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温哥华2012年的加拿大技术移民政策策是...

加拿大各省移民政策陆续开放 要求大不相同_新浪佛山
加拿大各省移民政策陆续开放 要求大不相同
金羊网-新快报评论
■王云涛/制图
  根据自身条件对号入座为宜
  加拿大联邦政府去年一次性“一刀切”了联邦投资移民积案,并完全废除这项开始于1986年的联邦投资移民计划。在受影响的6.6万联邦投资移民中,约有5.9万个投资移民,7000个企业家移民,如果他们仍然心仪加拿大,究竟该如何调整移民方案?
  就目前来看,移民加拿大的方案主要可分成技术移民、商业移民、亲属团聚移民三类,其中商业移民涵盖的是投资移民和企业家移民,目前暂时只有魁省投资移民和各省的企业家移民的途径可行。这么多移民类别,中国申请人在加拿大的“后一刀切”时代,怎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呢?
  ■新快报记者 李杨
  商业移民 不同省份要求条件大不相同
  目前可申请曼省、萨省、安省、育空省的企业家移民。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企业家移民的选择相对较多。据记者了解,目前可以申请加拿大企业家移民的省份有曼省、萨省、安省以及育空省等。BC省企业家移民将于今年7月开放,而魁省企业家移民今年150个名额已经满员,将于明年重新开放。
  通常,中国申请人比较关注的加拿大几个省的企业家移民,申请条件各有不同(详见下表),其中仅资产要求一项,最低为25万元加币,最高达200万元加币。
  据景程寰球资深移民规划师佘丽透露,今年开放的萨省企业家移民,在申请政策上做了很大改变。不但提高了资产要求,还对投资的区域进行了金额划分,也不再需要保证金了。“申请人能获得两年工作签证,完成投资后才能获得省提名,这与BC省的申请如出一辙,也与加拿大移民政策从被动投资转向主动投资的思路相一致。”
  除了企业家移民外,商业移民还包括投资移民。魁省投资移民将于今年8月开放。佘丽预计通过率会大大增加,因为申请的形式已经转变,投资者的资料在基金公司时就已经经过一次严格的审核,正式递交到省政府的材料通过率自然比较高。
  根据资产条件和背景选择合适的省份
  申请人张总在国内从事房地产开发项目,最初希望去魁省,一开始便申请了魁省企业家移民。尽管移民中介再三告知张总要如实提供所有的财产信息,但实际上他还是隐瞒了部分资产。申请递交后,魁省移民局查出他没有如实申报所有资产,因此被拒。
  佘丽表示,张总可以转而考虑BC省企业家移民。“BC省企业家对客户资产的要求没有魁省那么严格,只要提供符合要求或者与投资项目相匹配的资产即可,不需要提供所有资产。”由于张总的资产情况非常复杂,经过分析后,他最终提供了部分资产进行申请。
  而在BC省项目选择的时候,张总偏好投资酒店,选择了位于温哥华拿奈莫的酒店项目。由于该项目投资额大,并且属于BC省旅游相关产业,是该省鼓励投资的生意项目,因此很快便得到了批复。
  佘丽表示,申请人在选择省份时,除了首先看看自己的喜好以外,同时要考虑申请文件的要求,每个省的申请条件千差万别,很容易疏忽。“如果申请曼省,那么曾经申请过其他省份,后来转申曼省者,被拒的机率高达90%以上;如果自己的资产清晰,或者愿意全部申报,建议选择魁省,一步到位拿枫叶卡;如果自身资产情况复杂,不易解释或不愿意全部申报,则可以考虑BC省或者其他省份。”
  技术移民 省提名和雇主 邀请是关键
  如果申请人身怀技艺,希望走技术移民去加拿大,目前可以申请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配合联邦EE申请的省提名(萨省、新省、NB省、曼省),省提名技术移民(曼省、魁省),或者先留学后移民(曼省、魁省)。
  佘丽表示,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在今年开通了快速通道(EE),经过前9次筛选,分数定格在755分。“要想在EE申请中获得决定性的成功,关键是通过省提名和雇主的邀请。”
  如今各省根据联邦的新政,都陆续开放了便利之门。据分析,虽然目前联邦的新政将评分改成了满分1200分,但是“部分省份对申请人的评分仍采用原来的满分100分67分即可申请的隐形标准。申请人如果达到雅思4个6分,总体评分满67分,便可大胆申请省提名,得到联邦EE的600分加分。”
  佘丽提醒,如果申请人的年龄在18岁到35岁之间,雅思有5分,也可以考虑先到曼省或魁省学习一年,然后申请经验类的技术移民。
  加拿大部分省企业家移民申请条件(单位:加币)
  省份曼省萨省安省育空省BC省(7月开放)魁省(已满)
  资产要求35万50万150万-200万 25万40万30万
  学历、年龄、语言等条件无无 无无无无
  投资金额不少于15万30万投资中心地区; 100万15万40万投资中心地区;10万
  20万投资偏远地区20万投资偏远地区
  保证金10万 无 无 无无
  是否需要考察 是 是 是是 无
  时间周期3-4年4-5年 6个月6个月2-3年 2-3年移民加拿大的好处?
按投票排序
我们家是2009年移民加拿大的,我来的时候大学毕业一年。刚移民的适应期就不说了,肯定不容易。但是语言,文化,法律,社会规则都适应了以后,我们家的整体状况(我相信)是比留在国内要好的。最好的地方就是,加拿大的规则是非常简单的,就是你勤奋,然后你赚钱,成功,就这么简单。没别的。我父母做生意就不说了,做小生意比国内容易太多了,费用非常少,也不需要你维持什么关系,就是好好对待顾客就赚钱了,他们买个便利店一年赚的钱税后剩的比大学教授都多,在国内一个社区小超市(不是连锁的)可能吗?就说我吧,我在国内也是重本毕业,但性格啊打扮啊家里的关系啊都没什么优势,就是普通人一个,所以毕业进不了外企,也进不了国企,就在私企找了个月薪三千的工作。在加拿大学完了会计毕业,然后接着边工作边考证,第一份工作也不好找,就是个办公室打杂兼会计,然后就换呗,从时薪十块钱到现在年薪税前五万,四年换了三次工作。要说好也没多好,也就是个平均工资水平,但是能养得起房和车,能够承受在大城市一个人生活。如果我留在国内,可能也能找份老师啊之类的稳定工作,但是能不能负担得起我现在的生活?恐怕是不行的。说白了,我就是觉得,如果你是精英,可能在国内好。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个不出挑的,家里也没啥特别能力,自己也没啥特别能力的普通人,那么可能在度过适应期以后,国外的生活比较容易一点。如果跟我一样有一点事业心又不特别有事业心(我是死也不会为了事业加班,跟领导搞关系搞社交经营人脉的),那么奋斗遇到的阻力可能会小一点。顺便讲个我三年前面试的故事。我有一次去一个犹太人老板的公司面试,Controller(会计部门的小头目)是个从四大干了几年出来的男的。突然问我,你是一个人住吗?我就说是的,然后他就解释说怕有孩子,有孩子有时候要提前下班接孩子神马的。我面试完了越想越怒,正好HR公司给我打电话问面试情况(那个工作是通过HR公司招聘的),我就说他问了个不该问的问题,blabla我就说了,HR公司的姑娘说这问题是不该问,她会跟他们沟通的。我以为这就完事了,我都告了状了这工作肯定是没戏了,然后我就接到二面的电话。到了Controller就给我正式道歉,说HR公司直接联系了老板,老板说了他了是他不应该神马的。二面结束我没选上,Controller还给我打了个电话说选了另一个姑娘因为她有神马神马我没有的经验。这事儿完了以后我心情挺复杂的。怎么说呢,就是你说国外有歧视没有?有的,要没有我就遇不到这事儿了。但是要是这事儿发生在国内,能不能是这么个结果呢?恐怕不能。不管他心里认不认识到他这是歧视,他错了,起码他嘴上必须这么说,他必须给我道歉。道歉有用没有呢?说到底他也没给我这份工作,要说是没啥用的。但在我来说是让我舒坦了,起码我不再觉得我生活在一个对职业女性有歧视的环境里了(尽管其实就是有歧视),就是说哪怕被哄着被骗着被洗脑了呢,我还是觉得我生活在一个比较平等,比较公平,作为一个有一点事业心又不愿意要死要活奋斗的女孩子,能活的比较自由比较舒坦的环境里。
家人在加拿大工作,因此拿到了超级visa 去过一些加拿大的城市 也认识了当地一代移民 二代移民 三代移民若干 私以为 二类人最适合移民:一类 学生或者国内事业基础不够雄厚可以抛下一切重新开始的年轻人 一类是传说中的技术移民 比如焊工建筑工水电工 我在当地认识两家人 一家人移民十几年 大家长是一位当地科学家 麦大博士 税后差不多10w不到 还有一家人 大家长国内被一次性买断遂带着妻小出国 收入税后差不多7w 并且妻子女儿都找到了工作。加拿大 贫富差距不是特别大。此外,加拿大部分城市 看病难。各种奇葩的事情和漫长的等待时间 应该算是有名。医疗设施和医疗环境没话说,但是如果得了胃溃疡之类的挂急诊排医生得排很久.....算地广人稀的烦恼吗?
我来说说我的切身感受吧。我和C先生是LGBT群体,当年选择来加拿大就是因为一切合法,生活更自由,社会压力更小。所以你要问移民加拿大有什么好处?我想我更有切身体会。1、小小的公交车感动了我记得刚来加拿大不久,那个时候还没有驾照,所以不能马上买车,每天就需要做公交车出行。有一天,我在等一个公交车去见朋友,当时站台上等车的人比较多。车刚进站,我还习惯性的在中国的习惯往前挤,但是身边其他的加拿大人都安安静静的排在自己的位子上没有人挤。这个时候公交前门打开,一位坐着电动轮椅的残疾人过来了,是的他就是一个人!自己出行!这在中国是不能想象的。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自动让开,让他排在第一个。如果你仅仅觉得到这里就结束了,那就错了。司机主动把公交车车头降低车位,把前门和马路牙子平行,并且打开了前门的缓坡台 ,就是电动的从车里伸展出来一个缓坡的平台,坐轮椅的残疾人可以自动走到公交车上,整个过程持续了3分钟,没有人抱怨,大家都在默默等着。残疾人上车以后,自己主动把他移动到了残疾位子上,车位上有3条安全带,司机主动帮助扣紧,这个时候其他等车的人才陆续上车划卡!过了半个月,我坐gobus 去dowtown,这边的gobus类似于国内的旅游大巴。这种大巴也会有一个宽宽的座位给残疾人预留。众所周知,大巴的车体较大较高,不是普通的公交车那种可以用缓坡台就可以自己登陆的。这个时候怎么办?!残疾位子都是靠床边的,而且会有一个自动升降台,升降台可以从大巴上面降落到地面,把轮椅升到汽车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2、对于LGBT群体的宽容来了这么多年,最切身的感受就是社会的宽容度。在加拿大除了LGBT合法以外。整个社会氛围就会让你整个人轻松下来。记得一次办理银行卡和人身保险的经历。在国内。我和C先生考虑过互相买一份人身保险,但是授予法律规定我们不可以作为对方的受益人,这让我们很苦恼。但是在加拿大,当我们和agent见面的时候,主动说我们是男朋友关系。对方没有一点惊讶疑虑的表情。表示很高兴看到你们在一起。这样的关系我们是可以服务的。你们可以作为家人互相享受福利。这让我们很感动。还有一次去办理银行信用卡,我需要C先生担保办理联名卡。对方最开始询问我们是兄弟关系吗。我们说是夫夫关系。对方十分抱歉,对我们一直道歉。说你们可以马上办理,你们的情况我们也会在系统中封闭,别人是看不到的。而且信用额度也是可以提高。还有一次去办理美国签证。当时我们两个人一起进去面试。签证官是一个华裔帅哥。看到我们说你们是什么关系要一起申请呢?通常申请美签是需要亲属关系才可以。我们说我们是夫夫。华裔帅哥说有什么官方证明吗?我们提供了加拿大的官方夫夫的文件。对方二话没说说,恭喜你,你们顺利过签了!并祝愿我们在美国玩的开心。以上就是我想给大家讲的两个故事。我知道在知乎里面,尤其在这个问题下面,会有很多小伙伴吐槽加拿大各种不好。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就要看从自身情况出发,那个是利益最大化。对于我们来说,加拿大是我们最大化利益的选择。工作上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会拼出一片新天地,但是社会压力和环境无论我们怎么努力也都是改变不了中国的现实情况的!所以我们来到了加拿大!
在加拿大留学然后顺理成章的移民了。老实说 加拿大没有太多的竞争力。可能因为家庭和朋友圈的关系,国内的亲朋好友的日子比我在加拿大看到的普通人的日子没有什么差距而且大多还是碾压加拿大一般的中产阶级的。国内现在一线城市的工资、城市活力、生活便宜我私以为在全球范围来看也有十足的的竞争力,当然这是抛开最底层民众,环境,食品安全,交通等等过后。回过头来说加拿大,加拿大的优势是什么?安静平庸!国防、政治、社会治安的相对安全。没有中国复杂的地缘政治 国际政治。没有欧洲的宗教与难民危机。没有美国国际一哥的胆战心惊。广袤的国土,全世界最多的可用淡水资源,石油,森林等等的战略资源。全世界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相对完善的医疗 教育 福利系统。在国际上的默默无闻。在全世界都排斥难民的时候,加拿大竟然敞开了胸怀,等等。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来说,我们大多数都具有敏感的政治嗅觉。最近一年多来政治经济层面越发诡谲,言论不开甚至倒退,经济在看似繁荣的背面暗藏各种惊心动魄。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种不确定行才是深层的恐怖。最基本的民主就是用脚投票吧,我觉得。我爱中国,爱它我自幼所学的文字,爱它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爱它山川湖海。我希望它能民主富强。我们这代人看着我们的祖国从一无所有到繁荣富强,我们多么希望它能一直这样。哎,酒后所言,杂乱不堪,不成文章。
日更新:先申明:我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对以前写所答案现在看起来一塌糊涂的内容不想再修改甚至删除。早就想更新本答案,但是一是夫妻倆上班兼顾带两个孩子,每天如同打仗一般。另外就是想等自己新工作稳定一些再来。今天正好抽空写一些。首先,我爱人从事专业工作一年了,得到公司和同事的认可,英语水平大幅提高,也不埋怨我们移民了,前不久她还带着一家老小去美国坐邮轮,我由于工作忙没有去。然后,我的新工作收入不仅大幅度提高,而且学习到了最新并且比较热门的技术,前个月一位定居西雅图的朋友来多伦多,我们在Tim Hortons聊美国就业情况,说到西雅图不少公司在招聘我这种岗位的人,我说难怪经常收到来自美国的中介发来的职位邮件。借 的吉言,提前两年进入中产收入的行列(但是底子薄,没有进入中产阶层,只能说收入达到了),前不久无意google了一下加拿大平均家庭收入,我们家的收入已经超过这个平均数不少了。作为刚来加拿大马上满三年的新移民,已经感到很满意了。不过,其中的艰难困苦不想多说,冷暖自知。现在说说我现在感受到移民加拿大的好处:这是一个让人感恩和平和的地方由于收入提升,我们家庭将得不到政府的daycare subsidy了,牛奶金也会降到很低,不过我们家很高兴这样,因为我们收入已经足以让自己过得很好,虽然房价很高暂时无法买house,不过计划在未来几年也会买得起的,现在暂时租住别人的house,好歹也是house啊。和我同期移民的一位朋友,今天在微信上聊了一会,他们家是移民美国,现在还在最低收入线徘徊,埋怨美国福利差、养孩子费用高,羡慕加拿大的福利。是的,如果没有加拿大对低收入提供的福利,我也不可能脱产学习一年多,让我重新回到IT行业,并且找到一个收入不错的工作。我爱人也没有机会专职在家带孩子,让我们的女儿身心健康的成长。这段时间和几位多伦多的朋友聚会,不仅朋友夸奖我们女儿性格好、优点多,我们也看到朋友的孩子存在不同的缺点。这一切要归功于我爱人在孩子2岁到三岁半之间一直的陪伴,女儿开朗、活泼、爱读书、有礼貌、讲道理、关爱他人……虽然也有很多小缺点,但是几乎都是这个年龄段常见的小问题。现在,我们感恩这个国家不仅接纳了我们,还提供很多必要的福利让我们度过艰难的适应期。现在,我不会埋怨收入很大比例纳税了,因为我知道这些钱大部分用到了该用的地方(当然,安省的e-health以及其他政府开支受到诟病的地方也不少,以后慢慢再去了解、关注甚至行使公民的权利)。在这里,我也发自内心的看到陌生路人微笑或者say hi,开车看到别人打灯想变道也会主动让一下,对别人开车让道也学会伸手到中间后视镜位置表示谢意,也准备去给孩子的学校去做义工,哪怕请假半天损失一点工资,也学会和加拿大人一样nice的去生活。是的,我不批评中国人的急功近利,我也是中国人,以前的我也焦虑,在没有基本社会福利和保障的环境下,人难免会这样。平和,是来自对未来有信心。只要努力,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待续……自由的精神、健全的人格待续……2015年3季度更新:最近特别忙,比较少来知乎。不想和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指手画脚的人说什么,回答这个帖子只有一个目的:以自己的体验和观察去告诉中国的朋友加拿大有什么好?移民来了如何先生存后发展。10多年前,我们也是看了《王又辛家书》等新移民记录,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我相信,这些新移民经过若干年,都过得很好了。而他们的经验和教训,给后来者极大的帮助和鼓舞。关于吃福利的事情,我想告诉那些觉得吃亏的纳税人,很多新移民的日子都不好过,身边不少移民朋友来了是租住地下室、靠着牛奶金补贴菜钱,甚至有人去Food bank领罐头。我所认识的华人移民,在来了3、5年以后都过上了比较正常的生活,也就是找到一份专业工作而不是labor体力工,住上自己满意的房子,有时间陪孩子和Vacation了。当然,随着收入增加、纳税也会更多、福利更少,牛奶金一个月一个孩子只有100多。我在帖子告诉中国朋友这些福利,只是让打算移民加拿大的朋友知道,如果你英语不够好、技术不够过硬,只要努力学习,政府的福利可以阶段性帮助你度过难关,省政府有教育贷款、联邦和省政府孩子有牛奶金、市政有Welcome policy等等。“吃福利”,我不以为耻,更不以为荣,因为我符合享受福利的条件,也毫无作假,同样的我也不愿意长期享受福利,因为只有低收入才能享受,我要通过适应这个国家而逐步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也许有些人觉得自己纳税多了没有享受福利,心里不平衡,却忘了当年自己刚来时候的窘迫;有人自己走了很多弯路终于走出了困境,但是不知道何种心里而不愿意分享这些信息。有些人虽然离开天朝多年,但是扭曲的人格至今仍未改变,说话还带着国内当年特有的腔调。不想浪费时间和这些人浪费口舌,我随便看了几个说话尖酸的知友,除了会指手画脚,从没见到提供有建设性的回答,道德大棍挥舞起来很简单,真正的尽心尽力去帮助别人确是很难的,只希望我的回答对提问者有一些参考和帮助。以下是我的原答案:我是2012年拿到的加拿大移民签证的,2013年2月长登至今快2年了。我还有两个哥哥,他们移民加拿大快16年了,目前都住3000尺以上的独立屋(二楼4到5个卧室),也还有一套townhouse投资房用于出租。由于工作和个人性格外向,喜欢和来加拿大不同年限的人沟通移民加拿大的好坏,今天就先说说哪些人不适合移民加拿大。1、国内事业有成,并且不愿意自己到加拿大坐移民监的精英层;加拿大华人论坛关于中国移民是否回流的问题从来都是吵架的热点,尤其是那些技术移民或者借钱来的投资移民,这些人拥有高学历、在国内收入不错,甚至一些是高层管理,来到加拿大由于语言、文化、职位、收入等方面的因素或落差,找不到认同感,加上国内互联网高速发展、VC遍地,国内高薪的offer源源不断,此类不少人回流中国,部分人为了保住加拿大身份做起了空中飞人,或者留配偶、孩子在加拿大坐移民监,对这样的人,个人觉得还是彻底回流好了,长期空中飞人或者夫妻两地分居,对自己身体和夫妻感情、孩子教育等都不是好事情。这类人不乏有红、官、富二代,我在温哥华就见过一个红二代,不过他很enjoy加拿大的生活,多年前就财务自由了,所以在温哥华打球、钓鱼、会友不亦乐乎,万一今后清算起来自己也高枕无忧了。2、热爱国内生活方式,受不了加拿大boring生活方式;我们要承认人的个性不同,有人就说“加拿大好山好水好寂寞、中国好脏好乱好快活”,三朋四友、胡吃海喝、灯红酒绿、花天酒地……对一些人来说才叫生活,到了加拿大每天围着家庭转、围着炉台转、围着花园转、围着湖(安大略)海(西海岸)转,西人的冰球打猎camping等各类运动和爱好自己又不喜欢,不管在加拿大自然环境再好、收入再高,也拴不住自己那颗热爱中式生活的心,好吧,那么最好还是不要来。3、没有北美必须的英语水平或者技术,不能在加拿大生存的;这一类人对于技术移民比较实用,或者是借钱办理投资移民的,中国教育体系出来的人才大家都懂的,英语很好但是不能听说、道理懂得很多都是党的教育,到了加拿大不能很好的提高英语沟通能力,加上在国内从事的工作到加拿大无法用得上,比如需要英语水平很高的律师、HR、sales、manager以及党政工团干部,比如要求本地文聘的医生、牙医等。我见过一个上海来的技术移民从事搬家工作,据称已经干了快10年了,满腹牢骚骂加拿大,看着他精瘦的身板带着一副眼镜,真不知道他来加拿大干什么,老婆孩子也离开他了,自己英语也不好,房子也是租来的……当然,中国人能吃苦、智商高,我认识的华人移民朋友有40+,都是来了3、5年后要么读大学(包括college)、要么学语言、要么转行学技术,都是买房有专业工作有积蓄,哪怕是技术蓝领,也其乐融融了,也许和我的朋友圈有关吧,我也没有看到详尽对华人移民收入情况的追踪分析报告。4、安于现状、不愿意接受frustrate的;很多人是不喜欢刺激的,更不喜欢改变自己。这里不说鸡汤,我所认识的华人移民,在加拿大白手起家生活稳定的都具有以下personalities:乐观、自信、坚持。关于乐观问题,下面一条展开说,自信,如果不自信,开口说英语这关就过不了,这一点大家可以参考目前比较流行的英语有其是听说方面的参考书,没有自信telephone interview就fail了,不自信干不过每年新登录的世界各地移民的找工大军,有其是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人。这里说一个例子,我们公司在招聘面试中,从HR的角度来说很多印度人的简历非常完美,但是面试后感觉不少印度人只有两样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但是印度人面试中自信的态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关于印度人为什么比中国人在职场上走得高、走得远,以后有机会再沟通。中国教育体系就是奇葩,通过对女性生理特点总结出来一套教育方法,让亿万男孩女孩来学习,这样教育出来的人没有血性(昆明火车站就是案例,崖山之后无中华也是佐证)、没有独立思考、不善于presentation、群体离子化(散沙一片)、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女性生理特点就是擅长记忆、疏于思考;擅长细节、不知全局;感性多余理性;道德评价代替理性和逻辑思考。我不是在这里定性女性特点不好,而是女性的特点和特长与男性不同。中国的教育为什么这么做大家是懂的。BTW,恰恰中国人最不尊重女性(参看雾满拦江关于女德馆的博文)。坚持,我就不多说了,中国关于此类的鸡汤文很多,随便看几篇然后对着镜子喊口号吧,我只想说,身边很多例子显示,不少技术移民登陆加拿大后坚持读书或学习,才有今后找到专业工作步入中产阶级的机会。当然,人中龙凤在全世界创业都会成功,在加拿大过得好也不是只有读书一条路,创业也是一条路,也有不少成功者,但是创业这个话题太大,今天不做讨论。至少有一天,学习英语、了解本地文化是所有移民必须的,除非你只在华人超市买东西、不出华人区。5、心理素质不高的。中国不重视心理健康和疏导是比较普遍的,今年来中国学术界和社会也逐步重视起来。北美出现多起华人留学生、移民自杀和残杀他人的案例,如中国某一流大学博士生移民加拿大后发展不好,把自己老婆杀了,某博士生从多伦多404高速路上跳下来自杀等。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心,并且表现出乐观的态度,最好还是不要移民了,除了极少数到加拿大几个月甚至几天就拿到专业工作的offer,大部分人要经历读书或者提高英语甚至转行学热门技术的过程,当然也有些人是开饭店、装修公司、贸易公司、物流公司、家政服务等各类创业,最终改善经济环境的,温哥华有个老乡就是,两口子来加拿大以前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英语,老公在国内是特技厨师、老婆是白天睡觉、晚上打麻将的家庭妇女,经过3、5年在饭馆打工后开了自己的餐馆,老婆可以很好招待西人顾客,甚至还可以和政府工作人员以supplier negotiate。 我们深聊之后,感叹其乐观精神是他们走上正轨的最重要因素。总后总结一下吧,在哪里都苦都累,好在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这里包容全世界来的移民和难民,只要努力,都会有结果,虽然结果不一定达到预期,肯定能一定程度上让自己满意。人生哪有那么完美呢?好在在加拿大努力还能看到点希望。日补充:补充一下最近的一些感受吧:1. 最近老二出生,由于我家是低收入,我拿着微薄的工资(因为我英语不够好、在国内从事管理工作没有太多技术背景)、太太一直在家带孩子学英语,所以我家牛奶金(Child Benefit)比较高,目前有800多刀,哈勃政府新政策在2015年1月开始增加120刀,仅两个孩子的牛奶金就接近1000刀了,可能大家对加币概念不多,我打个比方,在多伦多一家三口吃饭(自己在家做饭、包括当季水果、牛奶和少量零食,不在餐馆吃饭)大概就是400刀左右,有些人讲究organic和all nature食品,那么就是600到800刀吧。2. 老二出生了,一家人忙不过来,加上我在part time读一个college,我干脆请了parental leave在家,这个类似中国的产假,然后申请政府employee insurance,结果今天上政府网站查询,我一个月可以拿到1000多的收入,可以拿35周。3. 住在多伦多,听说有个Welcome policy,我也去申请了,最近批下来了,大人一人一年有200多、小孩490多的credit,可以拿这个credit去参加club、文体等各类活动和课程,比如小孩游泳培训(7次课41刀)、跳舞课、drama、画画等等,以前我还担心收入低没钱送孩子去学习,人家政府都替我们低收入者考虑到了。4. 我们这样的新移民很多,新来加拿大困难重重,要学英语/法语,要熟悉北美环境,要找工作,甚至像我这样需要转行,政府各类福利都cover了,我们只需要专注学习就可以了,马上孩子4岁了,可以送到免费的幼儿园(Kindergarten),如果我们夫妻都读书或者工作,低收入家庭可以申请subsidy,把第二个孩子送到收费的托儿所(daycare),一个孩子一个月800到1200不等,这些费用根据家庭收入状况政府支付60%到100%,读幼儿园的孩子是3点下课,如果需要进after school也需要另外缴费,政府的subsidy也可以cover after(before) school费用。这样一来我们夫妻可以专心工作或者读书了,一人读书一人工作也可。我是2008年动了移民的念头,特别是看了“传知行”网站介绍的中国财税制度,我才深刻理解到在中国contribute很多,而没有任何benefit,一个国家政权的实质,是公民通过纳税购买公共服务,纳税的标准、税政的公开、税款的使用等等方面需要有公开和监督,这就是“传知行”连续几年出版财税手册的目的。该手册我没看完,因为越看越失望,所以我才有强大的动力从学渣的基础开始学英语、去申请移民。现在,不时看到不少加拿大华人论坛在讨论移民到底值不值、是否应该回流(中国),我看到标题就是一笑,虽然移民不是适合所有人,但是我知道适合我。
能偶遇王祖贤是我移民加拿大的初衷^_^
加拿大是一个福利制度非常完善的国家,我曾专门拿加拿大同美国和一些欧洲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发觉像加拿大这样福利体系完善发达的国家还比较少,当然加拿大福利好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税收重,这是很多人都不喜欢的。 加拿大的福利之多恐怕要专门写一本书,在这里只能简单介绍一些和新移民有关的,从广义上来说,免费的医疗体制和义务的普通教育也应算福利的范畴,以后会专门谈到,今天先谈谈一些小福利。 1、"牛奶金"(Child Tax Benefit),从英文字面上看,没有任何牛奶的意思,这是当地中国人给起的名字,意思是这笔钱够小孩喝牛奶了,在加拿大,每个小孩从一出生,一直到18岁,都可以每月领取这笔补助,多少则是根椐父母去年的收入而定的,通常每月可得100元左右,当然,个别收入较高的家庭就无此待遇了,设立这笔补助的目的,一是想帮帮收入低的家庭,二是鼓励大家多生孩子。试想一下,如果你生了六个小孩,一个月房租就出来了。 2、"托儿补助金"(Child Care Subsidy),在加拿大,6岁前小孩的学前教育是自费的,而且费用很贵。一个小孩的月托费要600-800加币,很多低收入家庭因此无力把小孩送去接爱早期教育,因此政府就专门拨出钱办这事,新移民到加拿以后,一般都属于低收入家庭,因此,都可以申请此笔补助,政府根据你家的情况,有时补贴一半,有时全额补助,注意,这笔钱不是给你的,而是真接给你小孩所在的幼儿院的。申请这笔钱要排队的,所以应尽可能早去报名。有人说,我们俩都没工作,应优先。错!正相反,它认为你们即然能呆在家里,自己教育孩子应没问题。他们优先考虑的是那些夫妻都在工作或学习的,但收入很少的家庭。 3"政府房"(Government Housing)。为了保证"人者有其屋",保证低收入者也能住房,加拿大政府每年都拨款建造大批的"政府房",由政府委托专门的公司管理,以极低的价格出租,而且往往是很漂亮的大楼,什么人可以申请呢?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但它的特殊收费方式把有钱人自动排除在外,基本收费原则是按收入的百分比交租,通常是月收入的25-30%。如你的月收入只1000元,你只需拿出250元交房钱即可,而你住的可能是二室一厅的、三室一厅的大型公寓。但如果你月薪为10000元,就要拿出3000元交租,当然是不合算了,有这笔钱,买房都绰绰有余了。 有一点需告诉大家,中国人申请政府房的人很少。因为凡住这种房子的多为低收入家庭,属社会底层,所在地区往往是卫生、治安状况不如其他地区,中国人往往很关心子女的生活环境,因此宁可多花点钱,也要找一个"好地区'。 4、"失业金"(Employment Insurance,简称EI)。这笔钱初到加拿大是领不到的。顾名思义,只有工作一段时间后,失业了,才能拿到这笔钱。现行政策规定,在过去一年中连续工作910小时,失业了即可领这笔钱,通常是你原月薪的56%,可连续拿十个月,注意有几中情况你将拿不到失业金,一是由于你犯严重错误而被老板开除,二是由于你自动辞职。 5、"社会福利金"(Social Welfare)。这是加拿大福利体系的一块基石,是用于保证每个加拿大人能保持一个基本的生活标准,即有吃有住有穿,没有收入,而且银行存款在1000元以下的每个人都能申请到这笔钱,单身人士可获每月500-700加元,三口之家可有加元左右,已足够维持一个低水准生活,如果一直没有工作,则可以永远拿下去。正因为如此,加拿大养了很多懒人,就靠这笔钱过日子,很多纳税人对此很有看法,政府这几年也试图正在改革,但请注意,新移民通常在头6个月内是不能领这笔钱的,因为理论上,各位来都要带一笔钱,而且这笔钱能维持6个月的生活。
我觉得医疗是最明显的好处,但是存在好处必有弊端。。。冒泡来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当时发生时写的,过了好几个月,才整理好:----------------------------------------------------------------------------------------------------------------宝宝小麦秋天看病记在秋风刚起时,我和婆婆发现某个假期结束的时候,大腿上出现了一块一块好像蚊虫叮咬的痕迹,又有点像是过敏。以为是她常抱的猫猫仔脏了,导致这样,赶紧洗掉玩具。结果第二天发现,更严重了。我开始有点担心,毕竟这是一年多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于是在下班当晚,给她喂好饭后,就和婆婆一起带她去家附近的医院。这家医院是整个万锦市的中心医院,规模庞大。当时生小麦也是在这里。我停好车后就直奔急诊。顺便一提,在加拿大看病,只要是有健康卡health card,不管留学生还是本地人,都不要钱,只收买药钱。而药由医生开处方description,由药房提供。一般都是拿了房子再奔药房,基本都不在一个地方。当然,如果没有健康卡或者碰巧过期了,那么哪怕小病,也可能闹上几百几千加元,真不是开玩笑的。如果不很严重,千万不要上医院进入急诊区域后,很多人都在等,老人小孩中年的,也有像小麦这个年纪,因为晚上高烧不得已来医院的。零零总总差不多十几人。我心里感叹下还好不是很多!先去个小队伍排上队,前面就2-3个人,很快就轮到了,这个队叫做挂号。里面玻璃门半开放的小房间有护士,她来负责询问宝宝的情况,比如是否早产儿,有无过敏历史,发生情况多久了之类的。还用个夹子一样的东西夹住宝宝手指量心跳。结果宝宝吓得不轻,开始大叫大哭,没办法再换脚趾 - - ||| 说一切正常。然后在我手腕上缠了一个写有小麦名字资料的塑料纸的环(撕不掉,只能剪)。让我坐旁边等去。好了,这就是预诊加挂号了。在这还要提下加拿大护士的职责之光之强:大多数时候都是护士先看病人,确定大致范围后才传唤医生;在生孩子时也是护士担任80%以上的陪伴和帮助,直到真正要生产的时候医生才出现;这里的护士年纪从25以上不等,但的确看着都是经验相当!请注意这个时候只有8点多。我们便挪到人少的地方。在急诊区域外部我们在等待,但内部还有个等待室。那是基本快要轮到的病人们。外面凉风飕飕,9月的天气,虽然白天暖洋洋,晚上已经要穿厚外套了。当时出门太急,结果忘记带手推车。我们只能全程抱着娃。更惨的是,我还忘记带手机,没法和还在做工程的小麦爸爸--尼克同学联系!也许冥冥有感应,等了一个小时半时,竟然看到他和我公公大步流星走进门口了!真是目瞪口呆。。。他说我们应该肯定在这里。这个时候小麦已经有点犯困想睡觉了。当等到10点多还没有轮到进小房间时,我意识到这么凭感情的等待肯定不行,而且宝宝还能吃能睡,应该不会有大问题时,我建议婆婆带着宝宝回家睡觉。第二天看walk-in clinic。用于应急但不一定靠谱的诊所所谓walk-in clinic就是可以在开张时间随时走进去就可以看,不需要预约的诊所。多用于应急状况(当然这类诊所也有家庭医生),等于分流了大医院的压力,所以还是很受欢迎。因为加拿大的医疗体制是鼓励每个人申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我们一家子有2个家庭医生负责。公婆的是华人医生,医德相当。我,尼克,小麦共属另一诊所的一女医生,为人也很负责,亲切。和她相当有缘分,这个就以后再说啦。我家附近都是社区,所以walk-in clinic不少,但是说国语或者广东话的就不多了。于是选了位于一个小plaza的华裔诊所,之前去过,让尼克再带宝宝去碰碰运气。没想到我那天一下班,家人就和我抱怨那个诊所来看诊的医生太年轻,没啥经验。只开了一个专治宝宝过敏和瘙痒的benedryl,就结了!还建议我仍然回到宝宝的家庭医生那里看。唉,真是兜好大一圈子。接着照着药房把药水买来,甜甜的,小朋友都爱喝,竟然一下子红疹褪去大半!还没高兴多久,傍晚一洗澡,疹子又浮出来了。无可奈何却十分重要的家庭医生刚才提了,小麦有自己家庭医生。但是每次看病都需要预约,而且该诊所周末不上班,如果全职工作的妈妈就必须请假啦。我找了个午休时间带她去看后,医生Dr A很疑惑:“看起来很像是蚊虫咬的。”接着又把宝宝背景问了一遍,说,“要去看儿科医生,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你看,是不是很有一种层层递进的感觉?如果在中国,可能就直接上专家门诊什么的,当天看了就完了。可是这里,需要家庭医生的诊所联系儿科医生,再让儿科诊所给我电话确认预约时间。还好Dr A的确负责细心,一定要求对方给我一个尽快的预约时间,结果2天后就去见这位年纪稍大,看起来资历丰富的儿科专家了。儿科医生的终极方案这个诊所所在地也距离家不远,十五分钟车程,一直经过却一直没留意过的一栋老建筑。一走进去,都是宝宝爱的墙面装饰和颜色,很有亲切感。因为早到,护士让我先带宝宝去量身高体重。小麦一被脱光衣服放进体重磅,就开始哇哇大哭。唉,加拿大人真的都是不怕冷!这位看起来起码过了50岁的Dr T,听我前前后后详细解释了看病全过程后,也挺同情我。于是边问边解释,这是风疹hives;其实是宝宝免疫系统的抗争,要把病菌赶出体外,但这是一个过程等等。建议我们不要让宝宝太热,洗澡水也应稍凉,只要不冻到就好。接着要求我们根据疹子情况逐渐减低药水的使用,从一天三次到一天一次。如果还没有好,出疹子6周后应再回来见她。这次总算得到我们要的答案了,也总算搞清楚到底娃得的什么病。但前前后后四次看病真是把全家折腾的不轻。我想如果在国内应该很快就有结果了吧?只是这里看病不要钱啊,不要钱的结果就是要时间!
个人局的特别穷或者特别富的人都适合移民加拿大,中产阶级要慎重:移民之后精神可能更自由,但是物质实在是不一定会更有保障。加拿大本地人说好听点叫做淳朴,说不好听就是愣;美国一直把加拿大作为北部大乡村是有道理的
一下套出来了这么多中介和小白,真是醉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拿大技术移民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