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民众以为清室清帝退位时间,即天下...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学生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学生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07-11年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3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07-11年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3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和中华民族的崛起单元复习检测试题(带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和中华民族的崛起单元复习检测试题(带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和中华民族的崛起单元复习检测试题(带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山东省岳麓版历史高三单元测试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和中华民族的崛起(4-1)
一.单项(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1.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A.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 B.军事武器的优劣C.国民素质的优劣&&&&&&&&&&&&&&&&&&&&&&& D.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2.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中国东南门户被打开&&&& ②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长江中游& ③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④中国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4.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具有的特点是①数量增多& ②开始深入内地& ③由东部延伸到西部& ④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5.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6.《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其根本原因在于 & A.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 B.紧张的军事形势& C.领导集团的内部矛盾&&&&&&&&&&&&&&&&& D.小农经济的性质7.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最主要的是A.废除了南方几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B.加剧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C.推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D.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方案8.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A.担负起反略反封建的双重历史任务&&&&&&& B.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9.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 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0.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11.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有关南京的叙述正确的有① 太平天国在此建都& ② 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③ 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定都& ④南京的解放,标志着蒋家王朝的灭亡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2.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正确认识是①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尖锐矛盾&& ②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足③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④具有爱国的性质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3.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4.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议约”和“疾愚暴之无知”是指A.《南京条约》三元里人民抗英&&&&&&&&&&&& B.《北京条约》大沽保卫战&& C.《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15.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运动之所以被称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是因为其A.由资产阶级领导&&&&&&&&&&&&&&&&&&&&&&&&& B.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C.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 D.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很大16.下列关于三民主义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B.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主权利的愿望C.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D.它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17.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18.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19.“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20.吴玉章说:“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做疯子。”其主要依据是 A.滋生皇帝的土壤被铲除&&&&&&&&&&&&&&&&&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民主制度已经巩固&&&&&&&&&&&&&&&&&&&&& D.民主与科学得到普及21.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沾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22.在20世纪第二个10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里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23.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24.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其“推动”主要体现在&& &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 &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 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25.高一(1)班某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运动③中共的诞生④维新变法⑤五四运动⑥辛亥革命。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二、材料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合计50分)26.(18分)下列材料。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
&&&&&&&&&&&&&&&&&&&&&&&&&&&&&&&&&&&&&&&&&&
材料四&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2分)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2分)(2)指出材料三中图二、图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6分)(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4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2分)
26.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或“界碑”。(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2分)(2)图二: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分)渡江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3分)(3)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行了系列维护共和的斗争。(4分)(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2分)
27.(16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 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材料三& 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图15 “没有开化得中国佬” 图16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图17 “中国就要崩溃了”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孙中山《对外宣言书》(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6分)(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4分)
27. (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6分)(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6分)(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4分)
28.阅读以下材料(16分)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后,振兴中华、民族复兴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于变法的迫切性,康有为认为,甲午海战之后的中国已处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上海版《拓展型课程高中历史教材》材料二:“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痛心地写道:“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材料三: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材料四: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摘自《学习时报》(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主张变法的原因。(1分)维新变法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2分)(2)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功绩是什么?(2分)(3)“破坏一个旧世界”指什么?(2分)毛泽东在这方面有什么独特贡献?(2分)(4)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材料中的哪个时代?列举下列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所归纳的该阶段的时代特征。(7分)阶&& 段(1分)&&&&&&&&&&&& 举&&&&&&& 例(6分)&政治制度&&经济建设&&外交思想&
28.(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1分)作用:启迪了广大民众的思想,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分)(2)功绩:领导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政治取得初步成果,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2分)(3)破坏: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国民党独裁统治,等等,言之成理即可)。(2分)独特贡献:形成毛泽东思想(或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分)(4)阶段:革命立国时代。(1分)史实:政治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建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外交思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或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分)
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一参考答案:1-10& DCCAA& DBCAD&& 11-20& CADDB&& DAABB&& 21-25& DDABB26.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或“界碑”。(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2分)(2)图二: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分)渡江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3分)(3)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行了系列维护共和的斗争。(4分)(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2分)27. (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6分)(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6分)(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4分)28.(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1分)作用:启迪了广大民众的思想,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分)(2)功绩:领导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政治取得初步成果,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2分)(3)破坏: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国民党独裁统治,等等,言之成理即可)。(2分)独特贡献:形成毛泽东思想(或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分)(4)阶段:革命立国时代。(1分)史实:政治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建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外交思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或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分)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时说:&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个观点表述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尚未真正被民众普遍接受 B.创建民国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 C.民众对&民国共和&观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D.民主共和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
试题及解析
学段:高中
学科:历史
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时说:“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个观点表述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尚未真正被民众普遍接受
B.创建民国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
C.民众对“民国共和”观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D.民主共和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
点击隐藏试题答案:
找老师要答案
考拉网语文答疑群
考拉网数学答疑群
考拉网英语答疑群
大家都在看
热门知识点 & & &&
请选择你的理由
答案不给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帝退位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