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货币目前每日气温,以及和国内的精确时...

{"subject":"赞 比 亚&&","content":"发信人: randomh (pikeman), 信区: Geography&&&&&&&& 标&&题: 赞 比 亚&&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Dec 22 02:19:02 2002), 站内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seawolf (海狼), 信区: News&&&&&&&& 标&&题: 赞 比 亚&&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Dec 22 02:17:58 2002), 转信 &&&&&&&&&& (版权所有,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注明转自外交部网站) &&&&   【国  名】 赞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mbia)。 &&&&   【面  积】 752614平方公里(资料来源:赞比亚官方网站)。 &&&&   【人  口】 1100万(2001年估计),年增长率2.9%(2000年),大多属班图语系
黑人。有73个部族,其中奔巴族约占全国人口的18%,通加族占10%,其他还有洛兹族
、恩戈尼族和隆达族等。欧亚人7万。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31种部族语言。农村居民
大多信奉原始宗教,其余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   【首  都】 卢萨卡(Lusaka),人口200万(2001年估计)。海拔1277米,10月为
最热月份,日平均最高气温31℃,最低18℃;7月为最凉月份,日平均最高气温23℃,
最低9℃。 &&&&   【国家元首】 总统利维· 帕特里克·姆瓦那瓦萨(Levy Patrick Mwanawasa),
日就任。 &&   【重要节日】 青年节:3月12、13日。非洲自由日:5月25日。独立日:10月24日
  【简  况】 非洲中南部内陆国家,东接马拉维、莫桑比克,南接津巴布韦、博
茨瓦纳和纳米比亚,西邻安哥拉,北靠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坦桑尼亚。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
~1500米。属热带草原气候,5~8月为干凉季,气温为15~27℃,9~11月为干热季,
气温为26~36℃,12月至次年4月为雨季。年平均气温21℃。 &&&&
  9世纪,赞境内先后建立过卢巴、隆达、卡洛洛和巴罗兹等部族王国。
年,英国人罗得斯建立的\"英国南非公司\" 逐渐控制了东部和东北部地区。1911年,英
国将上述两地区合并,以罗得斯的名字命名为\"北罗得西亚保护地\"。1924年,英国派总
督直接管理北罗得西亚,1964年1月,北罗得西亚实现内部自治,同年10月24日正式宣
布独立,定国名为赞比亚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卡翁达任首任总统。1991年11月,
多党民主运动总裁奇卢巴当选总统,1996年11月连任。 &&   【政  治】 2000年,赞各党派积极备战2001年大选。3月,奇卢巴总统宣布筹
建“民主与工业关系研究中心”,并表示将按宪法规定,不再谋求竞选第三任总统。5
月,多民运全国司库、政府环境部长本杰明·姆维拉宣布将竞选多民运领袖和赞比亚总
统。7月,多民运全国执委会决定将姆维拉开除出党。8月,姆维拉宣布组建共和党。联
合民族独立党(简称民独党)方面,4月,卡翁达正式宣布退出政坛;5月,民独党全国
特别代表大会选举赞前国家银行行长恩科马为新领袖;11月,民独党中央委员会宣布将
恩科马停职。 &&   2001年,赞各党派围绕年底举行的总统和议会选举展开激烈争夺。奇卢巴有意修改
宪法,谋求第三次参选总统,但因国内外强烈反对而放弃。多民运内部严重分裂,前副
总统坦博、教育部长米扬达、党总书记萨塔先后分别组建民主与发展论坛党、遗产党和
爱国阵线党,角逐总统选举。12月27日,多民运总统候选人姆瓦那瓦萨在大选中以微弱
优势战胜国家发展联合党候选人马祖卡,当选赞新一任总统,但多民运在议会中失去了
多数党地位。日,姆宣誓就任总统。 &&   【宪  法】 1964年制定第一部宪法,1973年制定第二部宪法。1990年议会修改
宪法,恢复多党制。现行宪法于1991年8月颁布。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
脑及军队总司令,由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两届;实行总统内阁制,增设副总统
,内阁部长由总统从议员中任命;实行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允许反对党存在等
等。1996年6月,议会再次修改宪法,增加\"总统候选人父母和本人必须是赞比亚人\"、
\"酋长不能从政\"等条款。 &&   【议  会】 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实行一院制,共有150个席位,总
统可另选派8位指定议员。本届议会根据2001年12月大选结果组成,其中多民运69席,
国家发展联合党49席,民独党13席、民主与发展论坛12席、遗产党4席、爱国阵线、共
和党和独立人士各占1席。现任议长阿穆萨·姆瓦纳姆万布瓦(Amussa Mwanamwambwa),
多民运成员,2002年2月连任。 &&
  【政  府】 本届内阁于2002年1月组成,成员如下:总统兼国防部长利维· 帕
特里克·姆瓦那瓦萨,副总统伊诺克·卡文德勒(Enock P.Kavindele),内政部长拉克
森·马普西(Lackson Mapushi),外交部长卡泰莱·卡伦巴(Katele Kalumba),财政与
国家计划部长伊曼纽尔·卡松德(Emmanuel G. Kasonde),司法部长乔治·昆达(George &&Kunda),工程和供应部长路德维格·松达西(Ludwig S.Sondashi),土地部长玛丽娜·
恩辛古(Marina N. Nsingo),商业、贸易和工业部长巴蒂斯·纳姆亚姆巴(Bates Namuyamba
),矿产和矿业发展部长戴维森·姆勒拉(Davison Mulela),旅游、环境和自然资源部
长利维森·蒙巴(Levison A.Mumba),社区发展和社会福利部长朱迪思·康高马(Judith &&Kangoma),通讯和交通部长奥古斯丁·费斯图斯·姆瓦佩(Augustine F.L.Mwape),
新闻和广播服务部长纽斯泰德·津巴(Newstead Zimba),教育部长安德鲁·姆朗加(Andrew &&Mulenga),体育、青年和儿童发展部长诺曼·奇邦巴(Norman K.M.Chibamba),卫生部
长布赖恩·奇图沃(Brian Chituwo),能源和水利发展部长卡翁达·勒姆巴勒姆巴(Kaunda &&R. Lembalemba),科技、技术和职业培训部长艾贝尔·谦贝西(Abel M.Chambeshi)
,农业、食品和渔业部长芒迪亚·斯卡塔那(Mundia F. Sikatana),地方政府和住房部
长迈克尔·马本嘎(Michael Mabenga),劳工和社会保障部长姆塔勒·那卢芒高(Mutale &&K. Nalumango)。 &&
  【网  址】  &&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9省68县。各省名称:卢阿普拉、北方、西北、铜带、中
央、东方、西方、南方、卢萨卡。 &&
  【司法机构】 由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组成。首席大法官马修·恩古卢
贝(Matthew Ngulube),总检察长波纳文特·穆塔勒(Bonaventure Mutale)。 &&
  【政  党】 赞目前有20多个合法政党,其中主要有: &&&&   (1)多党民主运动(The Movement for Multi-Party Democracy,MMD):执政党
。1990年12月成立,简称多民运。1991年11月大选中击败民独党成为执政党,现在议会
中占69席。其政治纲领是实行政治多元化、经济自由化、私有化;保护人民参与政治、
经济活动的权利;提倡言论、集会、结社自由;党政分开,确保酋长的职能与传统统治
。代总裁利维·姆瓦那瓦萨。&&&&&&   (2)国家发展联合党(United Party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UPND): 最大
反对党。1998年12月成立,简称国发党,在议会中占49席。成立以来发展较快,在南方
省和西方省影响较大。主席安德森·马祖卡(Anderson Mazoka)。 &&   (3)联合民族独立党(United National Independence Party,UNIP):主要反
对党。1958年10月成立,简称民独党,在议会中占13席。自赞独立起执政,1991年在多
党大选中沦为反对党。前总裁卡翁达于2000年4月正式宣布退出政坛。现任总裁提尔言
基·卡翁达(Tilyenji Kaunda)。 &&
  【重要人物】 利维· 帕特里克·姆瓦那瓦萨:总统。日出生于铜带
省,朗巴-兰介族。1973年毕业于赞比亚大学法律系,年在卢萨卡法律学院
任职,1975年获律师资格。年任赞法律协会副主席。年任检察长
。1990年参与创建多党民主运动。1991年当选党的副领袖。同年竞选议员成功。多民运
执政后被任命为副总统。1994年因反对某些政府官员腐败而职。1995年竞选多民运领袖
失败。2001年12月当选总统。已婚,有6个子女。 &&&&   弗雷德里克·泰特斯·奇卢巴:前总统。多党民主运动主要创始者。1943年4月生
于铜带省基特韦市,奔巴族人。曾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年在赞比亚阿拉斯
公司任职,历任会计助理、运输主管及信贷经理。1974年任赞工会大会主席。多次担任
国际劳工组织技术委员会主席职务。1991年2月当选为多民运党总裁。同年11月当选总
统。1996年11月蝉联总统。曾于1993年10月和2000年10月访华。&&&&   肯尼思·戴维·卡翁达:前总统。曾获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24年4月生于北方省
钦萨利县,奔巴族人。1946参与创建北罗得西亚非洲人国民大会,曾任组织书记和总书
记。1958年10月退出该党,组建赞比亚非洲人国民大会并任主席。1959年3月该党被取
缔,卡被流放。1960年1月任民独党总裁。1962年12月当选为议员。1964年1月任内部自
治政府总理。独立后长期任总统。1991年竞选总统失败。翌年辞去民独党总裁职务,1995
年重新当选该党总裁。1997年以支持未遂军事政变罪名被赞警方拘捕。1998年获释。1999
年被法庭判为\"无国籍人士\"。2000年4月正式宣布退出政坛。10月,赞最高法院宣布卡
具有赞比亚国籍。曾于1967年、1974年、1980年和1988年访华。 &&&&   【经  济】 经济结构单一,以矿业为业。独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发展
较快,1975年起经济一直不振。多民运执政后,在西方国家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的支持下,推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实行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政策,大力发展经济
多样化,努力争取外援,吸引外资,取得一定成效。2001年,赞经济低速增长。矿业、
旅游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取得一定发展,通货膨胀率较前下降,汇率相对稳定。但农业
、林业和渔业出现负增长。2001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
  国内生产总值:38亿美元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5美元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9% &&&&
  货币名称:克瓦查(ZK) &&&&
  汇率:1美元=4225克瓦查(2002年2月) &&&&
  通货膨胀率:18.7%(2001年底) &&   (资料来源:2002年经济季评) &&
  【资  源】 自然资源丰富,以铜为主。铜蕴藏量9亿多吨,约占世界铜总蕴藏
量的6%,素有\"铜矿之国\"之称。钴是铜的伴生矿,储量约35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此
外还有铅、镉、硒、镍、铁、金、银、锌、锡、铀、绿宝石、水晶、钒、石墨、云母等
矿物。全国森林覆盖率为43%。 &&
  【工 矿 业】 采矿业较发达,是赞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之一。其主体是铜矿和钴矿
的开采和冶炼,为世界第四大产铜国和第二大产钴国。独立后赞矿产业曾发展较快,20
世纪70年代中期起铜产量逐年下降。1970年前,赞铜矿一直属私有。1970年赞政府进行
铜矿国有化改革,将赞铜矿重组为罗安(ROAN)联合铜矿公司和恩昌加(NCHANGA)联
合铜矿有限公司。1982年两大公司又被合并为赞比亚联合铜矿公司(ZCCM),成为当时
世界第二大铜矿公司。奇卢巴政府自1991年起大力推行铜矿私有化,但由于企业私有化
后经营管理不善,产量持续下滑。2001年,国有大型铜矿私有化全部完成后,外资不断
注入,生产总量比2000年提高15%。 &&   制造业较落后,原材料和技术均依赖进口。2001年制造业产值增长5.8%。主要有
化肥、纺织、水泥、玻璃、粮食加工、制糖、铜制品、轮胎、锯木、汽车装配等。 &&   【能  源】&&主要来自于电力、石油、木材和煤炭等,除原油依靠进口外,其它
均能自给。赞水电资源丰富,占总电力的97%左右。赞主要从中东进口石油,船运至坦
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港,再通过坦赞输油管道送至恩多拉市的炼油厂。 &&
  【农  业】 农业是赞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位居三大支柱产业之首,产值约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17%。全国约半数人口从事农业。可耕地约900万公顷,已耕地约144万
公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另有花生、棉
花、烟草等。正常年景玉米可自给。赞耕地普遍缺乏灌溉系统,农作物抗灾能力较弱,
农业生产对天气的依赖性很大。2001年,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和洪涝灾害影响,农业产值
出现2.6%的负增长,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下降到15.9%。近年主要农作物产量如下
(单位:万吨): &&&&&&&&&&&&&&&&             &&&&   玉 米    64.95     85.25 &&   木 薯    81.70     96.85 &&   小 米    6.22      6.96 &&   花 生    5.69      5.09 &&   棉 花    11.00     14.00 &&   小 麦    7.00      8.00&&&&&&   (资料来源:赞1999年经济报告) &&
  【旅 游 业】 有世界著名的维多利亚瀑布和19个国家级野生动物园,其中卡富埃
国家公园占地面积最大。赞还辟有32个狩猎管理区。近年赞旅游业发展较快,2001年旅
游业产值增长24.2%。 &&   【交通运输】 以铁路为主,公路次之。 &&&&
  铁路:总长2100公里,由坦赞铁路(赞境内为886公里)和其他一些线路组成。赞国
内客货运输75%依靠铁路。除坦桑尼亚外,赞还与津巴布韦和刚果(金)有铁路相连。 &&&&
  公路:总长37300公里,其中柏油路6580公里。公路运输量在赞客货运输中居第二
位,约占赞国内客货运输总量的15%。 &&&&
  空运:全国有18个机场,卢萨卡、恩多拉、利文斯敦和姆富韦有国际机场。 &&
  【财政金融】 2001年,赞财政总收入为25090亿克瓦查,支出为30250亿克瓦查(
赞政府财政报告) &&&&
  2001年底,赞外汇储备(不含黄金)1.5亿美元。赞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举借债
,2001年外债为73亿美元。年将是赞的偿债高峰时期,其中2001年到期债务
达4.2亿美元。2000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赞列入了\"重债穷国减债计划\"(HIPC
)国家,使得赞在今后22年内可被免去38亿美元的债务。 &&&&   【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铜、钴、锌、木材、烟草、食糖、咖啡等,其中铜出口是
赞主要的外汇来源。2001年,赞铜出口296926吨,增幅26.7%,但因价格下跌,收入并
未明显增加。赞主要进口机械设备、石油、化工产品、医药和纺织品等。主要贸易对象
是日本、泰国、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沙特阿拉伯、南非、印度和非洲邻国。2001
年出口8.71亿美元,进口12.53亿美元,逆差3.82亿美元。(赞政府财政报告)
  【外国援助和投资】 赞1/3的财政开支依赖外援。年共获外援39.9亿
美元,年均7亿~10亿美元。1995年外援减少,1996年西方捐助国因政治原因冻结对赞
援助,至1997年才部分恢复对赞援助。2001年,西方捐助国承诺提供2.07亿美元,但只
兑现7500万美元。 && 
  【人民生活】 近年来,赞政府实行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政策,放开物价,取消包
括玉米面在内的各种粮食补贴,物价涨幅较大。据2000年6月世界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
,赞目前8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70%的人口没有可靠的食物保障,50%营养不良
,不到20%的人有固定职业。赞人均寿命20世纪80年代为55岁,2001年降为37岁。据赞
比亚卫生部1999年估计,目前赞已有20%的成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赞每天约有300人
死于艾滋病。 && 
  【军  事】 正规军2.16万人,其中陆军2万人,空军1600人,另有国民服务队
(准军事部队)8000人,普通警察1.3万人,秘密警察1.2万人。武器装备主要来自前苏
联、美国、意大利、加拿大、德国等。 && 
  【文化教育】 赞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实行9年制普及义务教育。成人识字率约为
75%。1999年有小学4405所,中学228所,学院9所,大学2所。约95%的适龄儿童能入
学,其中有20%可继续升入中学,20~24岁的青年中有2%左右能享受高等教育。 &&
  【新闻出版】 主要报刊有:《赞比亚每日邮报》,官方报纸,发行量4.5万份;
《赞比亚时报》,发行量6.5万份;《Z字杂志》,英文报刊,发行量1万份。此外还有
《每日快讯报》、《每周邮报》、《全国镜报》等。 &&&&
  赞比亚通讯社:官方通讯社,1969年1月成立。 &&&&
  赞比亚国家广播公司,成立于1988年。下设电视台和3个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广播
2、3台用英语广播,广播1台用7种本国语言广播。 &&&&
  赞是泛非新闻社南部非洲地区分社所在地。该分社负责对安哥拉、博茨瓦纳、莱索
托、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进行新闻报道。 &&&&   【对外关系】 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强调外交多元化,主张在相互
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把“睦邻、民
主、自由、人权、和平”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注重经济外交,争取外援,吸引投资。
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视发展同邻国关系,致力于本地区政治、经济一体
化与和平解决南部非洲地区冲突,支持建立“非洲联盟”。2000年10月,主持召开启动
东南非共同市场自由贸易区特别首脑会议,并成为首批加入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之一。
2001年7月,赞举办了第37届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并成为非洲联盟首任主席国,为
实现非统向非盟的过渡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1998年底,赞与12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同我国的关系】 日中、赞建交,此后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双边
关系不断发展。两国签有贸易协定、多个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科学技术合作协定、文化
协定等。我援赞项目主要有:坦赞铁路、卢萨卡-卡奥马公路、塞曼公路、穆隆古希纺
织厂、政府建筑群主楼内装修以及打井供水工程等。四川省泸州市与赞比亚卡布韦市结
为友好城市。 &&&&   2000年,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2月)、青岛市长王家瑞(2月)、国家有色金属工
业局副局长郭胜昆(7月)、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董力(9月)、对外友协副会长苏光
(10月)和总装备部政委李继耐上将(11月)访赞。赞方访华的有总统奇卢巴(10月)
和卫生部长姆帕姆巴(10月)。此外,瓦卢比塔外长和农业、粮食与渔业部副部长奇坎
巴率赞政府代表团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 &&   日,赞比亚新任驻华大使姆维尼亚·卢瓦图拉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
递交国书。 &&   2000年,中国同赞比亚贸易总额为1.02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额为3286.2万美元,
进口额为6939万美元。 &&&&   2001年,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出席第37届非统首脑会议,并于会
后与赞方共同主持了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部长级磋商会议。外经贸部部长助理何晓卫
、中国进出口银行长羊子林、总参谋长傅全有相继访赞。赞方访华的有副外长奇隆波和
总检察长穆塔勒。2001年5月,中赞两国外交部建立政治磋商机制。 &&   2001年,中国同赞比亚贸易总额为7451.9万美元,其中我出口额为3883.6万美元,
进口额为3568.3万美元。 &&&&
  中国驻赞比亚大使:彭克玉。馆址:7430 UNITED NATIONS AVENUE,10101 LUSAKA
,ZAMBIA。电话:770,251169(使馆);876,264123(商务处
)。信箱:P.O.BOX 31975(使馆),33208(商务处),LUSAKA,ZAMBIA。传真:00260-1-
251157。电子信箱: CHINAEMB@ZAMNET.ZM &&&&
  赞比亚驻华大使:姆维尼亚·卢瓦图拉(Mwenya Lwatula)。馆址:北京三里屯东
四街5号。电话:, 。传真:。电传:22388 ZAMPEK CN &&
  【同美国的关系】 奇卢巴总统执政头几年两国关系密切,奇曾于1992年2月和11
月两次访美。美曾是向赞提供援助最多的国家。1996年美对赞政府通过修宪剥夺前总统
卡翁达竞选总统资格作出强烈反应,停止对赞援助。其后对赞民主化、私有化进程常有
微词。1999年10月,奇卢巴总统访美。2000年5月,美政府宣布在赞设立武官处。 &&
  【同英国的关系】 赞曾是英国殖民地,独立后与英国保持着传统关系。英是赞的
主要援助、投资国和贸易伙伴。1992年奇卢巴总统两次访英。1996年,英国与美等其他
西方国家一样,停止对赞援助。1997年12月底,赞警方拘捕卡翁达引起英国不满,英取
消了外交大臣库克原定于1998年1月访赞的计划。2000年11月,英国、荷兰、挪威和瑞
典四国发展部长联合访赞。 &&
  【同邻国的关系】 赞努力与周边邻国及其他非洲国家保持良好关系。2000年,奇
卢巴总统先后出访纳米比亚、卢旺达、刚果(金)和乌干达等国。马拉维总统穆卢齐和
坦桑尼亚总统姆卡帕先后访赞。安哥拉政府一直指责赞支持安反对派安盟,并威胁对赞
动武,赞、安关系时有紧张。2000年5月,赞指责安武装人员袭击其边境地区。6月,两
国国防与安全联合常设委员会第17次会议召开,双方同意加强合作,缓和边境紧张局势
。10月,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表示,安政府决不允许赞领土被用于对安方有敌意的行
动,两国关系因此再度紧张。2001年2月,奇卢巴执政以来首次访问安哥拉。6月,安总
统多斯桑托斯访赞,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2月和6月,赞、安和纳米比亚三国首脑两度
会晤,决定成立三方安全委员会,共同解决三国边界安全问题。 &&
  赞作为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总部设在卢萨卡)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成
员国,努力加强这两个地区组织的作用和影响,致力于维护本地区团结、和平与稳定。
1998年9月奇卢巴被南共体授权调解刚果(金)冲突后,先后数次主持召开刚果(金)问题
地区首脑会议,积极寻求政治解决刚果(金)问题的途径。2000年奇卢巴总统继续为调解
刚果(金)冲突进行努力,1月在出席联合国刚果(金)问题特别会议上,呼吁联合国
尽快向刚(金)派驻维和部队;2月,刚果(金)问题首脑会议在卢萨卡召开,奇卢巴
总统主持;5月,联合国安理会刚果(金)问题代表团团长、美国常驻联合国大使霍尔
布鲁克访赞,与奇卢巴总统就刚果(金)局势交换看法。2001年2月,刚果(金)总统
卡比拉遇刺身亡,小卡比拉上台,奇卢巴借机主持召开《卢萨卡协议》签字方首脑会议
。 &&&&&& -- &&&&&&&& ┌────────────────┐┐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 &&&&&&&&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FROM: 166.111.156.212]
","ajax_st":1,"ajax_code":"0005","ajax_msg":"操作成功"}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赞比亚局势及风土人情详细介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赞比亚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
徐国彬 杜 永 王辉芳 叶 莉
《世界农业》2010年第12期
&&& 摘要:本文简要从土地、水、气象、生产资料、劳动力等方面来阐述赞比亚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条件,通过对年间赞比亚玉米、木薯、小麦、水稻、棉花等l2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进行整理归纳,深入剖析赞比亚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种子、水利、农资、农机、农技服务、劳动力等方面的问题,最后从产业布局、政府投入、基础建设、防灾减灾、农民合作、农民培训、政府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对赞比亚提高农作物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建议,为今后中非农业合作、中国企事业单位农业“走出去”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 关键词:赞比亚;农作物;现状;问题;对策
&&& 赞比亚共和国,人口1 250万,面积752 614km2,位于非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东北邻坦桑尼亚,东面和马拉维接壤,东南和莫桑比克相连,南接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西面是安哥拉,北靠刚果(金)、坦桑尼亚。赞比亚人的主要食物是西玛(白玉米面)加肉食,粮食自给率不高。本文以援非专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调研的赞比亚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为基础,重点对其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赞比亚发展农作物生产,提高农作物单产、扩大种植面积,提升粮食自给率提出建议,为今后中非农业合作、中国企事业单位“走出去”等提供借鉴。
&&& 一、赞比亚主要农作物生长的资源条件
&&& 1.农业自然资源
&&& 赞比亚农业自然资源在非洲得天独厚,可耕地面积为4 320万hm2,人均可耕地面积3.6hm2,土地资源丰富,其中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适于大面积种植多种农作物。目前可耕地中只开发了约602万hm2,约占可耕地面积的l4%。赞比亚境内河流众多,水网稠密,水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卡费埃河、卢阿普拉河和卢安瓜河等;湖泊主要有卡里巴湖、梅鲁湖、邦维鲁湖、坦葛尼喀湖等,这些河流湖泊储水量十分丰富。另外赞比亚还拥有整个南部非洲45%的地下水资源,年均可更新水资源总量为1 050亿m3,人均拥有水资源8 607m3。河流湖泊及地下水不仅水量巨大,而且水质较好,可用于生产绿色农作物。
&&& 2.气象条件
&&& 赞比亚位于东经22。~34。,南纬8。l5′~l8。7′,属热带性气候,位于海拔l 000~1300m的台地,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湿度低,相对其他热带非洲国家气温较为凉爽。气候有3个季节:干冷季5~8月,平均气温15.6~26.7℃;干热季9~11月,平均气温26.7~32.2℃;湿热季12~4月,平均气温26.7~32.2℃。全年平均气温21℃,年平均最高气温28℃,年平均最低气温15℃,且全年昼夜温差大(达l5℃左右),非常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日照时数可达2 500h以上且光照充足,极有利于农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干物质积累。年降水量1 270mm,从西北(1 500mm)到东南(800mm)降水量逐渐减少,适合各类农作物生长。
&&& 3.农业生产资料
&&& 赞比亚工业极端落后,化肥、农药等农资和种子生产企业很少而且生产水平较低,农业生产资料大部分依靠进口,国内企业只能提供部分农业生产资料。赞比亚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基本上是中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3倍左右,全国90%的小型农户基本不使用化肥农药。赞比亚除大型商业农场配备有大型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外,小型农户基本没有农业生产机械,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手工劳作。
&&& 4.劳动力资源
&& 赞比亚劳动力资源很丰富。在约400万劳动力中,85%为农村劳动力,6%的劳动力从事工业,9%的劳动力从事服务业。赞比亚教育相对落后,全国小学平均毛入学率仅有60%左右,农村则更低,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目前全国大约有50%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劳动力价格低廉。
&&&& 二、赞比亚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
&&& 1.赞比亚主要农作物种植分布
&&& 根据赞比亚的年降水量,可将赞比亚分成3个生态区,农作物因生态类型而有所不同。
&&& 区域I:该区域年降水量不到800mm,占赞比亚国土面积的12% ,大部分位于南部省,少部分位于东部省和西部省。适宜种植抗旱能力强的作物,如棉花、芝麻、高粱、粟米;部分具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以种植冬玉米、木薯等。
&&& 区域Ⅱ:该区域年降水量800~1 000mm,占赞比亚国土面积的42% ,该地区又可细分为两部分Ⅱa和Ⅱb。Ⅱa包括中部省、卢萨卡省、南部省和东部省的肥沃高原地区,土质非常肥沃,农作物种植种类丰富,包括玉米、棉花、烟草、向日葵、灌溉小麦、花生及其他可耕种农作物,也适合种植花卉、红辣椒以及蔬菜等园艺作物。Ⅱb主要位于西部省,土质主要为沙土,适宜种植的作物有腰果、水稻、木薯、粟类、蔬菜和木材等。
&&& 区域Ⅲ:该区域年降水量1 000~1 500mm,占赞比亚国土面积的46%,主要包括铜带省、卢阿普拉省、北部省和西北部省。土壤为酸性土壤(除铜带省),在发展粟类、木薯、高粱、大豆和花生种植方面有很大潜力。另外,该地区也可种植咖啡、甘蔗、水稻和菠萝等。
&&& 2.赞比亚主要农作物生产状况
&&& 目前整个赞比亚家庭分散式小型农户90万户左右,均以手工耕作为主,种植面积0.5~9hm2不等。占地10~20hm2的新型农场约12万个,占地20~60hm2的中型农场约2.5万个,占地在60hm2以上的大型农场有740个,后3类均为商业型农场。按照赞比亚种植农作物面积大小排序,12种主要农作物依次为玉米、木薯、花生、棉花、小米、高粱、甘蔗、向日葵、小麦、水稻、大豆、大麦。年上述主要农作物平均播种面积达l13万hm2以上,总产量超过455万t,其中2008年总产量超过555万t,各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量数据如表1所示。
&&& (1)玉米。玉米是赞比亚人的主要作物和主要食品,年消费量120万t左右.占总消费食品的40%。年间平均种植面积约60.1万hm2、单产1 722kg/hm2、总产103.5万t,其中2008年种植面积664万hm2、单产2 176.5kg/hm2、总产量144.5万t,11年间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呈逐渐增加趋势。
&&& (2)木薯。木薯也是赞比亚重要的粮食作物,年木薯消费量94.5万t,占总消费食品的三成以上。年间平均种植面积约17.0万hm2,单产5 743.5kg/hm2、总产量97.5万t,其中2008年种植面积19.0万hm2、单产5 790kg/hm2、总产量l10.0万t,11年间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变化不大。
&&& (3)小麦。小麦是赞比亚产量较高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相对较小,年平均需求量在l5万t左右,占总消费食品量的5%,需要部分进口。年间平均种植面积约1.5万hm2,单产6 164kg/hm2、总产量9.5万t,其中2008年种植面积1.9万hm2,单产5 850kg/hm2、总产量11.3万t,l1年间种植面积显著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略有下降,总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种植面积的扩大。
&&& (4)水稻。水稻在赞比亚种植面积很小,但因为价格较高可以作为经济作物看待,年消费量4.0万t。年间平均种植面积约1.2万hm2、单产1 174.5kg/hm2、总产量1.4万t,其中2008年种植面积1.4万hm2、单产l 308kg/hm2、总产量1.8万t,11年来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逐年增加。
&&& (5)小米。小米是重要的谷物,年消费4.3万t,生产基本能满足国内需要。年间平均种植面积约5.9万hm2,单产726kg/hm2、总产量4.3万t,其中2008年种植面积4.1万hm2、单产958.5kg/hm2、总产量3.9万t,11年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平均单产年际间不平衡。
&&& (6)高粱。高粱也是重要的谷物,高粱年消费量2万t左右,供需基本保持平衡。年间平均种植面积约3.0万hm2、单产675kg/hm2、总产量2.0万t,其中2008年种植面积1.9万hm2、单产607.5kg/hm2、总产量1.1万t,11年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平均单产年际间不平衡。
&&& (7)大麦。大麦作为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在赞比亚作物生产中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目前远远还不能满足国内需要。年间平均种植面积约0.24万hm2、单产925.5kg/hm2、总产量0.22万t,其中2008年种植面积0.25万hm2、单产940.5kg/hm2、总产量0.24万t,11年间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
&&& (8)大豆。赞比亚全国均能种植大豆,且大豆质量优良,年消费1.4万t,但大豆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食用油加工的需求,造成赞比亚70%左右的食用油依靠进口。年间平均种植面积约1.0万hm2,单产1 365kg/hm2,年平均总产量1.4万t;2008年种植面积1.0万hm2、单产1 200kg/hm2、总产量1.2万t。由于受气候和国内政策影响,赞比亚大豆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量年间波动较大。特别是2001年由于受到干旱的影响, 当年播种面积只有3 889hm2,产量只有604.5kg/hm2;2002年大豆种植面积恢复到了8 000hm2,产量也恢复到了1 125kg/hm2。从2003年开始,种植面积和单产基本保持在1 0 000hm2和1 200kg/hm2。
&&& (9)花生。与大豆相比,赞比亚花生种植面积较大,可以在一定程度弥补大豆食用油的不足,年消费量6万t。年间平均种植面积约10.5万hm2、单产573kg/hm2、总产量6.0万t;其中2008年种植面积8.8万hm2、单产682.5kg/hm2、总产量6.0万t,11年间种植面积总体变少,现每年基本维持在9万hm2左右,2004年单产最高为871.5kg/hm2,其他大多年份维持在675 kg/hm2左右,年平均总产量基本维持在6.0万t左右。
&&& (10)向日葵。向日葵作为赞比亚油料作物的辅助作物,年消费量0.88万t。年间平均种植面积约1.7万hm2、单产5l1.5kg/hm2、总产量0.88万t,其中2008年种植面积1.5万hm2、单产534kg/hm2、总产量0.8万t,11年间只有2000年种植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年份,达3.6万hm2,单产526.5kg/hm2,总产量1.9万t;其他年份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hm2左右,平均单产基本稳定在534kg/hm2,总产量在0.85万t左右。
&&& (11)棉花。赞比亚的棉花属长纤维棉,类似中国新疆棉,品质较高,年消费量6万t,因而相对其他作物棉花种植的经济效益明显较高。年间平均种植面积约9.1万hm2、单产1 168.5kg/hm2、总产量10.6万t;其中2008年种植面积12.7万hm2、单产1102.5kg/hm2、总产量14.0万t。11年间种植面积显著增加,年种植面积都稳定在10.0万hm2以上。籽棉单产11年间没有大的变化,基本稳定在1 170kg/hm2左右,总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种植面积的增加,2004年以来,年籽棉总产量在12.0万t以上.
&&& (12)甘蔗。甘蔗种植集中在南方省,大多由商业农场进行灌溉种植,产量占全国的90% ,几乎全部用来加工蔗糖。赞比亚蔗糖年产量15万t左右,出口量8万t左右。赞比亚的蔗糖质量好,在本地区和欧洲市场享有较好声誉,有较强的竞争力。年间平均种植面积约2.1万hm2、单产104 367kg/hm2、总产量217.3万t;其中2008年种植面积2.4万hm2、单产104 166kg/hm2、总产量250.0万t,年近5年来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hm2,平均单产稳定在104 166kg/hm2,总产量稳定在250.0万t 。
&&& 三、赞比亚主要农作物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 赞比亚具有肥沃的土地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水资源及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受自然灾害影响赞比亚主要农作物单产波动较大,依据年12种主要农作物的平均数据,并比较同时期中国作物的平均数据,如表2所示,发现除小麦和甘蔗的平均单产比中国高一半外,其他主要农作物的平均单产均较低,高粱、水稻、花生单产不到中国的二成,大麦、向日葵单产占中国的三成左右,玉米、棉花、木薯、小米单产不到中国的四成,大豆单产相对较高,占中国的八成。
&&& 赞比亚小麦与甘蔗种植面积均较小,主要由商业农场进行生产。商业农场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均配备了先进的喷灌设备和相应的农业机械设备,农田水利建设较好,并且引进了专业技术人才,选用优良品种,科学进行肥水等农艺管理,充分保证了小麦与甘蔗的健康生长。赞比亚的温光热资源丰富,农作物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只要配套以科学的管理水平,就可以实现作物较高产量,因而赞比亚的小麦、甘蔗产量分别是中国的1.50倍、1.56倍。赞比亚粮食安全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主要农作物玉米、木薯、水稻、小米、高粱、大麦等农作物的产量太低。这些农作物主要由赞比亚小型农户种植,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农作物品种问题
&&& 近些年来,赞比亚已经意识到品种的问题,加强了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扩繁,但是限于技术等原因品种更新较慢、成本高、推广少,赞比亚农业的主力军――广大小型农户由于经济基础较差,无力购买生产必需的优良品种,致使生产上使用的农作物品种严重退化,丰产性、抗病性和品质性逐年下降,单产普遍较低。
&&& 2.农业生产资料问题
&&& 赞比亚国内农药、化肥等农资企业较少,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价格高昂,小型农户基本上不使用肥料和农药,农作物生长因缺少营养元素而致使生长量严重不足。病虫害由于没有对应的农药防治和相应的栽培措施,往往造成毁灭性的灾害,有时是颗粒无收,严重打击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制约着赞比亚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 3.农田水利建设问题
&&& 虽然赞比亚水利资源丰富,但没有系统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型商业农场规划良好,排灌畅通,基本可以做到涝可排旱可灌,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农作物产量水平较高。小型农户则完全靠天吃饭,在雨季如遇大雨,将会造成涝害。在旱季由于无灌溉设备,将会造成旱灾,特别是在作物生长敏感期内,将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乃至作物最终产量。
&&& 4.农业机械问题
&&& 赞比亚国内没有相应的农机企业,机械设备全靠进口,农业机械购置、使用、保养、维护成本非常高,小型农户根本无力使用农业机械设备,完全依靠手工操作,农业生产方式极其原始落后,劳动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 5.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
&&& 赞比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问题:一是全国农业技术人员太少,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二是农业技术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无法提供高水平的农业技术服务;三是农业技术人员积极性不高,服务效率低下,农民得不到有效的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服务。
&&& 6.劳动力素质问题
&&& 赞比亚人性格活泼开朗,生活松散,农作物生长期间常会出现土地不平整、田间杂草丛生、农作物严重脱肥、病虫害危害加重、沟渠配套不完整等情况,明显缺少科学有效的田间精细管理,致使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而普通农户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培训、咨询、指导和实践,缺少科学的肥水管理、合理密植和化学除草等多项农艺技术,导致农民种植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不高。
&&& 四、提高赞比亚主要农作物生产水平的对策
&&& 1.政府加大对农业生产的直接投入
&&& 赞比亚工业比较落后,农业水平不高,人们普遍温饱不足,如遇到特殊气候年份,还存在着饥饿现象。发展农作物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确保人民丰衣足食,维护社会稳定,赞比亚政府义不容辞。赞比亚小型农户普遍贫穷,发展农业生产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鼓励农作物发展的优惠政策,可以参考中国实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建议赞比亚实行免费供应良种,鼓励农户采用新品种,进一步提高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水平,切实保障小型农户用得起、用得足农业生产资料,以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
&&& 2.发展农作物生产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 赞比亚全国农业生产主要分成3个生态区。赞比亚政府应根据各地不同的生态气候特点及农作物的生态习性,对适宜农作物生产进行合理布局。在降雨充沛、灌排条件良好的地区可以考虑种植水稻等偏水生的作物,在没有灌溉条件和降水量较少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玉米、木薯等旱作物,合理布局,因势利导,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不同的粮食作物主产区。
&&& 3.集中精力搞好农田水利等硬件配套设施建设
&&& 赞比亚具有充沛的降雨,丰富的河流湖泊和充足的地下水资源,但分布不均,有的年份发生旱灾和水灾。政府应当加大投资,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水利设施,在粮食主产区通过建设大中型排灌站和配套沟渠,把河流湖泊丰富的水资源引到大片的农田里,同时又可以保障出现洪涝灾害时及时向河流湖泊里排放,做到旱则能灌、涝则能排,对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政府还应加大投资用于打井或者通过开挖池塘来蓄积雨水,以保障旱季农作物生长的水分供应。此外还有做好道路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硬件保障。
&&& 4.认真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等软件配套设施建设
&&& 通过国内培养和国外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提升农业技术人员科学技术水平,保证农业技术人员素质,扩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根据行政区划、作物布局,合理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充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大经费支持,保障人员的津贴发放,通过目标优化和奖惩措施,切实提高农业技术人员为农业服务积极性,确保服务效率,为农业生产提供软件保障。
&&& 5.提升广大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 设立农民培训学校,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特别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栽培措施,提高广大小型农户农作物生产技术水平;在小型农户中开展农作物高产优质竞赛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予以奖励,定期组织小型农户进行品种和高产栽培观摩,积极宣传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管理;积极培养小型农户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引导他们告别过去松散的生活方式,养成勤劳的精耕细作习惯。
&&& 6.引导农户联合进行集约化生产
&&&& 赞比亚共有130万农户,其中分散型小农户占70%以上,限于技术、资金、能力等,小型农户经营分散、生产方式落后,限制了农作物生产的集约化高效经营。赞比亚政府可借鉴中国江苏省实现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现农地集中、居民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应主动引导有条件的小型农户实行集中居住和农作物联合生产,建立专业类的农民合作组织,生产上实行统一播种、统一肥水运筹、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统一收获和收购,降低生产成本,以保证粮油作物品质的一致性,最终提高小型农户的生产效益。
&&& 7.完善农作物生产信息化保障建设
&&& 加强农作物生产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农作物生产水平和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政府应当加大农作物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大主要农作物主产区电网、通信及信息化建设,结合赞比亚实际,充分利用宣传单页、黑板、插图、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拓展信息化渠道。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加强农作物生产技术、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市场信息的发布,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保障赞比亚农作物生产健康发展。
&&& 8.深入开展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
&&& 赞比亚具有良好的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但是农业仍处在粗放生产方式,靠手操作,靠天吃饭,迫切需要引入外来品种、技术、设备、管理等,可以实行积极的农业对外开放政策,深入开展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外商投资农业,吸引境外资本联合开发本国农业资源,改变当地农业基础设施缺乏、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品种更新慢、管理粗放、防灾减灾能力差等状况,真正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此外,还应积极寻求国际上的援助和帮助,如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中国等相关友好国家,利用南南合作、世界银行贷款、中非合作论坛等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确实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
郑重声明:本网站为面向社会、面向农业的政府公益性网站,如对本网所载信息有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异议,请赐告我们,我们将删除相关内容!
建议使用分辨率 IE5.0 以上版本浏览
Copyright& www.shagri.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管理办公室
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
上海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赞比亚货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