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离子I-与浓fe 稀hno33怎样反应

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请就“三大酸”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知道,稀盐酸与铜不反应,但向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则可使铜溶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某同学未加入氧化剂,而是将它设计成一个电解装置,也能使铜很快溶于稀盐酸.请在方格中画出该装置:(2)在一定体积的18molo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被还原的硫酸是0.9mol,则该硫酸的实际体积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有同学提出:若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硝酸盐,可行吗?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如果可行,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如果不可行,此问可以不填____.(3)将等质量的铜片分别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硝酸和过量的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可能是Cu2+浓度不同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____.另一同学提出溶液呈“绿色”是溶液中Cu2+与NO2共存的结果,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此说法正确与否,请简述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及由此得出的结论:____.-乐乐题库
& 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知识点 & “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习题详情
14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8.8%
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请就“三大酸”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知道,稀盐酸与铜不反应,但向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则可使铜溶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O2+2HCl=CuCl2+2H2O.某同学未加入氧化剂,而是将它设计成一个电解装置,也能使铜很快溶于稀盐酸.请在方格中画出该装置:(2)在一定体积的18molo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被还原的硫酸是0.9mol,则该硫酸的实际体积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有同学提出:若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硝酸盐,可行吗?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如果可行,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如果不可行,此问可以不填3Cu+8H++2NO3-=3Cu2++2NO↑+4H2O.(3)将等质量的铜片分别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硝酸和过量的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可能是Cu2+浓度不同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不同意(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所得溶液中Cu2+的浓度基本相等.另一同学提出溶液呈“绿色”是溶液中Cu2+与NO2共存的结果,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此说法正确与否,请简述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及由此得出的结论:将一定量的NO2通入铜片与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若溶液呈绿色,则该同学的结论正确,反之,不正确.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填空题&|&来源:2008-佛山一模
分析与解答
习题“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请就“三大酸”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知道,稀盐酸与铜不反应,但向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则可使铜溶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某同学未加入...”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下能将金属铜氧化;用电解原理实现铜和盐酸的反应,根据电解原理来选择合适的电解装置;(2)铜只能和浓硫酸反应和稀硫酸不反应,铜可以被硝酸氧化;(3)等质量的铜片分别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硝酸和过量的稀硝酸反应时铜全部转化为离子;(4)可以向呈现蓝色的硝酸铜中加二氧化氮看是否变绿来证明结论.
解:(1)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下能将金属铜氧化,方程式为:Cu+H2O2+2HCl=CuCl2+2H2O,用电解原理实现铜和盐酸的反应,根据电解原理阳极必须是金属铜,电解质必须是稀盐酸,故答案为:Cu+H2O2+2HCl=CuCl2+2H2O;(2)铜只能和浓硫酸反应和稀硫酸不反应,Cu+2H2SO4(浓)&&△&&.4+SO2↑+H2O,随着铜和浓硫酸的反应的进行,酸的浓度越来越小,不再产生二氧化硫,当被还原的硫酸是0.9mol,则18moloL-1的浓硫酸的实际体积要大于100mL;若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硝酸盐,应为溶液中有H+,再加入硝酸盐引入NO3-,相当于存在了硝酸,硝酸能将同溶解,反应实质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答案为:大于;3Cu+8H++2NO3-=3Cu2++2NO↑+4H2O;(3)将等质量的铜片分别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硝酸和过量的稀硝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浓度基本相等,颜色基本相同,若溶液呈“绿色”是溶液中Cu2+与NO2共存的结果,可以向蓝色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NO2来检验,故答案为:不同意;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所得溶液中Cu2+的浓度基本相等;将一定量的NO2通入铜片与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若溶液呈绿色,则该同学的结论正确,反之,不正确.
本题考查了金属铜和酸反应的化学性质,结合了电化学知识,题目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请就“三大酸”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知道,稀盐酸与铜不反应,但向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则可使铜溶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某...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请就“三大酸”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知道,稀盐酸与铜不反应,但向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则可使铜溶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某同学未加入...”主要考察你对“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与“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请就“三大酸”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知道,稀盐酸与铜不反应,但向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则可使铜溶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某同学未加入...”相似的题目:
用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炼制粗铜主要有三个阶段:①将黄铜矿的精矿送入沸腾炉,在923~1073K条件下通空气进行焙烧,得到焙砂(主要成分是Cu2S、FeS)和废气;&&②将焙砂送入反射炉进行高温熔炼制成冰铜(冰铜可看作由Cu2S和FeS组成);&&③将冰铜送入转炉并在高温下吹入空气,在此阶段,Cu2S先变为Cu2O,Cu2O再与Cu2S反应生成Cu,FeS变为FeO.试回答下列问题:(1)为防止污染环境,沸腾炉和转炉产生的废气用于制取&&&&(2)为加快黄铜矿的焙烧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种)&&&&(3)写出Cu2O与Cu2S反应生成Cu的化学方程式&&&&&6Cu+SO2↑(4)写山FeO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从整个过程来看,CuFeS2最终变为Cu、FeO和SO2,则1mol&CuFeS2完全反应总共消耗标准状况下空气&&&&L(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按20%计算).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原料和流程制备CuSO4.SH2O.已知:Cu+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生成金属Cu和Cu2+.(1)操作①的名称为&&&&.(2)若固体①的成分为混合物,则其成分的化学式为&&&&.(3)将H2O2加入滤液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调pH可选用的药品为&&&&.A.NaOH溶液B.CuO&&&&C.氨水&&&&D.CuCO3(5)获得的CuSO4o5H2O晶体表面附着杂质离子,常用酒精洗涤的原因是&&&&.
下列物质可以由单质经化合反应直接得到的是&&&&CuSFe2S3FeCl2Al2S3
“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一水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化学式为[Cu(NH3)4]SO4oH2O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农药中间体.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设计的合成路线为:相关信息如下以下电离(解离)过程:[Cu(NH3)4]SO4oH2O=[Cu(NH3)4]2++SO42-+H2O[Cu(NH3)4]2+Cu2++4NH3[br]②(NH4)2SO4在水中可溶,在乙醇中难溶.③[Cu(NH3)4]SO4oH2O在乙醇o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如下: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1的实验步骤为:a.加热蒸发&&&&&b.冷却结晶&&&&&&c.抽滤&&&&&&d.洗涤&&&&&&&e.干燥①步骤1的抽滤装置如下图所示,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抽滤完毕或中途停止抽滤时,应先&&&&,然后&&&&.②该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因为得到的产物晶体中往往含有&&&&杂质,产生该杂质的原因是&&&&.(2)方案2的实验步骤为:a.向溶液C加入适量&&&&b.&&&&c.洗涤,d.干燥①请在上述内填写合适的试剂或操作名称.②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步骤c的洗涤液是&&&&.A.乙醇&&&&&&B.蒸馏水&&&&&&C.乙醇和水的混合液&&&&&D.饱和硫酸钠溶液③步骤d不宜采用加热干燥的方法,可能的原因是&&&&.
2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g,经如下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将Cu片放入0.1moloL-1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该知识点易错题
1氢化亚铜(CuH)是一种不稳定物质,能在氯气中燃烧;也能与酸反应,用CuSO4溶液和“某物质”在40-50℃时反应可产生它.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2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g,经如下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将Cu片放入0.1moloL-1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请就“三大酸”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知道,稀盐酸与铜不反应,但向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则可使铜溶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某同学未加入氧化剂,而是将它设计成一个电解装置,也能使铜很快溶于稀盐酸.请在方格中画出该装置:(2)在一定体积的18molo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被还原的硫酸是0.9mol,则该硫酸的实际体积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有同学提出:若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硝酸盐,可行吗?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如果可行,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如果不可行,此问可以不填____.(3)将等质量的铜片分别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硝酸和过量的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可能是Cu2+浓度不同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____.另一同学提出溶液呈“绿色”是溶液中Cu2+与NO2共存的结果,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此说法正确与否,请简述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及由此得出的结论: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请就“三大酸”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知道,稀盐酸与铜不反应,但向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则可使铜溶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某同学未加入氧化剂,而是将它设计成一个电解装置,也能使铜很快溶于稀盐酸.请在方格中画出该装置:(2)在一定体积的18molo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被还原的硫酸是0.9mol,则该硫酸的实际体积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有同学提出:若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硝酸盐,可行吗?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如果可行,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如果不可行,此问可以不填____.(3)将等质量的铜片分别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硝酸和过量的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可能是Cu2+浓度不同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____.另一同学提出溶液呈“绿色”是溶液中Cu2+与NO2共存的结果,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此说法正确与否,请简述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及由此得出的结论:____.”相似的习题。I.图1是中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就此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2)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3)试管B中盛装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II.上述装置存在明显的不足,为克服上述缺点,某课外小组的学生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钙固体;③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④待反应完全后,将导管插入试管内接近液面(如图);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⑥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请回答下列问题:(4)实验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____.(5)实验④的实验目的是____.(6)实验⑥中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____.-乐乐题库
& 硝酸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 “I.图1是中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习题详情
27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9.9%
I.图1是中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就此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O3-=3Cu2++2NO↑+4H2O.(2)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体产生,在试管上方变为红棕色,一段时间后又变为无色..(3)试管B中盛装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产生的NOx,防止污染空气.II.上述装置存在明显的不足,为克服上述缺点,某课外小组的学生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钙固体;③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④待反应完全后,将导管插入试管内接近液面(如图);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⑥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请回答下列问题:(4)实验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除去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氧化而影响实验效果.(5)实验④的实验目的是因NO的密度小于CO2,只有导管插入到液面,才能使密度小的NO聚集于试管内.(6)实验⑥中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确认反应产生并收集了NO气体.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I.图1是中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就此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2)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3)试管B中盛装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II.上述装...”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I.(1)根据该反应的反应物、产物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2)从固体的变化、溶液颜色的变化、生成气体的颜色及变化方面考虑;(3)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II.(4)根据碳酸钙的性质并结合题意分析;(5)根据一氧化氮与二氧化碳的密度方面考虑;(6)根据一氧化氮的性质分析.
解:I.(1)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所以其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答案为:3Cu+8H++2NO3-=3Cu2++2NO↑+4H2O;&&&&&&& (2)铜和硝酸反应生成铜离子进入溶液,所以看到固体溶解;铜离子在水溶液里呈蓝色,所以看到溶液呈蓝色;该反应中有一氧化氮生成,一氧化氮是无色的气体,但一氧化氮不稳定,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有无色气体产生,在试管上方变为红棕色,一段时间后又变为无色.故答案为: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体产生,在试管上方变为红棕色,一段时间后又变为无色;(3)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的氮的氧化物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氮的氧化物能和碱反应,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产生的NOx,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除去产生的NOx,防止污染空气;&&&&&&&&&&&&&&&&II.(4)一氧化氮不稳定,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产生杂质干扰实验,装置中有空气,用碳酸钙固体和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排出空气,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不反应.故答案为:除去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氧化而影响实验效果;(5)试管中充满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的密度小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如果导管较短,收集的一氧化氮中含有二氧化碳杂质,只有导管插入到液面,才能使密度小的NO聚集于试管内.故答案为:因NO的密度小于CO2,只有导管插入到液面,才能使密度小的NO聚集于试管内;& (6)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无法确认;推入氧气或空气,根据一氧化氮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氮颜色确认产生一氧化氮并收集.故答案为:确认反应产生并收集了NO气体.
本题以铜和硝酸的反应为载体考查了化学实验的改进及评价,对实验方案的评价主要从可行性方面、”绿色化学”视角、“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I.图1是中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就此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2)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3)试管B中盛装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I...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I.图1是中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就此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2)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3)试管B中盛装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II.上述装...”主要考察你对“硝酸的化学性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硝酸的化学性质
与“I.图1是中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就此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2)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3)试管B中盛装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II.上述装...”相似的题目:
如图为铜片与浓硝酸反应的装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描述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试管内液体呈&&&&色;试管内液体上方气体呈&&&&色;集气瓶内收集到的气体呈&&&&色.(3)在反应一段时间后,从分液漏斗处向试管内加入蒸馏水,请描述加水后试管内和集气瓶内颜色的变化情况:试管内液体呈&&&&色;试管内液体上方气体呈&&&&色.
将200mL稀硝酸与6.1g的铜粉在微热的条件下充分反应,还原产物为Ne,经测定Ne的体积为1.12L,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碳与浓硝酸反应,显示了浓硝酸的&&&&不稳定性挥发性强氧化性酸性
“I.图1是中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对d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2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3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l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6OH=N6NOl+N6NO2+H2O(五)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l)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装置②的作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q)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试验现象是&&&&(6)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涉及了一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填序号字母,多选不给分)6)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映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该知识点易错题
1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HNO37是&&&&
2以下物质受热后均有气体产生,其中不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
36些装有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下列标志中,应贴在装有浓硝酸的容器上的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I.图1是中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就此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2)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3)试管B中盛装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II.上述装置存在明显的不足,为克服上述缺点,某课外小组的学生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钙固体;③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④待反应完全后,将导管插入试管内接近液面(如图);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⑥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请回答下列问题:(4)实验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____.(5)实验④的实验目的是____.(6)实验⑥中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I.图1是中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就此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2)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3)试管B中盛装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II.上述装置存在明显的不足,为克服上述缺点,某课外小组的学生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钙固体;③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④待反应完全后,将导管插入试管内接近液面(如图);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⑥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请回答下列问题:(4)实验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____.(5)实验④的实验目的是____.(6)实验⑥中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____.”相似的习题。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您可以用合作网站账号登录学科网
&& 资讯内容
客服热线:010-57
传真:010-
商务合作:010-
Copyright&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
京ICP证080135号当前位置:
>>>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铜与..
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I实验装置中能否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气体_____(填“能”或“不能”),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用Ⅱ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可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_______________。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稀硝酸,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空气,稀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充满整个干燥管,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止水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事先已将注射器内原有的空气推出),关闭止水夹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完成后,将注射器内的气体通入到NaOH溶液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
(1)3Cu+8H++2NO3- = 3Cu2++2NO↑+4H2O (2)不能;因烧瓶内有空气,用排水法收集时,NO与O2生成NO2,NO2又与水反应生成NO (3)NO;铜片上产生大量无色气泡,管内液面下降,液面上有无色气体;无色气体立即变为红棕色 (4)防止氮的氧化物污染大气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铜与..”主要考查你对&&设计实验方案及探究实验,单质铜,(浓、稀)硝酸&&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设计实验方案及探究实验单质铜(浓、稀)硝酸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概念: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和方法所进行的一种规划。 2.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科学合理。 (2)安全性: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保护人身安全,保护仪器。 (3)可行性:实验所选用的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条件下能满足要求。 (4)简约性:方案简单易行,尽可能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药品。还应遵循完成实验所用时间较短,副反应少,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5)经济性:综合考虑原料的用量和价格。 3.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 (4)实验用品(药品、仪器、装置、设备)及规格; (5)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6)实验注意事项; (7)实验现象的记录及结果处理; (8)问题与讨论。 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1)明确目的、原理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结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及温度是否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等),合理选择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汁装置、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既完整又简明。 (4)记录现象、数据根据观察,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分类:1.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外观性质一预测物质性质一实验和观察一解释及结论。图示如下:在进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时,要充分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与制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根据物质的结构特点,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来探究或验证物质所具有的一些性质: 2.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条件合适,操作简便; (2)原理正确,步骤简单; (3)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4)产物纯净,污染物少。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涉及原料、基本化学反应原理,实验程序和仪器、设备。核心是原料,由原料可确定反应原理,推导出实验步骤及所用仪器。 3.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特定的反应现象,推断被检验物质是否存在。在对物质进行检验或鉴别时,一般的原则是:①给出n 种物质进行鉴别,一般只需检验n一1种即可;②物理和化学方法可并用,一般先用物理方法(如物质的颜色、气味、水溶性等),再用化学方法;③设计的实验步骤越简单越好,实验现象越明显越好;④有干扰离子存在时,应先排除干扰,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⑤进行检验的一般步骤为:观察外表一一加热固体(确定是否有结晶水)——配成溶液——观察外观一一加入试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几个实验方案的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作出判断,要考虑是否合理、有无干扰现象、经济上是否合算和对环境有无污染等。 1.从可行性方面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设计实验方案的两条重要原则,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时,要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实验方案是否遵循化学理论和实验方法的要求,在实际操作时能否做到可控易行。评价时,可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 (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 (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 (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 (4)实验现象是否明显。 2.从“绿色化学”视角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 “绿色化学”要求设计安全的、对环境友好的合成线路,降低化学工业生产过程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据此,对化学实验过程或方案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 (2)反应速率是否适巾; (3)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 (4)合成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 3.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 (2)使用某些易燃易爆品进行实验时要防爆炸(如 H2还原CuO应先通H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 (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 (4)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时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5)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 (6)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 (7)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可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 (8)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等)。铜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铜的原子序数29,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IB族。(1)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紫红色固体,密度较大,导电导热性能很好,具有很好的延展性,铜属于重金属、有色金属、常见金属,不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性质: 铜常见的化合价为+1价和+2价①在加热条件下,铜可与多种非金属单质反应。一般来说,遇到氧化性较弱的非金属,铜显较低化合价;遇到氧化性较强的非金属,铜显较高化合价。例如:与强氧化剂反应(如Cl2& Br2等)生成+2价铜的化合物。如:Cu+Cl2CuCl2&&&&&&&&&&2Cu+O22CuO②铜与酸反应:铜只能被氧化性酸中的中心元素氧化。例如:③铜与盐溶液反应:Cu+2AgClCuCl2+2Ag&铜与铁的对比:
从金属活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可知,金属铁的金属活性比铜强,所以单质Fe可以从Cu的溶液中还原出单质来,例如:&Fe+CuCl2FeCl2+Cu即Fe的还原性强于Cu铜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反应:
Cu+2H2SO4(浓)CuSO4+SO2↑+2H2O2Cu+O2+2H2SO4(稀)2CuSO4+2H2O注意:从金属活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可知,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但是在有氧气和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反应 铜与铜的化合物之间的转换图:铜的制备和精炼:
(1)工业炼铜法:CuO+COCu+CO2(2)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3)高温炼铜:工业上用高温冶炼黄铜矿的方法获得铜(粗铜):2CuFeS2+4O2Cu2S+3SO2+2FeO(炉渣)2Cu2S+3O22Cu2O+2SO22Cu2O+Cu2S6Cu+SO2↑备注:粗铜中铜的的含量为99.5%-99.7%,主要含有Ag、Zn、Au等杂质,粗铜通过电解精炼可得到纯度达99.95%-99.98%的铜,原理为用粗铜作阳极,失去电子变为Cu2+,用纯铜棒作阴极即可得精铜。硝酸的分子结构:
化学式(分子式):HNO3,结构式:HO—NO2。 HNO3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故易溶于水,分子问以范德华力结合,固态时为分子晶体。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挥发性酸[沸点低→易挥发→酸雾] 熔点:-42℃,沸点:83℃。密度:1.5 g/cm3,与水任意比互溶,98%的硝酸为发烟硝酸,69%以上的硝酸为浓硝酸。 (2)化学性质: ①具有酸的一些通性:例如: (实验室制CO2气体时,若无稀盐酸可用稀硝酸代替)②不稳定性:HNO3见光或受热发生分解,HNO3越浓,越易分解.硝酸分解放出的NO2溶于其中而使硝酸呈黄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强氧化性:不论是稀HNO3还是浓HNO3,都具有极强的氧化性,HNO3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其氧化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 几乎能与所有金属(除Hg、Au外)反应。当HNO3与金属反应时,HNO3被还原的程度(即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程度)取决于硝酸的浓度和金属单质还原性的强弱。对于同一金属单质而言,HNO3的浓度越小,HNO3被还原的程度越大,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越多。一般反应规律为: &&& 金属 + HNO3(浓) → 硝酸盐 + NO2↑ + H2O &&& 金属 + HNO3(稀) → 硝酸盐 + NO↑ + H2O &&& 较活泼的金属(如Mg、Zn等) + HNO3(极稀) → 硝酸盐 + H2O + N2O↑(或NH3等)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重要实例为:①该反应较缓慢,反应后溶液显蓝色,反应产生的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无色的NO被空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实验室通常用此反应制取NO气体。②该反应较剧烈,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此外,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渐渐变稀,反应产生的气体是NO2、NO等的混合气体。B. 常温下,浓HNO3能将金属Fe、A1钝化,使Fe、A1的表面氧化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因此,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放浓硝酸,但要注意密封,以防止硝酸挥发变稀后与铁、铝反应。(与浓硫酸相似) C. 浓HNO3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配制而成的混合液叫王水。王水溶解金属的能力更强,能溶解金属Pt、Au。D. 能把许多非金属单质(如C、S、P等)氧化,生成最高价含氧酸或最高价非金属氧化物。例如: E.能氧化某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如等,应注意的是NO3-无氧化性,而当NO3-在酸性溶液中时,则具有强氧化性。例如,在Fe(NO3)2溶液中加入盐酸或硫酸,因引入了H+而使Fe2+被氧化为Fe3+;又如,向浓HNO3与足量的Cu反应后形成的Cu(NO3)2中再加入盐酸或硫酸,则剩余的Cu会与后来新形成的稀HNO3继续反应。 F. 能氧化并腐蚀某些有机物,如皮肤、衣服、纸张、橡胶等。因此在使用硝酸(尤其是浓硝酸)时要特别小心,万一不慎将浓硝酸弄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小苏打或肥皂液洗涤。 (3)保存方法:硝酸易挥发,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而腐蚀橡胶,因此,实验室保存硝酸时,应将硝酸盛放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并贮存在黑暗且温度较低的地方。 (4)用途: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等。 三大强酸:
几种常见酸的比较:
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氧化性比较:
由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浓硝酸被还原为NO2,氮的化合价由+5→+4;而稀硝酸被还原为NO,氮的化合价由+5→+2,由此得出稀硝酸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氧化剂氧化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得电子能力的强弱,而不是本身被还原的程度。实验证明,硝酸越浓,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因而其氧化能力越强。如稀硝酸能将HI氧化为I2,而浓硝酸可将HI氧化为HIO3。硝酸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其还原产物可能有多种价态的物质:等,这取决于硝酸的浓度和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除前面的实例外,锌与硝酸可发生如下反应:浓硝酸的漂白作用:
在浓硝酸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微热,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氧化漂白)。但一般不用它作漂白剂,因为它还具有强腐蚀性。新制氯水或浓硝酸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这不是因为它们的漂白性,而是因为发生了如下的化学反应:这是因为过量的氯水或硝酸又把I2氧化成了HIO3而使试纸褪色的。另外,浓H2SO4遇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的现象是先变红后变黑。这是由浓H2SO4的强酸性和脱水性造成的(脱水炭化而变黑)。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铜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6462834061231570224469932815932037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e 稀hno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