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50年里,都有那些新的电子科技大学可...

app" title="扫一扫" />
官方微信订阅号
客服热线:400-
1F钢铁资源
¥250/平方米
2F机械专业
¥325800/套
¥28500/台
¥25500/台
¥20000/台
¥66000/台
¥56000/台
3F流体专业
¥150000/台
4F五金系列
¥66/立方米
5F电气专业
¥19980/套
6F有色金属
¥15200/件
¥13680/吨
¥220/千克
¥16180/吨
7F矿产能源
¥450/立方米
¥18000/件
8F工业原料
¥17500/吨
¥8.3/千克
¥9.6/千克
客户服务热线
400-0512-投诉与建议
 |  |  | 
2016“互联网+工业新革命”主题年会暨慈善拍卖会Engadget 中国版 - 消费性电子产品新闻和评测
如果你在苹果的
上市后,第一时间购入了这款产品的话,下面要说的事情非常重要,而且建议你在读完文章后尽早采取对应的措施。早些时候苹果对外,在 2015 年 4 月至 6 月间售出的 MacBook 中,有「一部分」设备的 USB Type-C 电线可能会因为「设计缺陷」导致其无法正常使用。
自去年在 I/O 大会上推出了
服务以后,Google 就陆续将自己旗下的都引入到了这个新的平台之上。时至今日,许多人熟悉的 Picasa 终于也没能「幸免」,官方已经这项服务将于今年 5 月 1 日正式关闭。现有用户若想再找到自己照片的话,只需登入 Photos,Google 已将所有内容全数转移就绪。不过要提醒一句的是,桌面版的 Picasa 应用在 3 月 1 日之后就将无法使用,所以大家还是尽早迁移习惯起来吧。
苹果真的会在 发布传说中的 4 吋
吗?这件事的可能性,现在真的变得越来越高了。今天早些时候, 又得到消息称,上述两款产品将会在 3 月 18 日(即美国时间 15 日后的首个周五)正式开卖。如果他说的情况属实的话,那苹果这次等于是放弃了留出一段预售期的常规做法,而这背后的原因,不知是不是觉得两款新机相对来说会比较「小牌」一点呢?不管怎么说,传闻中的日期已经离我们不远,苹果的邀请函,说不定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之前 Skype 在推出的视频贺卡看来反响不错,以致于微软现在决定于情人节当天再度将该功能上线,让更多用户能以这种生动的方式向自己的伴侣表达爱意。跟上次一样,使用者只需先录制短片,之后再加上专门的主题滤镜进行编辑,只属于你的「爱的讯息」很容易就能大功告成了。当然,制作出来的视频可以被直接存入设备,如果你想用 Skype 以外的工具来分享的话也一样十分容易。如果这次效果依然很好的话,估计开发团队应该会考虑把它打造成一项「传统」吧。
现在做运动服饰的,不配个健身应用都不好意思出门。Adidas 去年买下了 , 旗下有 Endomondo 和 MyFitnessPal(而且他们还在跟
合作)。 则更不必说,早早就自行推出了各类软件, 社交圈也是一样做得风生水起。
时至今日,跑鞋大厂 Asics 终于也加入到了这一行列当中,而他们的收购对象,是在市场中同样流行度颇高的 。按照后者 CEO Jason Jacobs 的,双方目前已进入了「最终协议」阶段,不过具体的交易金额,暂时还没有一切确切的说法。值得一提的是,在 Runkeeper 统计的 Shoe Tracker 数据中,Asics 穿著者的比例是所有跑鞋品牌中最高的。话说,这应该不会是 Asics 愿意花钱的理由之一吧?
想来大家该包出去的红包应该也都差不多了,可以来看一下年终还剩下多少钱可以犒赏一下自己一年的辛劳了吧?小编们年终应该算得上凄凉(咦,老板在看吗),但身为科技编辑,再怎样也要买个什么新东西回来的,不然等年假结束的时候,没有东西炫耀可是会被看不起的呢!
看着所剩无几的年终,Engadget 的小编们准备砸在什么上面呢?让我们一个一个向大家介绍吧!
有关苹果产品的专利战又开始了,来自加州的开发者 Immersion 苹果和 AT&T 侵犯其技术专利。指苹果的 iPhone 6 / 6 Plus、iPhone 6s / 6s Plus、Apple Watch / Watch Sport / Watch Edition 产品侵犯了该公司的两项有关震动反馈技术专利,名为 Haptic Feedback System with Stored Effects 的
号专利和名为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actile Sensations 的
号专利。iPhone 6s 和 6s Plus 更被指同时侵犯第三项专利, 号的 Interactivity Model for Shared Feedback on Mobile Devices。
市面上有不少感应器和智能家居设备均是用上蓝牙技术,但它们要被使用者作遥距操控时,都要先经过中介一些中介设备。新发布的结构,就能让这些蓝牙设备免除使用中介设备,直接内建连接互联网的能力。打比方说,连网温度计能把使用者家中的温度信息上传至互联网,使用者就能随时查询和监测有关数据。
要应用新标准至消费级产品,通常都需要长时间,所以大家先不要幻想近期就能买到相关的新产品。但这样就能减低 IoT 产品对 Wi-Fi 连线的依赖程度,让它们以 直接连网,更方便使用者随时随地监控。
市面上现存的
和一些对手,都是搭载了高通的 Snapdragon 400 系列芯片组。高通为了进一步扩展这炙手可热的当红市场,最新推出了戴式设备专用芯片组 - 。
终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的一块重要拼图也给凑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加州理工学院和 MIT 了,或称时空涟漪的存在。两台 LIGO 探测器在 2015 年 9 月 14 日在测量一抹掠过地球,由新发现 13 亿年前的黑洞碰撞后的讯号中,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然而科学界一直都有收到相关现象存在的,只是以前一直苦无证据来证实。  很多科学处于大爆发前夜:  1、生物学。现在已经能够读出所有现存生物的基因密码,但没能掌握基因语言。人们正在摸索各基因组参与蛋白质合成的机理和过程,读懂了基因,人们将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物种,人造物种将取代上帝创造的特种。  2、医学。当前的医学还处于蒙昧时代,人们仅对于一些简单分子如何参与有机体互动有简单了解,对个别分子如何抑制和杀死有害细菌有一点研究,对部分病毒的分子结构有所研究,但对人体免疫机理的研究非常欠缺。99%的疾病(包括癌症),免疫力强的人可以自愈,如何激发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研究才刚起步。  中医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医术极精的医生有如神仙,能够医疗西医望而却步的疑难杂症(这类医生数量极少;拿手的也只是极狭窄的领域);一剂处方,增减一味药或变一下药引子或用药量,效果天差地别。中药成分极其复杂,弄清楚其药理毒理极为困难且极为重要。  医学距离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还很遥远。  3、材料学。材料学至今还停留在经验上(少数如王华明等人的研究例外)。除人造钻石、单晶硅等极少数材料,多数材料极端粗糙:充满了杂质和缺陷。没有杂质和缺陷的纯净物质,性能的提升是几何级数的。对纯净材料的生长规律研究才刚刚起步。  4、化学。现在的化学也还是经验化学。对原子外层电子的能级研究,通过计算寻找原子的最佳组合方式几乎还没起步。  5、人工智能。IT业从自娱自乐到对全工业体系的改造,尚在进行中(初期),这个改造包括产品改造和生产方式的改造。码农的黄金时代还有50年。  最后说一下车用内燃机,这仅仅是未来科技革命的一小块。车用内燃机当前的热效率仅为20%左右(多数时候工作在低负荷这个低热效率状态),其它近80%的能量,通过燃烧室壁面散热和尾气余热被浪费掉,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虽然这一领域在内燃机发明后都未能取得大突破(仅在升功率及摩擦损失方面有所改进),但未来20年,车用内燃机的热效率有望翻番(甚至更高)。这是本人的专业领域,本人已经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可靠途径。  本人才疏学浅,当代急待突破的学术领域,可能远不止以上所列,欢迎天涯大神补充。  有志于科研的同胞们,科学并没有被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研究所独占,相反,他们只是给我们指出了一条科学研究的大道,或给了我们一把打开真理之门的钥匙。正如牛顿所言,他不过是在真理的大海边上拣到了几只漂亮的贝壳,真理及无数对人类极为宝贵的知识正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楼主发言:376次 发图:
  高技术贴,必须顶。  
  随手写的,正文中没排序。  现在见得着的,最容易出效益的,是人工智能。IT对工业的改造,还有20年的发展时间。  其次是材料科学。共价键的结合强度是超过金属键的,强度、硬度最好的应该是非金属材料,现在的碳纳米管就是一个突破方向。现在的光电转换效率仅20%不到,这方面材料学也有待突破。高温超导仅做到在液氮中实现超导,急需理论迎新。  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太低,电动汽车三分之一重量是电池。同样需要材料突破。  3D打印更需要打印材料及打印工艺研究,这方面王华明取得了突破,未来20年内,会有很多性能优异的3D打印材料被开发出来。  化学——计算化学还没起步,但愿10年内能够起步;20年内能够发展为独立学科;50年能够基本成熟。  生物学,现在处于黎明前的黑暗。读懂DNA编码是艰难的;但一旦读懂,所产生的科技进步将超过所有人的想像——你想要某种功能的生物,就能写出这种生物,如同现在写软件。——估计20年内能起步。  医学。美国的顶级医药公司,已经采取分析细菌和病毒结构的方法研制药物,他们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但总体上,医学还没找到正确的研究方法,对激发自身免疫力的研究也很少。50年内但愿能起步吧。
  @股海潜伏2013 1楼
13:11:49  高技术贴,必须顶。  -----------------------------  谢谢!前沿的东西,很容易犯错,很多前辈有想法都不敢写,怕毁了一世英名。更多的人(包括顶级学府的某些大教授),受现有知识所困(钻进去后跳不出来),以为现有知识体系已经完备,找不到科技发展方向。很多科研课题,都是为了评职称,搞些没用的研究。  年轻科研人员,失去方向感的不少。确有些人恨自己出生晚了,科技大发现的时代没赶上。
  最近30年,发展最快的无疑是IT技术。电脑、手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这只是IT技术发展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强大的科研工具,但如何利用这个工具,人们还在摸索之中(计算机仿真分析),它还远远没发挥出它的全部能量。很多科学研究,人们甚至都还没想到具体的编程方法。
  支持你继续,这才是正道!  
  当前科技发展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博士不博。越是学历高,研究的领域越狭窄,在自己的领域外,就和科技白痴差不多(不得不承认,本人也存在类似毛病)。这样的体制结果,导致科技人员的眼界越来越窄,看不到未来的出路。  年青人在语言学习上投入太多,高考三门主科,语言占了两门;英语考试改革,有人就要为语文增加分数(权重),还有要复古的国学热。  采用计算机进行语言翻译,近两年进步不小,以往的初级笑话在减少。有人说,计算机有望让人克服语言障碍,把人从繁重的语言(外语)学习中解放出来,但愿这一天早日来临。
  嗯,很有意思的帖子,楼主继续。
  现在很多大学教授在科研上失去方向,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本行业的前沿在哪里,突破点在哪里,遑论指导学生。教授迷失方向的结果是学生迷失方向,很多大学生(甚至很多硕士博士)都不知道哪些知识有价值,能够在今后的职业中派上用场,不知道该把精力放在哪些方面,于是混个文凭了事,把读书成了一种不划算的投资。  从某些角度,某些学术领域——跨学科对话,最容易产生新的技术突破;但从另一个角度,学科间的沟壑,导致相互缺乏共同语言,对话根本无法开展。最佳办法,是在跨度大的领域多拿几个博士,但这除极个别学霸外,其他人拿一个博士都头大。
  对回贴人深表感谢。  这贴有人回,只能说是神迹。科技发展方向,科技部的专家都闹不懂,导致忽悠国家科研经费的事件层出不穷,导致科技部搞的发展规划,只能参照国外亦步亦趋。中国工业领域山寨盛行,科技领域也不遑多让,论文抄袭极其普遍(通常称为“引用”,但除开引用部分,很难挖掘到干货)。  这个题目有点超越本人的能力,本人也只能点到为止。希望能看到天涯大神的意见和评论。
  顶楼主,我是科盲。说点外行话希望楼主别计较,我觉得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是光科技。  从人类发展史上来看,首先是掌握了火的运用,脱离了石器时代,一直到蒸汽机的发明也在火科技范畴之内(热学);近现代掌握了电的运用,进入了信息时代;将来如果掌握了光的运用,则空间束缚将不复存在,甚至时间观念也可能发生变化(相对论)。
  这样看来还是有希望的!!!!!!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问题并找到方向的。
  @一习之地 10楼
14:23:15  顶楼主,我是科盲。说点外行话希望楼主别计较,我觉得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是光科技。  从人类发展史上来看,首先是掌握了火的运用,脱离了石器时代,一直到蒸汽机的发明也在火科技范畴之内(热学);近现代掌握了电的运用,进入了信息时代;将来如果掌握了光的运用,则空间束缚将不复存在,甚至时间观念也可能发生变化(相对论)。  -----------------------------  谢谢顶贴——现代科学分类如此之细,我们谁敢保证自己样样内行呢?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某些光(紫外线)的波长极短,信息传输能力超强。还有打算用光的纠缠态量子效应传递信息的,搞量子计算机的。这东西太神奇,本人也望而却步。  至于时空穿梭,有人认为被等离子体覆盖即能实现时空穿梭。据说等离子体隐形(仅对雷达隐形还是也对肉眼隐形?),也很神奇,超越本人的理解范围。——如果“从不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那么我认为是假的。太阳应该被等离子体覆盖,但我们既没看到太阳搞时空穿梭,太阳在我们面前隐形。  相对论认为,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播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纠缠态量子效应是无法传递信息的,我判断不了爱因斯坦正确还是潘建伟正确——他们都太高了。  量子计算机也许理论上可行吧。  现在IT最主要的瓶颈是对已有的计算能力的运用不充分——而非计算能力不够,现有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已经足够强大了。当然,要模拟可控核聚变,可能需要量子计算机。但可控核聚变的问题不是计算问题,而是方法问题。  子不语怪力乱神,象这种时空穿梭之类、量子力学的各类解释,应该是上帝的领域吧。上帝粒子的发现,动用了数十亿欧元的设备。微观领域,可能超弦理论已经是尽头,再往后,超过了人们可以制造的设备的能力(超弦理论已经无法验证)。  人们对原子核及电子的研究,可能计算出电子势、轨道和结合力,计算出各种原子间结合的各类化学键,计算出在哪种条件下哪些原子可以出现稳定的结合、结合方向及定向生长等,这是未来化学和材料学的突破口。
  @phil12345cn 11楼
14:37:03  这样看来还是有希望的!!!!!!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问题并找到方向的。  -----------------------------  我自己是个乐观派,虽然我看到的问题不少。按科学共同体的说法,新的范式需要接触到新范式的一代成长起来,才能取得正统地位。无法指望现有学术权威改变他们的思想。  鉴于新思想的传播极其困难(虽然有互联网,但理解这些既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基础,又要摆脱传统学术思想的束缚,同时做到这两点极不容易),我在贴子里的估计是过于乐观的。如果谁按我的估计进行投资,没准会亏得血本无归。很多人只看到大科学家光鲜的形象,不知道科技进步道路上的累累白骨。  举个简单例子,瓦特改进蒸汽机,获得专利到样机成功,花了二十年,两个给他投资的老板破产——那还是在英国技术进步最快的时候。
  网友提到光科技,其实更热门的是可控核聚变——理论上可暂时解决能源危机。  中国、欧洲在可控核聚变方面都有很大投入;美国和前苏联也做过很多研究和尝试。但从现有理论分析,这个项目是掏国家财政的钓鱼工程。  无论磁约束还是惯性约束,能量的输出和聚变反应物烧壁的问题都很难解决——不是绝对没有办法,而是代价过于高昂。当然还有壁面中子活化、放射性物质的处理等潜在问题。  核聚变的门槛极高——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有科学家担心核裂变引爆空气(水)中的轻元素聚变,导致地球被炸掉(在这个可能性被排除之前人们就敢做核爆实验,充分体现了人类的胆大妄为;同样的危险还有重粒子对撞机可能产生微型黑洞,尽管后面的实验及计算证明这不可怕;但如果真出现危险,结果是无法承受的——人类只有这一个地球,被实验毁掉就玩完了,没有备份)。同样,苏联做的最大当量的氢弹,都没能引发连续的核聚变。
  采用磁约束和惯性约束,利用强大的激光和超导产生的强大磁场,存在实现核聚变的可能性——当然,现在还没做到。但其经济性是跨越不了的障碍。  上天给了我们几乎取之不尽的聚变能——太阳,遥远的空间距离,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臭氧层)屏蔽掉了对生命有害的几乎所有离子和射线,这才是人类的宝库。我们要做的,只是把这个聚变能(太阳光)转变为可利用的能量(电能、热能)而已。光热技术,中国已经做得非常成功。  真正可持续的能源政策,应该禁止使用电热水器而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这是路径最短能量利用效率最高的方式。  现在的光伏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成本太高(光电转换效率太低),二是能量密度太低。提高能量密度的方式很简单,搞一个抛物线曲面反光镜就行了,不用精度太高,成本也大不到哪去。但关键的是,能量密度稍高了,光伏电池就受不了。  光伏电池的研究是关键,而材料是重中之重。
  其实理论上有更简单的核聚变方案:将氚离子用离子加速器加速,轰击氘化锂涂层,可轻易突破核聚变门槛(如果运气好,一次轰击,出现几次链式反应,就赚大发了,但机率极小)。但跨越不了经济性门槛。
  希望楼主能成为我国某个领域的大家  
  @五年期 17楼
16:53:49  希望楼主能成为我国某个领域的大家  -----------------------------  谢谢支持!贴子里说了,本人的本行是做车用汽油机研究的。做了二十多年了。技术方面应该是巅覆性突破。遗憾的是领导认为技术太超前,风险大,不敢上。  好在有顶尖高校的(本专业)博士认可,但愿本人所研究的技术有出头的那一天。
  @动力阿剑 16楼
16:10:05  其实理论上有更简单的核聚变方案:将氚离子用离子加速器加速,轰击氘化锂涂层,可轻易突破核聚变门槛(如果运气好,一次轰击,出现几次链式反应,就赚大发了,但机率极小)。但跨越不了经济性门槛。  -----------------------------  “经济性门槛”这个要求,把绝大部分的技术途径都堵死了。
16:10:05  其实理论上有更简单的核聚变方案:将氚离子用离子加速器加速,轰击氘化锂涂层,可轻易突破核聚变门槛(如果运气好,一次轰击,出现几次链式反应,就赚大发了,但机率极小)。但跨越不了经济性门槛。  -----------------------------  @资水东流 19楼
17:35:58  “经济性门槛”这个要求,把绝大部分的技术途径都堵死了。  -----------------------------  确实如此。电动汽车、风电光伏都得靠国家补贴。燃料电池汽车国家补贴都没人敢做。碳纳米管,也需要工艺突破降低成本;OLED做了十多年了成本降不下来(大屏)。  所谓高新技术中,糊弄国家财政拨款的不少。我在主贴里提到的几大方向,也希望高人给判断一下。  虽然本人与你意见不同,但还是欣赏你的学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君子和而不同”,孔夫子说得是在理的。
16:10:05  其实理论上有更简单的核聚变方案:将氚离子用离子加速器加速,轰击氘化锂涂层,可轻易突破核聚变门槛(如果运气好,一次轰击,出现几次链式反应,就赚大发了,但机率极小)。但跨越不了经济性门槛。  -----------------------------  @资水东流
17:35:58  “经济性门槛”这个要求,把绝大部分的技术途径都堵死了。  -----------------------------  @动力阿剑 20楼
17:50:19  确实如此。电动汽车、风电光伏都得靠国家补贴。燃料电池汽车国家补贴都没人敢做。碳纳米管,也需要工艺突破降低成本;OLED做了十多年了成本降不下来(大屏)。  所谓高新技术中,糊弄国家财政拨款的不少。我在主贴里提到的几大方向,也希望高人给判断一下。  虽然本人与你意见不同,但还是欣赏你的学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君子和而不同”,孔夫子说得是在理的。  -----------------------------  理性讨论。实话说,我部分赞同资水东流兄的看法。感觉科技发展有一道看不见的透明天花板,不过却不是牢不可破的天花板。。。。可以突破。。。。
  科技大爆发往往由战争作为序曲  
  必须要顶、、、
  不明觉历
  无论网络世界还是在生活中,本人很少见到比本人更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本人几大研究方向:  1、车用汽油机技术(侧重于动力性和热效率),本人的专业,无论德国专家日本专家美国专家或国内的顶级专家,未见到比本人看得更透的。  2、项目管理,本人第二专业,硕士读的这个(注:未拿到证)。成都电子科大一教授约我共同写书,交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已经截稿,正在排队。当然,我不擅长这个,书里主要内容,都是电子科大那位教授的贡献哈。  3、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马克思的理论、熊彼特的财富增长论。对如何应对经济危机,本人应该比凯恩斯略胜一筹(当然是因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  平心而论,本人可能是不世出的天才。本人既然发现了车用汽油机节油50%的技术途径,就理应在行业内广泛宣传,为社会做出贡献。  但因本人私心,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从明天开始,本人将把所知技术编成PPT,发给国内我有邮箱号的内燃机专家,争取早日形成业内共识。
  两年前,德国宝马一发动机专家到我公司技术交流,后来我把我的技术设想用电子邮件发给他,他很兴奋,要跟我当面交流;我说我英语口语太差,他说他安排找人翻译。  但后来他食言了。这不是德国工程师的性格。可能的解释是,宝马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宝马不想过早向外界透露这方面的信息。  在07年以前,宝马就在搞内燃机节油;曾有用尾气加热形成高压水蒸汽驱动动力涡轮的方案,在这基础上稍加变动,就是本人的方案——只是本人的方案成本低很多,效益高很多,比宝马那方案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如果宝马按我的技术搞出了产品,我们也不吃亏,我们都可放心模仿宝马,宝马无法告我们侵权——论文和专利,我的在前面。
  本人是楼主的粉,也看过资水说的技术停滞贴,我也无法下结论,但支持两位。  
  如果本人侥幸成功,需要提前说明的,是网友千万不要盲目模仿本人。本人是一天才,又是一被毁掉的天才;如能重被认可,那是浴火重生,模仿不得的。  87年本人高中毕业刚考上大学,拜会班主任老师,同学们都给学弟学妹们介绍学习经验,轮到本人时,老师说:你那套就别说人,别人学不来的。  本人初中时英语极差,镇上没有好的英语老师(中师毕业的那位老师其实是不错的,但刚出校门没经验,初二才开始教我们),班上的英语,很少人能及格的。  高中时又学坏了数学。数学老师身体差,老缺课;高二换一才学校毕业的老师,弄不懂为啥那么简单的东西我们都不会,把她急得没办法;高三换一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老师,但是,晚了。  两门缺科还能考上大学的(那时还没扩招,录取率极低),不是天才是办不到的。  大学里又学坏了物理。这次不能赖老师,是天天钻图书馆看杂书了。  两年前,本人回初中母校(校庆),遇到初中数学老师。他说,我在读初中时,做题方法与众不同,有次考试,他把这做的题判了错误,我找他理论,他思考半天,发现我的方法虽然不是他教的,但却是对的。  本人刚满10岁就上初中,能这样牛的,本人还没见着。所以,如果本人侥幸成功,万望网友不可复制。复制不来的,你缺那条件。
  楼主的内燃机技术贴拜读了,确实很有想象力且原理可行!  
  既然上天让本人找到了汽油机节油技术,而这个技术是需要天才才能发现的,本人如果自私自利,不让它尽快在业内形成共识,尽快投入商业生产,而为一已之私保守技术方案,则本人有愧于上天所给予的天赋。  高中毕业,一同学给我留言:“聪明的天资,的确令人可畏;但对于成功,它的保险系数不是100%的”,那时高考成绩还没出来,她的意思是未必我能考上大学。结果证明,她错了。  二十多年后,我要再次证明,天才才是成功的基础。这次,是证明给全中国人看,给全世界看。
  我其实一直想写一个科技大爆炸,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对社会管理的影响。  希望楼主多一些干货。  比如我觉得如果机器人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让人们每天的法定工作时间变成6小时,甚至更少,愿意的人可以打2份,3份工,不愿意的1份工也可以。  很多工作随着宽带的无限大,通过视频监控,可以几乎实现全程在家里完成工作,可以节省来回车马的能源消耗  大数据时代,最终使用纸币的人会越来越少,最终法定所有超过1000人民币(只是一个设想比喻)的交易必须使用网络刷卡结算,金钱腐败行为,账目审查管理,腐败管控成本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  太多的新科技,一定可以让社会管理进一步发展,自由民主?呵呵,那时候的世界,谁关心这个?
  @sealers521 31楼
22:34:32  我其实一直想写一个科技大爆炸,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对社会管理的影响。  希望楼主多一些干货。  比如我觉得如果机器人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让人们每天的法定工作时间变成6小时,甚至更少,愿意的人可以打2份,3份工,不愿意的1份工也可以。  很多工作随着宽带的无限大,通过视频监控,可以几乎实现全程在家里完成工作,可以节省来回车马的能源消耗  大数据时代,最终使用纸币的人会越来越少,最终法定......  -----------------------------  工作时间的减少,代表着人们更容易获得健康,代表生产力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健康会让医疗费用减少,减少整体社会负担,提高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整体社会的身体素质等等...新科技必然带来更辉煌的人类文明
  说了那么多学科,有没有灵魂学和研究超自然现象的学科啊?
  @黄色的牛 29楼
22:20:03  楼主的内燃机技术贴拜读了,确实很有想象力且原理可行!  -----------------------------  谢谢支持!这些技术路线,既是长期探索的结果,又有误打误撞的成分。刚开始,是考虑解决尾气排放温度过高的问题。  化油器式发动机,一般处于稀燃状态(急加速才加浓),已燃气体温度及尾气温度都不是特别高;但过渡到电喷汽油机,要求化学当量空燃比,导致尾气温度上升,把排气管烧成了暗红色。  现在搞涡轮增压,尾气余热的能量密度更高,普通铸铁承受不了,有些改为了成本较高的不锈钢管。  降低尾气温度,一个方法就是对缸对的气体冷却,即对气缸内喷水。这个方法貌似天方夜谭,但确实有人做过。一是有人研究HCCI汽油机时用过这个方法,海归杨嘉林写的《车用汽油机燃烧系统的开发》一书中有介绍(这是近年来描述汽油机前沿技术极到位的一本书,对我的启发极大,感谢杨嘉林先生);二是清华大学教授裴普成先生谈到,日本有人研究燃烧氢气的发动机,采用了缸内喷水技术,显著提升了热效率。  缸内喷水会产生热应力、腐蚀等一系列问题,研究一下还可以,商业化绝对不可行,有点类似乳化柴油技术。清华大学教授王建昕博士,在日本留学时就研究乳化柴油的燃烧。我向他咨询缸内喷水能否提高热效率,他的答案是:难说。  缸内喷水一方面降低了汽油机的壁面散热,但另一方面,进入气缸的是水,排出气缸的是水蒸汽,水带走的巨大汽化潜热,是已燃气体做功能力的损失。  缸内喷水节油原理类似于乳化柴油,但比乳化柴油的效果差。乳化柴油会道理微爆现象,使柴油颗更细,燃烧更充分。乳化柴油的节油效果就在5%以内。因此,缸内喷水能否让汽油机节油,的确是个未知数。
  @永恒的昼梦 33楼
22:48:24  说了那么多学科,有没有灵魂学和研究超自然现象的学科啊?  -----------------------------  科学不能太霸道,还是给三大宗教留一席之地吧。
  @永恒的昼梦
22:48:24  说了那么多学科,有没有灵魂学和研究超自然现象的学科啊?  -----------------------------  @动力阿剑 36楼
09:21:07  科学不能太霸道,还是给三大宗教留一席之地吧。  -----------------------------  这些都已经在研究了,成果也不少,只不过主流社会不愿接受而已。
  卧槽,  
  @永恒的昼梦
22:48:24  说了那么多学科,有没有灵魂学和研究超自然现象的学科啊?  -----------------------------  @动力阿剑
09:21:07  科学不能太霸道,还是给三大宗教留一席之地吧。  -----------------------------  @楼
09:29:53  这些都已经在研究了,成果也不少,只不过主流社会不愿接受而已。  -----------------------------  有这方面的链接和报道吗?我问这个,实在是因为自己遇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又难以启齿和其他人讨论。所以想找个关于这些方面的专业论坛什么的解惑。
  楼主  注意保密,注意安全
  研发需要天才也需要运气,楼主说的老天爷眷顾的话本人深有同感,我也是用了四年时间搞了个变速器,在效率,结构,可靠性几方面做到了世界第一,不过不是车用,现在正在走pct,本人不是天才,但也确实也经常感谢老天爷保佑,赐我灵感。  
  研发需要天才也需要运气,楼主说的老天爷眷顾的话本人深有同感,我也是用了四年时间搞了个变速器,在效率,结构,可靠性几方面做到了世界第一,不过不是车用,现在正在走pct,本人不是天才,但也确实也经常感谢老天爷保佑,赐我灵感。  
  楼主谈谈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这可是国家治理雾霾的重要举措!
  @黄色的牛 42楼
11:52:00  研发需要天才也需要运气,楼主说的老天爷眷顾的话本人深有同感,我也是用了四年时间搞了个变速器,在效率,结构,可靠性几方面做到了世界第一,不过不是车用,现在正在走pct,本人不是天才,但也确实也经常感谢老天爷保佑,赐我灵感。  -----------------------------  做变速器,北京有一家维艾迪公司,老板是王国斌,搞的活齿无级变速器,结构和原理上很不错,本人推断,比DCT节油,比手动箱节油(理论上比手动箱节油5%没问题)。从发明至今10年了吧?有风投进入,但不知为何产品还未上市。  这种变速器成本低,性能极其优良,本人未看到能够与之匹敌的产品(比吉孚的锥环式变速器还要好),是全球顶级的变速器产品。
  @followme721 41楼
11:31:54  楼主  注意保密,注意安全  -----------------------------  论文都发表几年了,专利也几年了;而且都捅给宝马了,没啥需要保密的。关键是国内相关人士要高度重视,避免被再次拉下。  如果如我猜测的那样,我的专利防不住宝马的——可能宝马早在近两年前就做好预防工作了。
  @北方武士 39楼
10:33:07  民科  -----------------------------  谢谢评价。  哪此地方有违现代科学,请明示,谢谢!
  如果这项技术推广到全球,每天降低20%的原油消耗,对人类是多大的利益?晚推广一天都是犯罪。为一已私利而不在业内广泛介绍,是对全人类的犯罪。  汽油机发明至今,技术进步都是在修修补补。为满足富豪对速度的追求,发动机的技术进步:V型、W型气缸排列;项置凸轮轴;每缸4气门(有5气门的奇葩);可变进气歧管;VVT;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等,几乎全冲着提高功率扭矩去的。少数技术,如VVL有点降油耗的效果;小型化(TGDI)对降低中小负荷油耗有好处,但是否是当初的开发目标,难说。搞电控,主要是控制尾气污染物排放,间接有降油耗的效果(与稀燃相比,电控采用的化学当量空燃比,油耗还略高),其它很多技术,如降低机械损失(低张力活塞环、活塞环镀类金刚石膜、变排量机油泵、电子水泵、滚子摇臂等)既为提高功率(转速)服务,也为降油耗服务。  真正致力于降油耗的技术,是上世纪的陶瓷气缸研究,但方向错误,无果而终。
  @动力阿剑 45楼
12:55  @黄色的牛 42楼
11:52:00  研发需要天才也需要运气,楼主说的老天爷眷顾的话本人深有同感,我也是用了四年时间搞了个变速器,在效率,结构,可靠性几方面做到了世界第一,不过不是车用,现在正在走pct,本人不是天才,但也确实也经常感谢老天爷保佑,赐我灵感。  -----------------------------  做变速器,北京有一家维艾迪公司,老板是王国斌,搞的活齿无级变速器,结构和原理上很不错,本人推断,比DCT节油,比手动箱节油(理论上比手动箱节油……  -----------------------------  需求不同,设计方向不同。  
  @大连豆油 44楼
12:51:42  楼主谈谈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这可是国家治理雾霾的重要举措!  -----------------------------  电池是比亚迪的强项。动力电池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1、能量密度。  2、安全性。  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是一对矛盾。能量密度提升后,可能更易燃易爆。  3、成本。  4、生产一致性。  这是非常容易被忽略掉的。单体电池电压仅2~3伏,需要将电池串联再并联。串联的电池,一只出问题要影响一串,一串出问题要影响整个电池包。  5、反复充电的次数。  单体电池很容易做到2000次以上;成组后可能减半。  6、对低温高温的耐受性。  锂电池低温特性很差,甚至需要用铅酸电池加热(冬季)。比亚迪选择深圳投放电动车,就是考虑避开北方的冬天。现在北京在推广电动车,不知他们有没有提醒,买电动车应该有一个带暖气的车库。  北京推广电动车有些盲目,冬天有些电动车司机会后悔。  高温时需要对电池冷却。电池成组后,电池包会加上冷却系统。  现在有人忽悠,电池价格高是因为产量小,批量上去后成本就能降下来。其实电池产量不小。每年手机和电脑上用的电池数量非常大,电池降价的幅度远低于预期。  从能耗的角度,日本人的研究,从油井到车轮,电动车的能耗与柴油车接近。(如果汽油车的能耗在现条件下降50%,则比电动车节能)。  从污染治理的角度,国5以后,汽油机的碳氢和一氧化碳排放低于大气中的自然含量——即汽油机不仅没污染环境,反而在清洁环境。进气道喷射的汽油机几乎不产生碳烟,但GDI要产生碳烟,且颗粒小,可直接入肺。  丰田、大众为应对GDI的颗粒排放,搞GDI和PFI双喷射,但成本要增加1500元左右。  中国搞电动车,环保节能是其次的,更关键的是中国不缺煤,缺石油。可用火电厂发电,对经济安全有利,这与高铁建设的思路是一致的。  美国近几年有多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破产,中国的企业收购了一些。如果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政府财政吃紧,可能削减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或国际油价下跌,电动汽车再次失去吸引力(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多次),则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的企业成批破产,可能在中国重演。  想买相关股票的人注意不要踩到雷。
  楼主,是不是石墨烯技术的出现,对电池技术突破瓶颈有很大帮助?
  十萬火急的頂!
  樓主,俺們在一個民科的貼子里并肩戰斗過。
  @领导英明 53楼
15:12:39  樓主,俺們在一個民科的貼子里并肩戰斗過。  -----------------------------  谢谢支持。  实际是本人非常同情民科。因工作原因,本人是现实生活中见到过几次民科,他们对自己的研究非常执着。他们的共同毛病,就量科学基础知识太差,对其发明中明显违反基本的科学理论的东西认识不了。  我前面说过,在科技进步的大道上,可见到倒下去的先驱的累累白骨。这些人,不单是民科,有些人还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但其发明被一些关键问题卡住了。在电控出来以前,DCT就发明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专利),但没电控支持,DCT实现不了,给人感觉就象一民科的发明;如今,DCT满大街都是(但发明人得不到丝毫利益,发明过期了)。  本人遇到的,还有燃烧室居中的对置式发动机。从原理上,非常容易实现可变压缩比——这是内燃机行业内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技术;且本身热损失小,理论上可提升热效率。但其进气机构复杂,部分抵消了其优势。  这个技术是家外国公司搞的;获得了风投支持的。但我不看好——尽管它有可取之处。  还有家企业搞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机构设计很巧妙,据说制作了样机,降油耗效果很好。这也是家外国公司,如今没啥音讯了。  与这两家的技术相比,原玉柴董事长支持的分冲程技术才是真正的无厘头。这个技术,中国有企业花了几亿欧引进,但按本人判断,要做出一个样机都困难,它的气门机构设计有问题,难以可靠工作。——除非使用本人的滚动气门技术。  技术进步的难度超过很多人的相像。所以我说,本人找到了一条有可能实现的大幅降油耗的技术,得感谢上天。
  @动力阿剑
13:43:43  医学。美国的顶级医药公司,已经采取分析细菌和病毒结构的方法研制药物,他们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但总体上,医学还没找到正确的研究方法,对激发自身免疫力的研究也很少。50年内但愿能起步吧。  正确的道路?也许是也许不是。
  @大连豆油 51楼
15:08:07  楼主,是不是石墨烯技术的出现,对电池技术突破瓶颈有很大帮助?  -----------------------------  确实如此。理论上对提高充电速度有很大帮助。  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是个大问题。快充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会大幅降低电池寿命。  石墨烯可能提高充电速度而不影响电池寿命,但会进一步增加电池成本。  充电速度的提升会遇到另一个头痛的问题:给电网瞬时加载的负荷过大。假设一辆电动车全部充满电为50kW.h,10分钟充满,则功率高达300kW,超过一个大型小区的用电负荷。  电网会发现这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如果把发电侧的光伏、风电的发电不确定性考虑进去,则需要建设大量的调峰电站。这些会大幅增加社会隐性成本。
16:10:05  其实理论上有更简单的核聚变方案:将氚离子用离子加速器加速,轰击氘化锂涂层,可轻易突破核聚变门槛(如果运气好,一次轰击,出现几次链式反应,就赚大发了,但机率极小)。但跨越不了经济性门槛。  -----------------------------  @资水东流
17:35:58  “经济性门槛”这个要求,把绝大部分的技术途径都堵死了。  -----------------------------  @动力阿剑 20楼
17:50:19  确实如此。电动汽车、风电光伏都得靠国家补贴。燃料电池汽车国家补贴都没人敢做。碳纳米管,也需要工艺突破降低成本;OLED做了十多年了成本降不下来(大屏)。  所谓高新技术中,糊弄国家财政拨款的不少。我在主贴里提到的几大方向,也希望高人给判断一下。  虽然本人与你意见不同,但还是欣赏你的学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君子和而不同”,孔夫子说得是在理的。  -------------------------jin  经济性门槛,说的不是简单的国家补贴  比如上面说的核聚变,如果触发核聚变需要的能量大于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就是不经济的。  光伏产业,如果光伏产品发的电,还抵不上生产时消耗的电,国家补贴在多都是不经济的。
  现在不都是在做加T的嘛,我那小破车1.6T,1000转涡轮介入,相当于2.4L,油耗夏天开空调8.6,油耗比正常2.4L的要省近30%
  LZ你认为电动车普及需要多少年?
  @黄色的牛 27楼
22:17:01  本人是楼主的粉,也看过资水说的技术停滞贴,我也无法下结论,但支持两位。  -----------------------------  资水说的是理论研究碰到无法突破的障碍,动力阿剑说的是现在的技术还可以有比较大的进步。他们说的都是有依据的,而且也不冲突。因为现有技术并没有把现有理论的红利吃完,所以必然还会有进步,可是理论界其实几十年没有什么像样的突破了,这也就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现在的现实就是没有不同于以往机器设备原理的新技术出现。动力阿剑的技术如果存在,也可以实现的话,当然可以算重大发明,但是这个不是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差别,而仅仅是内燃机的重大改良。  就像火箭技术,再牛逼的火箭也只是火箭而已,原理上都没有突破V2,化学火箭是不可能让人类真正离开地球的。
  只能默默精神支持高新研发人员  于己与国与民 加油
  @桃花岛主楼
17:16:46  有人不是说过,牛吨的定律只在二维时空有一定的规律,当人类有能力进入三维,四维时空时,现有的理论都不实用,回头看是很初级低级的一点知识  -----------------------------  二维时空是什么东西?
  @南山雁来菌 58楼
16:14:56  现在不都是在做加T的嘛,我那小破车1.6T,1000转涡轮介入,相当于2.4L,油耗夏天开空调8.6,油耗比正常2.4L的要省近30%  -----------------------------  小型化是方向之一。油耗能省一些,你所说的30%是一个极限值,通常在10~20%之间,跟常用工况关系极大。
  @dingcheng123 59楼
16:46:14  LZ你认为电动车普及需要多少年?  -----------------------------  1、需要电池技术突破。如果突破了,可能就3~5年,否则,遥遥无期。有点类似攻克癌症吧。预测总往后延。  2、要看石油供应。如果算上非常规石油,30~50年内石油的供应没问题。
  @南山雁来菌
16:14:56  现在不都是在做加T的嘛,我那小破车1.6T,1000转涡轮介入,相当于2.4L,油耗夏天开空调8.6,油耗比正常2.4L的要省近30%  -----------------------------  @动力阿剑 68楼
17:39:56  小型化是方向之一。油耗能省一些,你所说的30%是一个极限值,通常在10~20%之间,跟常用工况关系极大。  -----------------------------  你先做几个样机出来,要真能省50%以上,之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  @人世之修 61楼
17:05:32  资水说的是理论研究碰到无法突破的障碍,动力阿剑说的是现在的技术还可以有比较大的进步。他们说的都是有依据的,而且也不冲突。因为现有技术并没有把现有理论的红利吃完,所以必然还会有进步,可是理论界其实几十年没有什么像样的突破了,这也就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现在的现实就是没有不同于以往机器设备原理的新技术出现。动力阿剑的技术如果存在,也可以实现的话,当然可以算重大发明,但是这个不是蒸汽机和内燃......  -----------------------------  我的技术,与我提到的五大技术方向相比,如仰高山。  超弦理论打造了最尖端的科研利器;如何利用这个工具,可能都需要人类思考20年。  另一大基础是基因研究。
  楼主的大作要拜读。先留名在看  
  -----------------------------  @南山雁来菌 70楼
17:43:38  你先做几个样机出来,要真能省50%以上,之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  1、需要在GDI和PFI双喷射的基础上改,买个这种车,需要几十万吧;  2、需要做喷水(蒸气)器,需要找做高压共轨的企业做,开发这东西需要多少钱,我说不准。  3、需要编软件。  粗略估计,没3~500万拿不下来,当然还有其他不可预测因素。  获利大,烧钱也凶。国外开发一款发动机,一般几亿欧。
  -----------------------------  @南山雁来菌
17:43:38  你先做几个样机出来,要真能省50%以上,之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  @动力阿剑 73楼
17:55:24  1、需要在GDI和PFI双喷射的基础上改,买个这种车,需要几十万吧;  2、需要做喷水(蒸气)器,需要找做高压共轨的企业做,开发这东西需要多少钱,我说不准。  3、需要编软件。  粗略估计,没3~500万拿不下来,当然还有其他不可预测因素。  获利大,烧钱也凶。国外开发一款发动机,一般几亿欧。  -----------------------------  你都研究了20多年了,政府资金搞不到,企业总能搞到吧,实在不行,自己投资点,在找点资金肯定能搞成呀
  @动力阿剑 25楼
21:53:22  无论网络世界还是在生活中,本人很少见到比本人更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本人几大研究方向:  1、车用汽油机技术(侧重于动力性和热效率),本人的专业,无论德国专家日本专家美国专家或国内的顶级专家,未见到比本人看得更透的。  2、项目管理,本人第二专业,硕士读的这个(注:未拿到证)。成都电子科大一教授约我共同写书,交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已经截稿,正在排队。当然,我不擅长这个,书里主要内......  -----------------------------  药不能停
  技术贴,顶一下。别沉了。  
  民科级别私货来了,敬请期待  
  车用汽油机技术(侧重于动力性和热效率)很难有重大突破了?  现在真空发动机正在突破前夜
  @动力阿剑
17:04:00  @五年期 17楼
16:53:49   希望楼主能成为我国某个领域的大家   -----------------------------   谢谢支持!贴子里说了,本人的本行是做车用汽油机研究的。做了二十多年了。技术方面应该是巅覆性突破。遗憾的是领导认为技术太超前,风险大,不敢上。   好在有顶尖高校的(本专业)博士认可,但愿本人所研究的技术有出头的那一天。  —————————————————  必然有成!顶楼主类真材,实干的人!  
  -----------------------------  @南山雁来菌 69楼
17:59:57  你都研究了20多年了,政府资金搞不到,企业总能搞到吧,实在不行,自己投资点,在找点资金肯定能搞成呀  -----------------------------  1、本公司的技术副总要在教材找依据,你想这能找到吗?  2、本公司老总:1、技术上要取得一致;2、没人搞过,风险大;3、与丰田、大众、宝马比,我们规模太小,支撑不了全新开发。  清华一教授想和我们联合,争取国家科研经费支持,但没能获得我单位同意。  3、本人纯一工薪阶层,买房买车养儿子,积蓄不多,且风险太大,我这点家底耗不起。  4、找风投,连一样机都没见着,别人没兴趣。  维艾迪那老板王国斌,他有魄力,敢着手自己搞,但他爸家底厚,我爸一纯农民,拚爹无门。  本人想先在股市中挣点钱再自己搞,但按我的炒股水平,上攒够钱做样机,还得花10年(推迟10年,全球得无谓消耗多少原油,为点私心有点不值)。  找搞高压共轨生产企业合作是条捷径,国内有辽宁新风、成都威特和无油所等,不知谁有过硬关系。  本人想把技术向业内广泛公开,谁爱用谁用,谁弄好了谁得利。自己嘛,无所谓,反正有单位在,暂时生活不愁。
  @vbamboo 70楼
18:04:03  药不能停  -----------------------------  谢谢顶贴。除自称“天才”有点自吹自擂,其它的都是真实的,但很多人觉得难以置信,所以我自己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天生的不世之才。  本人炒股10多年,从没割肉卖过股票,相信有这经历的不多。在透过现象看本质方面,本人只感觉到为啥周围的人那么迟钝,简单的事看不明白。如果你多看看我的主贴和我的其它回贴,你会知道我说的都是真实的。
  @hhxx0631 71楼
18:30:19  技术贴,顶一下。别沉了。  -----------------------------  谢谢顶贴。
  @lsmusic 72楼
18:53:22  民科级别私货来了,敬请期待  -----------------------------  哪些内容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有抵触,请指教,谢谢!
  @刘炬尘 73楼
19:02:07  车用汽油机技术(侧重于动力性和热效率)很难有重大突破了?  现在真空发动机正在突破前夜  -----------------------------  真空发动机咋回事?能否给本人扫盲?真空能倒听说过,如何利用,理论上都还没谱。
  @刘炬尘 73楼
19:02:07  车用汽油机技术(侧重于动力性和热效率)很难有重大突破了?  现在真空发动机正在突破前夜  -----------------------------  咳!动力性太简单了,哪轮得到本人突破?  热效率不变的前提下,多进空气多进油,动力性要做到多高做多高。  进油:太简单了,GDI、PFI多喷油都毫无障碍。  进空气:自然吸气满足不了,拿过风扇往里灌哪。方式嘛,电动增压、机械增压、涡轮增压都行。  其实这些增压方式都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有的低速时效果好(电动增压、机械增压),有的高速效果好(涡轮增压);有高档车为兼顾低速高速,搞机械增压+涡轮增压双增压。  其实有更好的方法:弄一罐子高压空气,自然吸气无法满足时,就把高压空气往气缸里灌,升扭矩、升功率提高10倍都小意思。标致搞的压缩空气驱动汽车,压缩空气的压力是300个大气压。其实哪需要300大气压?10倍增压比,就10个大气压。  但是:  1、机械强度受不了(或摩擦损失会太大);  2、气门顶不住:排气时气门弹簧顶不住气门,进气门会被自动打开。  我们的目标,把进气量增加到2倍多,加上热效率提升,升功率升扭矩提升3~4倍就行了。1升排量的汽车,当原自然吸气的3.5~4升,对普通家用轿车,足矣。
  -----------------------------  @南山雁来菌
17:59:57  你都研究了20多年了,政府资金搞不到,企业总能搞到吧,实在不行,自己投资点,在找点资金肯定能搞成呀  -----------------------------  @动力阿剑 76楼
08:45:27  1、本公司的技术副总要在教材找依据,你想这能找到吗?  2、本公司老总:1、技术上要取得一致;2、没人搞过,风险大;3、与丰田、大众、宝马比,我们规模太小,支撑不了全新开发。  清华一教授想和我们联合,争取国家科研经费支持,但没能获得我单位同意。  3、本人纯一工薪阶层,买房买车养儿子,积蓄不多,且风险太大,我这点家底耗不起。  4、找风投,连一样机都没见着,别人没兴趣。  维艾迪那老板王国......  -----------------------------  呵呵,说到底还是不行,要是技术可行,经费趋之若鹜
  应该诞生出一批通才了,不是每个领域都精通,而是了解各个领域的状态,方向,前景等,能够把不同领域的知识凿通,能够协同各领域的发展。这是个工程学问题,是对整个社会资源,包括财力物力和知识的规划,并分解实施的工程。
  对大功率的家用轿车,80%的时间,发动机的负荷都在15~20%以上,实际驾驶时,大油门时间占比很少,所以在汽车上弄一罐压缩空气,理论上是成立的。  压缩空气一般在10多个大气压,凡加气补胎的小店都可给充气;只用2.5个大气压,需要节流,而节流后的空气温度会下降,即不易爆震,压缩比可相应提高;密度会增压,比涡轮增压中冷2.5倍增压比的进气量好很多。  但老去小店补压缩空气,跟给电动车充电一样烦人(当然补气的速度要快很多),不是最佳办法。  其实,发动机本身就是一压气机。当前主流的发动机设计,脚移开油门,汽车倒拖发动机时,一般都对发动机停止供油。这时仅需要一个小小改动,把发动机产生的压缩空气输到空气罐子里——而不是让它白白溜到排气管冷却三元催化器(严重影响三元催化器的处理能力),压缩空气在空气罐子里自然冷却,加速时再把这压缩空气充入气缸即可。  是不是很简单啊?  这种方法,怠速时你立马让发动机输出最大扭矩,它都毫不含糊,不会出现油门响应性差、加速疲滞、拖档等问题,比现在的哪种增压发动机或自然吸气的发动机性能都要好。  这个方法还有一个好处。  现在的汽车车速越来越快,需要制动性能好,制动距离短,长时间工作,刹车不能过热。需要刹车甚至急刹车时,如果是自动档,程控强制升档,拉高发动机转速;把发动机当空气压缩机用,制动能都转化为对空气的压缩能了,发动机的制动功率可大幅提升,制动距离可显著缩短,汽车安全性也得到提升。  一举两得的好事。这么简单的办法(大批量生产后,单台生产成本就增加几百元,比一个涡轮便宜多了),为啥没人干?让本人想破头皮都想不明白。
  @动力阿剑  -----------------------------  楼主说了这么多,其实未来最重要的,科幻级的科技突破,楼主根本就没有提到:  /content//content_3914859.htm  美国启动“脑计划” 意在抢占脑科学战略制高点
  -----------------------------  @南山雁来菌 82楼
09:29:43  呵呵,说到底还是不行,要是技术可行,经费趋之若鹜  -----------------------------  技术可不可行,你可先看看我原来在天涯发的技术贴,哪里不可行,你可指出来。  当然,可能要内燃机硕士或以上的人才能真正看得明白;如果你真有兴趣,找个这个专业的大学教授(别找外专业教授,隔行如隔山),让他帮你看看。有疑问都可提出来。
  楼主所言及是!
  @动力阿剑
17:04:00  —————————————————  必然有成!顶楼主类真材,实干的人!  -----------------------------  谢谢。其实我所说的顶尖大学博士,就是清华大学的博士,可能也没必要回避。一个是内燃机专业的博士,三个是燃烧学方面的博士。曾给清华、同济的教授深谈过。有一篇论文,在全国内燃机学术年会上曾获三等奖,评奖老师说,理论上极具创意,但可惜一无仿真分析;二没实验数据,没法给更高的奖项。
  @有马3211 83楼
09:35:23  应该诞生出一批通才了,不是每个领域都精通,而是了解各个领域的状态,方向,前景等,能够把不同领域的知识凿通,能够协同各领域的发展。这是个工程学问题,是对整个社会资源,包括财力物力和知识的规划,并分解实施的工程。  -----------------------------  你的看法很对,但实施难度超级大,弄懂一小块领域已经不易,要弄懂多个领域,确实需要天才。这个天才还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到过于细节的层面,否则即使是天才,大脑的处理能力也不够。
  说说脑科学突破后的科幻场面:  1,电视电影什么的,可以直接OVER了,在人的视神经上装一个小的接受器,人就可以身临其境,置身导演编造的古战场和外星球上了;  2,通过人脑和宇宙飞船上的传感器联在一起,你就可以亲眼目睹金星上的景色,和你在现场一模一样;  3,通过置入内存块,人脑的记忆力就可以和计算机一样,可以记下上百万本书,精通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以后学生只要学思维方式就可以了,记忆类的直接PASS;  4,通过对脑电波的判读,可以直接知道你在想什么,以后罪犯走在大街上,警察也可以通过脑电波进行识别。审讯工作也没有了,把读脑器往罪犯头上一套,就啥都知道了。  5,通过电波对人脑电波的干预,可以在千里之外操控人的行动。比如改变轰炸机飞行员的思维,让他掉转机头,把核弹扔回到自己的国家;  6,可以让人脑和身体脱离,单独存活,这样就会产生一批纯“脑力工作者”了,也可以把人脑取出来,装进机械躯体里,机械战警就产生了。同时也可能会产生真正长生不老的人类。
  现在欧美在脑科学上,不惜血本,就是因为脑科学的突破,意义太重大了,比起机械革命,电气革命,IT革命,对人类的影响更加深远;  可以这样说,哪个国家占领了脑科学的制高点,哪个国家就可以统一地球。
  可怜中国政府和科技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梦里呢。
  @长剑如霜血如花 85楼
09:52:36  楼主说了这么多,其实未来最重要的,科幻级的科技突破,楼主根本就没有提到:  /content//content_3914859.htm  美国启动“脑计划” 意在抢占脑科学战略制高点  -----------------------------  生物学和材料学中的一小部分。  克林顿搞的三升车,还是推动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得利的是日本人,美国三大在金融危机时几乎集体破产);奥巴马搞的新能源,现在就已有很多接受美政府经费的企业破产;欧美中国在核聚变方面,花费数十年、数十亿美金打水漂。政府主持的科研,特别是基础研究,瞎胡闹的不少——反正科研有风险,科学共同体外的人看不懂。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如中科院一帮砖家联名上书要求转基因主粮化。  在科技方面,他们没本人看得透。
  @tyang888 87楼
09:58:04  楼主所言及是!  -----------------------------  多谢支持。
  技术的突破是逐渐递进的,而非选中一个项目达到顶级的突破。比如计算机图形学从turbo c所带的几个函数到现在的opencv,又在它的基础上有了图像识别等等。没有数十年的研发积累谈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科技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