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208爱普生2480驱动什么意思?

波浪号(~)是什么意思,正规的用法是什么?
除了在字典中作为代替符号以外,在印刷品中很少见到这个符号。那么它应该是怎么用的呢?它的来源又是怎样的呢?
按投票排序
这种问题,都要牵扯三个层面:一个是在 Unicode 中到底有几个这种模样的符号,一个是我国的标点规范怎么规定的,最后是在实际中到底用哪一个。(如果比较晕,可以先看一下知乎上原来的两个问题:人民币符号()的和破折号(||)的)一般常见的几个波浪线型符号(常见度由高到低)():「~」U+007E TILDE(最常见,英文状态下 shift 加 1 左边那个键就是,有的字体中它偏上,而不是水平居中)「~」U+FF5E FULLWIDTH TILDE(Windows 下有的输入法在中文状态下会输出这个符号,有的字体会显示成一字宽,和前一个符号差别比较大,有的字体只是在前一个符号的两边加了空间)「?」U+301C WAVE DASH(一般用于日语,不常见;而且很多字体不支持,显示不出来。我发现很多 OS X 和 iOS 用户会用这个符号,可能是苹果系统下某几款输入法的问题(待验证))「~」U+223C TILDE OPERATOR(罕见,数学里用的)「∽」U+223D REVERSED TILDE(在有的字体里它就是波浪线上下翻转一下。)「?」U+2053 SWUNG DASH(@涛吴 的答案里提到的,可是我在 Windows 的字符映射表里用了几个常见字体都没有,估计这个符号是最罕见的了。)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有如下规定:4.13 连接号4.13.1 连接号的形式为“-”,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占半个字的位置)和浪纹“~”(占一个字的位置)。我们发现:这个叫符号「浪纹」;它是连接号的一种形式;在中文中浪纹占一字宽实际中怎么用实际使用中,要考虑语义、规范/习惯、兼容性和美观等很多方面。按照国家标准,当你是使用波浪线符号的正规用法——表示一个数字范围的时候,请用一字宽的「~」U+FF5E FULLWIDTH TILDE,不推荐使用「?」U+301C WAVE DASH。后者很多字体不支持,语义上也不是最好,类似于 OS X 上的省略号。当作为语气符号( 提示有的规范里叫它「象声号」)时,觉得「~」U+007E TILDE 和「~」U+FF5E FULLWIDTH TILDE 都可以,有的人(如我)不喜欢有的字体下波浪线在上面而不是水平居中,而且 U+007E 太短,连续显示效果不好,所以我在任何情况下都用「~」U+FF5E FULLWIDTH TILDE。其他的非主流符号不推荐,没法保证各平台都能显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4.13 连接号4.13.1 连接号的形式为“-”,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长度)、半字线“-”(占半个字的长度)和浪纹“~”(占一个字的长度)。4.13.2 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例如:a)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也称任-洛二氏溶液(Ringer-Locke solution),用于医疗和哺乳动物生理学实验。4.13.3 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例如:a)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b) “北京——广州”直达快车c) 梨园乡种植的巨风葡萄今年已经进入了丰产期,亩产1000公斤~1500公斤。4.13.4 相关的字母 、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例如: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4.13.5 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例如: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2005年6月修订)第四十条(三)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规则:5.表示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范围,使用浪纹号“~”。如:10%~20%,(2~6)×103或2×103~6×103,30~40 km(也可写成30km~40km)。(也可以用一字线,但不要用半字线或长横)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差错认定细则全国报纸编校质量评委会(原载日《新闻出版报》第3版)第46条 表示参数范围的数值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处理。如:   63%~68% (不写作63~68%);  -15~-8℃;  155~220公斤 (亦可写作155公斤~220公斤);  8万~11万吨 (不写作8~11万吨);  包装外形尺寸为400mm×200mm×300mm (不写作400×200×300mm)。
摘自 There are several similar, related characters:SWUNG DASH ? (U+2053) used in Western typography and lexicography. In HTML this character can be expressed solely in numeric form (⁓ or ⁓).TILDE OPERATOR ~ (U+223C) used in mathematics. In TeX and LaTeX this character can be expressed using the math mode command ($\sim$).WAVE DASH ? (U+301C) used in East Asian typography for a variety of purposes, including Japanese punctuation.FULLWIDTH TILDE ~ (U+FF5E) also, and more commonly, used in East Asian typography.题目中写的是U+FF5E这个符号,除了在字典中做代替符号,它最常见的用途是表示范围的连接符,比如曾文正公享年六十二歲(西元年)。
在Unix文件系统中用的比较多, 代表当前用户的home目录. 详见
, 可惜中文维基对应条目的资料太少
卖~萌~~号!!~~~组鹿组鹿~~~~~
表示多少年至多少年之间可以用()~~~~~~~~~~~~~~~~~~~~~~~聊天打字的中间用来~过渡连接~~~~~~~~~~~~~~~~~~~~~~~还可以当分界线用(如上)
好学术,一直把~当做一种表示非常欢乐的标点符号。看起来就像欢乐的猪尾巴!
仅说中文里的用法。“~”是浪纹,占一个字的位置,是“连接号”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用在相关的数目之间,表示起止。如:知乎现在非常活跃用户大概是3000人~4000人。
以前在微博上看到的一种说法……呻吟号就是“~”这个符号,学名:代字号(swung dash)。根据“国家语言文字表点符号委员会”的研究报告表明,这个符号在过去五年的使用频率的增长幅度是每年49.77%,出现频率最多的平台分别是:手机、网络文章、电子邮件、公共厕所、课上纸条,分别占41.90% 、30.47% 、18.10% 、7.13%和3.40%。一般在卖萌或者很开心的时候会加这种符号~~一加这种符号感觉整个句子都变得荡漾起来~~当然呻吟号这种说法真是~~太邪恶啦~~
报告报告,维基百科里的签名是用四个飘飘(@杭蕾称之为呻吟号的东西)!这样~~~~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
看了两遍,完全没看懂是什么意思。谁能帮忙分析一下,这个电影要表达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或者说这个电影应该怎么来解读。感觉里面的人都疯疯癫癫的,看的时候感觉还不错,可看完之后就是不知道表达什么……
按投票排序
原来的版本写得太早,错别字和表达不畅处太多,大幅修订为图文版。50年后,我们会想起《太阳照常升起》记得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姜文:《太阳照常升起》的主题是什么?姜文回答:《太阳照常升起》的主题就是“太阳照常升起”。一股拽霸之气扑面而来。言下之意似乎是:我在片子里不是都讲清楚了吗?自己看片子去呗。《太阳照常升起》很晦涩,但姜文不愿意在影片之外多说什么。我其实挺喜欢这种腔调。我喜欢某一类电影和文学作品,它们虽然表面上很晦涩,但想表达的东西其实很完整地包藏在作品之中,全盘呈现给观众和读者。解开谜底的钥匙其实早已藏在谜面之中。解读这样的作品,只要去细读作品本身就好了,不用求诸作品外的花絮。《太阳照常升起》是不是这样的作品呢?片子里那句台词——“只能说你没懂,不能说你没看见”——能够用来形容它自己吗?那么下面我就来试一试,看看能从《太阳照常升起》的谜面里解读出什么东西。影片的结构是个四幕剧,大体分成“疯妈”、“梁老师”、“儿子和唐叔”、“梦”这四幕,我们一幕一幕来说。第一幕 疯妈从这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梦”,可以整理出来疯妈这一段故事的背景:二三十年前,一个叫李不空的志愿军军官和年轻时的疯妈相爱了。关于他俩相遇的经过有两个版本的说法:据李不空说,他是在学校做报告时从人堆里发现年轻疯妈并喜欢上他的。而据年轻疯妈在片尾的口述,他们则很可能是在河堤上邂逅的。不管是哪个版本,两人认识了。然后有一天,李不空带着枪去找年轻疯妈,结果年轻疯妈说“不”,李不空说“我知道我知道”。这个“不”字,好像可以理解为疯妈不想跟李不空私奔。但是从中年疯妈回忆这件事时带着痛苦的表情判断,“不”恐怕是“不从”、“不行”的意思。所以李不空“我知道我知道”其实就是霸王硬上弓,把年轻的疯妈给糟蹋了。在贞操被夺之后,“不怕记不住,就怕忘不了;忘不了,太熟;太熟了就要跑”,于是年轻疯妈就只好跟着李不空走了。李不空的军衔越来越高,枪也越来越短了。后来年轻疯妈怀上了孩子,而此时的李不空正在新疆边疆的军区服役。那么李不空是什么样的人呢?除了“最可爱的人”之外,这家伙是色狼一条。当年就有过“我知道我知道”的劣行的他,官变大了之后当然更不会有收敛。他甚至利用职务之便,将魔爪伸出国门,猎物囊括各种肤色、发色的女子(李不空遗物中各种颜色的辫子可以为证)。结果,自称阿辽沙的李不空在和一个苏联女孩纳塔莎跨国通奸时发生意外死了,死得很突然(片尾苏联阿婆语)。也因此,李不空不算烈士(“牺牲了”的李从喜语)。虽然疯妈在李不空生前就知道李不空出轨,李不空也是明摆着欺负疯妈(这点后面再解释),但是疯妈还是深爱着李不空,她甚至宁愿相信李不空只是失踪了。(关于李不空沾花惹草这一点,是本片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细节,其实理解了这一点,很多情节就不那么晦涩了,这点后面再做详细解释。)在收拾了李的遗物(包括李跟纳塔莎偷情的信件)后,疯妈在坐火车回家的途中生下了儿子。至于生在布满鲜花的铁轨上这种离奇的场面,估计多少是夹杂着疯妈后来精神开始不太正常后的幻想(那时已经有点开始疯了)。生下儿子之后,疯妈抱着他去李不空的老家过起了日子。没错,影片中始终没有出场的李不空,其实是疯妈这段故事的隐形灵魂人物。如果你愿意顺着这个思路重看一遍这部片子,我想你会同意我的看法。不妨通过几个关于疯妈的关键词来扒一扒李不空的皮:1.关于李不空的两件事 疯妈跟儿子说,“我给你说说他的两件事情,你就比见到真人还清楚了。”第一件事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李不空和疯妈相遇的第一个版本(学校报告中一见钟情)。这个版本怎么听都像是很恶俗的泡妞桥段,听起来很假。而且疯妈说完之后补充说“这是他说的,我可不记得。”在片尾,疯妈对着李不空的遗物说“那年,我骑着自行车,在河堤上摇摇晃晃,你迎面走过来,穿着干干净净的军装,像个英雄”,倒更像是他们相遇的情景。那么我们就更有理由相信,第一个版本很可能是就是李不空惯用的泡妞手段而已。第二件事:疯妈先说李不空的枪越来越短。这应该是指李不空的军衔越来越高的意思。有一天,李不空去找带着枪去找疯妈。疯妈说“不”,李不空说“我知道我知道”。疯妈说这段话时表情很痛苦。这一点前面有过分析,应该是指疯妈被李不空霸王硬上弓了。李不空还说:“不怕记不住,就怕忘不了;忘不了;太熟;太熟了就要跑”。可以推测疯妈跟李不空的事被大伙儿知道了,丑事“不怕记不住,就怕忘不了”,毕竟在疯妈的家乡,大家都太熟了,太熟了受不了闲言闲语就只好跟李不空跑了。2.李不空的信:“就叫我阿辽沙吧。” 疯妈拿出一封信让儿子念。这封信通篇都是“就叫我阿辽沙吧”。这里很容易误解为信是李不空写给疯妈的。其实从片尾苏联阿婆的解释来说,这些信是阿辽沙(李不空)与纳塔莎之间的通信,为了调查李不空的死因,苏联和中国军方已经拆阅过,后来还给疯妈。所以,信里的话其实是李不空写给纳塔莎的情话。“就叫我阿辽沙吧”其实是李不空为了泡苏联妞,给自己起了个苏联名。3.疯妈:“只能说你没懂,不能说你没看见” 在儿子念完“就叫我阿辽沙吧”之后,疯妈连续问“懂吗”,儿子说“不懂”,然后疯妈说道:“只能说你没懂,不能说你没看见。”这句台词从疯妈口里说出来很莫名其妙,但从李不空那里说出来就可以很合理。如果“只能说你没懂,不能说你没看见”是李不空说的。那么推想当年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李不空当着疯妈的面偷情,给纳塔莎写完信后,还把信给疯妈念,疯妈念完之后,李不空说“只能说你没懂,不能说你没看见”。这是摆明了欺负疯妈。这些信虽然后来是苏联阿婆转交给疯妈,但不表示以前写这些信时疯妈没见过。如今,只是疯妈模仿了当年李不空的口吻,重演了当年的这一幕。4.疯妈:“你也不是什么都懂” 疯妈把羊弄到树上,说了一个“树上的疯子”的笑话,然后对一只猫说“你也不是什么都懂,谁说没见过羊上树”。后来儿子私自看李不空的信,提到了这个“树上的疯子”的笑话,可想而知当年李不空也给疯妈讲过,说不定还加了句:“你什么都不懂”。所以疯妈来了一个羊上树,这是对李不空“只能说你没懂”的反击。5.摔碗 儿子偷看李不空的信,被疯妈发现,打了一个耳光。然后疯妈开始摔碗。可能当年偷看信的是疯妈自己,说不定也和李不空这样比赛摔过碗。甚至李不空也可能说过“我怕人家说我有个疯老婆”之类的话,所以当疯妈听到儿子说“我怕人家说我有个疯妈”时,忽然怔住,然后掐住他脖子说“你要敢把我交给警察和大夫,我就掐死你”。这多么像当年对丈夫说话的口吻。李不空的沾花惹草,是不是也有部分是因为疯妈的精神问题?6.李不空的照片 在李不空与疯妈的合影中,李不空的头像被疯妈剪掉了。这应该是李不空有外遇后疯妈赌气剪掉的。7.三条辫子 李不空的遗物中有三条不同颜色的辫子,这应该是别的女孩子剪下来送给李不空的了。所以疯妈会对着李不空的遗物说:“你想去找别的女人,你去找好啦”。8.“不空啊,以后,你的名字就是阿辽沙啦” 阿辽沙既然是李不空给自己取的用来跟苏联女孩写情书的名字,为什么疯妈还要用这个名字来纪念已死的阿辽沙呢?我想这也许是因为,李不空不爱疯妈,而阿辽沙却爱着某个女人。我猜疯妈的心里也许是这么想的:“既然你想在你喜欢的女人面前自称阿辽沙,我以后就叫你阿辽沙吧。希望我会重新变成你喜欢的女人。”作为“阿辽沙”的李不空,既是疯妈爱的李不空,也是疯妈恨的李不空。他既是那个和纳塔莎写情书打情骂俏的阿辽沙,也是那个死后被疯妈疯狂思念的阿辽沙。9.绣花鞋 某一天,疯妈做了一个梦,在布满鲜花的铁道上摆着一双绣花鞋。影片是从这里开始的。类似的场面疯妈以前当然见过,只不过在相同的位置放着的是婴儿时的儿子。绣花鞋的象征意义其实很简单,绣花鞋象征着“女人”。可以推想,疯妈在失去李不空、生下儿子之后,从一个女人变成了一位母亲,作为“女人”的、追忆阿辽沙的她已经被压抑了20年。从“婴儿”变成“绣花鞋”,意味着已经中年的疯妈心里女人那一面的重新觉醒。于是,她对李不空的思念一下子爆发了出来,疯了。疯妈疯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与“阿辽沙”神交的过程,她通过沉浸在疯狂的精神世界里,让自己重新变成一个值得被“阿辽沙”爱的女人。10.鹦鹉 在传统观念看来,女性的魅力与她的贞操有关。所以疯妈一听到鹦鹉说“我知道我知道”,绣花鞋就消失了。“我知道我知道”是疯妈失去贞操时听到的话。失去贞操,意味着疯妈对自己女性魅力的认知又再次消散了。鹦鹉当然是疯妈自己幻想出来的。鹦鹉说“我知道我知道”,是李不空夺走疯妈贞操时说的话,甚至可以联想这是李不空的口头禅(包括在床上使用)。那么鹦鹉其实是作为男人的李不空的象征。在疯妈看来,鹦鹉就是李不空。所以疯妈爬到树上追着鹦鹉说“阿辽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他一笑天就亮了”。11.漂流后来绣花鞋又出现了。疯妈用“疯”来在唤醒自己对阿辽沙的思念。如今,在疯妈再一次的自我认同中,她自己又作为一个能被阿辽沙爱上的女人而存在了。是时候出去见阿辽沙了。他和李不空一样只留下了自己的衣服,身体再也找不到了。疯妈的身体到底怎么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终于以和李不空一样的方式消失了,她希望用这种方式找到她的阿辽沙,好让自己的灵魂与她思念的阿辽沙永远在一起。这就是疯妈的结局。第二幕 梁老师其实黄秋生扮演的梁老师这一段,并不是包含在疯妈这个故事之内的。梁老师的故事是影片的另一个开端。影片的结构其实是“Y”字型的。Y字的上面两头分别是“疯妈的故事”和“梁老师的故事”,这两个基本独立的故事分别衍生出了“儿子”和“唐叔”这两个角色,汇合而成了Y字的下端“儿子和唐叔的故事”。也许是因为疯妈的一段先入为主,而且它也的确是贯穿影片始终的重心,因此很多观众总觉得梁老师的故事应该可以统一在疯妈这个故事的框架中,这样一来,理解影片就更加困难了。这一段故事在结尾梁老师自杀之前并不晦涩,问题就出在:梁老师为什么要自杀呢?总所周知,影片涉及的那个时代,是性极度受到压抑的年代。但奇怪的是,梁老师看起来生活在一个香艳得很超现实、空气中弥漫着性感气息的乌托邦里。但,事实又怎样呢?老大不小的,还不得不到露天影院摸屁股。我们可以看到,梁老师是多么希望随心所欲地摸屁股啊。当然,这也是他唯一想要的,他不想要林医生和极品大婶那样的以身相许。往高尚了说,梁老师要的是自由,说白了就是想纯粹地摸摸屁股。影片的第四段“梦”看起来只是疯妈那个故事的开端,其实它也是另外两段故事的开端。大家有没有注意,在唐老师的婚礼上,年轻的梁老师在做什么呢?没错,他在随心所欲地摸屁股啊!梁老师真是被林医生和极品大婶活活恶心死的吗?或者是因为出了丑而羞愤自尽?我觉得都不是,梁老师其实是死于在两个时代的巨大“反差”中感知到的绝望。第三幕 儿子和唐叔梁老师因为摸不得屁股自杀后,唐老师受连累下放到了疯妈的村子。疯妈消失后,疯妈儿子迷茫了,他始终弄不懂他爸到底是什么人。所以他抓住各种蛛丝马迹,去寻找他的父亲阿辽沙,包括跟长得似乎有点像妈的女人——唐叔的妻子做爱。这就是说儿子在做爱时为什么要说“就叫我阿辽沙吧”。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些影评里说的“儿子就是阿辽沙”。我认为这只是儿子是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感受他的父亲。与其在村长、李叔那里找答案,不如自己走进母亲为回忆父亲而创造的精神道具(白石头房子)里,把自己变成父亲。唐叔为什么在听到“可是你老婆的肚子根本不像天鹅绒”时才开枪杀儿子?这是因为,“你的肚子像天鹅绒”这句话,是在唐叔唐婶当年感情最浓烈时说的话。不管这句话的来历到底是什么,它总归是小两口最浓情蜜意的情话。“你的肚子像天鹅绒”也就成了当年这种强烈感情的象征。所以,在唐叔听来,“可是你老婆的肚子根本不像天鹅绒”就像是在说,你根本没有真正爱过你老婆。这是最令唐叔愤怒的。前三幕的关联综合以上的分析,前三幕的故事似乎有一个简单的共同点——性。前三幕中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是性的受害者。疯妈是李不空乱性的受害者,梁老师是性压抑的受害者,唐老师为自己的无性付出代价,儿子也为非道德的性关系付出了代价。两个性的受害者的故事引出了两个新的性受害者之间的故事。那这样说来,影片的主题难道是“色字头上一把刀”吗?并不是。第四幕 梦那么《太阳照常升起》想表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主题呢?影片之所以不是以儿子的死告终,而是用第四幕——“梦”来结尾,我觉得就是因为影片的主题藏在这一段 “梦”里。姜文也许并不是故弄玄虚地打乱故事顺序, 这种处理方式与我非常喜欢的另一部电影《暖暖内含光》非常相似。《暖暖内含光》也是倒序结构的作品,它先从恋人分手、恋情终结的结局开始讲起,最后在爱情的起源处结尾,而它的主题就是“不管后来如何,曾经的爱那么美好”。《太阳照常升起》的第四幕,用意也许也是如此。前三个故事都从这段充满魔幻气息的“梦”里开始。在这里,李不空从一个不忠的丈夫变成了阿辽沙,变成了疯妈永远追忆的爱人;疯妈从一个被背叛的女人变成了一个重新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母亲;儿子从婚姻的累赘变成了希望和奇迹的象征;唐老师的爱情在这里达到最高潮;梁老师曾在这里这么自由、放肆过。所以管他结局怎样呢,我们曾经这样爱过,曾经这样充满希望,曾经这样自由自在。只要我们还记得这样的开始,太阳就会照常升起。尾声目前为止,《太阳照常升起》在姜文所有的导演作品里排名几乎垫底。但,如你所见,我深爱着它。我觉得,10年后,我们当然还记得反复提起《阳光灿烂的日子》;也许30年后,更多人会记得《鬼子来了》;而50年后,人们会想起《太阳照常升起》。文:疯狂钻石(魏知超)
本答案已收入我的专栏 ——————————————————公众号:妄想型精分影评(微信ID:moviemad)
国内导演和演员,本人特别喜欢姜文,而他的这部电影我也看了4遍。已经有很多现成的影评能提供一些感悟给我们。当然1万人眼中有1万个哈姆雷特,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太阳照常升起》更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以下这篇影评摘自豆瓣: 作者:Noel
这是一部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的电影,从叙事结构上它借鉴了昆丁·塔伦蒂洛的成名作《低俗小说》,从表达形式上又借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   姜文说,这部影片的故事可以放在任何时代背景来演绎。不错,这是一部关于两个爱情湮没的故事,放置在民国、当代;南美、西班牙、韩国,都可以。但放置在1958年到1976年的背景下,却又宛若寓言。      先说爱情。      周韵还是一个年轻女学生的时候,就被“最可爱的人”诱惑/爱上了。当她大腹便便到大漠的营房去看孩子的父亲,只剩下一堆衣服。她带着痛苦乘坐空荡荡的火车离开伤心的大漠,遗腹子房祖名出生在火车上。      姜文是一个回国建设祖国的南洋归侨,他的女朋友孔镱珊骑着骆驼千里跋涉,就为了他信中的10几个字:你来,我们结婚,我在路的尽头等你。在茫茫大漠中,她真的看到了路的“尽头”,姜文站在“尽头”的后面。在苍天、大漠、他和她中,他说:你的肚子像天鹅绒一样。在沙漠的狂欢夜,他娶了她。      这是1958年的故事,两个女人在大漠的旅途偶遇,一个为着幸福的爱情,一个为着伤心的爱情。      1976年,爱情都湮没了。      周韵带着遗腹子到爱人的故乡,云南的一个山村里。1976年,因为一个梦,和一双绣着鱼的花布鞋,她“疯”了。她看见了重复着亡夫曾经的话语(“我知道,我知道”)的鹦鹉,她追逐这只鹦鹉。她儿子房祖名有着算术的天赋,却被疯妈给逼得不上学,不出门,不出工,随时都堤防着妈妈会做出疯狂的事。      周韵最后对儿子说:我现在好了,你去接下放的人吧。房祖名接了下放的姜文和孔镱珊,半路上就得知自己的疯妈失踪了,只看到沿江漂过的衣物,还有那双花布鞋。下放到山村的姜文成天带着山里的淘气孩子上山打猎,以猎物来挣工分。偶然的一次,他发现了周韵搭的隐蔽的石头房子。他趁夜去探访,看到女人的衣物。而这个夜晚,当他回到家时,却发现自己的老婆孔镱珊和小队长房祖名通奸,她对房祖名说:你唐叔说我的肚子像天鹅绒。      他将猎枪对着房祖名。对死亡毫无畏惧的房祖名问姜文:天鹅绒是什么?姜文说:我会帮你找块天鹅绒,但你看到天鹅绒的时候,也就是你死的时候。离开山村的姜文没有带回天鹅绒,因为他的朋友崔件健开导了他,不是房祖名的错,是他自己“占着茅坑不拉屎”,只顾带一帮毛孩子打猎,把老婆搁家里撂荒的错。但房祖名带回了天鹅绒,他对已经侧身而过的姜文说:她的肚子一点也不像天鹅绒。      “砰——”      两个爱情故事都湮没了。      再说寓言。      周韵在1958年生下遗腹子,在1976年,她疯了。她儿子一直都搞不清楚妈妈是真的疯了还是偶而迷乱。1976年,记得那个年代曾经有一期美国的时代周刊的封面文章:Are China Mad? 从习惯于把祖国比做母亲的年代过来的姜文,显然想隐约地表达,1976年,母亲疯了。(1958见,大跃进;1976年,文革结束)      癫狂状态中的疯妈周韵,她上树去抓羊,跟猫说话,给树刨坑,用石头垒房子,在屋顶上用她的海边家乡方言反复地背诵古诗。疯妈不让儿子上学,不让儿子出门,不让儿子出工,经常打儿子的耳光;然后把家里的东西都摔碎了。影片开头,她就把儿子的算盘摔碎了;有一次,她儿子陪着她把家里的碗碟器皿统统都摔碎了。房祖名偶然发现疯妈搭建的石头房子,里面把曾经破碎的东西都拼合好。但房祖名抑制不住的喷嚏把一切表面拼好的物什又都统统震碎了。1958年到1976年,Mad的中国兴起了轰轰烈烈的“破四旧”活动,连任何外族入侵都不曾毁坏过的曲阜孔林都给捣毁了;掀起的文攻武卫,将传统中国文化的亲情人伦彻底撕毁。现在重新又拼凑的文物和文化,恐怕几个喷嚏也能震得粉碎。      再说魔幻现实的隐喻。      那只说着“我知道,我知道”的鹦鹉和剪去人头的合影照。周韵以为把合影上亡夫的头像剪去就可以忘记不堪的伤心事,但在内心底又无法摆脱。鹦鹉是她的幻觉,也暗示着她心底里无法抹去的期盼。      羊和树。周韵从树上抓下了一只羊,在树下刨了一个大坑。她说,那树因为下面的石头的缘故,所以斜了。房祖名有一次听说疯妈背着石头到河边,追过去,一路上到处都是羊。羊似乎是周韵压抑的情感的指代,而那棵树是她生活的象征。      石头和石头房子。周韵从树下刨的大坑里挖出了很多石头;她背走这些石头;后来房祖名就发现了那座石头房子。石头象征着坚硬,似乎是她在情感上一直执着的影射;石头房子几乎就应该是她的内心了,虽然破碎了,但依然还保留着完好的影像。      鞋和衣物。她因为鞋而迷乱,癫狂;她最后失踪后只剩下一身顺河漂流的衣物。她最初去大漠的营房时,看到的也是亡夫的一叠衣物。姜文趁夜到石头房子里,也见到了她的衣服。鞋和衣物都表示着她感情的投射,那双导致她癫狂的鞋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或者一开始就化成了幻觉中的那只鹦鹉。姜文走进她的内心,看到她的感情,才恍然自己的感情原来很脆弱,随即发现了老婆和房祖名的偷情。      再说性压抑。      在第二段落里,充斥着大量的性隐喻。黄秋生一开始唱歌时厨房里五个应和着的姑娘,她们轮流接了一个匿名的性骚扰电话,接着黄秋生在这种充满性暗示的骚扰电话干扰下把手指切伤,拿起电话对骚扰的人说了句:丢你老母。接下来的他到医务室,在挂满白布的房间里迷失,并性亢进的护士陈冲挑逗。然后是在露天电影场的流氓事件,5个女人的屁股分别被摸了。黄秋生莫名其妙就被误当成流氓之一,在他摔断腿养伤的夜晚,接连2个倾慕他的女人来表白。先是性亢进的护士陈冲,一闻到他的气味就会兴奋得不能自持,甚至晕倒,她倾慕他,想做他的女人。紧接着是一个丑女人,她是骚扰电话的始作俑者,她打骚扰电话的目的就是想听听黄秋生声音,而她为那句亲口对她说的“丢你老母”而感到幸福。      黄秋生是性压抑的角色,与之对应的是性放纵的角色姜文。姜文与护士陈冲一直都在偷情,他的喇叭吹响,陈冲就会到他的房间。姜文跟他老婆拍拖时,就用性幻想虚构了和孔镱珊的性爱过程。但当黄秋生在事情平息之后,在姜文房间里,和陈冲三个人小聚后,他上吊自杀了。他悬挂着的自杀身躯下面,7个女人:5个厨房姑娘,1个倾慕他的骚扰女,性亢进的护士陈冲。整个过程中,      其实,每个人都是性压抑的,包括姜文,他只能靠写出来的性幻想来满足自己。他甚至幻想孔镱珊的肚子像天鹅绒。性亢进的护士陈冲也压抑着,她在与姜文的偷欢中从来没有真正地满足过,所以她对黄秋生才充满幻想。有意思的是,姜文因“占着茅坑不拉屎”而被房祖名与老婆偷了欢。      1958年到1976年,确实是性压抑的年代。这从姜文的另一部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早已经作了铺垫。      再说死亡。      周韵的亡夫,死在西北大漠的边陲,应该是执行公务殉职的。这从最后一段周韵挺着大肚子到营房去听俄罗斯人说明和面对有三个弹孔的衣服时可以判断。但在房祖名拿着头像被剪去一个的合影照片时,山村里的人却把周韵的亡夫错认成了另一个人。其实,房祖名的爸爸就是烈士,但村里人却说他爷爷才是烈士。      黄秋生自杀,是在压抑的年代因性压抑不能自持而自杀。房祖名是被姜文打死的,因为他强调了姜文老婆的肚子不像天鹅绒。(我突然想到,姜文在影片里应该是个性无能吧,他跟陈冲偷欢,却不能使陈冲满足;他在结婚前用性幻想来绘声绘色地描述与孔镱珊的性爱,并在结婚前说了:你的肚子像天鹅绒。下放到山村后,他却“占着茅坑不拉屎”,使自己老婆忍不住与房祖名通奸。最后,房祖名说他老婆的肚子其实不像天鹅绒,像是扯破他性无能的遮羞布而使他不能自持,所以枪杀了房祖名。)      周韵失踪了,但更像是肉体死亡了,但内心世界和执著的感情一直都在。所以,后来姜文趁夜在石头房子里见到了她的衣服。      最后说太阳。      其实整部影片的故事跟太阳都没有关系。所以,太阳不过是最后,也是最大的隐喻。相比于用性压抑来暗示压抑的年代,太阳在最后的点睛。太阳不过是乌托邦的革命理想,或者这片禁锢了他7年不能拍片的红色帝国。通篇都像在叙述一个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故事,但最后终于把这个故事放置在“太阳”下面。这是姜文最大的野心,他仍然没有放弃表达他最渴望的主题。司空图曾说,不着一字,尽将风流。他能把整部电影没有一处笔墨来批判敏感的内容,但最后一个回旋,整篇故事都是在表达他的批判。      想起广东的《南方窗》杂志扉页曾经引用一句话: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是的,压抑的年代过去了,太阳照样生起,太阳照姜文的模样升起。但曾经的太阳却一去不复返地湮没了,曾经的纯真爱情,曾经的理想与激情,曾经萌动的青春岁月,都伴随着新的冉冉升起的太阳而彻底湮没了。      这就是姜文,在一句批判的话都没有的情况下(所以影片能够一刀不剪地公映),他始终还是表达了他的意象。   
王小波先生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还说:“问题不在于该不该写性,而在于不该写得没劲儿。”姜文的这部电影正是用诗意有趣的方式来写性,进而阐明一些道理。可惜影片的叙事结构和剪辑风格对大多数观众而言太过先锋晦涩,别说品味有趣,体悟道理了,观影者甚至连故事的来龙去脉都难以捋清。  既如此,我们不妨绕过复杂的结构形式,从分析剧中的主要人物入手,先来看看姜文在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疯妈:  “我知道,我知道……”是影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句话,这句话最初出现在哪呢?是疯妈跟志愿军战士开始相爱那年,更具体一点,是他们第一次发生性关系的时候,疯妈羞怯地说:“不……”而战士却说着“我知道,我知道……”强行将她推到,从此她成了他的女人。所以这句话是初次开启疯妈灵肉之门的一把密匙,虽非誓言,却胜于誓言。第二次出现这句话,是在边境接收丈夫遗物时疯妈的喃喃自语,疯妈不相信丈夫已死,认定丈夫是去找别的女人,因为丈夫曾说:“不怕记不住,就怕忘不了。忘不了,太熟,太熟了,就要跑。”还因为她在丈夫的遗物里发现了别的女人的辫子。她的丈夫死于1958年,她是从苏联人手中接过丈夫遗物的,苏联人叫他的丈夫阿廖沙,她的丈夫给她写过很多信,但是她从来没有收到,信到最后也是由苏联人交给她的。后来她让她的儿子拆了一封信念,信里写满的只是一句话:就叫我阿廖沙吧!她问他儿子懂吗?儿子说不懂,她说:“只能说你不懂,不能说你没看见。”这句话说明了有些隐情不是人们从表面能看出来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中苏开始交恶,边境上的战事一触即发。从苏联人交给疯妈遗物以及丈夫的苏联名字可以看出,阿廖沙的公开身份是一个投靠苏联的叛徒。那么是否能说明阿廖沙是被中国人打死的呢?别急,我们来看看苏联人是怎么说的。苏联人说,经过调查,阿廖沙死于天真浪漫,还是跟一个叫娜塔莎的女人一起死的,遗物中还有几条颜色各异的辫子。这一切都说明在苏联人眼中阿廖沙是个风流成性的人,且死于一场桃色事件,也许是他上了不该上的女人,被苏联人打死了。这应该是苏联人的调查结果,但是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在那个讲究出生及社会成分的年代,疯妈跟她的儿子是不可能过上安生日子的,更别说儿子还能当上小队长。所以疯妈的丈夫其实是中方打入苏方的卧底,或许因为执行秘密任务,不幸泄露身份,被苏联人打死了。又有别的卧底同伴帮他将此掩盖成了一起桃色事件,苏联人对此也有所怀疑,所以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最终还是被瞒了过去。在此之前苏联人对阿廖沙也有所戒备,所以他寄往家中的信一封都没有投递成功。因为中苏两方的紧张关系,所以即便阿廖沙已死,也不能暴露阿廖沙的卧底身份,或许疯妈跟儿子回去的根本不是丈夫真正的家乡,只是上面安排下来,让李叔他们照顾这对母子。或许上面给李叔他们的说法是虽然疯妈的丈夫是叛徒,但是她丈夫的父亲是烈士,丈夫做了叛徒母子俩不好回丈夫真正的家乡,就安排到他们那里。其实李叔他们对阿廖沙的家族历史根本不了解,所以才会在跟小队长讲起其家族史时自相矛盾,漏洞百出。阿廖沙在接受卧底任务前,应该是隐匿了一切社会关系,才去苏联的,所以才会有那张剪去头像的照片,但是因为太过思念疯妈,写了大量的信,才暴露了这层社会关系,于是只好扮作风流成性,在苏联人面前假意冲淡这层家庭关系,以获取信任。所以疯妈在所谓的丈夫家乡生活了十八年,其实是饱受歧视与误解的,人人都知道她是叛徒的妻子。  疯妈自己知道阿廖沙是卧底吗?我的看法是开始不知道,读了信以后懂了。她让儿子念的那封信反反复复就只有一句,那是一种无奈到极致的狂躁,有这种心境的人,是无论如何不会主动投敌的,后来她又找到被丈夫剪去头像的合照,就彻底明白了。所以她在家中挂李铁梅的画像,这是在证明自己及其丈夫的清白,是对身边歧视与误解的一种无言反击。但是她虽然坚信丈夫对国家的忠诚,却宁可相信丈夫对自己的不忠,一方面这是唯一能逃避丈夫已死这一现实的合理解释,另一方面丈夫在苏联人面前的故布疑阵与假装风流也彻底迷惑到了疯妈。在这样一种身心压抑的环境中,疯妈梦到的那双绣着鱼的鞋,用精神分析法来看,鞋口象征着女性的阴户,而鞋子的整体则可看成女性的子宫,鱼则象征了儿子。梦境都是现实心理的投影,为什么会梦见这些意象呢?一是疯妈十八年没有过性生活,她跟儿子所说的阿廖沙的枪象征了男性的阴茎,枪由长到短,说明阿廖沙离她越来越远,因为长期的性压抑她梦到了鞋;二是这一年他的儿子刚刚好十八岁,刚刚好长大成人,十八年前的那一场虚惊给她的心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这十八年来她担惊受怕地总算将儿子拉扯成人。在此期间,她动辄动手打儿子,也是为了把儿子拴在身边,怕他出什么意外,所以她梦到了鱼。她去买鞋是对那种夫妻和睦、母子平安的生活的向往。在疯妈心目中,阿廖沙一直都没有死,只是去找别的女人了,眼看着孩子十八岁了,她愈发殷切地盼望丈夫能早日归来,她想把儿子成年的好消息告诉阿廖沙。所以她要反复上树高呼十八年前侥幸捡回儿子时,站在火车顶上反复高呼的那句话:“阿廖沙,不要怕!火车在上面停下啦!他一笑天就亮啦!”十八年前这么喊,是要告诉阿廖沙他们的儿子没有死;十八年后这么喊,是要告诉阿廖沙他们的儿子已成年。登高,一方面是因为她不知道丈夫跟别的女人跑去哪里,希望声音能传向四面八方,也希望丈夫不论在何方都能一眼看到她;另一方面是因为她在丈夫给自己的信中读到了普希金写的“树上的疯子”,这是她的心结,也是潜意识的一种迎合。她担心树长不直,长不高,其实是担心自己登的不够高,自己的声音传得不够远,阿廖沙听不到自己的呼唤。于是她刨坑,将阻碍大树往高往直生长的鹅卵石全都挖出来。  这时候,李叔回村子了。李叔是最初带她和她儿子进村的人,也是最早散布她丈夫是叛徒这一谣言的人。所以她要骗她儿子李叔是鬼不是人,李叔的话不能信,这也是她不让儿子读书、工作的原因。他害怕儿子受到伤害,更怕村里的人跟他儿子说阿廖沙的坏话,自己又无法言明阿廖沙的真实身份,只好靠装疯卖傻来给儿子制造麻烦,从而保持儿子与外界的隔离。  她因为儿子的不理解而与儿子发生争吵,甚至砸坏了家里的家具,她用从树下刨出的鹅卵石砌了一座石屋,这是她封闭内心的外化表现。她将摔碎的家具粘合好放入石屋中,还在石屋中粘了一张两个人的“合影”,男的是她的儿子,女的是李铁梅,她置身其中,儿子的样子减去她的样子就是阿廖沙的样子,再加上对国家的忠心,对革命的赤诚,就是根正苗红、和睦圆满的一家子。  期望很快变成了绝望,疯妈认识到阿廖沙是不可能回来了,她反复吟诵着那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在儿子发现石屋,并且几个喷嚏将石屋里的家具重新打个粉碎的那一天,疯妈不疯了,她告诉儿子以后不会再打他,让儿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会再束缚他,等儿子离开了家,疯妈便投河自尽了。  对于疯妈的自尽我是这样理解的,虽然表面上疯妈认定阿廖沙并没有死,其实这么多年下来,她内心深处已经接受阿廖沙已死的事实,相信现在的自己已经比阿廖沙老了。只是因为这侥幸逃生的儿子还未长大,疯妈还不能追随阿廖沙而去。终于,儿子长大成人,疯妈在感到完成使命的同时最后一次幻想着一家三口可以团聚。在最后的疯狂之后,疯妈很快清醒过来,知道该怎么办了:儿子已经不再需要自己的庇护,能够独立生活,而自己也是时候去另外一个世界同爱人相聚。  这段剧情我阅读到了一些政治隐喻:1958年到1976年,从“大跃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中国处于一个极度非理性的时代,就像疯妈一样,别说当时的外国人理解不了,就连现在我们这一代中国的年轻人也很难理解。疯妈虽疯,但是她的所有努力都是在呵护她的儿子能够安全茁壮地成长,哪怕往往起到的是反作用。同样的,中国虽疯,也是在摸索一条富国强国之路,哪怕实际上是历史的倒退。阿廖沙的遗物中有本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著的《怎么办》,书名似乎代表了那个年代所有中国人的困境:当同样信仰马克思主义,同样身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个大国剑拔弩张,反目成仇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的信仰该怎么办? 唐叔:  “搞鞋”跟“放枪”是唐叔最喜欢做的两件事。他在南洋追求唐妻的时候就喜欢帮唐妻把小一号的鞋搞大了穿,在大学里与林医生鬼混的时候也喜欢帮林医生搞鞋。唐妻去新疆找唐叔时,唐叔拿着一把枪在“路的尽头”等待唐妻,他一手拥住唐妻,一手对着天空鸣枪,嘴里却对唐妻说着:“你的肚子像天鹅绒。”在下放期间,他更是天天拿着枪跟一帮孩子在林间打猎,甚至为了打猎而夜不归宿,他的枪法很准,总能打到很多猎物交给小队长,赚取公分。  为何唐叔会如此热衷于“搞鞋”跟“放枪”呢?因为他是个性无能。如果说鞋象征了女性的子宫,因为他搞不大女人的肚子所以只能拼命地靠搞大女人的鞋来证明自己的本事的话,那枪则象征着男性的阴茎,他因为自身的阴茎无法勃起而热衷于用枪声来宣泄自己的愤懑,他用猎杀动物的快感来代替自己永远无法获得的性快感。因为自卑,所以他在与女人见面时都不忘手握钢枪;因为无能,所以他只能意淫与女人云雨的场面,隔着衣服拥抱后说女人的肚子像天鹅绒,所以连所谓的偷情也不过是跟情人一起洗头。  因为唐叔的性无能,唐妻与唐叔长期两地分居,最后看在夫妻情分上送唐叔下放。作为一个生理正常的女性,唐妻极度渴望有性生活,进村路上那一句“知子莫若母”还充分体现了在唐妻潜意识里极度渴望有自己的孩子,甚至因此而产生了很浓的伊俄卡斯特情结(恋子情结),这也为日后她与小她二十多岁的小队长的偷情埋下了伏笔。唐叔因为性无能而彻夜不归,虽然能享受到打猎的乐趣,可他依旧过得很苦闷,他想过自杀。他看着那群天真烂漫的孩子,问:“一个人死了,他还会再笑吗?”孩子们用爽朗的笑声做出了回答,他也因此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可是在回家后却撞破了自己老婆与小队长的奸情,他像不杀交配时的动物一样,默默走开了。第二天他告诉老婆这样做是要出人命的,便与唐妻离了婚。他找到小队长,哪知小队长根本不怕死,只是想弄明白天鹅绒是什么,他答应小队长去弄一块天鹅绒。在与北京朋友的交谈中他明白了这一切只能怪自己是性无能,他打算原谅小队长跟自己的老婆。其实他根本不想带天鹅绒回去,“肚子像天鹅绒”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场意淫,并非实情,所以朋友说不好弄,他也就没再强求。回去时他带了一面镜子给唐妻,似乎是在说:“我无能为力,以后只能靠你自己。”他又找到小队长,哪知小队长已经自己找到了天鹅绒,迫不及待地展示出来,并且非常认真地说,唐妻的肚子根本不像天鹅绒。恼羞成怒的唐叔感觉自己的性无能遭到了暴露,尊严蒙受了羞辱,遂枪杀了小队长。  这段剧情中有较多政治隐喻。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影片安排性无能的唐叔带着枪在这一年与唐妻结婚,暗讽浮夸的运动雷声大雨点小,中看不中用。而会演李铁梅的小姑娘来找去过南洋的唐妻讨教穿衣之道,则象征着计划经济的中国开始有了开放改革的诉求,暗喻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唐妻说苏联的大炮起了个女人的名字,暗喻外强中干的苏联必将走向解体。崔健演的唐叔好友所说的:“我又不是领导,哪来的天鹅绒?”以及小队长最后扯出的锦旗则是对政府官员好大喜功,好搞面子工程的辛辣揶揄。梁老师:  梁老师多才多艺爱唱歌,最喜欢弹唱的是一首叫“美丽的梭罗河”的印尼民歌。为什么最喜欢弹唱这首歌?是因为他异常怀念当年的南洋生活。为什么异常怀念南洋的生活?是因为在那里他认识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他最心爱的女人是谁?是唐妻。这不但体现在他反复弹唱的印尼民歌里,还体现在1958年唐妻归国去新疆与唐叔成亲,在狂欢舞会上,梁老师先是鸣枪,然后冲到唐叔身边将唐妻抱走。这看似是欢庆时的玩笑,实则真切地反应出梁老师压抑已久的欲望。  朋友妻,不可欺。梁老师因此而长年压抑着自己的欲望。但因为忠于自己的感情,又不肯娶其他女人为妻。长久的性压抑让梁老师在接收一切有关于性的讯息时都变得异常敏感,所以在厨房发生性骚扰电话事件时他会如此的心神不宁,以至于用菜刀切烂了自己的手指。在亲手接到性骚扰电话时他恶狠狠地丢了一句:“屌你老母!”这算是压抑中的一种宣泄吧。  林医生虽然跟唐叔不清不白,但由于唐叔的无能根本没法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对来打针的梁老师百般挑逗。包扎好伤口的梁老师在学校露天影院偷摸了一个女同学的屁股,这也是长久性压抑所致,在一片“抓流氓”的喊打声中,梁老师慌不择路地跑到了唐叔的住所,撞见了正在给唐叔洗头的林大夫。两个人一起从窗口逃走,梁老师落地时不慎将腿摔断,住了院。  对梁老师心生爱慕的林医生向校方谎称自己也是被骚扰的对象,并想设计指认梁老师,未遂,于是有了那段在医院病床边如泣如诉的表白。那真是我听过的顶好听的情话,可梁老师却对林大夫说:“你今年可能三十六,也可能四十六了,可是说的话却像是个十六岁女孩的感觉。”  梁老师最浓烈的性格特点就是严肃刻板,不逾矩。他认定三四十岁的女人说出这样的话是不合理的,就像他认为对自己朋友的老婆是不能动任何念想的一样。人不能不守规矩。  林大夫走了以后,接着是骚扰电话的拨打者的真情告白。这两个女人的表白像莎士比亚的爱情诗一样动人心魄,她们为爱而制定的计划,采取的行动,充分证明了爱情的魔力有多么巨大,可这一切只能变本加厉地转化成梁老师的性压抑,压抑到他喘不过气来。  在梁老师招供不久,校方却宣称抓到了肇事者,为梁老师洗刷了“冤屈”。也恰在此时,梁老师彻底看穿了唐叔与林大夫的奸情。在最后的狂欢后,自缢身亡。  对于梁老师的自杀,我是这样理解的。他是个讲规矩的人,明明自己耍了流氓,却免于责难,这虽然让他感到侥幸,却更让他感到困惑,不能理解这个世界,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这其二,那就是这性压抑已经深入骨髓,性的苦闷导致生的苦闷,他看到自己爱的女人跟了自己的朋友,爱自己的女人也跟自己的这个朋友在一起鬼混,他们可以自由的享受性(这里假定他并不知道唐叔是性无能),自己却除了自我压抑以外别无选择,不堪重荷的他彻底走投无路了,除死之外,不得解脱。这段剧情也充满了政治隐喻。梁老师有一把枪,他只在唐妻回国的那个狂欢夜放过两枪,就没再使用。更多的时候不是被他拆散了扔在床底,就是让唐叔这个性无能拿去充威风。影片中梁老师藏枪、弃枪象征着压抑性欲,关照到现实恰恰象征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人间惨象。真正的有识之士不仅才华得不到施展,反而倍受打压,而那些才疏学浅的无能之辈却威风八面,不仅是占着茅坑不拉屎,而且还一占就占两个茅坑。梁老师最终是被母亲传下来的枪带给勒死的,这也象征了那个年代獐死于麝,鹿死于角,有识之士往往为自己的才识所累,惹来杀身之祸。梁老师明明耍了流氓却免于责难,这讽刺了当时中国司法的混乱,冤假错案层出不穷。吴主任抓流氓时只会出荒唐昏招,在办公室里只知道高唱红歌,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不仅所抓的流氓都不是本校的师生,就连被侵犯的女性也都不是本校的师生。这讽刺了政府部门不办实事,空喊口号,只讲政绩,颠倒黑白……  以上是我对影片基本剧情的概述以及对隐藏剧情和政治隐喻的揣摩,下面我想谈谈我对影片整体立意的理解。  “太阳的升起跟希望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仿佛看到了姜文板着面孔冷冰冰地说道。没错,他呈现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残酷,当疯妈在铁轨上托起九死一生的儿子,歇斯底里地喊着“他一笑天就亮啦”的时候,怎么会料想到,这个耗尽她余生精力呵护成长的孩子,会在成长到十八岁那年,在她刚刚认为可以了无挂碍地随孩子他爸共赴黄泉那年,被人用猎枪轰爆了脑袋?  太阳照常升起,这是影片名。当我看完影片时最强烈的感受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论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终将成为历史,一切终将过去,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古人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古人还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没错,与日月星辰、江河湖海相比,人类是渺小的,人生是短暂的。我们无法羁绊历史的脚步,也无力压制时间的成长。既然如此,我们不如谨记王小波先生的这句话:一个人只拥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原文链接:
个人觉得是讲述姜文那迷失性的年代。贴出之前影评:我很喜欢姜文,甚至到了盲目崇拜的地步,当有人说《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很烂很莫名奇妙时,我会说,你可以说不懂,但你不能说没看,没看到这部优秀的电影。电影通篇藏了许多隐喻,恰好这些隐喻不是现在这个时代所能轻易联想到的,他不是“图样图森破”,也不是“去年买了个表”,他不属于这个时代,却又属于任何一个时代。看这电影第一遍时,我就好比第一次看《低俗小说》般,好在它还有民谣的旋律,唯美的镜头,没让我中途关闭电影。我是姜文的粉丝,这电影是姜文拍的,打从《鬼子来了》,他就没让我失望过,我不信这部电影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结束了,于是我便google,看影评,掰资料。将一些看似无关的画面想关联,然后电影不停地前进后退来应证,大体有些思路,便惊觉这莫不是又验证了因果报应,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一:一场梦的觉悟疯妈说她做了个梦,梦见一双鱼鞋(鱼暗指女性生殖器),心里渐渐又开始相信了爱情。在那个性压抑的年代,说不出是因为缺少性而渴望爱,还是因为爱所以才会有性。不管怎样,疯妈觉得,他是爱了。当鹦鹉(暗指男生殖器)围着鱼鞋飞时,说着“我知道,我知道”,恍惚,他的男人回来了般,因为当初她男人就是说“我知道,我知道”把她带走的,她爬上树枝,呼唤着:“阿廖沙….”,她在呼唤着她的男人。可是她的男人并没有回来,即便羊都上树了(指不可能的事都发生了)。不仅没回来,她还重重的从梦境中摔了下来,没把她摔疯,反而把她摔得更清醒了。因为她发现,那个男人,从来没想过要回来。那些信,也并不是写给她的,而是另一个女人。知道真相的她,烧了信,选择了离开。注:第三段,唐婶说,他不停的给他写信,但有段时间突然没收到了;第四段,苏联人说他们找了一些没寄出去的信,并把信都看[扣留]了;第一段,疯妈问儿子阿廖沙是哪国人的名字,儿子说是苏联的,疯妈说他不是苏联人。唐婶是海归,疯妈知识水平较低(不知调阿廖沙是苏联人名字),所以揣测,这些信其实是写给唐婶的,所以才会说苏联人的名字,聊普希金,结果因为苏联人扣留了信,并不巧把信交给了疯妈。二:流氓,流氓。不以爱为目的的性行为都是耍流氓。电影第二段,完全体现出了唐叔(姜文)的风流及不负责。唐叔和林医生偷情(1.唐叔帮林医生把鞋弄大,第三段唐婶曾说过唐叔帮她把鞋弄大,还说能把你鞋弄大,就能把她肚子弄大。2.梁老师躲在窗户外面时,林医生也在外面,而且和唐叔一样,头发都有洗发水。3.唐叔一吹号子,林医生就会去他房间)被梁老师知道后,梁老师备感痛苦,想起自己喜欢的女人的男人在跟别的女人偷情(梁老师喜欢唐婶,第3段唐婶说有人向她表白过,估计就是指梁老师,还有第四段唐叔唐婶结婚那晚,梁老师鸣枪抢新娘,都可以理解梁老师喜欢唐婶),而且自己竟然也没克制住,在看电影那晚竟然摸了女人的屁股(梁老师是哭着讲述这段的),便觉自己愧对当初的爱慕(为此拒绝了林医生和表白的姑娘及众多爱慕的女子),愧对自己的道德修养,选择了上吊自杀。三:终究他还是像你一样风流唐叔下放后,回到自己的家乡(第三段开头,唐叔说“陌生啊”,离开家乡18年,陌生了),整日和孩子们打野鸡(唐叔喜欢打野鸡,也可暗指风流),冷落了自己的妻子,虽然是离了婚的妻子(房问唐叔应该称女人什么时,唐叔说唐婶或阿姨;崔健有提到说唐叔离了婚。),不想妻子竟然跟房偷情了起来,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啊,云雨之时还不忘说“就叫我阿廖沙吧”。如此乱的性,会出人命的。唐要杀了房,被崔健开导后原本放过房,不想房竟然自己拿出了天鹅绒,还揭旧伤疤,唐只好杀了房。为何说房就是唐的儿子?四:《怎么办?》电影第四段,描述2个女人,一个去迎接爱情与婚姻;一个去面对绝望的婚姻。疯妈看到丈夫的“遗物”,看着3个洞的衣服,她不相信这就会让他死,再看到3缕不同的头发,疯妈说“你就是想去找别的女人罢,也不用这样装死啊。”,是的,当年唐叔也想过怎样摆脱疯妈和别人结婚的,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他看了一本书–《怎么办?》(故事讲述:罗普霍夫假装自杀,成全妻子薇拉与自己的朋友结婚,自己赴美国参加废奴运动。几年后,他回国并重新结了婚。最后两家人住在一起,相处融洽。),最后,唐叔装死摆脱了疯妈,和唐婶在一起了。大体上这个故事如此讲诉还是可以行得通的,不管是自己脑补过度还是电影本意,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这就是我眼中的哈姆雷特。说完故事,再来说说性。海明威也有一本同名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海明威讲诉的是迷失的一代,姜文也许讲诉的是一个迷失性的一代,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姜文的故事都没离开性,作为上一辈的人,性确实大多处于压抑着。有压抑就有宣泄,表面光鲜下面龌龊是任何时代都会存在的。你压抑性,并不代表没有欲望。所以有些大胆的人,沐浴着留洋的春风,倡导者新文化做着风流的事情。而有些本份的人,恰恰敌不过内心的拷问,选择压抑甚至死亡。如果我处在那个年代,我会如何选择呢?我不知道,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只愿自己不局限在自己思维里,不迷失在时代里。不管现在如何,过去如何,太阳照常升起。
姜文说:“就像电影里的疯妈一样,只是个疯子,谁能明白她说什么呢?”我又问:“那我们是不是应该以疯子的心态去看待电影呢?”姜文竖起大拇指大声说:“对。”接着又说:“可是我们不是疯子。”上面这段不是装逼,是广州首映礼上我抓住机会问姜文问题。前面有两个女的已经看过电影了,问的是“那枪到底有没有打中房祖名”这类关于剧情的。姜文明显不想回答这些,懒散敷衍几句。我当时还没看过电影,抢过话筒问:“姜大帝,你有没有觉得你是中国最牛逼的导演?”姜文不好意思明说又不想否认,支支吾吾说了十多分钟,越说越起劲,就说到了上面的话。也许是我愚笨,我很不喜欢看电影分析剧情。我认为牛逼导演绝对不会拉着观众去猜“我讲了个什么故事”。但我喜欢分析电影要表达什么,而且都是我的主观认为,因为好导演好作家都是开放的:我拍了写了我想说的,看到什么读出什么是你们的事。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太阳》票房惨败,姜文心里很痛,怪发行人利雅博宣传错误,不应该拿“看不懂”来做噱头,最终与利雅博翻脸。可见,这部电影不是要你猜剧情。姜文非常自我,也不妥协,他的几部电影都是他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他是大院里出来的,从小就是激昂的,从《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可以看出,他并不认为他少年时期是个压抑的年代,所以说黄秋生那段是压抑而死是不确切的。对于《太阳》,姜文自己说“我要让大家去电影院喝酒”,可见这部电影的浓度和烈度,有句评论说得好,“一个憋了7年的爷们是危险的”,憋了7年,爷们。当时姜文被限制,7年不能拍电影,他憋了好多欲望,攒了好多故事,用一部电影宣泄而出。因此,《太阳》完全可以看做是4个故事,没必要混在一块。憋了7年的爷们就是个疯子,你必须用疯子的心态看他,必须保持着激昂的心看电影(所以姜文对我竖了大拇指,当然我不过是碰巧说到点了)。4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点——反差,或者说对比:主角与周边世界格格不入。第一个故事是癫狂,看似是疯子和正常人,但其实到底谁癫狂?疯妈言语举止怪异,别人不懂,可是她一直是平静的,倒是那些正常人一个个疯了似的,小孩们一窝蜂的喊着跑着,房祖名也是一直在跑在跳在喊心里火烧一样,警察不停快速抽烟不停重复“以前可不这样”,但只要镜头一对着疯妈,世界就平静了。大家不觉得这就是这个癫狂世界的写照?第二个故事是平静。黄秋生谈着吉他唱着“美丽的梭罗河”,骂人也是淡淡一句,最大的动作也就是看戏时摇头晃脑,可是其他人呢?女孩子们接电话时那噔噔蹬的脚步,黑暗整齐晃动的手电筒,姜文和陈冲的神经质,都在说这个世界的躁动。黄秋生自杀,原因没那么复杂,就是因为他刻意保持的平静小世界被攻破了。他死都是那么平静,以前看过一句话,说到挺到位:“散个步,唱个歌,自个杀”。第三个故事是张狂(我自己觉得这个词不是太准确)。同一个村(从房祖名来看是同一个),在第一个故事里是癫狂的,但在这个故事是宁静的,暮色,晨晖,虫鸣,树影,一派宁静祥和的气息。可是时不时来两声砰砰的枪声,嘹亮的小号,穿皮衣的姜文把这个村庄的宁静完全打破了。如果说压抑,这个故事才是压抑,幸好有姜大帝的雄性。第四个故事是爆发,沉默的爆发。周韵一直不说话,默默走着,旁边的人说个没完,笑个不停,篝火旁众人狂欢,周韵还是沉默,但当火车停下时,她却爆发了,所有的情绪宣泄而出,嘶声裂肺的喊:“阿廖沙,太阳出来他就笑了。”《太阳照常升起》,在我心中就是一个个人组成的电影,看完了其中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后,你就会明白“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在简单至极中孕育了多少的无奈,多少的悲欢,多少的放纵和压抑,多少的宣泄与梦幻,多少人的故事和未来。 (这段话是抄的,哈哈)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姜文说“这是中国最好的三部电影之一”,因为我是姜粉。看电影时,因为被宣传搞的,一直在猜剧情,有点失措。看完电影,不时回想起,也重看过几遍,依然认为它是中国最好的三部电影之一。其它两部你们猜是什么,反正不是《霸王别姬》和《活着》。不去管剧情,也不用想姜文想表达什么,这部电影都很让人爽,时而色彩斑斓,时而沉静如水,那拖拉机的突突声,突然响起的猎枪声,还有久石让那嘹亮的小号,篝火旁的狂欢,晃动的手电筒,“美丽的梭罗河”,随便一个细节,都足以让一部电影惊艳起来,让你回味,姜文却把它们揉在一块,成就华语电影一个巅峰。
63写在前边,一个关于和尚的故事。小和尚问老和尚:师傅,你见过佛祖么? 师傅说:佛在心中。 小和尚说:师傅,既然连你也没见过佛祖,那有谁见过佛祖呢?没人见过的话,又怎能说这世间有佛呢。 于是老和尚便让小和尚去柴房里取斧子,柴房又黑又暗,小和尚没找到斧子,两手空空的回来对师傅说:师傅,我没找到。 这世间的事,你可以说你没看到,没见过,没找到。但,却不能否认它存在过。太阳算是姜文作为导演的一个高峰,他将电影私人化至只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批判,他拍下这部作品是在鬼子来了之后,由于鬼子来了被禁播,愤怒的姜文只好采取 曲线救国的道路,疯狂的以隐喻和意象,去表达自己眼中的政治。关于剧情,前面很多人已经说过了,在此我不以剧情为主,只分析我所能看到的一些意象,供大家参考。影片的第一幕是 红色的道路上两条铁轨 见图 以此象征当初国家的前进脚步,走在红路之上。以此象征当初国家的前进脚步,走在红路之上。鱼鞋社会主义理想。在疯妈买到鱼鞋之后,走出商店被自己儿子撞了一下,儿子穿着红衣服,手里抱着红砖。(又红又专。。。)屏幕右侧的一排字 显示年限,这一段文字在电影节展映时没有显示,是回来之后添加的。见图。 社会主义理想。在疯妈买到鱼鞋之后,走出商店被自己儿子撞了一下,儿子穿着红衣服,手里抱着红砖。(又红又专。。。)屏幕右侧的一排字 显示年限,这一段文字在电影节展映时没有显示,是回来之后添加的。见图。 1976 这是多么特别的一个年份。1976 这是多么特别的一个年份。儿子身后的道路特意设计成红色 在此表述一下儿子和母亲的关系。儿子身后的道路特意设计成红色 在此表述一下儿子和母亲的关系。一个怀有社会主义理想,预示我们的祖国,一个怀抱红砖,预示子民。接下来是一段追逐戏,儿子跑母亲追,可是母亲追不上儿子,为什么?因为大跃进。(儿子出生于1958年,这年份多特别啊。。。。)儿子边跑边扔砖,在这条路上将自己本应该持有的都抛弃了抱歉实在截不到太清晰的图。。。接下来儿子去上学,被教书先生责骂:哗众取宠接私活挣私钱,只能被开除。此段,影射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疯妈带走儿子,路上二人交谈 说到不用上学,开除老师。然后儿子跳上拖拉机,说,我先回家了,我不用上学了。此段影射文化大革命。国家开除了老师,学生们不用上学,拖拉机隐喻火车,回家比喻去北京这棵树。隐喻左倾错误,在这棵树下,疯妈丢失了自己的鞋。祖国失去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理想。左倾错误,意为,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那只鹦鹉啊- -疯妈自己想出来的,超越客观现实的,空想的。。。。。)这段, 母亲摔碎了儿子的算盘,落下的珠子掉进了碗里。隐喻经济崩溃,人民挨饿,失去了生活的根本,而醒来后的母亲,并不是不疯了,儿子还给她的 “理想” 也不是当初的理想了(自行理解,实在不能说的太明白了TAT)然后,母亲上树,讲述了,疯子和傻子的故事。她的航向开始远离人民群众,总在树上,她成了那个掉进井里的傻子,隔着海,想去对面的树上。隐喻,我们在隔着海向他国学习,而事实上只是一种空想,使得我们陷入了更难的境地里。这段比较长,不好粘图= =然后母子二人回家看见了这只 喵~黑白相间的 - -记得吧,黑猫白猫能抓耗子就是好猫。母亲对着猫说,你也不是什么都懂 这段,自行理解吧- -说的太露骨我怕被封。就一句,我们不是社会主义类的经济。是什么,你猜啊~而后疯妈又上树了。左倾树。李从喜,穿着解放军服的人民警察。疯妈说,当年多亏了你,不然我找不到这地方。意思是,祖国的建立由此而来。可当疯妈知道李从喜调走过之后,明显的楞了一下。过去的李从喜,口里喊的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然后疯妈告诉儿子,当年的李从喜已经牺牲了。意味当年的军队跟维持军队的信仰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军队的目的与当初已经截然不同。现在的李从喜是来监视疯妈和儿子的,儿子在打算盘的时候感觉到有人,反反复复的问 是不是李叔。然后来了一个人,接电话(注意他接电话的时候说的几句话非常像军人)接完之后告诉他,你们不该找李叔,应该找医生,疯妈坏的是脑袋,这不是警察的事。此段意为,是疯妈的首脑坏了(疯妈是啥你们懂的。)这不是下边的事,不是保护和监督你们的人的事,想要好起来,就得治疗。(怎么治,你猜啊~)而后,疯妈去树下挖石头,儿子一屁股坐进了水里,而水是热的。此段隐喻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疯妈还在捡石头。石头呢 前边也说过了,左倾的树下都是石头,就是因为石头,树才歪了。所以,疯妈在捡石头的意思就是,你猜啊~ 而后,疯妈去树下挖石头,儿子一屁股坐进了水里,而水是热的。此段隐喻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疯妈还在捡石头。石头呢 前边也说过了,左倾的树下都是石头,就是因为石头,树才歪了。所以,疯妈在捡石头的意思就是,你猜啊~ 终于等到这段了- -好激动! 侠客一样的母亲回到家里,将一切摔得粉碎。 不用说了吧,破四旧了啦~终于等到这段了- -好激动! 侠客一样的母亲回到家里,将一切摔得粉碎。 不用说了吧,破四旧了啦~至于疯妈站在楼上念的那首诗,大家仔细念念诗句中的字,在结合疯妈的情况看看,甚至连疯妈脚下都铺上了白石头,象征白云。只剩下了黄鹤楼啊,昔人已去。(你猜谁走了,谁没了,谁剩下了。)疯妈已死。名存实亡。疯妈已死。名存实亡。子民的爸爸 国家的丈夫,是最可爱的人。不要跟我争论最可爱的人是谁!!!教科书上频繁出现是谁你不知道是么!除了枪的长度隐喻男人身体某个部分以外,这说的是权力。你爸一开始用这么长的枪,权力这么一点点。你爸后来用这么短的枪,权力那么大,最可爱的人拥有了这么大的权利讲完他爸之后,儿子就算是走入了祖国母亲的内心。也就是,石头屋。讲完他爸之后,儿子就算是走入了祖国母亲的内心。也就是,石头屋。这屋子,布置成一个心脏的样子,分左右心房(仔细观察。)这屋子,布置成一个心脏的样子,分左右心房(仔细观察。)里边摆着 所有破四旧时摔碎的东西,事实上是中国特有的一些传统事物啊,算盘这个独一无二的东西世界仅有啊。还有镜子上的李铁梅,这个是个后边还会出现。总体来说,石头屋子隐喻疯妈的内心,看起来还和过去一样(拥有过去的文化,物质)而事实上已经都是破败不堪的了,禁不起壹个喷嚏,一阵风。有人费尽心机的把它摆成原来的样子,可在子民眼里,这些早已荡然无存了。从屋里吓跑的儿子出来就看到了李叔(来监视他的。)等儿子回家之后疯妈好了,然后消失了。十年动荡结束了。儿子去接他爸了。疯妈顺水流走了。最后的时候 给了一个特写,推进。 个人觉得这个镜头很有深意。在这样一个动乱十年过去的时刻,人民的心里是安稳的,欣慰的,又重新过上了好的生活。可是,这样一个拥有过信仰的,本应该存在的国家,却彻彻底底的亡了。(不说太多了,自行理解吧。顺便提一句,毛主席逝世于1976年) 最后的时候 给了一个特写,推进。 个人觉得这个镜头很有深意。在这样一个动乱十年过去的时刻,人民的心里是安稳的,欣慰的,又重新过上了好的生活。可是,这样一个拥有过信仰的,本应该存在的国家,却彻彻底底的亡了。(不说太多了,自行理解吧。顺便提一句,毛主席逝世于1976年) 第一个故事结束了。第一个故事结束了。我说过,鱼鞋是社会主义理想,带领这个国家前进,所以疯妈消失的时候,鞋在头!(据说姜文为了拍这段,为了让衣服漂起来不像是有东西牵引的,让道具人员在水里站了一下午,上岸都张不开嘴了。。。。)至此,名存实亡。(所以是衣服在漂,而没有人。)第二段故事的开始,唐老师的旁边就给了一堆萝卜。萝卜是多么肉欲的壹个象征啊- -赤果果啊。。。。萝卜上压着一把刀是多么明显的含义啊!梁老师是个性无能啊!(所以无论多少女人告白根本不为所动啊,因为压根就不行。)第二个故事主讲性压抑,从隐喻上来说没有太多好讲的地方,讲讲剧情吧林大夫跟老唐是情人关系,老唐的号角就是两人商量好的暗号(所以老唐吹号的时候 林大夫说 讨厌 才中午。鞋子就不用说了,红果果的暗示。)梁老师住院的时候,老唐来诱供(仔细看台词,老唐一直在引诱他承认这个行为。)林大夫在医院里一段真情告白,也是诱供,在被梁老师斥责之后,她恼羞成怒走了出去,出去冷静了又想起自己的动机,走了回来。前前后后,不过是林唐二人,逼迫老梁承认 耍流氓事实 ,被组织处理下放。动机1 是 二人关系被撞破 2是梁老师认识老唐的妻子。这个年代,捉奸,是大事啊 思密达,可以判重罪呢。枪。这个象征男性生殖器的东西。 老唐找到的枪,是拴着枪带的,只有一半,不能使用的。最后被送给了老唐。枪。这个象征男性生殖器的东西。 老唐找到的枪,是拴着枪带的,只有一半,不能使用的。最后被送给了老唐。以此暗示,老梁事实上 性无能。(枪带暗示脐带)而后,他们拜访主任老吴,老吴告诉他们案子消了,这事不存在。回到屋子里,梁老师说要请老唐和林大夫吃饭。杀机由此。当然,进屋之后只有老唐跟林大夫的笑声了。不要跟我争论自杀和他杀的问题。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吊死是不可能双手插兜的。不要跟我争论自杀和他杀的问题。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吊死是不可能双手插兜的。老唐回到故乡。一个人在面对一个没有来过的地方,是不会觉得陌生的。因为没见过,本来就不认识。换句话说,你会对一个生人,感慨出陌生这种词么?不会。 你只会对一个变化很大 或者很久未见的熟人 感慨,陌生,太陌生。这就是回到家乡,而家乡改变的感觉。老唐扔了个树杈,搞对象的不能打。记住哦。后边有用老唐扔了个树杈,搞对象的不能打。记住哦。后边有用历史性的会面时刻。儿子见到爹,啧啧。历史性的会面时刻。儿子见到爹,啧啧。说说隐喻吧,老唐代表强权(他生了儿子,儿子是子民,你知道老唐是谁的) 唐婶是D领导的国家,疯妈是M领导的国家,所以唐婶比疯妈年轻(自行理解,我不想被禁言。)看起来像是唐叔服从服务于小队长。事实上呢,你猜。在此引两个点,其一,这部电影改编自 叶弥的小说 天鹅绒。其二,历史上,捷克斯洛伐克存在天鹅绒革命狭义上是指于1989年11月(东欧剧变时期)发生的民主化革命。从广义上讲,天鹅绒革命是与暴力革命相对比而来的,指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就实现了政权更迭,如天鹅绒般平和柔滑,故得名。21世纪初期一系列发生在中欧、东欧独联体国家亲美化的颜色革命基本上都是属于广义的“天鹅绒革命”类型。(引自百度百科。。。。。有兴趣的知友可以去看一下)这段唐叔发现奸情之后的对话。意味,作为子民的我们并不懂什么是不流血的战争,而事实上我们是具有天鹅绒革命的资本的。这段唐叔发现奸情之后的对话。意味,作为子民的我们并不懂什么是不流血的战争,而事实上我们是具有天鹅绒革命的资本的。啊 多么具有时代意义的 北京站。背景音乐给了东方红。场景切换的很自然。好了,重要阶段来了。意味,你的子民,才见过多大的世界,要民主,要自由。错是他们么。对面的民主国家,建立多久,都赶上你儿子二倍了,你说,你儿子看见人家的民主要跑去跟人家学习,是你儿子有问题,还是人家民主有问题。好了,重要阶段来了。意味,你的子民,才见过多大的世界,要民主,要自由。错是他们么。对面的民主国家,建立多久,都赶上你儿子二倍了,你说,你儿子看见人家的民主要跑去跟人家学习,是你儿子有问题,还是人家民主有问题。意味,你,建国之后,自己不干点正事,整天东跑西颠,不是抗美援朝,就是改革开放,引进来又走出去的,你管理自己的子民了么,你顾上你的国家了么,你的孩子跟别人跑了去学习民主革命,你说,是你的错还是他的错。没错。北京流行这个,别说当时流行,现在依然流行。有些事,不说,不能说,不让说,我们都得闭上嘴,都是红旗下的蛋。没错。北京流行这个,别说当时流行,现在依然流行。有些事,不说,不能说,不让说,我们都得闭上嘴,都是红旗下的蛋。最后小队长找到了天鹅绒,找到了不流血的革命,真正的民主。可是,唐婶的肚子里,根本孕育不了天鹅绒,也不像是天鹅绒。于是,强权打死了他。(- -不能多说,自行理解脑补。)第三个故事结束、第四个故事,改编自小说,怎么办。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最后一段是纯粹的姜文个人的表达,关于感情 情怀 时代。没有太多的隐喻和政治。 这段的时候 老梁爱上了唐的妻子。(仔细观察新婚的时候给他媳妇拐跑的那个男人。)最后的最后,说下顺序。影片讲了四个故事 分为1234 而实际发生的顺序应该是4123.一个标准的环形叙事。影片里的诸多音乐都很好听,比如美丽的梭罗河,比如久石让的太阳照常升起,喜欢的朋友可以自己搜来听听。 关于小说 天鹅绒 ,有一言送本的 美谈。说的是小说作者听说姜文想买版权,就大方的挥手 赠予姜文。姜文自己说 拍摄影片的初衷,是做了一个梦,梦里着了火的布在天际燃烧,十分漂亮,所以就拍在了影片的最后。你如果问我,影片核心是什么,其实挺黑暗的。变革,压榨,失去民主。这一切从未改变过,无论我们看到与否,都无法改变。时间是静止的,流逝的是我们。日复一日,太阳依旧升起着,过去的泯灭,被隐藏。失去了这一切的我们,依然这样的体制下生活,没有意识,无法改变。以上,只是我的一人之见,每个人对影片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想法,欢迎指导交流。感谢有人愿意看,支持我写完。
他想告诉你,发生什么事。太阳照样升起
虽然怀疑姜文有严重的露阴癖,但是我还是给了本片五颗星。尤其是在看完《一步之遥》之后,更坚定我对一步之遥是皇帝的新装的评价了。
  一部电影,即使是超现实的,是后现代的,但是从逻辑上一定有一条清晰的线(当然了,有的烂导演根本不知道啥是线有的低智商观众也看不懂,这两部分我们不算)。无论被隐藏的多深,这根线都不可能是变成线头。
   在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里,一部贯穿影片,自始至终的线,就是这是展示某个人的一场梦境的电影。这个某个人,几乎可以肯定是姜文。里面关于旧时代(文革)和俄罗斯情节的无尽头展示和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表层表达式一脉相承的。(虽然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也有多处梦的隐喻)。而且通观全片,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用梦境常识来解释。使得本片在梦境的框架内形成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线索。而一步之遥显然无法做到主线联系(不管是表层还是潜层还是潜潜层)。
   片尾周韵一遍遍说,阿廖莎,火车在上面停下了,孩子一笑太阳就出来了。其实完全没必要有过多的解读。从重复的次数到令人心烦就明显可以推出这是早上的阳光和闹铃在告诉这位做梦者,天亮了,该起床了。
   其实正常人八小时睡眠做一个断断续续两个小时的梦是非常正常的。注意,一般我们睡觉时候做梦不可能是连续做梦,而是断断续续。这也是为什么转场突然,没逻辑和结尾和开头不搭边的重要原因。
   火车突然出现,场景的切换没有逻辑,说有枪就有枪,说开枪就开枪。音乐的不断重复,熟悉事物比如那本《怎么办》的出现,这都符合梦境的表达。
   更能能佐证梦境的是,和俄罗斯人说话,明明对方说的是俄语,但是做梦者听上去和自己的语言是一样的。虽然影片用了翻译,但是这个翻译的存在也完全是做梦者自我催眠的一种创造。
   另一个场景是烧检讨书中,有一个陌生的旁观者却给了一个明显的镜头并且仅此而已。这也是梦境中经常出现的陌生人角色。
   而且去北京,依然有个陌生人,在故宫和姜文坐着,并且在纸上瞎话,给姜文分析老婆出轨错在谁。其实,这是做梦者自己的分析,但是必须为这种分析创造一个分析者。背景的刻意放大是做梦时经常出现的提醒自己这是梦的一个重要手段。
   过于逻辑和真实的梦会使得做梦者掩盖梦的本意。所以只有在荒诞之下,才能敞开心扉。
   至于这个梦说明了做梦者什么心态。我觉得第一,这可能是姜文一个顶普通的梦。第二,说明了姜文的自我中心主义的深刻流露。包括他自己的出境,包括几个女人都在爱她,都在想和他发生湿漉漉的关系甚至在路上和路的尽头等待他等等。第三,姜文有控制欲,打枪是最好的佐证。老婆出轨算是危机意识的一种体现,尤其是他去北京找答案,更是告诉人们,他还是挺在乎这种事情的,至少是对某些问题的危机意识,是他时刻关注的。但是最后还是以某种舍我其谁的态度而控制之。
   本片有些桥段的反复虽然令我非常的烦躁,比如喝粥和周韵的不断重复台词。但是这同样也是做梦时为了强调某一个点的一种真实表达。
   虽然从个人喜好上来说,我并不喜欢本片。但是从艺术水平上,我必须给这部电影五颗星。有一颗还是非常明确的给久石让大师。
“看不到方向,也要好好活”
这便是我所能看到的最终表达如果想花钱看这部片子买轻松,恐怕要失望了,这部电影不会给你轻松愉悦看完的可能,而很多人会被它纷繁杂乱的分镜,语言,摸不到头脑的情节所迷惑,而把它当做姜文式脑海混沌的投影,站在这种角度把它理解为后现代主义的常见解构手法也未尝不可,但这种纯西方式定位恐怕可惜了有着与国家命运交织纠缠的第五代导演于作品中倾注的心血。    对那个举目世界都空前绝后的时代有过切身体会的姜文从来不吝于在自己的影片中加入自己对国家层面的终极思考,即便隐藏的很深,但从“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傻子古伦木惊世骇俗的一句傻B!到“让子弹飞”县长马邦德在黄四郎的铁门上用手枪打出的时代之问皆是饱含思考的神来之笔,二点连线,07年成片的“太阳照常升起”其映射特征尤其鲜明。    姜文曾评价说这部影片的故事可以放在任何时代背景来演绎。但影片中出现的两个时间点却不能不注意,,大跃进的开端,文革的结束,不妨以此为线索简单的梳理。    春:也许把周韵扮演的疯妈看做为国家更为合理,那段年代她不让儿子上学,打碎算盘,砸碎瓷器,映射了那段时间国家对待知识的态度,对待经济的态度,对待文化的态度,而这一切一开始还真是疯妈本人亲自动手暗示初期四清运动还是由国家主导的局部运动。而房祖名扮演的儿子则隐喻了大众百姓对于国家懵懂的信仰,在石头房里发现了拼好的器具却再也忍不住自己的喷嚏把一切都毁灭性的打碎,映射了当群众性运动发起后其力量的的不可控和毁灭性,让文化上的窠臼也好优势也好,人伦也好,风俗也好凡此种种牛鬼蛇神一扫而光。对于丈夫阿廖沙的处理则隐喻了中国对于苏联在那段年代里的恩恩怨怨,国家的领路人启蒙和脱胎于苏联,而58年后从中苏大论战开始却分道扬镳,老大哥变成了恶狠狠的苏修,于是映射到疯妈与曾经最可爱的人的合影照有了剪刀刻意而为的残缺,徒留房祖名一脸茫然。    夏:黄秋生的角色像是压抑的阴霾中透进来的光,仅仅他的存在就可以吸引无数人飞蛾扑火,他拥有知识,懂得生活,但压抑的内心却不巧撞到了一个更压抑的时代,一切似乎看起来按部就班,实际却偏离轨道,但在已经有着自己人生既定哲学的他眼中,这样的世界变得奇怪,让他迷惑,看似木讷的他对此其实无比敏感,最后选择了自杀而不是妥协,而讽刺的是迷恋过他的人恐怕连他逝去的原因都未必能懂。    而镜头一转时间回到1958年联系着这两方人的起始点,一切还是热情洋溢,一切还是刚刚开始,一切都是新的,工人与归国的知识分子在新疆新开发油气的火光下映出狂欢而真诚的脸,过热的气氛甚至点燃了帐篷,带着火焰的篷布又飘忽到了疯妈所乘坐的列车旁,在大跃进的此刻,有着对祖国坚定信仰的一代人出生在了国家狂飙突进的途中,而讽刺的是这代人的信仰却在76年被知识分子一枪打得粉碎。    类似的映射满篇皆是,若是醉心于考据完全可列出长长一单细节到每个分镜,但是否所有的艺术作品都一定要注射入这类所谓内核才算有了灵魂?想起茶道在日本发展到镰仓幕府时曾礼节繁复到极点,每个动作都有深厚的寓意丝毫马虎不得最后发展趋于停滞,而茶道宗师千利休却能一语点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煮茶”而使茶道获得新生;同理,电影之本亦不过是场视觉盛宴,一味按自己的方式堆砌所谓内涵只会让人抵触,这也是后来姜文吸取教训才能拍出叫好又叫座的片子的原因吧    如果只是皱着眉头努力跟上姜文的步伐好不容易熬到了最后,一切在旭日东升中戛然而止时会有点不知所措,会下意识的问“所以呢?电影想说什么呢”,而瞥了一眼片名,恍然大悟,答案一直就在那里。悲观者从片名看到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深深无奈,但我相信这并非姜文所想真正传达,影片观完慨叹一声若有所思一阵也就够了,但要明白,不论哪里在何时发生了多么荒诞离谱的事情,历史总有它的逻辑,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而每天都有新的阳光重新审视这一切,每个人要做的就是认真的对待每一天。    因为很多时候没有答案,也要做事。看不到方向,也要好好活。
个人理解。一个打乱时间顺序的爱情悲剧故事,其中穿插和隐含了对中国1949年至1976年的批判或者理解。太阳照常升起,这个名字其实取得真有讽刺意味。是啊,第一个太阳早已经落下,第二个太阳也下了山,但是第三个、第四个甚至第五个太阳依旧照常升起,不管你是激情的,理想的,还是现实的,压抑的。统统没用,太阳照样会待在你头上,不动声色,看着你们我们他们的生活,随着太阳自身的交替而变化。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sk248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