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哲学学习哪有那么难难学

论语公冶长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
论语简说(一o六)& ●子 圆&&& 明伦月刊401期2010/1公冶长第五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子贡请问老师说:「孔文子的家庭混乱,为什麽死後还得到『文』,这麽好的諡号呢?」孔子回答说:「孔文子敏捷聪明而且好学,加上不耻下问,所以才得到『文』的諡号。」&&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就是孔圉,又称作仲叔圉。擅於办理接待宾客的外交事务,是卫国的上卿大夫,很有权力。孔文子发现太叔疾行为淫乱,就要太叔疾和离婚,因为太叔疾淫乱的对象是娘家的人。後来,孔文子反而娶了太叔疾离婚的妻子为妾。等到孔文子去世以後,他原来的夫人伯姬,却私通了身边的小臣浑良夫,又联合流亡在外的太子蒯瞶,造成卫国的大动乱。像孔文子的家庭这般混乱,难怪子贡怀疑孔文子为何得到「文」的諡号?&&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聪明敏捷,学习快,反应也快。而聪敏的人大多自视甚高,不肯好学。「下问」的对象,包括人爵和天爵。高的请问低的,常常开不了口,这是属於人爵。德学高的,不肯请教愚夫愚妇;年长的不愿请问年轻的人,这是属於天爵。孔文子肯於下问,自己不会感到羞耻难堪。&& 「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具备了「敏」、「好学」及「不耻下问」三项优点,符合諡法中的「勤学好问」,所以得到諡号「文」。&&& 魏晋南北朝时,孔璠是一位德学兼备的博士学官。他座下有许多,李谧也是其中的一位。李谧对孔璠所教的,非常用心学习,加上他博览群书、深研诸经,才几年的功夫,就超过他的老师孔璠。此时,孔璠不但不嫉妒,反而感到欣慰。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更诚心向李谧请教,李谧却感到惶恐万分。最後,孔璠要求拜李谧为师,使得李谧不知如何是好。此事传开之後,大家非常钦佩孔璠不耻下问的风范。&&& 古人讲究隐恶扬善,除非像「桀、纣」一生没做过好事以外,只要一个人生平有,死後为他作墓志铭时,便颂扬他这一点。孔文子虽然家庭混乱,但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这点便值得称述了。吾人学此章,对人应心存厚道,可使社会风气愈趋善良,大有益世道人心。
查看: 9536|
佛缘网站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以下法宝流通的收益将用于佛缘网站的建设。感恩您的支持!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  推荐期刊投稿
&&&免费论文
&&&收费论文
&&&浏览历史在谈到抑制物价上涨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古语“事不避难”。它出自《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根据全文意思,“事不避难”最能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在谈到抑制物价上涨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古语“事不避难”。它出自《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根据全文意思,“事不避难”最能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客观条件的制约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C.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的 D.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A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学校何以难办:一个教育咨询师的哲学回答:亚马逊:图书
学校何以难办:一个教育咨询师的哲学回答 (平装)
售价从¥19.00起
《学校何以难办:一个教育咨询师的哲学回答》为“另类”校长、教育咨询专家郑杰的最新力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哲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