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武汉黄家湖长江大桥校区怎么去?

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_兼职吧
找兼职,上兼职吧!
> 资讯 > 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
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记者赵飞报道:今日,由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与本报共同举办的湖北第二届“就业指导校园行”第8站,将走进武汉科技大学。专程应邀来汉的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资深高管杨仁斌,将为我省学子讲授就业实用技巧。
阿里巴巴(Alibaba*)是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王艳华和她的送票告示
  □本报见习记者王凤 通讯员钟辉
  “春节即将来临,有同学还在为不能回家发愁吗?只要你困难属实,楼管阿姨愿意资助一张回家的火车票。”
  近日,一张告示出现在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北六、七栋的宿舍大门上。宿管阿姨送车票,一时成为校园热点。昨日,记者见到...
原标题: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多名学生在食堂就餐后腹泻
人民网武汉12月17日电 (李如胜)日前,有网友投诉称,本月15——16日在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南苑食堂吃过饭后,有同学发生腹泻呕吐现象。目前卫生、食药监等部门已介入调查。
有网友称,15日中午和下午在该校黄家湖校区南苑食堂就餐后,当天晚上十点左右出...
“请大家闭眼倾听,想象草原上有一匹灰狼在和一群狼打斗,这匹狼多处受伤,拼命逃离围攻,孤独地舔着伤口……”一曲略带紧张感的音乐响起,武科大黄家湖校区1110教室里,200多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音乐引导想象技术”……
这位老师叫张勇(如图),是武汉科技大学一名辅导员。记者昨悉,他的这门《音乐治疗学》选修课已开...
武科大加入“薪火计划”爱心传递
http://3w点sina** 日10:05 长江商报
  本报讯(记者 王毅 喻晓璐)昨日,武汉科技大学加入“薪火计划”爱心火炬传递活动,该校大学生志愿者将为武科大黄家湖校区附近青菱乡等地的中小学生,提供免费义务家教,读者可拨打本报热线报名...
武科大污水月内达标排放
http://finance.sina** 日 09:05 武汉晚报
  武科大污水月内达标排放
  本报讯(记者贺方程通讯员王勇)本报多次报道的武汉科技大学新校区污染黄家湖一事,终于有了结果:校方表示,在2月20日学生返校之前,将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记者王大千
原本给学生查阅资料的电子阅览室,电脑内竟装有大量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电子阅览室摇身一变成为“网吧”。最让人惊讶的是,这“网吧”就开设在大学生宿舍楼下。
近日,本报接到数位武汉科技大学学生投诉,该校黄家湖校区内有一家“网吧”,可以玩各种单机、网络游戏,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随后,记者通过3天的...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李晗)近日,武汉科技大学的学生们发现,在食堂就餐时玩手机会被保安劝阻。据了解,这是该校保卫处针对最近高校食堂偷窃案频发实施的一项措施。
“同学,吃饭时请收好手机。”昨天中午12点10分,在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北苑食堂一楼,一名身穿黑色制服的学校保安快步走到一位边吃面条边玩手机的学生身边,...
跑5000米,对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成人来讲应该不算什么,学校此番用意无非是想告诉学生:挂科是不对的,如果再这样是要受到惩罚的。目的是促其清醒,改正错误。只有弄清了这些,才能真正领会学校的良苦用心。
如果站在治病救人的角度讲,帮助挂科学生改正错误也是一种疗伤,所以不可能每天给他们吃“棒棒糖”,“棒棒糖”虽然好吃但不...
湖北最佳项目:武汉科技大学“微尘”行动
  项目名称:武汉科技大学“微尘”行动
  项目类型:关爱服务类
  推荐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负 责 人:肖帅
  项目目标:为构建和谐社区做贡献,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与家庭
  受益人群:社区困难人群
  项目简介
  “微尘...
&相关推荐:直辖市: &&
此处不存在街景
please download and install the latest version of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傅家坡长途汽车客运站 乘坐34路(黄家湖西路武科大-凤凰山停车场),在中山路武昌火车站下车
坐225到洪城路口下 一直往前走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在武汉科技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按投票排序
女篮的。在武科大七年。19岁来到这里,26岁研究生毕业。初高中在上海,一心留在上海,却因为五分失之交臂,被迫来到武科大,百般抵触。觉得这什么破地方卧槽,和在上海市中心淮海路附近的高中简直不能比。很伤心,默默的哭了不知道多少次。且女篮训练异常的辛苦,这里省略一万字吧。但现在,我躺在宿舍的床上,却真的非常非常舍不得离开。想想七年来,看到青山区越来越好,有了奥山,有了众圆,有了很多我喜欢的地方。想逛街不用再去好远的地方,当然想去江汉路汉街光谷什么的都是一部车可以到的。我现在觉得每天训练走过的路都是可爱的。从学八到东院篮球馆,路过小操场,路过小树林,路过图书馆,穿越了大半个学校,这路,我走了七年。人生又有几个七年呢。对于黄家湖,去的次数不算多,本科除了运动会基本不会过去,可是研究生上课在湖区,才发现北园食堂那么好吃。于是爱上了食堂,觉得大学就是应该吃食堂的我终于得到满足,从最初园艺街,到现在的东澜岸,湖区也是越来越好,但还是比不上我青山哈。写下这些毫无逻辑的文字,只是想说,曾经我厌烦的学校,曾经我抗拒的路,如今都让我如此不舍。谢谢教练们,谢谢老师们,也谢谢同学们,谢谢你们的一路相助,越武科大越来越好!
1. 校名。 校名算是很奇妙的事,因为在外,说自己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很多人以为很nb,原因是很多人第一印象里分不清武大和华科。。。2. 校园。截止到15年,武科大黄家湖校区算是省部重点大学里最靠南的大学了(本部在武汉北部青山区,一南一北简直了),1公里以外就是远城区江夏区。 所以,苦了当年很多周末想进城的孩子们,能想象坐538到街道口要2+小时吗。 现在黄家湖校园很漂亮了,有时回家还经过校门口的国道,看到对面的街也改建得非常高大上。 3. 专业。 这个学校算一本里面的三流大学,前身是武汉钢铁学院,听说冶金、机械、化工很屌,其他专业不知情。4. 妹纸。 大概只占1/4,看北苑的宿舍楼分布,07--09年是这样,不知道现在如何。5. 食堂。很多人都吐槽自己学校食堂多么奇葩,但武科大的食堂绝对的良心。真心怀念那个时候的食堂 ,一顿3.60¥就可以吃得很不错了,那时候几乎很少在外面吃饭。 想想现在的工作餐,心塞。
大三搬到本部,只是毕业的时候在本部食堂领了一份餐盒。6. 图书馆。 又是一个心塞的话题,入学时,湖区还在施工,图书馆没建成,所以几乎没去过, 等到大二,终于建好了,天热的下午就去图书馆蹭空调,没事一般也不去,去干啥? 然后没享受多久,搬到本部去,小的不能再小的图书馆。当然那个时候大三了,要懂事了不是,所以没事就去图书馆看看书,呵呵。 现在想想都觉得贱,有好环境的时候不珍惜。7. 同学。武科大的人才还是很多的,多出去活动还是可以交到不少朋友,不要以为学生会无聊,其实去学生会最重要是事根本不是去涨经验涨经历,多认识其他同学和老师才是正事。8. 毕业。班上毕业同学大多数往北上广深方向去了,留汉也有,不算多,武汉的大学毕业生情况都差不多,虽然武汉还在发展,但专业对口依然是问题。武汉的IT、金融行业是短板,发展有限。毕业4年的管院信管 wuster (WUST是武科大英文缩写),没什么利益相关
记起某一天和朋友傍晚在东湖边散步闲聊的时候,讲起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在武大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武大自古出才子,自然写出的武大都如浅描淡妆的少女,不张扬、不做作,只凭本身就能美得不像话。用武大学子的话说,在武大就读你是自由的,你是孤独的,无论是爆米花一样盛开的樱花,还是暴雨之后的武大海,都将成为最美的遇见。山水一程,三生有幸,武大便是最美的情郎。转身看看依偎在东湖边上的武大门,想想这辈子应该也不会在这里念书了。
但这却让给了我机会回忆在武科大这些日子的感受。
武汉的夏天,很热,但是沁湖的荷花开的很盛,荷叶会一直衍生到沁湖岛,靠近岸上的莲蓬应该是被摘了,一阵风吹来,荷花荷叶的清香伴着淤泥的味道朝你扑来,当然,还有武汉独有的热气。武科大的花很多,虽然不是那种成片的花海,没有豪放的气势,但是无论哪一天,无论你走在哪条路上,都能遇见不一样的娇羞。春天沁湖边的樱花着实是值得回忆的风景,但是深秋被梧桐叶银杏叶铺满的小路,深一脚浅一脚的踩上去,不见得会输给一场樱花雨。在武科大的日子里,其实少有人是独来独往,我遇见的大多数人,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泡图书馆,男生一起打游戏,女生一起看剧,就算是在偏僻的黄家湖,吃饭聚餐都在园艺街,去一趟市中心跟进城的日子中,大家也都是快乐的。当然有的不只是快乐。依然会有人每天跟着图书馆的开关时间进去,听着闭管的钟声回来,经过沁湖桥,脚踩上去,啪嗒啪嗒的声音,让你觉得就算是一个人,也不孤单。那年夏天,犹记画中人当日还在黄家湖的时候遇见的春天每年武科大女生节特有的节目不一样的武科大也曾见证过别人的爱情
搬到青山后偶有一次回到黄家湖当时还未完全建好的沁湖岛
和黄家湖比起来,总觉得青山更像是一所大学,虽然条件比黄家湖艰苦,很小,但是每一条路都被大树环绕,以至于夏天走在路上你都不用打伞,树缝撒下的一米两米的阳光都是最温暖的问候。每天早晨图书馆二楼的读书声,课下小树林的小组讨论,都真正让你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学术氛围和奋斗不止的正能量。这就好比黄家湖正值年少,充满活力、好奇和新生,青山则是一个男人稳重成熟的三十岁,于压力之下奋斗不息。它要求你对自己,对未来有更清楚的认识。
和黄家湖比起来,总觉得青山更像是一所大学,虽然条件比黄家湖艰苦,很小,但是每一条路都被大树环绕,以至于夏天走在路上你都不用打伞,树缝撒下的一米两米的阳光都是最温暖的问候。每天早晨图书馆二楼的读书声,课下小树林的小组讨论,都真正让你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学术氛围和奋斗不止的正能量。这就好比黄家湖正值年少,充满活力、好奇和新生,青山则是一个男人稳重成熟的三十岁,于压力之下奋斗不息。它要求你对自己,对未来有更清楚的认识。
某个周末去上公选的路上那些主楼前的花那些主楼前的花每天早晨会有一群老太太老大爷在这里打太极
以后想起来真的是一种很平静令人羡慕的生活主楼前花盆里的小矜持某天下雨之后 路过乒乓球台旁的小水坑
食堂旁的银杏散落了一地的秋天
食堂旁的银杏散落了一地的秋天
听见下雨的声音
记得之前在微博上看过的一句话,任何一个大一的都不相信大学会过的飞快,而每一个即将大三的都对此深信不疑。时光总是残忍的,作为一只大四狗,总觉得自己活在梦里,我们明明才刚刚毕业,我们明明才刚认识,我们明明应该还在黄家湖。但是好像又有太多的事情在暗示我们,我们要毕业了。东澜岸开业一两年了,沁湖边上的樱花都开了两季了,沁湖桥从石板变成了木板,在我们搬来青山之后北苑食堂也翻修了,寝室装空调了,学校成功覆盖校园网了,沁湖岛也竣工了,从习惯在黄家湖拿着早餐去教室到现在习惯早起吃完大胆面对楼管阿姨,就连众圆都开业好久了,2015都只剩一百多天了。
毕业季的夏天总是伤感的。怎么看都觉得自己是个极度悲观的人,就更是容易多愁善感,记起某天晚上看到学长成箱啤酒搬往寝室,穿着印有“我们毕业了”的校杉在寝室楼下邮寄行李,就越发感慨。可能人总是到快要离别的时候才真正领会到一些感情,毕业了就再也吃不到我们现在觉得难吃的食堂,住不了一年1200的寝室,还有帮你带饭答到,陪你逛街看剧的室友,很可能就真的再也见不到有些人了。
“你是谁”“我是wuster” 写完才发现整篇好像没有什么逻辑。那就当是对武科大这三年印象的记录罢。
非211的一本,地位很尴尬的一个学校。就身边同学来看,大多是县一中里面不错的学生,但又够不上顶尖。因为很大一部分是小县城来的,既有见识不够的一面,又有那么些许自傲,毕竟很多很多都曾在小学或初中有过班级第一甚至年级第一的历史。对学校不是211这事,大多数科大学子都还是很介意很介意的。因为高考分数离211院校也就两个选择题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高考如果填志愿填省外冷门211还是能上的。但正如前面所言,小县城的孩子见识不够,高中没意识到211的重要性。学习氛围好,但不知道怎么学。因为大一有一整年早晚自习的缘故,大二之后没了强制的,很多人觉得很焦虑。但又没有那些名校学生的见识,知道该如何如何做,只能把考试当目标,每晚结伴去图书馆做作业复习。就业情况还行,至少计算机学院还行。大一团委书记第一次给我们开会的时候,问有多少是调剂到计算机学院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人举手。而到了大四找工作的时候,基本都是为选了计算机而沾沾自喜的。2010年刚入学时娱乐是个很大的问题,班级聚餐都要到湖北中医药大学对面的小竹食坊,看电影更是要到司门口江汉环球电影城,同学来学校只能带他们去湖边溜冰城。后来眼看着园艺街修建,东澜岸修建,现在电影院也有了,基本没有多少需要进城的时候了吧。哦,附近没银行是硬伤,今天刚坐公交出去办了银行卡……学校有些比较蛋疼的政策,比如班级聚餐需要写申请要有老师陪同,班级不能组织毕业旅行,我会说我们班毕业旅行都快出湖北 了然后在车上被一连串的电话叫回来了吗……整个学校看起来像高中。去其他学校时,包括去青山校区时,感觉都是像社区,路上很多人悠闲地散步,而黄家湖校区的感觉太像高中了,教学楼都在一块,上课的时候路上基本没人,课间全是人。
/不再回答任何有关出国申请的问题,谢谢。/关于学校,来说一下自己的感受。我10年入学自动化专业,14年毕业。本科期间也抱怨学校不好,连211都不是。但是说回来,还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来了这里读书,所以就静下心来吧。大三上我准备出国读研,于是开始了一系列的备考。我也担心过自己本科出身不太好,申请美国学校会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做人事听天命,我最后选了8所学校的电子工程专业,包括一所常春藤。记得是大四的下学期2月中下旬,当我看到藤校的录取时,我知道付出有了回报。后来同班的同学也有考上华科等985学校的研究生。所以早点有一个具体目标,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进老师实验室都是很好的选择。所以我想说的是什么,看到这里你应该懂了。不懂的话也没必要再看了。不匿。
上面两位好像都是毕业的学长,本人大二,我就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吧。当时武科大在我那个省的招生分数线还是蛮高的,尽管不是211。开学一个月后,觉得这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大学,要上早自习,还特么有晚自习,黄家湖校区又在三环外,做公交还要一个多小时到市中心(听说现在规划地铁,修好也不知道哪年),反正就是各种抱怨,后来慢慢就习惯了。军训时进了学生会,后来交了很多朋友,蛮有意思的。看到贴吧里很多人吐槽科大学习氛围差,我并不觉得,可能是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打游戏,没有好好学习,挂科的。至于图书馆,不论何时,都会看到有同学在里面看书学习。到考试周前几天,图书馆一定爆满,开门一小时后,基本没位子,有的同学就坐地上复习。黄家湖校区也越来越漂亮了,沁湖中间建了一个亭子,现在图书馆前面又在建楼,估计以后要把老校区的都搬过来。。至于男女比例,一对情侣三对基有点夸张,个人感觉7比3靠谱点,
额,第一次写,有点乱,见谅
(耗子,我知道你看。。。。)附科大美图
咋样都是自己家
06年入学,材冶学院,钢铁冶金。在武科大读书7年,遇到很多好老师,别的学院不清楚,材冶的老师都是很不错的,有学者风范。如李楠老师,毕学工老师等,不知道他们现在退休了没有。现在在另一所高校,211。感觉我们学校就是吃亏在不是211,少了很多资源。钢铁冶金在全国还是小有名气的,机械,化工,资源,计算机等工科还不错, 希望母校好好发展。对于刚入学的学弟学妹,好好读书,少打游戏,少看点电视剧,多去实验室转转。
没人邀,自己来答,混个脸熟。作为毕业一年的校友,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从深圳高铁回黄家湖看看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情怀,仅仅是因为毕业那年,我缺席了所有班级、年级活动。(不要问我当时在干嘛,我在深圳打工)好吧,正经来回答题主吧。First,作为在湖区混迹两年的学渣,在这片地方除了没有毕业照以外没有任何遗憾了。当过干部,参加过活动(为了赚学分),旷过课,挂过科,重过修,balabala,重要一点,也是在这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所以记忆中最美的两年在这。白云蓝天,鸟语花香,书香门第,才子佳人,适宜若此,不外如是。二,大三就到青山了,一个更接近社区化的地方,未知的紧迫感从大三开学就开始蔓延,考研和找工作各自准备着,很破的教学楼和图书馆却总是人满为患,充实又匆匆的每一天,读读书,做做题,打打球,健健身,最好的两年在这儿了。奋笔疾书,自信满满,斗志昂扬,朝气蓬勃,花样年华,分外动人!最后,四年大学,见证了园艺文化街的兴起,见证了仁和的改建,你们现在玩够了的地方都是我们曾经没好好玩过的,呵呵。好了,跑题了貌似?给几个建议吧。当学长鼓吹你们加入社团的时候,若心里有犹豫,就回答“去NM的”;当辅导员教育你们要多参加活动时,若心有抵触,就回答“去NM的”;当已毕业的学长(如我)给你们建议的时候,就回答“去NM的”;大学,自由的,一切随心(要合法哦),不管你是奋斗,散漫,混迹or学习,只有你自己经历过的,才是体验。是的,悔恨、遗憾,都是体验。总结:武科大四年,一种激情而又略带遗憾的体验,Amazing!
突然看到这个话题,有些感触,随便聊聊。03级的,估计这里算老师哥了吧。我就是属于上面很多人所说的学渣吧。03年跟初恋一起相约考到武汉,她进了武大,我因为6分落榜华科,被调剂到武科大。没事,咱不重视什么211,985.当时就觉得,挺好,也是一本,咱就读吧。哈哈,当时学院还在图书城这边(当时的建筑学院都在这边,包括土木,建筑系,给排水,暖通等等),对,哥就是被调剂到了一个之前没听说过的给排水工程。四年里面,恋爱,分手,再恋爱,再分手,哭着毕业。四年里面,打篮球,打游戏,挂科,跳街舞,躺着毕业。对,哥底子好,纵然挂科如此之多,还是在最后半年全补上了,顺利毕业。现在回想起来,武科大,其实老师都不错,当时的辅导员,班主任,可没少为我们这类学渣操心,可是自己不争气啊。我们那届没那份运气,这个学区是非常之破的,破到我都不好意思带同学来学校玩,但是在那里留下的回忆,却是一辈子会让我开心让我哭的,斑驳的树荫下,大夏天,打球打一下午,踢球踢一早上,没事到门口搓一顿,晚上再去网吧通个宵。。。。好吧,带坏小朋友了。如果让我重来,我有可能会不再那么浪费时间,毕竟四年里面,正儿八经在读书的时间,不超过半年,结果也没考研的想法,到了社会,混迹上海这么多年,苦啊。还好,三年前的一次选择,让自己现在总算安定下来,有了自己的小公司,能养家糊口,但是跟大学学的专业,八竿子打不着。不过,还是感谢武科大,在大学里面,学技术专业,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为进入社会,学着做人,做事,锻炼自己的快速学习能力,这些,很重要。(说简单点,就是跟人打交道,然后学东西能快速上手)现在,估计那个图书城这边的学院不在了吧?当时就说要迁走,等到我们毕业也没有动静。不过那边倒是方便,去武工大,去华师,去亚贸,去图书城,15分钟内走路可达=。=小朋友们,继续加油吧,学历只是敲门砖,在外面,还是靠真本事,但是能在学校打好的基础,就没必要在外面浪费几年来重新学啦。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黄家湖长江大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