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祠表汉年

修宗祠倡议书-海达范文网
修宗祠倡议书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修善定丫塘宗祠倡议书
修善定丫塘宗祠倡议书
尊敬的叔,伯,婶,姆,兄,弟,姐,妹,和各位乡亲:
你们好!祝福全体人士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万事胜意,新年快乐!
前几日,数十位陈氏仁兄,相聚一起,谈及祠堂一事,并兴味盎然参观了破旧,残缺的祠堂。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定丫塘陈氏祠堂几百多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前辈建筑了一座雄伟的大祠堂,逢年过节,上香进礼,缅怀先人,激励后代,成为我族神圣的殿堂。只可惜现在年久失修,风光不再,只剩残门败瓦,实令子孙后代蒙羞和心痛,上愧对列祖列宗,下愧对子孙后代!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前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百业俱兴。祖国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先人开基创业之功,无论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缅怀敬仰先人,光宗耀祖皆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也。有鉴于此,陈家子孙,能让祖宗的神灵有一个体面的安息之所,是我辈的也!子孙孝则祖祠兴,祖祠兴则家族荣。祠堂是宗族团结和力量的重要体现与象征。重修定丫塘陈氏大祠堂上敬祖宗,下贻子孙后代。
所以我们筹备修善大祠堂的组织,向大家发出倡议:恳切希望定丫塘陈氏子弟及各乡亲,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出钱出力,齐心协力,尽心倾力诚孝,众志成城,完成重修定丫塘陈氏大祠堂之大业。
我们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1000元以上含一千,刻名字,不足一千的不刻名字,将张榜公布》刻石留名将流芳百世,以告后人。
我们:款项收支,用于何处,都张榜公布,坚持定丫塘陈氏大祠堂财务公开制度,所有的建言献策都会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捐款都会得到有效监管与合理使用。
我们相信:全族同胞和乡亲一定深明大义,定丫塘陈氏大祠堂一定建好。
定丫塘陈氏大祠堂筹建组篇二:重修宗祠书
重修宗祠倡议书
各位陈氏宗亲、乡亲、社会各界人士: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追溯小塘陈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间,历史悠久,现已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夕,小塘村民在小塘陈氏大宗祠内兴办起小塘学校,自此小塘陈氏大宗祠一直作为小塘村的教育基地。几十年来,小塘学校为小塘村培养出不少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为了教育事业,小塘陈氏大宗祠付出了不朽的贡献,因学校教育事业所需已几经改建,如今小塘陈氏大宗祠仅剩下前门大厅,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因年久失修,面貌破败,风光不再。
小塘学校在今年九月搬迁到新校舍,原址归还给陈氏大宗祠。所谓得天地人和之利,重修陈氏大宗祠,势在必行。经小塘村两委会及乡亲父老商讨议定:在原址上重修小塘陈氏大宗祠,恢复其原貌,如之共缅圣祖,光大先辈之业绩,以彰其德;再之美化人文环境,福延后代,惠泽乡里,庇佑子孙。修祠建堂业之崇高,行之艰巨。要修好陈氏大宗祠,希得到各位陈氏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支持,更需倡议全体乡亲、族人鼎力相助捐资,随缘乐助,广种福田,共襄善举,筹集资金。恳切希望陈氏子弟及各乡亲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出钱出力,齐心协力,尽心倾力诚孝,众志成城,完成重修小塘村陈氏大祠堂之大业。捐款数量不限,捐款叁佰元以上者,刻名铭志留念。我村两委会将专门成立筹备组,统筹资金及修建工作。欢迎热心人士亲临垂询、监督、指导,共同搞好小塘陈氏大宗祠重修工作。
恳请社会各界人士、乡亲、族人踊跃参与。
祖德泱泱,祖祠煌煌;
万世永垂,方土永康!篇三:韩氏祠堂重修倡议书
尊敬的韩氏族亲: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愿景向天。 韩氏一族来韩寨居住,历时已久,经世流年,族人秉五峰山神灵之光照,承茹水河浩浩之恩泽,感天地之灵,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世代族人崇人文,尚德操、重大义,先后数次动十方愿景,携千家之臂力,你一砖我一瓦,随喜出资,倾情修葺助建山庙,造就无量功德,影响甚远。韩氏族人历史上先贤众多,近代亦是名人辈出,政界、军界、知识界、工商界成名成家之辈更是不胜枚举,真乃“代有贤良光史册,今有名哲效先贤”,是为族人之欣慰、之骄傲!现今境内韩姓人氏已有近万之众,无疑是县境内一大姓旺族。韩氏宗族,史有祠堂,曾因偏迁,就地窄狭,其势低陋,面貌破败,近年虽有修缮,但仍未改其旧观。富而溯源,思祖敬宗,是我们民族传统之美德。今逢盛世,百废俱兴,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得天地人和之利,重修韩氏宗祠,势在必行。如之共缅圣祖,光大先辈之业绩,以彰其德;再之美化人文环境,福延后代,惠泽乡里,庇佑子孙。
子孙孝则祖祠兴,祖祠兴则亲族荣。抚养子女可朝朝夕夕,孝敬父母可岁岁年年,然建祠安祖百年难遇,它是先祖神灵的召唤,更是我们后世子孙义不容
辞的神圣担当和光荣之使命。修祠建堂业之崇高,行之艰巨。要修建好韩家祠堂,必须凝全体族人之心,聚全体族人之力,启全体族人之智慧。故此正式向族人发出倡议:敦请韩氏族亲奔走相告,广言宣倡,随缘乐助,广种福田,共扶祈愿,共襄盛举,其庄其德,不论分文,滴滴充盈天地,点点利益无边,心心普皆回向,十方同归正觉。值此盛缘,仰望万方慷慨德义,祈待勘石以记,流芳后园,其景普天。为倡行憧憬之业,经宗族共议,成立修建韩氏宗祠宗亲会,负责筹资、筹建事宜。宗亲会内设日常工作组,由XX等人组成,负责建祠日常事务。
宗祠重建为古建结构,前临小院,砌石阶雕栏相通。备于明春动工,约半年工期。为如期竣工,于今冬完成土建基础、材料购置及木工等工作。建祠预计需用资金20万元左右。族亲同心结善举,随缘乐助臻福祉。凡举善款者请与宗亲会人员联系,时间从即日起截至2011年农历正月28日。
韩氏子孙祭祖圣堂,宏德圣浆泽被万方。
祖德泱泱,祖祠煌煌;
万世永垂,方土永康!
韩氏宗亲会
2010年农历10月15日篇四:修缮宗祠募捐倡议书
修缮宗祠募捐倡议书
尊敬的萧氏宗亲、兄弟姐妹及萧氏后人:你们好!
萍西陂头萧氏宗祠自1821年建成以来一直为子孙后代所敬仰,春夏秋冬辗转,风风雨雨浸蚀,历经数百年沧桑,仍保存至今,但已经是破烂不堪。为倡导崇贤敬祖,饮水思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为缅怀祖先,弘扬先祖创业精神,启迪后辈;为使宗祠恢复当年风采,彰显宗祠气派。由萧氏前辈等发起,多次开会研究,一致同意在原址上作一次全面重修,因工作量大,所需费用也多。现予以广泛倡导并征求意见,收集踊跃乐捐。百年大计,佑福子孙,期待所有萧氏子孙的全力参与!
萍西陂头萧氏宗祠理事会
xx年6月30日篇五:重修张氏祠堂募捐倡议书
重修**祠堂募捐倡议书
尊敬的**族亲: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始祖来我村立基发源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前辈已建**宗祠一座,前辈们的义举和功德,光耀后人。只可惜现在**祠堂年久失修,历经风雨,已成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急需修缮。
“衣食足而知荣辱”,逢盛世百废俱兴,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敬仰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我们的热血族人寝室难宁,尤以族人***、等同志身体力行,积极动员和组织。“**祠堂重修组委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工作,全面的集资动员工作正式启动!通过组委会多次合议,预计修缮工程款达7()余万元。
族人***、同志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号召我**族亲的创业者们伸出援手,共创善举。族人张光建捐款40万,族人张玉亮也捐款10万元,其他善举如一些打工者,也慷慨解囊,你一千,他八百,暂不一一细举,这都是我**族亲的骄傲。在此,我们组委会代表**的父老乡亲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但即便如此,我们修缮工程的资金仍有缺额。为解决资金缺口,完成义举,经组委会商议,再次向族人发出全面倡议:恳切希望**子弟积极行动起米,能力不分大小,让我们齐心协力,慷慨解囊。应广大族人的提议,凡我**族人,不分年龄大小,捐款额高低不限;超过100元者,刻碑留名,以告后人。有我们的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完成修缮宗祠礼堂之大业将指日可待。
募捐账号:中国银行
组委会主任:
**祠堂重修组委会
二0一四年九月
友情链接:蠡县重修齐氏家祠--《档案天地》2016年05期
蠡县重修齐氏家祠
【摘要】:正日清明节,蠡县大曲堤镇大曲堤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齐氏后人齐聚一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齐氏家祠修缮仪式正式启动。齐氏家祠又称齐公祠,位于大曲堤村村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道光十年(1860年)重修,民国25年(1936年)再修,祠内供奉着当地齐氏分支祖先——齐盖。齐盖,字副世,西汉平帝封北平大将军、险渎侯、关内侯,兼知河北
【关键词】:
【分类号】:K29【正文快照】:
日清明节,蠡县大曲堤镇大曲堤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齐氏后人齐聚一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齐氏家祠修缮仪式正式启动。齐氏家祠又称齐公祠,位于大曲堤村村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道光十年(1860年)重修,民国25年(1936年)再修,祠内供奉着当地齐氏分支祖先——齐盖。齐盖,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博陵;;[J];乡音;2006年04期
刘东兴;;[J];当代人;2013年02期
刘国庆;[J];党史博采;1996年12期
赵新;新茂;;[J];乡镇企业科技;1995年09期
何源;;[J];跨世纪(时文博览);2008年02期
吴秀娟;;[J];乡音;2008年09期
刘国庆,郑午寅;[J];党史博采;1995年08期
新勇;;[J];意林;2007年06期
齐国振;;[J];乡音;2007年02期
王巍;辛卯;建红;徐丰;;[J];乡音;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劲风;赵圣亮;曲志浩;;[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共蠡县县委书记
吕坤力;[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周五新;[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冉文园 史丽娜;[N];保定日报;2008年
周五新 葛西劝;[N];河北日报;2008年
白冰;[N];保定日报;2008年
冉文园 齐毅;[N];保定日报;2009年
马贺飞 刘东兴
朱哲刚;[N];中国企业报;2009年
张晶;[N];保定日报;2009年
李铁兵 通讯员
冉文园;[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葛素表;[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齐海涛;[D];河北大学;2014年
路荣贤;[D];河北大学;2014年
杨建芬;[D];山东大学;2006年
朱希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汉恒侯祠_百度百科
汉桓侯祠,又名张飞庙,位于阆中市保宁镇西街。原祠历经火废,现存祠庙为明清重建的一组四合庭院式的建筑物。由大门、敌万楼、牌坊、大殿、后殿、厢房和墓冢等组成,占地30余亩。
汉恒侯祠简介
,字翼德,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东汉末年从刘备起兵,刘备定益州称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公元221年,张飞被部将范强、张达所杀,葬于阆中,被追谥为桓侯,阆人慕张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祀之。
汉桓侯祠正门悬挂“汉桓侯祠”大木匾,内塑张飞战马,上刻有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撰著的
《桓侯庙记》碑。大殿五间,殿内正壁塑有清嘉庆年间追封张飞为“桓侯大帝”的冠冕座像,左壁有张飞使用的兵器丈八矛和点钢鞭。左厢房陈列着1000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右厢房内有张飞生前重要事迹的六组塑像。后殿为墓亭,塑有张飞威武像,范强、张达跪于两侧。张飞墓高8米,东西径22米,南北长32米。冢上林木葱茏,碧草成茵。    汉桓侯祠为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之一。
汉恒侯祠建筑分布
汉恒侯祠山门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迄今1700余年的历史。唐代称张侯庙,明代又称雄威庙,清代改为汉桓侯祠,是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上的一颗明珠。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冀州涿郡人,与刘备、关羽“桃园三结义”,张飞居老三。他作战勇猛,与刘备、关羽转战南北,战功卓著,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保境安民、发展农桑,人民群众敬其忠勇,为他筑冢建祠,以示纪念。据阆州刺史崔善《新建巴西太守张桓侯祠记》,张飞死后即建起桓侯祠,虽遭兵火毁坏,但屡毁屡建,“土宇几更,墓田如故”。现在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宏,建造精美。由山门、敌万楼、左右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为全国的一大胜迹。山门和敌万楼是明代建筑,其余为清代所建。山门前原有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铸造的铁狮一对,抗日战争中日本飞机轰炸阆中时被弹片击伤,“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在的是一对新造石狮。山门前的这两块古碑,记载着历代修缮庙宇的情况;特别是《桓侯庙记》碑,是唐宋八之一的曾巩撰写的。大门上的《汉桓侯祠》匾额,则是赵朴初所题。看到,大门左右两侧,站立着一黑一白两匹战马。据传,白马是张飞“夜战马超”向刘备调换的千里马,黑马则是张飞常骑的涤乌马。
汉恒侯祠敌万楼
敌万楼是张飞庙内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以张飞“力敌万人”而名,为重檐歇山式屋顶,成井口,直承上檐,每柱用四瓣镶成梅花方柱,以银锭榫铆合。敌万楼前檐下有金匾“灵庥舄奕”。其含义为张飞虽然死了,但其神灵却一致在庇护、恩泽着阆中世世代代的老百姓。在牌匾四周还镌有六条无头金龙,这是因为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在阆中庙内只埋葬着张飞的身躯。
在敌万楼有四尊塑像,前面是张飞的儿子张绍和孙子张遵,两人一个手捧官帽,一个手持宝剑。象征着张飞文武双全。后面是张飞的两个部将雷同和吴班,他们两个手上拿的是白盔白甲,因为张飞的死和白盔白甲有关。
敌万楼后檐有金匾“虎臣良牧”。此匾为顺治年间四川提督李国英所题,所谓“虎臣”说张飞作战勇敢,为蜀国的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五虎上将之一,是朝廷的重臣。“良牧”指张飞是地方上的好官,张飞在阆中做了7年父母官,为当地的老百姓做了许许好事、实事,一是修筑阆中汉城;二是兴修水利;三是轻徭役、减赋税,大力支持奖励农桑产业发展。张飞的这些亲民、爱民、惠民政策的大力实施,是深得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敌万楼两侧各有木牌坊一座,敌万楼东侧有厢房10余间,均配以雕花隔扇门。敌万楼的天井中央,有巨鼎一只。走过巨鼎,上五级台阶便是大殿。
汉恒侯祠大殿
大殿阔五间,为歇山式大屋顶,砖雕拼合屋脊,为清同治时重修。檐下有题为“刚强直理”的金匾,为清果亲王所撰写。
殿内正中塑是二米多高的张飞文身帝王像,张飞是手拿玉笏,头戴冕旒。张飞为蜀国臣子,因此手拿玉笏;清嘉庆时张飞谥为桓侯大帝,为此头戴冕旒。塑像的两边写着付对联,上联是“园谢红桃大哥玄德二哥羽”,下联是“国留青史三分鼎势八分书”。是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1987年到阆中时所写。
在大殿外右侧墙壁上有块立马勒铭碑,也叫八濛碑。内容为:“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立马勒铭”。是张飞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曹将张郃后乘兴而写。右边石碑上有八个大字“纯正不曲,书如其人”,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对张飞的赞誉。说张飞刚正不阿,书法和人是一样的好,这个评价可以说是相当贴切。
大殿内右侧陈列着张飞生前曾使用的兵器:铁鞭和铁矛,铁鞭长1米余,四方形,宽约4公分。着手处为5节,中一节独圆,以便把握;以上有24节,尖端处有刃,重约20公斤。铁矛大小有两支:大的系后人所造;小的形式古朴,上端之刃曲折如蛇,传说这就是张飞在战场上使用的“丈八蛇矛”。
汉恒侯祠墓冢
穿过大殿,便是张飞墓冢,墓头建有一座墓亭,亭内起一石拱券,塑有张飞武身像。原像为明永乐年间铁铸,高1.65米,“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今为泥塑。张飞的塑像前面跪着杀害张飞的范强和张达。
当年,关羽父子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刘备闻讯,悲愤交加,要去讨伐吴国,为他的二弟报仇。他命张飞火速赶到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会合。张飞接到刘备的命令后,就命他的两个部下范强和张达三天之内做出白盔白甲,张飞的意思说要做一个白颜色的头盔和白颜色的盔甲,以祭奠二哥之死。但是这两个人却听成了要做一百个头盔和一百个盔甲。他们想三天再怎么都做不完,于是呈报张飞。张飞认为两人有意推脱,于是将两人狠打一顿。并且警告如不完成军法处置。范强、张达心想三天之内肯定做不好,与其被杀,不如杀他。于是他们两个连夜摸进张飞的帐中,乘张飞熟睡之际杀害了张飞,把头割了下来,连夜逃往吴国。但是当他们到了重庆的云阳后却听说吴国和蜀国却在议和,这两个人惊慌之下,把张飞的头抛入了云阳的江水中。后来一老渔翁将张飞的头打捞上来,认得是张飞将军,于是将其葬在云阳凤凰山下,这便是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的由来。
墓亭后的墓冢,就是张飞的长眠之地。历代人民缅怀张飞的丰功伟绩,为其培土修缮,如今墓冢长42米、宽25米、高8米。
不仅阆中人民缅怀张飞,连台湾同胞都对张飞敬爱有加,不远千里来拜祭他。台中市的福兴宫组织的“张桓侯大帝祭拜团”已连续七年赴阆中桓侯祠举行祭拜活动, 规模越来越大。敌万楼的“万夫莫敌”的那块牌匾就是他们所送。所谓福兴宫组织应该算是一个杀猪行业协会,里面有很多的大老板都是屠宰行业出身。因为张飞是杀猪的,也是屠宰行业出身。这些大老板认为张飞是他们屠宰行业的祖师爷,所以特来祭拜,保佑他们生意兴隆。阆中古城原南门瓮城外的上新街口,建有“孝义楼”,那也是屠宰行业供奉张桓侯的神楼。所以说张飞虽然死了,但他的英灵却永远保佑着阆中的人民,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将被永远传颂。[1]
.南充市旅游政务网[引用日期]重修禾山萧氏西汉翁祠堂碑记
重修禾山萧氏西汉翁祠堂碑记
时间:日&&
盖闻以孝治家者,其家也兴;以孝治族者,其族也望。是故复礼行孝,宗法不废;瞻祖祭奠,祀典无荒。考我萧氏,其史流长。溯源湘水,转徙武昌;流经昆山,派衍湖塘。梅轩肇基,兰桂腾芳。公生三子:长曰西爽,次曰西宪,幼曰西汉;其立禾山萧氏,总兹十有八堂。夫西汉翁者,神前祖上也。自宋元庆,擢授显扬。从君佐、云逸,经中叟、岫公;承球然、文镜、联发,至世衿、世玉,旋即瓜瓞兴旺。呜呼!其蕃者之盛,盖祖德之光也。是乃天佑萧氏,赐宦学之衣冠;神弼我族,盈门第之书香。然则家庙未兴,湮祖德于史迹;宗法莫继,失道统之纲常。倘使萧史之有佚,则其教化之无彰。故乃缙绅感愧,聚谋而兴土木; 胤胄同心,戮力以振萧纲。辛卯竣工,传祖训于万世;壬辰勒石,颂德范于八方。尔乃众派归宗,奉高庙以宣教;普天共祀,纪神功而效祥。留青史以导嗣,继周典而延飨。正龙脉之血统,联宗亲之桥梁。佑神前之苗裔,昭萧氏之辉煌。铭曰:禾山苍兮,屹祠庄兮。皇祖考兮,泽被乡兮。脉永承兮,德无疆兮。齐天地兮,斯可仰兮。壬辰年四月十二日龙湖刘德毓代萧氏宗室为记,黄冈陈自彪镌刻书丹。
已有条评论
您好:爱无止境
如果你对此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金点子平台反馈。
给逝去的亲友一份爱心,给自己一份爱的事业。
十大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六年正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