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若有所思的意思,( )有所梦

高中政治哲理——唐宋经典名言的哲理赏析+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全)!!_中华文本库
第2页/共8页
文本预览:
规律性,从而预见到天要刮风和下雨。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该句出自宋陆游<>,其意为:从书上学 到的知识终究显得浅薄,要真正弄懂所学的知识,必须 亲自参加实践。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 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 得到深化。该句强调了实践的观点。 8、“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该句出自唐罗隐<>,其喻意为: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的 高尚情操。 考点透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该句折 射出一种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 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该句出自唐王翰<>,其意为:喝醉了躺倒在沙场 上,请不要见笑,自古以来沙场征战,有几人能活者回 来? 考点透视:不同的价值 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 用,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有很需要影响,该 名句反映了守边卫国的将士们那种视死如归的价值观。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 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 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 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 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 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 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 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 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 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 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 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 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 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 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
第2页/共8页
寻找更多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哲理选择题汇编
下载积分:85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5:36:25|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精品】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哲理选择题汇编.DOC
官方公共微信费尽心思,苦苦思索的成语是什么?_百度知道
费尽心思,苦苦思索的成语是什么?
!!!!!!!!!!!!!!!!!!!!!!!!!!!!!!!!!!!!!!!!!!!!!!!急急急急急叫姐姐!!!!!!!!!!!!!!!!!!!!!!!!!!!!!!!!!!!!!!!!!!!!!!!!!!!!!!!用句子换成语!!!!!!!,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苦思冥想、煞费苦心、绞尽脑汁?
其他类似问题
成语的相关知识
其他8条回答
呕心沥血 呕心吐胆 搜肠刮肚、冥思苦想 、绞尽脑汁 挖空心思 煞费苦心
【苦思冥想】 尽心地思索和相象。【瞑思苦想】 深沉地思索;尽力思索。前思后想】 谓反复考虑思量。 【穷思极想】 极言用尽心思。 【霞思天想】 苦思冥想。 【行思坐想】 谓不停地思考。 【昼想夜梦】 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②指日夜梦想,殷切追求。 【左思右想】 反复思考。 煞费苦心绞尽脑汁
费尽心思,苦苦思索,不是成语!!!
冥思苦想,绞尽脑汁
21、这段话把爸爸抽烟时的神态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 栩栩如生) 22、喝着这早就享有很大名声的龙井茶,我不禁高兴得手脚都舞动起来。(享有盛誉)(手舞足蹈) 23、走了一天的路,我又饿又冷,难以忍受。( 饥寒难耐) 24、为我攻克这座堡垒,我军战士前面的人上去了,后面的人也紧跟着上去。这样坚持到底,毫不放弃的进攻,使敌人心神受到极大震动。( 前仆后继)(坚持不懈 )(心惊胆寒) 25、越过高大险峻的山岭,穿过各种声音嘈杂纷乱的街道, 我们白天黑夜不停地赶路,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全世界闻名的长城脚下。(崇山峻岭)(人声鼎沸)(日夜不停)(举世闻名) 26、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的李明经过深入的思考,不慌不忙,非常镇定地说:“在学习上只有集中全部注意力,勤奋得不知疲倦,才能有所收获……”他说起话来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而且有深刻的含义,让我们越想越觉得有意思。(文质彬彬)(深思熟虑)(镇定自若)(全神贯注)(孜孜不倦)(滔滔不绝)(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27、这种事情虽然同学们都因为经常看见而习惯了,但我仍然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我想,怎样解决这个像火烧眉毛一样急的事呢?( 司空见惯)(心急如焚)(燃眉之急) 28、她走路时抬着头,挺着胸,精神饱满,哪像一个疾病缠身的人?(昂首挺胸) 29、罗盛教奋勇向前,不顾生命危险地跳入水中救落水儿童。(奋不顾身) 30、经过老师的讲解,我突然一下子明白过来。(恍然大悟) 31、当北方还是雪后一片银白的世界,南方 已是春意盎然。(银妆素裹) 32、李老师对大家态度温和,容易接近,大家都很喜爱他。(平易近人) 33、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他夜晚接着白天地工作。(夜以继日) 34、这场洪水灾害的场面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震撼人心) 35、同学们都是思想单纯,活泼可爱。(天真烂漫) 36、中国文化学识丰富,又专又深。(博大精深) 37、同学们天天、时时生活在一起,感情很深。(相濡以沫) 38、看着这幅颜色繁多、灿烂多彩的画,他笑了。(绚烂多彩)
在五年级下册中是:绞尽脑汁!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漫游成语王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4页&#165;1.0019页免费38页免费16页免费5页免费3页免费10页1下载券25页3下载券94页1下载券31页2下载券
漫游成语王国|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7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param name="movie" value="banner.swf"
政治教研组
最近更新:
成语、俗语哲理浅析
成语、俗语哲理浅析
时间: 14:37:19&&
浏览次数:3833
高二《哲学常识》复习资料(一)(2008.3)
:&&&&&&&&&&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矛盾的特殊性)
5(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
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 (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 (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2)(3)(4)&&& B(3)(4)&&& C(3)&& D(4)
6、“望梅止渴”说明了( )
(1)望梅确实能解渴 (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
(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A(1)(2)&&&&& B(1)(2)(3)&&&& C(2)(3)&&&& D(2)(4)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 (4)意识决定于物质
A(1)(2)(3)(4)& B(1)(2)(3)& C(1)(3)(4)& D(2)(3)(4)
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 )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 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
“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
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 )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2、“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 )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
A(1)(2)(4)& B(2)(3)(4)& C(1)(2)(3)& D (1)(2)(3)(4)
1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
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14、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
C实践决定认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15、“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 )
A对墙坏必被盗未能预见&&&&&&&& B不及时筑墙,造成其财产损失
C凭主观经验办事&&&&&&&&&&&&& &D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16、“智子疑邻”告诉我们( )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17、“审时度势”是说( )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
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
18、将上题中的观点运用于市场经济中,要取胜必须( )
A改造和利用规律&&&&&&&& B自觉遵循和运用规律
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D实行对外开放
19、“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 )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0、我们之所以要“尽力而为”是( )
(1)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 (2)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
(3)运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 (4)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需要
A(1)(2)(3)& B(1)(3)(4)& C(2)(3)(4)& D(1)(2)(4)
21、“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2、“杞人忧天”错在( )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3、“人定胜天”思想( )
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
24、“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 )
A承认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C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2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26、“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 )
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 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
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 )
(1)不正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
(2)正确的,因为在认识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
(3)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
(4)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
A(1)(4)& B(1)(3)& C(2)& D(1)(3)(4)
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 D一切从实际出发
29、“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3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
(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卵(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
A(4)(5)&&& B(3)(4)(5)&& C(1)(6)& D(2)(3)(4)
3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1)(2)(3) &&B(1)(2)(3)(4) &&C(1)(3)(4) &&D(2)(3)(4)
3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 (5)墨守成规(6)浅尝辄止(7)统筹兼顾(8)固步自封
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
33、“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 )
(1)承认物质,否认运动(2)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4)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5)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6)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A(1)(3)(4)(6)&&& B(1)(4)(6)&& C(3)(4)(6)&&& D(1)(4)(5)
34、“刻舟求剑”之所以落空,是因为那个楚国人( )
(1)否认了物质的存在(2)背离了物质的运动规律
(3)离开了物质空谈运动(4)静止地看问题
A(1)(3)&&&& B(2)(4)&&& C(1)(4)&& D(2)(3)
35、“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 )
(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
A(1)(2)(3)&&& B(2)(3)(4)&&& C(1)(2)&& D(3)(4)
36、“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7、“舍足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
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38、“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 )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量变和质变关系
39、“坐井观天”之所以作贬义用,是因为它( )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割裂整体与局部关系
C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D陷入唯心主义
40、“万事如意”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哲理
A世界的物质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特殊性&&&&& D运到的绝对性
41、“好事多磨”包含的哲理是( )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4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 )
(1)客观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2)无论办什么事都要瞻前顾后,通盘考虑
(3)要时时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4)考虑问题切忌思维的直线性、单一性
A(1)(2)(3) &&&&B(1)(2)(3)(4) &&&&C(1)(2) &&&&D(2)(3)
43、“怨天尤人”错在( )
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
44、“实事求是”体现了( )
(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A(1)(3)&&& B(2)(4)&& C(1)(2)(3)&& D(1)(2)(3)(4)
45、“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 )
(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
A(1)(3)&& B(2)(4)&& C(1)(2)(3)&&& D(1)(2)(3)(4)
46、“新陈代谢”的哲学寓意是( )
(1)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A(1)(2)(3)&&&& B(2)(3)(4)&& C(1)(2)(4)&& D(1)(2)(3)(4)
47、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
(3)好事多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
A(1)(2)&& B(1)(2)(3)&& C(3)(4)&& D(2)(3)(4)
48、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
(1)守株待兔(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水滴石穿,绳锯木断(4)物极必反
(5)墨守成规(6)吃一堑长一智(7)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8)失败为成功之母
(9)断章取义(10)统筹兼顾
A(2)(3)(7)&&& B(4)(5)(6)(8)& C(1)(9)(10) &&D(3)(6)(9)
49、上题中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 )
A(1)(2)(3)(4)& B(5)(6)(7)(8)& C(1)(5)(9)&&& D(2)(8)(10)
50、上题中的说法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观点的有( )
A(1)(2)(3)& B(4)(5)(6)(7)& C(6)(7)(8)(9)& D(4)(6)(8)
51、“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C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52、“防微杜渐”的哲学寓意是( )
(1)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2)矛盾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3)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
A(1)(3)&&& B、(2)(3)&&& C(1)(2)&& D(3)(4)
53、“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现为(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量变质变原理与静止孤立观点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内外因关系原理与外因决定论的对立
54、“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错在( )
(1)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2)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3)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4)否认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哲学 原理
A(1)(2)(3)(4)&& &B(1)(2)(3)&&& C(1)(3)(4)&&& D(2)(3)(4)
5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哲学寓意是( )
(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4)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5)事物内部特殊 矛盾 规定其特殊本质
A(1)(2)(3)(4)&& B(1)(2)(3)(5)&& C(1)(2)(5)&& D(2)(3)(5)
5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因为( )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D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5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与“四季循环,昼夜更替”的共同点是( )
A都是一种因果联系&&&&&&&&& B都是事物的质变和发展
C都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D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据此回答:
58、该成语主要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
59、对我们青年学生的指导意义有( )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而要正视而不能躲避矛盾
(2)我们要懂得“福”与“祸”是对立的,因“福”得“祸”是绝对的,日常生活中要善待“祸”
(3)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且都是积极的,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矛盾双方的转化
(4)老翁因其儿子没被应征入伍,战死沙场而认为是“福”是不对的,因为他的观点违背了一分为二的观点,混淆了战争的性质界限&&
A(1)(4)&&& B(2)(3)&&& C(1)(2)(4)&&&& D(1)(3)(4)
60、下列看法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 )
A积劳成疾&&& B声东击西&&&&& C因材施教&&&&& D居安思危
61、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 )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D满招损,谦受益
62、“过犹不及”在哲学上符合( )的辩证关系
A内因和外因&& B量变和质变&& C认识和实践&& D主观能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
63、“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 )
A包含了矛盾特殊性原理&&&&&&&&&& B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C揭示了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D反映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性
6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认识论看是( )
A实事求是的态度&&&&&&&&&&&&& B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态度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的方法&&&& D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方法
65、“盲人摸象”的哲学寓意是( )
(1)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2)要坚持全面观点,克服片面性
(3)要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占有感性材料必须全面完整
(4)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只从感知事物局部特征下结论是错误的
A(1)(2)(3)(4) &&&B(1)(2)(3) &&&&C(1)(3)(4)&&&& &D(2)(3)(4)
66、“生不逢时”包含的哲理是( )
A人生价值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人生价值实现首先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D提高全面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67、“愚公移山”与“田忌赛马”这两个故事共同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D、构成事物的成分由于结构和排列秩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
诗文中的哲理集锦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改为“窗前”。其实,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回答1-3题。
1、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 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2、有人将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 )
A是对认识的发展&&&&& &B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C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D不是对事实的反映
3、人们要想获得正确认识( )
A必须勤实践、勤读书、勤思考 &&&B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
C必须亲身实践 &&&&&&&&&&&&&&&&&D必须经过系统学习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回答4-5题。
4、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 )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
5、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 )
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 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
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 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
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E乃一声山水绿”。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据此回答6-7题。
6、前后两个“绿”字都是()
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
7、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 )
A认识事物的需要&&& B思维习惯的不同&&& C改造世界的需要 &&&D审美情趣不同
以下是叙述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四首诗,据此回答8-9题。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遣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几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来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8、四位诗人的揭示了运河与隋朝灭亡之间的联系。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原因和结果
A、之间是先行后续的关系&&&&&&&&& B、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D、在时间上的继承性
9、从哲学上看,南北大运河的开通表明( )
A、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自然
B、人类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C、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属性和规律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前提
D、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10、“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命题。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
1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 )。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C、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这首诗主要说明(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15、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16、人们要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从主观方面来讲,必须做到( )
(1)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
(2)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
(3)不断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4)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1)(2)&&&& B、(1)(3)&&& C、(1)(2)(3)&&& D、(1)(2)(3)(4)
1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18、“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 )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9、“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的观点
A、普遍联系&& B、变化发展&& C、新事物不可战胜的&&& D、矛盾上事物发展的动力
20、“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表明( )
A、自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C、自由比生命和爱情更有价值&&&&&&&& D、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面变化
21、朱《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2)&(2)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3)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4)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1)(4)&& &B、(2)(3)&& C、(1)(3)&& D、(2)(4)
2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 )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 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 ⑷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⑷&&& D、⑵⑶⑷
23、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24、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25、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26、“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 )哲理
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⑵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⑶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⑷事物联系可以主观臆造
A、⑴⑵⑶&&&&& B、⑴⑵⑷&&&&& C、⑴⑷&&&&& D、⑴⑶⑷
27、上句诗体现了认识论的( )哲理
A、客观事物变化导致认识的变化&&&&&&&&&&&&&&&& B、人与万物相区别的特点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是直接相通的
28、“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之来又是谁?”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
A、用发展的眼光&&&&&& B、透过现象看本质 &&&&C、坚持矛盾观点&&&& D、注重事实
29、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0、“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 B、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新出现的事物变化总比旧事物优越
31、“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 )
A、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变化&&&&&&&& B、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变化呈现规律性的表现
32、“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的这句诗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重要
B、精神满足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
C、事物总是有其两点而不是一点
D、创造在先,享受在后
33、“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这首诗从哲学上告诉我们()
A、事物是变化多端,难以预料的
B、遇事三思就能逢凶化吉月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真相只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假相是时事物本质的掩盖
34、“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
A、物质是运动的&& &&&&&&&&&&&&&B、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C、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 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35、“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表明( )
A、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具有各自特殊性
B、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自有自己的特点
C、内因决定事物的外因
D、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36、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陷越深&&&&&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37、“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g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含哲理是( )
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 ⑵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⑶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存在 ⑷任何事物都有自身优点和缺点
A、⑴⑵&&&&& B、⑴⑶&&&&& C、⑵⑶&&&& D、⑵⑷
3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40、“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此诗错在()
A、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B、否认了矛盾双方转化条件
C、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D、只看到了处处有矛盾,忽视了矛盾时时有
41、毛泽东诗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要把握适度原则&&&&&&&&&&&& B、办事情要抓重点
C、办事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42、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该诗启发我们()
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李杜诗篇有脍炙人口之感
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阶段&&&&&&&&&&&&&&&&&&& D、李杜的诗已经过时
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字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3、“原上草”的“枯荣”表明(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形式&&&&&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4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 B、物质是不长久的
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规律是客观的
4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从诗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
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⑵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⑶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⑷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⑴⑵&&&&& B、⑶⑷&&&&& C、⑴⑵⑶⑷&&& D、⑴⑶⑷
46、“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上相互联结的&&
D、严寒冬天的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
47、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4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 )
A、超前反映&&&& B、如实反映&&&&& C、特殊形式的反映&&&&& D、歪曲、虚幻的反映
&&&&&&&&&&&&&&&&&&&& 版权所有:平度市第九中学&&&&&&&&&&&&& 地址:山东 青岛 平度市天津路999号&电话:9&青岛市公安局备案号:01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所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