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怎么知道他阅兵式每年都有吗扩招?

大学扩招是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误!
该帖被浏览& 31,929&次,回复&15&次
大学扩招是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误!
我是广西一所大学的一名“大学生”,虽说我们学校在全国没有什么名气,但是在广西来说名气还是比较大的那一类学校。我考上来的那一年学校整体录取成绩很高,按说以我那年的成绩虽说上不了重点大学,但是到区外上比较好的二本学校还是可以的。只是填志愿时候他们都说这所学校不错,所以自己迷迷糊糊也跟着填了,谁知道被录取了,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该高兴好还是可惜好。不过我家里面确实很高兴,爸妈从小就在耳边叮嘱“将来一定要考上大学”,现在我终于没有让他们失望,不知道他们老人家暗中高兴了多少回!我想即使是现在――时隔三年多了――他们也会经常欢喜,并且会相互勉励说:“我们这辈子没白辛苦,家里面终于有个大学生了,往后就可以享清福了!”是的,有时候我想想心理也很舒服:自己考上大学了,没有愧对父母,将来毕业了一定要好好回报他们,不能让他们再辛苦了。
诸位可能很奇怪为什么我在大学生上面加上双引号,或许有人在想我这个大学生是不是冒牌的?其实,我之所以加上双引号,是因为我内心从不承认我是一个真正的大学生。不仅仅是不承认我自己不是大学生,甚至我内心认为现在的高校学生几乎没有一个人配得上大学生的称呼。如今的大学已经不是我们爷辈父辈眼中的大学,而大学生们更不可以跟那个年代的大学生相媲美,甚至比不上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丝毫。我今年已经大三了,这三年来我时常在思索着什么是真正的大学?我们的大学到底怎么了?一个大学生具备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我不断降低评价标准,然而一直到现在我也无法承认自己是大学生,当然也没有接受其他人都是大学生。高考每年都在继续,高考人数不断增加,大学也每年都在扩招,并且一年比一年扩招人数增多,而就业人数却一年比一年少,就业质量却一年比一年差。
像每一个学子一样,还没有进入大学前,我对大学充满着向往,从小就在脑海里构建着大学是一个美丽的天堂。然而,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天开始,我当初美丽的梦慢慢破碎。我不再对大学怀有梦,不再对大学保留怀念,我时常对自己说:要是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不上大学。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想法,我的朋友,我的同学,还有我不认识的人,很大部分人都这么说。每年看着新生们兴高采烈的进入校门,欢欢喜喜地交高额的学费,天真无邪地与同宿舍的天南地北,我觉得很悲伤,我在想,我们国家这么大规模地招生是好还是不好,花那么高昂的学费上大学值不值得?我想他们要不了一个月,他们大多数就会对大学失去希望的。我很想很想喊出自己的想法――千万不要上大学!
大学学费凭什么如此高?!
让我们先来看看大学的高额学费吧!我们都知道,1989年以前,上大学是免费的,而且还有不菲的生活补贴!但是,现在的大学学费呢?我2003年进入大学,那时候大学学费已经暴涨。在发达的城市,单纯学费一般在5000元,热门的专业还会高一两千。而中等发达地区至少也要四千多,并且每年都在上涨。较为落后的地区也有3000左右的,但那只限于西藏贵州等省。上面所说的只是本科的学费,而读专科或者高职还要高一些。不过这些比起现在所谓的独立学院(即各高校自己开设的本科学院,按三本分数招生)就差的远了。这类学院,即使是在欠落后地区,学费也不会少于15000元每年,而在较为发达地区至少也要20000元/年。注意,上面所说的仅仅是学费,还没有把生活费、住宿费、课本费等杂费增加进去。如果把这些费用都算进去的话,在发达城市,读完一般本科四年,再节俭的学生也要花费70000元。即使是学费最低地区也要花费四万以上。如此高额的学费与我们的家庭收入相对称吗?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家庭能够负担得起吗?据官方的数据,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首先我们来校正这个纯收入的概念,它并不是说我们除去吃喝等生活必需品后的可以拿去银行存款的钱,我们讲农民收入也就是指农民人均纯收入,它包括农民家中自给自足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说,农民在自己地里打了粮食,自己吃了,这个也是算在纯收入中。这部分占纯收入的比例达到一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在一个5个劳动力的农村家庭里,一年只能提供一个大学生5000元的费用。可是我们的大学仅仅学费就要了5000元,那么其他费用农村家庭的学生如何得来呢?只有通过东畴西筹向亲戚朋友们借了。而3255元每年只是一个平均数据,还有很多农村家庭大大低于这个水平,或者有一些家庭有两三个孩子在上大学。相对于这种家庭来说,大学的学费更让他们望而惊叹!在城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除去生活所需外,三口之家的城市家庭一年也仅能剩余10000多元,而这也仅够一个孩子在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如此昂贵的大学学费,我们还有什么办法上好这个大学?特别是农村家庭来说大学还有什么理由值得我们去读?一个大学收费高低,往往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有联系。在西方发达国家里,大学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一般在20%左右。2001年,美国大学平均学费是五千多美元,大约占美国人均GDP的15%;中国的情况是,2001年中国的大学平均学费是3895元,所占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50%;农村更严重,2001年农村的人均纯收入是2400元左右,学费占这一数据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70%。2003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8700元左右,但5000元本科学费竟得花去一半还多。即使是在城市家庭,大学学费占的比例还是高达50%。这是一个合理的收费吗?我们值得为这样的大学付帐吗?大学拿我们纳税人的钱半起来,本来就应该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教育,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反过来看我们今天的大学,却是压榨老百姓,却是做为垄断的商业机构欺骗公民!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吧:
1. 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9422元和2936元,以此计算,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这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据调查,有25.5%的学生表示“不愿再升入大学”,原因是“家庭负担不了上大学的费用”。可以说,高校收费标准已经逼近、在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我国广大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
2. 14家调查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4座大城市”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2000年我国大城市人均月收入821元,人均年收入9850元。以标准家庭3口人推算,这14座大城市家庭每年平均收入为29550元。据专家的估算,以上数字可能比实际情况偏高。这就是说,我国2000学年的大学学费,相当于14个相对发达的大城市人均年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达到“两亿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80―90%以上。国立大学的学费至少相当于普通职工4―8个月的工资。这样沉重的负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难道可以说是合情合理的吗?
3. 据统计,1989年大学学费是200元,占城镇居民平均年收入1376元人民币的七分之一。加上生活费和其他学杂费开支,平均以每年500元计,供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占年收入的50%左右。与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和落后的)相比,这比例已经算很高,但还承受得起。十二年后,学费暴涨到5000到1万不等,涨幅为25倍到50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是 6860元,比1989年增加了5484元,增长4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倍,大学学费的涨幅十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4. 据国家有关部门1996年的调查统计,当时在校大学生中特困生就有几十万人;1999年, 560万在校生中,贫困生有100.5万人;2000年则增至142万人。近7年来,贫困大学生的人数和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目前高校贫困生总数已高达320万人,其中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特困大学生是100多万,数字惊人。各高校贫困生的平均比例高达 25%。其中,清华大学贫困生比例为23%,北京大学为30%,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均为 35%,青海师大1999年的贫困生比例已达40%(其中特困生占14%),而北京林业大学2000年-2001年贫困生比例高达48.7%。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低于150元的比例激增到41%,在北京,每月150元的生活费将意味什么?
5. 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大学收费情况大致分为3种:国立大学每年约22―40银圆,师范类不收学费;私立大学每年约45―120银圆不等,中间数约为90银圆;教会大学每年约160银圆。根据年进行的社会调查报告《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所提供的数据,30年代初,一个典型的工人4口之家每年平均生活费为454银圆。当时普通工人的月工资通常为16―33银圆之间,平均约为22银圆。所以,一般劳动人民家庭若要供一个孩子上大学,只能是国立大学,如北大、清华、交大、北师大等等,或免费的师范院校。30年代北京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师大有许多大学生来自劳动人民和小市民家庭,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史实。由统计数据计算出:30年代银圆1圆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力,约相当于1997年的人民币30元。如此说来,在30年代国立大学每年约22银圆的学费,相当于今日的人民币660元;私立大学每年约90银圆的学费,相当于今日的人民币2700元;“贵族大学”每年约160银圆的学费,相当于今日的人民币4800元。 而私立大学或“贵族化”的教会大学,对于工农子弟来说确实是上不起的。特殊情况如清贫的青年周恩来能上天津南开大学,是因为减免学费的缘故。
让我们再看看国外的大学收费情况吧,但是当你们看下面的资料时候请不要以“我们国家人口多,经济不发达”的国情做为借口。
1. 在发达国家中,北欧国家的公立大学收费最低,而美国公立大学的收费算是比较高的。2002年平均收费水平达到了4694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年收入的13%左右。公立大学收费标准,仅相当于私立大学收费标准的23%左右。而且,私立大学设立各种奖学金,国家也开放各种社会助学基金,教会、企业和各种社团对贫困学生也有极大帮助。在美国,股本金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社会基金就有3000多家,它们都开展各种资助教育的项目。在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全社会热心于教育的资金都被调动了起来,无论家庭经济情况如何差,只要孩子品学皆优,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不上起大学。
2. 德国公立大学一律免学费。德国大学约98%为公立学校,由联邦政府拨款办学。按现行规定,无论是德国学生还是外籍学生一律免收学费。在欧洲,尽管很多大学的免费教育原则现在受到很大冲击,但在相对富裕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如瑞典、芬兰和丹麦,免费教育还没有受到影响。在瑞典,社会民主党政府依靠高税收政策带来的巨额财政收入继续维持着免费教育等社会福利。
3. 在伊拉克,由于10年制裁,政府没钱、学校没钱、老师没钱,30多年的免费教育体制于2000年9月被取消。而在10年前,每学期区区几个、几十个美元的教育费用对于伊拉克普通居民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
4.   从世界来看,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致是有个谱的。美国的国民人均收入是3万多美元,每人每年5000美元的大学学费仅占年人均收入的1/6。即使是美国私立大学的收费也只是人均收入的一半左右。再比如英国,英国国民人均年收入是1.5万英镑(2000年的数据),英国的大学学费现在是平均每人每年1125英镑,按1500英镑计算,英国的大学学费是英国人均收入1.5万英镑的1/10。即使是按照“新法案”到2006年大学学费达到每人每年3000英镑,大学学费也只是占人均收入的1/5(假设英国的人均收入仍为1.5万英镑)。以上分析说明,英国与美国的大学生的学费负担程度是相当轻的,负担的大学学费仅是当年收入的1/6左右。 中国的情况是,人均GDP现在是8000元人民币左右,约合1000美元上下(实质上,人均GDP与人均收入还是两回事,人均收入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是有讲究的)。而中国人口的80%是农村人口,而农村的人均收入还不足3000元人民币。按照中国城乡二元结构这一国情,来自于城镇的大学生每年的学费负担程度是他的年收入的全部,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每年的学费负担程度是他的年收入的2-3倍。显然,当前中国大学生的学费负担程度高出英、美国家大学生的5D11倍。如果要与此接轨或学习的话,那么,按照中国人均收入现在是8000元人民币来计算,大学生每年所要交纳的学费应该是(8000元×1/6=)1333元人民币。而且,在英美国家的公立大学都有政府设置的奖学金基金,私立大学都有私人赞助设立的奖学金基金会。这些,都是中国高等教育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看了以上的数据,不知道你们会有何感想?现在读大学已经成为压在中国人民头上“新的三座大山”――“教育、买房和看病”――中的一座“大山”,已经成为普通公民的一种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如果我们的国家一直保持这样的大学收费,你们还会为此付费吗?也许你会说,这么高的收费以后将会有更高的回报。那好,再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大学的就业吧!这不仅是让我们家庭头痛的问题,也是让我们国家领导人头痛的问题。(待续千万不要上大学――大学就业为何如此低?!)
我们是1999年开始扩招的,那时候扩招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是已经是一个起点,那年起扩招人数越来越多。先让我们看看扩招以来我们大学的就业吧。
1. 2002年毕业的145万大学生,6月份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同期降低了5个百分点。据说,到了2002年底又有22万人实现了就业,于是就业率就上升到80%。
2. 2003年毕业的212万大学生,不幸遭遇“非典”,企业压缩就业指标,学生就业心理受到了创伤(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就业率和学生就业心理创伤是什么关系),经过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多方协调,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最后本科院校的就业率达到了70%,高职院校的就业率达到了为55%。
3. 2004年毕业的280万大学生,本科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61.3%,高职院校毕业生则不到40%。(20%也是不到40%啊!)
4. 2005年毕业的338万大学生,本科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大专生为40%。真可谓是一路走低,于今为甚!
而进入2006年各类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将高达413万,与上年相比增幅达22%,而全国对于高校毕业生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六成的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431万――这仅仅是应届毕业生,还没有包括前面几年留下来的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数。今年具体的就业率还没有公布,但是我可以肯定绝对好不到哪里去。看看我们学校的就业情况就知道今年的就业会有多严峻。以往几年来看,我们学校在6月份前就业率一般都会达到70以上,但是今年呢?每次我从学校的就业公告板前面经过,我都会忍不住去了解我们学校的就业情况。可是总会使我很失望,据5月中旬为止,我们学校的就业率才30%多一点点。这比往年同期少了一倍!前面我已经说过,我们学校在广西来说还是比较可以的,历年来学校的就业率在广西都是名列前茅的,学校名气在全国同等学校也算个中等水平的吧。虽然30%的就业率仅仅说明我们学校,但是基本上也能代表全国所有高校的就业水平。按照这个数据计算,那么目前我国大学生至少还有300万还没有找到工作。300万!这将是一个什么数目?我想你们看了这个数目一定会心寒,这300万人,说不定就有你亲朋好友中的一个!“毕业就等于失业!”这是在现在大学里最为流行的一句话。既然我们的就业率那么低,读完大学出去还是找不到工作,还是靠自己父母养着,那你们还值得花费那么多的钱去读大学,从而让家里负债累累吗?我们读大学,一来为了提高自己修养,二来为将来某个好职业,可是我们的社会不能提供这样的条件,我们的大学无法满足你的条件,我们还有必要白白浪费几年青春吗?
在农村,很多家长的观念还没有完成改变过来,以为一上大学以后就是可以有“铁饭碗”,将来生活就可以无所忧患了。于是也不管考上的是什么学校,也不管以后就业怎么样,父母就不惜倾家荡产,负债累累也要供孩子读完大学。而做为子女的却还以为自己真的了不起,终于完成了父母的心愿,觉得自己争了气,已经光宗耀祖,真的以为自己以后幸福了。请你们先不要太乐观,你们考上大学很大部分不是你们了不起,而是国家胡弄了你,一切都是扩招的结果(当然,这不包括真正聪明的学生)。1999年起,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开始了。此后,中国从1999年扩招后的6年间,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上升到2005年的504万,目前高等院校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试想,你只是你们那年500多万个的一个,你只是2300多万个大学生中的一个,你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请你们端正你们的观点,仔细考虑一下让你的家庭负债累累读完大学是否划得来?诚然,我上面所针对的不单是农村家庭的学生,包括城市家庭学生,如果你们认为你们不会是是300万个失业大学生中的一个,那么你是幸运的,可喜可贺!但是,让我们在看看就业了的大学生的工资情况吧,那样你就不会有这么乐观了。
据新华社天津日专电(贾林娜)天津市高职大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近日举行。在招聘会现场,尽管有的用人单位开出800元的起步月薪,但还是有一些本科毕业生递出了简历。据了解,在今年天津市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大多数用人单位为本科毕业生开出的起步月薪是元左右,为高职大专生开出的起步月薪是700至800元左右。
根据潇湘晨报的消息,“已签约应届大学生中,47.1%的人签约月薪在1500元以下。更有27.2%的受访者认为,起薪太低,会降低民众教育投入热情,导致新“读书无用论”的抬头 ”。月薪1500元以下是什么概念?根据湖南省统计局公布的资料,2005年,湖南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是15659元,长沙市是21499元。折合成月平均工资,1500元以下的月薪低于去年长沙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而1300元以下的月薪低于湖南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再让我们看看另一则更无法接受的消息,资料来自《南方周末》日。
■同样的大学学费,在西部,这相当于一个强劳力35年的收入
  ■同样的就业压力,在西部,这或许意味着多年待业靠搬砖头谋生
  ■知识没能改变他们的命运,相反可能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这一切,亟需引起社会各界的警惕和关注
  “永乐馄饨店”,在一块醒目的“用人单位”招牌前,青海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王磊停住了,这家小吃店是他暑假打工端盘子的地方。老板很热情,“小王,到我这边干吧。别人一个月给350元,我给你400元,包吃包住!”王磊没敢应声,拔腿跑了。
  4月8日上午,“非公有制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青海民族学院举办,西宁很多大学的应届生都赶来了。
  “好不容易读了本科,出来竟是端盘子?”王磊看上去很难过。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他,4年大学的费用几乎拖垮了全家,临到毕业,却不能靠一份满意的薪水还上读大学的“巨债”。
  青海省属高校的学生中,像王磊这样家庭年收入低于1000元的贫困生,约占半数。
  在“读书改变全家命运”的感召下,西部贫困地区的许多农村家庭,不惜透支家庭后几十年的收入供子女上大学。大学学费成了他们人生中最大的也是惟一的巨额投资。可“毕业即失业”的现实,打破了他们的梦,也使两代人深陷债务泥潭。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民盟青海省委副主委程苏就此提交了一份西部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专题报告,历数上学贵、就业难,引起了有关高层的注意。
4月8日,馄饨店、足浴房等用人单位在青海的专场招聘会上招大学生
  本报记者 麦圈/图
  “咱就把自己当一文盲”
  在4月8日的非公企业专场招聘会上,本报记者看到了一长串“非传统意义”的用人单位―――
  天然居菜馆、豪门足浴、排骨面片馆、贾三包子馆、美容美发店、极速网吧……
  就业岗位―――
  导购员、沙锅师、饺子师、点餐员、传菜工、配菜工……
  郁金香餐饮服务公司的桌子前挤满报名的女大学生。中年主管扯着嗓子喊:“女生要求1米60以上,当服务员,一个月350元。要会跳舞、唱歌,每表演一次加50元!”
  一家家具中心的店铺在招儿童套房的导购员,有六七个女生抢着填表。一个女生和招聘官对话:“你们有没有‘三金’啊?”
  “私企都没有,你不知道吗?”“试用期多长?”“这可说不准,得看你表现。”
  这女生是平面设计专业,“学校不出名,我也没信心找到好工作,家里再也没办法拿出钱了。”
  招聘会上,一个学生劝同学去保安公司,“咱就把自己当一文盲,只要收入能养活自己就成,别想那么多了。”
  “和初中生、高中生同样低的工资可以招到大学生,饭馆、餐厅何乐而不为?”阶梯英语公司负责招聘的马主任说,“我最纳闷的是,大学生争当超市收银员!”
  “大学逐年扩招,而西部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就业岗位非常有限。”青海省教育厅下属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普权为本报记者分析,“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搞机构改革,国企也改制,毕业生原来的就业主渠道需求明显减少。我们提倡学生灵活就业,到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去,或者自主创业。但西部的企业远不如东部的发达,工资低、保障差。”
  他认为,“在青海,扩招的普通本科和大专生居多,专业设置往往脱离市场,人才相对过剩。而与西部大开发的特点相适应,交通、建筑、工业等高职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就业甚至比本科生好,一些文科的长线专业就业尤其困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刘学英对一个细节记忆犹新:浙江一家私营茧厂的老板到班上挑人,底下坐着20多个学生,老板用手指点,“这一个,那一个”,4秒钟内点了4个人。
  “当时如果不是老师在场,真想立刻冲出教室。那种感觉,就像在挑非洲黑奴。”刘学英说。
  在青海师范大学门口,王磊指着一辆校车说,“这辆车每天都在西宁的3所大学来回跑,送同一拨老师巡回上课,师资太缺了。”即便如此,这所师范院校的非师范生已经膨胀到超过师范生。王磊入学那年交学费,从早上开始排队,一直到夜里12时还没轮到,“腿都麻了”。
  “我们专业的老师全是从历史系调过来的,上课时说着说着就绕到历史上去了。”青海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应届生李文秀说。
  因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在青海很难找到合适岗位,2004年起该专业停招。2002年入学的李文秀现在边实习边找工作,“实习就是在麻将馆洗麻将。”一次次求职受挫后,她郁闷不已,“我们简直就是牺牲品。”
以上的只是众多关于我们现在大学生就业消息中极少一点,还有许多许多一样的情况我没有一一摘用,也有很多还没有报道出来。不用我再对上面这些消息发表言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这个社会,我相信你们看了绝对也深深惊叹。现在的本科毕业生,要想拿到1500的月薪已经不是很容易的事,而要靠这点工资赚回我们大学的教育投资,出去日常生活所需外,我们至少要5年时间。也许你会认为5年时间不是很长,相对于将来来说大有好处。但是,5年里我们没有考虑机会成本,没有考虑时间的损失。5年再加上4年大学生活,一共9年,我们将能做多少事,9年或许已经成就了你一番不小的事业!
鉴于如此地的薪水,难怪很多在校大学生感叹:大学生不如民工!的确,我们毕业出去以后,很多人的收入还没有出去打工的高。我同学之中,有小学毕业的,他们一个月少则也有1000多,多则也会有三四千。而有一些读完中专,自己掌握一门技术的,基本都有2000以上。可是我们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却拿1500一个月。当然,我不是说我们读过大学的不如没有读过大学的,我只是想说明,这个社会已经不是靠文凭吃饭了!现在的企业是要看你能为他们创造多少价值,而不是你学历有多高。并不是你念过大学就高人一等,并不是你非要上大学才有出息,并不是这个社会只看文凭不看能力。所以,请你们认真想想,花费5万元和四年时间去读完大学值得吗?我们应该为大学付出这么高的代价吗?这样的投资带来高回报还可以,可是47.1%的机率低于1500元,这样的回报你可以接受吗?
也许你会跟我争辩,事情并不是你说的那么简单,你看我们邻居家的孩子,现在一个月拿5000元,多好!诚然,我没有说每一个人的命运是这样,但是是这样的人就要占到50%,你敢保证你不是那样吗?当然,有相当一部分应届大学生毕业后可以拿到2000以上的工资,并且进入了很好的单位,可是你有没有考虑过其他因素?在这个缺乏公平,法律不健全,执法不公正的社会里面,这种因素的影响力远远高于正常的因素。我们大学生中就有不少的这一类学生,在学校不学无术,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上课只懂埋头大睡,下课只是打打球或者玩游戏,但是他们不愁找不到好的工作,因为自己家里有关系,随时都可以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学校,那些常为将来发愁的人是家里不能为其提供去处的人。常常这部分人只能靠自己奋斗,全力凭自己的实力去拼搏。这些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常常叹息这个社会的不公平,凭什么先天就决定了我们的一生呢?(这句话夸张了点,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了,看我后面一句话就知道)我时常在叹息:同样的起点,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一毕业就可以靠自己的老子安排一份不错的工作,而没有权势的家庭的子女只能靠自己努力工作,奋斗一辈子可能只是到达前者刚毕业时的水平!这个社会是如此的不公平,而我们即使接受了同样的高等教育,但是我们还是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那么我们何苦还要上这个大学?何必还要饱受这份罪?为什么我们不拿出勇气来?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找到好工作,毕竟大学里面还是有人才,只是这样的人实在是很少。我们已经不能期待通过上大学改变自己了,也不要指望读完大学能对你的今后有什么大帮助。读完大学只是完成一个形式而已,而完成这个形式只会浪费你的时间与金钱。选择去读大学,只是扩大国家内需,增加国家收入而已;选择上大学,只会让那些大学腰囊更加膨胀,学校的私家车越来越多而已;选择上大学,只是让那些执政者更有理由吹嘘他们的政绩而已。高校连年大规模扩招,其实这只是一个骗局,欺骗我们这些无知的老百姓。或许你们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大学扩招只是为了解决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而这样扩招,势必使得我们大学生的素质下降,并且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是什么长远之计。所以,你上大学了,是你的幸运,但是你的不幸就在后头。
说道扩招,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的,现在不仅仅是本科生扩招,研究生、博士生也在连年扩招。200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确定,计划招收367184人,与去年33万人的计划数相比多了3.7万人。2006年比2005年又有所增加,如此招生,使得竞争越来越激烈,当我们读完大学毕业后怎么还有我们容身之处,即使我们读完硕士毕业也无法有好着落。1991年以前,我们学校还没有博士毕业的老师,而时至今日,我们学校在招聘的时候却非博士毕业不要。由此可知,四年之后,将会是什么样子!
选择不上大学是明智的,我们不应该做不必要的浪费。就算你已经满足上面所指的就业率,但是你不要忘了那是官方公布的数据,我们要打折扣去相信。还有,一些不入流的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他们为了达到高就业的目的,不惜伪造数据,或者强迫学生就业,随随便便安排学生到一个很差的环境去工作,并且没有任何保障,很多学生干不了多久就不干了。这样的事实很多,诸位要是有兴趣可以网上搜索一下就知道了,我这里不再一一列出!
楼主的调查数据反映了目前的基本事实,上不起大学的,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满大街都是.国家的教育部门是该反思了!
有啥法子?
为什么会出现在的情况?想知道吗?现在哪些当政者 好不容易才有了钱 有了权 会让你取代他们吗?不会的! 他们想把现在这些留给他们的子孙后代 要一世二世万万世,所以现在编出好多的理论 会出好多招数 限制你 让你们永远别超过他们,不要对他们的后代造成威胁的最好办法是你们都是文盲!!!哈哈
郁闷的大学
等我有钱了,绝对不会让我的孩子在中国接受教育的
教育体系的腐败,教育的商业化(扩招,乱抬学费......)导致的大量的大学生失业,甚至还要拿“低保”才能维持生计,那些为人师表的腐败教育者们,你们在拿着学生父母一个月才几百块的打工钱出入夜总会,浴场等酒肉场所时你们真的心安吗?你们真的对的起寒窗十载的学生和他们父母的血汗钱吗?
说的太透彻了,谢谢你的文章,希望可以拯救未来的一部分家庭,可是我已经被大学上过了,后悔没早看到你的文章.本人正就在待业中
我只说几句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而这增长是一个虚增长,为了填补空缺,从教育入手增加国家收入,拆东墙补西墙。
具体还能让当官的捞点钱花
里边有什么猫腻自己体会去吧
我也曾是一名大学生
我也曾是一名大学生,我却不知道什么是大学生,想一想我在大学里的几年,真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有时间故地重游,看着那些吃喝玩乐,不思进取,浪尽大好青春的学弟学妹们,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我是那年分数先还高,而下一年的分数线就地的可怜,哎……
杀了那些贪官
扩的就是富家子弟
扩的就是越来越垃圾的大学生
扩的就是贪官的钱包
杀!!!!!!!!!!!!!!!!!!!!!!!!!!!!!!!!!
填写显示名:
4到16个字符:中文,英文小写字母,数字或下划线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阅兵式每年都有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