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key多重比较法得出的数据分析怎么分析

&&&& 服务热线& 020- &9:00-18:00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在方差分析中用于在将全族误差率控制在指定水平的同时,创建因子水平平均值之间所有配对差异的置信区间。进行多重比较时考虑全族误差率很重要,因为对于一系列比较而言,发生类型 I 错误的几率比单独进行任何一个比较的误差率都高。为了避免此高误差率,Tukey 法调整每个单独区间的置信区间,以使生成的同时置信区间等于指定值。
例如,您正在测量内存芯片的响应时间。从 5 个不同制造商抽取了 25 个芯片。方差分析产生的 p 值为 0.01,使您推断出至少一个制造商的平均值不同于其他制造商。
您决定查看 5 家工厂之间的所有 10 个比较,以具体确定哪些平均值不同。 使用 Tukey 法,您指定整组比较的全族误差率应为 0.05(等于 95% 联合置信水平)。 Minitab 计算得出,10 个单独置信水平需要为 99.35%,才能得到 95% 的联合置信水平。这些较宽的 Tukey 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不太精确,但将一个或多个置信区间不包含实际差异的概率限制为最大 5%。了解这种情况后,然后就可以查看置信区间,以确定是否有置信区间不包括零,从而表明存在显著差异。
95% 单个置信水平
具有 99.35% 的单个置信水平以使用 Tukey 法获得 95% 联合置信水平的置信区间
95% 置信区间(左)与上例中 Tukey 使用的较宽的 99.35% 置信区间(右)的比较。0 处的参考线表示较宽的 Tukey 置信区间如何能改变结论。包含零的置信区间表示不存在差异。(出于对空间的考虑,只显示了 10 个比较中的 5 个。)
以上是MINTAB关于tukey检验的一些注释,当中有句话
10 个单独置信水平需要为 99.35%,才能得到 95% 的联合置信水平
总体的置信区间为95%这个东西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我是想知道10 个单独置信水平需要为 99.35%和总体的95%是怎么一个计算关系,期待高手解答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六西格玛品质网
浏览: 3461
关注: 0 人丁香客App是丁香园社区的官方应用,聚合了丁香园论坛和丁香客的精彩内容。医生可通过丁香客App浏览论坛,也可以在这个医生群集的关系网络中分享和互动,建立更广泛的学术圈子。
扫描二维码下载
今日:24 | 主题:139113 | & 收藏本版
每发1个新帖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求助] 样本量不同,能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吗?
[求助] 样本量不同,能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吗?
分享到哪里?
这个帖子发布于8年零18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样本量不同,共4组,3组的n都是6,有一组是8,能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吗?用哪种方差分析方法更合适?可以用tukey法吗?谢谢!
回复:[求助] 样本量不同,能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吗?
分享到哪里?
单因素方差分析不要求各组的样本量相同.
回复:[求助] 样本量不同,能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吗?
分享到哪里?
但是以前的帖子说“2.强烈推荐使用敏感性比较好的SNK法,一般人都挑不出刺来;如果发国外的文章,而且各组例数相等,用Tukey法已经非常有说服力了;如果不等,才用Bonferroni检验。”是不是不能用tukey呀?
回复:[求助] 样本量不同,能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吗?
分享到哪里?
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正态分布方差齐性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可用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目前公认的方法:SNK法, LSD法,和Dunnet法.其他方法慎用.
回复:[求助] 样本量不同,能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吗?
分享到哪里?
谢谢dfengg ,我看到许多国外的文章都用tukey和Bonferroni,我也想发国外的,所以不想用:SNK法, LSD法. ,而我的数据不适合用Dunnet法
回复:[求助] 样本量不同,能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吗?
分享到哪里?
LSD的敏感性太高了,我觉得不好S-N-K 没有P值,写文章也用不成。
回复:[求助] 样本量不同,能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吗?
分享到哪里?
正态分布方差齐性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可用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目前公认的方法:SNK法, LSD法,和Dunnet法.其他方法慎用. 我建议你还是把统计书好好的看一下,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回复:[求助] 样本量不同,能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吗?
分享到哪里?
其实组间比较要结合实际和专业意义,每种比较方法都有其意义,就拿LSD来说吧,一般是其他组和对照组作比较;LSD是根据专业意义,挑选其中的一些组别比较;SNK,又成小q检验,适用任何两组间的比较,不过不能出P值,还有一些其他的比较方法。。。。
回复:[求助] 样本量不同,能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吗?
分享到哪里?
yourlittlecat 国外如你所说常用tukey、Bonferroni、Dunnet进行多重比较。应该自有道理!尤其是Bonferroni偏向于保守。
关于丁香园【原创】【旅游专题研究课程教学资料】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畅享博客
|收藏博客|加入友情链接|给博主留言
探讨、交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旅游研究方法为主),以及交流相关研究文献,并涉及SPSS统计软件之操作与应用。本博客主要面向大学本科生。
【原创】【旅游专题研究课程教学资料】
【原创】【旅游专题研究课程教学资料】
[ 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检索]这门课程使用马文峰的教材(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这本书的内容我只是粗略讲一下,如何检索与搜集文献资料,依赖于实务操 作。教材中的那些概念,不用去理会,我也不考。我是将这门课程作为“旅游专题研究”来组织的。大家分成几个组,一组一个研究题目,通过这门课程,我们真正 做一个研究课题,来一次科学研究的体验。怎样做课题研究,具体而言,如何界定拟研究的问题,如何撰写文献回顾,如何建立概念框架与研究假设,如何设计调查 问卷,如何实施调查,如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何解释数据,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如何进行研究设计,等等,这些是我讲授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主要结合各组 的研究课题来讲解。课下,各组成员去搜集资料,去讨论,去合作完成各个阶段的研究任务。课上,各组汇报研究进展,由我来点评,或者找其他老师一起来点评。 这门课程可能需要持续到下一个学期,希望即使这门课程结束了,我们的课题研究仍能够持续下去。我想,这可能是学习这门课程的最佳方法。大家来看看台湾学生的。【赵红梅:”】本课程参考资料:<font color="#、风笑天.,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2、张文彤,闫洁.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 .[]3、张文彤..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 .[]4、[美]R. A. Johnson,D. W. Wichern.实用多元统计分析(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本书仅供有兴趣进一步学习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之数学基础者参考).5、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网络版.6、台湾&&&&&&&&& 7、相关资料 【】分组情况:第一组 刘心怡 董剑斌 张文平 张莎莎 李红霞 虞昊第二组 雷乃金 张 俊 斯鹏飞 卢德彬 宋子健第三组 温 涛 段凤霞 田靖娅 程子涛 王燕萍 郑石柱第四组 高善进 张晓盼 陈乐君 李 雪 张 倩 王珍珍第五组 王 艳 郑贤丹 李 娜 韩 娜 卢 磊 王 飞第六组 马文萍 王焕焕 张孔怡 刘会兰 夏婷婷第一周:讲了“科学环”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可参考袁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第四章《社会研究过程》。【】【写出你对本文的评价意见 】第二周:讲了论文的格式。可参考台湾学者的学术论文,以及真理大学休闲游憩事业学系《》,南台科技大学《》。关于文献回顾,请参考《》[]【】。关于目前中外论文的差异,请参考《》。【】【】在做论文时,如何处理引文,也就是如何使用他人的观点、资料很重要,一不小心就可能遭遇抄袭的指责。如何避免抄袭,请看《》。&&&&&& 学术写作应注意出现逻辑谬误【】第二-三周:讲了问卷与量表的设计,可参考本博客《》。关于信度与效度分析,重点掌握Cronbach a系数、分半系数、构思效度(结构效度)。构思效度的分析要掌握方法。【】第四-五周:[] []R.L.奥特、M.朗格内克编著的《统计学方法与数据分析引论(上)》(科学出版社,2003)第九章《多重比较》,介绍了Fisher LSD(费舍尔最小显著差异法)方法、Bonferroni方法、Tukey的W方法、SNK(Student-Newman-Keuls方法)、Dunnet方法,以及Scheffe的S方法,尤其是其用线段方法来表示若干均值之间的差异,很有用,可以参考。检查各组进度。第六周:《中国教育报》日(第六版)刊登了北京师范大学肖川的论文《着力提高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一文。本文分析了影响教师幸福感的17个方面的因素:1、待遇;2、人际关系;3、劳动强度;4、专业自主权;5、专业素养;6、生活环境;7、硬件建设;8、职业安全感;9、职业声望;10、生活素质;11、教师评价;12、学校制度;13、学校声誉;14、社会声望;15、教材质量;16、课程资源;17健康状况。我同意大家的建议,在以后的课堂讲授中,我们以此文为基础,练习调查问卷与量表的设计。我们可以利用星期四各院例会的机会实施调查。本论文周二发给各组。提供一篇中学生的作品[][] [ ,,],作为本课程研究训练之用。根据提供的材料,试分析:[1]论文在统计分析技术之应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2]论文在统计报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3]论文在文献回顾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4]论文在统计结果解释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先说这些吧。第七周:我看了各组初步编制的《高校教师生活幸福感问卷》,存在问题不少。本周主要讲解如何编制这一问卷[第一稿 ]。我上网查了一些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收录了15篇,自1994年到2006年的。其中,《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分析》[],刊有一个“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日晚。第八周:讲相关分析[][]。滨河公园是一个老年人休闲游憩的场所。给大家出一个调研题目"保定市老年人的休闲生活-----以滨河公园为例"[参考资料][].第九周:讲相关之检验。第十周:到南京开会,本周的课不上了。各组尽快将初步的研究设计搞出来。[]第十一周:讲解主成分回归分析【】,讲“保定市老年人的休闲状况——以滨河公园为例”问卷设计。如何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请参考【】【】&2010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及要求。【】1、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及其对旅游就业意愿的影响&&&&参考朱运海《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和就业期望调查研究》(襄樊学院学报,2008(6))一文。要求:a&设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朱运海的问卷进行修订补充,使之更加完善)&&&&b&对保定市高校旅游管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c&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及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d&按规范的格式撰写研究报告2、酒店员工激励因素的实证分析参考吴慧、徐栖玲《酒店员工激励因素的实证分析》(旅游科学,2005(3))一文。要求:a&根据参考文献设计调查问卷&&&&b&对保定市旅游酒店员工进行问卷调查c&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及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d&按规范的格式撰写研究报告3、保定市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及其阻碍因素调查参考论文《老年人參與休閒活動其阻礙因素之調查-以內政部南區老人之家為例》(另行提供)&&&&硕士论文:南京市老年人休闲动机与休闲制约研究(另行提供)要求:a&根据参考文献设计调查问卷&&&&b&对保定市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c&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及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d&按规范的格式撰写研究报告4、保定市滨河公园老年人休闲游憩状况调查(同上)5、清苑冉庄地道战遗址服务质量改进的IPA分析要求:a&运用重要性-绩效表现分析方法&&&&&&b&根据目的地服务状况设计调查问卷&&&&&&C&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及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D&按规范的格式撰写研究报告非问卷调查类的选题本人概不指导!新校区选题名单(2006级)():张& 楠:旅游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及其对旅游就业意愿的影响研究霍立丹:徐小飞:保定市滨河公园休闲游憩老年人对休闲游憩环境之重视度与满意度分析【】【】& 【如何利用EXCEL做矩阵图(象限图、散点图)】【利用SPSS制作象限图:Graphs--Legacy Dialogs--Scatter/Dot--Simple Scatter--Define--确定X轴、Y轴变量(拖动变量)&--& 显示输出图,双击图面--进入图像编辑页面--右击鼠标--Add X Axis Reference Line--在Position处输入X变量均值--点选Attach Label to Line--如上定义Y轴--在图面上右击图面,在菜单上选Show Data Labels(17.0版本:元素—&数据标签模式)--点击Chart Editor中XY调整最大值最小值。】【】【】樊& 玮:中学教师休闲动机、休闲参与研究刘子晨:保定市区老年人休闲状况调查【】【】梁春杰:清苑冉庄地道战遗址服务质量改进的IPA分析【】【】【】【】本部选题名单(2006级)(日)孙义楠&&& 酒店员工激励因素之实证研究 【】宋步镇&&& 【2011届(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1.【工商学院;冯宇宏】金泰花园酒店顾客重视度与满意度调查与研究& 【】【问卷设计时可以参考:】【问卷初稿(谷冠鹏、保定科技职业学院华宝山老师设计,题目先细化一些,再做删减,年龄部分有误) && 问卷】2.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酒店毕业实习效果调查与研究:以量化方法探讨之&& 【】3.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酒店毕业实习效果调查与研究:以质化方法(深度访谈)探讨之4.城市老年人参与老年大学学习之动机与行为调查:以保定市老年大学为例【】5.高校学生餐厅服务质量之重要性——绩效表现分析:以河北大学(或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为例 【】6.酒店员工忠诚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与研究7.某某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与研究8.【工商学院:贾绍琨】游客旅游收益中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以大学生样本为例############不包含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的选题本人概不指导。且题目一经选定,不得更改##########&06级同学:我有一个想法,让你们参与到05级学生的毕业论文的研究中。比如,05级田靖娅同学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本专科生酒店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课题作为毕业论文,你们谁有兴趣可以参与进来,做一些辅助调查工作、统计数据的微机录入以及统计分析工作。等你们毕业做论文时,让下一级的学生再参与到你们的研究中来。如此往复下去。日晚。&一、绪论1.1 研究背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旅游业从小到大,发展迅猛,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从2002年至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由9,791万人次增长到1.32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从3,680万人次增长到5,472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由203.9亿美元增长到419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从8.8亿人次增长到16.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3,878亿元增长到7,771亿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国家旅游局,2002,2008)。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引发了对大量旅游人才需求。“十五”期间,中国每年新增旅游直接就业50万人,2005年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749万人;2006年中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0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4,900多万人,旅游就业总量近6,000万人,相当于全国就业总数的7.8%(中国教育报,2008)。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扩大及对旅游就业的强劲拉动使旅游人才需求连年走高。据《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预测,到2015年,我国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1,7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8,300万人,旅游就业总量将达到1亿人(中国教育报,2008)。随着中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旅游教育不断发展壮大,1990年我国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仅为200所左右, 在校生近5万人。到2007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所770所,在校生39.7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71所,在校学生37.64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1,641所,在校学生为77.38万人(国家旅游局,2008)。蓬勃发展的旅游教育为中国旅游业输送了大量专业旅游人才。2005年中国旅游主体人才134.8万人,比2000年增长89.6%。2000年至2005年,旅游主体人才占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2.6%上升到18%。据《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预测,到2010年中国旅游主体人才总量将达到247万人,占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的比重将达到24.7%。人才,是旅游业的核心资源。据测算,2000年至2005年,旅游总收入增长对人才总量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92,即人才总量每增长1%,拉动经济增长1.92%(中国旅游报,2006)。然而,相对于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高要求, 目前我国旅游人才素质偏低,尤其是旅游从业人员中的绝大多数学历偏低。以我国重要的旅游港口城市厦门市为例,2004年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6310人,其中旅游专业人员仅占28.68%;学历结构中中等职业教育占73.79%,大专教育20.36%,本科教育5.56%,硕士研究生教育0.29%,高学历者比重小 (陈健平、黄安民,2006)。同时,在我国旅游人才缺口大、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情况下,我国高校培养出的旅游专业大学生却大量流失。从总体上看, 旅游专业人才的流失有两种情况:一是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就不愿意从事旅游行业工作, 造成旅游人才的第一次流失; 二是旅游从业人员在行业工作一段时间后转入其它行业, 从而造成旅游人才的第二次流失(肖华茵、占佳,2008)。朱运海(2008)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行业就业意愿的调查表明,“非常愿意”的仅占7.6%,“愿意”的占42.62%,两者合起来为50.2%,而表示“不愿意”和“很不愿意”占到19%,表示“一般”的占到30.8%。这表明所有学生中愿意在旅游行业就业的仅有一半左右,本行业的就业意愿度较低。陈健平、黄安民(2006)调查了华侨大学旅游专业学生从事旅游行业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不太可能和不可能从事旅游业的学生约占总数的23%。通过对华侨大学05届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截止2005年6月中旬,华侨大学05届毕业生中,就业总人数(已签署就业协议或有就业意向的人数)有124人,从事旅游行业的只有46人,约占就业总人数的38%。数量众多的学生走向其他行业的工作岗位,如贸易行业、保险业等。吴巧新等(2005年)对江苏省高校旅游专业前五届和应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毕业生进入旅游行业的仅有56%,其余44% 都将或已经转向其他行业。据罗惠玉、陈向军(2007)对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94级旅游管理专科及96级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走向的跟踪调查,毕业后首次选择酒店行业的人数只占18.75% 和22.5%。经该学院多方努力,2002 级毕业生193名,初次就业选择酒店的为55人,仅占总数的28.5%。与此同时,本专科生在酒店的职业稳定性较差,罗惠玉、陈向军(2007)的调查表明,10年后专科学生全部流失;5年后本科学生仅有12.5%在酒店业就业。2002 级学生半年后仅有26人仍在酒店行业工作,约占总数的13.47%。学生毕业后至今(2007年)未更换工作单位的人数只占6.25% 和12.5%,工作5至7年后更换过一两次单位人员高达68.75% 和72.5%,更换过3至5 次单位的也有25% 和15%。这种现象在全国其他旅游院校也比较普遍。据有关资料统计,近5年高校旅游院系毕业生首次到酒店就业的比率平均在30至40%,第一年的流失率高达50%,其后二年中,流失率为80%,而且学历越高流失率越高(罗惠玉、陈向军,2007)。旅游专业人才的流失,加剧了旅游业人才的供需矛盾, 已成为制约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第一次人才流失直接关系到旅游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其影响面更为广泛, 更应该引起旅游产学研各界的重视(肖华茵、占佳,2008)。1.2 研究动机本研究拟针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行业内初始就业比率偏低的现象进行研究,了解旅游专业在校学生到酒店业就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为高等院采取校促进旅游专业学生行业内就业的举措提供参考 。此其一。&&&&&&& 其二,2008年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修订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新的培养方案,将自2008年入学学生开始,在三年级开设《旅游研究方法》《旅游专题调查与研究》两门课程。前者主要讲授旅游研究的规范程序以及旅游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后者则是一门统整性课程,借鉴了台湾高校《专题研究》《专题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力图使学生通过分组形式整合所学专业知识合作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以及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本项研究也试图为《旅游研究方法》课程形成教学案例,并通过本研究对《旅游专题调查与研究》课程教学之组织与实施进行探索,以提供经验。【】&这里所言的旅游主体人才系指旅游产业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四大类旅游主体人才,即旅游专业技术人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旅游服务技能人才和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怎样撰写文献综述□汪永萍、谷冠鹏、史玉江(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系)在规范的学术论文中,文献综述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献综述也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成果形式。从学术训练角度看,撰写文献综述是最基本的学术训练内容之一,即使攻读博士研究生,仍需进行文献综述训练。目前,高校普遍要求本科生学位论文必须撰写文献综述,以训练和考察毕业生的初步研究能力。本文力图从写作程序与方法方面,为本科毕业生在毕业论文中撰写文献综述提供有益的指导。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撰写学术论文,并非单纯的写作过程,而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研究过程。科学研究总是力图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步,取得新的发现,做出新的解释,或者发现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因此在学术研究中,一旦拟研究的问题初步确定之后,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弄清在这一问题的研究方面,学术界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具体包括: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展开的?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在弄清了上述问题之后,我们把取得的认识以书面形式概括地呈现出来,就是文献综述,或称文献回顾、文献评论。文献综述有助于研究者熟悉已有文献,了解相关主题的研究状况及其发展脉络,阐明自己的研究选题的必要性;有助于研究者辨析同一研究主题诸理论观点之间的异同,从而发现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助于研究者识别对问题有重大影响的变量,进而确立适宜的概念框架,建立研究假设;有助于研究者借鉴相关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因此,文献综述是任何一项研究工作所不可或缺的,充分的文献检讨可以极大地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减少走弯路的可能性。二、文献综述的前期工作:文献检索与鉴别充分掌握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是成功的文献综述的前提条件。本科生论文的一个通病就是占有研究文献少,有的甚至仅仅参考三五篇研究论文,加以研究者自身缺乏先期的研究基础,其论文质量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论文中,文献综述不过是装饰门面而已,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检索文献通常是一件相当费时费力的工作。目前,国内高校大都引入了网络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阅读系统》等国内文献检索系统,以及国外开发的一些文献检索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文献检索的效率。成功的文献检索,要求研究者熟悉与本学科相关的国内外主要文献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能够根据研究需要,选择检索系统、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编制检索策略,高效率地查找相关文献并获取原文。通过文献检索,可获得大量相关研究文献,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可能并不具研究价值。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鉴别甄选。文献鉴别要求研究者在文献检索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判断文献的参考价值,抓住关键文献,放弃那些对研究主题用途不大的文献;能够根据文献出版时间、发表刊物的权威性、作者的权威性、文献被引用情况综合判断文献的学术价值。成功的文献综述,应不出现重要的、有价值的研究文献的遗漏情况。甄选文献的一般原则是:⑴学者的学术声望、研究专长。依作者论,长期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具有较高声望或成果丰硕之学者的学术著述为先;⑵成果形式。一般以期刊论文、学术专著为先;⑶学术刊物是否具匿名评审制。一般以具匿名评审制的学术刊物刊载的学术论文为先;⑷论著被引用情况。一般以多被引用的学术论著为先;⑸发表时间。一般以近期发表的学术论著为先。上述原则,仅是一般性的指导原则。完全以此原则甄选文献,有可能遗漏一些重要的、有价值的文献。所以,最保险的方法还是将搜集到的研究文献粗略浏览一下,以决定取舍。对初涉科学研究的本科生来说,这一建议是很中肯的。三、文献综述的核心:文献梳理、消化与提炼经初步鉴别而得到的文献仍是原始的、凌乱的,必须进行系统地梳理与加工。在这一环节,研究者要认真阅读筛选出的重要文献,摘录或概括每一篇文献的重要观点、结论、基本假设以及研究方法等等,对文献进行适宜的分类;辨识这些文献之观点、结论、基本假设的关联性或异同;辨识每一篇文献对于问题研究的贡献以及存在的局限,并作出合理评价。文献梳理,本质上是一个对文献的消化、吸收、提炼过程,从根本上决定着文献综述的质量,因而是文献综述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也最能体现研究者的学识。在文献上勾勾画画,圈圈点点(仅限于私人拥有的文献资料),记读书笔记,做卡片,是文献梳理的常用手段。尤其是记读书笔记、做卡片,不仅仅有助于提炼文献原意、文献分类,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促进研究者深入、系统、缜密地进行思考,并常常能够激发学术灵感,促进研究者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现在很多学生习惯于把文献复印下来,在文献上勾勾画画,圈圈点点,不屑于做读书笔记,做卡片,这种倾向亟需纠正。对文献进行适宜的分类,是一个必要的步骤。分类即梳理出诸多研究结论、观点及其基本假设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按逻辑关系对文献进行归类、排序和组合,从而使散漫的文献条理化。文献分类视文献间的逻辑关系而定,没有固定的标准。一般而言,如果研究文献在学术思想、观点上具有很强的历史递进性,且不同时期学术思想、观点差异性明显,不妨将研究的进展划分为几个历史阶段,按历史分期对文献进行分类;如果对问题的讨论存在着若干主要学派,学派之间学术思想、观点大相径庭,不妨按学派对文献进行分类;如果文献是从若干方面来探讨同一问题或现象,那么按研究主题来分类可能更为适宜。在旅游学中,旅游产品是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见诸学术论著的关于旅游产品的定义不下十数种。如果对有关旅游产品概念的研究进行文献回顾,如何进行恰当的文献分类呢?在任朝旺、谭笑的论文《旅游产品定义辨析》中,作者按定义的相近性,把有关旅游产品的定义划分为5大类,即旅游产品整体-要素观、旅游产品经历观、旅游产品整体观-经历观融合论、旅游产品核心利益观、旅游产品的层次观。这5大分类,提纲携领,使原来纷乱芜杂的研究文献得到条理化,变得秩序井然。这一分类方法,可谓匠心独运,也可谓是学术创新了。其文献分类详细如下(表1):表1 旅游产品定义:研究文献分类表整体-要素观经历观整体观-经历观融合论核心利益观层次观林南枝、陶汉军麦德里克和密德尔顿中国国家标准《旅游服务基础术语》林南枝、陶汉军麦德里克和密德尔顿霍洛韦邹统钎厉新建、张辉曲玉镜谢彦君旅游卫星账户根据任朝旺、谭笑的研究论文整理笔者建议,在进行文献资料分类时,不妨仿照上表格式,编制一张详细的文献分类表,这对厘清文献之间的关系结构大有脾益。厘清了文献之间的逻辑关系,撰写文献综述便如同顺水行舟,轻松多了。文献检索、鉴别与文献梳理、消化、提炼在很多情况下在杂糅在一起的,而且可能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之始终。依笔者之研究经验,在一项思辩性、理论性研究中,用于文献检索、梳理、消化的时间一般占到整项研究工作全部投入时间的2/3左右。所以,在文献检索、梳理、消化环节,不要怕耗费时间,要舍得下力气,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是也。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在检索、阅读文献时,一定要完整准确地记录研究文献的主要信息,包括文献名、作者、期刊名(出版社)、发表时间(卷,期),起止页码(包括重要观点的准确页码),等等,避免因遗忘或记录错误而再回头反复查寻。四、文献综述写作要领1、牢记文献综述的目的撰写文献综述,一定要清楚地知道你的目的何在。这里,再重申一下文献综述的宗旨:——引导出拟研究的具体问题。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比较、评论,把尚待进一步研究或被忽略的问题引出来。文献综述是识别问题的一种手段、工具。——阐明一项研究的学术价值、重要性。聪明的研究者从不自己去声称某项研究如何如何重要,而是借助文献综述让问题“主动”“客观”地呈现出来,让问题去说服人、征服人。文献综述是一种说服手段、工具。——阐明一项研究的理论依据,澄清关键概念及其含义,为确立概念框架奠定基础。——阐明某种研究方法和/或测量工具的合理性。这种研究方法、测量工具在整个研究中是至为关键的。文献综述的目的不明,会将研究者引入歧途。最常见的,许多本科生借文献综述来显示自己阅读了多少多少文献,结果把大量与研究工作毫不相关的文献纳入论述中。看似热闹,其实是在做无用功。2、论述结构:建立适宜的论述框架论文写作,讲究谋篇布局,也就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先论述什么后论述什么,如何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具体到文献综述,亦复如是。此时,文献梳理及其合理分类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论述哪些内容,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主要视研究的需要而定。以《并购战略的增长动机及其财务效应分析》(曹玉珊,经济管理,2007(20))一文为例——本文是笔者随手翻阅期刊文献得到的,其文献综述比较简短。本项研究属实证研究,力图借助上市公司数据来识别:⑴增长动机是不是并购战略的主要动机(或直接效率目标);⑵实施并购战略后,企业能够实现什么样的财务(目标)效应(含速度效应和价值效应)。因此,作者需要澄清如下相关问题:并购战略有何特点,并购战略有何动机,何为财务效应?为此,作者从⑴并购战略的特殊性及其与一般财务战略的关系,⑵并购战略的动机,⑶并购战略的财务效应3个方面展开文献分析。任朝旺、谭笑的《旅游产品定义辨析》一文,则是按作者关于旅游产品定义的分类,分别从旅游产品整体-要素观、旅游产品经历观、旅游产品整体观-经历观融合论、旅游产品核心利益观、旅游产品的层次观5个方面展开文献分析。上文所述及的一些文献分类的原则,可以作为确立论述结构的指导性原则,但具体到一篇论文,文献综述的论述结构仍要视研究的需要而定。初涉科学研究的本科生需要多阅读一些规范的学术论文,看看专业研究人员是如何根据研究的需要来确立文献综述的论述框架的,以习得其中的一些技巧。3、切记:是文献综述而非文献摘要汇编文献综述,重在“综述”,即要梳理出文献的内在逻辑关系,依其内在逻辑关系对文献加以组织、统整,使其条理化,将同一论题下的诸多相关文献之观点、发现、结论及其基本假设有条不紊地叙述出来,以呈现学术演进的脉络,阐明对该论题的探讨是如何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而渐次深化的。这意味着,同一篇文献之观点、发现、结论或基本假设可能出现在文献综述的不同部分。这里以笔者一篇待发表的论文《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结构的研究》(暂名)为例予以说明。本文的文献综述包含三个段落,前两个段落如下:在心理学中,能力是指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在具体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人们所从事的活动通常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往往需要个体具有多种能力(俞文钊,2000;孟昭兰,1994)。能力的综合性意味着能力具有某种特定的结构,即包含若干能力要素。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复合有机整体(黄维模、曹丽华,2002)。目前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结构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王茹、王玉华(2003)认为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主要体现在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独立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归纳总结并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等方面。黄维模、曹丽华(2002)采用专家咨询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识别了发现解决问题能力、检索与收集资料能力、调研能力、阅读文献能力、归纳综述能力、创新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造科研成果能力等科研能力结构维度,并据此构建了大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孟万金(2001)针对科研工作的特点及其规律,通过文献调查和专家访谈,从常见科研能力结构要素中筛选出14个项目编成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调查问卷,这些项目分别为言语理解能力、数字运算能力、观察力、想象力、直觉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记忆力、感悟力。研究表明,文、理、工科研究生所需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三科研究生所需综合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前5项依次为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学科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三科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在具体排序方面呈现出细微差异。在文献综述中,笔者首先借助俞文钊、孟昭兰的著作,界定了“能力”这一概念,并引入了能力的综合性特征;然后引入黄维模、曹丽华的观点“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复合有机整体”,以统领下文,接着分别介绍了王茹和王玉华、黄维模和曹丽华,以及孟万金的研究及其重要观点。论述之间,呈现较强的逻辑性,浑然一体,同时也将文献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勾勒了出来。试想,如果将上述文献分别独立陈述,效果如何?4、显示引证文献与拟研究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文献综述,并非引证的文献越多越好。引证多少文献,引证哪篇文献,引证文献中的哪个观点、结论,关键是看文献与研究者拟研究的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再回顾一下文献综述的宗旨,如果引证文献对达成文献综述之宗旨毫无助益,干脆舍弃之。文献综述,不能通篇都是在转述别人的观点、发现、结论及其基本假设,也须有研究者自己的见解,包含研究者对文献的评论。通过对文献的评论,阐明诸多观点、发现、结论及其基本假设间的异同,阐明引证文献与拟研究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在《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笔者在文献综述的第三段,对引证文献进行如下评论:从上述研究文献看,王茹、王玉华与黄维模、曹丽华关于大学生科研能力结构的分析主要是从研究过程维度展开的。孟万金的研究虽然指向的是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结构,但也启示我们:大学生科研能力结构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系统,且不同学科对科研能力诸要素的具体要求存在着差别。笔者的论文即从研究过程出发,将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科研能力划分为发现问题的能力、文献检讨能力、研究计划能力、调研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理论写作能力等要素,并识别了每一能力要素的主要能力点,如将文献检讨能力划分为文献检索能力、文献鉴别能力、文献加工整理能力与文献综述能力4个能力点。这些结论对于在研究方法论教学中有针对性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这项研究既借鉴了前述研究文献的一些分析方法,又取得了一些新的结论。此外,由于本文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结构的分析主要是基于笔者从事工商管理类本科生教学的经验与心得,因此,本文将科研能力结构严格限定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结构。这显然受到孟万金的观点的影响。美国学者保罗·D·利迪、珍妮·埃利斯·奥姆罗德建议,在撰写文献综述时作者要保持一种读者的身份,以读者的视角来审视文献是否与研究问题具有相关性。这一建议是很有助益的。5、保持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在撰写论文综述时,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转述文献之观点、结论,以保持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当确实需要引用原文时,被引证的原文要用双引号括起来。另外,当引用的原文篇幅较长,如超过40个字时,可以独立的段落来呈现。如果引证的文献数量较多,要特别注意呈现文献的次序,注意引证文献之观点、结论等的连通性。一般的原则是,先阐述较为抽象、概括性强的观点,再阐述比较具体的观点;先阐述认识较为一致的观点,再阐述认识上的分歧之处。此外,要注意各种观点、结论等等之间的承转启合,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具有可读性。6、规范地处理引文在科学共同体内,引证文献是学术承认的一种独特形式。引证的文献,无论你是赞同其观点,还是反对其观点,抑或持保留之态度,都意味着该文献对你的研究是有所助益的,因此应以规范的形式(如脚注或尾注),完整准确地呈现该文献的主要信息,包括文献名、作者、期刊名(出版社)、发表时间(卷,期),起止页码(包括重要观点的准确页码)等等,以对文献作者表示尊重和感谢。如何规范地处理脚注或尾注,本文不详细绍介,可参考一些学术刊物的引文标注标准。(本文写于2008年端午节)(此文已公开发表)【补充】在规范的学术论文中,“文献综述”是一个独立的章节。但作为文献评论,文献综述并不仅限于“文献综述”一章。例如,在实证研究论文中,有关研究方法的文献讨论,可能集中出现在“研究方法”这一章节;在研究结果的解释与讨论部分,同样需要引证相关研究文献。无论在研究论文的那一部分进行文献评论,本文关于文献综述的写作要领皆 是适用的。—————————————————————————————————————&在网上看到一篇我的报刊文章的摘录。这篇文章发表于日《社会科学报》,题目是《警惕:学术圈中的抄袭行为》。10年前的文章了,原文已不知去向。还是看看这篇摘录吧:谷冠鹏在《警惕:学术圈中的抄袭行为》一文中,谈及科学文献引证的作用:引证在科学文献中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其作用不仅在于可以减少重复性的工作,更在于它具有多元意义:1、 通过注明出处表明这一信息在产生新思想、激发新问题,或者在得到技术或方法上的帮助方面是有用的。这种“成就——承认”方式是科学共同体对科学家在增进科 学知识方面所做贡献给予的承认和荣誉,是对科学家“角色表现”的认可,是科学这种社会建制运转的“能源”。在这个意义上,默顿曾断言“承认是科学王国中的 通货”。2、通过注明出处,引导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表明与他人观点的矛盾、差异或对人的观点提供支持。3、一般而言,引文是一个时期新思想、新理论或新方法的最集中的反映,因而对引文的分析能够揭示出科学发展的逻辑结构,而且这种分析也可为科学发展预测提供基本的依据。4、在一定意义上,引文情况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可以反映其对国际科学发展的贡献及其重要程度。文 献引证在科学中如此之重要,因此一个负责的科学家必须规范使用和处理引文。一般地,在引证文献时要适当地鸣谢其有用性,或者正常地标明出处,或者在更不寻 常的情况下加以特殊的鸣谢注释。这实质就是将文献放在科学框架中,标出其在科学知识中的位置。那些对科学持严谨态度的学者为我们提供了典范。摘自《社会科学报》http://www.lib./html/ckwc/wc971040.htm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常见的问题作者: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环 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1期1.对于相关理论和知识了解得非常有限,并且没有掌握选择参考文献的技巧。在所有的论文中,只有两篇论文的参考文献超过了30篇;有约10篇的论文参考文献在10篇左右,其余的24篇论文的参考文献都在10篇甚至5篇以下。可以想见,5篇以下的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成就的论文,只是将其中的知识简单消化,然后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根本无从谈起对于学术前沿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自己的创见。在与教师的交谈中,也印证了这一点。&论文参考文献过少,亦即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于相关的理论和知识了解过少,不仅无法成就高质量的论文,也与当今信息社会极不相称。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现今 的学术研究已与十年甚至五年前有很多不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呈现爆炸趋势。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优势的一点是查找资料更为方便、迅捷。而对于学术研 究者提出挑战的一点则是相关的可参考的信息呈几何级数的增长。要想把握学术前沿,要付出比“前辈”更多的努力。只有以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为基础,才有可能 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但是遗憾的是,该研究个案的毕业论文中,并没有反映出信息时代的特征,所掌握的相关信息非常有限。&除了数量上的不足,学生也欠缺选择参考文献类型的技巧。学生选择的参考文献,多是教材和一些著作,对于真正反映学术界研究现状的学术期刊文章则选择相对 较少。对于一些研究现实问题的论文,如《论行政听政制度》,通常要进行新闻媒体的资料搜索,以把握最新的实践动向。但遗憾的是,学生同样只是仅仅选择了数 本教科书和著作。所以学生的论文中无法把握学术前沿,没有创新也就不足为奇。&在选择参考文献中另一个问题是对于所选参考文献的质量、可信度等没有基本的判断。通常,选择参考文献时首先需要评估:哪些材料学术价值比较高,哪些材料 数据观点等比较可信,哪些材料比较权威等等,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和选择。有些材料本身学术价值就比较低,如果列为论文参考文献,就会降低论文的可信度。 但是由于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在学生的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质量良莠不齐、文献内容重复、文献来源单一等问题非常普遍。&2.对于相关理论和知识缺少总体和批判性把握。所有36篇论文中,只有一篇论文有相关研究的综述——严格讲还称不上综述,因为这篇论文没有文献评价及学术空白的判断。而其余35篇论文均没有文献综述的内容。这充分反映了学生欠缺一项重要的研究能力——总体和批判性地把握相关理论和知识的能力。&论文对于相关的理论和知识采取直接引用式,即确定主题以后,将符合主题的参考论文中的观点和事实进行拼接,然后理顺逻辑关系。这种情况直接反映了学生只 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受过对知识批判性掌握能力的训练。认为所有印成书刊的都是权威,不容置疑、不容更改。这也突出反映了我们教学中的某种缺陷。&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是本人在答辩中问一名学生:“你认为你使用的‘修炼’这个词是学术术语吗?”学生回答是之后,本人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某某书中 就这样用。”当我问到这样一本并非学术书籍中用的词,就可以当作学术语言吗?学生非常委屈:“书上都写了……。”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所有书籍的盲目服从,而 缺少质疑和批评的精神。&3.不懂研究方法论。在所有的论文中,只有一篇写到了论文所采用的方法论。但是遗憾的是,此篇毕业论文的作者显然也没有受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训练,因为该作者认为自己毕业论文研究方法论是“采用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论文写作中没有提到方法论,是因为在整个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没有有意识地运用任何方法论。这也突出反映了我们教学中的缺失,即在我们的本科教育中,甚至一些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教育过程中,很少甚至没有进行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训练。&4.选题普遍存在问题。很多选题,如“论学习型组织”,“谈激励理论”,“论公共权力与权力异化”,“组织战略规划研究”,“论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中小企业人才开发途径”,“谈学习型组织之五项修炼”,“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等。这些选题问题突出:&首先,选题过于宏大。如“中小企业人才开发之途径”,远远超过了一个本科生所能够驾驭的范围。&第二,选题深受课本的影响,通常选用课本的一章或者一个理论来进行阐释,如“谈激励理论”,“论学习型组织”,“论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论马斯洛的 需求层次理论”等等。这样的选题只能是对相关的理论进行完整的阐述,而没有任何空间对实际的问题进行研究。这样的论文最好能够做成一个文献综述,差的也仅 仅是课本和著作中的理论和知识的综合。&第三,选题倾向于构筑宏大的理论,又缺乏实证性,且难以驾驭。判断一个学术论文的质量通常是通过论文是否对知识和理论有所贡献。对知识的贡献,即是否探 索发现新的知识,填补学术空白。对理论的贡献即是否修补了或者重新提出了理论。通常学术积累已经相对深厚,处于学术生涯中期以后,才有能力开始构筑理论。 在毕业论文的阶段如果想创建新的理论,显然是超过了本科生的能力。&&
( 7857 KB )
( 518 KB )
( 1172 KB )
( 495 KB )
( 1564 KB )
( 449 KB )
( 832 KB )
( 1760 KB )
( 3790 KB )
( 165 KB )
( 262 KB )
( 146 KB )
( 255 KB )
( 263 KB )
( 1218 KB )
( 254 KB )
( 190 KB )
( 304 KB )
( 3093 KB )
( 2782 KB )
( 229 KB )
( 216 KB )
( 13896 KB )
( 27453 KB )
( 2624 KB )
( 479 KB )
( 15883 KB )
( 3504 KB )
( 313 KB )
( 1255 KB )
( 320 KB )
( 216 KB )
( 317 KB )
( 100 KB )
( 274 KB )
( 313 KB )
( 1496 KB )
( 857 KB )
( 172 KB )
( 1715 KB )
( 1110 KB )
( 186 KB )
( 259 KB )
( 12836 KB )
( 289 KB )
( 15942 KB )
( 1247 KB )
( 1853 KB )
( 457 KB )
( 6157 KB )
( 857 KB )
( 603 KB )
( 248 KB )
( 515 KB )
( 167 KB )
( 1231 KB )
( 144 KB )
( 219 KB )
( 2306 KB )
( 886 KB )
( 920 KB )
( 2061 KB )
( 17542 KB )
( 107 KB )
( 142 KB )
( 371 KB )
( 25027 KB )
( 189 KB )
( 5497 KB )
( 1284 KB )
( 336 KB )
( 206 KB )
( 322 KB )
( 599 KB )
( 479 KB )
( 587 KB )
( 119 KB )
( 744 KB )
( 104 KB )
( 365 KB )
( 427 KB )
( 423 KB )
( 359 KB )
( 800 KB )
( 882 KB )
( 780 KB )
( 119 KB )
( 9601 KB )
( 1408 KB )
( 391 KB )
( 201 KB )
( 259 KB )
( 242 KB )
( 314 KB )
( 272 KB )
( 1389 KB )
( 1753 KB )
( 2348 KB )
( 296 KB )
( 253 KB )
( 549 KB )
( 191 KB )
( 260 KB )
( 731 KB )
( 246 KB )
( 459 KB )
( 176 KB )
( 208 KB )
( 776 KB )
( 187 KB )
( 2509 KB )
( 243 KB )
( 2133 KB )
( 108 KB )
( 176 KB )
( 178 KB )
( 826 KB )
( 749 KB )
( 3504 KB )
( 158 KB )
( 122 KB )
( 308 KB )
( 8305 KB )
( 168 KB )
( 129 KB )
( 133 KB )
( 75 KB )<div class="votes" id="Score
查阅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下一篇:上一篇:
您还未登录,不能对文章发表评论!请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据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