,根本不是科学),你自己好好编码、调程序,比学数学、物理容易的多,网上资料也更多。那些需要做实验的学科比如化学,生物我觉得自学不太可行。-------------------看到一些同学的评论,觉得有必要补充一下,A我有CS的MSc,计算机科学中除了可计算性、算法的研究可以勉强称得上科学(其实到这个层面了和数学也差不了多少了),其他严格来说都是应用:即科学是以发现和解释为主导的,而应用是以已有知识实践和创造为主导的。我也不是乱说,有空大家可以看一下斯坦福公开课《抽象编程》,就是语速很快的那个女老师讲的,她第一课就调侃道:“所有学科名字里有科学二字的,它就不是科学”,呵呵,学计算机的朋友们,不要跟我急啊,我和你们一样是这条船上的。B我对于自学其实并不乐观,所以我只是说明其可能性,因为我相信历史上发生过的,必有可能再次发生,而且自学只是为了让你能够达到本科水平,不是你看了几本教材就可以去发paper了,看完书去考个研究生正式进入院系还是靠谱的,老师指导、同学讨论对研究性人才的培养非常必要。C我不是专业搞数学的,现代数学家我并不了解,我知道的几个有突出成绩的一般都有一个教授级的好爸爸(要么是妈妈)。CS方面我知道一个Amittai F. Aviram,他原来在南卡罗来纳做文学教授,现在跑到耶鲁读计算机博。呵呵,不知道能不能算自学成才。
有机化学博士,法学学士
很多技术都可以自学,特别是实际操作的类型。但是,对于需要坚实理论基础的学科而言,特别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则自学会很痛苦。举例:高等数学、物理学,缺乏指点很容易理解错误。
经济学硕士
经济学的那两本书有问题。第一本只是一本科普性质的,而且八卦的性质很浓厚。没有基础的人可以看这个提高一下兴趣,但是做为入门的东西不行。曼昆的那本书,比较现代,主要是加入了一部分比较新的经济学派的内容,但是对于入门来说,看这本书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经济学的这种特点,也说明了它离科学还比较远。首先自学的话,首推高鸿业的《经济学》,我说的是专业自学,不是那种了解个大概性质的那种兴趣读物。这本书叙述流畅,逻辑清晰,且内容相对全面。做为打基础的自学材料,非常有用,可以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触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和内容。另外,做为全面的阅读,我强烈推荐阅读《资本论》,至少读第一卷。在这两本书的基础上,可以读宏观经济学派的理论,比如信息理论以及博弈理论等,我建议要读原著,当然翻译成中文的也可以。尽量不要看国内那些叫兽改写过的所谓教材或者学术理论。
表观遗传博士生
都可以自学。 唯一不同的是有的自学只要看书就可以了,有的则需要有器材/资源辅助。
生态学在读博士
我觉得关键自学和科班的区别关键是一个成本问题: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没有牛人指导,自学不可避免会走弯路,这必然消耗更多的时间。当然现在网络资源很丰富,譬如要学习某个课程,去那些一流名校的网站上看看,基本都有推荐教材。另外就是经济成本,这个限制很大,譬如说要学习分子生物学,至少得有个电泳仪,然后你得跑几次才知道怎么回事吧?这些都是钱,还有什么显微镜,质谱仪什么的,总之实验类的自学都有难度。就像那句老话“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需躬行。”
各位好理性啊我只是突然想到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要小心看保健类书籍,因为你可能死于印刷错误。
中国的教育体系根本就是在扯淡!一个已经完全丧失旧有道德,而又没有让社会契约深入人心的社会,你要拿什么对这个社会的成员表示出一丝的信任。
跑题了似乎,对于各位大神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述非常佩服。
简单说一下,哲学从古至今就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学科,几乎没有哪个哲学家是什么正统科班出身!你要做的就是拥有对真理无限执着追求的向往(即使她意味着黑暗),让自己成为她的代言人;使用你的大脑而不是脊椎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游走在疯狂的边缘坚守着信念——仅仅是为了能与她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在她动手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之前,使用人类的语言尽可能准确的描述她的一切(该死的,我们真应该去买一部摄像机)。
你将成为一个异类,一个远离人群,却对整个人类抱有比他们中的任何一份子都强烈的爱的人;哲学从来都没有走下神坛进入大众之间,你必须承认大多数人的愚蠢,憎恨他们的愚蠢、忍受他们的愚蠢、同时为他们打算;即使斯宾诺莎被称为那个使她大众化的人,你也不应该相信任何类似的亵渎言论;她的眼里向来只有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血脉、最高贵的精神、最纯洁的理念!她的追求者必是神圣的,不抱任何目的的,仅仅是因为向往;而自愿放弃一切,来进行这伟大的追求。
不需要成功的回报与掌声,不需要大多数人向往的快乐生活,甚至不需要信徒;痛苦将常伴你的左右,寂寞成为你沉沦的唯一原因同时也是发酵成美酒,保持自身正确性的唯一手段。失败将是经常的、光荣的,而不是一种耻辱;你将要一遍又一遍确认自己的信心,确认自己的正确性;得不到任何回应的确认将会成为事实上折磨你的十字架!如果有上帝你应该祈求他拿走你那个过度活跃的大脑,而不是感激他赐予你超越常人的洞察力。你所进行的事业漫无止境,而且随时有可能被她一脚踢开;但是你必须坚持努力的追逐她,越近越好。你被堵塞了所有的感知器官,只能通过意志与智慧来判断她的行动方位,时刻紧跟她的行动,以防在下一秒出局,这绝对是世界上最刺激、最危险的游戏!你的全部满足敢仅仅来源于她愿意由你来对她进行描述,这就是你最大的成就和所能获得的最大奖励,仅此而已!
那么,你——拥有高贵血统得你,不在意除了她以外的任何事得你,人群里的异类,疯狂的追求者,坚信能够被她选中的人,智力卓越的另类,是否已经做出了决定;来投身于这没有终点的追逐中呢?
因为人的创造性思考效率其实并不高,我们读书、记忆的知识其实是前人花了很长时间搞出来的,这些前人的知识,如果不学习、记忆,而想自己通过琢磨来创造,就需要花很长很长时间,甚至可能搞出来的还不如书上的。而一个知识又同时是另一知识的基础,如果你自己想了好几年连个基础都搞不定,进入上一层面的知识就困难了。比如我们数学书,我们学的时候看起来很好理解,逻辑严密,结构简练,逐步推导,层层解释,一个学期就能学整本书。但是如果回顾数学史上,研究这一本书的知识是怎么发展出来的,你就会感叹书中那一小节,推理上一小步,都是天才们在呕心沥血下,仍花了很长时间的劳动。比如我们中学就学会了对数这个概念,但是它从发明到完善却是用了一个叫纳皮尔的数学家的一生。而且对数刚开始的概念不是从指数推导出来的,他是作者由三角函数把乘法变加发启发,尝试去寻找一种新的算法。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把乘除变加减。这种出现方式与数学书上先告诉你一个概念然后讲解他的计算规则不同,它其实更符合人们有需求、有目标性的创造心理。再比如数学课上让我们先学习导数、微分,然后推导出积分,老师告诉我们某某函数的导数是啥,他相对于某某函数是原函数等等。但是数学史上是先出现有积分的,而且不是因为微分推导出来的。最早牛顿发明的积分是先把函数化成无穷幂级数,然后对每项逐个积分来求结果。这种积分是建立的无穷级数之上的,和微分没什么关系,主要是运用了牛顿发明的二项式定理。而人们研究微分只是独立地研究曲线斜率,还没想到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不过莱布尼兹他不太喜欢那种无穷项的书写方式,他提出要找到一种闭合的、没有无穷项的积分求解方法。这样人们才通过寻找原函数,把微分和积分联合在一起。回想这个过程,如果让你来自己创造微积分,请问你会怎么创造呢,天才花了几十年的创造都不能完美,你不读书能创造出啥。假如你偶然出生在没有学习条件的地方,你不想学习,一心想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独立第发明微积分,那么按照原来的路线你得先思考出二项式定理(这个本来就很难),然后思考出各种函数的无穷级数求发(注意不是用泰勒级数来求哦),再然后你要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就是幂函数的积分值(这个是用条分法求面积时先被发现的),然后再结合起来创造出积分。如果你从0开始,前后加起来要用个100多年吧。
数学砖家叫兽
自学和科班没有根本区别,无非自学更有可能误入歧途也更有可能另辟蹊径,而科班儿平均而言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准而已。如果非得有个分别,我认为偏理论的学问更容易自学一点,而偏实验性的学问受制于学习成本会困难点儿,但是只要资金不是问题,也是可以自学的。
人文学科大多可以自学吧…有的科目,比方说物理,有一个好老师点拔和自学简直是两种境界。自学的话一不小心就民科了。总的来说,知识积累性的学科自学起来比较容易,但那些需要整改思维,更侧重思想方法的学科最好还是找个好老师听听课。另外,老师的水平也特别重要,如果水平一般的话还不如自学。
心理学硕士
我感觉,任何科学都是需要有正确的方向的,这种方向首先是研究方法的训练。理解研究方法,理解什么是科学,才能知道各条知识(无论新旧)的靠谱程度、适用范围和局限。这种方向通过自学能够学到吗?我比较怀疑,至少需要有人来引导你关注研究方法的领域。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高等学府(大学、研究机构)对于“什么是科学”这个问题都不太关注、不太训练,而基础教育和高中对于人的科学素养则用辩证法和中国政治课特有的逻辑学加以摧残,我在网上看到的很多物理学专业的人在辩论时也是各种走极端、各种不聚焦、各种偷换概念、各种“有好有坏有长有短”。连非自学都有很高的不上路概率,自学?我不太相信纯自学的。
作为一个大学生深有体会,如果你单纯为了考试基本上自学都没什么问题。如果你想有更深的造诣或者成就任何一科要自学起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Gas Turbine
和得到教学资源的难易程度有关吧学习必须要实践,有些学科实验和实习资源不是一般人能搞到的,而学校就起到了提供教学资源的作用比如,航天和航空方面的专业,保密程度很高,不是科班连了解的机会都没有
我也来随便讲两句,作为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小子,在经过N次自学无功而返的过程下,我有点自哀了,当年刚进大学的时候本以为机械,材料什么的都是手到擒来,自己在图书馆看看书,偶尔上网找点事列就是弄得个八九不离十了,后来啊后来,一个个学科简直将我的自信打击得完全找不着了,后来自己通过总结还是有了那么一点收获的。。首先,懂得取舍是作为一个自学者必须具备的才能,不能说人家怎样成功了你就怎样,那肯定是行不通的,这傻事我又不是没试过。另外最重要的就是看你找资料以及学习的能力了,当然,贵在坚持,另外还有一点是必须讲讲的,工学不同于理学,请三思而后行
月季育种博士
植物分类识别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自学的,而且严重依赖长时间的自我积累,光看书和图片是不够的,要连续观察有明确标识的植物几年(植物园、公园),才能保证在各种情况下把它们认出来。
有些思维上的东西 如果有人领进门 确实会快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 比如编程 敲代码实现功能是很简单的 但是设计思维 如果有人在前面点拨 比自己领悟快的多
Stones and peddles in BS
大经济类的学科基本都可以自学 自然科学大体也是 难得的是珍视自己兴趣的心有真正的高人指点肯定是好的 但现在全是伪高人啊
任何科目都可以自学,如果此人的思维足够抽象。专业的学习也不过是加上了进度的督促——足够的毅力,老师的指导——促进理解、排除误解,实验室试验——增强记忆、锻炼试验技能。唯一要差的,也就是动手能力吧,不过这个一般情况下也无法体现。
Need not to know
本来想要长篇大论一下,但以总结,一句话即可:能自学的,人类都能学,政治除外
都是可以自学的吧~凡事都可以努力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自学最难的还是坚持,坚持看好书,坚持训练。。。
编程爱好者
找到好书/视频等资料,这个在学习之前就需要谨慎选择,可以到amazon、豆瓣之类的地方看一下他人的评论;认识一些人,看看那些过来人他们在关注什么;写文章,记录自己的理解;。。。
社科应该全部可以自学吧?
同感...俺就纯自学从外语本转到社科研,班里也有好几个我这样的,完全没有被本科本专业升上来的人虐死。泡在社科区,历史,人类学,社会学,法律,哲学,心理学,风水学,社工,儿童、女性各种report,反party反GVMT。随便抽一本,只要不是语言不通或者作者只是敲字骗钱的都不至于读的想死。后来转战到SE,精神病学一书架的书基本也很欢乐。就是Math和编程和工程建筑那一块完全没辙。文科僧的忧伤...
以前以为文科可以自学,理工农医等不容易自学(除非你正从事这个行业)。现在感觉如果不是从事文科专业的工作,想达到专业人士的水平也很难。比如历史学,光看别人的著作肯定不行,必须要亲自从事历史文档、实物的研究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而且此行业外地人士也在与专业人士交流方面也存在障碍。当然,对于业余爱好者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不管哪门专业,只要有兴趣就可以搜集相关资料进行阅读。有的发烧友甚至在该领域达到了专业水平。我单位有一退休老同志(乔修让)对组合数学和图论就有兴趣,孜孜不倦,据说也有所成绩(曾经让我帮忙写演示程序,但由于工作忙没有答应)。业余爱好者也要虚心学习,要多读学术著作和杂志,关注最新学术进展,保持与学术界的正常交流。否则就会沦为”民科“。
社会科学自学的风险是容易入歧途,而且回不来。因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不同,没有实验没有数据可以让你意识到自己入歧途了。
无聊的心理士
求问自学心理学的话,会不会有很大风险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轨道交通信号工程师
从安全方面看,能够用于实践且不会出问题的自学才比较有说服力。没有实践作为基础且无高人指导的自学,会陷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民科泥潭。
心理学本科生
感觉自学不容易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就像造房子,自学是靠自己一点点堆砌,开始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而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学习,就是先架了一个框架,再慢慢添砖加瓦。
数学感性思维男
要有达摩的毅力 和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自学我认为任何科目都是可以的 学得好与否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首先要通达基础 当然也有特例是可以不用基础直接越怪升级的 那种不算在此范围内社会科学 需要做的就是调查 研究 再调查 再研究 知识的整合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但你可以保持你特有的视角 因为谁说某某教科书上出现的某些句子就都是正确的呢而自然科学 也完全是可以自学的
书 上网 什么都可以解决问题
我认为学习一些学科基础知识的时候可以自学,而且很多时候自学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因为每个人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是不同的,知识背景也是不同的。如果过跟着学校按部就班地学对于一些人可能会浪费时间,而对另一些人会感觉跟不上。但如果做深入地学习或进行前沿的研究,就需要进行正规系统地学习了。因为学到一定深度只靠自学,有些东西可能会很难突破或误入歧途,这就需要有专业人士的指点。如果搞前沿研究,没有一个团队的支持,没有大家一起讨论,没有专家的引导也是很难成功的。
软件工程师
数学、计算机的某些东西是可以自学的。其中也有某些地方要自学很困难,如编译原理。课堂上如果听不懂,回家可能要花个10倍的时间去理解。ps. 那老师挺有爱的。上完编译原理后的一年,恋爱了,发现某人的课表上有她的课,于是我就和某手牵手去她的课堂看了看她。她还记得我*^_^*
心智技能,就是脑子里的东西,那个可以自学。手上功夫,就必须有师父教才行,比如胸外科手术,自己在家没法儿学。
我觉得古文字基本没自学可能。鉴于与古代文化联系的广度以及推断方法的模糊程度,好些东西不可能写纸面上,只能依赖口耳相传。是不是?
放射科医师 古典音乐爱好者
mark一下,行业不同,具体的学习方式要多多学习。
不过现在自学也可以到大学寻求相关专业的老师的帮助吧,我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我看我们老师就非常喜欢和同学聊专业性的问题,只是本科的学术水平实在有限能再聊深入点的,还真是少之又少。
自然科学需要保持兴趣和灵感,再就是持续不断的训练。
喷下个人的看法:自学应该是可行的。当然,自学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比不上顺着竹杆的——有师父领路。个人认为,要想顺利过河,首先应该有强烈的兴趣与愿望,自己要想弄清楚,河的对面是有美女,还是到处是一坨坨的便便。只有你表现出强烈的意愿了,你才有动力,才能披荆斩棘。兴趣与意愿有了,那就剩下坚持了。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甚至是一天打渔,三天晒网,估计到最后也只是把脚弄湿,河的深浅都没能弄清,更不用要说窥探说对岸的风景了。当然,以现在社会的条件,所谓的自学也并不是完全自己一个人蒙头苦干,现在到处是文坛,是社区,完全可以在这个没有距离的虚拟环境中找到一两个志同道合者,大家彼此鼓励同时分享自己的心得经验,不至于所有的石头都需要自己去摸。只要做下定决定,做到我道至诚,或许最后自学者就成了笨鸟先飞。
网络优化工程师
自学的话,有个圈子很重要。否则即时有最好的教材,效率都会很慢。就像编程,最好就是进入进入正式的项目组,其次是一般的开源项目,入门的童鞋就先敲敲教程上的例子。
自然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
准备开始自学其他学科的一些毛毛,虽然研究生毕业了,但是还是感觉很多东东比较稀稀
归根结底,要是能有环境让你学习能时时刻刻的学以致用,边学边实验那将是飞一般的速度,哈哈
自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自己在这方面想了很多,也许有些弯路,今天看到前辈们的说法理解加深了!
程序员技术练级攻略 | 酷壳 - CoolShe...
坚持坚持在坚持,多看,多听,多练习,多实践,多实践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