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为什么1+1=2啊??????
陈景润是怎么解答的啊?
09-02-24 &
1+1为什么等于2?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又奇妙无比。在现代的精密科学中,特别在数学和数理逻辑中,广泛地运用着公理法。什么叫公理法呢?从某一科学的许多原理中,分出一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命题,对这些基本概念不下定义,而这一学科的所有其它概念都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下定义;对这些基本命题(也叫公理)也不给予论证,而这一学科中的所有其它命题却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中推出。这样构成的理论体系就叫公理体系,构成这种公理体系的方法就叫公理法。 1+1=2就是数学当中的公理,在数学中是不需要证明的。又因为1+1=2是一切数学定理的基础,所以它也是无法用数学的方法证明的。至于“1+1为什么等于2?”作为一个问题,没要求大家必须用数学的方法证明,其实只要说明为什么1+1=2就可以了,可以说这是定义,也可以说这是公理。不过用反证法还是可以证明的:假设1+1不等于2,则数学就是一锅粥,凡是用到数学的地方都是一锅粥,人类社会就乱了套了,所以1+1必须等于2。 1+1=2看似简单,却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像一个小孩滚雪球的过程:第一步,小孩先要用双手捧一捧雪,这一捧雪就相当于人类对世界的感性认识。第二步,小孩把手里的雪捏紧,成为一个小雪球,这个小雪球就相当于人类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形成了概念。于是就有了1。第三步,小孩把雪球放在地上,发现雪球可以粘地上的雪,这就相当于人类的理性认识。雪可以粘雪,相当于1+1=2。第四步,小孩把粘了雪的雪球在雪地上滚一下,发现雪球粘雪后越来越大,这就相当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可以进入良性循环了。相当于2+1=3。1,2,3可以排成一个最简单的数列,但是可以演绎至无穷。有了1只是有了概念,有了1+1=2才有了数学,有了2+1=3才开始了数学的无穷变化。物理学与1+1=2的关系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有已知到未知的过程。在数学当中已知1、2、3,则可以至于无穷,什么是物理学当中的1、2、3呢?我认为:质量、长度、时间等基本物理概念相当于1,它们是组成物理学宏伟大厦的砖和瓦;牛顿运动定律相当于2,它使我们有了真正的物理学和科学的物理分析方法;力学的相对性原理相当于3,使牛顿运动定律可以广泛应用。在经典物理学中一切都是确定无疑的,有了已知条件,我们就可以推出未知。等到相对论的出现,一切都变了。现在相对论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是那些反对相对论的人,也基本上是认可相对论的结论的,什么时间可变、长度可变、质量可变、时空弯曲……经典物理学认为光速对于不同的观测者是不同的(虽然牛顿是个唯心主义者)。相对论则认为光速对于不同的观测者是不变的(虽然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我们丢掉了经典物理学所有不变的东西,换来的是相对论唯一不变的东西----光速。我觉得就象是用许多西瓜换来了一个芝麻一样,而且这个芝麻是很抽象的,它在真空中,速度最快,让你根本捉不到、摸不到。我认为牛顿三条运动定律是真理,是完美的,是不容置疑的。质疑牛顿运动定律的人开口闭口说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也不存在绝对不受外力的物体,却忘了上学时用的物理教材,开头都有绪论,绪论中都说:一切物质都在永恒不息地运动着,自然界一切现象就是物质运动的表现。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还提到:抽象方法是根据问题的内容和性质,抓住主要因素,撇开次要的、局部的和偶然的因素,建立一个与实际情况差距不大的理想模型来研究。例如,“质点”和“刚体”都是物体的理想模型。把物体看作质点时,质量和点是主要因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时可以忽略不计的次要因素。把物体看作刚体——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的物体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质量分布时主要因素,物体的变形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次要因素。在物理学研究中,这种理想模型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机械运动的规律时,就是从质点运动的规律入手,再研究刚体运动的规律而逐步深入的。有人在故意混淆视听,有人在人云亦云,但听的人自己要想一想,牛顿用抽象的方法来分析问题,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抓主要矛盾的指导思想的,否定了牛顿运动定律,我们拿什么来分析相对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看来相对论不但搞乱了我们的基本概念,还搞乱了我们的分析方法,这才是最危险的,长此以往,物理学将不再是物理学,而是一锅粥,一锅发霉的粥!我认为物理学发展的正确思路是先要从质量、长度、时间、能量、速度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上着手,在物理学界开展一场正名运动,然后讨论牛顿运动定律是否错了,错的话错在哪里,最后相对论的对错也就不言自明了,也容易接受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1+1=1,1+2=1,3+4=1,5+7=1,6+18=1.问:为什么都=1?这是一个逆向思维!拜?_百度作业帮
1+1=1,1+2=1,3+4=1,5+7=1,6+18=1.问:为什么都=1?这是一个逆向思维!拜?
1+1=1,1+2=1,3+4=1,5+7=1,6+18=1.问:为什么都=1?这是一个逆向思维!拜?
1里+1里=1公里 1月+2月=1季度 3天+4天=1周 5月+7月=1年 6小时+18小时=1天1+1=2????????????????????????
1+1=2????????????????????????
,1/3=0...... 为什么这样换了过后1+1就不等于2了???
这是无限接近悖论
又叫支诺悖论 芝诺悖论
现在人们广为流传的芝诺悖论〔Zeno's Paradoxes〕都是关于运动的,即(1)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2)两分法悖论;(3)飞矢不动;(4)运动场问题等。其中「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是最著名的一个。
乌龟和阿基里斯〔Achilles〕赛跑,乌龟提前跑了一段——不妨设为100米,而阿基里斯的速度比乌龟快得多——不妨设他的速度为乌龟的10倍,这样当阿基里斯跑了100米到乌龟的出发点时,乌龟向前跑了10米;当阿基里斯再追了这10米时,乌龟又向前跑了1米,……如此继续下去,因为追赶者必须首先到达被追赶者的原来位置,所以被追赶者总是在追赶者的前面,由此得出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这显然与人们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合的。
这些悖论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数学家兼哲学家齐诺〔曾属于哥达华拉斯学派〕提出的。齐诺的原文已经失传,流传下来的是亚里士多德为批判他而作的引述。由于对离散与连续的关系弄不清楚,在以后两千多年中无法证明悖论错在何处,其实对「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这样的问题,现在的高中学生只须用无穷等比数列求和〔公比的绝对值小于1〕公式 即可解答〔a1为首项,R为公比〕。事实上,在追赶过程中,乌龟跑的总路程为
阿基里斯跑的总路程为
故阿基里斯在离自己起点 ,
=111.111……米处追上了乌龟。
古希腊人之所以被这个问题困惑了二千多年,主要是他们将运动中的无限过程与「无限时间」混为一谈,因为一个无限过程固然需要无限个时间段,但这无限个时间段之总和却可以是一个「有限值」。这个问题说明了古希腊人已经发现了「无穷小量」与「很小的量」这两概念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只有人们掌握了极限知识之后,才能真正地了解。
其他回答 (1)
因为小数点后有无数个3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脑筋急转弯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