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读,想考网络编辑师,但具体不知道怎么读...

华东师范读研的师兄师姐看过来,我本科在山东大学读机械,毕业一年,目前复习考研,想考华师的研究生专业_百度知道
华东师范读研的师兄师姐看过来,我本科在山东大学读机械,毕业一年,目前复习考研,想考华师的研究生专业
的情况如题,适合我的研究生专业又有哪些,本科读的是工科专业而且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而且听同学说华师教育类研究生专业不错?我这样从华师研究生出来可以从事教育工作吗。不知道我这样的情况在复试的时候会不会不太占优势。另外,现在我自己包括家里都希望我们读研
工类考教育类,具体的建议你咨询华师!!,应该会有一些加试
其他类似问题
师兄师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北师大的同学们来吐槽吧,你们心目中的积水潭女子师专是怎么样的呢?
09年毕业,那时候写了四篇空间日志,把其中的一篇贴在这里,刚好可作为答案,识者一笑。----------------------------居然已经毕业5年了啊妈蛋-----------------------------------------------《毕业季3学院的毕业典礼》
上午参加学校的典礼,下午又参加学院的典礼,我居然是不反感的。
于然老师做主持人,我记得我们刚入学时好像在教七听过她的视频讲话。
翀哥没来,是很可惜的。我们三年半的时间都是他的院长,所以他来送送我们也是应该的。我也还想见见他。以他的温文渊雅,再讲几句煽情的话,是很有感觉的。
第一次见赖院长,原来是个迅疾的小胖子。实务型。他讲的话都忘了,好像也提了三点嘱咐。只记住了责任这一点。他的讲话照例有掌声,但其中有一段掌声经久而热烈,连我也鼓了。那是因为他说到“校园里肥胖的流浪猫;天空中快乐的乌鸦”——他居然能想到这样的句子!
师大女生多,因而别有一种气质,用“阴气”、“宁静”、“短浅”、“温馨”等这些词语不准确也不能述尽。流浪猫却可以做个注脚。我去农大的时候就跟同学说你们学校的猫好瘦哦;我们学校的个顶个跟加菲似的。我常看见女生们用饼干面包喂它们。一嫂有一次对我们说,她们女生在外吃饭的,常把肉菜打包回去找它们。有一回一个女生看见一只猫饿得在吃草,赶忙拿饼干去喂,结果人家斜眼瞧了她一眼,继续吃草!
女生们的爱心溢了出来,男生们谁都不敢放肆。结果猫啊、鸽子啊、麻雀啊分外大胆,在我们面前踱方步的来来回回。我有次在路当中看见一只猫四脚朝天的躺着,我看了它半天才睁开眼,然后又睡了。
有一次在中北楼(女生楼)门口看见一个书摊,没人,牌子上写着“一元一本,钱放到纸箱里”。当时还大惊小怪的发短信给花花。
至于乌鸦,我记得清:大三时心理学课下来,天空中乌鸦乱飞如浓墨泼洒,秋风起云遮月,我和同行的人都抬头看去。那凄切中还真有几分安详。我想起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就说“我们都是过客,它们才是师大的主人呢”。现在我们真的是要流走了,而它们还要继续去枝头占座。
校友的讲话记不清了。赵春明老师的音乐PPT却熟悉的很。天啊,我们看过多少次了?《世界名校之旅》我就看过三次,什么《男人一生要挣多少钱》有两次……而他还要给我们的师弟师妹们继续放下去。大一时听他的讲座那句“难以忘记你的容颜”让我脑袋里浮现出的容颜,现在都已忘记了。再看这PPT,就只有微笑。但当他放到介绍学院老师的那一张时我还是鼓掌了,因为以前看时许多人不认识,现在却能知道这些描述的意味了。——“《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的《大哥》孙川”(我们的系主任)放到这里时他还去和孙川老师握了下手——呵呵。
学生代表的发言稿写得很漂亮,本科生的讲述更好一些。厉害!
原来我们院可以号称建院30周年了,祝福她!
作为一条师大狗,荣幸怒答之。人最重要的就是不忘感恩,一帮人说这说那都没人感谢母校培育你们的恩情,你们够了!刚进师大校门的第一天,我就意识到这肯定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四年,一副硬邦邦的小身板,一个心爱的姑娘,一群好哥们儿,无忧无虑的四年日子,夫复何求?现在毕业了,人在英国,无时无刻不怀念师大的好。-------------------------------------------------------------我不是分割线------------------------------------------------------------地理位置:号称最接近北京市中心的大学,位于二环和三环之间,本质上就是北三环往南一点点。西面与北邮一条马路(此校常年觊觎我师大姑娘们)。到地铁二号线和十号线走路基本都得20分钟,去西单东门出去直接坐公交不堵车40分钟。有辆自行车还是比较方便的,无论是去上课还是去地铁站。学术&就业:清北人师,作为老四,常年被清华北大人大骑着打,不过也狂虐下面其他千千万小弟。师大的教育,心理,历史,中文还有其他一些基础学科都是全国的佼佼者,学校整体偏向学术研究而不是偏向就业,所以研究生数量比本科生还要多,想踏实搞学术做研究,来师大吧,如果想去外企神马的,外经贸更合适一些。有一些在外面比较出名的老师,比如说于丹,我蹭过她的课,给艺术传媒学院讲的古诗文课程,别人咋说我不知道,反正我觉得是蛮震撼的。其他更多的大师都深藏不露。另外很喜欢经管的钟伟,蹭了一学期商业银行学。学校选课系统奇葩,选课就跟打仗一样,不过各种体育课花样繁多,除了必修的形体和游泳,哥还修了网球橄榄球,蹭了一个学期的华尔兹。总之各种体育课都不错,女生可以选各种舞蹈。兴趣爱好:各种奇葩社团千千万,肯定有你喜欢的一款,不过当年过分执着学生工作,基本没有参加别的社团。寝室:这是师大被吐槽最多的地方之一,师大的寝室楼属于特别唬人那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从外面看上去还是可以滴,红墙白瓦,略有小洋房之感,实际进去真心把你吓尿,本科生寝室水泥地面尘土飞扬这事我敢说吗?上初中的时候寝室都是地砖啊,你搞一个水泥地是啥心态?别的寝室我不知道,反正西西楼是常年有老鼠蟑螂的,半夜打游戏时常看见寝室常驻的白色小老鼠。研究生寝室基本就是我见过内部设施最差的高层之一。刚入学的时候大家集体吐槽寝室,我们导师说他们上学的时候就住那寝室了,五几年的时候,之后来了一句大学之大,在大师不在大楼也,把我们都镇住了。听说现在本科寝室基本都重新装修了,2015年上空调。尽管设施较差,师大寝室也不乏些许优点,因为师大阴气比较重,所以无论夏天再热,寝室楼道,走廊里都凉快无比。晚上12点熄灯掐电,跟大爷关系好可以要电(哈哈哈哈哈),考试前一个月不掐电,让大家通宵复习,不过一旦不掐电大家再也无心复习了....夏天比较热的时候也不掐电,让大家吹吹风扇,不要半夜被热死在寝室,凉席这东西人手一条,买条师姐二手的凉席感受着师姐温婉气味入睡的事情我会乱说?网络日常使用基本可以,因为接入IPV6所以可以上六维空间,下电影时常10M/S,看了四年蓝光高清,毕业的时候特意买了个1t的硬盘下满了片子。教学楼:鲜明对比寝室,败絮其外金玉其中,看着蓝转白瓦古旧不堪,其实内部实施十分完善,好多教学楼都自带复印店,一层楼n多厕所,20人的小教室前后俩空调,呵呵!教九楼比较特殊,里外都不错,教室也大,感谢曾宪梓先生的捐助。其他建筑设施:师大的主楼棺材板设计,23层的图书馆,俨然就是一大墓碑,合在一起真心威武霸气。不过据说师大图馆貌似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北大的,设施真心超一流,书特别全(貌似还收藏了很多古籍),四年里在图书馆真心看了好多书,咳咳咳...也看到不少美女。操场有两个,西操场假草地随便用,有一些简易健身器材。东操场有看台,真草地,除了重大赛事开学典礼什么的一般不使用,不过西操场够用了...篮球场特别小!!!!貌似就剩10个筐了,而且常年有球场四大怪出没。网球场较小但是够用,羽毛球场是室内的。邱季端体育馆是奥运会的时候建的,最出名的就是科比在里面训练过,设施齐全,带游泳馆。学校内部两个超市,加小西门的小卖部,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够用。吃:作为一个吃货,感觉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师大三个食堂,新乐群食堂一共四层,属于甜咸味吧,下面三层都是正常的食堂窗口那种,红烧肉,糖醋鱼柳神马的都不错,基本上一顿饭五块钱搞定,吃好点也十块以下,吃省点,1块钱豆芽2毛钱米饭。四层是单点的,烧鸭饭不错,各种盖面也都可以,室友们也挺爱吃那的肉燥面的。学五食堂比较偏辣,宫保鸡丁和学五凉菜都是赞的不行,有时候连续一个月吃学五的宫保鸡丁都不腻,二楼中午的瓦罐汤也不错,首推黄豆猪脚汤。晚上有夜宵,麻辣香锅五个男生吃30块钱撑死。西北食堂清真口味,有羊肉串吃,拉面四块钱超好吃。学校里面有家桂林米粉,天冷的时候一碗暖暖的牛腩米粉的感觉把心都融化了。桂林米饭旁边有家外卖窗口,其实是食堂开的,各种炒饭盖饭和饼,从早晨七点一直营业到半夜12点,食堂不开的时候很好的选择。学子超市的粽子也不错。学校外边首推本门的小炒湘,毛氏红烧肉,香辣鲫鱼,干锅啤酒鸭...招牌菜太多了说也说不完,而且由于门面小其实知道的人挺少的,北京四年吃过最好的小炒没有之一。北门还有一家烩面也不错,经济实惠,不过时常有民工出没,再往北一点有kfc。东门有麦当劳subway庆丰包子。南门就是几家川菜小饭馆。出学校往西南方向走一点点有著名的北邮小吃街,好吃的太多了,不一一例举了。出西门往南走的老五烧烤,武圣羊杂割神马的都不错,总之来师大不会坑嘴的....姑娘:男女比例失调,有一次上课,坐电梯,10女1男。由于基数大,所以美女还是不少的,而且能上师大美女基本都是外表好看且内心聪颖。师大的女生除了艺传的基本都不化妆,可能是学校风气使然,大家都不化你想化都不好意思。师大姑娘学习能力超群,毕业之后十分惋惜再也没有这么一群学习妖怪刺激我了。师大的女篮常年包揽全国冠军,女足基本是半个国家队,男篮,咳,师大有男篮吗?阴盛阳衰十分明显。传说:师大的校园传说太多了。师大这个地方本身是个太监坟,公交站就叫铁狮子坟,北面是北太平庄,南面是小西天,听听这几个站名吧。师大的正门也就是南门基本从来不开,怕妖气涌出...每年都有一个跳楼自杀的,最逗是有一年一个毕业的师兄千里迢迢回到师大在科技楼跳了,说是帮师弟师妹把今年的名额用了,真心好师兄!那天我去寄信,三点路过科技楼,他三点半跳的。西西楼以前是女生寝室,后来有人自杀了,阴气太重,就改成男生寝室了,一楼体院的,据说就是为了镇住阴气,不过说实话,楼里真心常年阴冷。校鸟乌鸦,一到冬天枯树枝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乌鸦,有一年寝室几个兄弟翻小西门出去吃夜宵,回来的时候漫天的乌鸦一群群遮了天空,把我们都吓着了。还有那句特别经典的:白天两千人,晚上两万人。大家自行体会吧。唠叨了一大堆,其实满满都是对师大的想念。最后大家一起欣赏&缅怀一下师大的美丽风景吧..教九门前的小公园研究生寝室学五食堂旁边的小路师大主楼的侧面咳咳咳,树下常年堆积乌鸦屎,也常有同学被乌鸦击中。花花草草还是蛮多的东操场,远处的红色的都是研究生楼图书馆主楼,夜间的棺材板格外阴森...以上。
作为一个师大毕业多年的老人,我也来说说。我主要说一种我印象中的北师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主观体验——家庭式温情。先说说本人背景,我是北师信科的05级本科,后来09年考研到北大信科,然后在北大这边一路读到博士。因为我现在在北大,同时我一直所在计算机这个圈子北邮的特别多,所以我这里说一些北师不同于北大和北邮等其他学校的地方。客观上的物质生活层面,上面的人已经说的很多了。再加上我09年就毕业,现在师大物质生活层面有什么变化我还真不知道。 但在主观体验上,北师相对于其他学校很不一样的一点在于:北师很多时候就像一个物质有点贫乏,但精神和谐美满的大家庭,一个怡然自乐的“桃花源”,老师和学生拥有的是类似父子的感情,同学之间拥有类似于兄弟般的情谊。这种家庭式温情是北师相对于其他学校很不一样的一种体验。-----------------------------------------------我是分割线-----------------------------------------------这种体验的体现就是“不多的人像家庭一样按照辈分关系来相处”。具体包括两方面。第一、北师学生有个很有意思的习惯:排辈分。比如,两个北师学生见面之后,自我介绍的时候,经常会先说自己是哪个年级,进而排出来谁是师兄/师姐。以后,如果这两个人没有更进一步,变得很熟,那么这个“师兄/师姐”的后缀很可能会一直伴随着两个人的交往过程中。在北师的时候,因为大家都这么叫,我还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 等我毕业离开北师之后,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其它学校虽然或多或少也排辈分,但没有北师大这么重视。起码北邮学生不会把“师兄/师姐”叫得这么勤。当年我参加个活动碰见过几个对外经贸的,对此这现象也很惊讶。如果只是单纯地分个“师兄/师姐”也没什么,北大这边学生之间也会这么客气一下。但是北大这边大家分“师兄/师姐”经常只是单纯地客气一下,而北师很多时候还真不是客气。在北师,你作为“师兄/师姐”,你是自然而然地有相当的权威,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有相当的责任。比如遇到事情需要决策,相对于北大,北师“师兄/师姐”的话更可能成为最终意见;另一方面,遇到问题, 在北师“师兄/师姐”也更有可能被拿去顶包。我记得研二的时候参加过一个以北师学生为主的公益活动。当时,虽然我只是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且是纯技术出身,但是因为我年级大辈分高,那群北师师弟师妹还是很客气地听我的。所以一路上就成了我一个技术出身在锻炼公益活动组织能力。于是,就会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北大学生组个团队,常见的组织形式就是那个最能说会道的当头儿;北邮学生组个团队,常见的组织形式就是那个技术实力最强的当头儿;北师学生组个团队,常见的组织形式就是那个辈分最高的师兄当头儿。第二、北师学生很少且分散。05年我入校的时候,北师一年本科生才2100左右,还分散在20多个学院里面,而且各个院系人数上方差很小。做个对比,北邮那边一年本科3000左右,而且只有10个左右的学院。北大这边学生虽然比北邮分散一点,但是相对于北师也还是没有那么分散。这还是和北京范围内的高校对比,要是和其它地方的学校比,那这差距就更大了。我来北大后遇见过不少华中科大和武大过来的,那两学校一级有上万本科生,光计算机学院就有近千人。因为人少,人相互之间就更熟悉,所以北师很多时候相对于其他学校有一种“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式的“小国寡民”的感觉。比如,我来北大之后,经常跟其他学校吹牛说我大二大三的时候我们系所有本科生我能认识一半。听起来很牛逼,其实北师计算机系一年才一个班40个左右的本科生,全认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上面那两条概括起来,北师大就是“不多的人按照辈分关系来相处”,这不就是传统式的大家庭吗?所以我会说北师像家庭。打个比方,一群北大学生在一起,理想状态下,这群北大学生就会组一个文化沙龙,大家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群北邮学生在一起,理想状态下,这群北邮学生就会搞得像一个英雄聚义的兄弟会,大家兄弟同心,共图大业;而一群北师学生在一起,理想状态下,这群北师学生就会弄得像一个温情脉脉的大家庭,大家温馨和睦、团结友爱。当然,上面那个是理想状态,实际中一般达不到。北大式文化沙龙经常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分道扬镳;北邮式兄弟会经常意气不合而一拍两散;北师式大家庭也经常会有祸起萧墙。但平均而言,我感觉北师比其他学校更加温情。比如,北师信科比之于北大信科虽然水平有差距,但是人情味更重。-----------------------------------------------我是分割线-----------------------------------------------介绍完现象,我最后说说我的态度吧。其实,我个人对北师的这种校园生活体验相当认同。这种校风下培养出的学生对于当老师基本够用,所以对于我这种考北师本身就是为了当老师的而言,这种生活其实还不错。如果不是因为阴差阳错地进了信科入了计算机这行,我也不会离开北师来北大读研究生,去走读博士拿高校教职这条学术道路。那样的话说不定,现在我已经从北师毕业去一个中小学当一个普通的老师。但是,我这么想,不代表其他同学这么想。我上北师大之前,我想师范学校目标都在于培养教师,所以应该很多和我志同道合的吧。上北师大之后,我发现我把事情想简单了。05年我来北师那会,虽然还没有师范生政策,但是很多省有个叫“提前批”的政策。这导致江西、福建、吉林、重庆、四川等地很多学生虽然来了北师,但第一志愿并不是北师。哪怕像湖南那样,没有“提前批”政策影响,我接触过北师湖南老乡们来师大也是各种阴差阳错,所以很多并没有从教的理想。如果不从教的话,那北师那种校园文化体验就有问题了。论单兵,北师学生比不过北大那种长期在文化沙龙里与别人互掐中锻炼出来的学生;论团队,北师学生比不过北邮那种长期在兄弟会中与别人平等合作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总的来说,北师这种校园文化有点不大适合于市场化的竞争。对于那些不打算在教育系统奋斗的同学而言,这种体验其实并不一定很好。所以不少在北师的同学对这种校园文化体验相当抵触。这种抵触到07年进一步得到了加强。07年出了个“师范生”政策,进一步限制了很多学生的发展。于是,大家抵触更甚。虽然因为我一直有从教的想法,所以我其实对“师范生”没那么大意见。但是在师大呆多了我也明白,不同人性格、背景差距很大,所以很多事情不宜强求。所以面对面情况下,我现在一般不会和北师同学聊“师范生”政策,这属于找不痛快。也万幸,在07年对上那些师范生的时候,我一直是“师兄”了,所以只要我不去主动找不痛快,北师师弟师妹们也不会找我死缠烂打。(这“师范生”政策要是在北大,我还真有可能遇上找我死缠烂打的师弟师妹)
定心以获自由,自由以偿生活华东师范大学_百度知道
华东师范大学&怎么样?
已有505人参与评价
好评:&63%
中评:&23%
差评:&14%
华东师范大学用户口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级建造师难考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