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电影,丘吉尔是如何拿下张伯伦的?

谁能简要评述英国三位首相劳合.乔治.张伯伦.丘吉尔二战前后对德国所执行的政策及结果.
谁能简要评述英国三位首相劳合.乔治.张伯伦.丘吉尔二战前后对德国所执行的政策及结果.
九年级历史课上的吧,
劳合·乔志是在巴黎和会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张伯伦是采取绥靖政策的,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丘吉尔则是强硬派的,主张对德作战
三种不同政策所造成的结果呢
其他回答 (1)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协议,这应该是果了吧
而张伯伦的政策加速了2战的爆发,至于丘吉尔就2战胜利而言,除了撕达林,他也配被称为2战后期的奠基人,个人意见!!
等待您来回答
体育名人领域专家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
> 二战宋美龄为何屡次拒绝会见丘吉尔:事关尊严(2)
二战宋美龄为何屡次拒绝会见丘吉尔:事关尊严(2)
发布时间: 17:20  责任编辑:dbh  分享到:
九一八事变前后,正逢英国的经济危机,财政大臣张伯伦警告政府,&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在财政上经济上比军事上更不具备在远东进行一场大的战争的能力。&英国害怕战争将导致他们&在远东的贸易和影响&消失。所以,在解决远东问题过程中,始终坚持避战求和,采取姑息日本侵略的绥靖政策。为此,外交大臣西蒙做过扼要的说明:
政策&&对日和解。
对中国&&不要只是依靠别国,尽你们自己的责任,不要寻求转向盟军。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对日本&&我们不想制裁。
日,南京政府向国联提出起诉,要求国联采取行动制止日本侵略。英国操纵国联连续通过两个决议,对日本军侵略行为未作任何谴责,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同时向中日双方呼吁停止冲突、撤退军队,把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置于同一位置。
七七事变,日本撕毁九国公约,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改变了远东的国际格局,与大英帝国在远东既定政策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但由于德国法西斯上台,欧战一触即发,英国把战略重点放在欧洲,只好在远东利益问题上寻求美国的帮助与支持,&同美国完全一致,走得一样远,既不能在前面,也不落在后面。&当时美国已明确宣布不愿制裁日本,张伯伦政府就寄希望于日、英妥协,以牺牲中国利益来缓和英日矛盾。英、日签订的《战时中国关税抵付外债办法协定》、《有田&&克莱琪协定》即是典型表现。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日本的目标是独占中国,所以尽管张伯伦政府煞费苦心,无异于与虎谋皮。11月3日,日军占领武汉和广州后,近卫发表第二次对华声明,公开表明日本独霸中国的决心,英国当局才如梦初醒,态度趋向强硬,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对付日本。
Copyright& 2013 爱历史 版权所有 Email: QQ:当前位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挥舞着文件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挥舞着文件并宣称:“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材料二:希特勒是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欲壑难填的魔鬼;而纳粹制度除了贪得无厌和种族统治外,别无主旨和原则……因此,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英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
——丘吉尔1941年6月
材料三:昨天,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1)根据材料一回答:张伯伦挥舞的文件名称是什么?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美国的态度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丘吉尔和罗斯福分别是针对哪一事件发表的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二战的性质及转折点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你认为我们可以从二战中吸取哪些历史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偏难来源:0117
(1)《慕尼黑协定》;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2)苏德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3)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4)各大国不应在战争开始时推行绥靖政策,应将法西斯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大国应消除分歧,积极联合制止战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挥舞着文件并..”主要考查你对&&日本偷袭珍珠港,慕尼黑会议,德国东侵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日本偷袭珍珠港慕尼黑会议德国东侵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偷袭珍珠港: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主要数据: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1.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这种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客观制约;2.这是日美争夺以中国为重点的亚太地区的必然结果。3.战争经济的需要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济根源。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帝国主义把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中国战场上,而“南进”发动太平洋战争则可以获取大量石油、锡、橡胶等战略物资。英美等国对日本的贸易禁运,对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打击沉重,促使日本下了“对美最后一战”的决心;4.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及攻势,客观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成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外部动因。美国参战对二战的影响:1.美国有充足的物资供应,可以大大支援盟军的后勤补给;2.美国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且它在太平洋的舰队和本土的陆军可以同时对两方面的敌人施以压力;3.美国拥有战时全球最先进的科技,并积极将其投入战争;4.打击了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珍珠港的战略位置:夏威夷群岛地处太平洋的心脏地带,是太平洋上的交通要冲,夏威夷南至大洋洲5000千米,东至旧金山4000千米,西至东京6000千米,北至阿拉斯加4000千米,素有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之称。慕尼黑会议:~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德国觊觎捷克很久,1938年,德国武装入侵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国、法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捷国家利益而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东方,以缓和与德国的矛盾,维护自身安全。为达此目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与希特勒会谈后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法国总理达拉第则与英国保持一致,慕尼黑会议是绥靖政策的顶峰。绥靖政策: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祸水东引:二战之前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希望将希特勒的战争危害引向东部,使其首先攻打苏联,同时维护英法的即得利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之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故此放弃与英法共同抗德,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以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德国在日后可能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达成闪电战军事效果,避免过早与苏联发生冲突,故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1.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美国表示无疑干涉日本在在“满洲”的行动。2.193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表示不干涉,并没有封锁苏伊士运河。3.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年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破坏凡尔赛合约。4.1936年,希特勒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5.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派兵支持,英法表示不干涉。6.1938年,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6.1938年,慕尼黑会议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发展到顶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原因:1.害怕战火蔓延本国,;2.祸水东引,企图以此打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经济危机之后,英法等势力受到明显影响,无力遏制德国;4.国际的反战情绪较大,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思想促使。绥靖政策带来的危害:1.法西斯势力膨胀,军事工业迅速发展;2.许多国家成为绥靖政策的牺牲品,被法西斯国家侵略或兼并;3.绥靖政策同时使英法放松了警惕,导致二战开始后准备不足。慕尼黑会议被德国强占的苏台德区:慕尼黑会议―“害人终害己”:说到慕尼黑这个地方,足球迷们一定会想到拜仁慕尼黑这支著名的球队,它也因在二战爆发前上演了一出“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故事而出名。慕尼黑会议这个故事要从捷克斯洛伐克说起,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多居住在苏台德地区,德国法西斯掌握政权后以后,扶植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党制造民族纠纷,企图将它从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出来,进而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苏台德日耳曼人发动暴乱,德捷边境环境趋于紧张。此时,英法不愿再次被拖到战争的混水中,为了求得一时的和平,他们威逼捷克斯洛伐克向法西斯德国屈服。因此张伯伦从日到22日,仅一星期内,两次飞往德国和希特勒会谈,企图将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礼物送给德国,并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祸水东引。9月30日,经过幕后策划,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德国总理希特勒在慕尼黑签订了《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日前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及同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移交给德国;英法对新国界提供保证。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虽被带到了会议大楼,但只能呆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坐冷板凳,等待最后的判决。第二天凌晨1时,4国在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移交德国的协定上签了字之后,捷克政府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几小时后,捷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英、法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来了有希特勒共同签字的四国所谓“再也不想彼此交战”的宣言书。在张伯伦和达拉第看来,让德国进捷克斯洛伐克,就为德国打开了东进的大门,把祸水泼向苏联的勾当告成了。所以,当9月30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得意忘形地挥舞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纸片,对那些欢迎他的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们说道:“我的好朋友,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慕尼黑阴谋使希特勒看清了英法的软弱可欺,便得寸进尺,于1939年3月向布拉格长驱直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侵略野心更为狂妄,随即把侵略矛头指向波兰,9月1日,德国就以突袭波兰掀起了对英、法的全面帝国主义战争。随后不久,相继入侵法国、英国。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种为了一时和平而牺牲他国利益的“绥靖政策”臭名远扬。德国入侵苏联:日,德军突入苏联,德军坦克师和步兵师,如潮水般向前奔涌。苏军丧师失地,短短10天之内,德军突进苏联600公里。第一天的战斗,苏军损失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希特勒狂言三个月灭亡苏联。战争初,苏联各条战线像潮水一样地后退。西北战线,两个星期苏军败退450公里,放弃波罗的海沿海地区。苏军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沦陷。西部战线也好不了多少,苏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损失50%以上的人员苏联加入二战的影响:1.苏联由于准备不足,战争前期损失惨重;2.苏联作为一个大国,再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后,拖住了大量德军,为西线胜利提供了有利保障;3.苏联在东线消灭了大量德军的有生力量,为盟军的反击创造条件;4.苏联经过二战的洗礼,再战后唯一能够和美国抗衡的军事力量。德国入侵苏联示意图:苏德战场开展后4个月的苏军损失情况:月,苏军一共损失2817303人,其中纯减员(指阵亡与失踪)2129677人,这其中阵亡236372人,因伤死亡40680人,因病死亡153526人,失踪1699099人;受伤687626人,其中受伤665951人、因病受伤21665人。据不完全统计,装备损失如下:轻武器417.28万件,坦克与自行火炮15601辆,各种火炮70574门,作战飞机7237架。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日至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历史评价:1.这次胜利,对争得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2.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使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同时它鼓舞了各国人民同法西斯占领者进行更加坚决的斗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历程:1.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2.德军攻入市区;3.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4.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对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使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同时它鼓舞了各国人民同法西斯占领者进行更加坚决的斗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示意图: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前奏——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中一次会战,于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间,苏联军队保卫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后反攻德军的战役。1.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希特勒吹嘘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此战的胜利使得同属于反法西斯的国家美,英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败法西斯必须团结的国家,这也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彻底打击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使德军再也无力在全线发动进攻。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德国在莫斯科会战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的计划破产,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遭到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苏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争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它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影响:1.德日意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了最大的威胁。这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基础。2.二次大战爆发后,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同时,英美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3.同盟大大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破坏。2.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5.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战中,世界反法斯国家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去得了深刻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4.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5.总之,只有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殖民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才能避免战争。 攻克柏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两次世界大战数据比较: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挥舞着文件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3904317452538318119619083637195  5月21日,德军直趋英吉祥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狭窄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名住民,且极易遭到轰炸机以及炮火延续进犯的小港作为海上退路,形势万分求助紧急。
  5月26日,丘吉尔下令撤出在法的英军,代号为“发机电规划”的敦刻尔克年夜退却起头,在短短的8天中,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周围一小块地域的盟军古迹般地撤出33万多人。
  希特勒对“谜”的依赖以及信托
  但敦刻尔克年夜退却的成功,其实不象征着英伦三岛已经经平安。紧接着,德国行将启动进侵英邦本土的“海狮规划”。在此以前,德国规划先捣毁英国空兵力量,不列颠空战就此暴发。这还是一场年夜英帝国的存亡战。
  而丘吉尔以及他的战争指挥体系起首必需知道的是:德国将有几多坦克、飞机、潜艇参战,其石油、钢铁的出产能力若何。
  希特勒很清晰守旧秘密的首要性,早在1934年就批示德国军方及谍报体系起头改换无线电暗码体系。1936年,德国谍报局启用了一种新的军事暗码,这分歧于以去的人工体例暗码,而是由机械体例。这台机械被恰到好处地称为“ENIGAMA”,也即英语“谜”之意。
  “谜”代价低廉、结子耐用,操纵、调养及携带至关简洁。更让希特勒安心的是,对方是否能获得“谜”,对付暗码通讯可有可无,由于若是不知道编码的法式,这类机械对缉获者而言没有任何用场。
  是以,希特勒对“谜”的依赖以及信托,几近到达了迷信的水平。他认为任何国度不成能破译它的暗码,因而绝不夷由地让德国海陆空军全数采纳了“谜”暗码通讯体系。
  英国人则化尽心血破译之。他们先是学着德国人的模样,制造出了一种与“哑谜”同样的机械。然而要想从德国人手中获得编码体系、编码法式遥比制造机械坚苦,德国人将其列为最高秘密,即便英国人到手,德国人一旦通晓后会很快且垂手可得地改换,得手的法式以及编码将毫无用场。
标签:丘吉尔,英国,辅弼,绥靖,德国,都会,张伯伦,防空,不列颠,降服,空袭,纳粹,法国,希特勒,西欧,警报,上空,平易,得悉,住民
分页:2/6页&&
与本文的相关文章推荐第357章 357 温斯顿丘吉尔的归来 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书书网
您的位置:>>>>>>
第357章 357 温斯顿丘吉尔的归来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月面著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书书网) 出现乱章请刷新!
你正在阅读,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
,如你喜欢本书请收藏!
[快捷键:←]--[快捷键:→]
别人正在看什么?
Copyright (C) 2009 ·shushuw()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作品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及书库评论均属作者或读者其个人观点和兴趣,与本站立场无关
-12-04 12: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时期的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