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Pro/e 模具设计拆模的具体cad实列教程...

【(1图)芜湖模具设计之pro-E模具设计培训班】- 芜湖职业培训 - 芜湖列举网
此操作需要先登录
芜湖列举网 - 芜湖分类信息网 -
归属: 安徽芜湖
联系时,请说明在“列举网”看到的!
列举网提醒您:为保障您的权益,请不要向陌生人汇款! 发布者IP归属地 安徽省 铁通。模具设计中3D拆模中的倒勾的拆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8页免费223页免费19页免费3页¥2.0036页免费 46页4下载券3页免费7页免费1页免费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8页免费24页免费37页免费25页1下载券19页免费
模具设计中3D拆模中的倒勾的拆法|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深圳PRO/E现代模具设计师专业——启程培训
被关注次数: &评论:
学& & 费:
课程预定:
课& & 时:
详见课程内容
在线咨询:
有无证书:
开课城市:
上课时间:
晚班, 周末班,全日制班,暑假班
班& & 型:
寒假班&暑假班&随到随学&
培训地点:
深圳市龙华公园对面中国农业银行四楼
招生对象:
& & PRO/E现代模具设计师专业& & 招生对象& & 1、初中、中专或中技、高中或同等学历文化程度的应届毕业生。& & 2、初中、中专或中技、高中或同等学历以上文化程度的社会青年,希望拥有高薪和令人敬慕的稳定的设计师职业。& & 3、工作在一线的生产人员,渴望通过学习掌握一门技能,提升自己,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社会青年。& & 培养目标:培养在传统模具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现代数字化设计手段,提高产品造型设计及模具设计的质量,并缩短设计周期的初、中级塑料模具设计人员。& & 模具设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和需求预测: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国外发达国家机械设备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使用率已达到85%以上。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种技术、资金、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模具工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早在1989年就已被国家定为机械工业技术改造序列第一位,在&十五&规划中列为重点扶持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几年,我国模具产业总产值保持13%的年增长率,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模具产值为700亿元, 2007年模具产值为820亿元。& & 就业前景:我国的模具工业虽然在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据预测,未来我国将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这更加给模具工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空间。为了加快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加快人才的培养。模具设计人员起薪一般是4000元,有经验的甚至可达30000元。& & 课程设置& & 学 习 内 容& & 主& & 要& & 课& & 程& & 1、工程机械制图基础:学习内容包括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图、模具专业装配图、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及标注。& & 2、AutoCAD工程制图:本课程要以画好二维工程图为重点,必须有实战练习,让学生学完后能熟练地标准尺寸、公差、形位公差、技术条件、光洁度、输出符合国标的图纸。& & 3、机械设计基础:学习内容包括机械运动方案分析与设计、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分析与设计、机械零件的结构分析与设计、实战综合练习。& & 4、机械制造(含模具制造技术)基础:学习内容有:常规机械加工的方法(参观工厂、模具车间)、模具零件的常规机械加工方法、模具零件的特种加工方法、模具装配工艺、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 5、塑料模具工艺及模具设计:学习内容包括:塑料及塑料的模型工艺、塑料模具的基本结构及标准件、标准模架、塑料注射模设计、其它塑料模具设计(包括:压注、挤出、中空、真空)。& & 6、Pro/E高级机械设计软件培训,此课程包括六方面内容:& & (1)、Pro/E基础篇:学习内容:简介模块、界面、软件安装、草绘、实体造型、装配、实战练习十个以上产品造型设计& & (2)、Pro/E高级篇:学习内容:高级曲面造型(变截面扫描、曲线生成方法、边界曲面、关系、参数化设计、Graph曲线控制、自由曲面、曲面修补、实战10例)& & (3)、Pro/E板金设计& & (4)、Pro/E运动仿真& & (5)、Pro/E塑料模具设计:学习内容:拆模三法入门、含靠破孔的拆模、复杂模具分形面的设计,EMX标准模架及设计、实战练习、3~5付塑料模具(中等)& & (6)、Pro/E数控加工:学习内容:数控铣 、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编程、实战3例。& & 7、毕业设计:设计选题:选作一付二板式多型腔模具;一付三板带侧抽芯模具; 一付中空吹塑成型模具& & 作品要求:从塑料件的设计、工艺性分析、绕口位置选择,浇注系统设计,模结构设计(三维)、二维工程图,主要成型件的工艺编制。& & 8、模具工厂见习二周(工具间、注塑车间)。实习目的:了解模具生产加工的全过程,了解塑件生产的设备及工艺过程。& & 9、介绍快速成型及快速模具新技术。& & 我校将根据学员的知识基础,在每期开学初对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员增开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美术造型(结构素描)课程。& & 可获证书& &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会颁发CAEP证书,可报考UG/PROE模具设计师、UG/PROE三维造型师、UG(PRO/E)数控加工师认证考试,考试费:120元/门& & 2、美国PTC(中国)考试中心PRO/E国际认证证书,考试费260元。& & 预测岗位初、中级模具设计师
教学经验:多年
个人简介:
& & 精通模具的设计与制程,包括UG模具设计、数控加工;Pro/e产品设计、模具设计等等
联系人:徐老师
该学校的其他课程
启程培训龙华分校
启程培训龙华分校
启程培训龙华分校
启程培训龙华分校Pro/E骨架模型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探讨_模型_中国百科网
您现在的位置: >
> 文章内容:
Pro/E骨架模型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 Pro/E软件中PTC公司开发的Pro/Molddesign和Pro/Casting两个模具设计模块是注塑模和压铸模设计模块,其为基于组件设计法,以模具设计的流程为架构,创建的一套宏程序,并组建成一个模块,其功能偏重于拆模,主要为分型面法和体积块法拆模。但对于复杂零件的造型,很难符合Pro/Molddesign和Pro/Casting拆模的标准,常导致开不出模,且找不出原因。而且Pro/Molddesign和Pro/Casting主要应用于注塑、锻造和压铸等型腔类模具设计,对于砂型铸造等模型类模具设计必须进行两次拆模才能达到需要的模型,而对于组合式芯盒的设计,Pro/Molddesign和Pro/Casting就更失去了其优势。
&&& 随着Pro/E软件功能的不断改进,对于砂型铸造等复杂模型类模具的设计,通用的组件设计法变的更有优势,且组件设计法不会出现开不出模的问题。
&&& Pro/E组件设计法中,尤以“自上向下”(Top Down)设计模式倍受推崇,其自顶向下的信息传递,方便管理大型组件,可有效地传递设计意图,可以实现各个设计小组的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同步设计指定框架下的元件和组件,提高设计效率,缩短模具开发周期。
&&& 本文以图1所示某型号拖拉机提升器壳体为实例,运用Pro/E组件设计法中的骨架模型法进行铸造模具设计的探讨。
&&& 提升器壳体的铸造工艺如图2,采用中间分型分模法,设计了1#、2#、3#、4#、5#共5个型芯,其工艺特点相当于半组芯造型,分芯面较复杂。其中1#型芯为零件内腔主体,因形状复杂和芯头的拔模斜度与脱模方向相反,需做成双层活块组合式脱落芯盒;3#、4#型芯也因四周不允许有拔模斜度,需做成活块组合式脱落芯盒。本文模具设计的工作流程如图3。
图1 提升器壳体
图2 提升器壳体工艺示意图
图3 工作流程图
1 主控件骨架模型及模具各部分的创建
&&& 1.1 主控件骨架模型的创建
&&& 首先在零件模型的基础上创建铸件模型,按铸造工艺要求去除所有非铸出孔,各加工面添加加工余量,按铸造工艺需要添加工艺补正量。进行创建拔模斜度等细节处理,完成铸件模型的创建。如果零件模型未考虑铸件创建规律要求,则先对零件模型进行相应处理,再按铸造工艺要求进行铸件模型的创建。在铸件模型的基础上按铸造收缩率对其实体尺寸进行放大,创建工艺模型以备模具设计使用。
&&& 骨架模型的创建,选择主菜单:→,创建一装配组件文件,进入装配组件的工作界面,选择主菜单:→→按钮翻,在“元件创建”对话框“类型”选项组中选择@骨架模型,在“元件选项”对话框“创建方法”选项组中选择@复制现有,在“复制自”选项组中选择“浏览”按钮,选取前面创建的工艺模型文件,将工艺模型的所有模型数据传递入骨架模型,完成骨架模型的初步创建。分型及分芯的处理与模型及型芯创建并行进行。
&&& 1.2上模的创建
&&& 本套模具中上模相对较独立,故先创建上模模型。打开骨架模型文件,选择主菜单:→→,在“出版几何”对话框“曲面集”选项组中选择上模创建所需的相应面组,创建相应的发布几何集,完成上模创建所需数据的标识打包。
&&& 返回装配组件的工作界面,选择元件创建按钮,在“元件创建”对话框“类型”选项组中选择@零件、“子类型”选项组中选择@实体,在“创建选项”对话框“创建方法”选项组中选择@定位缺省基准、“定位基准的方法”选项组中选择@对齐坐标系与坐标系,创建上模模型文件(创建其它装配组装时,可直接使用缺省装配,保证其空间位置,提高下一步设计效率)。激活新创建上模模型文件,选择主菜单:→→,在复制几何操控板中选择“参照”→“发布几何”选择骨架模型中相应的上模发布几何集,完成上模模型文件所需数据的传递复制,得到上模模型框架(如图4所示),这时可安排相关人员完成上模模型创建的剩余工作及工程图创建等工作。
&&& 1.3 3#型芯及芯盒的创建
&&& 下模型牵涉1 #、3#、4#、5#型芯的型芯头形状。因此在型芯创建后,再在其基础上进行创建。3#型芯相对简单独立,先进行3#型芯的创建。激活装配组件文件,进入装配组件的工作界面,打开骨架模型文件,进入骨架模型文件的工作界面。用旋转、拉伸和填充等工具创建3#型芯两端的芯头曲面组,选择主菜单:→→,在“出版几何”对话框“曲面集”选项组中选择与3#型芯相关的面组,创建相应的3#型芯发布几何集,完成3#型芯创建所需数据的标识打包,如图5a。
&&& 用前述上模模型创建及数据传递复制方法,完成3#型芯模型文件的创建及所需数据的传递复制。打开3#型芯模型文件进行实体化,3#芯盒为对开式芯盒,在此按工艺要求完成3#型芯的拔模斜度和铸造圆角的创建(3#型芯位于模型内部,其铸造圆角及拔模斜度在零件及铸件建模时一般都不会创建),如图5b。
&&& 此时可将3#芯盒模型创建的剩余工作(如图5c、d所示)及工程图创建等工作安排相关人员完成,按3#芯盒的结构特点,建议用组件设计模式中的主控件法进行建模,其工作量相对较小。
图5 3#型芯及芯盒
&&& 1.4 4#、5#型芯及芯盒的创建
&&& 4#、5#型芯除起成型作用外,同时还起压住1#型芯防止其产生漂芯的作用,因此先进行4#、5#型芯的创建。首先打开骨架模型文件,进入工作界面,用填充工具完成4#型芯与1#型芯相连处的分隔面创建,然后用拉伸、切除工具创建4#型芯四周的分芯面组。此时注意,型芯的外分芯面暂不创建,以利于发布几何集创建时模型的面组选取,同时利于4#芯盒创建时次级骨架模型创建和数据传递操作。同前述方法,将需要传递的数据用发布几何集准备好,完成4*型芯创建所需数据的标识打包。
&&& 用前述上模模型创建及数据传递复制方法,完成4#型芯模型文件的创建及所需数据的传递复制工作,得到4#型芯模型框架,如图6a所示。此时可将4#型芯模型创建的剩余工作、4#芯盒骨架模型的创建、4#芯盒的组装及部件的创建(图6c)以及有关工程图创建等工作安排相关人员完成。
&&& 用同样方法完成5#型芯、芯盒(图6b、d)及工程图等创建工作。
&&& 4#、5#型芯上、下面为平行面,成型面与外模有相接处,必须与外模斜度一致,而型芯又要有自身的脱模斜度,因此需做成活块组合式脱落芯盒,如图6c、d所示。为方便制造芯盒的结构工艺采用芯盒底板和芯盒框分开制造,底板形状可由数控进行加工,芯盒框和内壁4活块一起加工,然后用线切割加工内腔形状,并将芯盒框和活块分离,最后用线切割将4活块分别分离,这样可以保证各活块的配合间隙,同时使加工工艺简单,提高制造效率。
&&& 按4#、5#芯盒的结构特点,设计中可用组件设计模式中的骨架模型法,也可以用组件设计模式中的主控件法进行创建,这两种方法都较Pro/Molddesign和Pro/Casting法工作量小。
图6 4#、5#型芯及芯盒
&&& 1.5 1#、2#型芯的创建
&&& 如图2所示,因1#型芯中间油缸支撑板需要向上抽活块,所以必须在1#型芯头中间处增加一2#型芯,使中间油缸支撑板活块可连续到1#型芯外,以实现活块的抽出操作,在抽出油缸支撑板活块后,用2#型芯将1#型芯产生的空缺进行填补,从而达到要求。同前述方法完成28型芯模型文件的创建及所需数数据传递复制(图7 a)工作,将2#型芯模型创建的剩余工作、2#芯盒模型创建及工程图创建等工作安排相关人员完成。
&&& 在完成2#、3#、4#、5#型芯创建后,可开始1#型芯的创建。打开骨架模型文件,进人工作界面,在前面建模的基础上,在骨架模型的界面进行1#型芯芯头的轮廓线草绘,选择主菜单:→→,用扫描工具创建1#型芯型芯头的侧轮廓面组,用填充工具将115 mm孔与外模相接处向内偏移一工艺间隙距离创建面组。同前述方法完成1#型芯模型文件的创建及所需数数据传递复制(图7a、b),完成1#型芯框架的创建。将1#型芯模型创建的剩余工作、1#芯盒模型创建及工程图创建等工作安排相关人员完成(图7c、d)。
图7 1# 、2#型芯及芯盒
&&& 1#型芯位于模型内部,其铸造圆角、拔模斜度及平滑过渡在零件及铸件建模时一般都不会创建,在型芯实体化后要根据零件及铸件结构要求进行详细处理(图7c)。
&&& 1.6 下模的创建
&&& 至此可以进行下模的创建。打开骨架模型文件,进入工作界面,将外模芯头与型芯需有配合间隙的配合面向外偏移一工艺间隙距离(此操作也可在模型文件中进行),填充外型面的各空缺面。打开骨架模型文件,选择主菜单:→→,在“出版几何”对话框“曲面集”选项组中,选择下模模型创建所需的相应面组,创建下模模型相应的发布几何集,完成下模模型创建所需数据的标识打包。
&&& 用前述上模模型创建的同样方法,完成下模模型文件及所需数据的传递复制,得到下模模型框架,如图8所示。下模模型的实体化、结构细节处理、创建积砂槽和通气道等工作,可安排相关人员按工艺要求完成,实现并行工作。
2 模具分析检验
&&& 模具的设计过程中,如果是协同工作或设计中除骨架模型外还使用其它建模方法,最后还应进行各种检验分析。分别对各芯盒进行组装,在组件模式下进行元件干涉检验。分别对各芯盒和型芯进行组装,在组件模式下进行运动干涉检验。将型芯和型腔进行组装,在组件模式下进行元件干涉及下芯、合箱运动干涉检验,同时可检验型芯和型腔的配合间隙。在模具制造前进行相应的检测,可以避免模具制造中不必要的返工,缩短模具的开发周期。
&&& 在复杂的铸造模具设计中,外模、型芯的拆模是关键,在设计复杂零件时,设计师会因为零部件繁杂而忽略了某些小的地方,尤其是内腔的细节更难处理,甚至可能存在一些小的错误。应用Pro/E的Pro/Moldde―sign和Pro/Casting模块进行设计时,拆模中常会出现失败现象,查找原因较困难,有时无法处理。对于组合式芯盒活块还需拆分,而且活块成型部分的拔模斜度必须在确定了活块结构后才能确定,Pro/Molddesign和Pro/Casting模块就更失去了其优势。而Pro/E中所提供的组件模式中的骨架模型功能,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影响,通过以骨架模型的数据共享,使设计思路和数据更快更准确地传递,实现设计的一致性,使设计过程更容易、更准确、更有效率,更适宜于多人同时进行并行设计工作,缩短模具设计周期。主管设计师在模具设计过程中,可实现设计过程中的管理与组织,可从全局出发完整地掌控与传递设计意图。骨架模型在复杂铸件铸造模具设计及分折应用中有较大优势。在模具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零件和模具的结构特点选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有时在设计中将几种设计方法综合应用,会得到更佳的效果,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Pro/MOLDESIGN Wildfire 5.0拆模设计与补模基础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Pro/MOLDESIGN Wildfire 5.0拆模设计与补模基础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图书简介:
机械行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的火车头,而模具设计则是机械行业中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本书将围绕模具设计主题,讲解Pro/E的各种功能。承继本工作室的一贯风格,我们先详尽地说明模具的概念,然后再以实例辅助说明。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充分阐述本书主述者的多年模具设计经验,让想入行但尚未入行的学生或社会人士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到其他同类书中难得的设计经验,快速成为一位好设计师。
本书适合机械行业的所有设计和制图人员,是机械本科或相关专业的最佳学习教材。
本书在第一版(Pro/ENGINEER Wildfire 2.0)出版后,反应热烈。因此,在本书第二版改版之际,我们按读者的建议重建本书,除了新增一些范例以外,我们还根据采用本书作为教材的老师的需要增加了习题解答。
本书的主述者徐云祥老师,是一位在台湾模具界具丰富经验和求知精神的可敬长者,龙震老师好不容易才找到他,并请他为本书作主述。他在本书中所强调的“拆模三法”,是融合设计实务和Pro/MOLDESIGN计算机软件的难得结晶,势必会很快成为Pro/MOLDESIGN模具设计的主流。
徐云祥老师已经于2010年夏仙逝,本书将为纪念他的付出而延续!
本书从模具的基本概念开始,然后再进入拆模的实例。在实例中,我们会先从一个简单的范例开始,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拆模,接着再拿一些实际的产品来做额外的拆模练习。由于本书采用以实例来说明软件的指令功能,所以全书没有指令的详述,而以直接的操作来熟练指令。
通过本书的学习,不论读者有没有经验,都会很快地熟悉模具设计中的拆模法。具有这样的基础后,不论是转向造型设计、机构设计,还是更深入到专业的模具设计中,都是可行的。
不论是龙震工作室,还是二代龙震工作室,我们开发的电脑书籍共同的特性在于:
* 个性化的服务,软件功能与专业的完美组合。书中摒弃一般图书只注重软件功能介绍,而忽视读者专业需要的缺点,既介绍了软件功能的使用技巧,又结合了读者专业的特点,所以我们开发的图书也不是一般的图书。
* 以图例形式完成对操作过程的解说,避免使用冗长文字来破坏思考,一向是我们一贯的特色。
* 所授范例个个经典,并应读者要求在书中完整展示制作步骤。
* 网站技术支持。凡是购买我们开发的图书的读者,都可以通过“龙震在线”获得最快捷的技术支持。同时,网站的内容和服务方式还会不断扩充。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冲压模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