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闻之若此”的“求”hold是什么意思思

文言文“求闻”“无闻”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文言文“求闻”“无闻”什么意思?
不若无闻也,谁知到什么意思,谢谢了。顺便帮翻译这句话“求闻之若此,蹦芊氲耐蚍指行,
提问者采纳
闻,寻到的消息如此,即听到。引申为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如不知道。,
其他类似问题
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与其现丑,何如守拙,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三豕涉河》这个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三豕涉河》这个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就是 慢步走在
《孔子家语》载:子夏(即卜商,孔子的学生)到晋国去,经过魏国,听见有人在读历史,说是“晋师伐秦,三豕涉河。”子夏听了,说道:“不对,怎么晋国军队有三只猪渡河呢?恐怕不是什么‘三豕涉河’,而是‘己亥涉河’吧?”到了晋国,一问,果然是“晋师己亥涉河”。
  古人用“天干”(即甲、乙、丙、丁……等十干)和“地支”(即子、丑、寅、卯……等十二支),顺序搭配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甲子”来记日。上述“己亥”二字。也就是记的某一个日子。“晋师己亥涉河”就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一天度过黄河。只因“己亥”二字的古文写法和“三豕”很相像,读者于是弄错了,闹了这个笑话。
  《吕氏春秋》也记述了这段故事,内容大致相同: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亥’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后来人们就往往用“三豕涉河”或“三豕渡河”,来形容文字上出现错别字而且错得很可笑的情况。
  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呢?
  在甲骨文中,“三”字和“己”字的字形和现在一样,只是因为在当写在竹简或兽骨上时,竖划容易和材质的纹理混淆或有时写到边沿,所以发生这样的错误。后人吸取了这一教训,宋体字的竖划因此比横划粗。
  至于“豕”和“亥”就比较复杂了。(见上图)在小篆中,“豕”是“象毛足而后有尾者”(《说文解字》);而“亥”字是“二首六身”(《左传》)。但在金文中,两字就差不多了。这也许是十二生肖中猪(豕)配亥的缘由。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回答采纳率:58.0%
00:04 检举
就是 慢步走在 小溪边
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文选3-察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8页免费74页免费70页免费21页免费8页免费 5页免费32页免费6页免费5页免费5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7页免费1页免费32页免费
文选3-察传|古​汉​语文​选​―​―​吕​氏​春​秋​?​察​传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36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刻舟求剑中“若此·”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刻舟求剑中“若此·”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像这样&#92,像那样,
其他类似问题
刻舟求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