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 付 支付宝 财付通客 服 qq

&&|&&责编:魏景芳
&&&&北京时间10月16日消息,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今日宣告成立,这也是这家阿里系承担金融业务的公司主体正式确定名称并明确组织架构。蚂蚁金服集团成立&旗下拥有支付宝等业务(图片来自微博)&&&&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之前的名字是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旗下业务包括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小贷及筹备中的网商银行等品牌。彭蕾担任蚂蚁金服的CEO,也是法人代表。&&&&据悉,蚂蚁金服同样服务于“草根”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未来将开放云计算、大数据和信用体系等底层平台,联合其他合作伙伴打造金融新生态。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表示,蚂蚁金服的开放平台将帮助金融机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从以“能力”为服务核心向以“数据”为服务核心的方向转型,从以销售为中心的网点服务转型到以需求为中心的数据服务。&&&&据了解,蚂蚁金服的云计算平台每天可支撑10亿笔支付交易,具有30分钟亿级账户的清算能力。依托于云计算平台,支付宝可对接200多家金融机构,为超过3亿活跃用户和近千万家商户提供支付服务,每年能完成数百亿人次的电子支付。此外,蚂蚁金服旗下的保险平台还接入了100多家保险机构,为超过1.5亿的用户提供服务。&&&&此前,中国银监会曾下发了关于筹建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在浙江省杭州市筹建浙江网商银行。其中,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将占据浙江网商银行30%的股份。&&&&蚂蚁小微的股东为两家合伙制企业,分别为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和杭州君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马云为君瀚投资的直接股东,而陆兆禧、彭蕾等阿里资深高管合伙持有君澳投资。不过,按照约定,马云在蚂蚁小微的持股比例不会超过7.3%。
下载中关村在线Android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 iPhone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Windows8客户端
成为中关村在线微信好友
立即登录,签到赢金豆~
登录后即可查看通知,和作者互动真正的黑客提供服务,可支持支付宝_qq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真正的黑客提供服务,可支持支付宝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1.QQ密码找回&2.刷钻.刷会员.&3.油箱破解.&&
5.网站攻击&6.木马制作&7.信封出售等等服务.&&
可支持支付宝,或做好远程观看,有意的联系本人QQ:&&&
&&
&&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移动支付开战:阿里与腾讯开拓疆域战局未卜|支付宝|微信|移动支付_互联网_新浪科技_新浪网
移动支付开战:阿里与腾讯开拓疆域战局未卜
MOBILE PAYMENT 移动支付巷战轰隆
  采访?撰文/覃怡敏 齐鹏 王杞竹
  编辑?统筹/覃怡敏 刘扬 石海芹
  美编/何葆华 崔慧
  摄影/车庆久
  “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高枕无忧12个月。”公开坦承。
  如火如荼的移动支付之战,正是互联网大鳄们的咽喉之战。也难怪云游多年的马云不得不撸起袖子开始贴身巷战。
  这是个被快进了的时代,几年来的排兵布阵,BAT三大巨头已经直接或间接控制了90%的打车软件市场、81%的团购市场、82%的手机地图市场、85%的移动支付市场。每家手下子嗣成阵,巨头们干起仗来,就是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第N次大战,让观战的人都眼花缭乱。
  移动支付大战不仅决定了谁的股市行情未来更走俏、谁能渗透更广泛的线下市场,甚至决定了看起来早已“定天下”的电商版图是否会被重新分割。
  阿里、、能不急?巨头们“磨刀霍霍”,阵势确实不小,惊动“天庭”。央行要出来“搅混水”,四大银行也要出来摆摆阵势。
  不过,即使在眼下遭遇了千难万阻,我们唯一可以确信的是移动支付的大潮不会走回头路。支付宝一路趟过来的历史证明,有时候,适当的紧缩不过是让市场“洗洗更健康”。据艾瑞咨询研究报告发布信息显示,2013年移动支付约为2350.1亿元,同比增长迅速,未来十年是移动支付行业的黄金十年。
  中国在电子商务方面已经成为世界的领头羊。电商消费的总体量自不必说,在移动支付上,也走出了与美国不同的节奏。因为信用卡的深入,美国线上支付远没有中国的需求迫切,中国市场倒可能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更庞大的市场份额。
  “支付不只是支付,使支付行为带来消息触达、社交网络扭转和用户的深度关怀,这是我们所理解的微信支付。”此前的微信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微信产品副总经理张颖曾对微信支付如是解读。
  微信社交的成功让支付有了人情味,而巨头们的落点则在于与O2O的全面落地整合。移动支付不仅全面整合互联网,更将重构传统服务业商业格局。
  “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思维”,移动支付大战正是巨头们手把手教传统服务业如何践行互联网思维的重要一课。
  重构支付格局
  钱包里的热闹“革命”
  他们在发动一场钱包里的革命,让用户习惯用移动终端去支付、理财,同时更关键的是要把自己的终端品当做唯一的入口。
  撰文/覃怡敏
  草长莺飞、乍暖还寒的3月,红包已经不再飞,打车市场也偃旗息鼓,但一场关于移动支付的博弈与纠葛却愈发针锋相对、经久不息。
  这边厢,阿里巴巴()与腾讯两家互联网巨头相继推出手机淘宝生活节、上线QQ钱包,甚至一度双双打算发放虚拟信用卡。那边厢,各大银行继网银之后在不断地推出手机银行、手机钱包等应用的同时,不约而同地下发了“限额令”。
  他们在发动一场钱包里的革命,让用户习惯用各种移动支付终端去支付、理财,可他们也都想争夺关于自己的支付入口,“巷战”汹涌。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指出,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 、317.56%。
  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在以支付撬动的万亿市场大盘子之下,谁能成为移动支付的霸主,构建移动互联网的生态,谁才能在下一阶段屹立不倒并可能成就新的蓝海。对于传统银行而言,倘若这次移动支付大潮的命脉最终由互联网公司“把握”,他们或将沦为单纯的支付后台,利益直接受损。
  但无论如何,移动支付已势不可当,中国的支付体系正迎来第三次飞跃。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说:“从银行使用ATM机、POS机等自助操作大规模替代之前的人工服务开始,到互联网支付彻底放开时空的约束,这次移动支付将会引导未来支付的新潮流,未来移动支付将会引导整个支付产业。”这场热闹的革命将重构新的支付格局。
  第三次支付革命“艰难行走”
  无缘无故“被限额”,作家“六六”最近很不满。她才从银行卡里往转了两万元人民币,再转就被告知不能再消费,每月上限一万元。她当下发微博表“抗议”。
  和“六六”一样的一些支付宝用户们不满、不便的背景是,近期四大银行悉数降低了第三方支付的额度。这一专门对支付宝快捷支付的制裁直接令支付宝这个第三方支付的老大“膝盖中箭”。
  基于此,3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来往上愤而发声:“四大天王封杀,支付宝虽败犹荣,虽死犹生,但决定市场胜负的不应该是垄断和权力,而是用户!”
  一天之后,工行结算与现金管理部处长王v接受媒体采访时称:2011年开始长达3年,快捷支付一直处于“违法”状态,而银行为此承担了相当法律风险。短期内,限额政策可能招致部分支付机构反弹,王v说:“但工行会一直坚持我们的意见,因为这事关客户安全。”
  当天下午,来自支付宝清算部的唐俭忍不住向支付宝公关部投了一篇长稿就他的理解做出了详细回应。
  前前后后,你来我往,传统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交锋令整个事件一度陷入了“罗生门”式的扑朔迷离。而这也成为最近整个业内关注焦点的迸发。3月以来,所有的行业热点都集中在一场由央行开始的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监管”“制裁”上。
  央行下发的《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指导意见》草案指出,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个人支付账户单笔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月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
  而且,当支付宝、微信几乎同时与中信银行携手,宣布要下发虚拟信用卡时,很快,他们就收到了相关方面的一纸“暂停令”。
  与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叫停虚拟信用卡一同通知下来的,还有对支付宝、腾讯财付通等二维码支付的暂时叫停。
  3月8日,手机淘宝生活节前后,阿里巴巴、腾讯都在下大力气大规模布局“店商”资源,正掀起移动支付的新一轮战役。可走向便利店、商场等更多实体店的他们得通过二维码扫码来进行下一轮“跑马圈地”。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洪波评论说:“当前二维码的技术安全标准缺失,在支付流程中如何保证二维码的唯一性和交易的不可抵赖性都不完善;而银行发卡是需要面签的,虚拟信用卡从合规性和风险要求上,存在一些问题。”他认为,在社会公众眼里创新被大家需要,但带有缺陷的创新最终损害的还是行业和消费者权益。
  与之相反的观点则认为,以上种种不过是第三方支付动了传统银行的奶酪,一时间各方的舆论打成一团。由第三方支付公司掀起的这场移动支付革命行得艰难。
  郭田勇认为:“对新兴支付的监管、监管的实施,不能以遏制创新、降低金融效率为代价,更不能成为保护既得利益者的工具。”
  支付宝钱包构筑移动围墙
  MOBILE PAYMENT 移动支付巷战轰隆
  这场移动支付革命正是由互联网公司所主导的。去年11月5日,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彭蕾在媒体沟通会上首度披露,未来会重点推广支付宝钱包,将其作为独立品牌来发展。自此,也代表着已经在国内发展逾10年却几近停滞的移动支付正式宣告重启蓬勃发展之路。
  伴随着支付宝的风生水起,支付宝钱包的用户突破了1亿大关。在PC端,支付宝的注册账户已经超过8亿,这些用户正源源不断地被导入过来。3月20日,支付宝方面更是透露,自今年3月份以来,支付宝每天的手机支付笔数已经达到2500万笔以上。而另根据艾瑞、易观等第三方数据显示,淘宝系在移动购物中占据了50%左右的市场份额,支付宝钱包在移动支付领域斩获了80%的市场。
  虽然其移动支付的最大比例仍是来自于手机淘宝,但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移动商户,数以万计的国内小型便利店,几十万辆出租车,甚至也包括Uber这样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外来者也都开始选择支付宝钱包。
  以“3?8”手机淘宝生活节呈现出全新的庞大生态也进一步辐射。作为一个开放的支付系统,支付宝移动支付也开发了组件开放给、等几十家手机客户端使用。在阿里的蓝图里,它已经将口碑网、美团网等与大众点评网业务重合度较高的公司收入麾下,同时推出了淘点点、淘宝本地生活,在入股快的、,收购高德之后,阿里正全面拓展O2O战略,将团购、打车、社交、地图、购物等进行有效整合。
  如今,支付宝钱包的触角甚至已经进入了绝味鸭脖那样的小店。这个O2O领域的巨无霸形成之后,支付宝钱包将成为最为关键的出口。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皆可以通过移动支付完成。
  而且,除了与“店商”合作形成O2O闭环,抢占移动支付高点外,支付宝钱包内的余额宝也将成为关键的一环。尽管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也因被监管而放缓,但一位身处在第三方支付领域的业内人士对记者感慨:“在PC时代就占据半壁江山的支付宝进入移动支付时代,早年构建的‘城墙’能很大程度上‘嫁接’成功移动围墙。”
  不过,没有任何人可以倚靠围墙安睡,从来也没有屹立不倒的霸主,更何况是一日千万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去年淘宝“双11”证明了无线支付和无限购物的增速远远超过了PC后,马云本人也公开坦承:“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说高枕无忧12个月。”
  去年年底以来,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从打车开始蔓延,阿里和腾讯都在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移动支付场景模式。
  “他钱包”凶猛来袭
  支付宝最忌惮的挑战者微信支付已经凶猛袭来。在经历了打车软件、理财通、微信红包热潮的“全民教育”之后,腾讯原来拥有的财付通披上了微信支付的“外衣”开始“出人头地”,成为重新争夺移动支付份额的利器。
  3月19日晚,继微信公众账号支付和扫码支付开放后,让众多企业翘首以盼的微信App支付接口也正式对外开放。至此,谨慎开放的微信支付接口的前期开放工作全部完成。
  目前微信用户已突破6亿,并且进入了全球240多个国家中的200个。微信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最活跃入口,这让腾讯牢牢掌控了移动互联网端社交方面的主动权。没有人敢小看腾讯。在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看来,微信支付的真正“威胁”,源于微信支付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支付工具,它是为移动支付提供的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IT评论人士洪波指出,支付接口服务向全部服务商开放,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模式。
  按照腾讯的计划,微信的下一阶段将逐渐覆盖到吃喝玩乐、机票酒店、电子数码产品、快消品等本地化生活服务商品。微信支付将成为微信实现O2O闭环中的重要一环。一旦完成“二维码+账号体系+LBS+支付+关系链”的O2O闭环体系的微信,将建立自己新的消费场景城堡。
  而且,在微信支付发力的同时,手机QQ的iOS最新版本也正式推出了QQ钱包。
  腾讯近日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去年QQ活跃用户为8.08亿,其中手机QQ用户大幅增长74%。在整合了大众点评、京东()商城等系列伙伴之后――未来这两者在移动端的入口和推送均会在手机QQ和微信上线,手机QQ钱包要与微信支付左右互搏以“血拼”移动支付市场。
  对于手握手机QQ和微信两大移动端用户流量入口的腾讯而言,在手机QQ钱包上线拥有移动支付能力后,将结合手机QQ和微信两者的优势以及在社交关系链的互补,全面布局移动支付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腾讯推出QQ钱包之际,百度也推出了百度钱包。此前,阿里推出手机淘宝生活节之时,百度糯米也推出“随便退(款)”,攻城三八节。此次,百度钱包将携百度云生态向移动支付市场全线进攻,并同步向传统产业进军。移动支付成为BAT角力的主战场。巨头们不仅在用户数的增长上互相较量,更是构建各自的生态系统轮回博弈。
  此外,网银之后,“指尖上的银行”已经在为银行开拓新的疆土。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银行卡部负责人陈国辉说,“面对变革的最好办法就是变革”。
  如今各大银行本身都在加强“防守”,关于银行的各种手机客户端层出不穷。手机银行即可直接支付转账、购物;轻轻摇晃一下,便可查询账户余额,查看贵金属、外汇行情以及附近的营业网点;站在印有银行广告的橱窗画前,用手机银行的功能扫扫二维码,便可以轻松进入理财体验。
  北京银行对移动支付的重视就令前不久去办理业务的一位用户非常触动。当她来到柜台,业务员非常主动地询问她是否需要办理手机银行业务,从下载App,到激活成功,业务经理全程代劳,并在申请单上标注了业务经理的编号。“看起来,这成为了他们的考核指标”,这位用户感慨。
  毫无疑问,未来移动支付的场景会越来越多,潮流难以逆转,用户习惯养成和对模式的追逐也会成为一种创新手段。反观国外,移动支付市场也激战正酣,钱包、电信业的Isis、PayPal都使出浑身解数。在这场关于钱包的热闹革命中,各种较量、博弈才刚刚开始。
  国内的移动支付压力与风险时刻存在。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支付终端会进一步虚拟化和离散化;账户规模日益庞大,集中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分工将日趋专业化和精细化。”郭田勇如是指出。
  “打车”“红包”前战热身
  支付大战高潮迭起
  微信红包在马年除夕夜兵不血刃地赢了漂亮一战,而这对于腾讯和阿里巴巴而言,只是支付大战的开始。
  撰文/张珂
MOBILE PAYMENT 移动支付巷战轰隆
  支付宝8年的辛勤耕耘一夜之间被微信掘了墙角。
  当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马年除夕夜,身着蓝色唐装,手握红酒杯笑容可掬地亮相《春晚是什么》时,他根本无法预料,就在这一晚,他非常引以为傲的支付宝,正遭遇一场“恐怖夜袭”。
  从1月26日腾讯财付通在微信推出公众账号“新年红包”开始至大年初一16时,“微信红包”以病毒式的传播方式迅速占据各微信群。
  据腾讯内部数据,两日之内,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人,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其中,在除夕夜零点时分的高峰时段,前5分钟内有58.5万人次参与抢红包,12.1万个红包被领取。此外,由于抢红包需要绑定储蓄卡,微信借此概念仅三天便圈来80亿元资金。
  微信支付偷袭,马云认栽
  事实上,红包游戏并非腾讯财付通的原创。早在微信引爆全民抢红包热潮之前,支付宝就开展过发“红包”的活动。双十一时更是“红包满天飞”。
  而在微信红包上线的三天前,支付宝则推出了“新年讨红包”。利用“新年讨红包”,用户可以主动发红包,也可以向对方讨彩头,定向发给好友信息索要红包,收发红包的金额都直接体现在用户的支付宝账户中。而微信“新年红包”的迅速蹿红,让这场红包大战变得名副其实。业内人士分析,此次的红包大战,微信更像是预谋的主动出击。
  被支付宝玩过的花样,却在微信独具的真实人际圈子的传染下,产生了更加惊人的效果。正如一些资深媒体人所评论的:“支付宝在PC时代辛辛苦苦培养的用户信任、提炼的互联网玩法、打通银行端快捷支付,今天把微信送上了火箭”“支付宝修路,微信在上面开火车”。
  连腾讯内部人士也感慨:“微信红包几乎不费腾讯一兵一卒,就让用户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轻轻松松地‘交出’了银行储蓄卡、加入了微信支付的大军。”
  虽然事后腾讯公布的用户增长数量为500万,远低于最初网络上盛传的1亿,也远低于支付宝辛勤耕耘8年积累的3亿用户量,但仅靠一夕反击就能在支付宝只手遮天的支付领域撕开一个缺口,确实让支付宝感受到了被挖墙脚之痛。
  此前腾讯拍拍并无起色的电商业务,曾令财付通在门外绕了多年不得章法,但依靠微信熟人社交的“马太效应”,不得不说,微信红包是腾讯和阿里巴巴在支付领域正面交手以来,赢得最漂亮的兵不血刃的一战。
  马云也在除夕夜之后,于阿里巴巴集团移动社交软件“来往”上发文认栽,称腾讯此举为“偷袭珍珠港”,并赞叹腾讯这一役赢得漂亮。
  支付暗战汹涌,战局未卜
  腾讯与阿里巴巴在支付领域的贴身肉搏由来已久。与不费一兵一卒、零推广费用就撬了支付宝墙角的微信红包一站不同,此前二者之间的较量简直可以用惨烈又血腥来形容:但凡双方较劲,战局基本上都是“杀第一百,自损三千”。
  早在一年前,两款打车软件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明争暗斗,就为业界所津津乐道。当时坊间有无数关于两者争抢客户的有趣故事。
  一位在广州做了8年出租车司机的刘师傅,刚刚享受过嘀嘀打车的地推团队上帝般的服务:主动帮他装上嘀嘀打车软件,并赠送了车载充电器、数据线等小礼品,还就地手把手地传授如何使用软件接单。转眼快的打车也用同样的服务水准找上了他。
  这让刘师傅受宠若惊,嘀嘀和快的不仅拼上门服务,还争相给刘师傅物质奖励:“刚开始的时候,嘀嘀不用接单,只要每天在线6个小时以上,每星期就可获得40元钱的话费奖励。快的也差不多。”
  在数月之后,嘀嘀和快的相继改变奖励方式,要求司机接单后才可获得奖励。每接一单,最高奖励100元,最低10元。司机可以到嘀嘀广州分公司领取购物卡或者现金,也可以选择用来充话费,快的打车直接打到司机的银行账户上。除了上述奖励措施,每周抢单数量第一的司机可获奖励一台彩电。“有些人正常生意都不做了,成了抢单专业户。”一位出租司机感叹。
  打车软件公司的业务员对司机都很好,经常请他们吃饭。推荐一个司机安装嘀嘀打车就有25元奖励,推荐一个乘客安装就有10元奖励。
  为了抢夺客户,嘀嘀和快的的贴身缠斗可谓用尽浑身解数。不仅打出人情牌,此后更是掀起一波又一波疯狂补贴的热潮。
  今年年初,支付宝钱包和快的打车联合宣布再投5亿元请全国人民免费打车。
  此前,支付宝和快的刚宣布,对快的打车App内置的支付服务进行升级,全国40个主要城市的40余万快的司机悉数支持用支付宝钱包付打车款。乘客只要用支付宝钱包来支付打车费,司机和乘客双方都将获得每笔10元的现金返还,乘客每天2笔封顶,司机每天5笔封顶。
  在追加5亿元投入后,司机每笔奖励将在此前基础上增加5元,达到15元,乘客的返现奖励暂时仍维持每单10元,乘客每天两笔封顶和司机每天5笔封顶的奖励规则不变。
  快的打车与支付宝的补贴举动,被业内看作是正面对撼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此前推出的返现活动。此前,嘀嘀打车宣布:在1月10日至2月10日期间,乘客使用微信支付车费,每单可以减免10元车费;提供微信支付结账的司机,每单可以获得奖金10元,还有一万个免单机会。1月20日,嘀嘀打车与微信宣布将追加2亿补贴预算。2月12日,嘀嘀打车对外公布接入微信支付的总成绩单,嘀嘀用微信支付完成2100万单,总计补贴4亿元。
  嘀嘀和快的成立时间不过短短一年,收入完全为零,但两家公司在一年之内总共砸钱近亿。如此不计后果,全是因为二者背后各自的强大靠山腾讯和阿里巴巴。
  快的打车有阿米巴基金李治国的资金支持,还获得了阿里巴巴的400万美元投资。不久后快的打车与大黄蜂打车合并,阿里巴巴又放言将与其他投资者一起跟进近亿美元资金和其他资源给予其支持。而嘀嘀则获得腾讯2500万美元的投资。
  打车软件作为最容易被市场接受的LBS服务(定位服务)之一,不仅是巨头测试其O2O能力和渗透率的绝佳工具,也为未来更多O2O业务提供了接口。快的与嘀嘀在各个方面的步步跟随,步步紧逼,对于出资的阿里巴巴和腾讯而言,“烧钱”背后是资本意志之下的移动支付之争。易观智库分析师尹晶雪表示,谁能抢占移动端口,在下一步的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金融争夺战中,谁就会拔得头筹。
  但打车应用之争,让阿里巴巴和腾讯在早期的支付争夺战中皆损失惨重,短短一年时间两家总共“烧钱”近15亿元。近日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接连下调补贴力度,这不仅跟阿里、腾讯的阶段性战场转移有关,也是因为微信红包一役,已经使得两者的幕后暗战正式升级为正面厮杀。
  在两巨头打开支付市场的大门之后,这一场始于打车应用爆发于微信红包的支付战争,开始充满更多变数和可能。
  然而,微信红包小小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对于阿里巴巴和腾讯而言,战火才刚刚点燃。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申正远认为,尽管支付宝在PC互联网上的第三方支付领域遥遥领先,但移动互联网上这一领域并没有垄断者。更让阿里掌门人马云感到威胁的,是微信在引入了微信支付、游戏、电子商务、二维码等功能后,逐渐形成闭环的商业模式对阿里的潜在冲击。
  一名支付宝人士曾表示,阿里的移动社交产品“来往”目前还不能绑定支付宝,“打通支付宝与‘来往’,需要与支付场景共同考虑”。这也是微信支付在激活大量用户之后需要面临的问题,微信支付场景有限,需要给出更多让用户继续使用微信支付的理由。
  占山头 打游击
  O2O封王之战
  未来的O2O版图中谁将为王,我们尚且不知,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传统的商业格局,在这一系列的争斗中,正在被改写。
  撰文/赵嘉怡
  MOBILE PAYMENT 移动支付巷战轰隆
  “今天,天气变了,企鹅走出了南极洲,它们在试图适应酷热天气,让世界变成它们适应的气候。与其等待被害,不如杀去南极洲,去人家家里打架,该砸的就砸,该摔的狠狠地摔。”
  2013年10月下旬,在微信推出支付功能不久,阿里论坛内部出现了马云这条杀气腾腾的“号召令”。此时,距离阿里推出“来往”的时间尚不足一个月。而马云的这条号召令出现以后,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看客们擦亮了眼睛等待着好戏的开场。
  此厢,阿里在推出“支付宝钱包”之后还加大了在口碑网、美团网等生活类网站的布局,同时推出淘点点、淘宝本地生活。而在收购高德公司之后,阿里又全面拓展O2O战略:将团购、打车、地图、购物等进行有效整合,意图形成O2O领域的巨无霸。
  彼厢,腾讯也不甘示弱,微信成功开启支付功能,正式将线上线下打通,而其之前对大众点评、网、滴滴打车等的投资,在迅速补齐吃喝玩乐、投资理财、生活服务等场景支付的同时,也让自己从单纯的社交软件升级为O2O平台。
  所谓乱世出英雄,处在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草莽时代,阿里、腾讯正各自为营,规划着自己的支付以及背后的O2O版图。敌我悬殊的战役,也许很容易分出胜负,但是若交战双方势均力敌,那么留给众人的悬念也就会更多。阿里与腾讯的这场支付与O2O版图之争中,谁是成王?谁又将是败寇?
  支付宝大鳄转型,微信来势汹汹
  移动与PC,两个世界,两种规则
  阿里支付宝,作为互联网支付行业鼻祖,深耕支付领域多年,已经拥有丰富的支付经验,移动互联网金融来临之初,阿里就在发力转型,近期大力推广的“支付宝钱包”,在实行针对个人的支付宝钱包服务之后,又展开了对公众服务平台的增值服务。使其涵盖淘宝购物、转账、信用卡还款、代缴水电煤气费等金融功能,与此同时,打车、自动售货机、便利店、电影院线、购买火车票等也开始接入支付宝接口。此外,支付宝上推出了声波支付等新型支付手段,以便稳住阵脚,反击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虽然是支付领域的年轻后生,却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今年1月,腾讯拿下大众点评20%的股权,大众点评团进入微信支付的当日,大众点评宣布,活动期间首次使用微信支付购买团购的用户优惠20元,非首次使用微信支付购买团购的用户优惠10元。结果5个半小时内,通过微信支付的团购交易总订单较前一工作日同一时段增加700%,而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户数量增长了10倍。除此之外,腾讯也在不断加大在各个生活领域的布局,最近的新闻是腾讯入股房产,并将为微信用户提供乐居房产信息,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加强乐居和微信用户的联系,并同时为乐居用户提供微信支付解决方案。腾讯构建自己O2O生态圈的意图也愈发明显。
  大鳄的争夺战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外界对此也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支付宝经验丰富,此次进军移动乃大鳄转型,势不可当,也有人认为微信虽然出道不久却来势汹汹。手机淘宝虽然正在成为更多人下载安装的购物工具,但微信同时也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曾经的财付通虽然在PC是支付宝的追赶者,但是这一次是移动端,大家不但同时出发,而且,移动与PC,两个世界,两种规则。
  重构商业格局
  阿里未必为王,腾讯未必为寇
  490%。这是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增幅最高时候的数据。
  3月18日,中国支付体系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向外界公布了这一数据。此外,他还总结了支付体系未来的三大趋势:支付终端进一步虚拟化和离散化;账户规模日益庞大和集中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分工日趋专业化和精细化。
  与此同时,就在阿里和腾讯的打车战酣战之时,有网友为此获利,也有网友对此担忧。家住城西的王女士,从微信支付新增打车功能开始,至今虽然获利超过百元,但是她也有自己的焦虑:“长期下来,我上下班的时间和生活路径都被微信和嘀嘀摸透了,接下来我的信息会被卖给其他商家吗?”王女士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大佬们的确可能会因此整合用户数据,通过获知网友的生活痕迹,在后台通过大数据挖掘,而相应地推荐适合网友的商家和生活服务信息,虽然会增加一定量的无用信息,但是同时,也确实在方便和改写大众生活。
  另一个通过移动支付会改写的案例是这样的:当你在柜台等待排队支付,但是突然你肚子难受,又不能中途离开,怎么办?或者你快要迟到,但是交钱时你和店员都没有足够的零钱,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场景支付。而这,也正是阿里和腾讯争夺的另一个重点之一。
  3月12日,7-ELEVEN南中国宣布与支付宝钱包合作,全面引入条码支付,并开通支付宝钱包公众服务号。今后,用户在7-ELEVEN便利店消费,可用支付宝钱包1秒完成结账。为推动更多人尝试这种新的支付方式,在5月11日之前,到7-ELEVEN消费满5元的用户都可以获得一个5元红包,二次消费时即可使用,每人限送一个。同时,微信也在不断开放场景支付的入口。与此同时,线下商家们也希望与支付宝钱包以及微信达成合作,从而创造更多使用场景,唤醒线下的沉睡用户。因为一旦沉默的大多数被真正唤醒,支付宝钱包以及微信就不再仅仅是支付功能,而是真的“钱包”,甚至具有更大威力。未来消费者出门只需要带好一个手机就足够。
  当然,这一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更多的商家此时还处在观望之中,某大型百货公司新闻发言人曾对媒体表示,公司已成立专门的部门进行研究。“只要是能带来用户、带来商机的机会都会考虑。但是目前尚无极为成功的案例以及更合适的机会。”
  但是,这并不妨碍移动支付场景以及由此而带来的O2O的火热。一则来自京东的新消息是,京东宣布与全国15个城市约10000家便利店合作,网友只需要在线上下单,15分钟之后,距离网友最近的便利店将会把货物派送到家。
  更多的业内人士也表示:“未来,移动支付带来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占据着更多的角色。对于用户来说安全、实惠、便捷是最主要的要求,只要能满足,那么就会有用户支持。而且,这个培育期预计不会太长。”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村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