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子的萌发萌发的条件

向日葵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
【编辑日期:】 【来源:
中国植保网】 【点击数:】
  种子的萌发是指生命活动微弱的种子转变成活生生的一株幼苗,它需要的基本条件是:健全的种子、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在田间还包括土壤的成分和结构。种子的萌发开始于吸收水分膨胀,水分子从果实带有花托遗迹(种柄)的一端通过吸水孔进入种子。种子中的亲水胶体(细胞质、蛋白质)吸收水分子后引起了一系列酶促反应,使得子叶中贮藏的物质转化成中间代谢物后向生长部位运输。种子在4℃时就可以萌发,在8~10℃时萌发较好,但最适宜的萌发温度是13~15℃。要想使种子萌发顺利并最终获得丰收,一定要先从种子入手,使种子成熟饱满,纯净,并加强贮藏保管,防止病虫侵害和避免潮湿、过热、过冷以及机械损伤,以保证种子的完整及高度的生活力。同时设法满足萌发其他条件,使之正常顺利出土,保证苗全苗壮。最好是在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可保温、保湿、吸胀,提高种子发芽率,使幼苗健壮。驱避地下虫害,隔离病毒感染。也可与种衣剂混用。
本网申明: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转载本网站的信息,务请注明来源。本网转载的其他媒体信息,旨在信息共享、服务"三农",
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不同意转载,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rowCount++;
主办单位:四川省农业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农业厅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四川凯普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序号:蜀ICP备号种子的萌发条件
种子的萌发条件
范文一:种 子 萌 发 的 条 件莱西望城中心中学
崔昊博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里面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其次是空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得到能量,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后是温度,种子内部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其它一系列生理活动,都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的。一、 外界条件1、 充足的水分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启动一系列酶的活动,开始萌发。不同种子萌发时吸水量不同。含蛋白质较多的种子如豆科的大豆、花生等吸水较多;而禾谷类种子如小麦、水稻等以含淀粉为主,吸水较少。一般种子吸水有一个临界值,在此以下不能萌发。一般种子要吸收其本身重量的25%~50%或更多的水分才能萌发,例如水稻为40%,小麦为50%、棉花为52%,大豆为120%,豌豆为186%。种子萌发时吸水量的差异,是由种子所含成分不同而引起的。为满足种子萌发时对水分的需要,农业生产中要适时播种,精耕细作,为种子萌发创造良好的吸水条件。2、适宜的温度各类种子的萌发一般都有最低、最适和最高三个基点温度。温带植物种子萌发,要求的温度范围比热带的低。如温带起源植物小麦萌发的三个基点温度分别为:0~5℃, 25~31℃, 31~37℃;而热带起源的植物水稻的三基点则分别为10~13℃,25~35℃,38~40℃。还有许多植物种子在昼夜变动的温度下比在恒温条件下更易于萌发。例如小糠草种子在21℃下萌发率为53%,在28℃下也只有72%,但在昼夜温度交替变动于28℃和21℃之间的情况下发芽率可达95%。种子萌发所要求的温度还常因其他环境条件(如水分)不同而有差异,幼根和幼芽生长的最适温度也不相同。不同植物种子萌发都有一定的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萌发都受影响。超过最适温度到一定限度时,只有一部分种子能萌发,这一时期的温度叫最高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种子萌发逐渐缓慢,到一定限度时只有一小部分勉强发芽,这一时期的温度叫最低温度。种子萌发了解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以后,可以结合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特性,选择适当季节播种。3、 足够的空气种子吸水后呼吸作用增强,需氧量加大。一般作物种子要求其周围空气中含氧量在10%以上才能正常萌发。含油种子,如大豆、花生等的种子萌发时需氧更多。空气含氧量在5%以下时大多数种子不能萌发。土壤水分过多或土面板结使土壤空隙减少,通气不良,均会降低土壤空气的氧含量,影响种子萌发。4、充足的阳光(少数植物)一般种子萌发和光线关系不大,无论在黑暗或光照条件下都能正常进行,但有少数植物的种子,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良好,如黄榕、烟草和莴苣的种子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萌发。这类种子叫需光种子。有些植物如早熟禾等的种子在有光条件下萌发得好些。还有一些百合科植物和洋葱、番茄、曼陀罗的种子萌发则为光所抑制,这类种子称为嫌光种子。需光种子一般很小,贮藏物很少,只有在土面有光条件下萌发,才能保证幼苗很快出土行光合作用,不致因养料耗尽而死亡。嫌光种子则相反,因为不能在土表有光处萌发,避免了幼苗因表土水分不足而干死。二、 自身条件1、有完整的和生命力的胚被昆虫咬坏了胚的种子不能萌发。种子在离开母体后,超过一定时间将丧失生命力而不能萌发,对不同种子而言其寿命时间长短不同。例如:柳种子仅有12小时,花生1年,小麦和水稻一般能活3年,白菜和蚕豆的能活5~6年。2、有足够的营养储备正常种子在子叶或胚乳中储存有足够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干瘪的种子往往因缺乏充足的营养而不能萌发。3、不处于休眠状态多数种子形成后,即使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暂时也不能萌发,这种现象被称为休眠。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种皮障碍。有些种子的种皮厚而坚硬,或种皮上附着蜡质层或角质层,使之不透水、不透气或对胚具有机械阻碍作用。二是有些果实或种子内部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比如某些沙漠植物在长期的生活中,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在种子表面具有水溶性抑制物质,只有在大量降雨后,这些抑制物质被洗脱掉才能萌发,以保证形成的幼苗不致因缺水而枯死。对于休眠的种子,若需促进萌发,应针对不同原因解除休眠。原文地址:种 子 萌 发 的 条 件莱西望城中心中学
崔昊博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里面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其次是空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得到能量,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后是温度,种子内部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其它一系列生理活动,都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的。一、 外界条件1、 充足的水分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启动一系列酶的活动,开始萌发。不同种子萌发时吸水量不同。含蛋白质较多的种子如豆科的大豆、花生等吸水较多;而禾谷类种子如小麦、水稻等以含淀粉为主,吸水较少。一般种子吸水有一个临界值,在此以下不能萌发。一般种子要吸收其本身重量的25%~50%或更多的水分才能萌发,例如水稻为40%,小麦为50%、棉花为52%,大豆为120%,豌豆为186%。种子萌发时吸水量的差异,是由种子所含成分不同而引起的。为满足种子萌发时对水分的需要,农业生产中要适时播种,精耕细作,为种子萌发创造良好的吸水条件。2、适宜的温度各类种子的萌发一般都有最低、最适和最高三个基点温度。温带植物种子萌发,要求的温度范围比热带的低。如温带起源植物小麦萌发的三个基点温度分别为:0~5℃, 25~31℃, 31~37℃;而热带起源的植物水稻的三基点则分别为10~13℃,25~35℃,38~40℃。还有许多植物种子在昼夜变动的温度下比在恒温条件下更易于萌发。例如小糠草种子在21℃下萌发率为53%,在28℃下也只有72%,但在昼夜温度交替变动于28℃和21℃之间的情况下发芽率可达95%。种子萌发所要求的温度还常因其他环境条件(如水分)不同而有差异,幼根和幼芽生长的最适温度也不相同。不同植物种子萌发都有一定的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萌发都受影响。超过最适温度到一定限度时,只有一部分种子能萌发,这一时期的温度叫最高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种子萌发逐渐缓慢,到一定限度时只有一小部分勉强发芽,这一时期的温度叫最低温度。种子萌发了解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以后,可以结合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特性,选择适当季节播种。3、 足够的空气种子吸水后呼吸作用增强,需氧量加大。一般作物种子要求其周围空气中含氧量在10%以上才能正常萌发。含油种子,如大豆、花生等的种子萌发时需氧更多。空气含氧量在5%以下时大多数种子不能萌发。土壤水分过多或土面板结使土壤空隙减少,通气不良,均会降低土壤空气的氧含量,影响种子萌发。4、充足的阳光(少数植物)一般种子萌发和光线关系不大,无论在黑暗或光照条件下都能正常进行,但有少数植物的种子,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良好,如黄榕、烟草和莴苣的种子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萌发。这类种子叫需光种子。有些植物如早熟禾等的种子在有光条件下萌发得好些。还有一些百合科植物和洋葱、番茄、曼陀罗的种子萌发则为光所抑制,这类种子称为嫌光种子。需光种子一般很小,贮藏物很少,只有在土面有光条件下萌发,才能保证幼苗很快出土行光合作用,不致因养料耗尽而死亡。嫌光种子则相反,因为不能在土表有光处萌发,避免了幼苗因表土水分不足而干死。二、 自身条件1、有完整的和生命力的胚被昆虫咬坏了胚的种子不能萌发。种子在离开母体后,超过一定时间将丧失生命力而不能萌发,对不同种子而言其寿命时间长短不同。例如:柳种子仅有12小时,花生1年,小麦和水稻一般能活3年,白菜和蚕豆的能活5~6年。2、有足够的营养储备正常种子在子叶或胚乳中储存有足够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干瘪的种子往往因缺乏充足的营养而不能萌发。3、不处于休眠状态多数种子形成后,即使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暂时也不能萌发,这种现象被称为休眠。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种皮障碍。有些种子的种皮厚而坚硬,或种皮上附着蜡质层或角质层,使之不透水、不透气或对胚具有机械阻碍作用。二是有些果实或种子内部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比如某些沙漠植物在长期的生活中,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在种子表面具有水溶性抑制物质,只有在大量降雨后,这些抑制物质被洗脱掉才能萌发,以保证形成的幼苗不致因缺水而枯死。对于休眠的种子,若需促进萌发,应针对不同原因解除休眠。
范文二:1种子萌发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_____。_______或_____ 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后,________发育,突破种皮,形成_____。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 幼根的结构有哪些?2、 芽的结构有哪些?3、什么是居间生长?自主学习1、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______。2、 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
增加____________,一方面要靠_
__________。3、 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_____发育成的。芽在发育的时候,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组成,枝条上的_____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4、 小麦、水稻、竹子等一些植物,可以通过_____使茎急剧长高。5、“小麦清明拔三节,新笋一夜成高竹”就是对_________的形象描述。当堂练习《基础训练》P15—P18植株的生长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运用观察的方法探究植物茎的生长过程,并能用相关的知识解释。2、
让学生知道年轮形成的简单过程3、
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无机盐。知识回顾: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2、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____________,一方面要靠伸长区___________。自主学习(小组完成实验,按1——3步骤进行)1、取一段柳树的枝条,肉眼观察看它有几部分组成。2、用解剖针扎一扎横切面上的质部和髓,试试哪部分最坚哽哪部分较疏松?3、用手剥一剥树皮,试一试能不能剥掉,剥去树皮后用手摸一摸内侧有什么感觉? 探究释疑,合作交流4、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以及形成层的特点。5、什么叫年轮?年轮是怎样形成的?我们怎样推测树木的年龄?6、植株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缺乏时会怎么样?试一试: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又说“粪大水勤,不用问人”。这两种说法是否符合科学种田的道理?当堂练习《基础训练》P15—P18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
导学案学习目标: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学习过程:一、
学前准备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
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
,形成新的
,3、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是从茎的
部分渗出来的。4、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的
作用散失的。5、一株玉米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比人一天喝的水还多,有的植物还不止这么多,那么多的水分都用来组成植物体了吗?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认识叶片的基本结构1、
自学教材第113页学习徒手切片的制法。2、
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结合《叶片结构示意图》归纳叶片基本结构:。讨论问题:“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深吗?为什么?”3、 拓展反思,讨论交流:如何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学习任务二:描述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 ℃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相互交流,得出结论: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思考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讨论总结: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拓展延伸:“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讨论得出结论:-----------------------------学习任务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⑴观察图Ⅲ—25生物圈的水循环。⑵四人小组根据问题思考:“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讨论、交流、总结: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观察图Ⅲ—25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讨论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讨论回答:P116《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学习目标】1、理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2、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二、【课前小测】 (每空1分,共3分)
小测得分:(
)1、蒸腾作用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
。2、蒸腾作用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提高大气
。三、【新知预习】阅读P119-122页,并完成以下习题。1、概念:绿色植物利用
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
,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光合作用。2、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
、繁殖的需要,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3、场所: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含
,就都有能够制造有机物。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四、【实验操作】(每空1分,共8分)1、暗处理:实验前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让叶中的
运去或耗尽,让实验效果更明显,更有说服力。)2、遮光、照光:用黑纸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实际上是作对照实验,用同一片叶,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变量,即和
。)3、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摘下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热,将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便于观察颜色的变化,(是因为叶绿素
溶于酒精,隔水加热是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使酒精燃烧引起安全事故。)4、漂洗:用清水把叶片上的物质(如:酒精、叶绿素等)冲冼掉。5、染色:向叶片上(见光的地方和不见光的地方)滴加碘液,(淀粉的特点之一是遇碘变
色。)6、观察现象:滴上碘液后,我们发现叶片见光的地方变成了
色,用黑纸夹起的地方未变蓝。7、实验结论:(1)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2)
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五、【知识结构】(一)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步骤:暗处理→ 遮光和照光→脱色→漂冼→染色→观察现象→实验结论(二)光合作用1、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光合作用。2、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3、场所: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含叶绿体,就都有能够制造有机物。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六、【巩固小测】:
(每题1分,共11分)
小测得分:(
)1、生物实验举小组要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在用黑纸片遮盖叶片时应该遮住(
)A.一整片叶的上、下两面
B.一整片叶的上面C.一片叶的一部分的上面
D.一片叶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2、小明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用了一种绿色叶片上有黄色斑纹的植物,经过阳光照射后,用碘液处理,叶的绿色部分变成蓝色,而黄斑部分却未变成蓝色。这一事实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A.叶绿体
B.二氧化碳
D.光3、如果把绿叶比作“绿色工厂”,它的“车间”是(
C.叶肉细胞
D.叶脉4、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哪项不是光合作用提供的(
)A.动物和人类食物的来源B.动植物和人类的能量来源C.动植物和人类所需氧气的来源D.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5、右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脱去叶片中叶绿素的是(
)6、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A.叶片健康与否
B.有无叶绿体
C.有光或无光
D.无机物7、人类及动物的食物最终来自于(
B.植物的有机物
C.光合作用
D.无机物8、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D.叶绿体9、大葱埋在土里的部分为白色,而露出地面的部分通常会变成绿色,这可以作为下列哪句话的实例(
)A.叶绿体中含叶绿素
B.叶绿体在光下可以合成有机物C.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D.叶呈绿色是因为含有叶绿素10、我们用木材烧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并能将水烧开,木材中贮存的能量是(
)A.太阳光能
B.电灯的光能C.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D.土壤中的能量11、将马铃薯长时间放在有光的地方,其表皮下会出现一小薄层绿色,这是因为(
)A.光合作用产生叶绿素
B.呼吸作用产生叶绿素C.光促使了叶绿素的形成
D.光促使了马铃薯的发芽课堂反馈 班级 姓名 90% 70% 50% 30%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导学案一、自主探究:学习任务一:了解有机物是如何构建植物体的。有机物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1、学生举例说明:植物本身的组成成分离不开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小麦含淀粉,桃含糖分,菠菜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等)2、自学教材讨论后回答:从细胞水平上分析植物体主要是构成的。比如:
。从器官水平上看,植物是由构成的。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除了水、无机盐外,主要成分还有各种有机物,有机物是构建植物的基础,那么有机物对于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什么作用呢?学习任务二:探究有机物是如何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阅读教材P123演示实验1,回答下列问题:1、猜测: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吗?______________2、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_________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_________还有一部分________拓展反思:1、夏天,刚收获的新鲜小麦能不能长期堆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萌发种子中的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了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示实验2、有机物分解时产生二氧化碳观察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_____________,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___还产生___ 演示实验3、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参与提出问题分析讨论:甲乙两瓶的种子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现象将会如何?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科学证明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需要______的参与拓展反思:储藏甘薯的窑时间长了能不能直接下去?为什么?怎样做?_______________ 阅读P125第二段,呼吸作用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所_______________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反思:庄稼长期被水淹了,往往会死亡,原因是什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怎么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任务三:认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小组讨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还有什么作用?其他生物有呼吸作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植物和我们一样,也要进行呼吸,而且也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所有的生物都要呼吸,说明: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阅读P126“技能训练”,回答: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二、1、对本节知识归纳,构建知识体系2、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你明白了哪些道理?三、尝试应用如何贮藏粮食、水果可延长其寿命?四、检测1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间是()A只在白天B、白天和黑夜C只在光下D、只在黑夜2下列哪种农业措施能改善根系的呼吸作用(
)A、施肥B、浇水C、中耕松土 D、锄草3、农田淹水后必须及时排涝,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A、能量
C、二氧化碳
D、阳光4、植物的任何部位都进行( )A、 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5、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A.表皮细胞
B.叶肉细胞
C.保卫细胞
D.所有活细胞6、植物呼吸作用与光照的关系是(
)A.必须在黑暗中进行
B.必须在阳光下进行C.与光照无关
D.有光呼吸作用强,无光呼吸作用弱7、在农业生产中,为了利于植物呼吸,常采取的措施是(
)A.大量使用有机肥
B.大量施用无机肥C.大量浇水
D.中耕松土8、我国北方农村里常将马铃薯储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测量窖内的二氧化碳含量
B.测量窖内的氧气含量C.主要是为了照明
D.测睛窖内一氧化碳的含量9、贮藏水果、蔬菜要保持低温是因为(
)A.促进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弱C.温度低可以减少细菌病害
D.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10、新疆哈密地区昼夜温差大,哈密瓜较甜,是因为(
)A.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强烈
B.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微弱C.光合作用微弱,呼吸作用强烈
D.光合作用微弱,呼吸作用微弱五、能力提升:在可控制温度和大气成分的温室中,以人工配制营养液无土栽培蔬菜。请回答下列问题:1、春天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时,为使作物增产,除满足无机盐的需求外,应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的浓度。2、当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温室温度应,以降低蔬菜的3、要验证绿色植物呼吸过程放出二氧化碳,以下哪个实验条件是必须的?(
)A.用一株叶片多的植物
B.要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C.把植物淹没在水中D.用一株幼小植物4、储藏中的粮食会因为呼吸作用造成一定的损失,为了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损失,应采取哪些措施?
范文三:种子的萌发条件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教学过程:(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一、导入:提出问题: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并引入课题: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5、总结: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二)种子萌发的过程: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4、提出问题: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组织学生发言。总结: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3、总结: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应的结果。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三、巩固:(如时间不够,可做为课下练习)1、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成?2、子叶出土与不出土的种子,在播种时深度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一、种子萌发的条件: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二、种子萌发的过程: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探究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材料用具:取饱满健壮的红皮小麦种子和白皮小麦种子若干粒,刀片一个,镊子一个,培养皿4个,卫生纸若干张,清水,标签,胶水等。
实验步骤:(1)浸种使小麦种子萌动。(2)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0粒和白皮小麦200粒分别放在标有1号和2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3)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粒和白皮小麦20粒,分别切下它们的胚,分别放置胚和胚乳部分。(4)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分两部分放在标有3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5)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乳部分,分两块放在标有4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①3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②4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乳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③设置1号和2号培养皿的意义是什么? 。④试根据探究性实验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胚和胚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⑤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什么?⑥有兴趣的同学可将红皮小麦的胚
范文四:种子的萌发今天我们继续上节课的内容——种子的萌发,上节课,我们讲解了种子萌发的所需要的自身条件,请大家回忆一下,是哪些自身条件呢?为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掌握的情况,老师将点一位同学回答。谁愿意回答?A同学请你回答一下。A同学回答:种子发育完全,完好无损,已通过休眠阶段,在种子的寿限之内。 很好,A同学回答非常正确,请坐。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就是种子发育完全,种子完好无损,已通过休眠期,在种子的寿限之内这四点。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答案是否定的,种子萌发不仅需要自身的内部条件还需要一定环境条件。到底哪些环境条件是必须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假设,给你们每人一粒具备自身条件的种子,你们使其萌发长芽,你一般会怎么做呢?大家讨论一下。B同学请你说说你将怎么做?B同学回答:将其埋在土壤中,浇水,施肥。C同学请你也说说你将怎么做?C同学回答:将其埋在土壤中,浇水,施肥,放在一定的温度中。请坐,从上面两位同学中,大家能猜猜哪些是种子萌发必需的环境条件呢?大家会说: 土壤、浇水、施肥我听到大家说土壤、浇水、施肥等那这些条件是种子萌发必需的环境条件吗?带着这个问题,下面看一个演示实验:看到图中的盛有半杯纯净水的A、B两个烧杯,每个烧杯中分别放着一个棍,有6颗种子分别系在棍上,这6颗种子都满足萌发所需的内部条件。最下面的种子3和6浸在水中;中间的种子2和5下端浸在水中,上端留在空气中;最上面的种子1和4暴露在空气中。将A烧杯中的种子置于25℃的环境中培养,B烧杯中的种子置于0℃的环境中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得到如下结果:实验中的六颗种子,只有A烧杯中2号种子萌发长芽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我们来 一 一 分析。先将A烧杯中的3颗种子对比分析:看图,未萌发的1与将萌发的2的不同条件是,1没有接触到烧杯中的水,2接触到了烧杯中的水,其实空气中含有一定的水分,所以1和2都接触到了水分,但1没有接触到充足的水分。2好接触到了充足的水分,2号种子发芽,说明充足水分是种子萌发必须的环境条件。将萌发的2与未萌发的3比较,两者不同条件是3完全浸没在水中。水中的氧气含量很少,所以3没有接触到足量的氧气,2号上端暴露在空气中,能接触到足量的氧气,2好发芽了,说明足量的氧气是种子萌发的必须环境条件。将萌发的2与未萌发的5对比,两者所处环境的不同点是:2在25℃的环境培养而5在0℃的环境中培养,说明种子的萌发还需要适宜的温度。为什么不将2与其他几粒种子比较呢?这是因为将2 与4与6先比就不满足生物实验需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故没有比较的必要。那刚才提到的土壤、肥料呢?实验中没有施肥、也没有土壤,2号种子同样萌发长芽了,说明土壤和肥料不是种子萌发的必需外界条件。那为什么要用到土壤和肥料呢?土壤可以储存水分、氧气、肥料,在种子发育长成植株后,土壤不但可以稳固植株,同时提供水分和肥料。上节课讲过胚将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那为什么还要施肥呢?其实施肥是为萌发的种子发育而来的植株提供营养。故土壤和肥料都不是种子萌发的必需环境条件。那为什么充足的水分、足量的氧气、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必须环境条件呢?种子浸水后种皮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气进入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加强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同时使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种子之外。种子内储存的养料需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被分解利用。此外,种子在吸水后胚和胚乳会体积增大,种皮在胚和胚乳的压迫下,易于破裂,为芽突破种皮提供了条件。种子在吸收足够氧气后才来正常地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供种子萌发所需。有了适宜的温度种子才能正常吸水,旺盛呼吸,顺利利用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发育。根据上面的讲解,可以看出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的。水分、空气和温度三个因素外部条件也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的。板书:种子萌发的条件一、 自身条件二、 环境条件1、 充足的水分2、 足量的氧气3、 适宜的温度上述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副板书:单一变量原则
范文五:八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学科 题目 导 学 目 标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上一节课所学的种子结构知识,思考:一粒种子要萌发成一棵幼苗,种子本 身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2.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难点) 生物 累计 课时 种子萌发的条件 1.分析说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 (重点) 备课人 杨晓军 日期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结合课本第 6 页技能卡,完成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 (2)根据自已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提出假设: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 (3)设计实验: 材料用具: 方法步骤: 预期现象: (4)如果实施该实验后,实验现象与预期现象一致,那么即可得出结沦: 3.种子的发芽率 结合课本第 7 页实际用,完成下列问题: 能播种使用。 合作研讨 1.小麦如果贮藏不当,虫子往往咬坏小麦胚。在小麦粒中,胚芽仅占 2%,其余为麸子和胚乳。虽然 胚芽的占有率很小,但却含有高浓度的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脂肪、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 矿物质等。美国著名营养学家哈尔则指出:半杯胚芽所含的蛋白质相当于四个鸡蛋的蛋 白质,所含的维生素 Bi 是每天人体需要量的 3.5 倍。因此,虫子最爱吃胚的部位。小绀同学讨 论:被虫子咬坏胚的小麦种子为什么不能萌发? 。发芽率在 以上时,才 萌发的种子数占全部被测种子数的百分率,叫做种子的 。 。 吗?1阅读详情:2。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小组同学讨沦:在探究实验设计中,需要 注意哪些事项?3.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小组同学讨 论分析.种子萌发为什么需要适量的水分,为什么需要适宜的温度,为什么需要充足的空气?当堂检测 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 A.土壤、空气、水分 C.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 2.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是 A.完整的活的胚 C.无机物 A.种子在不停地吸水 C.种子在不停地进行呼吸 4.下列最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是 A.潮湿松软的土壤 C.冰冻的土壤 确的是 ( ) B.吸足水分,可使有机物转化 D.吸足水分,可提高种子的温度 ( ( ) B.有机物 D.完整的子叶 ) B.种子在不停地提供养料 D.种子在不停地运输养料 ) ( ) B.水分、光照、温度 D.土壤、温度和空气3.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其根本原因是(B.干旱疏松的土壤 D.潮湿板结的土壤5.下列有关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的原因的叙述,不正 A.吸足水分,可使种皮变软,胚容易突破种皮 C.吸足水分,可使转化后的有机物溶解于水 播种的是 A.60% ( ) C.75% D。94%6.下列四项是经测定得到的某种子发芽率,最适宜 B.70%7.下面是一个同学所做的“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分”的实验。他准备了两个玻璃瓶,一号瓶内 放入 10 粒绿豆种子,在瓶中加入适量水;二号瓶内放入 10 粒蚕豆种子,瓶中没有加水。两个瓶子 都放在温度适宜、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两天后,一号瓶中的绿豆种子萌发了,二号瓶中的蚕豆种 子没有萌发。所以,他得出了“种子萌发需要水” 这一实验结论。 (1)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2)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合理吗? 为什么? (3)该同学在一号瓶中加入适量水,二号瓶中不 加水,这是为了形成 。2
范文六: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摘 要: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中的一个探究性实验,它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和解决问题,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1]关键词:探究 种子萌发 环境条件1.实验目的知识目标: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实践能力;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④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合作互助的精神和面对挫折不屈服的优良品质;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2]2.实验过程2.1提出问题一上课,我就提出了“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家想不想知道大树是怎样由种子长成一棵大树的呢?看到同学们的反应,我又提出了“是不是什么样的种子种下去都会发芽呢?也请大家来猜一猜它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发芽呢?”。2.2实验设计(1)实验材料绿豆种子、空的矿泉水瓶、清水、滴管、黑塑料袋、纱布、冰箱(2)同学们自由结合分组,每组自选一个因素来研究制定可行的方案,验证此因素是否必要。(3)各组通过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a组:1、3号能萌发,2号不能萌发b组:1号能萌发,2号不能萌发c组:1、3号能萌发,2、4、5、6号不能萌发d组:2、5号能萌发,4号部分萌发,1、3、6号不能萌发2.3实验操作a组(水分)对比实验如下:分别标记三个矿泉水瓶,1号满水,2号没水,3号放湿纱布,各将10粒种子放入瓶中室温下观察。 b组(光照和温度)对比实验如下:分别标记三个矿泉水瓶,1号室温有光照,2号室温套黑塑料袋,3号放入冰箱无光照,各将10粒种子放入瓶中观察。c组(水分和温度)对比实验如下:分别标记六个矿泉水瓶,1号室温满水,2号室温没水,3号室温放湿纱布,4号满水放入冰箱,5号没水放入冰箱,6号放湿纱布放入冰箱,各将10粒种子放入瓶中观察。d组(氧气和水分)对比实验如下:分别标记六个矿泉水瓶,1号满水拧紧盖,2号放湿纱布拧紧盖,3号没水拧紧盖,4号满水不拧盖,5号放湿纱布不拧盖,6号没水不拧盖,在室温下各将10粒种子放入瓶中观察。四组均按照各自的设计方案完成了操作,我给同学们留了课下时间来进行观察,下堂课时我们将根据每组的实验结果来确定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同学们每天定时观察实验现象,为种子换水、保持纱布湿润并作详细的记录。3.实验结论3.1各组实验结果a组:1号2粒萌发,2号无萌发,3号10粒萌发b组:1、2、3号无萌发c组:1号1粒萌发,2号无萌发,3号10粒萌发,4、5、6号无萌发d组:1、3、6号无萌发,2号6粒萌发,4号2粒萌发,5号10粒萌发3.2各组结果分析a组:实验数据与预测基本一致,说明水分是萌发的必需条件。只是1号少部分萌发,可能是水分过多导致。b组:实验数据2、3号与预测一致,1号相反,说明除温度和光照外,种子萌发还需别的条件。c组:实验数据与预测基本一致,1~3号证明水分是萌发的必需条件。4~6号有水分,对比室温低温时不能萌发,说明温度也是萌发的必需条件。而1号萌发比预测的少,说明还有别的条件。d组:实验数据与预测基本一致,说明空气和水分是萌发的必需条件。而2号萌发少可能因为拧紧盖后瓶中空气变少导致。3.3实验总结大家相互讨论了各自的实验结果并给予了建议:a组1号萌发少,d组同学认为是瓶中水多而空气少导致,如果半瓶水就好了,同时也建议a组在实验时应拧上盖,排除空气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b组没有萌发,大家认为是没有水分的原因,对于光照,都认为可在原设计方案中再加入水分,同时不拧盖再进行一组对比实验来验证;c组1号萌发少,a组同学说是和他们犯了一样的毛病,水多空气少,所以空气也是萌发不能少的;d组1号没有萌发,他们自己总结是水满而又拧紧了盖,瓶中没有空气,因此没有萌发,而2号萌发也少是因为拧紧盖隔绝了空气,但瓶中还有一部分萌发所需的空气,大家也都认同了他们的分析。各组对比了实验结果并相互作了分析,最终结论:空气、水分、温度是种子萌发必需的外部条件,而光照则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李成文,张玲.“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学设计.《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第24期(中学理科·第8期).[3]刘力.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三例.生物学教学.2003年(第28卷)第10期.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摘 要: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中的一个探究性实验,它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和解决问题,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1]关键词:探究 种子萌发 环境条件1.实验目的知识目标: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实践能力;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④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合作互助的精神和面对挫折不屈服的优良品质;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2]2.实验过程2.1提出问题一上课,我就提出了“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家想不想知道大树是怎样由种子长成一棵大树的呢?看到同学们的反应,我又提出了“是不是什么样的种子种下去都会发芽呢?也请大家来猜一猜它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发芽呢?”。2.2实验设计(1)实验材料绿豆种子、空的矿泉水瓶、清水、滴管、黑塑料袋、纱布、冰箱(2)同学们自由结合分组,每组自选一个因素来研究制定可行的方案,验证此因素是否必要。(3)各组通过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a组:1、3号能萌发,2号不能萌发b组:1号能萌发,2号不能萌发c组:1、3号能萌发,2、4、5、6号不能萌发d组:2、5号能萌发,4号部分萌发,1、3、6号不能萌发2.3实验操作a组(水分)对比实验如下:分别标记三个矿泉水瓶,1号满水,2号没水,3号放湿纱布,各将10粒种子放入瓶中室温下观察。 b组(光照和温度)对比实验如下:分别标记三个矿泉水瓶,1号室温有光照,2号室温套黑塑料袋,3号放入冰箱无光照,各将10粒种子放入瓶中观察。c组(水分和温度)对比实验如下:分别标记六个矿泉水瓶,1号室温满水,2号室温没水,3号室温放湿纱布,4号满水放入冰箱,5号没水放入冰箱,6号放湿纱布放入冰箱,各将10粒种子放入瓶中观察。d组(氧气和水分)对比实验如下:分别标记六个矿泉水瓶,1号满水拧紧盖,2号放湿纱布拧紧盖,3号没水拧紧盖,4号满水不拧盖,5号放湿纱布不拧盖,6号没水不拧盖,在室温下各将10粒种子放入瓶中观察。四组均按照各自的设计方案完成了操作,我给同学们留了课下时间来进行观察,下堂课时我们将根据每组的实验结果来确定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同学们每天定时观察实验现象,为种子换水、保持纱布湿润并作详细的记录。3.实验结论3.1各组实验结果a组:1号2粒萌发,2号无萌发,3号10粒萌发b组:1、2、3号无萌发c组:1号1粒萌发,2号无萌发,3号10粒萌发,4、5、6号无萌发d组:1、3、6号无萌发,2号6粒萌发,4号2粒萌发,5号10粒萌发3.2各组结果分析a组:实验数据与预测基本一致,说明水分是萌发的必需条件。只是1号少部分萌发,可能是水分过多导致。b组:实验数据2、3号与预测一致,1号相反,说明除温度和光照外,种子萌发还需别的条件。c组:实验数据与预测基本一致,1~3号证明水分是萌发的必需条件。4~6号有水分,对比室温低温时不能萌发,说明温度也是萌发的必需条件。而1号萌发比预测的少,说明还有别的条件。d组:实验数据与预测基本一致,说明空气和水分是萌发的必需条件。而2号萌发少可能因为拧紧盖后瓶中空气变少导致。3.3实验总结大家相互讨论了各自的实验结果并给予了建议:a组1号萌发少,d组同学认为是瓶中水多而空气少导致,如果半瓶水就好了,同时也建议a组在实验时应拧上盖,排除空气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b组没有萌发,大家认为是没有水分的原因,对于光照,都认为可在原设计方案中再加入水分,同时不拧盖再进行一组对比实验来验证;c组1号萌发少,a组同学说是和他们犯了一样的毛病,水多空气少,所以空气也是萌发不能少的;d组1号没有萌发,他们自己总结是水满而又拧紧了盖,瓶中没有空气,因此没有萌发,而2号萌发也少是因为拧紧盖隔绝了空气,但瓶中还有一部分萌发所需的空气,大家也都认同了他们的分析。各组对比了实验结果并相互作了分析,最终结论:空气、水分、温度是种子萌发必需的外部条件,而光照则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李成文,张玲.“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学设计.《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第24期(中学理科·第8期).[3]刘力.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三例.生物学教学.2003年(第28卷)第10期.
范文七: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摘要: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中的一个探究性实验,它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和解决问题,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体现了小学科学是一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初步认识世界,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1]关键词:探究
环境条件一、实验目的知识目标: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培养学生具有收集和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合作互助的精神和面对挫折不屈服的优良品质;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2]二、课前准备准备种子萌发过程的视频及实验所需的材料、设备三、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一上课,我就提出了“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候,大家想不想知道大树是怎样由种子长成一棵大树的呢?”听完我的问题,同学们都很兴奋,想马上知道答案。我就放了种子萌发过程的视频,在看的过程中,同学们不时的会说“太神奇了!”、“它怎么会这样长呢?”等等。看到同学们的反应,我又提出了“是不是什么样的种子种下去都会发芽呢?也请大家来猜一猜它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发芽呢?”听完我的问题,同学们开始热烈讨论:大家都知道只有活种子才会发芽,死种子不会发芽;而种子萌发的条件,大家意见不统一,有认为空气和水分不可缺少,有认为光照不可缺少,还有认为温度和水分不可缺少。于是我对各种意见小结提出萌发必需的假设条件:温度、水分、空气、光照。对于假设条件,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意见,于是我就提出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从而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2、实验设计:2-1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空的矿泉水瓶、清水、滴管、黑塑料袋、纱布、冰箱2-2
同学们自由结合分组,每组自选一个因素来研究制定可行的方案验证此因素是否必要。2-3
各组通过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A组:1、3号能萌发,2号不能萌发B组;1号能萌发,2、号不能萌发C组:1、3号能萌发,2、4、5、6号不能萌发D组:2、5号能萌发,4号部分萌发,1、3、6号不能萌发同学们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我了解了一下各组的方案,每组都有不足,我并不急于纠正,而是想让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3、实验操作A组(水分)对比实验如下:分别标记三个矿泉水瓶,1号满水,2号没水,3号放湿纱布,各将10粒种子放入瓶中室温下观察。B组(光照和温度)对比实验如下:分别标记三个矿泉水瓶,1号室温有光照,2号室温套黑塑料袋,3号放入冰箱无光照,各将10粒种子放入瓶中观察。C组(水分和温度)对比实验如下:分别标记六个矿泉水瓶, 1号室温满水,2号室温没水,3号室温放湿纱布,4号满水放入冰箱,5号没水放入冰箱,6号放湿纱布放入冰箱,各将10粒种子放入瓶中观察。D组(氧气和水分)对比实验如下:分别标记六个矿泉水瓶, 1号满水拧紧盖,2号放湿纱布拧紧盖,3号没水拧紧盖,4号满水不拧盖,5号放湿纱布不拧盖,6号没水不拧盖,在室温下各将10粒种子放入瓶中观察。四组均按照各自的设计方案完成了操作,我给同学们留了课下时间来进行观察,下堂课时我们将根据每组的实验结果来确定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同学们每天定时观察实验现象,为种子换水、保持纱布湿润并作详细的记录。四、实验结论1、各组实验结果A组:1号2粒萌发,2号无萌发,3号10粒萌发B组:1、2、3号无萌发C组:1号1粒萌发,2号无萌发,3号10粒萌发,4、5、6号无萌发。 D组:1、3、6号无萌发,2号6粒萌发,4号2粒萌发,5号10粒萌发,2、各组结果分析A组:实验数据与预测基本一致,说明水分是萌发的必需条件;只是1号少部分萌发,可能是水分过多导致。B组:实验数据2、3号与预测一致,1号相反,说明除温度和光照外,种子萌发还需别的条件。C组:实验数据与预测基本一致,1-3号证明水分是萌发的必需条件; 4-6号有水分,对比室温低温时不能萌发,说明温度也是萌发的必需条件。而1号萌发比预测的少,说明还有别的条件。D组:实验数据与预测基本一致,说明空气和水分是萌发的必需条件。而2号萌发少可能因为拧紧盖后瓶中空气变少导致。3、实验总结大家相互讨论了各自的实验结果并给予了建议:A组1号萌发少,D组同学认为是瓶中水多而空气少导致,如果半瓶水就好了,同时也建议A组在实验时应拧上盖,排除空气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B组没有萌发,大家认为是没有水分的原因,对于光照,都认为可在原设计方案中再加入水分,同时不拧盖再进行一组对比实验来验证;C组1号萌发少,A组同学说是和他们犯了一样的毛病,水多空气少,所以空气也是萌发不能少的;D组1号没有萌发,他们自己总结是水满而又拧紧了盖,瓶中没有空气,因此没有萌发,而2号萌发也少是因为拧紧盖隔绝了空气,但瓶中还有一部分萌发所需的空气,大家也都认同了他们的分析。各组对比了实验结果并相互作了分析,最终结论:空气、水分、温度是种子萌发必需的外部条件,而光照则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五、结论与分析这次探究实验让同学们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并付诸实施,得到实验结果后,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经验,并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在实验过程的各个阶段,老师要始终坚持指导、激发和鼓励学生,推动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几天来坚持对种子萌发条件的观察、记录、比较的探究,使同学们既学习了侧重于观察、记录、比较的探究性活动方法和技能,又进一步体会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但对于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和收集、处理图文信息能力的提高效果并不明显,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尝试、探索更为之有效的教学方法。[3]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李成文、张玲.“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学设计.《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第24期(中学理科·第8期)[3]刘力.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三例.生物学教学2003年(第28卷)第10期
范文八: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生物导学稿 2013年
预备课时:
教学目标:1简述种子萌发的外界和内部条件2会测种子发芽率。3会应用变量单一,设计对比实验。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难点:探究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的过程教学过程【复习检测:】1. 种子的胚具有的结构是
。2.在菜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的是
D.子叶3.种子萌发应具备的内在条件是(
) A.适宜的温度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完整的活的胚【预习检测:】1、种子萌发应具备的外界条件是
。【知识点拨】:一、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完整的活胚,通过休眠期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三、实际用:1、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方式:松土、浇水、覆膜等2、测定种子萌发率:发芽率=萌发种子数/全部被测种子数×100%发芽率在
以上才可播种【测一测】(1)要确定某一因素是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外界条件,可以通过
实验来证明。(2)种子萌发必须有适当的外界条件,即
。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此外,有些种子的萌发还受着光的影响。(3)大多数农作物在春天播种,是为了满足
这一萌发条件,在播种之前要松土,是为了使种子得到
,如果长期不下雨,还要
。2.子叶或胚乳里贮存的营养物质,能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必需条件是(
)A.种子含水分多
B.空气干燥
C.温度适宜
D.阳光充足3.种子萌发时需要空气,其根本原因是(
)A. 种子在不停地吸收水分
B.种子在不停地提供养料B. C.种子在不停地进行呼吸
D.种子在不停地运送养料4.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A. 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蛀空了的水稻B.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5.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随机选出了1000粒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有40粒种子未发芽,则这批种子的发芽率为
D.90.6%6.下列四项是已经测得的某种子的发芽率,最适宜播种的是(
D.94%7.我国北方在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俗称地膜覆盖)的方法来促进提早出苗的原因是
)A.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B.防止虫害破坏 C.保温、保湿、有利萌发
D.防止风沙8.大米和豆瓣在肥沃的土壤中不能长出幼苗的原因是(
)A.没有种皮
B.土壤肥料不足
C.没有胚根
D.没有完整的胚能力提高9.玉米种子在萌发出幼苗后变得空瘪的原因是胚乳里的营养物质(
)A.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掉B.胚根吸收掉C.胚吸收发育成幼苗D.土壤动物吃掉10.分别咀嚼几粒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你会发现萌发的小麦种子有甜味,这是因为(
)A.种子中的淀粉是有甜味的糖分B.种子中的淀粉分解成有甜味的糖分C.幼苗光合作用产生了糖分D.萌发过程中制造出了糖分的
范文九:第二节 种子萌发的条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简述种子萌发时内在和外界条件,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二)能力目标1.提高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自己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2.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二、重点难点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难点: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三、教学媒体种子萌发条件的动画,视频资料。四、课时建议1课时五、教学课程设计(一)导入1.由“身边事”小丽非常喜欢凤仙花,种了几粒凤仙花的种子在花盆里,可是过了半个月还没有发芽。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条件的。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3.农民伯伯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什么样的土里?(二)讲授新课1.实验(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5)总结: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2.种子萌发的过程放映种子萌发的视频录像和幻灯片,组织学生观看。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发育完全,完好无损,以通过休眠阶段,在种子的寿限之内。(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3)外界因素的影响途径:水分→使种皮变软,影响营养物质分解吸收。氧气→进行呼吸作用的物质,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温度→是种子正常吸水,旺盛呼吸,顺利进行营养物质转化的条件。(4)水分、空气和温度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的。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皮被水浸软,胚和胚乳的原生质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在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内的各种酶活化,细胞的呼吸作用很强,种子内的养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转化成能被细胞吸收的物质,输送到胚根、胚轴、胚芽的各个部分。水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的作用主要作用为: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加强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作用的进行,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种子内储藏的有机养料在干燥的状态下无法被细胞吸收,细胞里的酶也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在细胞吸水后各种酶才开始活动。酶的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是需要一定温度的。一般来说,在有限范围的温度升高可以加速酶的活动,提高催化效率;如果温度降低则相反。但是过高的温度会破坏酶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活动需要能量,而能量的来源只能是通过呼吸作用。种子萌发时没有足够的氧气,呼吸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胚细胞就不能得到足够的能量。这样种子不能萌发。提问:大家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小丽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凤仙花的幼苗?引导学生思考,尽量得到最全面的答案,比如:a.检查种子活性;b.勤浇水;c.温度适宜,,,,3.测定发芽率(1)引入农业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种植庄稼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提问学生,学生讨论后发言。(2)在农业生产中要满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其中发芽率是农业上重要的问题。引出发芽率。发芽率=(萌发种子数) /(全部被测种子数)×100%六、布置作业1.观察实验中萌发的种子,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画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2.把萌发的种子种在土里,观察它怎样长成一棵新的植物,写观察日记。七、板书设计(一)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二)种子萌发的条件1.内在条件:发育完全、完好无损、已通过休眠阶段、在种子寿限范围之内。2.外在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率=(萌发种子数) /(全部被测种子数)×100%八、课后反思:在实验记录的过程中要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以及数据整理能力,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
范文十:学案: 学案: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一、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一)设计多个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什么? (二)作出假设:假设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 一定的水分 (三)制定计划、实施方案: (满足条件的打“√”,没有的条件打“×”) 处理方法 1 号瓶 2 号瓶放入 10 粒种子, 拧紧 瓶盖,置于室温中。 放入 10 粒种子, 加适 量水拧紧瓶盖,置于 室温中。 放入 10 粒种子, 加适 量水拧紧瓶盖,置于 冰箱中。 10 粒种子,加较多水 (水浸过种子)拧紧 瓶盖,置于室温中。水室温空气作用(实验/对照)预测结果 实验结果 (是否萌发)3 号瓶4 号瓶(四)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 、 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种子是活的,种子的胚是完整的。 二、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阳光 (一)提出问题: (二)作出假设: (三)制定计划 A 瓶子 给予的条件 处理方法 假设(是否萌发) 作用(实验/对照) 结果 (四)实施计划 模拟结果:两个瓶子中的种子都萌发了 (五)得出结论: 该结论 B 瓶子。(证实或推翻)了你的假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种子萌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