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有哪些科学家重要的科学...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相似的试题还有:
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材料一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学”(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知识界关注“西学”的重点有何变化?如何理解“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材料一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学”(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 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知识界关注“西学”的重点有何变化?如何理解“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这些趋向对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关注的重点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为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思想准备?请任选一事件概述其主导思想。当前位置:
>>>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
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的社会的“外国作品”的本质意义在于
A.全面吸收西方文化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形成尊重自然和宽容的心态D.建设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制度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模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主要考查你对&&维新变法思想&&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维新变法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出现的原因:
(1)特点:①把西学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2)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 ②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西学在我国的传播水平低,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④康有为本人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学有很深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更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采用儒家外衣的方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致。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2、代表人物: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3、主张:①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②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4、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5、影响因素: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1、开展: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2、阐释:维新,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维新变法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反对旧事物,实行新法。3、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开办学堂、著书立说,建议引导学生归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各自的观点和对封建思想的冲击、近代思想解放的贡献。 4、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由于维新运动的高涨,引起封建顽固势力的仇恨和攻击而展开的。洋务派也站在顽固派一边,形成了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尖锐对立。变与不变的矛盾空前激化,面对时代推来的问题,做出了两种相反的回答。5、意义:维新派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提出了系统的维新变法的理论和主张。通过这场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向西方寻找真理,学习新学的热潮。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意义,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由器物到制度层次的推进,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2、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3、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还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4、维新变法思想将救亡与政治变革结合在一起,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虽然没有取得实践上的成功,但是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对于开阔眼界、振奋民族精神、提高人们的参政热情,仍然有深远的影响。 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及原因:1、态度:(1)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2)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2、原因:(1)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2)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经历有关。
维新变法: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深感“亡国无日”。上书光绪帝,痛陈国难深重,应赶紧变法图强。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与慈禧太后意见不合,而企图借变法,巩固与强化自己的地位与权力。1898年1月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表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全部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这是一篇以皇帝名义宣布实行变法的宣言,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 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这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所不能容忍的。变与不变的矛盾发展为一场带血的斗争,变法运动遭到了失败。&&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所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看,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它留下的痕迹永不磨灭,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
发现相似题
与“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8030123012135247137134996931010204发现相似题当前位置: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大大密切了人们的交往。..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大大密切了人们的交往。当时人们可享用的包括①飞机②电子计算机③汽车④火车⑤磁悬浮列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⑤D.①②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山东省期中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大大密切了人们的交往。..”主要考查你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称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导致了列强开始争夺石油。)机械化:机械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运用电力或其他动力来驱动或操纵机械设备以代替手工劳动进行生产的措施或手段。利用机械设备但仍以人力或畜力推动而进行生产的,称为“半机械化”。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体力劳动的重要途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1、相同点:(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2、不同点:(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政治保障)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基础)3.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技术条件)4.市场的扩大(市场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1、经济层面:(1)促进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产业布局发生变化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等兴起;(4)生产管理制度发生变化;(5)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政治层面:(1)资本主义制度完善,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2)工人阶级进一步壮大,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3)各大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开始对外扩张,瓜分世界殖民地;(4)各国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3、社会层面:(1)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2)思想观念发生改变,现代化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展开瓜分中国的狂潮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3.中国近代科技获得一定的成就。福特T型汽车生产流水线:&
发现相似题
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大大密切了人们的交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82531934016218080174189426165292> 【答案带解析】不论在物理史还是在科学技术史上,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是...
不论在物理史还是在科学技术史上,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时刻在活动、在跳动”的时代,是一个不断有新发现、有新的理论突破的时代。这些新发现、新理论A.彻底否定了神学教义和传统的自然科学理论B.使科学研究领域从微观世界拓展到宏观世界C..包括电子和放射性理论、相对论、量子论等D.标志着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理论、相对论、量子论等理论产生。所以答案选C。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对论和量子论
考点分析:
考点1:经典力学
伽利略和牛顿的主要成就,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1、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提出日心说,根本动摇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2、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近代科学之父)
①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证据。用自制望远镜证实日心说的正确性。
②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③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是经典力学的奠基者。
3、牛顿:(微积分+经典力学)。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
4、牛顿经典力学
(1)内容: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海王星的发现是对其最成功的证明。
(2)历史地位:
①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②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③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去了蒸汽时代。
④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3)局限:无法解决物质热辐射现象+物质传播媒介问题
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相对论(20世纪,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①内容: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其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认为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
②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最大革命,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可以广泛的解释不同运动状态的物质,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极大的扩展了物理学的应用的领域,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的看待世界的途径。
2、量子理论:
A、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即辐射象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
B、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
C、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在此基础上,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②意义:是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基本人是有了革命性的认识;带动技术创新,为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奠定理论基础,推动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量子理论与相对论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历史学家沃尔特雷利说:“人的肉体由尘土构成;骨骼如岩石一般坚硬;血液在周身循环,犹如河川流贯大地;人的气息如同空气;人的体温则像为促使大自然更迅速滋生万物的太阳所激起的大地内部的热量。”与这段描述最为相符的思想是A.希腊先哲所倡导的“自由至上”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C.马丁·路德宣扬的“因信称义”D.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 
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指出,“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该文章A.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B.有利于挖掘农业生产的潜能C.对“大跃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D.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客观产物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认为:“联邦宪法之所以优越,主要原因在于立法者们……敢于要求人们节制自由,因为他们真诚地不想使自由破灭。”这一立法思想主要体现于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民直接选出C.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且实行三权分立D.建立联邦国家,规定不纳税的印第安人无选举权 
下图为《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曲线图》,该图第二个高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①“变法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阶级基础③实业救国思想产生④促使了新文化运动产生A.①②③
D.②④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C.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哪些科学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