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二物理 初学的一些初学问题。

从问题入手,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3.00
&&¥3.00
&&¥3.00
&&¥1.00
&&¥3.00
&&¥3.00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从问题入手,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一物理(必修1)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4:11:4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一物理(必修1)教学中的一些体会.DOC
官方公共微信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研指导 && 初中教研 && 物理教研 && 学科教研信息
谈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几个问题
上海市崇明县大公中学 /沈钟岳
摘自:《上海市崇明县大公中学》
[摘要]: 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基础,是物理教学的关键,既是对以后物理知识的深化、拓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又为高中人才选拔的知识和能力做准备。二十多年来担任初三物理教学的我,面对学生的升学,怎样有效组织初三物理教学?新教材马上要全面使用,教学中如何体现课改的要求?如何提高农村素质教育?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本文就初三物理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与各位一起探讨。
[关键词]: 初三教学、主体教学、兴趣、物理学习能力、实验教学、信息反馈
一、教学主体地位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家长和教师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关键。传统的教学片面地把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不会自己学,使知识面狭隘。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知识爆炸,社会多元化,一个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的知识来源仅靠教材是根本不够的,很多知识在教材以外。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而且要把已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
知识爆炸的今天,学生的知识获得完全不可能全靠教师去传授,更多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学习、去积累,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解惑者。
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就是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能动地作用于客体(物理环境)意识。它表现为两个"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运用到实践的"飞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作的做到:第一,让学生对平时所见的物理现象多加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第二,强调主体的积极作用,即主体的实践性和主观能动性,知识的获得只有在主体实践过程中通过主体的能动反映才能形成。第三,强调完成两个"飞跃",要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办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为学生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学生自觉形成认知的有序发展和构建。
例如在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什么是杠杆的平衡?它在什么条件下达到平衡?通过学生自己采集数据,分析、推理、计算,从而得出结论,教学流程图为:
二、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原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例如课改教材插入很多图片。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起初都是怀着好奇来听物理课的,怎样把这种好奇转变成兴趣,把这种兴趣转变成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并使之自觉、持久,这是初中物理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就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心理研究表明:当人对某种事物充满兴趣的时候,对与之有关的知识接受往往迅速而且印象深刻。同样,在课堂里学生若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大感兴趣,那么听课的效率无疑是最高的。因此,每讲授一节新课的开始,若作一番精心设计,就会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他们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后面的教学就容易驾驭,这对调动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新课引入方法多种多样,笔者主要采用:
用趣味小故事引入
例如,在讲到《机械运动》这一节内容时,引入的时候先阅读这节中的趣味小故事 :《手抓子弹》。并提出“为什么法国飞行员能高空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这个小故事很吊人“胃口”,没有运动学方面常识的人肯定会对故事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而正是这样容易产生的怀疑促使学生们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到了这时,我告知他们故事是真实的,而其中的道理就已包含在这一节内容里面。由于好奇的缘故,学生们很想知道个究竟,于是他们都竖起耳朵一字不漏地听着课,这堂课也就上得十分有声有色,“参照物”概念的引入和分析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利用实验是物理课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和挥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根据实验室设备条件,增加一些简单的、十分有趣的演示实验,还创造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安排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生动有趣的实验
例如,在向学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时,可以当场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把两个半球中间的空气抽掉之后,先让两位大个子学生上来,一人一边尽力地拉,只见两个半球纹丝不动;打开阀门,让外边的空气进入球内,再叫两位小个的学生来拉,只见他们很容易地就把两半球分开了。这时候,学生感到十分有趣,因为当场见识到了大气压的力量,所以都相信它确实存在。
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抓住时机,运用适当的方式介绍科学家生平事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是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简介欧姆在经济状况和实验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花了十几年的心血,坚持不懈的努力,研究出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还如白炽灯是一位没有进过中学的伟大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他为了找到耐高温的电阻材料,他对 1600多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1879年10月,他用碳丝做成了白炽灯,点亮了40多小时,成为第一只可供实用的电灯。从开始实验到成功整整用了13年的时间。所以让学生了解物理史的有关资料,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启迪学生,用科学事迹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引入法
在演示惯性现象时,我用生鸡蛋代替钢球置于硬纸片上,将惯性演示仪换成玻璃杯,杯中放一些碎纸屑,然后用一根钢尺猛击硬纸片,在击打之前问学生:鸡蛋将如何运动?学生们几乎齐声回答:鸡蛋将与纸片一起飞出。而实验结果却出乎他们的意料,钢尺猛击纸板之后,纸板弹了出去,而鸡蛋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由于失去支持而掉在杯子里。这时学生满怀兴趣,迫切要求解释这个“意外”的实验。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小试验如:竹筷取米;复杯实验;“气功”吸脸盆等等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生活实例引入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中,有很多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代表性和应用性,可以将其转化为中学物理问题,使之走入课堂。
例如在讲到力的相互作用时,提出:用鸡蛋打碗,挨打的是碗,为什么打破的是鸡蛋?又如脚踩到西瓜皮时人会向后倾倒?而绊到石头时却会向前倾倒?用这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物理学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综上所述,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上述的做法,在克服了往日那种照本宣读枯燥无味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物理的教学质量。
三、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
重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新一轮课题改革的一个特点,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学科的识记能力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永远是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教学目的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
理解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引导学生知道它们的含义、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定量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实验,搜集数据,进行分析、推理,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找出规律、得出结论。
了解物理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二层次是对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层面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科学的研究、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实践,必须懂得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的前提下,学科能力的逐步培养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初三阶段教学的首要任务。在熟知的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要善于发现和建立本学科的能力结构。在物理学科能力结构中,思维能力是核心,是学好物理的灵魂。教师在复习中要做到严谨、精练、准确地把握知识结构中隐含的能力要素,要充分挖掘,并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新情境、新变化的物理现象中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例如:我在“电功、电功率”教学中,“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不断创设新情境、新变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三物理综合性强、开放程度高,学生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学力水平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同时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二期课改中又作为一个很高的要求提出。面对中考的压力,学生往往搞题海战,片面认为题目做多了,中考也可得高分了。学生往往会就题论题,缺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钥匙”。因此作为初三一线教师,如何为学生指点迷津,为学生摆脱困境?我认为,教师的教学实践程度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懂”教材。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理论不深,内容简单,不用用“心”去钻研,只要看“懂”就行,上课没有问题。如果教师不认真钻研教材,往往出现在课堂上平铺直叙,承前启后不自然、不流畅、缺乏生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感到枯燥乏味,往往出现思想不集中、走神。
第二层次:是“熟”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编写体系和知识结构很熟悉,并明确讲的这一节课在教材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的明确。特别是通过细心钻研教材,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把握准确,教学方法的选择得当。
第三层次:是“化”教材。即教师在对教材“熟读”的基础上,做到“融会贯通”。教师只有做到了将教材化会自己的心理品质,进行梳理教材,我认为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再组织、再创造,这样才能更有效、更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并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水平。
因此,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初中物理整体知识框架、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生,分阶段、分层次组织教学。教师多一份辛劳,学生就少走一步弯路。
四、实验教学的认识
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的实验教学创造能力,在实验教学的时候保持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生的实验、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探究过程中有创新地解决问题,在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实验结论的得出、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等一系列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地点拨、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思索中独立去完成。例如:长度测量、密度测量、比热测量、电阻测量等实验中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处理,采用多测几次取平均植、改进实验器材等方法。电路的故障一般有两类:一是已知灯的亮暗情况;二是已知电流 {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情况。解题思路是:先判断电路的联接情况;然后根据题设现象,综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推理、分析。例如:如图,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S后,两灯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的一灯突然熄灭,而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则产生这一现象原因是{}
A.灯L1断路;B.灯L2断路
C.灯L1短路;D.灯L2短路。{2002年中考}答:D
中考的“压轴”提多次出现考核“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题。这类题既考核学生实验能力,又是考核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虽然试题创设的情景不同,但实质是一致的,都要求学生能针对试验中碰到的问题,运用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特点和电功率知识,通过分析推理,得到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例如:某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电源电压是 1.5伏整数倍(由几节干电池串联组成),滑动变阻器标有“5欧3安”,所用小灯上额定电压为“2.2V”、“2.5V”和“3.8V”中的一个,估计小灯的额定功率在1.2瓦以内。该同学正确连接电路,闭合电键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附近某位置时,小灯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求:(1)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并说明理由;(2)小灯的额定电压,并说明理由(3)小灯的额定功率。
五、教学反馈、反思的再认识
在初三物理复习教学中,对教和学的效果评价,往往体现在每月一次的“月考”上,学生往往把在月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作为阶段性学习的追求目标,这种评价机制使教与学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对学生而言,可能存在知识复习的“盲区”:对教师而言,可能存在教学上的“死角”。因此,我认为,教学评价更应该体现“即时性”原则,而贯彻这一原则的有效方法就是教学反馈和反思。教学反馈就是把教学结果与教学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对照,找出差距进而调整教学行为。我认为,教学反馈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教学中,我应用了如下的反馈机制,它包括:
建立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为核心的师生双向循环反馈结构,体现教学的“以人为本”思想。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能力,提高教学反馈的有效性。
反馈形式可以多样化,采用课堂提问交流、作业、书面调查、测验等。
反馈要经常化,体现“即时性”的原则。
教学反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地指导和改进教学,它不仅要分析教与学质量的好坏,而且要分析教与学的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方法,还要分析教师教学的情感、方法、教学的深度、速度难度。引导形学生多从主观上找原因,正确地进行自我认识,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因此反思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中的“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和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能有效地提高师生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师生的教和学的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和学习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和学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总之,在初三物理教学中会不断地出现新问题、迎接新挑战:也一定会出现解决问题的新思维、新方法。作为初三物理教师,只有以二期课改的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南,深入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物理规律同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不仅从知识技能方面,而且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才能体现“教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浅谈对初中物理有效课堂形成的一些认识
&&没有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相 关 文 章
浅谈对初中物理有效课堂形成的一些认识
&&&热&&&&&
浅谈对初中物理有效课堂形成的一些认识
通讯员: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18:10:35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减负”口号日渐强烈。现如今,新一轮课程改革又来势汹汹,基于这样的双重背景,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更有效成为广大教师积极研究与实践的新课题。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常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平衡各种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设计与操作,优化教学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激发兴趣&&& 平衡资源&&& 优化过程&&& 有效课堂
  一、关于有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认知、实践、发展为主体的特殊的认知和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沟通交往的过程。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的追求目标。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随着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入,有效教学的本质和内涵也有了新的发展。在现代完整的教学有效性含义下,人们关注的是教学效益,即教学是否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个体主体价值的实现。因而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并促使每个学生和谐发展。
  这一内涵具体到物理学科,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科学态度和对科学的认识,方法和能力、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操作、个体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等,教学应关注并促进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另外,教学效益的最终实现,是以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为前提与基础的,教学的发展性作用,必须通过高效、优质地完成每堂课或每一学段的具体任务来实现。正视中学物理教学现实,我们不难发现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俯拾即是――那些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教学不是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出发,而是从教师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出发,视学生为容器,生灌硬注;比如那些不遵循物理学习的认识规律,“黑板上做实验”,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拖时间,拼体力,大搞“题海战术”等等,这些都导致物理教学效果差、效率低,使得物理成为最让学生头疼的一门功课。笔者所任教的学校生源较差,无论从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和一般学生有着不小的距离,前面所提到的现实对于他们来说就更是苦不堪言。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了笔者必须钻研的问题。
  二、激发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动力,以情促学。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起来具体表现为:学习情绪高、学习意志顽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关键。
  由于物理知识抽象,而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大,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在实际教学中形成要新,便要溶知识性于趣味之中,寓教于乐。每章每节都有新的知识、概念、规律,特别是概念、原理、定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我所任教的班级,孩子们心灵纯朴,宛如一张白纸,对于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充满了好奇,我抓住孩子们这一特点,对他们实施“攻心战”,激发他们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动机,制造契机,让他们养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学生的好奇心往往是创造的起源,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开发和利用这一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的通过激励学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望以及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做学问、学会问;只学答、非学问。”意思是读书、做学问,学会问比学会答更重要。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反过来说,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他们也就懒得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平衡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实物或模型,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
  初中物理的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借助实物或模型,把教学内容以形象、直观和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把概念与实物相联系,讲清物理模型与实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讲清各种模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此外,多媒体教学资源也是我经常使用的资源之一,它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的物理内容,可以展示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物理发展历程,比如用模拟实验展示电流的流动。同时,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使他们学会在因特网上使用大量的物理学习资源。
  有效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发展,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学习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带领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再将其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实际中,改变传统教学死啃课本,死记硬背的局面,也可以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要通过科学探究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状况,促进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内容,还要知道形成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在物理教学中,笔者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以形成优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教师只有树立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并能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一)、关注学生发展
  1、关注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必须坚持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教学背景材料,以学生的原有知识为教学基础,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教学目标,进行组织教学。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主角。教学中,笔者注意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玩中学”、“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环境,千方百计地实实在在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与社会实践能力的过程。
  3、教师应成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新理念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关注教学规律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每一个知识的来由、形成、发展都有其一定的规律;学生的学习受其自身的身体、心理的发展而制约,也必有其一定的内在规律。作为一名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如果不甚了解这些规律,都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习造成相当大的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了解、掌握这些规律,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有效学习,从而实现真正地有效教学。
  四、优化教学过程,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物理世界的神奇
  1、设计精彩的导入环节
  对于一堂新课来说,新颖独特、生动、形象的开场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而且将会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的情境上来,为唤起学生潜在的有意注意,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心理准备,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创造情境,设置悬念”,采用小故事、小实验等多种多样形式导入新课。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二话不说,先让让学生做两个“漏斗”吹球球不走的小实验,把乒乓球放置于漏斗中间,一个朝上,一个朝下,往漏斗里吹气。事先让同学猜想:“球会不会被吹走,球会不会掉下来”,然后再实验验证。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今天,我经常借助多媒体呈现内容的直观性导入新课,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信息的丰富性、高效性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契机,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2、确定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体现, 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 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因此,课堂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笔者经常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精讲内容,提高课堂效率。精讲就是用精炼准确的语言,把重点、难点、疑点讲清讲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填补学生预习中的空白。
  3、注重生活中的应用知识
  新教材强调让学生树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学生的物理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看他能否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应用知识的乐趣,这也是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如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简单解释以下现象:火车站台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为什么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诸如此类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了物理知识,解决了生活问题,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样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4、感受成功的喜悦
  要想使学生产生物理兴趣,就必须设法为他们提供成功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对学习困难较大的学生低起点、小梯度,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几个阶段逐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鼓励他们超进度学习。作业分层设计。一类是提高拓展题,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二是巩练习题,为中等生设计,一般紧扣教材;三是放缓坡度题,为后进生设计。采取多层次、多形式辅导的方法。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尤其对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笔者十分关注他们,任何一个小细节都鼓励他们,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长处,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我能行”的信心。其实,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可最关键的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只要我们在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狠下功夫,多想一想“我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为什么这样干”, 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始终朝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新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方向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成功的,有效的。方法无论用什么方式方法提高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笔者坚持认为,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改进物理教学手段,讲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都是相当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查有梁等著:《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梁树森著:《物理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陈厚德编著:《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阎金铎等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张宪魁著:《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梁春玲:《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4月。  11、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12、孔令军:《物理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中学课程资源》,2008年02期。  13、曹琼:《有效性教学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5月。
文章录入:TZZGF&&&&责任编辑:海陵教育&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主管单位: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 
地  址:泰州市南山寺路76号
制作维护:海陵区教育局电教中心
电子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二物理 初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