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 自考汉语言文学《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3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成功“制胜计划”
来源:  18:38:48 【】 
2013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备考以及应考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为大家进行简单整理,希望考生及时关注。
  "书读三遍,其功自成",汉语言文学专业尤其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在报考、购买教材等等前提工作已经做好后,看着越来越临近的考试时间,许多考生都抱着厚本的教材慨叹,面对这样一个现象,我对广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生们列出这样一个百战百胜的"制胜计划"!
  专科(13门):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写作、文学概论。
  本科(11门):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外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美学、训诂学、汉字学概论。
  所谓汉语言文学,其实主要学的就是两方面,语言与文学,下面我将近一步说明。
  专本一共24门,我们先抛去公共课的7门,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应用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英语。
  我们来说说文学,《文学概论》里面说"研究文学的科学叫做文艺学",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我们来看看它们又分别跟哪三个课程相对。
  1、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共4门)
  2、文学理论--文学概论、写作。(2门)
  3、文学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美学。(6门)
  然后是语言学这方面,建议大家先学语言学概论,本人现在还没有学,但是它应该和专课的文学概论一样是比较系统化的课程,可以使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语言学包括的东西比较多,它既有古今之分,而且涉及的面儿很广,应该是比较枯燥的学课。下面是我对语言学的认知,要提到一点,就语言学来说,古代方面的要占的比重大一点,更应该多重视些。
  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三方面的问题:文字、词汇、语音。现在还要涉及到语法、修辞等内容。
  1、比较系统的阐述语言学的理论:语言学概论。(一门)
  2、全面的、系统的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二门)
  3、深入研究的课程:文字学概论、训诂学(词义)。(二门)
  这样大家可以算一下,一共是17门,整个汉语言文学的雏形也出来了,我想,应该还是对大家有帮助的吧,至少能使大家制定一个有序的学习计划。
  还要说明一点的是各个课程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如果有计划的学习,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如果要急于拿专科的证书,应该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不要小看这个,好的专业考试技巧更能弥补考前复习的不足。
  1、考试答题不留空白。汉语言文学不像一些其他专业,难题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不留空白",有些题目我死活就没见过,或压根就是抄纲题。不要紧,这难不倒我,我对待这种题的原则就是:不留空白。因为现在是流水阅卷,一位老师负责一道或两道题的打分。如果遇上"难题"留空白,那么他会毫不留情地打个大鹅蛋。试想,你写了几行字,如果不是说的太离谱,我想他多少会象征性地给个一二分。关键时刻,这一二分可能会"扭转乾坤"。
  2、考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即使你对该门课程有十足的通过把握,也不要提前交卷。要反复检查,一旦找到了一个"笔误"或是"漏写的题",你会觉得你的这些都不是徒劳的。
  当然,话说回来,自学考试,鼓励自学成材,事实上,完全通过自学通过答有在。但是,除非你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理解力很强,属于那种无师自通的高人,否则我还是建议你在必要时参加1-2个自考助学班。主要学习那些平时较难自学的科目,或者自认为读起来十分枯燥乏味的科目、如,古代汉语,文字学概论,训诂学、文学批评等。
  考试的最大敌人其实就是自己,老师已经将汉语言专业最明了的学习计划列给了大家,行动才是关键,怎样战胜自己,那就照我们的"制胜计划"赶紧行动!  编辑推荐:
文章责编:wei-lai&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1:18:13)?&&( 11:10:51)?&&( 11:01:41)?&&( 7:58:26)?&&( 15:59:59)?&&( 21:19:30)
在线名师: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北京培黎职业学院院长助理兼新闻广告系主任,高...[]
在线名师:  
多年在高校从事成人高考及自考高等数学等工作,任教期间在北大自考...[]
在线名师:  
英语专业八级,重点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外语文件翻译及外事...[]
在线名师: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拥有20多年高自考辅导经验,主讲《邓小平理论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科段)课程设置表
&&现在时间: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科段)课程设置表 &
发布者:乔丽 &&&时间:
专业代码:C050114&&&&&&&&& 文别:汉文&&&&&& 主考院校:新疆大学
课& 程& 名& 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文学概论(一)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外国文学作品选
写作(一)
教育学(一)&&&&&&&&&&&&&&&&
心理学&&&&&&&&
1、本专业计划共设置毕业课程12门。
2、考生已通过原计划有关课程的,可顶替本计划中的相关课程: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可顶替“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00532)(6学分)”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0533)(6学分)”两门课程;②“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可顶替“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30)(6学分)”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1)(5学分)”两门课程;③“文学概论”可顶替“文学概论(一)(00529)(7学分)”;④“外国文学”可顶替“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4)(6学分)”。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主办 新疆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制作并维护
地址:乌鲁木齐市和平南路209号 新ICP备号复习指导-笔记串讲-汉语言文学(专科/本科)-语言学概论_自考
您的位置: -
语言学概论
分1页 每页显示26条信息 当前第1页
[ 19:06:00]
[ 18:58:00]
[ 18:14:00]
[ 17:58:00]
[ 10:15:00]
[ 10:13:00]
[ 10:07:00]
[ 10:03:00]
[ 10:00:00]
[ 9:57:00]
[ 9:54:00]
[ 9:49:00]
[ 9:47:00]
[ 15:38:00]
[ 15:36:00]
[ 15:33:00]
[ 15:30:00]
[ 15:29:00]
[ 15:26:00]
[ 15:21:00]
[ 15:19:00]
[ 15:17:00]
[ 15:14:00]
[ 15:12:00]
[ 15:04:00]
[ 14:58:00]
1&当前1/1页&&共条记录  下面按照教材里的顺序,为大家分析一下各章节的重点、难点:  导论  这部分主要讲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需要重点掌握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的概念及三者关系,文学概论课程的知识体系,即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接受批评论、文学观念论、文学源流论这五个板块。这里特别要注意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理论(2题,1分),这是一个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在第一章里也有提到。此外导论中还提到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中国古代文论、中国现代文论、西方文论的一些重要作家作品,这些常识在以后的相关章节中还要提到,故我们在统计各章节命题情况时,把它们放到了后面的章节,其实也应列入导论的知识点。这样看来,导论部分涉及不少考试时会遇到的问题,学员应引起注意。  近三年考试本章命题情况: 05年10月06年1月06年10月07年1月07年10月单项选择题 2题2分 1题1分 多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题   1题4分 简答题     论述题     合计 2题2分 2题5分   第一章:文学观念  本章核心问题是要解决“文学是什么?”这一文学理论的元理论、归宿点。重点在“文学观念的嬗变”、“文学的文化意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等四个问题。难点是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近三年考试本章命题情况: 05年10月06年1月06年10月07年1月07年10月单项选择题3题3分1题1分2题2分1题1分2题2分多项选择题2题4分 1题2分 1题2分名词解释题1题4分1题4分  1题3分简答题 1题7分  1题5分论述题1题10分1题12分1题10分  合计7题21分4题24分4题14分1题1分5题12分  近三年五次考试本章的平均分值是14.4分。最高分24分,最低1分,有2次考试简答题出自本章,3次考试论述题在本章,说明本章是非选择性试题中比较容易出题的一章,应引起重视。  第一节重要的知识点有:文学的四要素理论、历史上主要的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重点概念是“文学”(26题,4分)。  第二节重要的知识点首先是三种主要的文化概念,其中符号学的文化观最为重要,理解上也有难度,要重点理解为什么用符号学的文化观审视文学最为可取?其次是文学的文化意义,能举例说明。再有就是文学文化意义的发现,重点概念有“品质阅读”、“价值阅读”。最后是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重点应把握文学与科学、文学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节重点问题有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质,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惟一源泉;文学审美活动实现的条件;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的内涵,能举例说明。  第四节重点应理解经验与体验两个概念;举例说明作家体验的特征;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本章是在第一章确立了“文学是什么”的基础上,对文学的物质载体或曰存在方式,即语言组织作进一步的解析和研究。重点在“文学文本的层面”、“文学语言组织”和“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这四个问题上。难点是文学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这个问题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提出的新问题,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不是意义决定语言,而是语言决定意义,这些都对我们的传统观念具有颠覆意义。这些哲学方面的深奥问题,初学者不必过多纠缠,只要明确语言在文学中的重要性就可以了。它不是被动的、简单的承载内容的载体,而其本身就是文学的存在方式,“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这是我们必须树立的一个新观念。  近三年考试本章命题情况: 05年10月06年1月06年10月07年1月07年10月单项选择题3题3分1题1分3题3分1题1分3题3分多项选择题1题2分   1题2分名词解释题 1题4分   简答题1题5分1题7分1题5分 1题5分论述题   1题10分 合计5题10分3题12分4题8分2题11分5题10分  近三年五次考试,本章平均分值10.2分。最高12分,最低8分,相差不是太大,有4份试卷的简答题出自本章,说明本章命题几率较高,但赋分不算太高。  第一节“文学文本”。重点要掌握文学文本的概念,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中国古代和西方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以及文学文本的三个层面(语言组织、形象系统、意蕴世界)。  第二节“文学语言组织”。首先要明确文学文本的语言性,了解文学中的语言的特点。理解语言在文学中的具体存在方式是言语,了解语言与言语区分的理论(3题,1分)。还要掌握文学语言组织的整体性、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等问题,能结合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首先总的了解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的区分,语音包括哪些?文法有哪些?辞格包括哪几对基本的修辞方法?这些都可能在选择题中出现。此外要掌握一批二级的小概念,如节奏、音律、词法、句法、篇法,三对六种基本辞格,并能举例说明。06年10月简答题出了“借喻”,属于辞格中的问题;07年10月最近的一次考试也是简答题出了“炼字”,这属于词法中的问题。说明这一部分设题的特点是出一些琐细的小题目。  第四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要掌握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等概念,并能举例说明。尤其是“内指性”和“陌生化”,都是近年来从西方引进的一些文学理论新术语,很可能为体现理论的与时俱进,而出这些题目。学习这一节,还要能结合作品综合论述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这需要学员准备一些文学作品方面的例子。  第三章:文学形象系统  本章是文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十分重要。学习这一章主要理解和掌握三个问题:其一是理解文学形象的重要性和系统性,树立起文学形象的分类观念和多元观念;其二是掌握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及其界定;其三是要重点掌握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典型、意境、象征意象的特征及其原理。重点在文学形象的三种不同形态。难点在对“象征意象”的理解。  近三年考试本章命题情况:  05年10月 06年1月 06年10月 07年1月 07年10月 单项选择题 3题3分 1题1分 2题2分 1题1分 4题4分 多项选择题     1题2分 1题2分   名词解释题   1题4分       简答题 1题5分 1题7分       论述题     1题15分 1题12分 1题15分 合计 4题8分 3题12分 4题19分 3题15分 5题19分   近三年五次考试,本章平均分值15.2分。最高19分,最低8分,五份试卷在本章命题的有两个简答,3个论述,从中可见本章在考试中的重要性。  第一节“文学形象”。首先要把握文学形象的定义,第二是理解文学形象的系统性,第三要能结合实例说明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  第二节“文学典型”。首先是典型理论的历史发展(21题,2分),其次是典型的定义,典型的美学特征,第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7题,4分)的理论。后两点要求能结合作品进行分析说明。  第三节“文学意境”。首先要了解中国古代意境理论的形成过程,主要代表人物代表论点。意境的定义。其次是结合实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35题,12分)。再次是了解意境的分类法,特别是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理论。  第四节“文学象征意象”。首先是要了解意象的四种含义,了解“表意之象”与“审美意象”。其次是结合作品说明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结合实例说明象征意象化的原则与方法。最后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  本章内容可以说是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文学理论离不开这些知识,所以学员要重点复习好这一章的内容。考虑到近三年考试考了文学形象、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意境等内容,似乎应把象征意象问题作为这一次考试备考的重点。  第四章:叙事作品  本章吸收了现代西方叙事学的研究成果,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式叙事学初步建立的产物。许多内容对于我们很新鲜,也很实用。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叙事理论的发展与叙事学的兴起,围绕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和叙述动作三个方面把握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研究方法。难点在对一些新名词术语的理解,以及叙事学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近三年考试本章命题情况: 05年10月06年1月06年10月07年1月07年10月单项选择题3题3分1题1分2题2分3题3分2题2分多项选择题 3题6分 1题2分 名词解释题  1题3分1题5分 简答题1题5分 1题5分 1题5分论述题     合计4题8分4题7分4题10分5题10分3题7分  近三年五次考试,本章平均分值8.4分。最高10分,最低7分,五份试卷在本章命题的有3个简答,从没出过论述题。这是值得注意的情况。  第一节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要了解传统叙事理论与现代叙事学的区别,中国叙事学的特点。掌握叙事的定义,叙事作品的含义。叙事的层面。  第二节叙述语言,了解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中间包括一些下一个级别的子概念,如:故事时间、文本时间;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叙述,两者不同特点、优劣短长。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叙述标记与写作意图、与人物性格塑造。  第三节叙述内容,要掌握故事、人物、行动三个要素,这中间故事中的情节问题,要重点把握,特别是故事与情节的区别,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人物中的“扁平人物”“表意型人物”、“圆形人物”、典型人物、“性格人物”等等(7题,1分;22题2分),要能结合具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予以说明。此外要了解行动中的叙述功能研究、叙述逻辑研究,能结合实例分析。  第四节叙述动作,主要了解隐含作者、叙述者、接受者与真实读者这些概念的内涵与相互区别。  今后似乎有可能在这一章出论述题。学员要准备一些叙事作品的例子,特别是能结合实例说明叙述视角、情节与人物性格关系、人物形象的各种类型等问题。  第五章:抒情作品  本章讲的是老内容,但引进不少新理论,学习重点有“抒情作品的内涵”、“抒情的本质”、“抒情的原则”、“抒情的途径”、“抒情的策略”、“抒情作品的特征”等问题。要求识记有关抒情作品的基本概念,把握抒情的本质、原则、途径、策略,重点在理解并结合作品分析抒情作品的基本特征。难点在抒情作品与情感的关系。  近三年考试本章命题情况: 05年10月06年1月06年10月07年1月07年10月单项选择题1题1分2题2分2题2分1题1分2题2分多项选择题 1题2分1题2分1题2分1题2分名词解释题  1题3分  简答题1题5分 1题5分2题10分1题5分论述题     合计2题6分3题4分5题12分4题13分4题9分  近三年五次考试,本章平均分值8.8分。最高13分,最低4分,五份试卷在本章命题的有5个简答题,没有出过论述题,似乎也应引起注意。  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要了解抒情作品的内涵、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日常情感与艺术情感的区别。  第二节“抒情作品与抒情”。要求了解关于抒情本质的不同理论观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以及抒情的一般原则。结合作品谈抒情的途径、抒情的策略。分析论证中西方不同抒情传统的形成。这一节的内容,在今后的考试中设题的可能性较大,要予以重视。近三年考试考过抒情的原则、抒情的途径,但仍可能换一些角度或问法再出题(32题,7分)。  第三节抒情作品的特征,要能够结合作品分析抒情作品的题材与结构特征、意象与主题特征(其中包括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问题)、文体特征(抒情诗、抒情小品文)等等。近三年考过抒情作品的结构特征、原型意象、小品文等题目。  第六章:文学风格  本章重点在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联系和区别、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文学风格的特征、文学风格与文化的关系等四个问题。难点在理解创作个性与一般个性的区别上。  近三年考试本章命题情况: 05年10月06年1月06年10月07年1月07年10月单项选择题1题1分2题2分1题1分2题2分1题1分多项选择题1题2分  1题2分 名词解释题  1题4分 1题4分简答题1题5分 2题10分1题7分 论述题    1题10分合计3题8分2题2分4题15分4题11分3题15分  近三年五次考试,本章平均分值10.2分。最高15分,最低2分,五份试卷中有三次在本章出简答题,并且06年1月的试卷在本章出了两道简答题。今后应注意准备联系实际谈风格问题的论述题。  第一节风格的诸种理论,了解中西方风格理论的源头,四种不同的风格观。(07年10月考过)  第二节文学风格的内涵,首先要掌握文学风格的定义,了解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的关系,辨析“风格就是人”的观点,与中国传统的“文如其人”说对比。结合实例谈文学风格与言语组织的关系。  第三节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与特征,要求掌握风格审美构成的一串子概念(文采、情调、气势、氛围、韵味),结合实例谈文学风格的特征(9题,1分)。  第四节文学风格的类型与审美价值,掌握各种风格类型的划分(10题,1分),了解不同文学风格的不同审美价值以及如何正确认识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问题。  第五节文学风格与文化,重点了解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流派文化的关系,结合实例说明。  第七章:文学创作  本章属于创作论部分,集中论述文学创作问题。通过本章学习应理解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的规律,它的特征。重点在“创作心理要素”和“创作过程”两大问题。难点在对创作心理要素的认识。  近三年考试本章命题情况: 05年10月06年1月06年10月07年1月07年10月单项选择题1题1分2题2分3题3分1题1分 多项选择题  1题2分  名词解释题1题3分1题4分  1题3分简答题 1题7分   论述题     合计2题4分4题13分4题5分1题1分1题3分  近三年五次考试,本章平均分值5.2分。最高13分,最低1分,五份试卷中有两次在本章出名词解释题,并且都考的是艺术直觉。06年1月的试卷在本章出了1道简答题,谈艺术灵感的特征,都属于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部分,说明这是本章容易出题的知识点。今后应继续关注这一问题,但还要扩展掌握艺术想象、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艺术构思、艺术传达等问题,因为这些都是创作论中比较重要的问题。  第一节文学创作的主观条件,重点掌握中外作家对文学创作问题的论述。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重点掌握文学创作是主客体的双向建构过程,要能举例说明。  第三节创作心理要素,掌握艺术直觉、灵感、情感、想象、理解的概念,重点掌握灵感和想象问题。  第四节文学创作过程,了解创作动机、创作冲动的概念,相互区别。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其中重点在艺术构思问题,能举例说明。在艺术传达问题中引用清代画家郑板桥的一段话,要求能结合这段话分析艺术创作过程的特点,重点解释“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还有王国维所说的“隔”与“不隔”的问题,要能联系文学作品予以说明。另外本节中的对文学创作中语言运用的几点要求,也是很可能出题的地方,要能联系实际予以说明。  第八章:文学接受  这章属于文学接受论。其中关于接受美学的观点吸纳很多,再有就是现代文学批评的种种新方法、新观点。这些也是学习本章的难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接受和批评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文学接受的条件、过程、效果的相关理论,了解和掌握文学批评的意义和具体方法。  近三年考试本章命题情况: 05年10月06年1月06年10月07年1月07年10月单项选择题1题1分3题3分3题3分4题4分3题3分多项选择题   1题2分2题4分名词解释题1题3分1题4分 1题4分 简答题   1题7分1题5分论述题1题10分1题10分   合计3题14分5题17分3题3分7题17分6题12分  近三年五次考试,本章平均分值12.6分。最高17分,最低3分,五份试卷中有3次在本章出名词解释题。简答、论述各有两题,且选择题在本章出题也较多。说明这一章是任何一套试卷中不可或缺的知识点,没有它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文学过程。这一章中尤其现代接受美学的一些术语和命题,在考试中较常出现,如“期待视野(28题,4分)”,三年中就考了2次。这就提醒我们注意这些新术语。  第一节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要理解文学消费在整个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文学传播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文学消费的主动与受动。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第二节文学接受及其主客体条件,要分别了解接受主体与接受客体应具备的条件。  第三节文学接受过程,了解和掌握期待视野、预备情绪、审美心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召唤结构这些接受美学术语的内涵,读者接受的创造性,能结合鉴赏实例谈这些问题。  第四节文学接受效果,要了解文学接受的效果,心灵沟通与文化交往,重点掌握心灵共鸣问题,能结合实例说明(29题,4分)。  第五节文学批评,要求正确理解文学批评的涵义,了解文学批评的意义(36题,10分)、方式,了解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特别要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基本原则(16题,1分)。  第九章:文学的源流  本章属于文学的发生和发展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对文学发生发展的机理、过程的研究与审视。同时介绍许多文学史、特别是西方文学史常识,需要历史知识、文学史知识的配合。知识点比较多,实际上是过去文艺理论教材中好几章的内容,所以在本章出题的比例是比较大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文学发生的原因、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文学发展中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历史上一些重大文艺思潮的产生年代、地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主张,文学思潮与流派区别、思潮与流派的形成原因、演变情况、各自特点等等。本章重点在第二、第四节,难点是第四节。  近三年考试本章命题情况: 05年10月06年1月06年10月07年1月07年10月单项选择题2题2分6题6分1题1分4题4分3题3分多项选择题1题2分1题2分1题2分  名词解释题   1题4分 简答题     论述题1题15分 1题10分 1题10分合计4题19分7题8分3题13分5题8分4题13分  近三年五次考试,本章平均分值12.2分。最高19分,最低8分,五份试卷中有3次在本章出论述题,且选择题在本章出题也较多。说明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在大论述题中出现的几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本章从未出过简答题,今后出题有可能采用这种题型,以求试卷结构的变化。  第一节“文学的发生”,要求评述关于文艺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11题、12、、24、25题,共6分),重点掌握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这是本教材提出的一个新观点,需要在了解传统“劳动说”的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上,联系人类早期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加以论述,是一个比较大的题目。  第二节“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这是唯物主义的文学史观。同时要辩证地理解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特别是要重点掌握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现象(33题,7分),能结合文学史具体说明,并简要分析产生不平衡现象的原因,及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正确解释这一现象。  第三节“文学自身的发展状况”,重点掌握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创造的辩证关系、文学发展对外民族文学的借鉴与吸收。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与影响的一般机制。  第四节文学思潮与流派,重点掌握文学思潮的含义(30题,4分),文学思潮的形成原因。西方近代文学思潮的更迭,先后出现的顺序、特点。尤其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产生、特点、发展历程等等(17、19、20题,共3分)。掌握文学流派的定义,流派的产生与特点(34题,7分),能结合实例加以论述。  学员朋友们,上面我们对教材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做了串讲和复习重点提示,希望能对大家应考有所帮助。最后我想再讲讲考试时应注意的问题,或者说是应试技巧吧:  首先,对于概念即名词解释题要注意答案的中心词,答案写完后看一看答案的中心词是否与题目对应。因为有的名词解释,定义话语是较长的句子,考生有时记忆不准确或考试时紧张,把话说得前言不搭后语,造成整个答案无效。比如,艺术构思本来是一种思维活动,是艺术创作的“整个思维过程”,无论修饰语、界定语有多少,说来说去都是思维活动。过去有的考生前边都答对了,只是最后一个中心词写成“创作方法”,这就全错了。还比如“文学风格”最终的中心词是“艺术独创性”。有考生写着写着,变成了“艺术形象”。出现这种错误是十分可惜的。所以遇到概念题,一定要先搞明白,这个概念属于什么问题,它实质上是指的什么。实质性问题答出来,就能得分,而实质说错了,就一分没有,考生必须注意这一点。  第二,回答简答题、论述题,要注意条理清楚,最好列出一、二、三、四条目。所以在备考时,要归纳出各个问题的答案要点,抓住这些要点来准备。要点要答全,而中间阐述的话语,可多可少,有些话记得不够准确,也没关系。有的考生答案写得不多,但要点都有,就能拿满分或高分,而有的考生,虽然有几项答得不错,但要点有遗漏,丢分就比较多了。  第三是对于要求举例说明的题目,一定要记住举例。有些考生把理论要点答完,忘记了举例,一下子丢了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分。同时对所举例子要有一定的阐说和分析。不能只举篇名或人名就完事。比如说“例如《水浒传》”,“例如祥林嫂”就完了,那是不行的。要具体说出作品中哪些地方可以印证理论上说的观点。比如题目要求结合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谈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理论要点是“具体可感性”、“艺术概括性”、“审美理想性”、“审美属性”这四点。要对你所选的人物形象做具体分析,哪些地方是具体可感,哪些是艺术概括,不能简单说一句“象《祝福》中的祥林嫂就具体可感、并具有艺术概括性”。要结合作品做具体的说明。所以学员在备考时,要准备一些文学例子,还要对这些例子有较细致的了解和理解,甚至作品中的某些原话、某些场景,能大致引用或描述出来。  好,《文学概论》课程的考前串讲,我们就讲这么多,最后预祝学员朋友们全都取得好成绩,顺利通过这门课程的考试!
关于自考更多信息:
2016年自考:& & &
(/zx_2_145_0/)
自考365网络课程
 英语(一)
 英语(二)
 高等数学(一)
 大学语文
 线性代数(经管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专业课程
 国际贸易
 工商企业管理
独立本科段
 汉语言文学
自考模拟考场(  )
自考热门培训
考试答疑微信
版权所有 深圳市诺达实业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