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车辆工程程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
本词条由 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汽车工程系(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 DAE)成立于日,目前,汽车工程系设置的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车辆工程专业还被列入国家高等学校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汽车研究所,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高素质车辆及其动力工程科技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车辆及其动力工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外文名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 DAE时&&&&间日精品课程《汽车耐撞性及乘员保护》
汽车工程系成立于1980年,而清华大学培养车辆及其动力工程人才从1932年清华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成立时就开始至今已有78年的历史。1952年前,清华机械工程学系毕业生中有近百人参与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筹建和第一汽车厂、第一拖拉机厂和第一个坦克厂的建设,成为相关行业最早的一批领导和骨干。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调整时,在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内设立了汽车专业。1980年,为加强汽车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清华大学正式成立汽车工程系,将热能工程系所属汽车专业和内燃机专业划归汽车工程系,从此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1932年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成立,计划设原动力工程组、飞机与汽车组和机械制造组,内燃机课为全系三年级必修课之一。
飞机与汽车组改为航空工程组,汽车工程课列入原动力工程组选课计划。机械工程系馆、各实习车间及热力工程实验室建成。
1950年和1951年
动员学生参加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组织的暑期培训班及随后一年的对口实习。机械系高年级学生分为制造组、动力组和汽车组。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设立了机械制造系和动力机械系,并在动力机械系内设置了汽车专业,学制五年,组建了汽车教研组。
汽车专业改名为汽车拖拉机专业,教研组改称为汽车拖拉机教研组。
“汽车楼”和Π字型的汽车试验室、发动机试验室落成,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同年设立汽车拖拉机发动机教研组。1959年 起开始从毕业生中招收研究生。
国家农业机械部与清华大学合办农业机械学院,后改为农业机械系,汽车拖拉机专业划归农机系,并增设农用机电专业,设立了汽车、拖拉机、发动机三个教研组。
农业机械系撤消,汽车拖拉机专业改为汽车专业,与校机械厂合并,成立清华大学汽车厂,开始生产727牌3.5t载重汽车。历时一年后又恢复了校机械厂名称,开始研制490Q柴油机。
汽车专业回归动力机械系。后动力机械系改名为热能工程系,并增设内燃机专业,复建了汽车和内燃机教研组。汽车专业当年恢复高考招生,内燃机专业次年首次招生。
1978年起恢复招收研究生。
由热能工程系的汽车和内燃机两专业组建汽车工程系,一机部汽车局拨款100万元资助。
“汽车设计制造”和“内燃机”专业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汽车设计制造”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中汽公司与清华大学签订了共建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的协议。汽研所科研楼及实验室于1988年破土动工,1993年4月竣工。
开始与企也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硕士研究生。
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0年正式启动建设工作,1995年通过了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和对外开放。
设立机械工程,1997年又设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
起汽车专业和内燃机专业合并为,包含汽车底盘、汽车发动机、汽车车身3个方向。
1996年起实行“4+2”本硕贯通学制。
本科生专业改为,研究生按“车辆工程”和“动力机械与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培养。
汽车车身方向扩展为汽车车型与车身设计方向。
“车辆工程”和“动力机械与工程”均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此后按一级学科授予硕士、博士学位。
车辆工程专业被列入国家。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在我校创刊。[2]该系每年接待国外或境外专家学者来访超过150多人次,年均国际合作项目10项。自2001年起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去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进修,并同期启动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一年一度的清华大学-丰田汽车公司先进汽车技术研讨迄今已举办了11届。[3]年期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其他奖励l2项、授权发明专利27项。年间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17项。年度科研经费6300多万元。汽车工程系现设有一个本科生专业--车辆工程专业、两个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和专业,具有相应的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等两个专业形成汽车理论与设计、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汽车发动机等三个专业方向,它们分别是车辆工程学科与机械工程学科、工业艺术设计学科、动力工程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方向,同时还与材料工程、电子工程、控制工程等学科互相交叉。
为使本科生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我们在1993年将原设的汽车和内燃机两个本科专业合并成一个汽车工程专业。根据教育部最新调整的本科专业目录,1999年又将汽车工程专业更名为车辆工程专业。从1996年起,根据学校教学改革方案,我系开始实行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统筹安排、优化衔接的六年制教学计划。
我系还与部分大中型企业联合建立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站,每年举办多个面向汽车工业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管理机关和高等院校的高级研讨班,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汽车工程系现设1个本科生专业——车辆工程,包含了3个专业方向:汽车底盘、汽车发动机、汽车车型与车身设计。2008年车辆工程专业被列入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被列入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在校生472人,每年招收90人,从2004年开始,还为培养定向生。
我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工程与科学结合、技术与管理结合”的办学理念,完善,结合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扎实而全面的工程科学和技术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胜任与汽车工程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汽车工程系的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汽车科技和工程以及其他的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的科技人才。目前我系拥有“机械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一级学科下的2个二级学科,均被评为。毕业生按一级学科授予工学硕士 和工学博士学位。此外,我系还培养“车辆工程”和“动力工程”两个领域的工程硕士生。
为突出“实践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特色,建立了包含10余门全英授课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还积极推动与、意大利米兰工业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我系从1996年实行“4+X”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式统筹培养模式,每年有60%左右的学生免试推荐攻读校内外研究生。目前在校研究生229人,其中硕士生159人(含12名外国留学生),博士生70人。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系研究生在各项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很大成绩,是我系科研工作中的一支生力军。汽车工程系现有在职教师和职工74人,其中教授13人、副高职称人员28人、讲师22人。中青年教师中有34位博士。此外,还有返聘工作的退休教师26人,其中教授20人、6人。现有来自国内外的高级10余人、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32人。
在近期进行汽车工程学科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在相对稳定的、重要的优势学术方向上,建立了若干个教师&学术梯队&,作为系内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基地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基层学术单元,以保证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持续稳定发展。
我系现有教学、科研和办公设施占地约14000平方米,房舍面积734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5760平方米。全系现有固定资产的原值约6000多万元,其中设备资产原值约5000多万元,汽车结构教室的汽车、发动机和零部件教学样品总价值约640万元。我校汽车工程学科具有两方面的主要优势:一是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教育和科技实力,背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融入国内外汽车科技发展主流,服务于科教兴国的主战场;二是具有极好的快速发展前景和突出的学科带动作用。
工程学科建设的总目标为:以汽车动力学、汽车动力系统、先进汽车设计为主要学科方向,全面加强学术建设、基地建设和师资建设,加速提高教学、科研学术水平,在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科技研究两个方面为我国尽快提高汽车产品的自主设计开发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更高的水平上保持国内同类学科中的领先地位,在一些重要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以汽车工程学科为主导,发展清华大学的先进汽车设计技术、应用技术与制造技术学科群,不断提高清华在汽车工业界、科技界和政府部门的影响力及影响范围。
汽车工程学科建设的具体任务与措施是:第一,继续发展汽车理论与设计、汽车发动机专业方向的优势,重点支持学术水平、师资力量和基地条件可同步、持续发展的学术方向,几年内在汽车动力学、与被动安全性、汽车发动机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电动车与等主要学术方向上具备突出的科研和学术实力,成为保持国内领先水平、争创世界先进水平的主力;第二,加速建设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专业方向,完善学科体系,与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结合,建设高水平的汽车设计学科,培养我国急需的高级汽车设计开发人才,争取在汽车造型、车型和车身设计的一些主要方面尽快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第三,以高效低污染型汽车、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智能汽车与等新一代先进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为龙头,以汽车工程学科为主导,集结重要相关学科,建设我校面向汽车工业科技的工程学科群;第四,重视开展汽车科技和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为汽车工业界、科技界和政府部门提供广泛、有效的咨询服务;第五,扩大与国内外一流的汽车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科技、教育交流与合作。
加强汽车工程科学技术基础研究,是汽车工程学科科研发展与学术建设的主要任务与措施;同时,要积极开展汽车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开发研究,支持汽车工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这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面向新世纪,我们将继续开拓创新,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以人为本、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宗旨,加速汽车工程学科的发展,努力为我国汽车工程高等教育事业和汽车工业及科技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1993年《汽车理论》课获评校级一类课。1999年《汽车理论》课通过复审,再次获评为校级一类课。
2009年四门本科生课程获2009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称号:《汽车理论》、《》、《汽车电子与控制》、《立体设计表达》。其中《汽车理论》被评为精品课和国家级精品课。《汽车耐撞性及乘员保护》(Vehicle Crashworthiness and Occupant Protection-VCOP)是清华大学-德国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的指定全英语教学课程,共计32 学时。学生分别来自清华和亚琛工业大学,还有部分来自其它国家的留学生。本课程自2004年秋季学期开始,每年秋季学期讲授一次,200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和分析是汽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世界各国政府的相关法规和各国的汽车市场对汽车安全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汽车碰撞安全性技术成为了中具有综合性和挑战性的领域。对这方面的技术和研究能力的掌握在汽车系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占有关键地位。
任课教 师教授作为清华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根据在汽车工业界多年的研究积累和对汽车碰撞安全领域先进技术的了解,给汽车系的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开设出本课程及另外两门相关课程。
本课程由15个Lectures组成,系统介绍汽车结构耐撞性和乘员保护系统的基本原理、车身碰撞安全设计理念和方法,以及该领域内目前最先进的技术。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欢迎访问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
| | | | | |
友情链接:
--校内链接--
研究生招生
教学.资源.网络
--国内高校--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汽车网站--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
上海通用五菱汽车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知识窗--
洛阳信息港
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48号&&0&&邮编:471003
Email:cdxyyb@mail.& 封面展示……(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2015年第3期
2015年第2期
&&&&&&&&&&&&&&&&&&&&&&&&&&&&&&&&&&&&&&&&&&&&&&&&&&&&&&&&&&&&&&&&&&&&&
杂志理事会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杂志理事会,是杂志的运作、决策和规划的顾问机构。宗旨是:关注行业发展,整合各方资源,加强行业信息交流,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走出一条企业与杂志紧密结合,共同办刊,共求发展,共同受益的成功之路。
杂志理事会的任务是:提出办刊战略、审定每年的宣传重点、提出创新的内容和措施,协助杂志社实现办刊目标。理事单位经杂志主办单位提名、推荐,由国内外知名农机、车辆、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有关研究院所、高校等单位代表组成,被提名单位本着热情支持杂志工作、关心行业发展的前提和要求自愿加入。
本刊版权归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翻印。
& 精彩文章……(声明:如需引用本刊所刊载文章,请注明出处)&
&&&&&&&&&&&&&&&&&&&&&&&&&&&&&&&&&&&&&&&&
&&&&&&&&&&&&&&&&&&&&&&&
2015年目录
&&&&&&&&&&&
&&&&&&&&&&&
&&&&&&&&&&&
&&&&&&&&&&&
&&&&&&&&&&&
&&&&&&&&&&&
杂志编辑委员会由来自不同地区行业内的3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是杂志的学术指导机构。
2014年目录
&&&&&&&&&&&
&&&&&&&&&&&
&&&&&&&&&&&
&&&&&&&&&&&
&&&&&&&&&&&
&&&&&&&&&&&
&&&&&&&&&&&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杂志社编辑制作&&& ICP备案号:&
&&&&&&&&&&&&&&&&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编辑部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桑园路19号&&&
邮编:250100
&&&&&&&&&&&&&&电话:
5&&&&&&& 传真:8
&&&&&&&&&&&&&
收稿 Email:农业装备类稿件请发至
&&&&&&&&&&&&&
山东理工大学 编辑分部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张周路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邮编:255049
&&&&&&&&&&&&&&电话:,86转8012分机&&
传真:2786810&&&&&&&&&&&&
&&&&&&&&&&&&&&收稿
Email:车辆工程类稿件请发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大学车辆工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