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学院图书馆 专科 康复治疗技术 属于...

康复治疗专业的大专毕业生,想考研陕西中医学院,不知道考研要具备什么条件_百度知道
康复治疗专业的大专毕业生,想考研陕西中医学院,不知道考研要具备什么条件
本人毕业于湖南一所专科医学院学的康复治疗专业,因为家在陕西,想考研陕西中医学院的,不知道要具备什么条件,希望对陕西中医学院了解的能帮帮我
或者专升本要具备的条件
提问者采纳
毕业两年后就可以参加研究生考试了。但是考上后按照同等学力对待,要加试一两门课。具体情况看:专升本的考试你已经错过了,只面向在校的大专生。不过我个人认为,你要是准备考研,还是不要专升本了,没有意义。毕竟出来了找工作,看得是最后的学历。
提问者评价
参考资料: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最权威的方法是进入该校网站,看10年的招生简章。里面会有要求,不明白的还可打电话问招生办老师。
赶紧换行吧,我就是干康复的,康复治疗在医院是地位最低的,成立康复科的原因就是国家规定三级医院必须有康复科,没有多少领导了解康复,认识康复,康复治疗干活最累,拿钱最低,俗称 医生里的农民工,由于不是医学学士,连执业医都不能考,干上康复算是完了,你年轻还能干几年,你老了咋办,不要被新专业迷了双眼,不要被好的发展前景欺骗,中国的医疗体制下康复没十几年发展不成啥,可能几十年后后来人会好一点,你愿意就去做奠基人吧,由于现在大部分医生不认可,神内,骨科的大夫一般不会给你开医嘱让你做治疗的,想做还得低三下四的看人家脸色,据我所知,北京和大部分地方,你康复治疗师每月都得孝敬人家神内给你开遗嘱的大夫,一般收入医院扣了还得和开医嘱的神内,骨科大夫55平分,或46分,就那点汗水钱...
陕西中医学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所属分类 &&
陕西中医学院
校徽&院校类型:&综合院校 & 院校隶属:& 陕西省教育厅& 所在地:& 陕西& 通讯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世纪大道& 联系电话:& 029-38185000& 学校网址:& &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中医院校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一、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1055.9亩,分南(新校区)、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区世纪大道,沣河之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现有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有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人文科学系、英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8个教学系部;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家制药厂、1个陕西医史博物馆。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415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702人,并聘任外籍教师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18人。有西北惟一的“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中国针灸传承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级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名(老)中医16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三五人才”2人,省级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8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咸阳市突出贡献专家5人,咸阳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学校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68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0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经过近60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涌现出张学文、杜雨茂、傅贞亮、王朝宏、郭谦亨、郭诚杰、马振亚、孙绍良、吕兰薰、李石蓝、张登本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  三、人才培养  学校开设中医学、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康复治疗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药学、药物制剂、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制药工程等19个本科专业及方向,中医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中药制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5个高职专业。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高职学生10054人;硕士研究生820人;外国留学生60人。基本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医、理、文、管、工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截至2011年6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共计10206人(含留学生5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739人,本科生8129人,高职学生1338人。  学校共建成省级名牌专业5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2006年以来主编、副主编学术专著和教材204部,获省级优秀教材奖5项。目前承担省级以上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1项,近两届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近50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国家培育了3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他们有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光辉榜样,有些已成为德高望重的国家名老中医,有些已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有些已成为卫生事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有些已成为优秀的医药企业家。广大校友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杰出表现,是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体现。  近几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种比赛中获奖39项。在校学生发表论文170篇,在非英语专业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7人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五年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达88.4%。  四、科学研究  学校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省级科研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8个,市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1个;有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有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3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7个。  2006年~2010年,学校承担了533项厅局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3项。出版论著403部,发表学术论文3133篇。  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中医药》等是省级优秀刊物,在省内有较大影响。《中医药教育研究》是出版多年的教育研究期刊,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交流的重要载体。  五、医疗服务  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设置床位1856张,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年业务收入达4.37亿元。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确定的全国7所重点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具有50多年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有1个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和5个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第二附属医院为西北地区首家“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心血管内外科、眼科等专科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有以获“中国医师奖”的心脏外科专家柏本健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临床带教队伍,为医学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六、科技产业  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在主动进入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突出以科研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持教学,形成了产学研相互促进的机制。学校制药厂自主研发的“固肠止泻丸”、“骨痨敌”等药品,年销售收入达5000余万元。借助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带动地方经济,使咸阳市辖区制药厂由九十年代初期的1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近40家,其中34家通过了GMP认证,成为咸阳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学校支持、帮助省内商洛、宝鸡、咸阳等地区规模种植中药材,使之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七、对外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先后同韩国、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关系。目前有在校留学生53人,其中本科生52人,硕士研究生1人。  八、校园文化  学校校园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坚持近30年的“百花奖”文艺汇演、大学生辩论赛、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及冬季万米长跑赛等,已成为学校传统的文体项目。现有岐黄研究会、诗歌研究会、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军乐团等学生社团47个,为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提高整体素质、锻炼和展现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10年07级涉外护理班被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连续7年被评为陕西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2005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于“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  
党委书记: 王秉琦  个人简介  王秉琦,男,满族,辽宁锦州人,出生于1963年3月,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4年获教育硕士学位。教授职称,博士生导师。1984年7月参加工作,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书记;1997年至1998年,在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挂职锻炼,任院长助理;1998年至2003年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书记;2003年6月至2010年12月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冶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党建研究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先后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思想教育研究》、《西北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主持省(部)级课题(基金项目)及其它科研项目十余项;主编、副主编书籍及教材5部;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并获得陕西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党委副书记、院长: 周永学  个人简介  周永学,男,陕西户县人,中医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历任陕西中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陕西中医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陕西中医学院副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研究与教学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  长期坚持教学科研工作,为学校《方剂学》学科学术带头人。重视高等中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已完成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三项,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两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三项。主编新世纪全国中医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和创新教材《方剂学》各一部;参编规划教材三部;出版《温病发微》、《中医临证指要》等专著8部;发表中医药学术论文及教育科学研究论文46篇。现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各一项,厅局级课题四项。  党委副书记: 史保国  个人简介  史保国,男,汉族,山西曲沃县人,1952年12月出生。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1968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至1989年在空军航空兵第33师服役,曾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等职;上校军衔,多次荣立三等功;1989年12月转业到陕西中医学院工作。历任陕西中医学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等;2003年10月任陕西中医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2005年5月任陕西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  长期从事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撰写有《关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几个问题的思考》、《坚持疏导方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德育价值取向的探讨》《对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几点认识》、《增强素质& 转变作风& 提高能力》、《创建后勤有限公司& 探索后勤改革新路子》等。  党委副书记: 蔡国良  个人简介  蔡国良,男,汉族,陕西岐山县人,生于1956年7月,1974年4月参加工作,197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程度,中医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9年起历任校团委、人事处干事;组织部秘书、副部长;党委办公室主任、统战部长、机关党总支书记;新校区建设办公室主任、纪委副书记、监察处长、审计处长。1991年5月在陕西中医学院第三次党代会上被选为党委委员至今; 2011年5月任陕西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  长期从事党务、管理、临床教学等工作,先后多次被同级和上级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等奖项,其中,2007年受到中纪委、监察部联合嘉奖。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5项,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项,获厅局级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从1993年起至今连续两届担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疮疡专业委员会委员。  副院长: 刘力  个人简介  刘力,男,1961年7月生,陕西乾县人,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副院长。历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务科长,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副主任、制药厂书记兼副厂长、新校区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院长助理等。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产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脾胃病专业学术带头人,从事教学、科研、临床、管理工作近三十年。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内科消化系统疑难杂症、心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有独特见解。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主持、参加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陕西省重大科技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项目1项;获国家专利2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教育厅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陕西中医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4部;获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陕西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副院长: 王瑞辉  个人简介  王瑞辉,男,汉族,陕西礼泉县人,1963年4月出生。医学博士,教授,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副院长。1984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7月在陕西中医学院获得针灸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7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陕西中医学院针灸临床教研室、实验针灸教研室从事教学与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曾任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副主任、陕西中医学院教务处处长。  主要从事针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先后主持各级科研课题8项,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针灸专业学术著作、相关教材7部;先后曾担任陕西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针灸学会临床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外语专业委员会委员。2009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副院长: 刘智斌  个人简介  刘智斌,男,1957年生,中共党员,陕西乾县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副院长,历任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副书记,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兼任陕西省医师协会副会长、陕西省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灸委员会委员、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医院管理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针灸推拿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针灸推拿治疗老年病和脊柱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先后主编、参编《临床推拿治疗学》、《头皮发际区微针系统》、《推拿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教材及专著18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5篇被MEDLINE数据库收录;主持、参与科研课题共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3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2项、各级各类奖励10余项,独创性科研成果“头皮发际区微针系统”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咸阳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个人先后荣获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咸阳市突出贡献专家、全省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中医医院优秀院长等荣誉称号。  纪委书记: 第五太卓  个人简介  第五太卓,男,汉族,陕西旬邑县人,195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陕西中医学院纪委书记,副研究员。1976年9月在旬邑县参加工作,担任旬邑县广播站新闻通讯干事;197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并留校担任中文系团总支书记、辅导员;1986年1月至2010年6月先后任陕西教育学院团委书记、宣传部长、党办主任、党政办主任等;期间,1993年6月至1996年11月下派挂职任大荔县委副书记;1992年10月在西安参加省委教育工委举办的高校宣传部长理论学习班;2001年9月至2001年12月参加陕西省高校第8期校级后备干部培训班;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学习,获得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2010年6月任陕西中医学院纪委书记。  兼任西北高教研究会理事,陕西师范大学校友联谊会陕西校友会常务副秘书长。先后在有关报刊、杂志、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文章等3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1部;参编有关教材、书籍10多部。  
  社会科学部  基础医学院  体育部  中医临床医学院  中西医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  药学院  针灸推拿系  护理系  医学技术系  英语系  人文科学系  公共卫生系  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类文学  汉语言文学& 英语理学  生物技术& 应用心理学工学  制药工程医学  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 医学影像学& 医学检验&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护理学& 中药学& 药物制剂管理学  市场营销&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类生化与药品  中药制药技术& 药品经营与管理医药卫生  中医学& 护理& 康复治疗技术  
  学校现有教职工2415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702人,并聘任外籍教师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18人。有西北惟一的“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中国针灸传承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级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名(老)中医16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三五人才”2人,省级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8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咸阳市突出贡献专家5人,咸阳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学校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68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0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经过近60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涌现出张学文、杜雨茂、傅贞亮、王朝宏、郭谦亨、郭诚杰、马振亚、孙绍良、吕兰薰、李石蓝、张登本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 
  建校47年来,学院历届领导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优势,确定了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中医骨伤、中药制药、中医脑心管病、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医肿瘤、针灸经络等学科为研究方向,逐步形成了学科优势和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研究生,并涌现了一批全国知名的中医专家和学术新秀,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目前,我校已拥有多个各级重点学科,其中国家中医药管局2002年、2004年批准的3个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临床中药学学科、中药药理学科;陕西省教育厅1997年、1999年批准的4个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学科、中医骨伤学科、中药制药学科;2005年我院批准的11个院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中温病学科、方剂学、针灸推拿学科、中西结合妇科、诊断学、中药生药学科、中药化学学科、中医人文学科、马列主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3个,陕西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3个。各重点学科结合本学科优势和特点确立了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在教学、科研、医疗等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为我院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先后同韩国、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关系。目前有在校留学生53人,其中本科生52人,硕士研究生1人。   
奖学金设置  为了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帮助部分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我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香港京都念慈庵助贫奖学金”、“香港培才教育基金贫困学生助学金”、“美国华盛顿中华医学研究所助贫奖学金”等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困难学生资助金,同时,还按照国家规定对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困难的特困生实行学费减免政策。  困难生资助  为了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帮助部分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我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香港京都念慈庵助贫奖学金”、“香港培才教育基金贫困学生助学金”、“美国华盛顿中华医学研究所助贫奖学金”等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困难学生资助金,同时,还按照国家规定对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困难的特困生实行学费减免政策。  
学生宿舍  住宿条件  学生住宿四或六人一室,室内卫生间、暖气、电话线、网线,公寓化管理。食堂  3个学生食堂,各类服务设施齐全  平均伙食标准
下载次数:0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暂无同义词
$.dialog.box('tips', '评论举报', msg);
function save_report(id){
var report=$("#reportcomment").val();
if(report==""){
alert('举报原因不能为空。');
}else if(bytes(report)>200){
alert('举报原因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post("index.php?comment-report",{'id':id,'report':report},function(xml){
var message=xml.lastChild.firstChild.nodeV
if(message>=0){
$.dialog.box('tips', '评论信息', colorTip('非常感谢,举报成功!'));
$.dialog.box('tips', '评论信息', colorTip('出现故障,举报失败!' + message));
setTimeout("closepop(\"tips\")",1000);
function saveedit(id){
var comment=$.trim($('#editcomment').val());
if(comment==""){
alert("评论不能为空。");
}else if(bytes(comment)>200){
alert('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url: "index.php?comment-edit",
dataType: "xml",
type:"post",
//async:false,
data: {id:id,comment:comment},
success: function(xml){
var message=xml.lastChild.firstChild.nodeV
if(message=='1'){
$.dialog.box('tips', '评论信息', colorTip('评论修改成功!'));
$('#c_'+id).html(comment);
$.dialog.box('tips', '评论信息', colorTip(message));
setTimeout("closepop(\"tips\")",1000);
function submitcomment(re_id){
$('#btn_inp').attr("disabled","disabled");
var comment,
if(re_id==0){
var com_obj=$('#comment');
var code=$('#code').val();
anonymity =$('#anonymity').attr('checked')?1:0;
var com_obj=$('#replycomment');
var code=$('#code2').val();
anonymity =$('#replyanonymity').attr('checked')?1:0;
comment=$.trim(com_obj.val());
if(comment==""){
alert('评论不能为空。');
}else if(bytes(comment)>200){
alert('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var c_class=((+$('#c_num').html()) % num==0||$('#page').html()>1)?1:0;
var rating = '';
$("input[name^=rate]").each(function(){ if($(this).val() != "" ) rating += ($(this).attr("name") + "=>" + $(this).val() + ",");
url: "index.php?comment-add-2001823",
dataType: "xml",
type:"post",
//async:false,
data: {comment:comment,c_class:c_class,re_id:re_id,anonymity:anonymity,code:code,rating:rating},
success: function(xml){
var message=xml.lastChild.firstChild.nodeV
if(message.substr(0,2)!='0;'){
$.dialog.box('tips', '评论提示', colorTip('发表评论成功。'));
if(c_class){
$('#c_content').html(message);
move(0,message,'add');
$('#c_num').html(+$('#c_num').html()+1);
com_obj.val("");
updateverifycode(1);
$.dialog.box('tips', '评论提示',colorTip(message.substr(2)));
setTimeout("closepop(\"tips\")",1000);
//reset rating
$('div[id^=rate]').each(function(index){
$(this).raty('initialize');
setTimeout("$('#btn_inp').removeAttr('disabled')",5000);
function move(id,message,type){
if(type=='add'){
var stand=num-1;
for(i=i>i--){
var content = $('#li_'+(i-1)).html();
$('#li_'+i).html(content);
if(content!==''){
$('#li_'+i).show();
$('#li_'+i).hide();
$('#li_0').html(message).show();
此用户已删除
词条创建者
词条管理员
最近编辑者
浏览次数: 1466 次
编辑次数: 1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中医学院图书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