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河南省教育厅信息 地址

黎明國小教師教學部落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Script!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Script!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教育部直属高校推进信息公开工作:75所高校齐晒账单
  每一笔钱花的清清楚楚,每一名学生招得光明磊落  今年年中,教育部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制定发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要求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在今年10月31日前向社会全面公开清单所列事项,包括招生考试信息、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学生管理服务信息等在内的10个大类50条具体项目,地方高校和有关部门所属高校根据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求做好清单落实。  同时,教育部规定,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各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开展督查,于11月30日前将上一学年本地高校信息公开工作总体情况报送教育部备案。教育部将适时组织相关督查。  如今,已是12月,各高校信息公开的落实情况如何?只要看看各高校的网站就一目了然。  打开中山大学网站主页,搜索关键词“信息公开”,点击进去,今年以及过往几年的年度预算情况赫然在目,收入科目、支出项目,上年结转多少,结转下年多少,一目了然。  不但每一笔钱要花的清清楚楚,每一个学生也要招得光明磊落?信息公开网上还能查询到学校历年录取的结果,尤其是攸关教育公平的特殊类型招生的名单。学生姓名、身份证号码、所在中学、招生类型以及优惠分数都清晰可见。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截至10月31日,75所直属高校全部开设了信息公开专栏并向社会发布了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有一些高校还开设了专网,50余所高校对原专栏进行了改版升级。华东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专门设置了信息公开事项清单栏目,一一对应50条内容。同时,75所高校全部公开了招生信息和财务预算决算8张表。  在各高校的信息公开网站上,校级领导因公出国(境)信息;教代会与工代会议程以及提案和答复情况;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以及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设备物资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这些以往不常同师生“见面”的内容,也都成为了一些高校信息公开的项目。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认为,通过明确高校信息公开事项,实现依法行政和规范管理,体现了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另一方面,这项制度有利于促进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此外,通过公开清单制度,还可以逐渐形成高校与社会有效沟通交流的一个渠道,高校可以充分展示和提升其自身的软实力,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个别高校公开程度不理想,进一步落实需加强评估  截至目前,仍有个别高校的信息公开程度并不理想。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个别学校未达要求,存在公开内容不够详细、一些事项仅做到依申请公开等问题,对此,教育部公开办正在督促落实。”  有关专家认为,在信息公开的实践中,高校不应采取打擦边球的方式,在网页上较不显著的位置放置重要信息,或者在公众检索、查阅过程中设置技术障碍,影响相关利益群体和公众对信息的获取。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高校在信息数据管理上较为粗放,规范化程度较低,信息收集和使用呈现碎片化的状态。相对原有的管理方式而言,“清单管理”是一种更加精细的流程化管理方式,能够显著增强管理过程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有利于形成稳定的预期和常态化的操作规程,避免采用“运动模式”推动相关工作,也大大减少了“人治”因素的影响。  如何进一步敦促落实信息公开?马怀德建议:“要设计具体的评估标准并尽快实行第三方评估制度。落实问责机制,追究和预防推诿执行和欺上瞒下的现象。”对此,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也谈道:“对于不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高校,应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而有关专家则建议,在操作层面,高校应直接根据清单所列项目安排信息公开目录内容,并设置相应超链接,方便查阅者使用。需主动公开的内容应使查阅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模糊搜索查阅到。对于具有专业性的信息,或者公众不易直接理解的信息,在公布的同时应当附带说明,或者直接以较易被理解的方式公布。  “高校除了按照《清单》要求切实做好信息披露工作之外,还应当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动高校民主参与水平,提升治理能力。”王锡锌认为,在扩大公开范围、加深公开程度的同时,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包括教师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重大事项听证等有利于提升学校内部民主治理、科学治理程度的组织结构或制度,以机构、制度的协调发展促进内部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博才网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军艺19岁校花黄筱婷清纯照曝光 舞姿柔软似水
19岁完美超模
棚拍-机车MM棚拍-机车MM
美摄影网站评选出年度令人叹为观止的照片
《二炮手》海清裸肩浴照曝光 镜头疑因尺度大被剪
最青春!杭州武汉艺考现场美女如云(组图)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调整难度和区分度提高高考命题质量-《中国教育报》网络版 - 中国教育新闻网 .CN
您的位置: &
调整难度和区分度提高高考命题质量
作者:师昭文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页面功能 【字体:
【E-mail推荐
  四川省今年普通高考首次全科(除小语种外)实行自主命题,取得了圆满成功,考生满意,社会认同,有利于高等学校招生,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自主命题坚持正确的命题原则,命题思路清晰,试题科学规范,稳中有新,稳中求进,注重与全国试题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了适当的难度,保持了较好的区分度和信度、效度,反映了四川特色,达到了预期的命题目标,实现了“全国卷”向“四川卷”的平稳过渡。
  坚持能力立意,贯彻课改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素质能力,包括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把握学科主干核心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强调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全面准确地反映了考生现有学习水平和学习潜能,有利于中学教学从“知识中心”、“学科中心”、“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有利于转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知事物、分析现象、把握规律、创新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物理第14题的战机试飞、第18题的照明电路、第23题的荡秋千(在其他星球上)等,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5、17、20、21题主要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第22题有所创新,主要考查了考生设计和实验的能力,第17、21、24、25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贴近中学实际,减轻学生负担。试题的内容及能力层次、试卷结构完全符合2006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有利于中学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纠正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随意增加学习内容、提高学习难度等倾向,从而减少了盲目训练,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选择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进行综合考查,注重回归教材,不强求对知识的机械记忆,有效地避免了“繁、难、偏、怪”的试题。例如,数学文科卷有14道题,理科卷有10道题,从教材题目演变而来,有利于引导考生重视教材,重视“双基”。
  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四川特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体现了四川特色。试题强调知识的运用,联系实际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科技进步,培养考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注四川发展的情感;有利于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如英语“书面表达”要求考生向国外朋友回信介绍四川的旅游资源;化学第28题考查了盛产于四川的中药“五倍子”,29题考查了四川丰富的天然资源、合成尿素等知识。
  适当增加难度,强化选拔功能。适当增加了难度,增加了区分度。试题易、中、难题的搭配合理,体现了选拔性,适合四川考生实际,保证了高考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也有利于中学更好地把握学习要求,便于考生复习备考。
  四川首次自主命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写入200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副省长柯尊平多次听取汇报,开会协调,落实部门职责,建立招生安全保密指导机构,确立了“着眼正确导向,立足平稳过渡”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命题工作必须做到“安全保密万无一失,命题质量宽严适度,组织管理严格规范”的总体要求,亲自参加命题教师入闱前培训动员大会并作动员讲话。省教育厅党组把自主命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命题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部署督促,分管领导周密安排,具体指挥,制定了详尽的工作实施方案,健全了各项规范的管理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命题工作重大问题和困难,为命题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
  命题质量是命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确保命题质量,组建了命题专家指导委员会,层层推荐、严格遴选命题、审题教师,聘请了试题政治性审查专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命题、审题工作流程和日程安排,确定了“遵循考试大纲,实现平稳过渡;适当调整难度,增加区分度;严格把好各环节质量关,确保命题质量”的工作思路,加强试题命制、组卷、调整、测试、审查过程管理,严把质量关;注重细节,及时反馈信息和调控,圆满完成12套正题、副题的命制任务,实现了命题质量宽严适度、难度比去年略有上升的工作目标。
  《中国教育报》日第10版
精彩图片推荐
热点新闻推荐
·······
·······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它的宗旨是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
传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和经验。除要闻版外,还辟有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成教育、理论、国际教育等专刊,校长、读书、招生考试与就业等周刊。每周一、二、三、四、五对开八版。
每周六、日对开四版。
刊号:CN11-0035
邮发代号:1-10
国外代号:D739
邮发代号:1-10
订阅价格:0.70/份 252元/年
社址: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邮政编码:100082
总机:010-对不起!您要查看的页面没有找到或已删除。
您也可以:
去看看感兴趣的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全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