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题库~求解

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正文
2015年上海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来源:上海新东方
作者:杨少波、曹振明
  2015年上海市中考时间为6月13日-6月14日,上海新东方优能中学将在第一时间内公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敬请期待!
上海中高考交流群 (QQ群号:)
更详更全的上海中高考一手资料,更有新东方优能中学名师在线答疑!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高中院校库
中考热门搜索
2016中考最新动态用户等级:禁止发言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45 小时
金币:2544
等级:禁止发言
<em id="authorposton14-10-20 15:51
查看: 169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13 小时
金币:1349
<em id="authorposton14-10-20 16:08
感谢您提供的资料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20 20:21
非常感谢。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8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20 20:49
感谢老师,我们期待更多的信息,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529 小时
金币:3778
<em id="authorposton14-10-20 20:51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20 22:23
都收藏了,谢谢老师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2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21 07:54
用户等级:大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82 小时
元宝:1527
金币:37700
<em id="authorposton14-10-21 08:02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8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21 08:28
谢谢分享,收藏了!
用户等级:小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21 08:37
感谢,非常感谢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2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21 10:27
用户等级:幼儿园大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5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21 12:50
谢谢!!!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08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21 13:01
非常感谢!
用户等级:研究生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61 小时
金币:31729
<em id="authorposton14-10-24 14:12
好资料,必顶。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55 小时
金币:1092
<em id="authorposton14-10-24 14:18
谢谢!收藏了
家长帮十周年纪念勋章,参加十周年用户印记活动获得。
家长渔村专属勋章,加入村可获得。
Powered by淄博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淄博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淄博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2016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光使世界绚丽奇妙,以下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小孔成像&B.海市蜃楼&C.水中倒影&D.雨后彩虹【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解答】解: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与题意不符;B、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与题意不符;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光有关的现象,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并用所学光学知识去解释观察到的光学现象,这能提高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错误;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3.安全用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做法是(  )A.用湿手插拔电热器的插头B.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用一个插座C.家庭电路中,把开关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D.使用试电笔时,手指触碰笔尾的金属帽【分析】(1)水是导体,湿手不能插拔插头,否则会触电;(2)电源电压一定,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总功率会过大,由P=UI可知,会引起电流过大,易引发火灾;(3)从安全用电的角度分析,把开关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4)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解答】解:A、水是导体,湿手不能插拔插头,否则会触电,故A错误;B、电源电压一定,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总功率会过大,由P=UI可知,会引起电流过大,易引发火灾,故B错误; C、从安全用电的角度分析,把开关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故C错误;D、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 4.)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匀速水平飞行的战斗机加油,加油后战斗机仍以原来的高度和速度做匀速飞行,则战斗机的(  )&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B.动能不变,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C.动能增加,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D.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3)机械能=动能+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势能只考虑重力势能.【解答】解:加油后战斗机仍以原来的高度和速度做匀速飞行,战斗机油量增加,质量增大,动能增大.战斗机的质量增大,高度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动能+势能,战斗机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考虑弹性势能.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大小变化情况. 5.运动员将静止的足球踢出,足球沿水平地面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来,那么正确的说法是(  )A.脚对足球的力使足球由静止开始运动B.足球运动时重力对足球做了功C.足球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D.足球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失去了脚的作用力【分析】利用以下知识分析解答:(1)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物理学中的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解答】解:A、球由静止到运动,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受到脚对它的作用力.故A正确;B、足球沿水平地面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距离与重力的方向垂直,所以足球运动时重力没有对足球做功.故B错误;C、足球滚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摩擦阻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慢慢停下来,故C错误;D、足球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受到摩擦阻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不是因为失去了脚的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足球运动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6.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10s内将300N的重物匀速提升3m,已知动滑轮重30N,不计摩擦,则(  )&A.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450J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0.9m/sC.拉力的功率是99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分析】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物体重力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为总功,根据W=Gh求出有用功和总功,根据P= 求出拉力的功率,根据η= ×100%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s=nh求出绳端移动的距离,利用v= 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解答】解: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W有=Gh=300N×3m=900J,故A错误;拉力做的功:W总=(G+G动)h=(300N+30N)×3m=990J,拉力的功率:P= = =99W,故C正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00%= ×100%≈90.9%,故D错误;由图可知,n=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nh=2×3m=6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 = =0.6m/s,故B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功和功率、机械效率、绳端移动速度的计算,明确有用功和总功是关键.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机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B.导航卫星和数字卫星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核电站利用的是可控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分析】(1)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来工作的;(2)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导航卫星和数字卫星电视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3)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现在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的.【解答】解:A、电动机不是利用电磁感应来工作的,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来工作的,故A错误;B、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导航卫星和数字卫星电视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C、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D、目前的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动机的原理、电磁波的利用、汽油机工作时能的转化、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学科综合题,但难度不大. 8.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D.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图象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此时成像的特点;将凸透镜换成焦距为5cm时,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而得出光屏移动的方向.【解答】解:(1)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将凸透镜换成焦距f为5cm的,由图可知,此时u>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综上分析,只有选项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难度稍大. 9.下列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相等,且R1<R2,则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最大的是(  )A. &B. &C. &D. 【分析】电压一定时,根据I= 可知,电路中的电阻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越大,据此根据电阻的串并联分析个电路图中的总电阻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选项可知,A中两电阻并联,B中两电阻串联,C中为R1的简单电路,D中为R2的简单电路,电流表均测电路中的电流,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选项中总电阻的关系是R并<R1<R2<R串,即RA<RC<RD<RB,由I= 可知,对应的电流关系为RA>RC>RD>RB.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的简单应用,实质考查了电阻的串联和电阻的并联,是一道较为简单的. 10.国产舰载机在“辽宁号”航母上的成功起降,标志着中国航母时代的到来.下列关于舰载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飞机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飞机起飞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改变C.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所受的浮力变小D.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分析】(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运动状态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者二者同时改变;(3)漂浮在液面的物体,所受浮力与自身重力相等,据此判断;(4)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机翼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受到升力作用.【解答】解: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B、飞机起飞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块,运动状态改变了,故B正确;C、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的总重力减小,由于航母仍然漂浮在水中,所受浮力与自身重力相等,所以受到的浮力减小,故C正确;D、飞机的机翼上凸下平,飞机飞行时,空气经过机翼上方的路程长,速度大,压强小;空气经过下方的路程短,速度小,压强大,从而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我们对浮沉条件的应用、惯性的理解、平衡状态的辨别,以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11.磁感线可以方便地描述磁场,关于磁感线的认识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由铁屑组成的B.磁感线是磁体周围真实存在的曲线C.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铁的S极出发回到N极D.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南极附近出发回到北极附近【分析】(1)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方便假象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2)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是从N极指向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是从S极指向N极;(3)对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理的南极是地磁的北极,地理的北极是地磁的南极;【解答】解:AB、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方便假象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故AB错误;C、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是从N极指向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是从S极指向N极,故C错误;D、对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理的南极是地磁的北极,地理的北极是地磁的南极,故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南极附近出发回到北极附近,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磁感线的理解、地磁场的理解和磁感线方向的判断,是一道综合题. 12.一杯酒精倒出一半,剩余酒精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的变化情况是(  )A.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B.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C.质量和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和热值不变D.质量和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和比热容不变【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密度、比热容、热值是物质的某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同种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热值一般不变.【解答】解:酒精的比热容、热值、密度三个物理量,都是表示酒精的某种特性;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酒精的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是一般不发生变化的量;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的比热容、热值、密度不变;故ACD错误;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其质量将减半,故B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有关物理量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明确各个物理量的真正含义后,可顺利解决此题. 1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甲、乙两个圆筒形容器,甲容器中盛有液体A,物块M漂浮在A中,排开液体的质量为m1,液体A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乙容器中盛有液体B.物块N漂浮在B中,排开液体的质量为m2,液体B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已知甲容器的底面积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积.容器中液体A、B质量相等,物块M、N质量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1<p2,m1<m2&B.p1<p2,m1=m2&C.p1>p2,m1>m2&D.p1>p2,m1=m2【分析】(1)根据液体A、B质量相等可确定液体A、B的重力,因为是规则容器,所以F=G总,再根据甲容器底面积大于乙容器底面积,分析p1和p2的关系;(2)根据物块M、N质量相等,可确定其重力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块M、N受到的浮力关系,然后结合物体的浮沉条件确定m1和m2的关系.【解答】解:(1)由液体A、B质量相等可得GA=GB,物块M、N质量相等,因为是规则容器,所以液体容器底部的压力F=G总,则由可知:FA=GA+GM,FB=GB+GN,由于GA+GM=GB+GN,所以,FA=FB;已知甲容器底面积大于乙容器底面积,由p= 可得,p1<p2;故CD错误;(2)因为物块M、N质量相等,即MA=MB;已知M、N都是漂浮,则F浮=G排=m排g=G=Mg,所以物块M排开液体的质量m1等于物块N排开液体的质量m2.故A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二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时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降低D.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分析】(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3)液体的沸腾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4)内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解答】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B、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他做功,故B错误;C、液体的沸腾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故C错误;D、冰水混合物质量不变,温度不变,但吸热,所以内能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热量的理解、改变内能两种方式的理解、气压与沸点关系的理解和内能的影响因素,是一道综合题.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 示数变大,电路表示数变小B.电压表 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C.电压表 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大D.电压表 示数和电流表的比值不变【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1示数的变化,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1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压表V2示数的变化,进一步判断电压表V1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大以及电压表V2示数和电流表的比值变化.【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因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故A错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由U=IR可知,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变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故B错误;因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所以,电压表V1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大,电压表V2示数和电流表的比值变小,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析好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表所测的电路元件是关键.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14分)16.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能量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1531 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3)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从发射到接受的时间已知,利用s=vt可以得到海水的深度.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1)弦乐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跟松紧、长度、粗细有关,调节二胡的松紧程度,改变了弦的松紧,改变了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2)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仪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3)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t= ×2s=1s,由v= 可得,海洋的深度为s=vt=1531m/s×1s=1531m.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故答案为:音调;能量;1531;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能量、回声测距离分应用等,考查内容多,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中招的热点. 17.如图所示是某电能表表盘的部分数据(imp表示电能表指示灯闪烁的次数).当电路中某用电器单独工作6min时,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20次,则该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0.1 kW&#8226;h,它的功率是 1000 W.&【分析】电能表是测量家庭电路中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3200imp/(kW&#8226;h)的含义是:电路中每消耗1kW&#8226;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3200次.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和电功率的公式P= ,进行解答.【解答】解:因为电路中每消耗1kW&#8226;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3200次.所以当指示灯闪烁320次时,消耗的电能为W= =0.1kW&#8226;h,t=6min=0.1h用电器的额定功率P= = =1kW=1000W.故答案为:0.1;1000.【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电能表铭牌上数据的理解情况,同时要求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注意题目中的单位换算. 18.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 热效应 来工作的.某发热元件的阻值为420Ω,通过的电流为1A,通电10min产生的热量是 25200 J,这些热量能使2kg的冷水温度升高 3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8226;℃)].【分析】(1)电热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2)根据Q=I2Rt来计算产生热量的多少;(3)根据Q=cm△t来计算水升高的温度.【解答】解: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电流产生热量Q=I2Rt=(1A)2×420Ω×60s=25200J; 由题意知,水吸收的热量应等于电流产生的热量,则Q吸=25200J;由Q吸=cm△t得:△t= = =3℃.故答案为:热效应;25200;3.【点评】本题是电和热的综合目,考查了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及热量的计算公式应用,属基础性题目. 19.杠杆调平衡后,将两个体积相同的重物分别挂在杠杆两侧的A、B处,杠杆仍然平衡,如图所示,则GA 大于 GB;若将两重物同时浸没在水中,则杠杆的 右 端下沉(选填“左”或“右”).&【分析】设一格的距离为L,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即可求出两重物得重力关系;将两个物体GA、GB同时浸没在水中后,对杠杆的拉力F等于重力和浮力的差,根据GA×LA与GB×LB的大小关系判断杠杆是否平衡.【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LA=5L,LB=3L;由杠杆平衡条件GA×LA=GB×LB可得,两重物重力大小之比GA:GB=LB:LA=3L:5L=3:5,所以GA 大于GB;物体浸入水中时,对杠杆的拉力F=GF浮,因为两个物体的体积相等,都同时浸没在水中,所以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浮A=F浮B;杠杆A端:(GAF浮A)×LA=GA×LAF浮A×LA,杠杆B端:(GBF浮B)×LB=GB×LBF浮B×LB,由LA>LB可得,F浮A×LA>F浮B×LB.因为GA×LA=GB×LB,F浮A×LA>F浮B×LB,所以(GA×LAF浮A×LA)<(GB×LBF浮B×LB),因此杠杆的右端下降,左端上升.故答案为:大于;右.【点评】此题考查了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20.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析】(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解答】解:(1)由图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等于90°30°=60°;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2)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完成光路,如下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是中考热点之一,要求学生不仅要会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由入射光线画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而且要会根据反射或折射画出入射光线.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1分)21.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 水银温度计 ;(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灾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 甲 ;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 小水滴 (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石棉网的余温仍高于水的沸点 .&【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要正确地选择温度计,需要了解各温度计的量程.体温计、家用寒暑表、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都不会达到100℃;(2)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3)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通过沸腾的两个条件结合热传递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体温计的量程在35℃~42℃,家用寒暑表的量程是20℃~60℃,水银温度计的量程为10℃~110℃,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5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应选择水银温度计;x k b 1 . c o m(2)甲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刚撤掉酒精灯时,铁圈、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水的温度,所以可以继续吸热,不马上停止沸腾.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水银温度计;(2)甲;小水滴;(3)石棉网的余温仍高于水的沸点.【点评】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有关实验仪器的调节、沸腾的特点、沸腾的现象等,是本实验经常考查的问题,要熟练掌握. 22.如图所示,小亮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阻值不同的电阻及导线等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小亮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导线不能交叉;(2)小亮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为0,电压表的示数约为3V,实验所用导线完好无损,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是 R断路 .(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具有保护电路的作用.另外,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通过移动滑片P来改变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通过移动滑片P来控制 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4)小亮将电阻R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的小灯泡,想测量它的额定功率.为此,需要对原电路进行两处改动:一是 增加一节干电池 ,二是 电压表换接0~15V的量程 .&【分析】(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根据电源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故需将右下接线柱接入电路;(2)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出现断路故障;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据此判断断路的位置;(3)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4)题目中告诉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要注意分析电压表的量程及电源电压.【解答】解:(1)因为电源电压为3V,所以电压表量程选择0~3V的量程;使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与定值电阻R的右接线柱相连,电压表的3V接线柱与R的右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2)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为0,说明电路某处发生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说明R断路;(3)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通过移动滑片P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通过移动滑片P来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4)额定电功率是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实际的功率,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必须达到它的额定电压,测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必须能达到3.8V,因此电源必须增加一节干电池,此时电源电压成了1.5V×3=4.5V,电压表的量程也应选择0~15V.故答案为:(2)R断路;(3)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阻两端电压不变;(4)增加一节干电池;电压表换接0~15V的量程.【点评】(1)连接实物电路图时,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电压表根据电源电压选量程,电流表根据电路中最大电流选量程;(2)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理解额定功率的物理意义,会测量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2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选用以下能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形状相同的木块和铁块、表面平整的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等.小明做的部分实验如表所示(实验时,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序号&实验方法&图示1&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2&把铁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铁块,使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3&木块在下,铁块在上叠放在一起后放到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
小明发现,三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不相同,即F1≠F2≠F3,且F1<F3.(1)比较1、3两次实验,由F1<F3得出的结论是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比较1、2两次实验,根据F1≠F2,小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小明得出这个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3)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把摩擦力的大小转换为 拉力大小 .为了保证转换的正确性,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是 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4)小明想:木块表面粗糙还是铁块表面粗糙?请你利用现有器材增加一次实验,解决小明的问题.写出实验方法和结论:方法 将铁块叠放在木块之上,重复步骤3的实验,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比较F3和F4的大小 ;结论 若F3>F4,则说明木块的表面粗糙,若F3<F4,则说明铁块的表面粗糙. .【分析】本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大小,观察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观察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据此结合实验过程做出解答.【解答】解:(1)比较1、3两次实验可以看出,接触面相同,压力不同,最终拉力F1<F3,可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比较1、2两次实验可以看出,两次的压力不同,接触面也不同,因此根据F1≠F2,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这一结论是不可靠的.原因是他没有控制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3)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把摩擦力的大小转换为拉力大小.为了保证转换的正确性,实验中应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使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4)在步骤3的基础上,可将铁块叠放在木块之上,重复步骤3的实验,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比较F3和F4的大小;若F3>F4,则说明木块的表面粗糙,若F3<F4,则说明铁块的表面粗糙.故答案为:(1)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没有控制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3)拉力大小;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4)将铁块叠放在木块之上,重复步骤3的实验,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比较F3和F4的大小.若F3>F4,则说明木块的表面粗糙,若F3<F4,则说明铁块的表面粗糙.【点评】本实验中,要熟知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能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对实验的过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5分)24.在水平台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100cm2的圆筒形容器,容器内水深20cm,将一个长方体用细线拴好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从水面开始逐渐浸入直至浸没到水面下某处停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长方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g=10N/kg,容器厚度、细线重均不计,容器内的水未溢出).求:(1)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长方体浸没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析】(1)由图象知,当h=0时,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圆柱体的重力;当h≥10cm时,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此时浮力不变,圆柱体完全浸没,知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F浮=GF示求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求出了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F浮=ρ水gV排得排开水的体积;利用V=Sh求容器内水的体积,可得长方体浸没时,水和物体的总体积,进而求出容器内水的深度,再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解答】解:(1)由图象知,当h=0时,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圆柱体的重力,所以G=9N;当h≥10cm时,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此时浮力不变,圆柱体完全浸没,此时F示=5N;所以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示=9N5N=4N;(2)由F浮=ρ水gV排得排开水的体积:V排= = =4×104m3,容器内水的体积:V水=100cm2×20cm=×103m3,长方体浸没时,水和物体的总体积:V=V水+V排=2×103m3+4×104m3=2.4×103m3,容器内水的深度:h= = =0.24m,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ρgh=1×103kg/m3×10N/kg×0.24m=2400Pa.答:(1)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4N;(2)长方体浸没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2400Pa.【点评】本题考查了浮力和液体压强的计算,能从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难点在于求出物体浸没水中后水的深度.  25.如图所示,小灯泡L标有“2.5V 1.5W”的字样,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R2为定值电阻.(1)开关S、S1、S2都闭合时,R2消耗的电功率为3W,求R2的阻值;(2)闭合S,断开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求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分析】(1)开关S、S1、S2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P= 表示出R2消耗的电功率即可求出R2的阻值;(2)闭合S,断开S1、S2时,R1与L串联,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P=UI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解答】解:(1)开关S、S1、S2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由P= 可得,R2的阻值:R2= = =12Ω;(2)闭合S,断开S1、S2时,R1与L串联,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灯泡正常发光,所以,R1两端的电压:U1=UUL=6V2.5V=3.5V,由P=UI可得,电路中的电流:I= = =0.6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R1= = ≈6Ω.答:(1)R2的阻值为12Ω;(2)闭合S,断开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6Ω.【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要注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 &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电acm1000题求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