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试验中由于...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作了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爱动脑筋的小明同学对 ...
查看: 1321|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作了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爱动脑筋的小明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研究,请和小明同学一起走上探究之路.(1)发现问题:小明同学有了很多疑问,如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你能不能提出其他有价值的问题呢?请写一个:催化剂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2)实验探究:小明和几位同学讨论后,共同作了一组实验:取5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然后分别和0.2g二氧化锰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均在20℃室温下进行,其他实验条件也均相同).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收集到540ml气体时所用的时间(秒)
反应后液体温度(℃)
70(3)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小明同学得出了结论.你能把他的结论写下来吗?①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高,产生氧气的速率越快;②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高,反应后的温度越高.(4)拓展和应用: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小明认为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最后为15%左右,原因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适中,利于收集.分析:(1)根据与反应有关的外界及内部条件来作出猜想,如催化剂的用量、温度等.(3)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可以看出过氧化氢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反应后液体温度的影响.(4)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比较收集到540ml气体时所用的时间,分析产生氧气速率的快慢.解答:解:(1)根据与反应有关的外界及内部条件来作出猜想本题中所涉及的就是温度、溶液的浓度和催化剂的用量等,如提出:催化剂的用量催化剂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或温度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等.(3)从表格数据分析可知,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高,产生氧气的速率越快;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高,反应后液体的温度越高.(4)从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小于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慢,大于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太快,均不利于收集;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适中,利于氧气的收集.故答案为:(1)催化剂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3)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高,产生氧气的速度越快;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高,反应后液体的温度越高;(4)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适中,利于收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为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本身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文字方程式的书写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
解:仪器为:试管,酒精灯,集气瓶,水槽;高锰酸钾制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选用发生装置,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防止药品堵住导气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属于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选用装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用排水法可以收集纯净的氧气,故选择装置,用向上排空气法可以收集干燥的氧气,故选择装置;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故选择装置,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故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防止药品堵住导气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催化作用;,;,反应物为固体与固体,且反应需加热,,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主要从药品,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检验,验满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932@@3@@@@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97@@Chemistry@@Junior@@$97@@2@@@@科学探究能力@@@@@@13@@Chemistry@@Junior@@$13@@1@@@@科学探究@@@@@@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994@@3@@@@氧气的制取装置@@@@@@101@@Chemistry@@Junior@@$101@@2@@@@地球周围的空气@@@@@@14@@Chemistry@@Junior@@$14@@1@@@@身边的化学物质@@@@@@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
932@@97@@13@@2##994@@101@@14@@2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1)写出仪器名称:\textcircled{1}___,\textcircled{2}___,\textcircled{3}___,\textcircled{4}___;(2)实验室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3)实验室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该反应属于___反应.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里所起的作用是___.(4)收集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收集干燥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5)氨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其理由是___.收集氨气可选___,理由是___.当前位置:
>>>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而实验室一般用二氧化..
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而实验室一般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表达式______.(2)选择编号填空:(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工业制氧属于______,实验室制氧属于______.(3)请你简要谈谈工业制氧与实验室制氧二种方法不能交换的原因: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嘉定区
(1)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答案为:H2O2MnO2H2O+O2↑.(2)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结合工业法改变的是物质的状态,无新物质生成,实验室制法中有氧气和水生成.答案为:A& B.(3)空气液化需要降温加压,实验室条件难达到,工业生产氧气的量多,用双氧水代价过高,故答案为:实验室的条件很难将空气液化,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成本很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而实验室一般用二氧化..”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文字表达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文字表达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
化学实验现象的规律:&&&&&& 第一种是物质燃烧实验;第二种是加热固体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 不同化学实验现象:1.物质燃烧实验都有三个明显的现象(1)放出大量的热。(2)生成了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指物质的色、态、味)的产物。 (3)固体直接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气体或固、液体转变成气体再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火焰(描述物质的燃烧现象:一光、二热、三生成)例如:镁条燃烧的现象是: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再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①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硫受热先熔化,再汽化,最后才燃烧); 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加热固体物质的实验现象主要包括物质的状态、颜色、质量变化及产物中是否有水和气体产生例如: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1)有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产生;(2)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3)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4)试管内的白色固体逐渐消失。 3.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主要包括反应物(液态)的物质和颜色变化及溶液中是否有沉淀(包括沉淀颜色)和气泡产生。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是有蓝色沉淀产生。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五忌” :化学实验现象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能够感觉列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应注意“无忌”。1.忌把实验现象的先后顺序表述颠倒表述实验现象,要按照现象的先后顺序进行表述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不能表述成“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出热量,火星四射”,因为学生首先观察到的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最后才发现“生成一种黑色物质”。 2.忌把物质的名称当做实验现象物质的名称是根据实验现象、数据、经过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的,通过外表现象是“看”不出来的。因此,在描述现象时,切不可把物质的名称当作实验现象。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但不能说生成氧化镁。 3.忌把实验结论当成现象实验结论需要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才能总结出来。在物质的鉴别时要根据实验现象才能确定物质,而不能没有现象直接得出结论。如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时,不能直接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应该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的物质是二氧化碳(结论),无明显变化的物质是氧气。 4.忌表述现象表面很多化学反应的现象十分复杂,有些现象易被忽视,导致在表述实验现象时顾此失彼,给实验分析、推断结论带来困难。 5.忌把“白色”与“无色”混淆白色是指物质对光的反射所产生的一种视觉现象,而无色则是光能全部透过物质所产生的现象。如纯水是无色液体,氧气是无色气体,碳酸钙沉淀是白色的等。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近几年的各地实验题侧重考查对实验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其中设计型实验题更是热点。对验方案设计和评价的命题主要有:①给出正确的实验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的结论。 ②给出实验的目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实验的目的:③给出实验方案,评价实验的合理性,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正确性。④改进实验方案。⑤根据已知实验,设计对比实验对某问题进行探究。⑥在探究实验中,对某一环节或某一步骤进行评价。1.实验方案的设计(1)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实验设计是指存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之前,实验者依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原理,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其中包括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2)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科学性。实验原理要科学、正确,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器材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要以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及其他学科知识为依据,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正确性 ②可操作性,在设计实验时,从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操作的实施到实验结果的产生,都要具有可操作性③简约性。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到实验原料容易获得且价格较低、实验装置比较简单、实验操作比较简便、操作步骤简便易行、实验时间比较短。④安全性,设计实验时,要考虑药品是否安仝无毒,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爆炸、污染环境等。 (3)实验设计的类型①制备型实验设计。 ②性质型实验设计。 ③验证型实验设计。 ④计算型实验没计。 ⑤综合型实验设计。(4)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①实验名称:明确实验具体要做什么。②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具体目的是什么 ③实验原理:明确实验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反应,要求反应个数少,消耗的原料少,原料利用率高,且反应有利于向目标物方向进行。④实验装置的设计:根据发生的反应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实验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一般是:(5)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思考问题的顺序 a.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绿色化;实验现象明显。 b.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 c.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教材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其联系。例如,涉及气体的制备和检验时,这类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②仪器的连接顺序 a.所选仪器是否恰当,有无多余仪器。 b.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取有每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处理装置。c.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原则;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经过水溶液除杂质。 d.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粗口进气,细口出气”等。 ③实验操作的顺序 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在仪器连接完毕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依装置而定,但关键是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 c.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2.实验方案的评价以批判的思维方法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装置设计从某角度否定、排除不合理或不是最优的方法,选择、创新更好的方法,即实验评价。(1)实验方案的评价原则 ①原理正确。设计实验方案要根据化学变化规律和化学实验原理,确保原理正确。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择的药品中一定要含氧元素,经过化学变化才能制出氧气。 ②操作可行。设计实验方案,特别是实验操作确实具有可操作性。如: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多种,如果将木炭放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确实能生成二氧化碳,但不便于操作,无法控制反应物的量,也不便于收集 ③装置简单。设计实验时,如果能用多套实验装置进行操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选择最简单的实验装置,选择最简便的实验步骤。如: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用高锰酸钾,也可以用过氧化氢跟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当然选择后者,因为后者装置简单、操作简便。 ④经济合理。原料一般要求廉价、易得。 ⑤安全环保。进行实验所选药品尽量无毒,实验过程要安全且不造成环境污染。 (2)实验方案评价的主要类型 ①对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可行是方案的第一要素,评价方案时应注意从原理和操作两个方面分析方案是否可行:一是理论上要科学合理,二是操作上要简单可行。②从经济效益角度进行评价: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是否切实可行。 ③从环保角度评价:防治污染的根本途径是控制 “三废”的排放。在对方案进行评价时切不可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件。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内容框架:定量实验设计和综合实验设计: 1.定量实验设计通过实验.荻取有关数据。然后分析数据并推理出结论定量实验设汁要精密一些,要尽可能避免一些误差初中常见的定量实验有:分子组成测定、混合物成分含量的测定、物质溶解度的测定、气体体积的测定等 2.综合实验设计综台实验设计是指通过实验验证多个问题,其特点是多步操作.装置复杂、现象多样。常见的有对某气体从制取到组成、成分含量、性质、尾气处理等多项指标进行实验检验和验证: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将其组合起来制取气体、去除杂质、验证性质等。 3.开放实验设计试题从提出问题、实验的方向、仪器的选择、装置的设计、现象的观察记录到结论的推理是完全自主完成的.解答此类试题,过程要合理且完整,方法简便,现象叙述要准确,推理要符合逻辑。化学定量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有三个定量实验:一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二是用量筒时取液体的体积,三是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1)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引起误差 ①天平没有平衡引入正负误差。②物码错位引起误差。正确放置:左物有码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错位放置:左码右物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2)量筒量取液体时引起误差 ①量取液体量与量筒的大小不匹配如量取10mL.液体用10mL.量筒即可,如果用 50mL量简或100mL。量筒会引起误差。②观察量筒液向引入误筹如果俯视观察凹液面(沿A线) 观察值&实际值如果平视观察凹液面(沿B线) 观察值=实际值如果仰视观察凹液面(沿C线) 观察值&实际值 (3)pH试纸测定溶液pH引起误差pH试纸在测量前用水润湿相当于将溶液稀释,如果测定酸性溶液,pH偏大;如果测定碱性溶液,pH 偏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中间用横线连接,如: H2+O2——H2O,H2O——H2+O2。 (2)配: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原则,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然后将横线变成等号。配平后,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如:2H2+O2=2H2O,2H2O= 2H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光照、通电等〕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用“↓”。)。如:2H2+O22H2O,2H2O2H2↑+O2↑。 化学计量数:化学计量数指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计数量为1时,一般不写出。书学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误: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的使用:(1).“△”的使用 ①“△”是表示加热的符号,它所表示的温度一般泛指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 ②如果一个反应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用“△”,如:2KMnO4 K2MnO4+MnO2+O2↑。 ③如果一个反应需要的温度高于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一般用“高温”表示;如:CaCO3CaO+ CO2↑&(2)“↑”的使用&①“↑”表示生成物是气态,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 ②当反应物为固体、液体,且生成的气体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气体化学式后应该加“↑”。如Fe+ 2HCl==FeCl2+H2↑。 ③当反应物是溶液时,生成的气体容易溶于水而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则不用“↑”,如:H2SO4+ BaCl2==FeCl2+2HCl④只有生成物在该反应的温度下为气态,才能使用“↑”。 ⑤若反应物中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的气体不用标 “↑”。如:C+O2CO2 (3)“↓”使用 ①“↓”表示难溶性固体生成物,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②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有沉淀生成时,用 “↓”,如:AgNO3+HCl==AgCl↓+HNO3③当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尽管生成物有不溶性固体,也不用标“↓”,如:2Cu+O22CuO ④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若反应物中有难溶性物质,生成物中的难溶性物质后面也不用标“↓”。如:Fe +CuSO4==FeSO4+Cu.化学方程式中“↑”和“↓”的应用:①“↑”或“↓”是生成物状态符号,无论反应物是气体还是固体,都不能标“↑”或“↓”; ②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且生成物中有沉淀,则使用“↓”;若不在溶液中进行,无论生成物中是否有固体或难溶物,都不使用“↓”; ③常温下,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提取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书写信息型化学方程式是中考热点,题目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考查了同学们接受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日的关键是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按两步进行:首先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第二步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概念: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步骤:(1)写: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2)注:注明反应条件:[点燃,加热,光照,通电等] 物理变化: 1.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 实例:灯泡发光,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碘,干冰的升华,汽油挥发,蜡烛熔化等都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1. 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 实例:木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3. 现象: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时常伴随着一些反应现象,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哈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物理变化:1. 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2. 微观实质:分子本身没有变(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指形状改变或三态变化。化学变化:1.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 微观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构成新分子。物理变化概念的理解:(1)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摩擦生热,升温,活性炭吸附氯气等都是物理变化(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变成了另一种物质(3)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不变(4)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成语、俗语、古诗词蕴含的化学知识(1)成语、俗语中的变化 ①物理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木已成舟;滴水成冰;花香四溢等。 ②化学变化:百炼成钢、点石成金、蜡炬成灰等。(2)古诗词中的变化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物理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化学变化粉身碎骨浑不怕—化学变化要留清白在人间—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1)物态变化是指同一种物质可在固态,气态,液态三种状态发生转化的过程,如下图,物态变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名称和热量变化
发现相似题
与“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而实验室一般用二氧化..”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17971211611916882411693104237509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方法制取氧气(如图所示).
(1)该制取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2
(2)如果锥形瓶中的反应过于剧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控制滴加速度.
(3)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二氧化锰或红砖粉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或红砖粉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2
(2)反应过程中减小浓度、换较大的锥形瓶不太现实,可以用控制滴加速度的方法;
(3)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二氧化锰或红砖粉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或红砖粉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变化.
故答案为:
(1)过氧化氢2
(2)控制滴加速度
(3)质量;化学性质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2
(2)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大等因素会造成反应剧烈,如果反应剧烈,应采取控制滴加速度、减小浓度、换较大锥形瓶等措施;
(3)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3)为了得到干燥的氧气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浓硫酸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图,请你在方框中添上带橡皮塞的玻璃管.(4)小华同学想继续“探究红砖粉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中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在一支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极少量的气泡,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产生少量氧气
红砖粉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加入少量红砖粉,伸入带火星木条.
过氧化氢溶液和红砖粉混合能____产生氧气.①在小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②小明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他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第二方面的实验是需要证明.③写出双氧水在红砖粉的作用下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答案加载中。。。
本题由精英家教网负责整理,如果本题并非您所查找的题目,可以利用下面的找答案功能进行查找,如果对本题疑问,可以在评论中提出,精英家教网的小路老师每天晚上都在线,陪您一起完成作业。你可以将你的习题集名称在评论中告诉我,我们将会在最短时间内把你的习题集解答整理并发布。
解答:解:(1)可取适量无色液体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若有气体产生,则可说明无色液体为双氧水即过氧化氢溶液;(2)利用分液漏斗能起到控制滴加过氧化氢溶液的速度和质量,因此达到控制反应放出氧气速度的目的,而实现得到平稳气流的作用;(3)为满足使混有水蒸气的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的干燥要求,进气导管需伸入浓硫酸中,而出气导管只需要露出橡胶塞少许;(4)①红砖粉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所以在设计实验时设计了二个对比实验:一个实验在试管中只放双氧水,双氧水也能分解产生氧气,但产生氧气的速度太慢.第二个实验,在试管中既放双氧水也放红砖粉,能很快的放出氧气;②为了说明红砖粉在此实验中反应前后的质量保持不变.做了两次称量,目的是比较红砖粉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变化.还需要验证红砖粉在反应后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③双氧水在红砖粉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1)
取少量的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若反应产生气泡若无现象
该液体为双氧水该液体为蒸馏水(2)能;(3)(4)①对比(或对照等);②比较红砖粉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红砖粉的化学性质不变;③2H2O22H2O+O2↑.点评:在确定一种物质是催化剂时,不但要确定它能否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还要确定它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只有这两条都不变,才是催化剂.;
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如下装置制取气体.(1)写出编号为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2)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收集氧气,所选用的装置为(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若用B装置制取一瓶氢气,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请画出收集装置图.(4)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气体,其水溶液呈酸性,实验后剩余的硫化氢气体应选用溶液作吸收剂,且选用如图中的(填序号)装置吸收较为理想.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3?信阳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溶液,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平时的药品保管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应该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的某一种.为了确定该药品,他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1)小明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NaCl.(2)小英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也不可能,你认为她的依据是这二者的化学式中Na元素的右下角不会有2.[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2)静置一段时间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继续滴加稀盐酸
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是Na2CO3.生成白色沉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2+Na2CO3═BaCO3↓+2NaCl.[实验反思](4)小强认为上述设计实验还可简化,仍能达到目的.小强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无色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稀盐酸.(5)经查阅资料得知上述五种盐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呈碱性,其余三种盐的溶液呈中性,请你再设计一种实验方法,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哪种盐.简述实验操作和现象.(6)[综合计算]现取含有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25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6.2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纯碱样品中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化学
(2013?本溪)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1)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2)A、B两个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加入一纯净的烧杯中(如图C所示),混合后,观察到烧杯中有蓝色沉淀.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猜想】小明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小光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NaOH;小英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H2SO4;你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是Na2SO4.【讨论】你认为小英的猜想一定不合理.如果滤液为无色,还可排除小明的猜想,理由是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实验】若小光的猜想正确,请完成下表的方案.
预想的实验现象
取少量滤液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无色溶液变红色
小光的猜想正确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化学
(2013?莘县三模)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收到腐蚀的溶液(如图),他们对该溶液是什么产生了兴趣.[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应该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的一种,为了确定该药品,他们首先根据标签上存留的信息进行了分析;(1)小明认为组成中含有氧元素,该溶液一定不是氯化钠溶液;(2)小英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也不可能,你认为她做出判断的依据是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1;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设计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倾倒去上层溶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是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BaCl2=BaCO3↓+2NaCl;[实验反思](4)使用、保存药品时要注意倾倒液体时要注意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被腐蚀;若被腐蚀,要注意及时更换标签等.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化学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小组成员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6.5g在试管中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后称量,试管中固体质量变为11.7g.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3O2↑2KClO32.△2KCl+3O2↑;(2)实验中制得氧气的质量为4.8g;(3)写出求解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X)的比例式;(4)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5)原混合物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为49:17.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